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片剂质量检查2016.4.10

合集下载

实验二-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实验二-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实验二 水杨酸片的制备及质量检查一、实验目的1. 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 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及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3.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并了解压片力对片剂硬度或崩解的影响。

二、实验指导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

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

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现将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介绍如下: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

制备片剂的药物和辅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方可投料生产。

为了保证药物和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适宜的溶出速度,药物的结晶须粉碎成细粉,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

向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

软材可通过适宜的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

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太多。

这两种情况制成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都不符合压片对颗粒的要求。

制好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提高。

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以便将粘结成块的颗粒散开,同时加入润滑剂和需外加法加入的崩解剂并与颗粒混匀。

整粒用筛的孔径与制粒时所用筛孔相同或略小。

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测得值干颗粒中主药百分含量标示量每片应含主药量片重=根据片重选择筛目与冲模直径,其之间的常用关系可参考表1。

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可进行适当调整。

表1 根据片重可选的筛目与冲膜的尺寸筛目数片重 冲模直径(mg ) 湿粒 干粒 (mm )50 18 16-20 5-5.5100 16 14-20 6-6.5150 16 14-20 7-8200 14 12-16 8-8.5300 12 10-16 9-10.5500 10 10-12 12制成的片剂需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6.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6.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6.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目的: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

3.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实验原理: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是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

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

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但是,实际上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

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二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

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

主药和辅料首先必须符合规定要主药辅药(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混合粉料加润湿剂软材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整粒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压片求,特别是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与辅料混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

主药与辅料是否充分混合均匀与操作方法也有关。

若药物量小,与辅料量相差悬特时,用递加稀释法(配研法)混合,一般可混合得较均匀,但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而用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它成分混合,往往可以混合得很均匀,含量波动很小。

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

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好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时要控制粘给剂或润湿的用量,使之“握之成团,轻压即散”,并握后掌上不沾粉为度。

【片剂的质量检测任务】片剂的质量检查

【片剂的质量检测任务】片剂的质量检查

片剂的质量检测任务】片剂的质量检查学习情境三片剂的质量检测任务一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检测一、片剂的质量检测制剂和原料药不同,除含主药外,往往还含有附加剂,附加剂有时会影响主药的测定。

当附加剂对主药的测定有干扰时,对样品需进行一些预处理,如过滤、萃取、色谱分别等,以消除其影响;或者选择一些专属性更强的方法进行测定。

1.片剂的检测步骤片剂系药物与适合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的分析步骤包括:外观及性状(如色泽、臭味等)检查,鉴别,常规检查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片剂中附加剂对测定产生干扰,需选择适当方法排除。

2.片剂的常规检查片剂的常规检查包括:重量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检查,含量匀称度及微生物限度检查。

〔1〕重量差异检查表6-1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要求平均片重或标示片重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7.5 0.30g及0.30g以上±5 重量差异是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片剂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片剂片重的差异可引起各片间主药含量的差异,重量差异可反映片剂匀称性。

检查法取供试品20片,周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周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按表6-1中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糖衣片的片心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2〕崩解时限检查崩解时限是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的包衣材料或破裂的胶囊壳除外,应全部通过筛XX所需时间的限度。

片剂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首先要经过崩解,药物才能被释放、汲取。

片剂、胶囊剂需进行崩解时限检查,丸剂需检查溶散时限。

仪器装置接受升降式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XX的吊篮,并附有挡板。

检查法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整吊篮的位置使其下降时筛XX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整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XX在水面下15mm处。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1. 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口服药物剂型,其质量的稳定性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质量检查实验来评估片剂的质量特性,并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片剂的质量:- 片剂的物理特性:包括外观、尺寸、形状等方面的评估。

- 片剂的质量一致性:包括质量分析、均匀度测试等方面的评估。

- 片剂的溶解性:通过溶解度测试来评估片剂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

3. 实验步骤步骤1:外观检查首先,对片剂的外观进行检查。

观察片剂的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步骤2:尺寸测定使用显微镜和卡尺等工具,测量片剂的尺寸。

包括直径、厚度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步骤3:质量分析将一定数量的片剂称重,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这些片剂粉碎,并再次称重。

通过计算前后两次称重的差值来评估片剂的质量。

步骤4:均匀度测试从不同部位随机选取若干片剂进行药物含量的测定。

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片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并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以评估片剂的均匀度。

步骤5:溶解度测试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介质,如磷酸盐缓冲液、模拟胃肠液等。

将片剂置入溶液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搅拌,并测定溶解液中活性成分的浓度。

通过计算溶出度和溶出速度等指标来评估片剂的溶解性。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片剂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并与药典中的标准进行对比。

根据评估结果,对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和合格性进行判断。

5. 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片剂在外观、尺寸、形状等方面符合要求。

- 片剂的质量一致性较好,药物含量均匀分布。

- 片剂在不同介质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6. 建议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继续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以评估片剂的长期质量稳定性。

- 加强对片剂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追踪,确保生产过程中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片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安全,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实验。

本文将介绍一份片剂质量检查实验报告,以便读者了解片剂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流程。

首先,实验报告对片剂的外观进行了详细描述。

片剂的外观是直接影响患者用药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实验报告中指出,片剂应该呈现出均匀的色泽、光滑的表面和清晰的标志,不得有裂纹、破碎或异物。

这些外观特征的检查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确保片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实验报告对片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

理化性质包括片剂的含量测定、溶解度、含水量等指标。

实验报告指出,片剂的含量测定是片剂质量检查的核心内容之一,必须进行准确的测定以确保片剂的药效。

另外,溶解度和含水量的测试也是片剂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生产企业了解片剂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片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后,实验报告还对片剂的微生物限度进行了检测。

