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计规范完整版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轿厢设计规范第1部分:电梯安装要求汇总:各建筑物电梯安装要求1。
住宅建筑设计中使用的电梯层数及功能规范:电梯层数必须至少设置在七层及以下。
室外设计地面入口房间的高度必须超过16m。
注:室外设计从底层开始,包括商店底部、空气层、跳楼和中间层。
:12楼以上不少于2部电梯,其中一部可容纳担架。
:每层设车站,无车站的楼层不超过两层。
塔式和走廊式应该组合在一起。
当模块化高层住宅每单元只有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连通走廊。
:候车厅的深度不得小于多部电梯轿厢的最大深度。
老年建筑设计规范:四层及以上设置电梯。
:电梯轿厢的外围和高度应配备辅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定:1、4及以上的门诊、病房建筑必须设置不少于2套;当病房建筑高度超过24米时,应安装土梯。
电梯应该用病床梯,病人应该用土梯。
三。
电梯井道不得与主楼相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观察室与急诊室不在同一层且无电梯的急诊室,应设置坡度不大于1:10的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
*根据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电梯应安装在4楼以上。
资料来源:收藏中应该有一部货运电梯。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堆垛室应配备起重设备。
四层及以上的起重设备不少于两套。
6层以上应配备专用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位于四层及以上阅览室的图书馆应配备客梯或货梯。
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文化中心内设置电梯,5层及以上设置群众活动室、导学室。
档案建筑设计规范:档案室、业务室、技术室设计为五层以上时,应安装电梯,两层以上档案室应安装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楼设计规范:六层及以上的办公室应配备电梯。
建筑高度超过75米的办公楼电梯应分段或分层使用。
宿舍楼设计规范:当生活楼与入口楼之间的高度超过20米时,应提供电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电梯安装规范》:下列高层建筑应当配备消防电梯:一级公共建筑和其他高度在32m以上的二级建筑,塔式住宅。
电梯数量:≤1500m2,≤1500m2 1台;≤4500m2,2台;4500m2及以上;3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消防电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台。
建筑物电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电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在建筑物中,电梯是一项重要的设备,它能够方便人们的垂直交通,提高建筑物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舒适,电梯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电梯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电梯尺寸、载重能力、速度、门口容积、安全装置等方面。
1. 电梯尺寸要求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需求,电梯的尺寸应能够容纳乘客和货物的进出以及运输。
目前常见的电梯尺寸包括:轿厢内部尺寸、轿厢门尺寸、井道尺寸等。
例如,在住宅楼中,轿厢内部尺寸通常为宽度1.1-1.3米、深度1.4-1.6米,以满足常见家具和轮椅的进出。
2. 电梯的载重能力电梯的载重能力是指电梯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通常以乘客数量或货物重量来衡量。
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和用途,对电梯载重能力有相应的要求。
例如,在商业大厦中,电梯一般要求能够容纳20人或更多,而在住宅楼中,电梯的载重能力一般为800-1000公斤。
3. 电梯的速度要求电梯的速度是指电梯在垂直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乘客的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速度一般要求较高,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和提高垂直交通效率。
4. 电梯门口容积要求电梯门口容积是指电梯轿厢门和建筑物门之间的空间大小。
这个容积大小对于乘客进出电梯和携带物品非常重要。
根据规范要求,电梯门口容积应能够容纳一个标准婴儿车并保证其他乘客的正常进出。
5. 电梯的安全装置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电梯设计还应配备相关的安全装置。
这些安全装置包括急停装置、限速器、门锁、防坠落装置等。
急停装置可以在乘客发生意外时迅速停止电梯。
限速器可以控制电梯在超过安全速度时的运行。
门锁能够确保乘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门始终关闭。
防坠落装置可以在电梯发生异常情况时起到保护作用。
总结: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符合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从电梯尺寸到安全装置,每个细节都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电梯设计规范
环保材料的选择:选择可再生、 可回收、低污染的材料
材料的环保性能:材料应符合 环保标准,无毒无害
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应具有较 好的耐久性,不易老化
材料的经济性:在满足环保性 能的前提下,应考虑材料的经 济性
能量回馈技术:将电梯运行过 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并回馈给电网
永磁同步电机技术:提高电 梯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 虚实相生:诗歌中的实景与虚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 韵味无穷:诗歌的意境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韵味,使读者在品味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 艺术感染力:诗歌的意境能够感染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受。
防坠装置:电梯应配备防坠装置,当电梯失控时能够自动制停,防止电梯坠落。 限速器:电梯应配备限速器,当电梯速度异常时能够自动制停,防止电梯超速坠落。 缓冲器:电梯应配备缓冲器,当电梯坠落时能够吸收冲击力,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安全钳:电梯应配备安全钳,当电梯失控时能够将电梯卡在导轨上,防止电梯继续坠落。
残疾人电梯应具备无障 碍通行设施,如低位按 钮、语音提示、盲文标 识等,以方便残疾人操 作和使用。
残疾人电梯的内部装修 应采用无毒、无害、易 清洁的材料,以确保残 疾人的健康和安全。
残疾人电梯应具备紧 急呼叫装置和报警装 置,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及时联系救援人员。
