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_刘广野
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_刘广野
ISSN100922722 CN3721118/P海洋地质动态Marine Geology Letters第25卷第3期Vol25No3文章编号:100922722(2009)0320032205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刘广野(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摘 要:对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包括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俄罗斯和我国新实行的油气资源分类标准和基本概念;将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德尔菲(Delp hi)法4大类;较详细的介绍了盆地模拟法、氯仿沥青“A”法、有机碳法、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统计趋势预测法、油气田(藏)规模概率分布法、地质因素分析法、圈闭法等具体评价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关键词:油气资源;分类;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TE155 文献标识码:A1 油气资源评价分类油气资源泛指在地壳中天然生成并聚集起来的液态和气态的赋存于地下的以碳氢化合物(烃)为主的混合物,包括原油、凝析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其伴生物质的油气自然富集物。
国外对油气资源量有详细而全面的分类方法。
首先说明,资源量(Resources)相当于我国的探明地质储量,储量(Reserve)相当于我国的剩余可采储量。
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将油气总资源量分为以发现的(Identified)和待发现的(Undiscovered)两类,以发现的再分为可采资源量和非可采资源量,可采资源量由储量和累计产量组成,而储量分为探明的(Proved)和待探明的,后者再分为概算储量收稿日期:2008211228作者简介:刘广野(1986—),男,硕士,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石油地质专业.(Probable)和可能储量(Possible)两类。
此分类即所谓的3P划分法。
俄罗斯根据探明认识程度和经济价值将油气资源分为A、B、C、D4级标准。
其中A、B级标准为钻井生产后计算的储量(A+B);C级标准包括C1、C2两级储量,分别为根据勘探成果概算储量(C1)和根据地质、物探资料证实的初算储量(C2);D级标准包括三级地质资源量: D0级标准表示远景资源量,D1、D2标准表示推测资源量。
【中国油气资源评价】 第二章 油气资源分类体系
第一节 资源和资源量的概念
资源量
资源量应该是经济可采资源量 可采资源量也称为技术可采资源量 但按照我国的习惯,通称的资源量是指地
质资源量,或称原地量
第一节 资源和资源量的概念
资源量的性质
资源量的可变性:不同时间计算的资源量可以是变化的。 这种变化是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 的,不是人为造成的。
然地层中,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被人 类开采利用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
第一节 资源和资源量的概念
一、油气资源的概念
油气资源(Petroleum Resources) : 为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
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 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第一节 资源和资源量的概念
未发现可采资源量 (×109桶油当量)
1000 800 600 400
649 538
915 778
1994年评价 2000年评价
200
0
石油
天然气
207 90 天然气液
世界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对比图(据USGS,1994和2000)
第一节 资源和资源量的概念 资源量的性质
资源量的不确定性(概率性):由于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 造成资源量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在资源评价中经常用概 率表示这种不确定性
第二节 油气资源分类体系 二、主要类型
一是:公司层面(如ExxonMobil、Chevron、Texaco等),注 重最大经营效益;
二是:行业学会层面(如SPE、AAPG等),注重公平利益竞争; 三是:国家层面(USGS、中国等),注重充分利用资源; 四是:国际组织层面(如WPC、OPEC等),注重统一对比; 五是:资本投资层面(如SEC等),注重显著投资回报。
6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第六章资源评价
6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第六章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勘探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油气田的资源量和品质。
