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家简介-杨宪益
翻译大家杨宪益
主要著作——翻译作品
1947年《老残游记》(长篇小说)
1953年《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
1954年《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
1956年《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
1957年《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
1976年《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1978—1980年《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
翻译大家——杨宪益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津, 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 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 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早上 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北 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忠实与通顺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异化和归化相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杨宪益认为,译者要忠实于原文原作者的思 想感情,尊重原作者的创作性工作。译者的工作 就是尽可能的忠实的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在忠实 的前提下,译者尽可能的做到通顺,使目标语的 读者读懂。在通顺辅助下的忠实才是真正的忠实, 才真正具有文学价值。 例: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
Thank You!
1979年《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
1981年《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卖花女》 《奥德赛》《伊利亚特》
主要著作——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零墨续笺(随笔集)1950自印 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最新翻译大家——杨宪益培训资料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津, 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 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 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早上 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北 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G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杨宪益夫妇为了使句子符合口语化,根据意思 增加了goodness,这样就更加体现口语那种轻微 的抱怨和无奈,使句子更加顺口。
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杨宪益偶然认识 了戴乃迭(Gladys Tayler),这个比他低一年级、出 生在中国的英国姑娘。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戴 乃迭的婚礼在重庆举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半世纪 的情缘与生活,可以说历尽了艰辛——他们在“文革” 中共同蹲过监狱。
他的妻子——戴乃迭
他的妻子——戴乃迭
直译,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表达出原文意思。 使译文最大化的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杨 氏夫妇为了保存原文风姿,尽可能的传达出中国 语言和社会文化,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例:远水解不了进渴。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逝世时间:2009年11月24日作者:看世界分类: [ 墙旮旮 - 零碎的其他 ]永久地址:/user/kanshijie/20091124809911月23日电中国著名翻译家、《红楼梦》英译本作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杨宪益先生杨宪益1915年生于天津。
1934年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
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
该三卷本《红楼梦》在国外皆获好评,有着广泛影响,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
1993年,杨宪益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
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24岁译《离骚》惊动周恩来23日下午,居住南京的杨宪益先生的小妹杨苡女士对记者介绍说,杨宪益患的是颈淋巴癌,不久前曾治疗过,这次又复发,但已经晚了。
杨宪益从幼年起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留学英国牛津时,干尽调皮捣蛋的事,但他的文采和聪慧在牛津却有口皆碑。
杨宪益翻译理论
• 1953年,杨宪益受到毛主席接见。周恩来当 时特别向毛主席介绍:这是一位翻译家,已经 把《离骚》译成了英文。 • 杨宪益先生学贯中西,在中国语言文化和西方 语言文化方面具有深厚造诣。 • 他毕其一生精力,为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 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卐越贡献。 • 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杨宪益是继季羡林后,第二位获奖翻译家。 • “杨先生在我们心里是位高山仰止的学者。”
杨宪益生平简介
•
•
•
• •
1915年 生于天津 1936年 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 1940年 回国,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 学院、成都光华大学、重庆及南京编译馆工作 1953年 担任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前身)翻译 部专家 1980年 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总编辑 2009年 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最高荣誉“翻译文 化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给予 翻译家个人表彰的最高荣誉。
• 杨先生的学术作品丰硕可人,曾任 《中国文学》杂志主编。1985年4 月被推丼为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香 港大学授予杨宪益名誉文学博士学 位。杨宪益还是中国作协名誉顾问 和中国文联委员。同时还是中国笔 会、外文文学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编委会、红楼梦学会等等众多文化 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
• 杨宪益翻译非常注重准确性,其次还注 重译、介结合。 • “译、介结合,是先生的治学态度所 致。杨先生对历史研究感兴趣,也写过 一些历史考证的文章。他在介绍作品的 同时,总是会做一些文学研究的工作, 对作家本身以及创作背景做相应的介绍 ,以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走进作品。这对 翻译工作者而言,的确是非常珍贵的学 术习惯。 • 此外,杨宪益还特别注重译介的系统性 ,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都有涉猎 。
杨宪益
意译
例:“一则是天缘,一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译文:“It’s partly fate, and partly a case of ‘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相爱的人看到对方就觉 得漂亮,“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是英语中对等的习语。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
Hawkes译:a willow-breeze through crystal curtains blows,in pool-side kiosks light-clad maidens fit, Or,dressed for bed,by open casements sit.(归化)
杨、戴译:In lake pavilions everywhere flutter silken fans,and the blinds are rolled up on the vermilion tower,as she finishes her evening toilet.(异化)
例: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例: “…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 耳旁风。”(《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译文:“But it’s no use our talking, we just waste our breath.”
