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ppt课件十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鸿安 《论语解读》
那么怎样分别损友与益友呢?
察 2.10 人 4.7
15.17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 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
哉?”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
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个人作
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另外,再看
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
• 择友标准:
•
选益友:直、谅、多闻
•
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 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
•
能好人、能恶人
• 择友方法:
• 察人-视行为
•
观经历
•
察习惯兴趣
•
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
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
•
察人知君子、小人有别
•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பைடு நூலகம்
-小人:比而不周
与朋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孔子认为应 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15-15 14-34 15-23 4-26 12-23
(15-15)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 人,则远怨矣。”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 为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 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 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 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 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 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损友: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邪恶,没有 是非原则,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两 面三刀,极尽恭维、奉承、挑拨、生事之能事, 善于花言巧语、言不符实,喜欢踩着别人的肩 膀往上爬。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 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 之化矣。——《说苑·杂言篇》
周 而 不 比
Ziyin78 制作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 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 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 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你认为的“益友”和“损友”是怎么样的, 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 益友: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见闻广博, 有一种明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可以 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 决的时候给你果决。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我们 的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 净化、升华。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 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 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 的品性。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 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 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 主张“报怨以德”,孔子却主张“以直报 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
“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 “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是 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当然可以以德 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
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 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正 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 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
什么人可以正确的选择朋友呢?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 而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 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美德, 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 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 于不爱,或者是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 果。
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
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
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
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
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
以这三点观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 斯知仁矣。”
善于察人,还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 的区别?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1周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 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 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 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 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 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 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根据利益分彼此的。
——《世说新语》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作朋友?
(择友的标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
便辟 (谄媚逢迎)
损 友 善柔 (假装和善)
直 (正直)
益 谅 (信,诚信) 友
便佞(巧言善辨) 多闻 (博学多闻)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
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
友也。”
《世说新语》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
又是如何看出来的?
观其行: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 行小惠,难矣哉!”
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有 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兴趣 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
那么怎样分别损友与益友呢?
察 2.10 人 4.7
15.17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 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
哉?”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
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个人作
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另外,再看
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
• 择友标准:
•
选益友:直、谅、多闻
•
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 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
•
能好人、能恶人
• 择友方法:
• 察人-视行为
•
观经历
•
察习惯兴趣
•
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
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
•
察人知君子、小人有别
•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பைடு நூலகம்
-小人:比而不周
与朋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孔子认为应 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15-15 14-34 15-23 4-26 12-23
(15-15)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 人,则远怨矣。”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 为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 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 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 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 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 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损友: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邪恶,没有 是非原则,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两 面三刀,极尽恭维、奉承、挑拨、生事之能事, 善于花言巧语、言不符实,喜欢踩着别人的肩 膀往上爬。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 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 之化矣。——《说苑·杂言篇》
周 而 不 比
Ziyin78 制作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 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 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 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你认为的“益友”和“损友”是怎么样的, 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 益友: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见闻广博, 有一种明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可以 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 决的时候给你果决。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我们 的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 净化、升华。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 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 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 的品性。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 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 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 主张“报怨以德”,孔子却主张“以直报 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
“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 “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是 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当然可以以德 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
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 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正 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 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
什么人可以正确的选择朋友呢?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 而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 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美德, 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 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 于不爱,或者是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 果。
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
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
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
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
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
以这三点观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 斯知仁矣。”
善于察人,还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 的区别?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1周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 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 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 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 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 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 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根据利益分彼此的。
——《世说新语》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作朋友?
(择友的标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
便辟 (谄媚逢迎)
损 友 善柔 (假装和善)
直 (正直)
益 谅 (信,诚信) 友
便佞(巧言善辨) 多闻 (博学多闻)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
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
友也。”
《世说新语》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
又是如何看出来的?
观其行: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 行小惠,难矣哉!”
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有 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兴趣 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