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网络欺诈、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网络钓鱼、网络敲诈勒索等等。
这些网络犯罪事件涉及面广,危害大,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因此,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问题亟待研究。
本文拟从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旨在:1.深入了解网络犯罪现状及其危害,明确网络犯罪的类型和特点。
2.探究网络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其根源。
3.研究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促进网络安全和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犯罪的类型和特点概述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突破法律规定,对网络中的信息和资产进行非法侵害的行为。
针对不同的网络犯罪类型,本文将分别介绍其特点、典型案例和危害。
2.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网络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3.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探究网络犯罪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需要政策、法律、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治理。
本文将从立法、技术、法律、管理等角度,探寻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包括:1.搜集国内外有关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的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
2.运用统计分析和归纳分析方法,对网络犯罪的数量、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3.通过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特征,为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期成果预计本文将得出以下几点研究成果:1.深入了解网络犯罪的类型和特点,对网络犯罪进行全面的概述。
2.分析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究其根源。
3.探究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为网络犯罪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网络违法问题研究

网络是虚拟的, 不必像现实世界 一样受到法律的 约束
链接、使用弱密 码等,容易被黑 客攻击或感染病 毒
骗。他们可能出 于好玩、好奇的 心态参与网络违 法行为
社交圈子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在 社交圈子里看到 朋友或其他人在 做某些违法行为 而没有受到惩罚 ,容易受到影响 并模仿这些行为
6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大学生标网络题违法问样题研式究
• 大编辑学母生版网文络本违样式法的类型和特点
• 网第络二诈级骗:大学生在网络上可能遇到各种形式的诈骗,如虚假购物、网络兼职、投资
理财• 等第。三这级些诈骗往往利用大学生的好奇心、贪图小便宜等心理,诱导他们进行转账 、购买内• 第部四资级料等行为
• 第五级
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大学生标网络题违法问样题研式究
大学生法• 律第意二识级淡薄:
网络安全意识不
部分大• 学第生三对级网 络违法的•严第重四性级 认识不足,缺•乏第五级
足:很多大学生 在上网时缺乏必
必要的法律意识
要的防范措施,
。他们可能认为
如随意点击不明
好奇心驱使:部 分大学生对网络 上流传的各类信 息感到好奇,容 易受到诱惑或欺
侵犯他人权益: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或转发他人的隐私信息、恶意评论等,侵犯 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传播淫秽色情内容: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违反了我国法律法规, 同时也对青少年等群体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攻击:部分大学生可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对他人进行网络攻 击,如DDoS攻击、恶意软件传播等
大学生网络违 法问题研究
演讲者:xxx
-
1 引言 2 大学生网络违法的类型和特点 3 大学生网络违法的原因分析 4 防治大学生网络违法的对策 5 结论 6 预防大学生网络违法的建议 7 总结 8 展望未来
网络犯罪现状与防范策略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与防范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的威胁不仅涉及个人隐私的泄露和财产损失,还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研究网络犯罪的现状和防范策略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网络犯罪的现状。
网络犯罪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非法行为。
目前,常见的网络犯罪形式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入、网络盗窃、网络威胁等。
这些犯罪行为利用了互联网的便捷性、匿名性和普及性,并且往往跨越国界,给打击和追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网络诈骗通常通过虚假信息、诱导性广告和社交平台来欺骗用户,窃取个人隐私或非法获取财产。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假冒网站、假冒身份和虚假投资等。
此外,网络侵入也是网络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
黑客通过利用漏洞、恶意软件和密码破解等手段,非法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盗取个人信息、财产和商业机密。
针对网络犯罪的防范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保护个人和社会安全的基础。
国家应该加强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犯罪行为的罚则和追责机制。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的网络犯罪防范公约,实现国际上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此外,加强技术防护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
网络犯罪通常利用技术漏洞和隐私泄漏来实施,因此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包括加密技术的应用、入侵检测系统的建立和信息安全培训的推广。
同时,个人也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密码管理,不信任来路不明的信息和链接,及时更新和升级软件和系统。
另外,教育与宣传也是缓解网络犯罪的重要途径。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学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防范网络犯罪的能力。
同时,媒体和社会组织也要加大网络安全宣传的力度,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引导公众正确使用互联网。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法律中的网络犯罪打击问题研究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法律中的网络犯罪打击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在法学视角下,如何有效打击网络犯罪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法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法律中的网络犯罪打击问题,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网络犯罪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各种新型网络犯罪层出不穷,如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等。
这些网络犯罪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且,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跨国性,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强、难以打击的特点,给执法机关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网络犯罪打击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新型网络犯罪的挑战。
