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资料.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 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 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什么?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 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因 为什么?
P10学习思考: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 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能不能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 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政策有 何关系?
提出为人处事标准, 维护统治秩序
特点: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君权
中央 集权
统一
新儒学的评价
❖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 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 实行“仁政”。
❖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 发展。
❖ 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 的局面,确立了儒学在中 国的统治地位。
探讨: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的比较
(2)根据其含义,再思考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3)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
(4)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想?他是为解决西汉的 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 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然后用儒统人家纪政思可策想一:,而汉禁法武止度帝其可起他明用学,儒说民生传知,播所咨和从询研矣治读”国其方他略学说的人求
取功名。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思考针:对(的1问)题根:据面材临料匈分奴析等董少仲数舒民提族出的的内“犯罢、黜诸百侯家王,国独 尊儒术反”叛的、含土义地是兼什并么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等
浅论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浅论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原因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秦始皇与秦二世统治时期,大兴土木,《阿房宫赋》写到“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人民赋税徭役沉重,生活困苦。
秦朝灭亡后,全国陷入长时间的混战,人民或死于战火,或死于饥荒。
因此,西汉建立之初,国库空虚,如《汉书食货志》描述“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因此,汉初统治者都采用黄老之学,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文景时期,国家经济已经恢复并获得了很大发展,国家富足,人民安乐,《后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财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儒家思想的专制本质有利于加强君权,维护统一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就是爱人,其中爱自己的亲人是最重要的)。
除“亲亲为大”外,孔子主张“泛爱众”,主张“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泛爱”并不是平等、博爱,而是“笃于亲”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血缘关系向外依次递减的爱。
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血缘原则之上的有远近、有等级的爱。
儒家这种建立在血缘之上的有等级的爱,塑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识。
为了维护、巩固这种不平等的仁爱,儒家发明了等级礼制。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大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开心。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对刘邦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 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 道家、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阴阳五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行思想 改造儒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家思想,
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 是 C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3、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参考答案: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新儒学 在西汉 重视 推崇 发展、从“无为”到“有为” 1. 汉初的“无为而治” 2. 转向有为及其原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 “大一统”的思想——中央集权 2. 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加强君权 3. 三纲五常——为人处事标准 三、教育和选官制度
从而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形成了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具有时 代特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的新儒 学体系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加强君权的需要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以儒家经典“五经”为学校的教科书,教 育为儒家所垄断。 • 兴办太学,学生毕业即可任官,提高了儒 学的地位。 •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 育体系,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的地位。
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 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国力日盛
消极: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放纵、姑息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中央软弱无力
(5)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是什么?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此在政治、经 济、思想 、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可能性: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 关系是( )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 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 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2、新儒学的内容:
为儒学披上了神学 外衣(具有神学色 彩)其哲学思想的 为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 权神授”,“天人合 一”,“天人感应” 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
3、核心: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
董仲舒
考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 学和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 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从“无为”到“有为”
材料一:教材P8引言部分。 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 车。 ——《汉书· 食货志》 ( 1)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地位怎样?原因是什么? ( 2)原因: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朝维护大一统 的局面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评价: 原因:儒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违背 ①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了历史发展。 ②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2)根据材料一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怎样?原因何在?怎 (( 3)西汉建立后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③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 样评价焚书坑儒? 原因: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主观原因) ②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 (3)根据材料二到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人心 ),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客观原因)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 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 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从公元前213年秦朝的焚书坑儒到公元前134年汉代的独尊儒术,儒学在短短不足百年间便重现辉煌,并更进一步奠定了其国家意识形态的至高地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儒学在汉代的新发展和汉武帝的统治特点三方面来探讨儒学在汉代能够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标签:儒学;汉代;中央集权;大一统儒学在经历了秦朝的毁灭性打击之后,于汉代确立了其官方哲学的至尊地位,这是因为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执政理论需要发生相应改变。
时代的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儒学在汉代儒生们的改造下适应了上述要求,再加上统治者个人的喜好选择,最终奠定了汉代儒学的独尊地位。
1.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汉建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社会凄凉残破,经济崩溃萧条,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对此,汉初的统治者在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来缓和社会矛盾。
事实证明,汉初的“黄老之学”在革除秦暴政之弊、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消极作用也日益显现:其一,在对外关系上,由于汉初朝廷并无反击匈奴的雄厚国力,便采取了“和亲”之策以苟安延年。
只是人们没有想到,苟且、让步并没有换来和平安宁的局面,反而激发了匈奴民族的掠夺本性,咄咄逼人大有侵略中原之势。
其二,在对内问题上,在处理中央皇权与地方藩王的关系中,“无为而治”的姑息妥协也没能使刘氏宗族团结一致形成稳固的政权,反而招来“七国之乱”,差点威胁到中央政权。
可以说,随着政治经济的逐步复苏,西汉政府在外压匈奴、内稳诸侯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逐步明确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思路,只是苦于没有找到新的能够克服“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内在缺陷的理论作支撑,这就给各种治国政策、学术理论界人士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而儒学则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历史发展机遇。
2.儒学在汉代的新发展儒学在先秦“百家争鸣”中便已是名高势大,与墨学并称为显学。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法律儒家化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 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 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 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 色,影响深远。
3.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此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 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 “三玄”的研究。 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 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要代表 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234
解析 答案
