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学习 脑血流与灌注
MR灌注加权成像(PWI)
![MR灌注加权成像(PWI)](https://img.taocdn.com/s3/m/c30f34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d.png)
MR灌注加权成像(PWI)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主要反映组织的微血管灌注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
该项技术在脑部应用最早、最成熟,主要反映脑组织中血流动力学信息。
主要参数有1、脑血容量(CBV):根据时间-密度曲线下方封闭的面积计算得出2、脑血流量(CBF):脑血流量值越小,意味着脑组织的血流量越低3、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到时间-密度曲线下降至最高强化值一半时的时间,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
4、峰值时间(TTP):在TDC上从对比剂开始出现到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TP值越大,意味着最大对比剂团峰值到达脑组织的时间越晚。
分类根据成像原理,PWI技术主要分为对比剂首过法和动脉自旋标记法,前者需要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后者以动脉血中的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无须注射外源性对比剂。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无需引入外源性对比剂,是一种利用血液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磁共振PWI方法。
采用超快速扫描,观察器官或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观察更早期的缺血病变或显示器官的血流通过状况、局部血流量的变化。
它是将流动的血液作为一种内源性的磁性示踪剂,利用MR信号对质子的自旋运动的自然敏感性,把流动的血液作为标记物进行灌注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
对比剂的使用1、常用顺磁性对比剂Gd-DTPA,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顺磁性对比剂。
一般采用单倍剂量(0.1mmol/kg)或双倍剂量。
2、对比剂第一次通过期间,主要存在于血管内,血管外极少,血管内外浓度梯度最大,信号的变化受弥散因素影响小,故能反应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为使对比剂早期居于血管内而不进入组织,即保证没有对比剂的再循环和漏出,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为3~4ml/s。
若团注速度过慢,则信号下降程度降低,易导致参数计算错误。
CT脑灌注成像
![CT脑灌注成像](https://img.taocdn.com/s3/m/b0e1f06831b765ce04081404.png)
高培毅 林燕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 灌注 成像表现及分期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10:882-886
综上所述可见:
典型急性脑梗死CBF、CBV 下降, MTT、TTP 延长或 无TTP 出现。 通过CBF(范围大) 与CBV(范围小) 的变化范围 及程度的不匹配可帮助鉴别缺血可恢复区即半暗带。 MTT 对慢性缺血组织及小范围缺血组织的显示较CBF 及CBV 敏感。 TTP 对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显示较好。
脑血管病具有“三高一低”是人所共知的,在我国目前 尚处于上升趋势,目前在县、市、省级医院神经内科 收治病人,过半以上者均为此类病人,社会负担、家 庭负担及病人痛苦不言而喻。研究脑梗死发生后的影 像学及治疗无可非议,但对脑梗死前期即目前临床常 用的慢性脑供血不足非但不重视,还有什么“专家共 识”予以否定,绝不是可采纳之策略。目前所用的慢 性脑供血不足诊断名称及标准有不足之处,是应该讨 论、研究、充实、完善。高培毅等在脑梗死前期的影 像学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我是极为赞同及敬佩。更 希望我国的科研基金有所倾斜,多向有临床实际意义 的研究提供点帮助,而不是95%或更高的研究生论 文都不能转化成生产力。
RCBF
RCBV
MTT
TTP
Ⅱ期: 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CBF 达电衰竭阈值以下,神 经元的功能出现异常,机体通过脑代谢储备力来维持 神经元代谢的稳定。 Ⅱ1 期:CBF 下降,由于缺血造成局部星形细胞足板肿胀, 并开始压迫局部微血管。灌注成像见TTP、MTT 延 长,以及rCBF 下降(足板压迫), rCBV基本正常或轻 度下降(循环失代偿)。 Ⅱ2 期:星形细胞足板明显肿胀并造成脑局部微血管受 压变窄或闭塞。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rCBF 和 rCBV 下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趋势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942b51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4.png)
均可下调CREB的表达而缓解肝纤维化,降低α SMA的表达水平,其作用强度与秋水仙碱相当,且其疗效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提示抑制CREB的活性是BYG抗EHF的机制之一,至于BYG对cAMP/PKA/CREB信号通路其他关键蛋白及其相关的活性因子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韦凌霞,丁茂鹏,王志旺,等.cAMP/PKA/CREB信号通路调控组织器官细胞纤维化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8):1019 1024.[2] LiGX,JiangQQ,XuKSH.CREBfamily:Asignificantroleinliverfibrosis[J].Biochimie,2019(163):94 100.[3] PoveroD,BuslettaC,NovoE,etal.Liverfibrosis:adynamicandpotentiallyreversibleprocess[J].HistolHistopathol,2010,25(8):1075 1091.[4] 王志旺,付晓艳,程小丽,等.育阴软肝颗粒剂对肝纤维化大鼠TGF β1表达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8,34(2):169 172.[5] 周 滔,刘成海,陈 园,等.气血理论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34 36.[6] 陈永红,朱正平.朱正平论肝炎病毒的中医病因学属性及治疗切要[J].四川中医,2012,30(5):6 7.[7] WenSJ,WeiYY,ZhangXL,etal.Methylhelicterilateamelioratesalcohol inducedhepaticfibrosisbymodulatingTGF β1/Smadspathwayandmitochondria dependentpathway[J].IntImmunopharmacol,2019,75:105759.[8] 何丽明,倪赛宏,傅水莲,等.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硫代乙酰胺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J].中药材,2019,42(2):430 434.[9] 窦慧馨,张得钧.酒精性肝病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32(1):44 47.[10]HinzB,CelettaG,TomasekJJ,etal.Alpha smoothmuscleactinexpressionupregulatesfibroblastcontractileactivity[J].MolBiolCell,2001,12(9):2730 2741.[11]SharmaN,LopezDI,NyborgJK.DNAbindingandphosphorylationinduceconformationalalterationsinthekinase inducibledomainofCREB[J].JBiolChem,2007,282(27):19872 19883.[12]YangYR,WangH,LvXW,etal.InvolvementofcAMP PKApathwayinadenosineA1andA2Areceptor mediatedregulationofacetaldehyde inducedactivationofHSCs[J].Biochimie,2015,115:59 70.[13]WangQ,DaiXF,YangWZh,etal.Caffeineprotectsagainstalcohol inducedliverfibrosisbydampeningthecAMP/PKA/CREBpathwayinrathepaticstellatecells[J].IntImmunopharmacol,2015,25(2):340 35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张 冉1,马梦尧1,苏欣宇1,孟 想1,姜鲲鹏1,李 曙1△,洪 云2(1.皖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2.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超声医学科,安徽芜湖241001)【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及与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的趋势。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a04bf1fad6195f302ba646.png)