本章将对资源评价的方法、技术和常用模型进行介绍。
6.1资源评价方法资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评价、地球物理评价和地球化学评价。
地质评价是通过对勘探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构造、地层、岩性、储层性质等,确定油气能否形成和保存的主要因素。
地质评价常用的方法有露头地质调查、钻探、岩心分析、测井等。
地球物理评价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获取的数据,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
地球物理评价可以提供地下构造、岩性、储层性质等信息,对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球化学评价是通过地球化学勘探手段获取的数据,包括岩矿元素分析、地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分析等。
地球化学评价可以提供油气生成条件、岩性、储层性质等信息,对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6.2资源评价技术资源评价所需的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和岩矿元素分析技术等。
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获取地下构造和岩性信息的技术。
常用的地震勘探技术有地震勘探剖面解释、地震层析成像等。
测井技术是通过在井中进行测量,获取井口至地层内部的数据,包括地层压力、温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技术。
常用的测井技术有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等。
岩矿元素分析技术是通过对岩矿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获取岩矿元素含量的技术。
常用的岩矿元素分析技术有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6.3资源评价模型资源评价常用的模型主要包括:油藏模型、储量评价模型和生产动态模型等。
油藏模型是对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储量分布和产能等进行描述的模型。
根据不同类型的油气田,可以采用不同的油藏模型,如沉积岩油气田、碳酸盐岩油气田和致密油气田等。
储量评价模型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计算油气田的资源量和储量的模型。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参考资料
油气资源评估方法第63卷第12期1979年12月美国石油地质协会期刊概率方法可以处理未发现油气资源的前景评估的问题,这种方法主要反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累积的概率曲线显示了可能蕴藏烃资源的几率,不含烃资源的风险性,平均的期望值,以及“最高储量”的发生概率。
专家们最终达成共识,将曲线叫做德尔菲法。
在蒙特卡罗模拟法中,曲线可以通过乘法构建,几个参数决定了潜在的油储量(桶)和气储量(立方英里)。
举个例子,就是有勘探前景的烃源岩体积乘以丰度系数。
而且,每个参数都有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取决于不确定性。
其他的地质方法取决于地下油气圈闭空间的体积,单位体积产量,与其他生产领域的地质类比,各自勘探前景的评估总结,有潜力区域的数量和大小,或者烃类产生的地球化学平衡,运移和成藏。
包括过去发现量的外推法在内统计学方法只能在数据丰富的成熟的勘探领域应用。
二、简介在钻井前评估油气资源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方法。
更复杂的计算机模型的使用,更加现实的地质风险的统计,一系列有价值而不是单一数量的报道是目前发展的趋势、在评估中有两个基本问题。
首先,在这片区域中有传统的油气资源吗?这个问题取决于地质风险分析。
例如,如果在一片区域内没有源岩或者储集岩又或者没有所需的圈闭条件,那么答案就是没有油气资源。
如果这些条件有存在的可能性,那么答案可能就是肯定的。
第二个问题自然就是油气储量有多少?这个问题通常由一系列烃类体积参数决定,这些参数最后就得出了石油产量(桶)和天然气储量(立方英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解决了什么是资源库的问题,我们定义为有恢复潜力的烃,无论大小或者多少,或者涉及的经济价值是多少。
政府和工厂的经济学家更想了解可获得的资源量是多少,也就是,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多少资源能被找到并生产出来。
有潜力的区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很重要,因为某些区域太小了以至于不能补偿钻井和生产所带来的费用。
评估人员也需要预测所得到的产品是否为油气。
油气资源评价
对于宏观区域油气资源评价,国外一般由政府级公益性研究机构承担,并直接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ES)已承担完成国内及世界油气资源评价共5次,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完成加拿大国内资源评价等。通过分析“USGS世界油气资源评估2000”及加拿大国内油气资源评价实施方法,不难发现,西方石油界对宏观区域上的油