电梯载重量: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楼层高度,确定电梯的载重量,确 保乘客舒适度和运输效率。
《特种设备安全法》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原则:电梯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安全可靠、舒适便捷、节能环保的原则。
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应尽量满足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2.安全规范:电梯设计应符合国际、国家和地方的安全规范,如国家标准《电梯和自动扶梯安全规范》(GB7588-2003)。
根据规范,电梯应具备超载保护、裂缝防护、闭锁装置、紧急救援等安全功能,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收。
3.功能规范:电梯设计应根据使用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电梯的功能和配置。
例如,在高层办公楼中,应考虑需要快速运行和大容量的载客电梯;在住宅楼中,应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求,配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
4.机房规范:电梯机房应符合相关的机电设备安装规范,包括机房的尺寸、通风、防火等要求。
机房内设备应安装牢固,维修通道应保持畅通,清洁卫生应得到保障。
5.电梯井道规范:电梯井道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烟性能,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井道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电梯设备的安装和维修要求。
6.电子控制系统规范:电梯的控制系统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要求。
控制系统应具备监控、故障自检、数据记录等功能。
7.电梯舱内规范:电梯舱内应设置相应的操作按钮、安全标识、紧急报警装置等设施,以方便乘客的使用和安全。
舱内的装修和材料应符合相关的环保和消防标准。
8.声音和振动规范:电梯在运行时应尽量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设计应采用隔音隔振的技术措施,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感。
总之,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舒适和可靠运行。
设计者应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考虑电梯的功能和用户的体验。
只有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才能保证电梯在使用中没有安全隐患,提供良好的服务。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
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
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
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
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
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
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
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研制出新型“多重电梯”可水平垂直运转。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指从保护人员和货物的观点制定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安全规范,防止发生与使用人员、电梯维护或紧急操作相关的事故的危险。
不仅表达了电梯指令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且另外叙述了电梯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的最低限度的规范要求。
层门:7.1 总则进入轿厢的井道开口处应装设无孔的层门,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
对于乘客电梯,此运动间隙不得大于6mm。
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8mm。
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10mm。
如果有凹进部分,上述间隙从凹底处测量。
7.2 门及其框架的强度7.2.1 门及其框架的结构应在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不产生变形,为此,宜采用金属制造。
7.2.2 火灾情况下的性能如建筑物需要电梯层门具有防火性能,该层门应按GA 109进行试验.7.2.3 机械强度7.2.3.1 层门及其门锁在锁住位置时应有这样的机械强度:即用300N的力垂直作用于该层门的任何一个面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cm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能:a)无永久变形;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c)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住宅电梯设计标准规范最新版
住宅电梯设计标准规范最新版
住宅电梯设计标准规范最新版是指GB/T 21739-2008《住宅电
梯设计规范》。
该标准规范了住宅电梯的设计要求,包括电梯的尺寸、载重、速度、安全、可靠性等各方面。
首先,在尺寸方面,标准规定了住宅电梯的机房尺寸,以及电梯轿厢的内部尺寸。
机房的尺寸应符合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布置要求,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维修保养。
轿厢的内部尺寸应根据使用人数和载重需求确定,以保证乘客的舒适感。
其次,在载重方面,标准规定了住宅电梯的最小载重量。
按照标准规定,住宅电梯的最小载重量应为4人,也就是320公斤。
这个要求保证了电梯可以同时承载多个乘客或者大件物品,提高了其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再次,在速度方面,标准规定了住宅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
住宅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应不超过1.0米/秒。
这样的速度既满足了乘客的出行需求,又保证了电梯的运行安全。
此外,在安全方面,标准规范了住宅电梯的各种安全指标。
其中包括电梯门的防夹功能、电梯轿厢的安全电气装置、紧急照明等。
这些安全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在使用电梯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电梯的应急救援和维修保养等工作的要求。
最后,标准还对住宅电梯的可靠性进行了规范。
标准要求住宅电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满足相关的质量和安全要求,确保
