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缝_伸缩缝和防震缝的设置

合集下载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区别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区别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区别框架结构中变形缝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下)中讲得比较简单,有些同学不太清楚。

现在我就把框架变形缝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它们设置的原因、设置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区别也有联系。

分别介绍如下:(一)伸缩缝它是为了避免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使房屋产生裂缝而设置的。

设置伸缩缝时只需断开上部结构,基础可不断开。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伸缩缝最大间距环境条件室内或土中露天现浇式框架结构55 35装配式框架结构75 50在建筑中设伸缩缝会给建筑平面及构造处理带来困难,不仅多用材料,也给施工增加复杂性。

因此要采取其他措施减小温度收缩应力,而尽量避免用设置伸缩缝的办法。

在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温度区段长度的建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设后浇带。

混凝土早期收缩占总收缩的大部分,施工时把结构分为-40 长的区段,各区段之间留出700-1000 宽的带,暂不浇混凝土,待大部分收缩完成后(不宜少于40d)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 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混凝土补浇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2.在屋顶上采用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小温度变化对屋面结构的影响。

3.在高层建筑中,顶部数层和底部温度应力问题较严重,可在顶部数层和底部数层设置局部伸缩缝。

4.在温度应力较大的地方或对温度应力敏感的部位多加一些钢筋,如高层建筑中的外露现浇墙等。

(二)沉降缝它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在房屋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

沉降裂缝一般发生在下述部位:1)土层变化较大处;2)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3)房屋平面形状变化的凹角处;4)房屋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5)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的结合处等。

针对上述情况,在必要时须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形成各自独立的结构单元。

在既需设置伸缩缝又需设置沉降缝时,伸缩缝应与沉降缝合并设置,以使整个房屋的缝数减少。

在什么情况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

在什么情况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①伸缩缝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 m。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③防震缝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下面是一个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详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

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宽度20mm ~30 mm。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建筑工程中常说的“三缝”指的是:①伸缩缝(温度缝)、②沉降缝、③防震缝,也统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

1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变形缝由于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的作用,建筑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同时在建筑的内部产生附加应力。

当这种附加应力大于建筑构件的抵抗能力时,就会在建筑结构薄弱的部位产生裂缝,轻者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将会导致建筑破坏,为了使建筑能够具有抵抗以上不利因素的能力,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的构造方法。

变形缝是一种人工构造缝,它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通过在建筑的结构薄弱部位和变形发生的敏感部位设置变形缝,用变形缝把建筑划分成几个在结构和构造上完全独立的单元,进而达到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和保护建筑的目的。

(一) 伸缩缝1、伸缩缝的作用伸缩缝又叫温度缝,是为了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对建筑的破坏作用而设置的。

由于建筑是建造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的变化对建筑必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即热胀冷缩现象。

一般来说,建筑的长度越大,环境温差越大,积累的变形就越多。

变形是产生内力的主要原因,一般在建筑的中段积累的较多。

当变形引起的内力超过建筑某些部位(如建筑的薄弱部位及设置门窗的部位)构件能够抵抗内力的能力时,将会在这些部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这将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通过设置伸缩缝的办法来设防。

2、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为了使伸缩缝两侧建筑的变形相对均衡,伸缩缝一般应设置在建筑中段,当建筑设置几道伸缩缝时,应当使各温度区的长度尽量均衡。

(2)以伸缩缝为界,把建筑分成在结构和构造上完全独立的两个单元。

屋顶、楼板、墙体和梁柱要完全各自独立。

由于基础埋置在地下,基本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仍然可以连在一起。

(3)伸缩缝应尽量设置在横墙对位部位,并采用双横墙双轴线的布置方案,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伸缩缝的构造问题,并把伸缩缝对建筑内部空间影响削减到最小。

我国对伸缩缝的设置做有具体的规定,可以查找相关的规范。

3、影响伸缩缝间距的因素(1)建筑的结构形式的影响由于整体性好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容易在局部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小;整体性较差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可以把变形及应力分散到各个构件之中,不易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反而较大。

建筑物设缝原则

建筑物设缝原则

建筑物中各种缝的设置方法
一.定义
1.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
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

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2.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
直缝称为沉降缝。