“耳旁风”比喻建议不被采纳,白说。 “Waste our breath”是英语中白费口舌的固定用语。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 Integr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later one.
翻译大师杨宪益
戴乃迭 性别 女 国籍 英国
出生于1919年的北京
中国文学出版社英籍老专家,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家
悼念亡妻
• 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
• 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
• 青春做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 • 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翻译特色: 注重准确性,其次还注重译、介结合。
翻译大師 杨宪益
•
•
• • • •杨宪益Fra bibliotek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于1915年1月12日的天津 卓越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和诗人
作品数分析
主要著作 自著作品数 翻译作品数
4
30
合译作品数
---
(22+1)
独立率
100%
23.3%
古文作品数
---
14
独立率究竟想表达一个什么问题呢???
好媳妇 才是硬道理!!!
• 成就
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 • 爱情
译界伉俪恩爱一生 • 特色
译、介相结合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 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 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 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杨宪益
生平简介:
杨宪益是杨霁川与其第二任夫人徐氏所生长子,其后育有二女,杨敏
如和杨静如。自幼家境殷实。从小饱读四书五经等经典。13岁进入天津新书 院学习,中学毕业时,英语水平达到大学外文系二年级水平。其后对英美文 学感兴趣,后来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产生兴趣,因无老师教授古希腊文和 拉丁文以及家庭因素,便自费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 文。因名额限制,第二年入学。第一年期间和后来求学时间便在各国旅游, 在英国做演讲宣传国内局势。期间结识兴趣相投的戴乃迭,相恋并结为终生 伴侣。1940年,从牛津大学莫顿学院毕业,花费几十美元获得硕士学位。拒 绝哈佛大学邀请,毅然回国。当时天津和上海正处于日寇铁蹄压迫之下,高 校都前往南方。杨与戴便到重庆,结婚后执教于中央大学(后南京大学)贵 州师范大学和四川光华大学。因为个人原因没去成当时最富盛名的西南联合 大学。因为环境问题,都是短期执教。1944年经介绍进入位于南京的国立编 译局,从事中国古典名著翻译。回国后至此育有一子二女。直至解放后被调 入中国外文出版社。解放后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协常务秘书长等职位。文化大 革命期间,夫妻双双含冤入狱,4年后释放。夫妇二人重新负责英文翻译工作, 优秀译作迭出。其后长子杨烨因父母收到迫害而受到打击患精神分裂而自焚。 杨与戴深受打击。戴自此健康每况愈下,痴呆。1999年逝世,从此杨宪益封 笔,2009年与世长辞。
• 但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他们只是在翻译领域初试身手。他们合作翻 译了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留下的杰出诗篇《离骚》,这部译作后来在五十年 代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此外,两人还合译了一些中文古今文学作品的选段, 如鲁迅的《朝花夕拾》、《阿 Q 正传》、周作人的散文、艾青和田间的 新诗,等等。杨宪益还曾独自翻译了唐朝后期诗人李贺的一些诗,发表在 牛津大学的一本学生杂志上。虽然这段时期是他们翻译生涯的开端,但夫 妇俩的译介对象已经带上了古今兼备的特色。
杨宪益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 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A Prince am I of Ancestry renowned, illustrious Name my royal Sire hath found.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害怕 君王逐渐衰老。) The fallen Flowers lay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The Dusk might fall before my Dream was found.