电梯的运行可靠、安全。
总的来说,住宅电梯设计标准规范最新版GB/T 21739-2008从多个方面对住宅电梯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并且充分考虑了乘客的舒适感和安全需求。
这样的标准规范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住宅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
住宅设计规范电梯要求(民用住宅电梯设计规范)农业影视
住宅设计规范电梯要求(民用住宅电梯设计规范)农业影视文档一:住宅设计规范电梯要求1. 概述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民用住宅电梯的设计要求,以确保住宅楼内的电梯安全可靠、便利舒适。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民用住宅楼内的电梯设计,包括新建、改建及维护项目。
2. 电梯类型2.1 客梯客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载重量不低于500kg;- 速度不低于1m/s;- 电梯门尺寸符合相关标准。
2.2 货梯货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载重量不低于500kg;- 速度不低于1m/s;- 货梯车厢尺寸符合相关标准。
2.3 家用电梯家用电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载重量不低于250kg;- 速度不低于0.6m/s;- 家用电梯车厢尺寸符合相关标准。
3. 电梯设计要求3.1 电梯井道- 井道宽度应满足电梯相关标准要求;- 井道顶部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机械设备。
3.2 电梯机房- 机房应位于井道上部,并设有通风设施;- 机房顶部应有足够的空间存放电气设备。
3.3 电梯门- 电梯门应具备防夹功能,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门的开启和关闭速度应在合理范围内。
4.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5. 法律名词及注释- 电梯:指定向特定方向运载人员或物品的垂直交通工具。
- 载重量:电梯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 井道:电梯运行所需的垂直通道。
- 机房:安装电梯机械设备的专用房间。
文档二:农业影视1. 概述1.1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农业影视的相关内容,包括农业影视的种类、制作流程以及应用领域等。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从事农业影视制作和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农业影视感兴趣的读者。
2. 农业影视种类2.1 农业纪录片农业纪录片以记录、介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为主题,通过真实的影像和声音来展示农业的全过程。
2.2 农业宣传片农业宣传片旨在宣传农业政策、技术、产品和发展成果,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
2.3 农业微电影农业微电影是短篇小型影片,以故事性和趣味性为特点,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表达方式宣传农业知识。
电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之马矢奏春创作电梯设计规范及说明6.4.1 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需设置电梯:1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空中的高度超越16m时;2 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空中高度超越16m时;3 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空中高度超越16m时;4 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份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空中的高度超越16m时.6.4.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6.4.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单位只设置一部电梯时,从第十二层起应设置与相邻住宅单位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越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6.4.4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由二个及二个以上的住宅单位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位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十二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越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6.4.5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安插.6.4.6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年夜轿箱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6.4.7 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安插.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能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安插时,应采用隔声、减振的构造办法.【说明】6.4.1 电梯是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几多层开始设置电梯是个居住标准的问题,各国标准分歧.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四层起应设置电梯,原苏联、日本及我国的规范规定六层起应设置电梯.我国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最高层的楼板面高出地平线在17公尺以上时,应有电梯设备”.1987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 96规定了七层(含七层)以上应设置电梯.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应该对老年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为此,本规范中规定“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空中的高度超越16m的住宅必需设置电梯”.本次修订特别对三种工程设计中没有严格执行设置电梯规定的情况进一步明确限定.其理由是:1 如底层为层高4.50m的商店或其他用房,以2.80m层高的住宅计算,(2.80m×4)(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标高)+4.50m (底层用房层高)+0.30m(室外高差)=16m.也就是说,上部的住宅只能作五层.