其次,执法机关的技术和人员水平有限,难以掌握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犯罪的手段和方法。
此外,网络犯罪跨国性强,涉及案件复杂,需要国际合作,而目前国际合作机制尚不完善。
三、应对策略为有效打击网络犯罪,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建设,完善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跟得上技术的发展。
其次,提升执法机关的技术和人员水平,加强网络犯罪的监测和调查能力,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的效率。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的国际打击网络犯罪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跨国网络犯罪的挑战。
总之,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形态,打击网络犯罪是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加强立法、提升执法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才能有效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随着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网络法律中的网络犯罪打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网络空间做出贡献。
网络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也越来越多。
网络犯罪种类繁多,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网络敲诈勒索等恶劣行为让人们的网络生活也不再安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法规和规定。
一、网络犯罪的种类网络犯罪可以分为个人型网络犯罪、团伙型网络犯罪和组织型网络犯罪。
个人型网络犯罪一般是一些孤独、寂寞、无聊的人员通过网络寻找刺激。
团伙型网络犯罪是指多人合作进行的网络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勒索等等。
组织型网络犯罪是指有组织、有计划、专业化的网络犯罪活动,如黑客攻击、网络盗窃等。
据数据显示,英国的网络犯罪主要是网络金融欺诈和网络钓鱼,美国则集中在网络黑客攻击和网络诈骗,而我国则主要是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信息和网络盗窃。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给个人、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和信息安全风险。
网络犯罪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信息泄露:很多人的信用卡、银行账户、电子邮件等信息都可能被盗取,会给个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2.金融犯罪:诈骗、贪污等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进行传销、欺诈等活动,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务损失。
3.危害国家安全:网络黑客攻击、政治宣传等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4.企业安全:网络攻击者利用技术漏洞和程序错误、网络欺诈等手段窃取企业的机密信息,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网络犯罪的对策为了应对网络犯罪日益严峻的形势,各个国家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法规和规定,确保网络安全。
以下是网络犯罪的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各国政府应当不断调整法律法规来制定新的对策,达到打击网络犯罪和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目的。
2.技术加强:不断测评和改进网络防御技术,争取通过在技术上防止网络犯罪的发生。
3.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个人被网络犯罪侵害的概率。
4.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应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
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一、引言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
保障网络安全和打击网络犯罪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安全,还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因此,建立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各国必须采取的措施。
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针对网络空间的全面性法规。
该法明确了网络空间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对我国网络安全体系作出了完善构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规定了相关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法律责任等,更好地维护了网络安全和治理网络犯罪。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恐怖袭击常常利用网络传播信息。
为此,中国自2015年推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相关部门利用此法惩治利用网络传播恐怖消息或组织恐怖袭击的人,从源头上防范网络恐怖主义,保障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随着一些重要信息向网络迁移、托管,中国从2018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该法规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安全管理措施等多个维度出发,规范和加强了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
三、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法规1.《刑法》在我国刑法中,有很多条款能够惩办网络犯罪。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章第二节(第二百七十五条至第二百八十三条)明确规定了网上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网络诈骗、网络敲诈、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也规定了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并明确了网络犯罪的种类。
该法规明确规定,为黑客攻击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虚假信息等都属于网络犯罪,将被处以相应的刑事处罚。
3. 《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犯罪的不良影响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有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全情况。
网络犯罪防范与打击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防范与打击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蓬勃的态势,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深入研究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形式,探索相应的对策。
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定义出发,分析其特点和分类,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和打击对策。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与特点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各种非法活动,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行为。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隐蔽性: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犯罪难以被察觉,犯罪分子可以隐藏身份、消失踪迹,给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
2.全球性:互联网没有国界,网络犯罪具有跨地域、跨国界的特点,使得打击工作难度加大,涉及的合作机制与国际之间的协调也面临巨大挑战。