指脉SpO2监测
3.指脉波是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性的良好指标.如气管插管和切 皮时,指脉波振幅迅速变小,表明存在血管收缩。随着刺激 的结束,波形逐渐恢复。有助于判断麻醉的深浅.
4.指脉波可反映外周灌注和肾灌注.波形宽大,振幅高,表明灌 注良好,反之则差.这点在体外循环中间有明显的表现.
5.指脉波可反映心肌收缩力,其上升支倾斜表明收缩力降低.对 心衰病人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
Frank和Starling确定了心肌纤维长度和收缩程度之间的 关系: 在不超过生理极限的情况下,舒张期容量越大,或舒张 末期心肌纤维越长,心肌的收缩性越强。
肌原纤维长度的增加(增加到约微米的极限) 继发增加了心肌纤维在收缩时的缩短
当心肌纤维伸展超过微米的长度后,进一步 增加心室充盈不能进一步增加每搏量
• 动脉血氧分压(PaO2) • 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SpO2
正常值:96%~100% • 通过SpO2监测,间接了解病人动脉血氧分压
的高低,以便了解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 现危重症患者的低氧血症,可以指导临床机 械通气模式和吸氧浓度的调整
指脉SpO2监测
指脉SpO2监测是一项常规监测,除了SpO2数值,反 映末梢氧情况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5-15mmHg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压力图形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右房压(RAP):
正常右房平均压力2-6mmHg 超过10mmHg 升高 深吸气时可降至-7 mmHg 深呼气时可升至+8 mmHg 影响因素:血容量
静脉血管张力 右室功能 限制性心包心肌疾病 注:1:a波,2:c波,3:v波
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 强心、正性肌力药:直接改善心泵功能 加强心肌收缩
血管性认知障碍脑CT灌注成像脑血流特点
![血管性认知障碍脑CT灌注成像脑血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9b063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d.png)
血管性认知障碍脑CT灌注成像脑血流特点张文冉;王正则;许晓丹;张丽莹;田沈【摘要】目的通过脑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脑血流灌注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进行脑CTP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和画钟测试(CDT),按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43)、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n=48)和血管性痴呆(VD)组(n=12).分析各组CTP不同大脑部位感兴趣区的脑血流灌注特点.结果三组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556,P=0.023),VCIND组和VD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和糖尿病病史是V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三组间相比,额叶、颞叶、顶叶的局部脑血容量(CBV)有显著性差异(F>3.216,P<0.05);VD组额叶、颞叶、顶叶的CBV低于对照组(P<0.05),且VD组额叶、颞叶CBV低于VCIND组(P<0.05).三组左侧的颞叶、顶叶和半卵圆中心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及左侧枕叶的TTP有显著性差异(F>3.116,P<0.05);VD组高于对照组和VCIND组(P<0.05).三组在局部脑血流量(CBF)及右侧脑叶的MTT和TTP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顶叶及右侧颞叶的CBV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203,P<0.05).顶叶和左侧额叶的CBV与CDT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5).结论不同程度VCI均存在脑血流灌注降低,以额叶、颞叶、顶叶降低明显,且血流灌注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左侧半球受损早于右侧.脑CTP可为VCI的早期识别提供影像学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24)008【总页数】8页(P942-949)【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作者】张文冉;王正则;许晓丹;张丽莹;田沈【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市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市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市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市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市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一组因脑血管病和脑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综合征,涵盖VCI从轻到重的整个发病过程[1]。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培训知识试题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培训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4f29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a.png)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培训知识试题一、理论知识(每空2分,共80分)1、以下哪些危险因素与卒中相关?() [单选题]A.高血压B.高血脂C.长期失眠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整份报告中仅有危险因素但指标没有出现异常却出现分值低的情况是什么原因?() [单选题]A.设备出现问题B.操作手法问题C.危险因素也根据受检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数据运算评估(正确答案)D.受检者的平躺姿势不对3、下列哪个是可以自动递增的() [单选题]A.ID号B.编号(正确答案)C.年龄D.血压4、需要涂耦合剂的探头是() [单选题]A.压力探头B.流速探头(正确答案)C.心电夹D.压力和流速探头均涂5、流速检测时,迎着血流方向置于受检者( ) [单选题]A.甲状软骨上缘2cm处的颈内动脉处B.甲状软骨上缘1cm处的颈内动脉处(正确答案)C.甲状软骨下缘1cm处的颈内动脉处D.甲状软骨上缘2cm处的颈外动脉处6、流速检测时,探头与动脉之间成约()度左右的夹角,顺应血流方向。
[单选题]A.45B.55(正确答案)C.90D.657、检测流速时,待波形最大,声音最响亮并连续出现()以上的,连续一致,有规律的波形时,才可以截图。
[单选题]A.一屏B.两屏(正确答案)C.半屏D.三屏8、脑血栓最常见的原因() [单选题]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正确答案)C.各种动脉炎D.血压偏低9、(多选)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A.脑动脉炎B.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正确答案)C.血管畸形(正确答案)D.颅内动脉瘤(正确答案)10、压力检测时,当听到压力与脉搏波同步的声音时,调节()幅度旋钮,使屏幕上的波形大小适中。