杨宪益
• 杨宪益(1915.1.12-2009.11.23),中国著名翻译 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 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 《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与夫人合译全本《红楼梦》
• 杨先生的夫人戴乃迭是英国人。他与夫人戴乃迭联袂将 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秦散文到中国古典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选》,以及全本《儒林外史》、《红 楼梦》,达百余种。
红楼梦
黛玉便说“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不免感叹起来。 Daiyu exclaimed in distress and sympathy 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 ,满面泪光 ,不是黛玉 ,却是哪个 ? Her eyes were swollen, her face was bathed in tears: it was Daiyu beyond a doubt.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4岁译《离骚》惊动周恩来
“我始终认为《离骚》的真正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比他晚几个世纪 的汉代淮南王刘安。”他认为,既然原作都是赝品,译作就更可以 天马行空了。1953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特别介绍:这是一位翻译家, 已经把《离骚》译成了英文。
翻译大家——杨宪益
精品课件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精品课件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 津,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 家、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 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 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 评,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 早上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 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Daiyu retored, “So you do whatever she asked, but Let whatever I say 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You jump to obey her instructions faster 精t品课h件an if they were an important edict.”
精品课件
他的妻子——戴乃迭
戴乃迭,原名Gladys B.Tayler,婚后更名为Gladys Yang,1919年戴乃迭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教士家庭。 戴乃迭七岁时返回英国。
1937年戴乃迭考入牛津大学,最初学习法语语言文 学,后转攻中国语言文学,是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 士。
1941年与杨宪益在重庆举办婚礼。 1999年11月18日戴乃迭于北京逝世。戴乃迭女士在
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杨宪益偶然认 识了戴乃迭(Gladys Tayler),这个比他低一年级、 出生在中国的英国姑娘。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 戴乃迭的婚礼在重庆举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半世 纪的情缘与生活,可以说历尽了艰辛——他们在“文 革”中共同蹲过监狱。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杨宪益(1915.11―2009.11)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他与夫人戴乃迭的译作(中译英)遍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各门类,约1000万字,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
他享年95岁,人生经历将近一个世纪,既有辉煌成就,亦有坎坷磨难,充满传奇色彩。
笔者从他丰富的人生历程中撷取几个片断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从富家少爷到革命同志杨宪益出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祖父是一名地位颇高的清朝地方官,父亲是天津中国银行行长,几位叔祖都是袁世凯以及许多北洋高官的同僚。
父亲虽不是高官,但和早期的中国北洋政府首脑们关系密切。
他是这个豪富家庭中惟一的公子,从小就穿着袁世凯赠送的、象征王公身份的清廷丝质黄马褂。
父亲有三房妻室,他母亲是第二位夫人。
他还有一个异母妹妹(是父亲第三个妻子所生)以及两个亲妹妹杨敏如和杨静如。
杨宪益5岁时,父亲因患伤寒而过早去世,给寡妻们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父亲去世后,只有七八岁的他就须穿戴整齐,以父亲的名义出席董事会。
父亲给寡妻留下的巨资都存在银行里,后被两个叔叔哄骗拿去做投机生意,结果血本无归。
再加上家里仍维持着高标准开支及遭到仆人们的大肆偷盗,家产便被挥霍掉了。
到1949年解放时,杨家的房产、田产已卖罄,银行存款化为乌有。
杨宪益生肖属虎,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虎跃入怀中。
白虎星是凶星,但“算命先生”说,这个梦既是凶兆又是吉兆:这个男孩将是家中惟一的男丁,克父伤子,而他在经历重重磨难后将会成就辉煌。
他在自传中曾说:“我不知道自己一生的事业是否算得上辉煌,但是我确实是母亲惟一的男孩,而且我5岁时父亲就病逝了。