“使用无地质分析的统计方法会产生误导”。为此,USGS在“USGS世界油气资源评估2000”中采用了以总含油气系统(TotalPetroleum System)分析为基础的资源评价方法,但由于受传统做法与习惯思维的影响,抑或是无法获得全球范围内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具体地质资料的原因,本次全球资源评价的主体方法仍然为统计法,在进行实际地区具体资源量估算前所开展的含油气系统地质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正确划分已知的勘探层系及评价单元(TPS),而并非从含油气系统成藏角度来开展成因法资源评价。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USGS世界油气资源评估2000”还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基于地质成因分析的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讲稿-第5章(关键参数)
运 双因素模型
聚 系
x ln y 1.62 l0n.0y0321x.61 2 0.001.6090632x4 1 0.016
数
R 0.922 R 0.922
数 多因素模型
学
模 ln y 1.487 ln0.y00311.488x7100..0108361x82x1 0.101.128x63x2 0.002.111128xx34
Ro=1.365% 连续生烃
400后二次生烃 500后二次生烃
600后二次生烃
2
2.5
3
3.5
4
4.5
二次生烃模拟实验
1、济阳地区C—P二次 生烃深度和成熟度略有 差异,但二次生烃门限 值:埋深大于4000米, Ro大于0.8%。
2、C—P二次生烃,无 论起始成熟度多大,二 次生烃都存在生气高峰, 并且成熟度越高,二次 生烃高峰越迟,生气量 越小。
的
方 法
统一的实验条件:温度从300℃到 500℃,时间24小时
1高压釜 2管式加热炉 3电热偶 4自动温控仪 5压力表 6油水冷凝器 7保温装置 8计量器 9气体收集装置 10真空泵
采用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示意图
一 定 量 样 品
热
解
高 压
程序
产 物
釜 控温 冷
气态产物
色谱
液态产物
组分 计 量 热解油计量
有效烃源岩产烃率图版
500 I
600
H/C原子比 产油率(mg/g.TOC)
400
300
III 100
II 2 200
0
0
图 版 的 应 用
2.0 1.6
I II1
嫩江组+青二三段 J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依据油气不同勘探阶段的不同勘探程度,经过评估,相应产生表征两大资源类别及其派生的十几种各级资源系列的资源量与储量划分体系。
由于对资源/储量的含义、评估的角度和方法以及勘探程序和管理方法存在着某些差异,往往影响对资源/储量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统一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统一划分,形成规范。
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储量委员会制订颁发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就是作为国家和各油公司对油气资源评价和储量评估与管理统一执行的准则。
是制订国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和资源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油气资源与储量既具有不同内涵又为统一整体,各级储量是资源的组成部分。
油气资源是泛指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油气聚集在含油气盆地地下深处和地表油气资源量的总称,它既包括已经发现的油气资源(亦称地质储量),也包括待发现的油气资源两大部分。
油气地质储量,是地质资源量中已经钻井、测试证实的部分,属已经发现的油气资源,其中包括已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控制油气储量和预测油气储量三个级别。
考虑到油气勘探阶段性和油气田开发、开采的实际运作与管理,需要将油气资源具体分解为资源与储量两大类体系。
2图1 1988年国家标准局颁发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图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与管理主要引用苏联的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发展的需要,1984年5月在全国矿产储量工作会议上,决定组织编制储量规范并于1988年由国家标准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的《石油储量规范》和《天然气储量规范》。
将总资源量按发现程度分为已发现资源量(地质储量)和待发现资源量两类。
其中已发现储量中按油气藏探明程度分为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储量。
待发现资源根据勘探对象和勘探程度分为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
为便于勘探、开发管理与国际交流,在上述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基础上,又将探明储量根据开采和采出程度补充细化,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和未开发探明储量以及相应的可采储量和非可采储量两部分(图1和图2),从而使中国的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国际化。