[单选题]A.压力(正确答案)B.流速C.心电D.音量11、流速检测时,当屏幕出现连续一致,心电同步()波形时,方可截图。
[单选题]A.2个及以上B.3个及以上C.4个及以上D.5个及以上(正确答案)12、检测流速时,当波形同步规律出现以后,要看屏幕右侧的()和(),待参数稳定以后,方可截图。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fe660931126edb6e1a1034.png)
CT灌注成像使用的数学方法
非去卷积法 忽略对比剂的静脉流出,假定在没有对比剂外
渗和消除对比剂再循环的情况下,即对比剂首过现象 (对比剂由动脉进入毛细血管到达静脉之前一段时间内, 没有对比剂进入静脉再次循环的现象)去计算BF、BV、 MTT等参数。
去卷积数学模型
主要反映的是注射对比剂后组 织器官中存留的对比剂随时间的变化 量,其并不用对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 学状况预先做一些人为的假设,而是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流入动脉和 流出静脉进行数学计算处理,因此更 握组织血液供给的具体情况:
①灌注不足:MTT明显延长,rCBV减少, rCBF明显减少
②侧支循环信息:MTT延长,rCBV增加 或尚可
③血流再灌注信息:MTT缩短或正常, rCBV增加,rCBF正常或轻度增加
④过度灌注信息:rCBV与rCBF均显著增加。急性脑缺血期 病灶中心血流灌注严重减少,rCBV的减少是最直观的指标, 它反映单位质量内血容量减少。当脑局部灌注压下降时, 脑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局部血管床扩张以 增加血容量来代偿。研究表明急性脑缺血发作后,过度灌 注和持续的灌注不足可同时存在,且是造成脑组织损伤的 原因。灌注成像可通过rCBF和MTT来了解局部组织的灌注 情况,有望帮助临床及时判断病变进展。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
赤峰市医院
灌注(Perfusion)
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 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CT灌注(CT perfusion)技术最早由Miles于 1991年提出,并先后对肝、脾、胰、肾等腹部实质性脏 器进行了CT灌注成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原发胶质瘤
胶质瘤的血管增生程度是决定病理学分级的重要参 数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微血管密度计数作为评价胶质瘤 血管生成的金标准,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提高,其微血 管密度也在提高。而从总体上看,肿瘤恶性程度越高rCBV 值越大,即多形胶母>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低级别胶质瘤, 灌注成像能够在活体上快速而几乎无创地量化反映组织的 血管生成及分布情况,从而达到对胶质瘤分级的目的。
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c7fe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1.png)
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是一种由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危害极大。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 头颅CT扫描头颅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检测脑组织的结构和密度变化,并对出血、缺血、肿瘤等病变进行初步诊断。
头颅CT扫描的优点是快速、简便,广泛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通过头颅CT扫描,医生可以快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脑卒中,以及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
2. 脑血管CTA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查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外血管的三维结构,包括动态血管变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等病变,是诊断脑卒中和了解脑血管状况的有力工具。
脑血管CTA还可以指导医生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头颅MRI头颅MRI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序列成像的优势,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结构变化和病变范围。
头颅MRI对于早期脑卒中的诊断更为敏感,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头颅MRI还可以检测脑血管异常、炎症、肿瘤等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5. 脑电图(EEG)脑电图是一种对脑电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脑电信号。
脑电图可以检测脑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如癫痫发作、脑卒中后脑电异常等,有助于脑卒中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头颅CT扫描、脑血管CTA、头颅MRI、脑血管MRA和脑电图等,这些检查方法在诊断脑卒中、了解脑血管状况和指导治疗方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时、准确地诊断脑卒中,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情和提高康复率。
脑血流监测与护理
![脑血流监测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618117844769eae009edcb.png)
血流速度
通过血管的血流量
• 在血管管径不变的情况下,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 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 • 血流速度慢—血流量小 • 未知血管截面积的情况下,血流速度不能反应血流量
通过血管的血流量
脑血流量
一条动脉内的血流量不能代表供应该区域的脑血流量 脑血流量下降可以通过以下检查得知: CT灌注,MRI灌注,PET
脑血流监测与护理
王
丹
脑血流监测
脑血流量 血流速度 氧供情况 脑灌注压
脑血流监测
有创的: N2O饱和实验 动脉注入法133Xe清除实验 无创的: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吸入法和静脉注入法133Xe清除实验
一、 脑血流监测方法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
概念:使用低频1-2MHz脉冲超声多普勒探头,通过颞骨 窗、眼眶、枕骨大孔来检测Wilis环周围脑动脉的血流速 度、方向及侧支循环状态,称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原理:是一种无创伤性颅内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定脑血 流速度,但能反映脑血流量变化,间接反映脑自动调节 能力与对CO2反应性。
正常的TCD血流频谱的形态近似直角三角形,频谱内 部分布均匀,反映血液在血管内为规则的层流状态。 层流 :正常血管中心处血流速度最快,边缘处血流 速度最慢,中心与边缘之间血流速度依次递减。
监测中保证患者处于安静平稳的状态。 如需翻身拍背,应用手轻托患者头部,保证头
部与监护探头之间不会产生移位。
临床应用: 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痉挛;发现体外循 环下脑低灌注、血栓、气栓;
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暂时阻断颈动脉时脑缺 血危险与评估预后;并动态反映麻醉药物、控制降压
脑灌注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脑灌注成像原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1b9d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4.png)
脑灌注成像原理及其应用脑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通过观察灌注血流动力学来评估脑部功能和病理状态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脑组织的血流情况,包括脑灌注量、脑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等重要参数,为脑血液供应状况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信息。