9.(2017·内江五模,26)《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 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体现了 A.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 B.人臣为君父的“忠”的理学思想
二、宋明理学 1.兴起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 佛道思想来解释 儒家义理 。
易错提醒 “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 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4.理学的世俗化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 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 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 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 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 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 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思想主张 ①“儒学独尊” ②“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③发挥儒家仁 政思想 ④“三纲五常” 作用 统一思想,加强中 央集权 君权
加强君权
缓和社会矛盾 提出为人处事标准, 维护统治秩序 中央 集权
统一
特点: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新儒学的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 实行“仁政”。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 发展。 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 的局面,确立了儒学在中 国的统治地位。
成就:汉武帝改革仕进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推 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问题;惩治豪 强,打击不法贵族;推行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 币;抗击匈奴,保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派张骞出使西 域等。 关系: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 为以上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推行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
请思考:(1)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2)上述思想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巩固政权,加强统治 ,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
阅读下列材料: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请思考: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 是什么? 思想:三纲五常; 实质: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神权、君权、父权、 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 护封建君主集权制
汉武帝
董仲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考点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5.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7.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专题综述】本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热点集中在思想方面,特别是先秦诸子思想是高考的“常青树”。
文化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重点和难点,要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简明表格】1.从形式上看:新情境式选择题仍将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
2.从内容上看: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或观点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及影响、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中国思想理论成果仍将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
同时注意儒家的不合理成分,如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
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科技和文学艺术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直接考查教材重要知识点;其二是以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某一知识点。
【复习策略】1.古代思想应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理学的集大 开创心学 成者
心 是天地万物的渊 心即理也, 客观事物中 源
主 张 哲学 伦理
内心反省:发明本心, 致良知 格物致知 “理”是 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 儒家的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 就是 人性。要 “存天理,灭人欲”
一个朱熹,四个故里 2010年10月22日,是理学大师朱熹诞辰880 周年纪念日。引得两省四地——福建的尤溪县、 建阳市和武夷山市,以及江西婺源市,以“朱 熹故里”为名,各自倾注地区和省域之力,汇 聚总量超过40亿元的资本项目,以作圣人“寿 礼”。这固然是各地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资源 经济而博弈,不过也彰显了朱子文化对地域社 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高三历史
冯艳芬
考试说明及课标要求
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知道汉代儒学 成为主流思想的 史实。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代 儒学的发展。
明清之际的 儒学思想
列举李、黄、顾、 王等思想家,了解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 的发展。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 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 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 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 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 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 大作用。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 15
阶段性测试题十五(必修三第一单元评估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1·济南1模)“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答案】 B【解析】论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题干中信息“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是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2.(2011·潍坊3月)西周学校的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
这反映了西周() A.形成了尊师的社会风气B.保证了教育的优先发展C. 确立了政治和教育合一的官学体系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反映了西周确立了政治和教育合一的官学体系。
3.(2011·深圳文综)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 C【解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成为“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
4.(2011·山东实验中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这一思想属于()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仁”可知这一思想属于儒家思想。
5.(2011·扬州)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史料及解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史料及解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的发展历程学习的重中之重,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谓漫长,伴随着中国的整个古代社会。
1.儒家思想的形成(1)创始人——孔子①“仁”: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谐人际关系。
②“礼”:即“克己复礼”按周礼矫正等级名分以求贵贱有序(保守的一面)。
③“为政以德”:以“礼”治国,要求爱惜民力,包含了民本思想。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⑤教育方面贡献巨大,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孔子也被尊崇为“圣人”。
(2)奠基人——孟子①提出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③伦理道德观上,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的人格精神。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
(3)集大成者——荀子①继承儒家思想,主张以礼教治国,但又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②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教育。
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及其新儒学①地位: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糅合了阴阳家、法家、黄老之学对孔孟儒学加以改造而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②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大一统”思想。
(2)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君主专制集权,因此汉武帝接受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纳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由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儒学也从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学⑴理学的兴起: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宋代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
它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使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回忆必修Ⅰ和必修Ⅱ教材,汉武帝的“有为”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
政治: 推恩令 察举制
重用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以削弱相权 经济: 重农抑商(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 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北击匈奴 开拓西域
军事: 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与 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 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 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 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 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春秋繁露》
材料四:汉兴,循而未改。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 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 路。”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 民力”。
限田、薄敛、省役
材料五:天为君而覆露之, 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 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 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 于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基义 》
三纲五常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 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 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 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再回顾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孔子创立
孟子、荀子完善
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新儒学 汉武帝的重视
成为正统,逐 西汉武帝: 渐成为主流
为什么不同时期儒学的遭遇不同?