3.复杂性:网络犯罪手段日新月异,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专业知识和工具的支持,犯罪分子利用新技术不断更新手法,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二、网络犯罪的分类与特点网络犯罪按照犯罪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黑客攻击:黑客攻击主要以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他人信息、篡改数据等方式为目的,对公民个人和国家机关、企业等造成巨大的损失。
2.网络诈骗:以虚假借口骗取他人钱财或个人信息为手段,通过冒充他人身份、非法获取信用卡信息等方式进行,给受害者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损失。
3.网络传销:以销售虚假产品或服务为手段,通过鼓吹高额回报、自称法门体系等方式进行,对参与者进行诈骗,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三、对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分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对策:1.加强技术防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和优化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断黑客攻击行为,加强密码安全管理,确保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
2.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网络犯罪惩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网络犯罪举报和协助机制,强化国内外合作,形成打击网络犯罪的合力。
网络犯罪现状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现状,提出一
些网络犯罪防范策略。
1.网络犯罪活动频繁,影响深远。
当今,侵害网络安全的方式多种多样,行为包括破坏网络,窃取网络资源,篡改网络资料,盗取网络账号,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网络犯罪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着个人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复杂技术。
有些犯罪
分子利用网络传播的信息,制造虚假信息,抹黑他人的形象,甚至欺诈他人,损害社会秩序。
3. 网络犯罪在司法调查和电子取证中存在难以磨灭的特点。
网络犯
罪行为是一种不可见的行为,犯罪分子往往采取掩蔽、使用虚拟ip、伪装等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难以追踪到犯罪源头。
网络犯罪防范策略:
1.加强法律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有效遏
制网络犯罪。
现行的网络安全法及其法律制度,必须适应当前网络犯罪的
动态变化,不断加强建设,以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网络犯罪行为研究

网络犯罪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猖獗。
网络犯罪不仅给个人的财产和隐私带来威胁,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制定应对策略和构建网络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谓网络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或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非法活动。
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泛。
其中包括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等。
这些行为往往隐藏在虚拟世界中,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网络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网络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
有些人参与网络犯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借助网络渠道实施诈骗、偷盗等行为,以获取不义之财。
还有一些人参与网络犯罪则是因为无聊、虚荣或满足欲望的需要,他们通过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手段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了解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动机,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
进一步地,我们需要研究网络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个人在受到网络犯罪行为侵害后,往往会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财产受损。
对于受害者而言,除了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受到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失眠、抑郁甚至自杀。
从社会角度来看,网络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还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
因此,研究网络犯罪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此外,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形式多样,打击难度大。
现有的防控手段不再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犯罪形势。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和政策的研发,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同时,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也非常重要。
公众应该学习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警惕网络犯罪行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具有地域性不强、隐蔽性高等特点,因此仅靠单一国家的力量难以来对付。
国际间的信息分享和合作对于打击网络犯罪至关重要。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也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新型犯罪形态。
网络犯罪以其隐蔽性、跨境性和高效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网络犯罪的定义、类型、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网络犯罪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对网络犯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以非法获取、篡改、破坏、泄露信息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并获利的行为。
网络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网络攻击等。
网络犯罪之所以愈演愈烈,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犯罪分子可以利用技术漏洞进行犯罪活动。
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犯罪分子往往可以隐藏身份和追踪,从而减少被发现和打击的风险。
此外,一些犯罪分子还利用网络犯罪获取非法利益,这也进一步促使了网络犯罪的蔓延。
网络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网络犯罪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网络诈骗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财产损失,还破坏了人们的信任和安全感。
其次,网络犯罪严重威胁国家的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信息窃取等活动可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威胁。
此外,网络犯罪还会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社会治安的恶化。
针对网络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网络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刑事法律手段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更加严格和灵活的法规来惩治网络犯罪分子。
其次,加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网络犯罪技能。
这涉及到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问题。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网络犯罪的关键。