脑灌注成像的原理主要基于血流动力学定律以及影像学技术。
在脑部,灌注血流主要依赖于局部代谢需求,通过将一定量的对比剂注射入血管内,然后使用成像仪器对血流进行监测和观察。
常用的脑灌注成像技术包括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脑血流显像(CBF)、脑血容量显像(CBV)和脑血取量显像(MTT)等方法。
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影像技术的脑灌注成像方法,它通过对磁共振信号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获取特定脑区的脑血流动态曲线。
这种方法对对比剂的灌注过程进行实时观测,可以提供血流速度、血管总量、时间到达指数等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脑灌注血流的形态和时间动力学特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和脑炎等脑血管病变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脑血流显像是一种用来观察脑血流分布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比剂的灌注动力学过程和血管解剖结构的分析,可以绘制出不同脑区的血流分布图像。
这种技术常用于研究脑卒中、脑缺血和脑血管疾病的血流改变,对于发现血流灌注不足区域、评估脑血管疾病的程度和范围具有重要作用。
脑血容量显像是通过对比剂的浓度进行分析,可以评估脑血流量和血管容积的成像技术。
脑血容量是指单位体积脑组织所占的血流量,可以反映脑血管系统的容量和血流分布状态。
利用脑血容量显像技术可以了解脑卒中、脑肿瘤、脑炎等疾病时的血流动态变化,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脑血取量显像主要是利用对比剂在脑血管系统中的通过时间来反映血管阻力,进而评估脑血管的阻力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脑血管阻力和脑血流的关系,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和进展过程。
它在脑卒中、脑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脑血流动力学的生物医学数值模拟
![脑血流动力学的生物医学数值模拟](https://img.taocdn.com/s3/m/55bc15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c.png)
脑血流动力学的生物医学数值模拟一、脑血流动力学概述脑血流动力学是一门研究脑部血液流动及其与脑组织生理和病理过程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血液在脑血管中的流动特性、血管网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血液流动对脑组织健康的影响。
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脑功能、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1 脑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特性脑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特性包括血液流速、血管阻力、血压和血流量等。
这些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的直径、血管壁的弹性、血液的粘度以及心脏的泵血功能等。
脑血流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神经、体液和代谢等多种调控机制。
1.2 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
实验方法通过直接测量脑部血管的血流参数来获取数据,而数值模拟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血液在脑血管中的流动过程。
数值模拟方法具有成本低、可重复性好、可控性强等优点,已成为脑血流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二、脑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模拟物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在脑血流动力学领域,数值模拟被用来研究血液在脑血管中的流动特性,预测血流变化对脑组织的影响,以及评估治疗方法的效果。
2.1 数学模型的建立在脑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中,首先需要建立描述血液流动和血管特性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流体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原理,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血管壁的力学特性、血液的非牛顿特性以及血管网络的复杂结构。
2.2 计算方法的选择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有限体积法等。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取决于模型的复杂性、计算资源的限制以及模拟精度的要求。
在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中,有限元法因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而被广泛采用。
2.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设定在数值模拟中,需要设定合适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来模拟实际的生理状态。
边界条件包括血管入口和出口的血流速度、压力等,而初始条件则包括血管内的初始血流状态。
脑血流灌注名词解释
![脑血流灌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3fd5e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c.png)
脑血流灌注名词解释
脑血流灌注是指血液通过脑部的供应和循环过程。
它是维持脑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因为脑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非常高。
脑血流灌注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脑血流量,脑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脑部的血液量。
它通常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应保持稳定,以确保脑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 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速度是指血液在脑血管中流动的速度。
它可以通过超声多普勒或其他成像技术进行测量。
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可能与脑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3. 脑血管阻力,脑血管阻力是指血液在脑血管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脑血管阻力主要由血管的直径和血液粘度决定。
脑血管阻力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脑血流灌注,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过度供血。
4. 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流动力学研究血液在脑血管中的流动规
律以及与脑血流灌注相关的因素。
它包括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血管舒缩功能、血液压力等。
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脑血流灌注的调节机制,以及一些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
总之,脑血流灌注是指血液通过脑部供应和循环的过程,它涉及到脑血流量、脑血流速度、脑血管阻力以及脑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了解脑血流灌注的相关知识对于研究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脑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灌注成像
![灌注成像](https://img.taocdn.com/s3/m/f3d0028d5f0e7cd18525365e.png)
.