是否适应时代的需要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012高考说明
国民党的组织及性质的演变
国民党的组织及性质的演变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创立,宗旨为“驱除鞑虏,创立合众政府”,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联合成立。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国民党: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持。
政治目的是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1913年,被袁世凯下令解散。
4.中华革命党: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集合部分国民党成员成立。
5.中国国民党: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3年起,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改组完成,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6.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月成立,由原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分子,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独裁统治而组成,是我国现存的民主党派之一,简称“民革”。
中华民国政权的演变1.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地方革命政权。
黎元洪任都督。
国号为“中华民国”。
2.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1912年1月1日成立于南京。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这是一个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北洋政府(1912.3~1928.12):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名义上还保持着“共和”体制和中华民国的国号,但实际上是以军权为核心的军阀政府。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4.广州军政府:1917年,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以后,组成陆海军大元帅府。
5.广东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孙中山逝世以后,1925年7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成国民政府,通称“广东国民政府”。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答案
第33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3.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1.形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1)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2)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神化并限制皇权。
(3)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三纲五常”,规范人伦道德。
3.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主张儒学独尊,实行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三、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汉代新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
汉武帝重儒学对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团、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四、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
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图解历史】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信息提取:相较先秦儒学而言,董仲舒新儒学是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在西汉武帝时期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 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 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三、 儒学成为正统
1 . 汉武帝尊儒措施:
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政 教育上:儒家经典成规定教科书、兴 办太学(中央)和设立学校(地方教 育系统)
2 . 儒学教育状况:
(1)教育制度的发展
夏、商、周:“设校、序、庠以教之”
西周 :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春秋战国:私学开始兴盛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条件:
社会上存在的危机; 对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的需要
1.董仲舒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要各地方长官推举 “贤良方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贤良 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董仲舒连连给汉武帝上了三篇奏章,叫《天人 三策》,编造了“天人感应”理论。汉武帝元 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 举贤良 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 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 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 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 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
〖第2课汉代儒学〗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01儒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家经典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
2.表现(1)焚书: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博士官管理的文献,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之外,其他各国史书,民间私藏《诗》《书》、百家语等通通烧毁。
(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3.评价(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成为□02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03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3)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对□影响。
思维点拨“焚书坑儒”是秦朝专制政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一措施自汉代开始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罢黜百家1.背景01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1)汉武帝时,中国“□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
2.董仲舒的新儒学(1)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4)“大一统”思想: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
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02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
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4.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思维点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以外的诸子百家的学说,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同时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单元 第6讲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史料中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与“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省略号前后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大一统”思想提出的 原因及思想统一后的效果。“邪辟之说”指的是儒家 之外的学说。 问题 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特 征。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 成,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儒家著作 收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被发现,这些文献被称作古文经。古文经与汉初由老儒 背诵的、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并由其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儒 家著作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别,故汉代对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的真伪争议较大, 故没有将其列在“五经”之中。“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 发孔子的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 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 远的
解读 史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注意“开 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对整段史料的引领作用,也说明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 秦儒学相比具有最鲜明的特征,给儒学披上了神学的 外衣。 问题 上述史料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答案】董仲舒将儒学 神学化、宗教化,应了 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 权的需要,使儒学成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 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
【高中历史】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ppt
百家争鸣→一家独尊 百家争鸣→儒学独尊
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春秋 战国 百家争鸣
前221
秦 前206
法家
汉
前140 儒学独尊
刘邦为何不高兴?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 大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然 不能一块和您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用 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定 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权叔孙通。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民 间 社 会
太学 儒家思想
察举制
儒 家 学 说
官 方 意 识 形 态
秦始皇“焚书坑儒”给后世留下这样的印象:
……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 ①
——顾颉刚《秦始皇传》
汉武帝 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
注:①秦始皇实际上是让天下人“以吏为师”,只读政府许可的书。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
春秋 战国 百家争鸣
前221
秦 前206
汉
前140 儒学独尊
焚书坑儒
太学怎样体现“尊儒”?
太学里教什么内容?
太学旨在培养什么人才?
太学对人才是否有吸引力?为什么?