此时以16m作为是否设置电梯的限值.2 当设置一个架空层时,如六层住宅采纳2.70m层高,即:2.20m(架空层)+0.10m(室内外高差)+(2.70m×5)=15.80m<16m,可以不设置电梯.如六层住宅采纳2.80m层高并架空层时,若不采用一定办法则不能控制在16m的规定范围内,即2.20m(架空层)+0.10m(室内外高差)+(2.80m×5)=16.30m>16m.本规范对有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住宅严格规定,不设置电梯的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空中的高度不得超越16m.3 在住宅建筑顶层若安插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设置户内楼梯者),跃层部份的入口处距该建筑物室外空中的高度若超越16m.实践证明,顶层住户的一次室内登高超越了规定的范围,所以必需设置电梯.除以上三种情况外,原规范允许山地、台地住宅的中间层有直通室外空中入口,如果该入口具有消防通道作用时,其层数由该中间层起计算.由于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减少,同时涉及如何设消防通道和消防电梯等问题.由防火规范统一规定,本规范不再放宽条件.6.4.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主要考虑到其中的一台电梯进行维修时,居民可通过另一部电梯通行.住宅要适应多种功能需要,因此,电梯的设置除考虑日凡人流垂直交通需要外,还要考虑保证病人平安、能满足紧急运送病人的担架乃至较年夜型家具等需要.6.4.3、6.4.4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个住宅单位只设置一部电梯时,在电梯维修期间,会给居民带来极年夜方便,只能通过联系廊或屋顶连通的方式从其他单位的电梯通行.当一栋楼只有一部能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其他单位只能通过联系廊达到这电梯运输担架.在两个住宅单位之间设置联系廊其实不是推荐做法,只是一种过渡做法.在实际把持中,联系廊的设计会带来视线干扰、平安防范、使部份居室厨房失去自然通风和直接采光等问题,此种设置电梯的方法虽较经济,但属低水平.所以,理想的方案是设置两台电梯,且其中一台可以容纳担架.对一栋十二层的住宅,各单位联通的屋面可以视为联系廊;对一栋十八层的住宅,联系廊的设置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十二层设置第一个联系廊,根据联系廊的间隔不能超越五层的规定,十七层必需设置第二个联系廊;方案二,在十四层设置第一个联系廊,各单位的联通屋面即可以视为第二个联系廊.近来,有些一梯两户的方案将十二层以上相邻单位的两户住宅北阳台连通,这种做法也能起到紧急疏散的目的,但需要相关住户之间认可.这种做法从设计上不属于联系廊的做法.6.4.5 为了使用方便,高层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或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隔一层或更多层设站的方式,既分歧理,对居民也不公平.6.4.6 电梯是人们使用频繁和理想的垂直通行设施,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 7025.1的规定:“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安插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年夜的轿箱深度”.近几年来部份六层及以下住宅设置了电梯,电梯厅的深度不小于1.50m,即可满足载重量为630kg的电梯对候梯厅深度的要求.6.4.7 本条对电梯在住宅单位平面规划中的位置,提出了相关的限定条件.电梯机房设备发生的噪声、电梯井道内发生的振动、共振和撞击声对住户干扰很年夜,尤其对最需要宁静的卧室的干扰就更年夜.原规范要求“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安插”,本次修编考虑到我国中小套型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小套型住宅单位平面设计时,满足这一要求确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做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组合时,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能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安插的情况很多.考虑到“兼起居的卧室”实际上有部份起居空间,可以尽量在起居空间部份相邻电梯,并采用双层分户墙或同等隔声效果的构造办法.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本条适当放宽了特定条件.。
电梯设计规范
1当具有七个或更多楼层的房屋或家庭的入口楼层的高度距离室外设计地面超过16m时;2.当用作商店或其他房屋的六层及以下的住宅的入口楼层的高度离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超过16m时;3.当六层或六层以下房屋的家庭入口层的地板距离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16m以上时;4当顶层是由两层组成的复式公寓的集合时,不计入跳楼的层数,且顶层入口层的距离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修改为:6.4.1当四层或四层以上房屋或家庭的入口楼层的高度与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超过10m时,必须设置电梯。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将设置电梯楼层数的原始要求从“七层以上”更改为“四层以上”;另外,从室外设计地面到家庭的入口楼层的高度要求从“超过16m时”变为“超过10m时”。
修改本文的主要背景和原因如下:1.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增长,住宅电梯配置标准过低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省市根据当地普通住宅的要求对地方标准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是时候全面提高相关的国家标准了。
其次,1954年的《中国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当客厅超过五层或楼层在地平线以上17米时,应配备电梯设备”。
但是,1987年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应在七楼(包括上面)设置电梯”。
由于标准的降低和实施的无效性,许多城市中有大量七层,八层,甚至九层和十层的房屋没有电梯。
这些房屋给城市生活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999年,《住宅设计规范》重申:“电梯必须安装在7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中,或入口楼层在距户外设计地面16m以上的住宅建筑中。
”在2000年,该规定被列为强制性规定,并且其执行不断加强。
自2005年以来,不仅没有超过7层没有电梯的住宅楼,而且越来越多的4至6座住宅楼也配备了电梯。
目前,提高住宅电梯的设置标准已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根据传统的住宅技术和经济指标,电梯在住宅建设成本中所占比例很高。
随着整体设备水平的提高以及住宅性能和质量的整体提高,在住宅整体价格上涨的同时,电梯在住宅售价中的比重相对降低。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一、引言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扮演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角色。