3.防震缝:缝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
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
二.各种缝的技术要求
1.伸缩缝间距
缝宽度:砖混结构取70~ 100mm, 混凝土结构应满足防震缝的要求。

2.沉降缝的宽度要求
3.防震缝的宽度要求
度确定缝宽
三.各种缝之间的关系
1.伸缩缝和沉降缝必须同时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2.伸缩缝和防震缝上部结构断开,基础可以相连。

沉降缝自基础到
上部全断开。

四.一些常见结构设置相应分缝的实例(略,以后用CAD格式出)。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区别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区别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理解之邯郸勺丸创作
请问什么叫?怎么理解?由于温度变更,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产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衡宇划分红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更.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隔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含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1伸缩缝定义:为避免建筑构件因温度变更,热胀冷缩使衡宇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标的目的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裂缝.这种因温度变更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红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 左右;宽度20mm ~30 mm.
2沉降缝定义:为避免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衡宇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串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别较大处(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别(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合以及分期建造衡宇的交界处
3、防震缝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避免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衡宇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
顶面断开,并贯串建筑物全高.最小裂缝尺寸为50 ~100 mm.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1)衡宇立面高差在6m以上(2)衡宇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合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
4、始终坚持一缝多用
沉降缝一般兼起伸缩缝的作用,其机关与伸缩缝基底细同,但是伸缩缝不克不及代替沉降缝,当伸缩缝和沉降缝结合设置时,或防震缝与沉降缝结合设置时,基础也应断开!。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结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预留人工缝。

沉降缝
在同一幢建筑中,由于其高度、荷载、结构及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致使建筑物各部分沉降不均匀,强敌断裂。

故在建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预留缝,把一幢建筑物分成几个可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这种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垂直预留缝称为沉降缝。

防震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

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钢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墙身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般情况下,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防震缝的设置亦应结合伸缩缝、沉降缝的要求统一考虑。

设置变形缝的条件及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1系列)规定。

一、伸缩缝最大间距
注:各种砌体、试块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取值等事项尚应遵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二、沉降缝宽度
三、防震缝宽度。

厂房外墙平层沉降缝设置规范

厂房外墙平层沉降缝设置规范

厂房外墙平层沉降缝设置规范厂房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厂房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厂房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厂房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厂房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有很多厂房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概括如下: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抗震缝:为使厂房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沉降缝:指同一厂房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沉降缝把厂房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

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

将厂房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

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

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南京美硕建材有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厂房,对某些厂房,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变形缝包括哪三种

变形缝包括哪三种

变形缝的三种类型变形缝包括三种类型: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是一种能够在发生地震或者温度变化等情况的影响下进行自由独立变化的,在房屋建造时提前预留的屋缝。

变形缝包括三种类型。

1、伸缩缝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①伸缩缝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②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缝宽一般在20~40毫米。

伸缩缝的结构处理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最好设置在平面图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墙体伸缩缝构造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

外墙外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缝隙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

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

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伸缩缝位置大小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

缝内以可压缩变形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塑料调节片等材料做封缝处理,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等以防灰尘下落。

顶棚处的盖缝条只能固定于一端,以保证缝两端构件自由伸缩。

屋顶伸缩缝构造不上人屋面一般在伸缩缝处加砌矮墙,屋面防水和泛水基本上同常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盖缝处铁皮混凝土板或瓦片等均应能允许自由伸缩变形而不造成渗漏,上人屋面则用嵌缝油膏嵌缝并注意防水处理。

2、沉降缝①沉降缝的设置: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下列情况须设置沉降缝:Ⅰ.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Ⅱ.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Ⅲ.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Ⅳ.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②沉降缝构造: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的区别在于沉降缝非但将墙、楼层及屋顶部分脱开,而且其基础部分亦必须分离。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变形缝由于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的作用,建筑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同时在建筑的内部产生附加应力。

当这种附加应力大于建筑构件的抵抗能力时,就会在建筑结构薄弱的部位产生裂缝,轻者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将会导致建筑破坏,为了使建筑能够具有抵抗以上不利因素的能力,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的构造方法。