网络犯罪通常是跨境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打破边界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除了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努力外,个人和企业也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网络环境的安全。
个人和企业应定期更新软件、加强密码管理、警惕网络诈骗等行为,为网络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犯罪问题探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犯罪问题探究网络犯罪问题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从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犯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之策。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与分类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网络媒介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
网络犯罪根据犯罪主体的类型可分为个人网络犯罪和组织网络犯罪;根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分为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
通过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二、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影响网络犯罪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犯罪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人们的财产和隐私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其次,网络犯罪加剧了经济财产的损失,直接冲击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再次,网络犯罪破坏了网络秩序和公平竞争,对网络环境和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最后,网络犯罪还引发了社会治安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
三、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
首先,网络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犯罪手法日益复杂,使得打击网络犯罪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呈现出全球化、跨境化特点,国际间的网络犯罪合作日益紧密。
再次,网络犯罪与技术创新相互关联,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形式的网络犯罪。
最后,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愈发突显,各个国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手段来应对网络犯罪。
四、应对网络犯罪的策略针对网络犯罪问题,需要制定并落实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
其次,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网络监管和防控系统的建设。
再次,推动国际协作,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最后,加强社会教育和意识培养,提升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愈发突出。
从法学视角来看,网络犯罪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领域。
本文将从法学视角出发,探讨网络犯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犯罪的定义。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隐私、网络色情等。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隐蔽性强、跨国性明显,并且技术手段和手法不断更新,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
一方面,网络犯罪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网络犯罪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网络犯罪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特别是网络诈骗,不仅导致大量个体财产损失,还使全社会的信任度大幅降低。
同时,网络犯罪还给执法机构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跨国性使得追溯和处罚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网络犯罪也给法学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机遇。
首先,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手法,法学需要不断更新相关法规和政策。
例如,针对网络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洗钱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管机制。
此外,法学也需要研究如何加强跨国合作,构建网络犯罪的国际治理机制。
网络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与努力。
同时,法学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对抗网络犯罪。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犯罪的快速发现和打击。
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相关数据,可以找出犯罪活动的模式和线索,并进行预警和预防。
此外,法学还可以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网络犯罪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通过引导和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并不仅仅是法学的事情。
解决网络犯罪问题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政府、执法机构、互联网企业、学术界以及公众都需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隐患。
从个人信息泄露到网络诈骗,从网络侵权到网络恶意攻击,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层出不穷。
然而,由于其隐蔽性和跨界性,网络犯罪给法律的执行与审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对执法部门的调查与取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传统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常常不留痕迹或痕迹难以追踪。
例如,黑客入侵他人电脑的行为,往往通过遮掩IP地址、删除日志等手段,使得调查人员难以找到准确的罪犯身份。
与此同时,网络犯罪还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跨境作案,使得执法机构需要更广泛的合作与沟通。
因此,执法部门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安全技术与数字取证等手段,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调查与打击。
其次,网络犯罪涉及的法律边界模糊,给司法制度带来了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手法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法律对于这些新型犯罪的定义和界定往往滞后于现实。
例如,个人信息泄露犯罪,由于其不属于传统的犯罪形式,立法部门对该罪名的界定与处罚措施多样化,导致了法律执行与审判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立法机构需要及时修订法律,以跟上网络犯罪形式的变化,并形成一套广泛适用的法律框架。
此外,网络犯罪还给个人隐私权与网络自由带来了冲击。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实施过度的监视措施,对公民的网络活动进行广泛的监控。
虽然这些措施可能有效降低网络犯罪的发生率,但也对公民的隐私权和自由权利进行了侵犯。
因此,如何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同时,维护个人的隐私权与网络自由,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网络犯罪常常涉及跨境作案,因此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协调。
例如,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可以起到信息共享和制定国际标准的作用。
另外,各国法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十分重要。