CPP与脑血容量
CPP轻度下降,血管扩张,维持CBF稳定, CBV可轻度升高/正常,但不易被检测
• CPP下降明显,超过脑自动调节范围,尽管血 管扩张,因CPP下降明显,不能维持血管张力 ,导致血管塌陷,导致CBV下降,需注意,灰 质白质CBV值差别较大,灰质梗死区CBV阈值 约等于白质正常CBV值。
脑血管自我调节(脑血流动力学 )
❖ 1.代偿期:轻微CCP下降,通过扩张脑阻力血管,维持 正常脑血流量(CBF),导致脑血容量(CBV),保持 正常/轻度升高,CBV升高后在CBF不变的前提下,导 致氧气、葡萄糖等在微循环的时间延长(MTT)。
❖ 2.轻度失代偿期:压力依赖的CBF下降,在脑血管扩张 作用下CBV可轻度下降,MTT延长可以使营养物质(氧 气)等在微循环停留的时间延长,组织摄氧指数升高。 CBF轻度下降对脑组织的生存可暂无影响。------benign oligemia(良性缺血)。
血压管理不是一层不变,需因人异
.
CBF、CBV不足点
CBF 、CBV,因脑组织有灰质白质之分,实际的灌注图像,存在不一致性, 脑组织有血管组织,另大血管的灌注现象,不利于确定核心区及半暗带区 域
.
MTT 平均通过时间
❖ 定义:在大脑特定部位血管内血液通过的平均时间\ ❖ MTT=CBV/CBF=MTT(核心)
❖
.
脑灌注压干预因素
1.平均动脉压: ❖ a.血压 ❖ b.体外反搏术
❖
❖ 2.颅内压: ❖ a.肿瘤 ❖ b.脑水肿 ❖ c.脑出血
.
CTP/MRP灌注主要参数
❖ 初级参数:CBV(脑血容量),CBF(脑血 流量),MTT(平均通过时间),TTP(达峰 时间) ;TMAX ,Delay time
CT脑灌注成像
![CT脑灌注成像](https://img.taocdn.com/s3/m/a9a1b841af45b307e971972f.png)
Thanks!
脑肿瘤的灌注应用
胶质瘤
❖ 肿瘤实质rCBV和rCBF增加,MTT缩短,中央囊变坏死区低灌注。周围水肿带 常可见高灌注区,胶质瘤增生越活跃其恶性程度越高,rCBV值也越高,即多 形胶母>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低级别胶质瘤。
❖ 胶质瘤瘤周水肿带是由于肿瘤浸润正常脑组织并诱导形成丰富且发育不成熟的 肿瘤微血管,导致局部微循环增加,rCBV增高。
❖ 参数假彩图 CBF下降而CBV正常提示缺血脑组织可恢复的可能性大 CBF和CBV均下降提示缺血脑组织不可恢复的可能性大 CBF发现脑缺血敏感,CBV确定脑梗死较可靠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相关概念
2 急性脑缺血的灌注应用 3 脑肿瘤的灌注应用
脑肿瘤的灌注应用
肿瘤诊断
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肿瘤的血液动力学信息,评价其血供情况。因 而,通过该技术可以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CT脑灌注成像相关概念
脑组织血液循环动力学的参数
(1)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 (2)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 (3)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 (4) 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 (5) 表面通透性(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
急性脑缺血的灌注应用
❖ “从CBF变化过程看,脑血流量的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经历了3个变化时 期: 1.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的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 2.脑局部脑循环储备力(CCR)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改变 。 这2个过程合称为脑梗死前期。 3.由于CBF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才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即
CT灌注成像在老年人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CT灌注成像在老年人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4487bed376baf1ffd4fad5f.png)
CT灌注成像在老年人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CT灌注成像(CTPI)的应用价值。
方法拟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在发病1天内给予CTPI检查和16层cT 平扫,对兴趣区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IP)以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测定,同时和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对比;3~10天后全部患者均予MRl随访。
结果全部50例患者,20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发现缺血灶,47例患者经CTPI检查发现异常灌注。
和对照区域相比,缺血区CBF显著降低、TIP、MRT显著延长(P<0.05)。
结论CTPI能准确反映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cT灌注成像;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价值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被完全中断或者减少,进而影响脑组织的供氧和供血,是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
但中老年人群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脑梗死就显得尤为关键。