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与评价
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与评价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与评价第一节油气分布特点概述《油气分布特征》一、地壳中油气分布特征地壳中油气分布特征可概括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和不均一性;天然气的分布比石油更广泛。
1、油气在时间上的分布根据现有的资料和认识,油气可能从(前寒武系)震旦统一直到第四系都能生成。
就油气储量的时代分布来看,中新生代油气储量最大。
2、油气在平面上的分布很不均一油气主要分布在:古地台的边缘坳陷区;古地台和古生代褶皱带之间的坳陷区;现代大陆边缘向海洋下陷的巨大坳陷区;这些地区是地壳长期以来以沉降为主的地区。
一侧相对稳定,一侧相对比较活动。
3、油气在深度上的分布总的看来,油藏平均深度浅于生油门限深度,比生油高峰期的深度要浅得多。
说明油气向上运移聚集是一个重要趋势。
4、天然气分布比石油更广泛天然气除了和石油伴生外,也可以自己独立形成气藏。
和石油相比,天然气分布无论在时间、空间、还是深度上都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二、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纵向上:主要受生、储、盖组合,不整合的控制。
横向上:受构造带及有利相带的控制。
油气二次运聚方向:凹中隆、正二级构造带、周边隆起区。
1、沉积盆地与油气的关系1.1 盆地的沉积中心决定了有利生油区的分布,有效生油凹陷基本控制了油气田的分布范围。
油气藏(田)围绕生油凹陷中心环带状分布,中心区以岩性(浊积砂体)油气藏为主。
位于凹中的隆起带,以断块或者背斜油气藏为主,凹陷边缘为岩性尖灭,地层超覆、削蚀不整合等油藏。
凹陷之间凸起,以潜山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
纵向上,主力含油气层多数位于生油层系内或与其间互。
即凹陷中的主要生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一般垂向运移较短。
1.2 正向二级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继承性二级构造带:如凹中隆、继承性隆起、控制油气运移指向。
非继承性二级构造带:如断裂构造带,形成时间与运移时间配置时,若邻近生油凹陷或者位于其中,利于聚集油气。
1.3 盆地内大型断层控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1.4沉积相带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
油气资源评价(2008-本科生)
(3)综合性:油气资源评价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 工程,涉及因素众多,既有地质方面的,也有经济、 政治等领域的;既涉及理论研究,也包括方法技术优 选。
(4)长期性:油气资源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 的探索过程,如美国、前苏联等发达国家每隔5-7年, 就要对本土乃至全球的油气资源进行新的评价,以及 时调整国家能源战略,并指导油气勘探工作。
84.7 7.6
大区
待探明天然气 资源:主要分布 在中部、西部和 近海地区
剩余石油 (亿吨)
153.6 68.3 140.2 1.8 69.6 84.7 518.2
东部
中部 西部 南方 青藏 近海 合计
占百分比 (%) 30 13 27 0 13 16 100
剩余天然气 (亿方)
24118 76403 105274 7538 16924 76233 306491
4.分类
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区带 远景圈闭 油气 多个圈闭 圈闭 不密切 密切 密切 关键时刻 现今 现今 可靠 有条件 有条件 低 高 较高 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区带 远景圈闭
四个油气勘探研究阶段的比较
一、概述
(GIS系统支持)
4.分类
USGS 2000年资源评价的地区划分
地区、地质省
油气系统、评价单元 四级划分
3.任务与内容
• 任务:对当前所评价地区的油气资源回答出:有多少? 在那里?怎样获得? 主要任务包括:
(1)地质背景分析:包括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格架, 地层发育,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及特征等;
(2)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包括烃源岩、储集层、盖层 发育及组合特征,圈闭类型及形成时间与空间展布, 油气生排运聚过程及其与圈闭的时空配臵关系等;
油气资源的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讲稿-第6章(储量计算方法)改
Oil limit LKO at –3711’.最低已知油底
–3711m
Reserves Classification at Time 1
第一阶段储量的划分
Operator has conducted field study to support Plan of Development (POD).
第一阶段后一年进入开发第二阶段
Oil limit still LKO at –3711’.
油的边界还在-3711m
Structure Map Time 2
第二阶段构造图
DRAW new structure ml LKO at –3711’.