通过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各国法官可以分享案例经验,共同探讨解决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进行诈骗、信息盗窃、网络攻击等非法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给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影响和防范策略。
首先,网络犯罪具有匿名性和隐形性的特点。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网络犯罪分子能够隐藏身份进行犯罪活动,使侦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具有国际性和跨界性的特点。
网络犯罪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执法难度加大。
再次,网络犯罪具有快速传播和扩散的特点。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迅速传播,使得其影响范围更广。
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首先,网络犯罪对个人财产造成损失。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诈骗分子可以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进行非法转账和盗取个人资金。
其次,网络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威胁。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破坏国家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导致社会服务中断和经济损失。
再次,网络犯罪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黑客可以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敲诈勒索。
针对网络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提升网络防御能力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为网络犯罪的发现和打击提供技术保障。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
再次,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公众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网络犯罪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范。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和发展,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网络犯罪是一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不断增加的犯罪形式。
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因网络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背景,如何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探讨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从严打网络犯罪的角度来看,立法上的落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前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差异极大,且作案人员难以追踪,容易通过网络界面跨越边界作案,而现有法律监管不够完善,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不足。
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立法监管是当前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其次,应加强立法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
当前立法部门较少涉及网络犯罪的领域,各部门的法律规定需要协同沟通才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管网。
同时,国家间可能存在一些法律差异,应加强法律协作,共同制定有效的打击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提高国际间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加强法律认知和宣传普及。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日趋普遍,各种网络犯罪手段更加隐蔽,人们要更加警惕,增强对网络犯罪的防范意识。
同时,法律的普及也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让人们了解网络犯罪的危害性,提高依法防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更好地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
除此之外,减少网络犯罪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网络犯罪的产生是与社会治理的缺陷有关,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借助整个社会的公共治理和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
而全社会需要共同承担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除了政府、立法部门的取法公诸于众外,企业、学校、家庭等各个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提高技术手段和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跨领域合作。
除了完善传统的法律制度和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外,需要加强实际执行力,为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更强有力的切实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合法需求。
网络犯罪现状及打击技术研究与应用

网络犯罪现状及打击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化,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化。
网络犯罪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研究网络犯罪现状并探索有效打击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犯罪现状网络犯罪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互联网实施的各种非法活动。
这些犯罪行为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等。
首先,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虚假身份、虚假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向制作者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网络钓鱼的手法日益狡猾,给广大用户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其次,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欺骗行为,包括虚假投资、冒充公安机关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
这些诈骗手段不断升级,让人防不胜防。
另外,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歧视、侮辱、诽谤等言论的行为。
网络暴力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
此外,网络色情是指以互联网系统为媒介,传播、发布一些违反社会风气的淫秽色情信息的行为。
网络色情的存在,破坏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
最后,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渠道传播的虚假信息。
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极易引发群体恐慌,并影响社会稳定。
二、网络犯罪打击技术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问题,进行网络犯罪打击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研究者们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网络犯罪的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安全防御技术和犯罪追踪技术。
安全防御技术旨在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等。
