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
01教育发展一一一、教育的界定与形态1、教育是什么?P26-P27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习化社会P31(1)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
(2)在此社会中,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每个人均能通过学习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
(3 )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社会,教育被赋予重要的地位和崇高价值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学科(精读第二节全部内容3、教育思想P32-P40(1)孔子的教育思想:①重视教育的价值(性相近,习相远”)②扩大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③更新教育的目的(培养君子”④丰富教育的内容(四教”文、行、忠、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⑤创新教育的原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实事求是、言传身教)(2)孟子的教育思想:①性善”的人性假设②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③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求其放心”的教学思想(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扩充内心善性的过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3)《学记》的教育思想(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①教育的价值: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②教育的制度:《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学制的雏形)③教育、教学的原则: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④教师的地位:倡导尊师重道(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提出知识助产术”一一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渊源,开创了西方的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分为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灵魂转向”的过程。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是什么?(全民多献身)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终身化。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龟速够防守)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什么?(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1.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哪些?(人舆公主促政治)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环境来为政治服务。
3.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两传选新)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什么?(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是?(严规范塑个性)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3.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哪些?(双欧单美分苏中)1.双轨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自上而下,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自下而上,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结构是小学、职业学校。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学科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
语文语文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包括阅读、写作、听说、演讲和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汉字的识别和书写、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等。
数学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的认知与计算、代数与方程、几何与形状、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学生需学会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数字、面积、体积等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以及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表达,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和阅读理解。
科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学科。
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能力。
基础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和规律,如物体运动、生物结构、能量转化等。
学生需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历史历史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学科。
中小学的历史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从而认识当今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基础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传承。
学生需学会使用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中小学的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地理环境的理解。
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学生需了解地球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念,并能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4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生认知发展篇5(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中小学教育是每个学生人生道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为学生提供了构建知识体系,塑造自我形象并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机会。
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和理解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本文将讨论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的几个主要方面。
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掌握充分的词汇量、语法规则、拼写和阅读技巧来构建语言和文字的基础。
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识字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并理解常见的汉字和字母,并能熟练地拼读单词。
•语法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用法。
•阅读技巧:学生需要学会理解文章的主旨、推理、找出关键信息和分析文章结构等。
数学和逻辑思维数学和逻辑思维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和逻辑思维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 •基本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几何与测量:学生需要了解几何图形和测量单位,并能运用到计算面积、体积和周长等方面。
•数据分析: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能用图表表示数据。
•逻辑推理:学生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中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科学,能够增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能力。
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学生需要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
•物理学:学生需要了解物质、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基本概念。
•化学: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常见物质的性质等内容。
•地理学: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结构、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规律,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学:学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考纲)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考纲)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黉舍教育形状1.学校的产生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黉舍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讲授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个别讲授,讲授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52、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战国——清末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中学教育是每个学生迈向成人的重要阶段,是他们接受基础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学教育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学科范围、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内容。
一、学科范围中学教育的学科范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
这些学科涵盖了语言、数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二、核心课程1. 语文语文是中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语文,掌握文字的基本规则,拓展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了解文化背景和文学欣赏。
2. 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英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中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扩大知识面,提升信息获取和传递能力。
4. 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 历史、地理、政治历史、地理和政治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设计。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中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中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重点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教育体系可以为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在中小学教育中,有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育的基础知识重点进行解析,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一、语文语文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语文学科中,重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高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结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二、数学数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重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初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包括四则运算、整数、分数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数学建模、证明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科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它关乎到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科学学科中,重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初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推理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高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英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在英语学科中,重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在初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词汇和句型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