油的边界还在水平面以下3711m处
一、容积法
地质储量(体积)计算通式
地质储量 = 面积⋅有效厚度⋅孔隙度⋅饱和度/体积系数
油藏地质储量(体积)计算公式 N(104m3) = 100⋅Ao(km2)⋅h(m)⋅φ(%) ⋅ Soi(%) / Boi 气藏地质储量计算公式 G(108m3) = 0.01⋅Ag(km2)⋅h(m)⋅φ(%) ⋅ Sgi(%) / Bgi
三个阶段构造图的变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三个阶段产层等厚图的变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二、类比法
Analogy
类比法又可称之为统计对比法或经验分析法,在油气田开 发前和生产早期是非常有用的。特别对于成熟油田中的新油
气藏或邻近成熟油气田或油气藏的新油气田更为有效。
它主要是通过类比已探明、已开发的油气储量参数(如单 储系数)去推算新探区油气田储量,也可作为容积法的一种 补充。 类比法适用于经验推算后备油气田的储量,特别是预测地
3种重要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应用对比
f j P e t r o C h i n a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e n t , B e o ' i n g 1 0 0 0 8 3 , " 2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B e i j i n g )
第 1 9卷 第 1 期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C HI NA P E T R0 L E UM E X P L O R AT 1 0N
2 0 1 4年 1月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7 7 0 3 . 2 0 1 4 . 0 1 . 0 0 7
关键 词 :油气藏 ;资源评价 ;帕内托分布 ;左 偏右截帕 内托分布 ;发现过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 :TE l 6 文献标 识码 :A
Ap p l i a t i on an d Comp ar i s on o f Th r ee Pe t r ol eu m Re s o u r c e As s e s s men t Me t h o d s
S T P分布模型预测效果 最好 ;在勘探程度 较低 、资料较少时 ,S P分布模型具有优势 ; L D P模型 应用范围较宽 ,在 中
高勘探程度地 区应用有优势 。S P分布模型预测 的油藏个数偏多 ,S T P分布模型预测 的最大油藏 比较合理 ,L D P模 型
油气藏储量评价
●储采比(reserve-production ratio):又称为储量寿 命(reserves life),为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 量之比值,是分析油气田、油气区、乃至全国油气开发形势 的重要指标。
n 1.年度剩余可采储量的计算
资源量 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
l推 测 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资源量 。 C-D级储量,精度:>50%。
地质 储量
l探明 储量
l控制 储量
储
l预测
量
储量
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所提供 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 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 经过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 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D-E级储 量,精度:20-50%。
56
油田储量大小 (单位:108 t)
储量丰度 (单位:104 t/km2)
油藏埋藏深度 (单位:m)
10:特大油田 1—10:大型油田 0.1—1:中型油田 < 0.1:小型油田
>300:高丰度 100—300:中丰度 50—100:低丰度 < 50:特低丰度
<2000:浅层 2000—3200:中深 3200—4000:深层 >4000:超深层
式中:N——石油地质储量,104 t; A—— 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与渗透率下限有关) f——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ρ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重点与难点:各参数的准确取值
常用方法:
●分油砂体迭加计算总地质储量。 ●根据h、f、Swi等等值图,按单元体 积法迭加计算每个油砂体的地质储 量。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评价、储层评价、油藏评价、开发评价和经济评价。
1. 地质评价:主要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建模来评价油气资源的含量、分布、形态和流动性等地质特征。
这包括采集和分析岩心样品、岩石和流体性质测量、地震勘探等。
2. 储层评价:主要评价油气在地质储层中的储集条件和流动性。
通过测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等参数,来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流动性。
3. 油藏评价:主要评价油气在油藏中的聚集程度、分布规律和可采程度。
通过地质、地质工程和工程评价等方法来评估油藏的勘探潜力、开发前景和风险。
4. 开发评价:主要评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案和影响因素。
包括评估开采方法、生产技术、开发成本、环境影响等。
通过综合评估各种因素,确定油气资源的开发可行性。
5. 经济评价:主要评价油气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投资回报。
通过考虑油气价格、开发成本、生产效益、资金回收期等因素,来评估油气资源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价值。
这些评价方法通常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藏工程、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以综合评估油气资源
的潜力、可采度和经济价值,为油气资源开发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油气地质分级
油气地质分级
油气地质分级,是指根据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量规模,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