在过去的生涯中,我确实经历了重重磨难。
所以,那位算命先生尽可以说他的推算大致不差。
”由于杨宪益是独生子,母亲怕他遭绑架或遇意外,在他12岁以前不许出门上学,在家跟家庭塾师学习,读儒家经典和旧体诗。
他十一二岁时就读了许多古代笔记小说和明清通俗传奇。
陨落的中国翻译大家杨宪益
陨落的中国翻译大家杨宪益著名文学翻译家杨宪益本周于北京过世,享年93岁。
杨先生译著极广,同时也是一个有良知的爱国知识分子,即便在最恶劣的时代里,也保持着智慧、正直和趣味。
杨宪益最为西方所熟知的,是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
他和夫人戴乃迭一起,将时间跨度达两千年的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出版。
其中最值得记住的作品包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选,明朝故事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及伟大的清代小说《红楼梦》和《儒林外史》。
他们翻译的鲁迅作品选也让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再现于英语世界。
杨宪益也将一些西方经典译介给中国读者,包括荷马史诗《伊里亚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罗兰之歌》和萧伯纳的戏剧。
杨宪益作为一代富于学识和眼界的中国学者,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西方中国研究的发展。
杨出生于天津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家庭。
其父在杨五岁时过世,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自小受尽宠爱和呵护。
他在私塾中接受了大量传统教育,直到12岁时进入教会学校——天津英国新学书院。
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毕业后负笈牛津,并在那里结识了戴乃迭,成为牛津大学第一位中国文学毕业生。
杨1940年和戴乃迭一起回到中国,在很多知识分子纷纷逃离的战时日据地区教书。
他们生活不易,杨的家产流失,授课报酬也很微薄。
战后,他们和两个孩子一起,搭舢板沿长江而下到了南京。
新中国建立以后,杨宪益被新政府视作受尊敬的知识分子。
但是,他的海外关系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让也让他颇受其苦。
五十年代中期,杨宪益被降职。
但他和戴乃迭对新的政权仍抱有极大希望,依然敢说敢言。
和许多当时的干部一样,他们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六天,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他们何以如此高产。
作为从外文出版社领取薪俸的专家,除了翻译古典名著和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他们也需要承担宣传文学的翻译工作。
在业余时间,杨宪益为报纸杂志写了很多西方文学的入门介绍,并翻译西方古典作品。
他们也继续以非凡的勇气自由地阅读、思考、讨论,坚持着他们都信奉的自由知识分子传统。
翻译家 杨宪益、戴乃迭 1914 11 27 1915 1 10 1934
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Yang Hsien-yi&Gladys Yang杨宪益(1914-)安徽泗县人。
其自传体《漏船载酒忆当年》上说自己出生于1915年1月10日,阴历1914年11月27日。
1934 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Merton College)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抗日战争时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
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
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
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
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
1953年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华人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
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
199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文革”结束以后,西方社会对中国形势非常关注,杨宪益建议出版英文版的中国文学丛书——“熊猫丛书”,专门介绍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
该丛书出版了近百本,既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也有《边城》、《芙蓉镇》等“五四”后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
中国翻译家--杨宪益
出生杨宪益(1915年1月12日- 2009年11月23日),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
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生于天津。
据自传体《漏船载酒忆当年》,他出生于“甲寅年冬月二十七”,即公历1915年1月12;阴历仍为甲寅年(1914年)冬季,未到乙卯年(1915年)春节。
学习1934 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墨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抗日战争时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
《译余偶拾》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1943年4月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
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