现代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也为研究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拟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偏癱、失语、单侧肢体感觉麻木、肢体无力、中枢性面舌瘫、一过性黑朦以及发作性言语不利等。
排除严重心、肾、肝疾病患者;通过经头颅CT平扫排除颅内感染、肿瘤以及脑出血患者等。
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5~79岁,平均(63.8±1.4)岁;发病时间1~22小时,平均(11.5±0.5)小时。
颅脑创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颅脑创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de1bdb9ec3d5bbfd0a74fc.png)
・
L a b Me d Cl i n , Ap r i l 2 0 1 7 , Vo 1 . 1 4 , No . 7
临床探 讨 ・
颅 脑创 伤 后脑 血流 动 力学参 数 与颅 内压 、 脑 灌 注压 及预 后 的 相关 性研 究
颅脑创伤是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 近 年 来 其 发 病 率 不 断
血、 神 经 营 养 药 物 综 合 治疗 , 纠 正 电解 质 紊 乱 , 维 持 酸 碱 平衡 等 常规 治 疗 手 段 并 根 据 病 情 给 予 神 经 外 科 治 疗 。排 除 存 在 休 克 及严重复合伤 患者 , 近 期 使 用 过 扩 张 或 收 缩 心 脑 血 管 药 物 患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7 . 0 7 . 0 4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7 ) 0 7 - 1 0 3 6 — 0 3
Hg组 最 低 ; P I 、 RI 指标 , 治 疗前 I C P >2 0 ml T l Hg组 最 高 , 其次为 I C P ≤2 0 mm Hg组 , 对 照 组 最低 ; 治 疗后 所 有 颅 脑 创 伤 患者 P I 、
R I 均有所改善 , 但 仍 然 未 达 到 对 照组 水 平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I C P与 P I 相 关度 最 高 ( r 一0 . 7 6 , P< 0 . 0 5 ) , 其 次 为 RI
0 . 1 7 、 0 . 1 4 , P< 0 . 0 5 ) 。结 论
脑灌注压计算公式
![脑灌注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9e97c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1.png)
脑灌注压计算公式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是指血液对脑组织提供的有效压力,用来维持脑细胞的灌注和代谢活动。
脑灌注压计算公式是:CPP = MAP - ICP其中,CPP代表脑灌注压,MAP代表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ICP代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MAP)是指血液在动脉系统中的平均压力,是心脏泵血能力与外周血管阻力之间的平衡状态。
通常,MAP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AP = (SBP + 2DBP)/ 3其中,SBP代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代表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这是因为切诊的脉搏血压波形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平均值。
在脑组织内,正常情况下颅内压(ICP)约为5-15 mmHg。
当颅内压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起脑缺血和缺氧。
为了维持正常的脑组织功能,脑灌注压应保持在50-70 mmHg的范围内。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脑灌注压。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90 mmHg,颅内压为10 mmHg,那么脑灌注压可以计算为:CPP = 90 - 10 = 80 mmHg这个例子中,脑灌注压为80 mmHg,位于正常范围之内,说明脑组织得到了足够的血液供应。
脑灌注压计算公式的简单介绍如上所述。
需要注意的是,脑灌注压仅是一个估计值,并不能直接反映所有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病情都不同,临床上还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此外,脑灌注压的具体目标值也需要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和判断,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动力学学习脑血流与灌注大脑是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对能量的需求巨大。
虽然脑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是静息状态下血流灌注约占心输出量的14%,氧耗量却占到全身基础氧耗量的20%。
另一方面,脑的能力储备又非常有限。
因此,大脑需要依靠多种调节机制来维持相对恒定的血流灌注,以保障能量的持续供给。
一、脑血流灌注的解剖学基础(一)动脉循环大脑的动脉血供来自友右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前者供应Willis环靠前的部分,构成前循环,左右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供应Willis环靠后的部分,构成后循环(图-1)。
图-1脑动脉循环系统脉颈总动脉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升,其外侧有颈内静脉,两者间的后方有迷走神经,三者共同包裹于颈筋膜鞘内。