想想看,当我们在高层建筑中,是否会觉得电梯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搬运工,轻轻松松将我们送到目的地?然而,电梯的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方便,它还涉及到安全、效率、舒适等多方面的考量。
1.1 电梯的基本功能电梯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运输人和货物。
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却涉及到了诸多技术和规范。
设计电梯时,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的高度、使用人数以及使用频率。
比如说,在一个高层办公楼里,电梯的数量和容量就必须合理配置,以避免高峰时段的拥挤。
想象一下,早高峰的时候,电梯里挤满了急着去上班的人,那种场景让人多么渴望能够有更多的电梯来分担这一压力。
1.2 电梯的安全性安全是电梯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电梯的失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设计电梯时,设计师们会加入许多安全机制,比如紧急制动装置、超速保护、门锁装置等。
这些都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乘客的安全。
电梯的每一项安全标准,都是为了确保乘客能放心地按下那一个小小的按钮。
二、电梯的舒适性2.1 乘坐体验电梯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乘坐体验上。
一个好的电梯,不仅要快速,还要让人觉得舒适。
比如说,电梯内的空间布局、照明、通风等,都直接影响着乘客的感受。
如果电梯太小,或是空气流通不畅,那种闷热的感觉可真让人难受。
设计师们通常会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优质的材料来提升乘客的体验。
想象一下,乘坐一个宽敞明亮的电梯,心情自然会愉悦不少。
2.2 噪音控制噪音也是影响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电梯在运行时的噪音水平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为了达到这一点,设计师们会采用静音电机、减震装置等技术手段。
想一想,当电梯平稳安静地上升时,那种轻松愉快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
2.3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也很关键。
电梯的控制面板应该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懂。
按钮的布局、显示屏的信息,以及语音提示,都要充分考虑到乘客的需求。
建筑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建筑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一、引言建筑电梯作为现代楼宇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于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和提升建筑物的功能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电梯的设计与施工质量,保证其使用安全可靠,特制定本建筑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二、工程设计规范1. 设计依据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筑电梯行业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确保电梯设计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用户需求。
2. 设计单位资质电梯工程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关的资质证书,具备一定的设计经验和技术实力。
设计人员应持有相关专业职称证书,并不断跟进和应用最新的电梯技术。
3. 设计参数电梯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载人数量、楼层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包括但不限于电梯载荷、速度、行程、开门尺寸等参数。
4. 安全设计电梯的安全设计是核心环节,应合理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包括限速器、限位开关、按钮装置、紧急停车装置等,确保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停止或报警。
5. 环境保护电梯的设计应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材料,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规范1. 施工组织设计电梯工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人员配备、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施工单位资质电梯工程施工单位应持有相应的施工资质证书,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能力。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安全作业证书。
3.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包括电梯井道、导轨安装、电气线路接线等。
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4. 安全施工施工中应注重施工安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特别是在高空作业、电气施工等环节,应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事故发生。
5. 施工质量检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确保电梯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检验过程应由专业机构或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四、总结建筑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是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确保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
工程室内电梯方案设计规范
工程室内电梯方案设计规范一、概述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因此,室内电梯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在设计室内电梯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到其功能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室内电梯方案设计的规范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设计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设计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是电梯设计的首要原则,必须做到安全可靠。