油气地质分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
1. 世界级油气田:指储量在10亿桶以上、产量在每天10万桶以上、油藏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
2. 国家级油气田:指储量在1亿桶以上、产量在每天1万桶以上、油藏范围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
3. 地区级油气田:指储量在5000万桶以上、产量在每天500桶以上、油藏范围在10-50平方公里之间的油气田。
4. 一般型油气田:储量在5000万桶以下、产量在每天500桶以下、油藏范围小于10平方公里的油气田。
以上是油气地质分级的主要等级,通过不同等级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气储量规模和开发潜力,以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
《油气资源评价》知识点 总结
I.基本概念1.油气资源评价(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是在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规律综合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使用可能的方法对评价对象内尚未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油气的量、分布和勘探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出勘探决策的一门科学。
2.油气资源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成并赋存于天然地层中,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被人类开采利用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
为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3.地质资源量(resources in place):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勘探工作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件下最终可探明的地层中的油气总量。
包括已发现(包括已采出的)储量和未发现的远景资源量。
4.可采资源量(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采出的油气数量。
也称技术可采资源量。
5.经济可采资源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指通过经济可行性评价,依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储量收益能满足投资回报要求的那一部分可采资源量。
6.油气资源分类体系指油气资源评价中建立的资源概念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7.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是在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方法和政府法规下,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能以合理的确定性估算的,在某一指定日期以后,从已知油气藏中可以商业性采出的油气数量。
证实储量可细分为已开发的和末开发的。
8.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s):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采不出的可能性更大的未证实储量。
按照这一逻辑,当采用概率法时,预计实际可采量将大于或等于证实加概算储量的概率至少应为50%。
9.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是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概算储量还低的储量。
天然气储量分类评价研究
天然气储量分类评价研究
高忠;李永光;胡云飞;肖艳波;刘野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8(034)013
【摘要】天然气储量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不仅与天然气储量的多少有关.还取决于储量的质量和开发的难易程度.天然气储量的规模和储量的质量及品位直接影响到天然气储量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为了"少投入,多产出",使天然气储量开发利用取得好的经济效果,必须制定储量综合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储量综合评价的实质是对储量的规模、品质及开采难度进行综合分析.它的指标主要包括三部分.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储量技术经济指标.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高忠;李永光;胡云飞;肖艳波;刘野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台南气田气砂体分类及分类储量评价研究 [J], 严焕德;赵为永;周莉
2.SPE 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 [J], 王建宁
3.《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在河南油田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李薇;万力;李波;黄灯;柳云景;林波
4.新疆油田证实未开发储量(PUD)分类评价研究路线综述 [J], 孙宇;马辉树;陈豫川;帕丽达·吐尔孙;宛红梅;杨玉珍;贺志刚;戴立飞
5.中石油天然气未开发储量分类评价及潜力分析 [J], 罗娜;王丽娟;何东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100922722 CN3721118/P海洋地质动态Marine Geology Letters第25卷第3期Vol25No3文章编号:100922722(2009)0320032205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刘广野(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摘 要:对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包括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俄罗斯和我国新实行的油气资源分类标准和基本概念;将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德尔菲(Delp hi)法4大类;较详细的介绍了盆地模拟法、氯仿沥青“A”法、有机碳法、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统计趋势预测法、油气田(藏)规模概率分布法、地质因素分析法、圈闭法等具体评价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关键词:油气资源;分类;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TE155 文献标识码:A1 油气资源评价分类油气资源泛指在地壳中天然生成并聚集起来的液态和气态的赋存于地下的以碳氢化合物(烃)为主的混合物,包括原油、凝析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其伴生物质的油气自然富集物。
