引领学生走进文言的殿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领学生走进文言的殿堂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文言文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民族文化,吸收其精髓的有效途径。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时代久远、字词有难度、语法要求高等原因,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本文从时代背景、文言词汇、学习方法来探究文言文的教学。

标签:词汇情感品读方法

如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文言文没有多大兴趣,究其原因:一、因为生字词多,词义和现在比有很多变化,所以学生有理解上的障碍。二、文言文年代久远,和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思想、行为方式有很大不同。三、课本入选的篇目多数要求背诵,原文、注释、译文统统要求背过,学生不胜其烦。以上因素导致学生一提起文言文就大呼头疼。

在存在这些不利因素的情况下,让学生爱上文言文,需要耐心、方法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就文言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把握时代背景,帮助理解文章思想

一般来说,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文章的思想内容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古典文章,距今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学生对其背景非常陌生。不了解背景则很难正确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所以在讲解课文时,我首先给学生讲清时代背景。比如在讲《桃花源记》时,让学生了解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来是有兼济天下之志的,可生不逢时,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朝廷极端黑暗腐败,残酷的压榨剥削劳动人民,繁重的赋税徭役让百姓民不聊生。在这样黑暗的社会统治下,陶渊明空有一腔凌云之志却不得施展。在对现实失望之后,他坚决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县令之职,归隐田园,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虽然无力改变黑暗的现实,陶渊明却仍然有着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于是只好把这种情怀诉诸笔端,创作了《桃花源记》一文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通过了解这一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把握住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给下面的课文分析做好准备。

二、积累文言词汇,走进文言殿堂

由于文言文是古代人的书面语,远离现实生活,晦涩难懂等原因,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参考书或老师点拨等方式对一些常用的实词、虚词进行归纳,掌握其古今异义及古意的规律性用法,并且进行整理,最好附例句记在积累本上,时常翻阅。熟悉了常用词的含义用法,再遇到这些词语时,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其含义,来解决浅显的文言文应该没有问题。比如“诚”字,古汉语中常见的有三种用法: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这样通过积累掌握了一些常用词的用法,读懂文意,才能为进一步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熟读成诵,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以上两步,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熟读成诵。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宋代大文豪苏轼深有体会地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跟录音读、老师领读、朗读好的同学范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读、自由读。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对文言文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在这儿我最重视的是自由读,因为自由读最能显现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更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

朗读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认准字音。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其次,明确节奏。只有正确的停顿才能有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再次,注入感情。在领读时,应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深入探究,把握思想内涵

文言文教学,学生能逐句翻译课文,流利准确地背诵是必须的。但只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应该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做到品情明旨。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投入地去体验和感受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角色迁移的效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内涵。比如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如何理解作者自称“闲人”,“闲人”在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只要学生进入了作品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苏轼当时的心境,就能理解作者在这两字中蕴含的深意,就能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学习文言文,因为知识视野尚狭窄,能力水平较低,不能对课本读深读透。所以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采用启发式教学,采用讨论方式,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而使理解更深入。

五、品读课文,感受古文的独特魅力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篇章。这些美文佳作因它们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掘作品中蕴含的美,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独特魅力。

(一)接受作品思想美的砥砺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流传下来的精品,是前人优秀思想的结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学《论语》了解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为人处世之道,體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学生知道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怀。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明白应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成才。学生如一棵棵幼苗,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

(二)接受作品情感美的熏陶

文学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是其心灵的一种折射。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独特体验,经历心灵的一次探险。这种体验和探险,离不开师生对文学作品中作者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要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饱含感情地对课文进行细致的阅读,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现有知识,大脑中再现作品中所刻画的形象,沉浸于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这时再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融入自己的思考,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并与之产生共鸣。李白豪迈乐观与豁达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刘禹锡安贫乐道,具有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三)欣赏作品形式美的妖娆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中学课本入选的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节奏鲜明,如《答谢中书书》;或骈散结合,语言流畅,如《小石潭记》;或比拟夸张,鲜明生动,如《岳阳楼记》;或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如《湖心亭看雪》;或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如《三峡》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仅用寥寥数字便将春冬之景物的神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在我们的古文教学中,深入挖掘语言特色,感受作品形式的多姿多彩,引领学生去读,去品,去感悟,去陶醉,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个中兴味。

六、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展现文言文的文学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应该重在课文的文本解读,字、词、句的准确把握。伴以匹配的插图,相应的音乐、视频以及对文字恰到好处的处理,利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最丰富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进入语文的世界中,去看、去听、去读,去赏析,去思考。在文言散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往往能起到化远古为今朝,化繁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显得摇曳多姿,富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