犯罪追踪技术则主要用于收集、分析和解读网络犯罪活动的数据,以便追踪犯罪嫌疑人。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犯罪打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从中捕捉网络犯罪活动的规律,提高打击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加密技术也是网络犯罪打击的重要技术之一。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且涉及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网络犯罪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加深对网络犯罪的了解,提出对策以应对和防范网络犯罪。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形式网络犯罪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欺诈、网络侵入、网络色情、网络赌博以及网络盗窃等。
这些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侵害了人民权益,对于社会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和影响1. 经济损失:网络犯罪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网络进行的盗窃、诈骗和敲诈等犯罪行为,使许多人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企业和国家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犯罪使个人的隐私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泄露,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身份被盗用,甚至导致人生安全受到威胁。
3. 社会安全受威胁:网络犯罪使社会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网络犯罪分子可能通过网络散播虚假信息、传播恐怖主义思想,甚至制造网络攻击,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三、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1.技术进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分子获得了实施犯罪行为所需的技术条件。
网络犯罪行为在匿名性、隐蔽性和传播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社会经济因素:网络犯罪存在严重的经济利益驱动。
一些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犯罪获取非法收益,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网络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3.法律监管不完善:网络犯罪的发生与法律监管的滞后有关。
网络犯罪行为的形式多样化,但相关法律体系相对滞后,使得网络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四、应对网络犯罪的对策1.加强立法: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网络犯罪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分子。
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治理网络犯罪的效果。
2.技术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提高国家和个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不仅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围绕网络犯罪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和打击的对策。
一、网络犯罪的种类和特点网络犯罪包括盗窃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欺诈等多种形式。
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网络犯罪具有匿名性。
犯罪分子可以轻易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或者专业技术手段,从而使得侦破和打击变得极为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跨国性较强。
网络犯罪不受国界的限制,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跨越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犯罪活动。
这使得刑事调查和司法合作的难度增大。
再次,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
网络犯罪往往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容易被发现。
这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也给受害者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最后,网络犯罪的受害者范围广泛。
网络犯罪威胁到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个人可能面临财产损失、隐私泄露和虚拟身份被盗用等问题;企业可能遭受经济损失、商业机密泄露和网络攻击等威胁;社会则面临了社会秩序被破坏、公共安全受威胁等问题。
二、网络犯罪的原因与影响网络犯罪的发生与多个方面因素相关。
首先,技术发展和网络普及使得网络犯罪的手段更加先进和便捷。
网络犯罪分子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实施各类犯罪活动。
其次,社会和道德观念的缺失也是网络犯罪蔓延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因为缺乏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对网络犯罪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从而成为犯罪分子的受害者或者帮凶。
网络犯罪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个人隐私被侵犯,個人財産遭受损失,而这些都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企业面临着经济损失、商誉受损等问题,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倒闭。
社会则丧失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安全感,也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各国都开始加强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
然而,网络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给刑事立法带来了诸多难题。
本文将围绕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完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界定问题一直是网络犯罪刑事立法中的一个难题。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边界模糊,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网络犯罪的确切定义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罪犯的巧妙手段,网络犯罪的形式层出不穷,使得刑法的定义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需要在刑法中明确网络犯罪的范围和种类,以便为执法机构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保护公民的利益。
其次,跨境网络犯罪的立法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往往跨越国界进行,使得国家之间的执法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各国的刑法体系和执法机构之间的差异使得跨境网络犯罪的打击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间的执法合作,并通过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和条例,为打击跨境网络犯罪提供依据。
此外,在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过程中,隐私保护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一方面,为了打击网络犯罪,执法机构需要获得相关个人信息以及网络数据。
然而,随意获取和利用个人信息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引发社会的担忧。
因此,应在立法过程中平衡打击犯罪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权益。
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常常伴随着匿名性和隐蔽性,破坏了侦查、取证的难度。
因此,在刑事立法中应该允许执法机构使用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犯罪分子的有效追踪和打击。
此外,网络犯罪长期以来对刑事法律程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刑事法律程序往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全球性使得传统的刑事侦查和取证手段难以提供充分的证据。