颈总动脉约在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正常情况下,颈外动脉主要供应面部以及除大脑以外头颅结构的血流。
颈内动脉在喉的后方上行,在颈部不发出分支,起始部分膨大,称为颈动脉窦。
颈动脉窦壁含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变化,反射性地改变心率和末梢血管口径,以调节血压。
颈内动脉经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进入颅腔,形成“S”形的虹吸段,向前发出眼动脉,向后发出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最终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主要负责大脑半球前半部血供,并发出深穿支到尾状核和额叶底部。
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向侧方行走,随即发出小穿支,即纹豆动脉,为基底节和内囊提供血供。
当大脑中动脉达到大脑外侧裂时,分为负责外侧裂以上大脑半球外侧部、外侧裂以下额叶和顶叶下部血供的分支。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在脑桥和延髓交界处,左右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行走于脑干的腹侧,为脑桥、中脑和小脑提供血液灌注。
基底动脉在中脑水平分为两侧大脑后动脉,再向中脑和丘脑发出穿支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以及大脑两侧半球的动脉血供借助Willis环联系。
Willis环位于蛛网膜下腔,由于各部分连接并不一致,约有48%的个体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左右两侧前循环由单一的前交通动脉联系,前后循环由双侧后交通动脉联系。
生理条件下,交通动脉中的血流量较低。
然而当任何一支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堵塞时,血流将沿压力梯度经交通动脉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功能活动。
(二)静脉循环颅内静脉血液回流至静脉窦,解剖学特点为没有瓣膜结构,无肌肉组织。
静脉窦肉的血液再回流至颈内静脉,起始部膨大,称为颈静脉球部。
该部位几乎不接纳来自颅外的r液回流,因此监测到的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以反映颅内氧耗情况。
(三)血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且被一层连续的基底膜包围,基底膜外尚有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包裹。
这些结构形成了脑组织的防护屏障,控制血浆各种溶质选择性的通透。
二、脑血流灌注的生理学基础(一)脑血流的代谢调节不同部位的脑代谢率存在较大差异。
静息状态下,皮质血流量和代谢率明显高于皮质下部位。
功能影像学研究显示,肢体运动、视觉刺激或思维活动能够诱发大脑局部代谢增加,这些部位的脑血流量(CBF)也明显增加。
这种血流一代谢偶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且血流的变化也非常迅速。
参与CBF代谢调节的可能机制包括化学调节和神经调节。
1.脑血流代谢偶联的化学调节大脑被激活区域的神经元释放血管舒张物质,直接弥散到相邻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或间接通过血管内皮介导的方式,改变血管张力。
腺苷、一氧化氮(NO)、氢离子和钾离子可能是血流一代谢偶联的重要调节因子。
(1)腺苷:腺苷是脑动脉和软脑膜动脉的强力扩张剂。
应用腺苷后CBF升高。
腺苷导致的血管平滑肌舒张与环磷酸腺苷(cAMP)培多有关。
代谢增强时,腺苷核苷酸去磷酸化,细胞内以及细胞周围腺苷积聚,导致血管舒张。
已有的研究证实,神经元活动时,血管周围腺苷浓度增高。
外界刺激导致大鼠CBF升高,而当应用腺苷拮抗剂时,这种CBF的升高消失或程度减轻。
但是,这种腺苷升高的幅度较小,目前尚不认为腺苷是血流一代谢偶联的主要调节因子。
(2)NO:NO是体内多种生物学反应的分子信使,具有可弥散性,半衰期短,反应效能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O在脑循环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局部或静脉应用NO合成酶(NOS)抑制剂后,CBF呈剂量相关性下降,然而这种CBF的降低与脑氧消耗或糖消耗无关。
在神经元刺激的动物模型中,应用NOS制剂的结果存在矛盾。
一部分研究显示,应用NOS抑制剂可减轻代谢增加导致的CBF升高,而另一些研究却没有发现这种效应。
这种矛盾的结果提示,NO是静息状态下CBF的重要调节因子,而代谢改变时CBF的变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介导。
(3) 氢离子和钾离子:脑局部能量代谢增强时,脑血管周围的氢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导致血管阻力降低.CBF增加。
这种效应并非氢离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直接作用,也不是南内皮细胞介导,而是与血管周围PH相关。
神经元活动导致二氧化碳产量增加,与水反应产生碳酸氢根和氢离子,氢离子增加使血管周围pH降低,动脉内径增大。
细胞外液钾离子对脑血管张力的作用很大。
被激活的神经元释放钾离子,经过星形细胞到血管周围。
神经元激活后造成局部钾离子浓度中度升高即可诱导软脑膜动脉扩张,进而使CBF升高。
钾离子介导的脑血管扩张存在5~10秒的潜伏期,而代谢增强时血管扩张几乎是同时出现,提示可能尚存在控制血流一代谢偶联的其他快速机制。
这一点也被安非他明诱导的神经元兴奋试验所证实,这时细胞外液氢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并未发生变化,但是BF确实明显升高。
以上证据初步表明,腺苷、NO、氢离子和钾离子在脑血流代谢偶联的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脑血流代谢偶联几乎是瞬问发生的,这义无法用上述机制完全解释。
神经元激活后,可能先由快速机制使血流明显增加,进而通过腺苷、NO、氢离子和钾离子介导将维持CBF于较高水平。