变形缝是一种人工构造缝,它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与防震缝。

通过在建筑的结构薄弱部位与变形发生的敏感部位设置变形缝,用变形缝把建筑划分成几个在结构与构造上完全独立的单元,进而达到保证建筑正常使用与保护建筑的目的。

(一)伸缩缝1、伸缩缝的作用伸缩缝又叫温度缝,是为了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对建筑的破坏作用而设置的。

由于建筑是建造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的变化对建筑必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即热胀冷缩现象。

一般来说,建筑的长度越大,环境温差越大,积累的变形就越多。

变形是产生内力的主要原因,一般在建筑的中段积累的较多。

当变形引起的内力超过建筑某些部位(如建筑的薄弱部位及设置门窗的部位)构件能够抵抗内力的能力时,将会在这些部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这将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通过设置伸缩缝的办法来设防。

2、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为了使伸缩缝两侧建筑的变形相对均衡,伸缩缝一般应设置在建筑中段,当建筑设置几道伸缩缝时,应当使各温度区的长度尽量均衡。

(2)以伸缩缝为界,把建筑分成在结构与构造上完全独立的两个单元。

屋顶、楼板、墙体与梁柱要完全各自独立。

由于基础埋置在地下,基本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仍然可以连在一起。

(3)伸缩缝应尽量设置在横墙对位部位,并采用双横墙双轴线的布置方案,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伸缩缝的构造问题,并把伸缩缝对建筑内部空间影响削减到最小。

我国对伸缩缝的设置做有具体的规定,可以查找相关的规范。

3、影响伸缩缝间距的因素(1)建筑的结构形式的影响由于整体性好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容易在局部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小;整体性较差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可以把变形及应力分散到各个构件之中,不易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反而较大。

(三缝合一)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三缝合一)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①伸缩缝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③防震缝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详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

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宽度20mm ~30 mm。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建筑物变形缝的种类及其有效设置措施

建筑物变形缝的种类及其有效设置措施

建筑物变形缝的种类及其有效设置措施一、变形缝的含义与分类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变形缝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定义: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

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

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30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

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3、防震缝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

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

变形缝的三种类型及其各自的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三种类型及其各自的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三种类型及其各自的设置原则
根据外界破坏因素的不同,把变形缝分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

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

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

伸缩缝缝宽20~30mm,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2)沉降缝:沉降缝是考虑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

当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差、荷载、结构形式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有较大差异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或相连建筑物分期建造时,相邻部位就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因此,设置沉降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保证每个单元各自沉降,彼此不受制约。

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120mm.
(3)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

对于
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

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mm.。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

①伸缩缝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 5m。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③防震缝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下面是一个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详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

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宽度20mm ~30 mm。

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

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1.设置原则:根据工程结构的设计布置,通过合理设置伸缩缝,使结构在变形时能够得到足够的满足,从而防止结构受力过大而引起破坏。

2.设置规定: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结构类型,伸缩缝的设置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每隔20米至30米应设置一个伸缩缝,如果是大跨度的建筑物,则间距可以适当缩短。

(2)桥梁:桥梁伸缩缝的设置一般按照每隔10米至15米设置一个,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和跨径,可能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伸缩缝,如伸缩装置、橡胶梁等。

(3)地下工程:地铁隧道、地下通道等地下工程的伸缩缝设置也是必要的,可以根据地下工程的长度和结构类型进行合理设置。

(4)其他: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伸缩缝。

1.设置原则:为了让工程结构能够适应地基的沉降变形,同时减小结构受力,沉降缝的设置是必要的。

2.设置规定:沉降缝的设置原则和规定如下:(1)根据地基条件和工程结构类型,沉降缝的位置应严格按照设计布置,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一般情况下,工程结构每隔30米至50米应设置一个沉降缝,具体间距可以根据地基的条件和工程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

(3)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20毫米至40毫米,具体宽度应根据地基沉降的预测情况进行设计。

1.设置原则:为了增加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防震缝的设置是必要的。

2.设置规定: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和规定如下:(1)按照工程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和工程结构的特点,合理设置防震缝的位置和间隔。

(2)一般情况下,工程结构每隔20米至30米应设置一个防震缝,具体间隔可以根据地震烈度和工程结构形式进行设计。

(3)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20毫米至40毫米,具体宽度应根据地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以上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设置的原则和规定,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2、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
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5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