因此,为了更好地打击网络犯罪,需要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刑事法律程序,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刑事调查中的作用,同时保证被告人正当权益的受到有效保护。
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4、健全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网络犯罪的自身立法固然重要,但和实体法相配套的程序 法也非常重要。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 7 种证据,如上文 所述,我国没有将 电子 数据记录作为证据的立法,从而给认定网络犯罪带来难度。笔者建 议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电子数据记录的刑事法律证据地位。同时制定电子数据记录保存、保 护相关规定,为侦破和惩治网络犯罪提供司法诉讼上的保证。第二,网络犯罪的跨国化特征 非常明显,今后随着其进一步的 开展 ,必将使此类犯罪的引渡问题空前增多,我国 2000 年 12 月 28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已经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当然还会有很多问 题需要解决。第三,由于刑法固有的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建立在其他相关的行政法律和民商 法律之上,此即所谓“刑法次要原那么〞,而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领域里,相关的行政法 律和民商法律还很不健全,应当抓紧这方面的工作,以保证刑法与它们的彼此衔接和正确定
〔五〕司法实践中的证据问题。
网络犯罪的特殊性,给我国具体的刑事诉讼中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如上文所述,最主要和明 显的困难是在证据的收集上。退一步来讲,即使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搜集到一些电 子数据记录,是否能作为法庭证据还是个问题。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42 条规定了七种征 据形式,但并没有包括电子证据。电子数据证据,是网络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证 据形式,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计算机数字作为 证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仍然是个难题。这就使得网络犯罪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 〔六〕刑事管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犯罪问题研究内容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它们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危机,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因特网是目前覆盖全球的最大网络,网络的开放性,多层性以及共享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可能。
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对于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活动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犯罪的不断发生,形势的日益严峻是我们探讨网络犯罪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由于独立于主流社会的另一种价值追求“黑客文化”是网络犯罪产生的精神根源,信息与财富的密切关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自身缺陷,法律对于网络规制的不完善,犯罪分子对于网络技术的某种渴求,都是网络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原因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形势,法律的规制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以及引起这种动机产生的诱因。
对于网络犯罪,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一个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我们就应该制定规范其合理性的对策,一种新型犯罪的产生,也为我们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管理对策,法律对策,社会调控等综合方面的手段制定等方面的对策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社会危害性。
总之,对于网络犯罪的治理,我们必须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
加大各种力量的合作,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要求。
本文拟在对网络犯罪的发展、含义进行阐述后,分析我国网络犯罪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待对我国遏制网络犯罪的立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网络犯罪虚拟空间开放性社会原因自身缺陷法律漏洞应对措施当今的世界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及其通讯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计算机技术也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给人类创造奇迹,它在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国民教育和现代社会管理方面也在不断发挥着主导作用。
可以说,我们的时代在分享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计算机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在改变着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但是,在我们为高科技的神奇而感到由衷兴奋的同时,我们不可忽略了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方面,即网络犯罪也在不断地向我们和平的世界宣战,在极大地破坏着我们安定的社会秩序,使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不安全感。
事实上,网络犯罪是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犯罪现象,“与传统犯罪一样共同地受着某些社会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必然有着特殊的背景及诱发影响因素。
”因此,面对这一新型的犯罪类型,分析产生这一犯罪现象的原因,探讨我们的应对措施,是社会给法学家们提出的新的课题。
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以利于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一、网络犯罪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含义1979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典没有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直到1981年我国才着手制定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八十三次常委会议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继而1994年2月18日,我国国务院令第147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这都是我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法规。
其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惩治侵害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的法规,在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也相应地表现出新的特征。
于是,1997年10月1日起我国实行的新刑法,第一次增加了网络犯罪的罪名,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程序罪,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程序罪等。
这表明我国计算机法制管理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并开始和世界接轨,逐步进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的法治时代。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类型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同时,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的定义也是层出不穷,我们认为,要对网络犯罪这类新兴犯罪的概念进行准确、科学、全面的总结,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意犯罪形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易变性,同时还应在概念中体现其成立犯罪所具有的特征。