国外对油气资源量有详细而全面的分类方法。
首先说明,资源量(Resources)相当于我国的探明地质储量,储量(Reserve)相当于我国的剩余可采储量。
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将油气总资源量分为以发现的(Identified)和待发现的(Undiscovered)两类,以发现的再分为可采资源量和非可采资源量,可采资源量由储量和累计产量组成,而储量分为探明的(Proved)和待探明的,后者再分为概算储量收稿日期:2008211228作者简介:刘广野(1986—),男,硕士,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石油地质专业.(Probable)和可能储量(Possible)两类。
此分类即所谓的3P划分法。
俄罗斯根据探明认识程度和经济价值将油气资源分为A、B、C、D4级标准。
其中A、B级标准为钻井生产后计算的储量(A+B);C级标准包括C1、C2两级储量,分别为根据勘探成果概算储量(C1)和根据地质、物探资料证实的初算储量(C2);D级标准包括三级地质资源量: D0级标准表示远景资源量,D1、D2标准表示推测资源量。
我国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新的资源量/储量分类体系(图1),该分类体系的特点是既有地质资源分类,又有可采量分类,也有储量状态的分类。
按此分类体系,总原地资源量是指根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所提供的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经过综合地质,选择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所估算求得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其中已发现的为地质储量,末发现的为原地资源量。
第25卷第3期 刘广野: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图1 2004年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Fig.1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of 2004“oil and natural gas resources/reserves classification ” 地质储量是根据己发现油气藏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包括:①预测地质储量: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显示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油气藏,通过类比预测存在一定规模时,根据容积法估算后获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②控制地质储量:是指在某一圈闭内由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之后又通过钻少量评价井计算出来的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③探明地质储量:是对油气田评价钻探完成或基本完成之后经计算得到的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末发现原地资源量是指对未发现的储集体预测求得的原始储藏油气总量。
分为潜在原地资源量和推测原地资源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含油气的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块(层系),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是指主要在区域普查阶段或其他勘探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或区带推测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计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可采量分为可采储量和可采资源量。
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7类:(1)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采储量:①已实施的操作技术和近期将采用的操作技术(包括采油气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已有开发概念设计或开发方案,并已列入或将列入中近期开发计划;③以近期平均价格和成本为准,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和次经济的。
(2)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①依据不同要求采用评价基准日的、或合同的价格和成本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条件;②已实施的操作技术,或先导试验证实的并肯定付诸实施的操作技术,或本油气田同类油气藏实际应用成功的并可类比和肯定付诸实施的操作技术;③已有开发方案,并已列入中近期开发计划,天然气储量还应已铺设天然气管道或已有管道建设协议,并有销售合同或协议;④含油气边界是钻井或可靠的压力测试资料证实的流体界面,或者是钻遇井的油气层底界,并且含油气边界内达到了合理的井控程度;⑤实际生产或测试证实了油气层的商业性生产能力,或目标储层与邻井同层位或本井邻层位已证实商业性生产能力的储层相似;33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9年3月 ⑥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⑦将来实际采出量大于或等于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的概率至少为80%。