在高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体育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学科,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体育学科中,重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理论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念和原则。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体系,它能够指导实践并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在中小学教育中,有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对于实际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首先,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环境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原则,例如给予学生及时的奖励和鼓励,通过正反馈来加强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其次,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爱,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案例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说明它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并给予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或者鼓励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正反馈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例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有小组完成了任务,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积分或者称赞,以此来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三、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虽然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一、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答: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意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八、学生文化的成因?答: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九、学生文化的特征?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五、课程实施结构的安排应注意的问题?答: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学则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
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三、试论制定教育的基本依据?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的。
六简述美育的任务?答: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一、教育基础知识1。
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4。
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
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
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中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中小学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点(全)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点(全)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1.教育的功能(辨)按教育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的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2.教育的基本规律(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规模速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辨析)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知识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简答):传承(传递和保存、活化)、改造(选择和整理、提升)、传播交流和融合、更新和创造。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般来说,教育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为一定的文化所影响,但教育又常显示出其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和发展轨迹。
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活动主题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人,而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独立性,从而也决定了教育的独特性。
我们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简单、辨析):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提纲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二、试题类型及分值(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三)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五)材料分析题(1题,每题15分,共14分)试题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C.感觉后效 D. 感觉的相互作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华生B. 桑代克C. 苛勒D. 勒温二、名词解释1.感觉后效2.学校教育制度3.教师权利三、简答题1.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简述我国教师具有的基本权利。
2.注意分配的条件。
3.校园文化的构成。
四、论述题1、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2.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五、材料分析题试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知识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
以前的男孩,都已长大成人。
有的还住在那里,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
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教育基础知识(中学)一、判断题1.【答案】×。
解析:将学习失败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为能力低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感觉,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2.【答案】√。
解析: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有“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答案】×。
解析:学校的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
4.【答案】×。
解析:按照心理学家对身心发展阶段的划分,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少年期对应的学段是初中。
5.【答案】×。
解析:德国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先使用了美育。
6.【答案】√。
解析: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7.【答案】×。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对人的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对人的发展起决定因素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答案】√。
解析: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和方法。
9.【答案】×。
解析: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体现的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答案】×。
解析:教师中心说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
11.【答案】×。
解析:新课改提倡的课程结构具有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的特点。
题干中只设置经验课程,取消其他课程,违背了均衡性的特征。
12.【答案】×。
解析:“当其可谓之时”是指要在恰当的时候实施教育,体现了及时施教的原则。
13.【答案】√。
解析:效度是指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如果测试的结果与要考查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低。
14.【答案】√。
解析: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职业。
15.【答案】√。
解析: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所以说,定势既可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也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
16.【答案】×。
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7.【答案】×。
解析: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只是说,每个人所具备的创造性高低不同。
18.【答案】×。
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和再认产生的干扰称为前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回忆和再认产生的干扰称为后摄抑制或倒摄抑制。
19.【答案】×。
解析:科尔伯格采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
皮亚杰则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来研究道德认知发展过程的。
20.【答案】×。
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发展高级需要。
但特殊情况下,低级需要没得到满足也可能会发展高级需要。
所以题干中的学生生理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也是可能会努力学习的,即发展认知需要的。
二、单项选择题21.【答案】A。
解析:题干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2.【答案】D。
解析:《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受教育者的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3.【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主张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4.【答案】D。
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5.【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6.【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出了“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7.【答案】B。
解析:学习高等数学有利于学习初等数学属于正迁移;学习初等数学在先,高等数学在后,所以学习高等数学对于学习初等数学的影响属于逆向迁移。
28.【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29.【答案】C。
解析: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由外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外部动机。
30.【答案】D。
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1.【答案】C。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32.【答案】C。
解析: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三方面的区别:一是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二是在计划性上,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参与隐含于其中的经验的,而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的成分很大;三是在学习环境上,隐形课程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而显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
33.【答案】A。
解析:德国著名师范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一个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不是只把知识简单地告知学生,而要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和真理。
34.【答案】B。
解析:知识的学习包括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其中首要环节是知识的理解。
35.【答案】B。
解析:负强化是指消除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三、多项选择题36.【答案】ABE。
解析: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如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等。
CD属于技能。
37.【答案】ABCDE。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38.【答案】ABCDE。
解析:程序学习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编制程序的基本原则有: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39.【答案】ABCD。
解析: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40.【答案】ABCD。
解析:根据迁移的效果,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的不同,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41.【答案】CDE。
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的核心是仁、礼,洛克提出“白板说”。
42.【答案】ABCD。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支柱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43.【答案】ABCDE。
解析:《教育法》规定,学校即其他教育机构有(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4.【答案】ABCD。
解析: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ABCD都属于正强化,E 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
故选ABCD。
45.【答案】BD。
解析: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作业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46.【参考答案】(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7.【参考答案】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五、辨析题48.【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49.【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功能二者相互影响,只有发展好个体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功能的发展。
50.【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51.【参考答案】我国中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一)平等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
(二)合作的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