正如一学者所说:“刑法学意义上的网络犯罪应该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两个基本特征”。
综上,网络犯罪可以定义为:行为人利用网络专门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存在于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进行侵犯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利用的虚拟空间,犯罪人可以不在现场就可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这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电子可以到达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终端,这也就是传统的犯罪现场已经不复存在,它不具有现实的物理性和确定性,这种网络犯罪的特性可以使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危害到世界的任何地方,而且,他可以利用不同的网站和区域网络系统实施犯罪。
并且,其低成本的犯罪投入,就可以快速地产生巨大的危害结果,这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网络犯罪的原因之一。
1999年,美国一个经纪人因为“似乎存在”的一亿美元的债券交易而得到了900万美元的佣金。
但是调查人员现在觉得这些债券从来没有倒过手,完全是利用计算机虚拟的交易过程。
由此可见,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的表现形式:1,袭击网站。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摧毁他所希望的目的网站,这种数字化的犯罪工具可以让其犯罪目标完全瘫痪。
在这个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这种结果的危害是巨大的,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大大超过的传统的犯罪手段。
2,传播病毒。
所谓病毒,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的程序。
因为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是数字化的信息,是一定的系统文件。
而这种病毒可以使网络上的文件破坏,丧失,以至于使计算机本身完全丧失功能。
它的破坏是严重的。
这种病毒的传播,往往是计算机“黑客”所为。
“国际上将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者称为‘黑客’(hacker),这一词据说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黑客都是网络犯罪分子,同时,黑客们的行为动机并不影响其犯罪行为的性质认定问题。
3,网上实施走私,洗钱,诈骗等犯罪行为。
网络的便利,也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行为方式。
除以上列举行为之外,还有在网络上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总之,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对于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活动的侦查,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种犯罪的不断发生,形势的日益严峻,是我们探讨网络犯罪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犯罪的特点与产生原因网络犯罪具有以下特点:(一)主体的年轻化。
据统计,网络犯罪分子的平均年龄约为24岁。
在网络犯罪中,特别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当大。
网络犯罪主体的年轻化与使用电子计算机者特别是上网者年轻人占较大的比例及年轻人对网络的情有独钟和特有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据CNNIC2001年1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6%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
这些年轻人虽然一般没有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商业动机或者政治目的,但是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一样严重。
(二)具有跨国性。
网络发展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既消除了国境线,也打破了社会和阶级的界限,真正实现了“天崖若比邻”,使得双向性、多向性交流传播成为可能。
在全球化的计算机网络上,信息传递的速度是以毫秒计时的,你从中国向美国传到一条信息花时不过600毫秒,即使向地球上最远的一个点传送,也不过花时1秒之内。
这就意味着,在网络空间里,国内与国外、近与远的概念已变得十分模糊,跨国成为一种十分平常的网络犯罪形式。
(三)专业化程度高。
网络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或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并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洞悉计算机及网络的缺陷与漏洞。
只有他们能够借助本身技术优势对系统网络发动攻击,对网络信息进行侵犯,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犯罪成本低。
网络犯罪成本是指行为人因实施网络犯罪行为所承受的精神性、物质性代价。
成本由直接成本(包括心理成本和经济成本)和间接成本(包含法律成本和竞争成本)组成。
网络犯罪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比传统犯罪要低。
就直接成本而言,网络犯罪的心理成本不高。
网络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常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作案时间的短促性使罪犯在作案时自我谴责和“现潮心理恐惧感”大大降低,同时由于“网络犯罪伦理”的作用,相当多的网络犯罪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实施的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样使它们的犯罪心理成本几乎等于零。
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所冒的风险小而获益大,作案者只要轻轻按几下键盘,就可以使被害对象遭受巨大损失,而使罪犯获得巨大利益或对计算机系统入侵的刺激和挑战给他的心里带来极大的满足。
所以,网络犯罪经济成本极低。
就间接成本而言,因网络犯罪的发现率低,各国对付网络犯罪的立法参差不齐,网络立法的滞后及打击得不力等原因,使网络犯罪的间接成本低下,有时甚至等于零。
(五)隐蔽性强。
网络犯罪的实施主要是犯罪主体通过程序和数据等各种无形信息的操作来进行。
犯罪分子可以从任何一个计算机网络终端实施犯罪行为,且不受时间的限制。
犯罪行为实施终了后对机器硬件的信息载体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坏,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所以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识别和侦破,犯罪隐蔽性极高。
(六)取证困难。
“网络空间没有指纹”,因为网络犯罪本身经常是虚拟的,它的行为对象是计算机数据和程序,它们存储在电磁介质上。
磁介质上的数据必须经特定算法转换后才能以人眼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因存入计算机的数据以数字或代号形成的匿名性,增加了取证的难度。
同时,因数据高密度存储,体积小,携带方便,且可以不为人觉察地拷贝,故不易被发现。
更何况,现场的计算机系统内所存储的有关证据方面的数据很容易被破坏。
再加上受害者不愿报案及行为时与结果时的分离性,行为地与结果发生地的分离性等,使网络犯罪的取证工作十分困难。
(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人们的工作生活与网络连在了一起,而且一个国家的电力、银行、电话系统乃至国防和国家的安全都与网络息息相关。
网络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网络犯罪对社会管理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都是其他类型犯罪无法比拟的。
我们仅以黑客攻击为例来说明网络犯罪对经济的影响。
当今世界上,平均每20秒钟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仅在美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00亿美元。
2000年2月eBay、E-Trade、Amazon等电子商务网站相继挂彩,其商务受到严重影响;YAHOO,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站点,注册用户一亿,平均日浏览页次4.85亿,也无可奈何地瘫痪了三个多小时。
2月9日,全美因特网运行性能下降26.8%,三日内,受害公司损失超十亿。
网络犯罪对社会管理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更是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