(3)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 指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与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差值。
包括:①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的技术可采储量;②因合同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原因尚不能划为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技术可采储量。
(4)控制技术可采储量 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采储量:①推测可能实施的操作技术;②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以上。
(5)控制经济可采储量 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①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②将来实际采出量大于或等于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的概率至少为50%。
(6)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 指控制技术可采储量与控制经济可采储量的差值。
(7)预测技术可采储量 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采储量:①乐观推测可能实施的操作技术;②将来实际采出量大于或等于技术可采储量的概率至少为10%。
储量状态分类:主要是指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按其开发和少产状态进一步分类,分为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和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两类。
2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在我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从总体上常用的可以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德尔菲(Del2 p hi)法4大类。
2.1 成因法该类方法众多,主要在计算生油量和计算资源量两个环节发生变化,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盆地模拟法、氯仿沥青“A”法、有机碳法、T TI 热模拟法等。
在实际工业化评价中,以盆地模拟为主结合上述其方法进行评价。
2.1.1 盆地模拟法主要研究盆地几何学特征、盆地充填序列、盆地演化阶及各阶段盆地原型、盆地构造变形体系、样式、类型。
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盆地沉降史、热史、成熟生烃史、排烃史、运聚史,结合盆地岩浆活动及其他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其分布状况。
国内外盆地模拟软件较多,也比较完善。
国际商品软件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有3家的盆地模拟软件:德国有机地化研究所(IES)的Petro2 Mod、美国Plattee River公司的BasinMod、法国石油研究院(IFP)的Temis Suite;我国自行研发的软件有: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BASIMS、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的TSM油气成藏动态模拟系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发的盆地模拟系统等。
总体看,大多数盆模软件的工作原理、研究内容从所用模型是相同的或相近的,概括起来就是“五史”研究。
2.1.2 氯仿沥青“A”法烃源岩沥青“A”氯仿抽提含量既与有机质丰度有关又与有机质成熟度有关,是油气评价的重要参数,评价计算模型为:Q A=S・h・ρ・M・A・K A式中:S为成熟生油岩面积;h为成熟生油岩平均厚度;ρ为生烃源岩密度(亿t/km3);M为泥岩百分比;A为残余“A”含量(%);K A为A恢复系数。
2.1.3 有机碳法总有机碳含量(TOC)在烃源岩中的含量越大,有机质丰度越大,表示其生油条件越好。
评价计算模型为:Q C=S・h・ρ・M・C・K C・X式中:S为成熟生油岩面积;h为成熟生油岩平均厚度;ρ为生烃源岩密度(亿t/km3);M为泥岩百分比;C为残余有机碳;K C为C恢复系数;X为烃产率(千克烃/吨有机碳)43 第25卷第3期 刘广野: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2.1.4 T TI热模拟法采集演化程度尽可能低的不同干酪根类型的生油岩样,用过实验室模拟地下条件(温度、压力等)的变化,测量各阶段样品产油气量,拟合各类干酪根生油气率曲线。
在已知评价区生油岩重量(或体积)、有机质含量、类型及演化程度时,我们可依上述曲线计算生油量。
其计算模型为:Q生=010001h・ρ・C・F式中:h为泥岩厚度;ρ为源岩比重(亿t/km3);C为原始有机碳含量(%);F为源岩油气产率(千克烃/吨有机碳) 2.2 类比法类比法是在对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为地质成因与结构相似的地质对象之间,其油气资源潜力具有相应的可比性;因此,类比法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进行评价对象的地质特征分析并选定已知类比对象,然后根据类比对象之间的具体参数指标值确定两者的相似性与相似系数,从而确定评价区的关键参数—资源丰度值,最后利用资源丰度值,采用对应的面积丰度、体积丰度得到评价对象的总资源量。
2.2.1 面积丰度法此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相似地区(盆地或盆地内某一区块)具有相似的油气分布规律,因此可用标型区(即已知油气分布规律的盆地或区块)的单位面积油气资源丰度来近似代替评价区(即未知油气分布规律的盆地或区块)的单位面积油气资源丰度,进而估算评价区的油气资源量。
其计算模型为:Q=S・d・a式中:Q为评价区资源量;S为评价区沉积岩面积;d为估计可能产油的面积所占的比率;a为类比区(即标型区)资源面积丰度。
一般地,此方法不仅要求标型区和评价区同属一类盆地,还要求具有相近演化史、相似几何学特征(包括面积、沉积物厚度等)和内部结构(如砂泥岩垂向分布、横向变化等),否则估算的误差很大。
2.2.2 体积丰度法该方法基本原理和评价思路与面积法相同。
应用单位沉积岩体积油气资源丰度代替面积丰度,一般而言是更逼近真实,降低了误差。
具体计算模型:Q=V・K V式中:Q为评价区资源量;V为评价区沉积岩体积;K V为类比区(标型区)资源体积丰度。
原则上讲,此方法也仅适用于同一盆地类型.具相似的演化史和几何学特征结构的地区,任意扩大应用范围会导致结果误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