2.脑血流-代谢偶联的神经调节脑血管具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
儿茶酚胺对脑循环的影响存在差异,可使脑血管阻力升高、CBF降低,也可使血管阻力降低、CBF增加。
这种不同作用取决于神经递质的分泌部位、浓度以及当时的血-脑屏障状态。
对于单一脑动脉,去甲肾上腺素是血管收缩剂,由a受体介导,可被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阻断。
然而,这种作用却似乎与血管的基础张力有关。
对于已经处于收缩状态的脑动脉,儿茶酚胺可诱导其舒张。
刺激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或通过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以解释外周神经系统对于脑血管的作用。
当血一脑屏障完整时,循环儿茶酚胺以及颅神经刺激使脑衄管阻力轻度升高,CBF降低。
相反,当血脑屏障受到破坏时,循环儿茶酚胺以及脑室内注射去甲肾L腺素却导致CBF明显升高,脑氧耗和糖的消耗量明显增加。
也有试验表明,刺激延髓背侧网状系统或蓝斑可导致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CBF增加。
与周围神经起源的血管周围交感神经纤维相反,刺激中枢交感神经单元则通过脑内在交感神经通路产生效应。
脑内在神经调控系统起源于脑交感或5一羟色胺神经元,以及直接植入脑微血管的神经元亚单元,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调节脑血管张力。
刺激延髓背侧网状系统使特定区域脑庋质代谢增加。
这种脑微血管神经植入,以及内在交感活性与代谢和血流增加之间的暂时联系,提示大脑可控制其自身循环。
静息状态下,人脑血流似乎不受基础交感张力的影响,现有资料表明,循环儿茶酚胺增多或刺激I缸管周围交感神经纤维仅造成脑血管的轻度收缩。
相反,刺激中枢交感神经元却使CBF和脑代谢明显升高。
蝶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为副交感神经节。
神经纤维含有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以及组氨酸异亮氨酸肽等神经递质。
副交感感觉神经纤维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位于颈2水平。
感觉纤维含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和神经白介素A。
副交感神经分布于颅底大动脉、软脑膜动脉、微动脉和脑静脉。
动物实验显示,注射乙酰胆碱或刺激颅外副交感神经,如岩大神经,产生剂量相关性或频率相关性脑血管扩张、CBF升高.南烟碱和毒菌碱受体介导。
脑血管内微量应用乙酰胆碱后导致的剂量相关性扩张可被阿托品或东莨菪碱拮抗。
与中枢内在性交感控制相同,脑内也存在副交感神经亚单元。
刺激小脑顶核造成皮质CBF升高的效应,即便在脊髓颈1水平横断后,仍然存在。
在啮齿类动物大脑,腹侧苍白球是主要的皮质胆碱能神经区域,刺激这些部位使乙酰胆碱分泌增多,顶叶血流量增加。
这些研究捉示,刺激中枢副交感神经产生的效应由内在通路介导,依靠胆碱能神经元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脑血流的代谢调节包括化学和神经介导两种因素。
被激活区域的神经元释放血管舒张物质,弥散到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或通过内皮细胞介导,导致血管舒张。
腺苷、NO、氢离子和钾离子是脑代谢和血流的重要化学调节物质。
神经调节包括中枢外和中枢内在调节两种方式。
中枢外神经调节通过起源于外周,分布于颅内动脉周围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或循环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发挥作用。
这些血管周围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以及循环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存在差异,具有剂量相关性,与当时血一脑屏障的状态有关,可分别表现为血管舒张或收缩。
中枢内在神经调节包括交感和5-羟色胺神经元或神经元亚单位,直接分布于脑微血管周围,释放神经递质,调节脑血管张力。
(二)脑血流的自身调节在一定的灌注压范围内,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将脑血流维持在相对恒定水平。
这是脑血流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在灌注压的生理范围内,自身调节既可避免由于灌注压降低造成的神经元缺血,也可避免由于灌注压升高导致充血所造成的毛细血管损伤和水肿。
脑血流自身调节的实质是脑灌注压变化时的脑血管阻力调节。
脑灌注压( CPP)等于平均动脉压(MAP)与颅内压(ICP)间的差值。
CBF 与CPP和脑血管阻力(CVR)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CBF=CPP/CVRCBF、CPP和CVR任何一个变量变化均可诱发自身调节(图8-2)。
当自身调节有效发挥作用时,CPP降低可诱发CVR 降低,而CPP升高时,CVR成比例升高,维持CBF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参与自身调节的脑血管主要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
但有资料表明,当CPP发生变化时,颅内一些大动脉也具有舒张和收缩的倾向。
脑血管张力随CPP变化的程度取决于基础张力,影响因素包括交感神经活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存在。
当自身调节机制丧失时,脑血管张力将不随灌注压的改变而变化,这时,CBF与CPP呈线性关系。
图-2脑血流的自身调节1.脑血流自身调节的上限和下限正常情况下,当CPP在50~140mmHg范围内变化时,CBF 维持相对稳定。
当血压进行性下降或ICP进行性升高时,脑血管成比例扩张,维持CBF。
当存在颅内病理学改变时,自身调节性血管扩张可能会进一步升高ICP。
自身调节下限的定义为诱发脑血管最大程度扩张时的CPP水平。
这时,CPP的进一步下降将导致CBF成比例降低,脑氧摄取率升高以代偿脑氧输送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