在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译余偶拾》于2006年5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再版印刷6000册)。
翻译《红楼梦》1953年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中国文化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
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
199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熊猫丛书”系列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
翻译大家——杨宪益
11
直译,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表达出原文意思。 使译文最大化的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杨 氏夫妇为了保存原文风姿,尽可能的传达出中国 语言和社会文化,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例:远水解不了进渴。
• 1957年《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
•
1976年《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
1978—1980年《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
•
1979年《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
•
1981年《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
《卖花女》 《奥德赛》《伊利亚特》
PPT学习交流
8
主要著作——自著作品
•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 零墨续笺(随笔集)1950自印 • 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PPT学习交流
6
他的妻子——戴乃迭
• 戴乃迭,原名Gladys B.Tayler,婚后更名为Gladys Yang,1919年戴乃迭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教士家庭。 戴乃迭七岁时返回英国。
• 1937年戴乃迭考入牛津大学,最初学习法语语言文 学,后转攻中国语言文学,是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士。
• 1941年与杨宪益在重庆举办婚礼。
• 杨宪益在留学英国牛津时,出于好玩,他一口气把《离 骚》翻译了出来,译作充满了嘲讽与夸张,这一年,他 24岁。惊动毛主席、周恩来。
PPT学习交流
4
感情生活
在中国的翻译界,杨宪益与戴乃迭是紧紧相连的。 这段异国爱情,跨国婚姻不但铸就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神话,更在中国的翻译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佳话,为中 国的古典文化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翻译家杨宪益讲诉课件
05
杨宪益的晚年生活与遗产
晚年的生活与心境
晚年生活
杨宪益在晚年时期,尽管身体状况逐渐衰退,但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 生活态度。他致力于整理自己的译作和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心境
杨宪益在晚年时期,对于生活和翻译事业始终保持着热情和执着。他深知自己 的身体状况,但仍坚持工作,希望能够为翻译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重视语境与修辞
他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充 分考虑语境和修辞,以使 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跨文化视角
杨宪益在翻译时会考虑到 不同文化的差异,通过适 当的调整和解释,使译文 更易于目标读者理解。
翻译中的 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以促进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解释文化差异
通过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杨宪益帮助西方国家更好地理解中国文 化、历史和社会,增进了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搭建文化桥梁
他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 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中外合作
杨宪益的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外在文化、教育、出版等领域的合作, 为中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翻译中国古典文学
杨宪益致力于将中国古典文学译 成英文,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和
欣赏中国文学的魅力。
传播现代文学
他不仅翻译古代文学,还关注现 代文学,将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
推向国际舞台。
推动学术研究
杨宪益的翻译作品为学术界提供 了珍贵的研究资料,促进了中国
文学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发展。
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
促进国际理解
翻译家杨宪益讲诉课件
目录
• 杨宪益的生平简介 • 杨宪益的翻译理念与风格 • 杨宪益的代表性翻译作品 • 杨宪益的贡献与影响 • 杨宪益的晚年生活与遗产
杨宪益翻译整个中国的人
杨宪益翻译整个中国的人杨宪益(1915~2009),出生于天津。
