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 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窝囊)第二课时1.(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课时1.读句子,写古诗。
(1)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把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饮食连接起来。
端午节(粽子)重阳节(菊花酒)元宵节(元宵)中秋节(月饼)春节(水饺)3.理解古诗,完成练习。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家乡和亲人)(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以叙述的口气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生动的语言描述、情景再现、互动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美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春天的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1.李白《绝句》
-诗句解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意体会: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2.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句解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意体会: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孟浩然《春晓》
-诗句解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诗意体会:描绘出春天的早晨,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三首古诗:李白的《绝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孟浩然的《春晓》。教学内容围绕三首古诗展开,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元日》人教(部编版)
-学生记录学习心得,完成课后练习。
7.课后作业:布置与《元日》相关的创意写作或绘画作业,鼓励学生表达对节日的个性化理解。
四、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元日》这首古诗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春节的传统习俗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春节的体验,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讲授古诗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句中的生字词和意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我尝试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来解释“爆竹”和“一岁除”等难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和情感。看到他们积极参与,我深感欣慰。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集体朗读《元日》。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句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解释诗句意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元日》中的春节习俗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了解诗句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韵律美和词语的生动形象。对于难点部分,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爆竹”和“一岁除”,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首先,学生们需要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标题以及诗句本身。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古诗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们的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怀和意境。
让我们带着这些目标,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吧!1. 理解三首古诗的意象、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欣赏三首充满魅力的古诗。
它们不仅有着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还蕴藏着深深的意境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美妙的古诗之旅吧!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古诗的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用到的景物、事物,它们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比如诗中常常出现的“明月”象征着思乡之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三首古诗,找找看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又代表了什么情感或景象。
意境是诗人的情感与外部环境融合后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氛围,它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我们要尝试通过诗人的笔触,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那种独特的氛围。
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意境是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床上,给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感觉。
古诗的内涵是诗人的情感、思想、哲理的凝聚。
我们要通过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以及诗中的关键词句,去探究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这样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三首古诗的内涵,看看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如理解诗意、品味语言等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在此之前你们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要更深入地探究古诗的魅力。
你们准备好了吗?学习古诗就像我们交朋友一样,首先要了解它,知道它要告诉我们什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新课导入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
请欣赏: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3.〔回忆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的引领知识与才能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拟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老师参考〕初读诗歌,模拟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2.检查字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语文教案(共3课时).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千门万户”在这里是泛指家家户户。
“千门万户曈曈日”这句诗中写的是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句诗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有什么作用?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全文释义:爆竹声中一岁除,—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春风送暖入屠苏。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
—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品读诗句了解诗词含义了解诗中出现的事物。
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含义。
整体阅读古诗,找出整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了解全诗含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纷纷:形容多。
断魂:伤心到了极点(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清明时节的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满怀悲愁和伤感。
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过渡:在春雨纷纷,诗人心中倍感伤感的时候,诗人想怎样做呢?3.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打听,询问。
酒家:酒店。
杏花村:杏花林中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1)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向人打听哪里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2)第一句诗怎样理解?春雨、行人品读诗句。
了解诗句中词的意思。
了解诗句含义。
找出诗中描写的事物,体会其作用。
理解诗中单个字词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州、糖”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感受古诗的韵味,提高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叫做《古诗三首》。
大家知道什么是古诗吗?2.是的,古诗就是古代的诗歌。
诗歌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吧!(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第12课《古诗三首》,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意思。
2.在朗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请用笔做好标记,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课堂讲解1.请同学们看第一首诗《池上》。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呢?2.是的,这首诗描绘了小池上荷花盛开的美景。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感受诗中的意境。
3.我们来看第二首诗《小池》。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呢?4.对,这首诗描绘了小池边青蛙跳跃的情景。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中的生动描绘。
5.我们来看第三首诗《江上》。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呢?6.没错,这首诗描绘了江上行驶的帆船。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壮丽景象。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2.对于这三首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是一种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文学形式。
2.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池上》、《小池》和《江上》,感受到了古诗的美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大家对这三首诗有什么印象呢?2.是的,这三首诗描绘了不同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
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
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
《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绝句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春天美景图,学生观图感知春景之美)。
2.指名说说观图感受,教师适时引入:人们都喜爱春天,画家将春色绘进了美丽的图画中,音乐家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检查预习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指名读课文。
(读准、读熟)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5.反复吟诵。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
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附:板书《游园不值》屐齿扣潋滟亦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一首题画诗。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读诗节奏、情感渗透方面还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学生在课堂上较易完成背诵。
在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融、燕、鸳”等生字,正确读写“鸳、鸯、惠”等生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2.过渡:欣赏完了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春天的一首古诗,看看诗人们是如何通过使用手中的笔把美好的春景留住的吧。
(教师板书题目《绝句》,学生齐读。
)二、走进古诗,了解作者播放杜甫简介ppt,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
请学生简单概括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最新统编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元日》,并背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难点)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
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学习《元日》,感受节日情景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
(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
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2)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喜气洋洋)6.生看画面,师描述:放完爆竹送走旧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课件出示:春风送暖入屠苏)(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的理解。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
“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案一:《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背诵《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
2. 学会感受和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背诵《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
2. 学生能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