教育+选官
政治管理人才
中央官学—— 太学……
做官
汉代 学校 系统
官学
地方官学——郡国学 ……
察举制
私学
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 ……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 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 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 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 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重现蓬勃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1
材料组一 1.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步恢复
和增强,国力日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 力日益膨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 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人教版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依据材料1思考汉朝时期儒家思想为什 么会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的?
注入了新的时代生机却难以发展,而西方人文主义在17、18 世纪发展为西方民主启蒙思想?
演练巩固
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的发展。思想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文
化体系,它既可以为统治提供合法性基础,也可为批判现实提
供伦理参照。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代统治者多把孔子儒学作为“立国之本”,虽然在思想史上
也曾出现过“善恶”、“义利”、“理欲”、“公私”之辨,但“存天理、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材料组二
材料4.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
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
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5.这一思想体系(宋明理学)将儒家对道德的追求与佛家对精神的追求
”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黄宗羲的进一步批判君主专制, C.康有为假借孔子的名望宣传维新变法,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分层次论述中要求时空脉络清晰,史论结合,有材料要回扣材料,表述清晰完整) 西方 为统治 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的工具。 为批判 1. 苏格拉底提出“有智慧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批判导致社会道德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
一、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中国古代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的史实;宋明理学;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西方古代思想: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 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二.课型探究 (一)追寻传统思想 【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思想 西方古代思想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
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
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主义及其他学科产
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合作探究3
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组二,思考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
断,然后论证。设问词有 “评”“评价”、 小论文类: 题目没有什么限定条件,要求确立主题,分
析论证。 注意:四个方面:1、认清题型,
2、审清观点,找准主题(中心) 3、遵循材料,打破定势思维,史论结合(最关键) 。 4、表述严谨 重视:三大步骤:开头,表明观点 中间,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分层讨论。 结尾,提炼升华。
哪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主张的?
通过材料组一的分析与思考,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
过程中感悟到儒学的生命力何在?
合作探究2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
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
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
请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的儒
学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主张的?
合作探究1 材料组一 1.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步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但社会
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 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人教版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儒家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明清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焕发生机
智者学派关于人的价值
苏格拉底的主张
中国古代思想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 (形成)
董仲舒发挥儒学:取百家,神圣化(主张) 汉代 (成为正统) 汉武帝推崇儒学:兴办太学
请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发展的?
3. 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 义产生并迅速发展,英法美先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之下,我国从明朝 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未能与时俱进。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请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家提出了
古代中西方思想
较之日本文学,我认为中国文学更具有 世界性,更应当被称之为世界文学。中国文 学确实自有其个性,她与自己的传统,一种 非常博大、悠久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有 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关于中国文学土壤 的农村,无论鲁迅也好,茅盾也好,当然, 莫言也是如此,他们都直接描绘了中国农村 和生活在那里的农民。
儒家思想的演变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主张)
宋明理学
(融三教,理论化)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主张)
李贽的主张
明清--批判继承:
(焕发时代生机)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主张
智者学派关于人的价值 西方古代思想
苏格拉底的主张
(二)感悟传统思想
[问题探究]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 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 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息。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 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 蓬勃生机。
灭人欲”却一直是主导精神。
----《儒家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明末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
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批判君 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
——李贽《藏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
沦丧,政治腐败的现象, 2.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
宣传资本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3.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请依据材料1思考汉朝时期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的?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 佛、崇儒。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
道家对自然的追求结合起来,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制约克服各自的弱点,从而
形成一种以道德境界为精神超越的内容,为宋代儒学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
展道路。
---王建龙《精神超越和心性本然的回归》
通过材料组二的阅读,你能从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认
识到儒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三)反思传统思想
【拓展提升】
材料组三
1.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的观念和坚决的 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 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 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 的运动同时。……与之相交,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 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老师。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 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 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道 教和佛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
请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 发展的?
3. 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英法美先后发生 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之下,我国从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 主义萌芽,但受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未能与时俱进。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对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考察》
运用材料,以中西方传统思想及其发展为例论证上述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规定;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
左右。
开放性试题的解题策略:
分清:三种类型:论证阐释类:有明确的结论,问题指向明确,要求给合 XXX分析XXX
评价分析类:没有明确的结论,要求分析、概括题干或 材料中的观点和结论,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
解题思路
一、观点---思想为统治提供基础,为批判现实提供参照。(明确主题,提炼观点) 二、分层次论述 中国 为统治 1.传统的儒家思想是由孔子提出的,他以仁、德、礼、中
庸来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等级秩序(论) 2.汉朝的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
人合一”的思想,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论)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论) 为批判 A.明末清初的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
之说。……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 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苏格拉底曾提出:认识自己,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文
艺复兴以后,人的问题受到关注,这是人文主义的开始。经过启蒙运动,人
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