1934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认识了后来与他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妻子,英国传教士的女儿戴乃迭。
1940年,杨宪益夫妇回国。
解放后,杨宪益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一起献身中国的翻译事业,翻译作品遍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各个门类,共计近千万字,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
北京的后海这个季节游人如织。
人称“胡同串子”的人力黄包车迎来了他们的丰收年,他们在错综复杂的小巷来去自如,谙熟每一个旮旯的看点,更了然高鼻梁绿眼睛们的心思。
他们一边用流利的英文讲价,一边用饶舌的京腔向老外们搬弄京城名吃:爆肚、豆汁儿、疙瘩、芥末堆儿……这些发音在老外听来几乎没有区别的名目,让他们眼睛瞪得溜圆,彻底“晕菜”了。
昔日整肃庄严的王府繁华已经改换门庭,投其所好地散发出暧昧的小资气息。
几乎所有沿街的房子都被割据,经过装修,变成了商店、酒吧、咖啡馆,而且“侵略”还在向胡同深处蔓延。
胡同深处还有人家,他们的大门常关,回避着游客们好奇的眼光。
沿街那些都是秀,是戏说,是眼球经济;只有他们才是皇城根下的主人,是正传,是家常日子。
老宅子的木门朱漆斑驳,但门口的石狮子告诉你,连低调都是有来历的。
后海的小金丝胡同里,藏着杨宪益的家。
“小金丝胡同儿”用京腔念出来,流露出一种对富贵的轻狎。
在此之前,他的上一处居所名字更唬人,叫“百万庄”。
对杨宪益来说,富贵只是个虚名罢了,推开门,是极素朴的――虽然他也曾出身王侯之家。
出生在民国4年(1915年)的杨宪益生肖属虎,母亲在生他之前得了一梦,梦见一只白虎跃入怀中。
白虎星是凶星,但算命先生说,这个梦既是凶兆又是吉兆:这个男孩将是家中惟一的男丁,克父伤子,而他在经历重重磨难后,将会成就辉煌的事业。
杨宪益的自传在意大利出版的时候,书名是《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题目里透露出的是基于财富与政治的个人命运;在大陆出版的中文版本是《漏船载酒忆当年》,是知识分子那种顾左右而言他的隐晦;到了笃信风水命理的香港人那里,书名就变成了直戳戳的《白虎星照命》。
杨宪益先生生平
杨宪益先生生平杨宪益先生杨宪益先生1914年1月生于天津。
1934年从英国教会学校天津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1940年回国,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学院、成都光华大学、重庆及南京编译馆工作。
1953年担任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前身)翻译部专家;1980年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总编辑;期间,他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等。
杨宪益先生学贯中西,在中国语言文化和西方语言文化方面具有深厚造诣。
他曾将许多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如《奥德修记》、《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古罗马喜剧三种》、《牧歌》(古罗马维吉尔)、《地心游记》(法国凡尔纳)、《卖花女》(英国萧伯纳)、《英国近代诗抄》等,为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杨宪益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世界。
他毕其一生精力,为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与英籍夫人戴乃迭相濡以沫,是一对蜚声中外的翻译家。
他们夫妻合作、珠联璧合,联袂翻译了上百种中国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
他们的译作译文准确、生动、典雅,从先秦文学,一直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跨度之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深,在中外翻译界创造了一个奇迹,更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他们的经典译作中,既有《离骚》、《史记选》、《汉魏六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选》、《关汉卿杂剧选》、《长生殿》、《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选》、《老残游记》、《中国古典文学简史》等中国传统典籍,也有《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鲁迅选集》(1-4卷)等中国现当代经典名家名作。
正是这些经典的翻译作品,将中国优秀文化更好地推向了世界。
其中,《红楼梦》三卷本全文英译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坎坷,在70年代完成并陆续出版,引起中外文化界和学界轰动,成为最受中外学者和读者认可和推崇的经典译作,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国际影响。
杨宪益:卅载辛勤真译匠,半生漂泊假洋人
那 张著 名 的身着 唐 装 的结 婚 照 , 杨宪益 的卧室 则挂着郁 风为戴 乃 迭晚年 画 的 肖像 ,郁 风在 画上 题
字 :金 头 发 变 银 白 了 ,可 金 子 的 “
人暂 时 忘 了现代 化 生 活 的喧 嚣 。 时不时有 一两辆 脚踏 车闪到 眼前 招揽 “ 同游 ” 生意 , 胡 的 倒成 了我
们问路 的好帮 手 ,寻 到小金丝 胡 同里 ,幽静得 只能听见 自己清 脆
心是不会变的 。” 杨宪益 生于天 津名 门 。父 亲 留学 日本 ,曾是 天津 中国银行 的 行长。 9 4年 , 宪益 漂洋 过海 到 13 杨 英 国留学 ,9 6年 通过 考试 入读 13
的脚步了。推开杨宪益家 的大 门,
必然性。我太太出生在北京 , 父亲 国就有 了深厚 的印象 ,以至于后
“ 革” 文 时期 , 们的 男孩子 真 的 你
出 了 问题 。
杨: 她母亲说 跟中 国人结婚 , 男孩读 中学 的时候 , 考北大 , 分数 孩子也 考上了 ,结果 就把我儿子 的名字 顶了。 因为那个 孩子 的家 有读上 北大 ,就上 了北 京 的一个 学 以后 就与我们不 大接触 了。在
我们走进了一个古朴的小天地 。
这是一 座翻盖 了的 四合 院平
于一身 的绅士 ,如今身边 少 了那