3. 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 通过简单的语言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听力和语言感觉,例:传声球游戏,每个学生朗读一句诗句,通过传声球的方式进行。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古诗三首》。
再请学生跟读一遍。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猜猜这三首古诗可能讲的是什么。
三、展开新课(30分钟)1. 教师放上《登鹳雀楼》,并让学生逐句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并感受其中的美。
2. 分组讨论《登鹳雀楼》中的关键词,进行个人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并汇报。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让学生对古诗中的关键词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教师放上《静夜思》,并让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宁静和美。
5. 教师放上《七绝·长恨歌》,并让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悲愤和豪情。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以最好的朗读效果朗读《古诗三首》。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效果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课学到的知识要点,并展示课件,让学生回顾所学。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背诵和欣赏古诗。
六、课后作业(2分钟)1. 背诵《古诗三首》。
2. 欣赏和记忆一篇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准备分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背诵多首古诗,并在课后可以进行朗诵比赛。
2.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天无与伦比的美丽。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
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绝句
板书设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融.化(róng róu) 燕.子(yān yàn) 鸳.(yuān yān) 鸯.(yāng iāng ) 2.默写古诗《绝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 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 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 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 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 6 个字,会写“融、燕”等 13 个字。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 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
6.自由读,练习背诵。
课堂小结 五、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及拓展延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 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同步习题(共2套,最全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最全版)1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迟日泥融鸳鸯(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2.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第二课时1. 惠崇蒌蒿芦芽河豚(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春江晚景)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蒌蒿)、(芦芽),动的景物有(鸭)、(河豚),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春天)来了,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1. 三衢梅子黄时泛却绿阴黄鹂(1)三衢: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泛:乘船。
(4)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黄鹂:黄莺。
2. 时间水路舒畅愉悦《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
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画面,并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几幅春景图,配乐,学生说感受)2.小结导入: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句》。
(板书课题,师简介杜甫)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1.播放配乐诗《绝句》。
(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2.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课件出示词语,注意指导读准音调)迟日泥融燕子沙暖鸳鸯3.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1)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练读,师生读。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默读《绝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2.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指名读,思考:“迟日”是什么意思?(春季太阳落山渐晚)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太阳,青山绿水,鲜花,绿草)(2)师小结:多么美的春景!多么温暖的春风呀!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诗?(3)指导朗读:语调轻柔,读出春风的柔和、春景的美丽。
3.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泥融”是什么意思?(泥土湿软)你们从这句诗中又读懂了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鸳鸯在沙滩上晒太阳。
)(2)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衔泥筑巢)(3)想象后两句诗展示的画面,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XXX《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话说传统节日。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的传统节日。
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2.走近作者。
预设:XXX:字XXX,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XXX:字牧之,号XXX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
XXX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XXX:唐朝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吧!读一读课题。
2、研究生字出示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猜谜语:小鬼云里翻。
——魂洒一点水就好。
——酒(2)形近字:魂、魄异、导洒、酒(3)图片识字:XXX、XXX。
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身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在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找出诗中说到的传统节日风俗。
3.顺次出示诗歌,指点学生读好节拍。
预设:元日[宋]XXX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03第三单元-01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教案0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4个字,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
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2.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同时,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xiōnɡ dú yì jiā兄独异佳易错提示:“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不是已和己。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
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
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
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
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研究诗歌三首,了解古代文化;
2. 能背诵《将进酒》诗句;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将进酒》的诗意理解;
2.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代诗人李白的画像,介绍李白的简介和他的诗歌创作,引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2.新课研究(35分钟)
1. 首先研究《将进酒》:听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讲授词语的词义、音、形、义,辅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和吟
唱技巧;
2. 研究《悯农》和《秋风词》:学生阅读课文,发现课文的端倪,领悟诗歌的意义,学生读课文朗诵,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朗
读和吟唱技巧。
3.课外拓展(1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唐朝的图书或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
代文化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四、作业
结合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写出一篇200字以内的心得体会,并
在下节课朗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古诗。
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在后续教学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
[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
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元日[宋]王安石解诗题放爆竹读诗文喝屠苏明诗意迎红日悟诗情换新符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纷乱复杂的情绪。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咱们走进春季里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
板书课题。
2.请学生介绍清明风俗.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3.清明佳节这一日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清明[唐]杜牧。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把这首诗多读儿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正音: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一听。
请特别注意生字是否读准了。
3.指名读.集体正音。
齐读全诗。
三.熟读古诗.自学诗意。
1.读得很流利.不错!古诗的诵读.应该诵出情.读出味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读懂古诗。
大家讨论一下.读懂这首诗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以借助插图;可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可以边读边想象。
]2.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
3.交流学习成果。
四.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预设两个问题:[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2]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师生对话.理解第1.2句。
①联系清明风俗组织讨论。
②联系上句“雨纷纷”组织讨论。
这“纷纷”不仅是写雨.更是写人心。
[板书:雨纷纷]能把这感觉读出来吗?[2]为什么诗人在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以演带读.理解第3.4句。
3.请两名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
4.指导朗读第3.4句.重点指导读出“遥指”的感觉。
[可以配合动作或眼神的表演练读。
]5.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美读成诵.再现情境。
1.把整首诗连起来.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吧![播放配乐]齐读。
2.刚才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幕生动的情景短剧。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自然又优美.让人感觉很亲切。
咱们不就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独幕剧吗?[小黑板出示填空]请学生根据诗意和提示回答:清明时间:天气:地点:行人[心情]行人:牧童[动作]3、配乐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清明[唐]杜牧雨纷纷欲断魂问:何处?答:遥指杏花村第三课时设计理念: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
本课以校本教材《疯狂背古诗》为依托.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
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导入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读题.释题题目很重要。
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3.再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
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
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②换词体会情感“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b.“倍”组词[加倍.双倍……]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
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
[个别读.师评价.齐读]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
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
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
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