电梯的结构、材料、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对电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安全负责。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应急情况,保障电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运行。
2.舒适度原则电梯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度,包括舒适的空间布局、优良的环境舒适性和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以减小使用者的不适感。
3.便捷性原则室内电梯的设计应该注重其使用的便捷性,包括电梯的位置布局、开关门的灵活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保电梯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设计规范1.电梯结构设计规范(1)电梯井道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必须考虑到电梯机房、吊笼、导轨、平衡重、安全门等设备的设置,以及对井道墙壁、井道底部和井道顶部的防护措施。
(2)电梯轿厢的结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包括轿厢门的设置、轿厢扶手的设置、轿厢内设备的设置等。
轿厢的结构必须强度合理,材料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轿厢内应设置有紧急通信设备、安全照明设备、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通报和采取应急措施。
2.电梯控制系统设计规范(1)电梯的控制系统应具备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工作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控制系统包括电梯的电气控制设备、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等部分。
(2)电梯的控制系统应具备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性,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智能化调节,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3)电梯的控制系统的设置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确保电梯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安全、顺畅地运行。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用建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建筑物舒适度、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
首先,电梯的载重能力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在一般住宅区,20层以下建筑的人口密度一般较小,因此电梯的载重通常可以控制在1000公斤以内。
而在商业、办公等高层建筑中,人流量大且需求多样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电梯的载重能力。
其次,电梯的尺寸也需要满足人流量和空间需求。
根据规范,电梯井道的最小净高度应为2500毫米,电梯的内部尺寸应根据乘客数量和运行流程进行合理设计。
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进出电梯,电梯车厢内应设有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扶手。
第三,电梯的运行速度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在住宅区和一般商业区,电梯的运行速度通常控制在1.0-1.6米/秒范围内。
而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写字楼等场所,电梯的运行速度可能需要更高,达到2.0米/秒甚至更高。
此外,电梯的安全设施也是设计规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例如,每部电梯应配备紧急停止按钮,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停止运行。
电梯的门也需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避免乘客在关门时被夹到。
同时,电梯井道和轿厢内也应配备适当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足够的光线。
最后,电梯的设备和材料选择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例如,电梯的钢丝绳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电梯的操纵装置和控制系统应选择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的产品。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在电梯载重、尺寸、运行速度、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对于建筑设计师和电梯制造商来说,遵循这些规范是确保电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电梯和楼梯设计方案规范
关于电梯和楼梯的设计规范猎房网 发布时间:2003-6-4 10:50:10 责任编辑::城市猎房已经有1位网友发表评论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 时,必须设置电梯;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可不设电梯;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
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
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1.安全事项,设计始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对每一个客户、每一位有可能接近或接触到设备人员的不可推卸的终身责任。
在程序中要注意使用相应的中断处理和相应的电器连锁,在硬件上要采取机械互锁、机械限位、电气联动、外部传感器、安全继电器等措施和元件来完成安全设计。
安全始终贯穿整个设计,如果一个设备设计的再精巧,却存在安全隐患,那设计人员难辞其咎。
2.智能化的设计,自动化设备的设计要求具有相应的智能化设计,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是动作不协调时,设备能够自动地切换至应急工作态,或是设备能自动的自我调整。
减少因为设备故障或动作失调造成整个生产线停机事故地发生。
智能化太低或是使得配套生产线频繁停机的自动化设备等于一堆废铁。
3.如果升降电机的功率较大,那升降电机的工频应急运行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在大功率升降电梯的设计上应考虑由变频器低速点动来完成检修运行,这就要求变频器的质量和品质一定要高。