位半 个 多世 纪患 难 与共 的 淑女 。 19 9 9年初冬 , 戴乃迭 因病去 世 , 杨
房 , 中的布 置 中西 合璧 , 而 家 简单 典雅 ,客 厅明净 的落地 玻璃对着
满墙 的绿 茵 ,有 一种说 不出 的悦
南 : 当时在牛 津大学 时你 已 大学做教授 ,从小她对 中。 小孩子 以后也许要倒霉 。我们 的 来 ,她 还经常跟我说 起小时候烤 刚 刚考 上 ,同班 同学一 个干部 的 山芋的事。但是 她母 亲不愿意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
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Taylor) 1940年,当杨宪益(25岁)带着戴乃迭(时年21岁)回国时, 戴乃迭的母亲对戴乃迭的警告:你跟一个中国人结婚会后悔的。
你们的婚姻最多只能维持四年。将来你们的孩子也会后悔得想
自杀。
十年浩劫,杨宪益和戴乃迭以外国特务的罪名被分别监禁,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8.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9.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
10.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
11.宋明平话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6,外文出版社 12.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1957,人文出版社 13.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 14.汉魏六朝小说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Well-known Translators 杨宪益
杨宪益
(1914─ )
安徽泗县人。其自传体 《漏船载酒忆当年》上说自 己出生于1915年1月10日, 阴历1914年11月27日。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这一关竟然是四年。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杨宪益回忆起自己被拒捕的经过时说:他们把我拷起来… 押到车上时,我就往后张望,看看车开到哪里了。他们命令我
说:不许张望!于是我就不张望。我低着头,不一会儿就睡着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3.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4.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25.彷徨(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26.三部古典小说节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
了。 出狱后,杨宪益果然精神分裂了两年。更让人扼腕叹息的 是,戴乃迭母亲三十多年前咒语般的预言竟然得到了验证:杨 烨,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儿子,于1974年圣诞节在英国戴乃迭的 姐姐家将毛主席画像戳满了洞后自焚。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15.关汉卿杂剧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Βιβλιοθήκη cn16.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 古希腊阿里斯多芬著,1959,人文出版社 17.地心游记(长篇小说)法国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1959,外
文出版社
18.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与戴乃迭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19.故事新编(短篇小说集)与戴乃迭合译,1961,外文出版社 20.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76,外文出版社 21.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版社
22.史记选 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
27.聊斋故事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
28.卖花女(戏剧)英国肖伯纳著,1982,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9.古罗马喜剧三种 古罗马普劳图斯等著,1985,中国戏剧出版社 30.汉魏六朝诗文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6,《中国文学》杂志社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翻译书目]
1.老残游记(长篇小说)1947,南京独立出版社 2.英国近代诗抄 1948,中华书局
3.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4.屈原(话剧)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5.雪峰寓言 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6.唐代传奇 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7.王贵与李香香(诗歌)与戴乃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戴乃迭1919年出生于北京,4岁时随父母返回英国,“文革” 中遭遇4年牢狱之灾。1999年因病去世。戴乃迭去世后,杨宪益 说:我并不需要选择什么特别的日子来纪念她,我想什么时间纪
念就什么时间纪念。她的骨灰也扔了。对我来说,她的骨灰就象
这些烟灰一样。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非常淡然。
疯狂年代给人留下默然和淡漠的记忆。在政治面前, 我们能怎样?只有刻苦追求知识, 才能获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