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橘逾淮为枳》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晏子,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

善辞令、善外交。

2.作品:选自《晏子春秋》。

二、课文分析
1.主要内容:
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诡计,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2.晏子的人物形象特点:
①爱国
②机智(突然面对楚王预设的诡计,从容应对,巧妙反击)
③善于辞令(第一段“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为后文埋下伏笔;回击楚王的四句话运用比喻、设问、反问,巧妙而犀利)。

3.文章结构:
①第一部分(1—2段):晏子使楚前,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②第二部分(3—6段):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三、习题
A套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时期的齐国政治家_________(名字)。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用楚王及其左右来衬托出晏子的机智和能言善辩。

B.楚王预谋策划的最终目的在于羞辱晏子所代表的齐国。

C.文末楚王的那句感叹表现出他是个胸怀坦荡的君王。

D.本文记述了晏子巧妙地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答案】
1.春秋;晏子。

2.现在他将要来访,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呢?(关键词:方、之、何以)3.C(这句话是在事实面前的自嘲和自知,但楚王预谋羞辱晏子,算不得胸怀坦荡。


B套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文中晏子是时期齐国政治家。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楚王的诡计,晏子运用了比喻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迅速作出反应,印证了前文“习辞者”的评价。

C.晏子的话含蓄地回答了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发问并暗暗将矛头指向楚国。

D.“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1.《晏子春秋》;春秋。

2.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关键词:所以、然、何、异;注意判断句式的落实)
3.C (晏子的最后一句话非常直接地将矛头指向楚国,因此并非都是“含蓄”、“暗暗”。

)
C套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选自。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比喻的说法。

B.晏子的善辞令体现为成功地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

C.全文运用对比方法,以楚王的平庸愚昧衬托晏子的机智善辩。

D.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晏子春秋》。

2.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关键词:得无、之、使)
3.D(错在应是语言描写)
四、考题链接
2011届徐汇二模卷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选自《》(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齐人固善盗乎?
3.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

(3分)【答案】
1.《晏子春秋》
2.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关键词2分:固、善;句式1分)
3.楚国不良的风气会影响百姓的为人
2012届杨浦一模卷
阅读《橘逾淮为枳》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 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3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C.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答案】
1.《晏子春秋》;春秋。

2.(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关键词:徒、其实)3.B(应是证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