同时变频器应该注意选用制动电阻,输出电抗器等附件。
4.外部传感器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外部传感器误动的发生,在程序上考虑互锁,在硬件上注意选型。
光电传感器和电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在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别,应当注意。
5.在PLC的配置上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扩展和功能的增加。
6.在低压元气件的选择上建议使用正品原装进口(带序列号)知名品牌,自动化程度越高的设备不使用低档次低压元气件。
这与爱不爱国无关,也与成不成本无关。
7.机械结构的设计要有足够的强度,充分考虑安全性能。
加工要求需要高品质,只要严格按照国家GB标准生产,一般问题不大。
8.人性化设计,电气控制柜设计要符合日常习惯,凡是涉及安全的按钮、旋转开关应放在左手侧,必要时加锁。
急停按钮应放在右手侧,位置应该易于按压,但不易被人误碰。
电气柜内设计照明灯、散热风扇、电脑插座等附件。
机械部件的设计应该首先满足安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方便操作人员工作,减小体力劳动强度。
9.变频器和PLC的安装位置要有一定的距离空间,防止因为变频器的高频干扰使得PLC误动。
电梯设置规范
电梯设置规范电梯设置规范1.1层数和使用功能*《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
电梯和楼梯的设计规范
电梯和楼梯的设计规范1.电梯的工作环境要求1.1机房的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1.2机房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25℃时)1.3介质中无爆炸危险,无足以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尘埃。
1.4供电电压波动在±7%范围内,电源频率变化不大于1%。
2.机房2.1机房地板除注明的集中荷载外,应能承受不小于6865Pa的均布荷载(杂物梯可承受4000Pa)。
2.2机房顶部应设起吊钢梁或吊钩,其位置宜与电梯井纵横轴的交点对中,吊钩承受的荷载对于额定载重量3000Kg以下的电梯不应少于2000Kg,绍兴房产网/ 对于载重量大于3000Kg的电梯应不少于5000Kg。
2.3设置引机承重梁和有关予埋铁件,必须埋入承重墙内或直接传力至承重墙的支墩上承重梁的支持长度应超过墙中心20㎜且不应小于75㎜,承重梁支点所能承受力必须满足电梯厂家的要求。
2.4机房地面应平整.坚固.防滑和不起尘。
机房地面允许有两个不同高度,但当高差≥0.5m 时应设护栏并做钢梯或台阶。
同时机房水平净空深度相应加大500,做法见具体工程设计。
2.5机房门宽度应≥1200㎜,高度应≥2000㎜,通往机房的走道和楼梯宽度也应≥1200㎜,坡度应不大于45度,并有充分的照明,三明房产/楼梯应能承受电梯主机的重量。
2.6机房应有采光窗和充分的照明,地板面的照度≥200Lx。
2.7机房内必须有良好的通风,并能保持干燥,机房应与水箱和烟道隔离。
机房顶部应有良好的保温何防水。
2.8当建筑物的功能和布局有要求时可以在机房的墙壁.地面和顶棚做吸音处理,以吸收电梯运行所产生的噪音,由具体工程设计。
2.9机房内靠近入口的适当高度应设有一个电源开关。
机房内照明电源应与动力电源分设。
机房内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插座是2P+PE型250V。
当多台电梯共用机房时,每台引机应有一个单独的电源开关。
2.10应设置电梯设备专用的且与建筑物保护接地体直接连接的,送至机房的地线。
电梯设计规范
因有障碍物而不能关门时,电梯门会重复地打开和关闭直至障碍物被清除
▲即时关门
电梯停站开门后,按下关门按钮,门立即关闭
▲强制关门
当电梯开门保持时间超过预定值,电梯发出警报声,并尝试关门
▲本层再开门
关门过程中,按同方向层站召唤按钮,电梯重新开门
▲层站运行控制开关
通过操作指定层站上安装的“运行/停止”钥匙开关,开启或关闭电梯
内容
电梯技术参数要求
DT1
DT2
DT3
▲数量(台)
1
1
1
▲电梯速度(M/S)
▲层/站/门
9/9/9
10/10/10
3/3/3
▲操作方法
并联控制
并联控制
无要求
▲额定载重量(KG)
1000
1000
400
基站
一层
一层
无要求
▲机房位置
顶部
顶部
无
▲主机
无齿轮
无齿轮
无齿轮
▲控制方法
VVVF交流变频变压
VVVF交流变频变压
▲次层停靠
电梯到达目的层后,如轿厢门不能完全开启,则关门前行到下一层,直到门能完全开启,恢复正常运行
▲停层开门
电梯停层后自动开门
▲防恶作剧功能
如轿厢内已登记的指令数与乘客数不符,为避免不必要的停层取消所有指令
▲调整门开启时间
根据轿厢停靠是由楼层召唤还是轿厢召唤所发生,调整开门时间
▲开门保持按钮
操作此按钮可延长电梯的开门等候时间。此外,系统将自动把外呼信号分配给其它电梯响应处理
VVVF交流变频变压
井道净尺寸(MM)
2150mmX246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设计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楼梯和电梯
1、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2、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
应小于1m。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0.90m。
楼梯水平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
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
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
须设置电梯。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走廊和出入口
1、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m,中
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m,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
0.11m。
2、高层住宅中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设可开启的窗扇。
走廊通道的净宽
不应小于1.20m。
3、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
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4、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处应有识别标志;可按户设置信箱。
高层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
门厅、管理室及信报间。
5、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1、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
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
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
2、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其净高不得低于2m;当作汽车库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有关规定。
3、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采取排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