微生物限度是指片剂中微生物污染的限度,是片剂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验报告指出,片剂中微生物的限度应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以确保片剂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及时发现片剂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是片剂质量检查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保障片剂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实验报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片剂的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了解片剂质量检查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片剂胶囊的质量检查(很全)

片剂胶囊的质量检查(很全)

片剂的质量检查片剂的主要检测项目有外观形状,重量差异,硬度,脆碎度,溶出度,崩解时限,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发泡量,分散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Ps: 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发泡量,分散均匀度,微生物限度这里未作整理〕1 外观形状片剂表面应色泽均匀、光洁,无杂斑,无异物,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不变,良好的外观可增强病人对药物的信任,故应严格控制.检查方法抽取样品100片,平铺于白纸上,置于75W光源下60cm处,在距离片剂30cm处用肉眼观察30秒.片面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杂色点〔0.15~0.18mm〕<5%;麻面<5%;中药粉末片〔除个别外〕<10%,并不得有严重花斑与特殊异物;包衣片有畸形者≤0.3%.2 重量差异定义按照规定的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关系.设备天平,感量不低于0.001g检查方法首先称取20片得到总重量,并记录结果,计算平均片重.并将结果和中间控制的限度进行比较.称取20片药品重量,然后将每片称重,按照限度进行片重差异检查.检查标准其中,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的1倍.备注:糖衣片,肠溶衣片应该检查包衣前的片芯,符合上表规定后方可包衣;薄膜衣片包衣后检查.3 崩解时限定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通过筛网所需要的时间的限度.设备崩解仪电子温度传感器可显示和监控水浴箱的温度.仪器自动设定吊篮升降时间为15分钟,也可任意重新设定.智能化控制水浴温度、工作时间、升降频率三个性能参数.检查方法取片剂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在规定的时间里全过筛网,则合格,有一片不放过筛网,则复试.再取片剂12片,若16~18片全部溶解,则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检查标准检测温度37℃<EUROPEAN PHARMACOPOEIA 8.037 ± 2 °C,>素片≤15 min薄膜衣片≤30 min糖衣片≤60 min泡腾片≤5 min〔15~25℃〕肠溶衣片=120 min〔人工胃液中2小时不崩解,不出现裂缝〕≤60 min〔人工肠液中一小时全部崩解〕4 脆碎度定义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是指片剂在规定的脆碎度检查仪圆筒中滚动100次后减失重量的百分数,用于检查非包衣片剂的脆碎情况与其物理强度,如压碎强度等.设备脆碎度检查仪,分析天平〔感量不低于0.001g〕,吹风机检查方法✧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取供试品用吹风机吹去表面的粉末,置称量瓶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之差即为供试品的重量.✧将上述称定重量后的供试品置圆筒中,开动电动机转动100次.✧试验结束后,将供试品取出检查,供试品不得出现断裂、龟裂或粉碎现象.✧取试验后的供试品,再用吹风机吹去粉末后,置上述已称定重量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之差值即为试验后供试品减失的重量.检查标准1 未检出断裂、龟裂或粉碎片,且其减失重量未超过1﹪时,判为符合规定.2 减失重量超过1﹪,但未检出断裂、龟裂或粉碎片的供试品,应另取供试品复检2次.3次试验的平均减失重量未超过1%时,且未检出断裂,龟裂或者粉碎片时,判为符合规定;3次试验的平均减失重量超过1%时,判为不合格.3如检出断裂、龟裂或粉碎片的供试品,即判为不符合规定.5 硬度:定义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为了保证片剂的质量,即片剂剂量的准确性,保证在包装和运输等过程中片剂的完整性,以免破碎或被磨损.另外,片剂的硬度对溶出速度也有影响,故药物〔如片剂〕应有足够的硬度.设备1、YPJ-200B型片剂硬度计2、孟山都硬度计3、罗许脆碎仪法1.将片剂置中指与食指之间,以拇指轻压,根据片剂的抗压能力,判断它的硬度.2.用适当的仪器测定片剂的硬度可以得到定量的结果.将药片立于两个压板之间,沿直径方向徐徐加压,刚刚破碎时的压力即为该片剂的硬度.检查标准用牛顿力〔N〕或千克力〔kgf〕表示,,不同类型片剂的硬度X围不同,不同工厂不通过工艺要求所规定的硬度X围不同.参考X围:普通片:3~5kg包衣片:4~6kg缓释片:5~8kg6 溶出度定义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设备药物溶出度仪检查方法主要有转篮法、浆法与小杯法等〔EUROPEAN PHARMACOPOEIA 8.0提出了四种方法,转篮法、浆法、小杯法和流通池法〕.取6个〔片〕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6个吊篮〔或烧杯〕中,在37℃恒温下,在规定的溶液里按规定时的转速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药物的溶出量.1 速释制剂✧操作:将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1 %〕置各溶出杯中,将各部件组装好,将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 ±0.5 ℃后.将1个制剂单位投入装置中,注意排去制剂单位表面的气泡,然后立即按照规定的转速进行操作.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或时间点取样,取样位置应在桨叶顶端至液面的中点,距溶出杯内壁不少于 1 cm处对于多个时间点取样,应用等量的37 ℃溶出介质补充取出的部分,如果取走的溶出液无需进行补充时,可以通过计算来校正.在测试过程中保持溶出杯是盖着的,在适当的时间确认溶出介质的温度.按照各品种项下的要求进行分析,再用另外的样品重复实验.✧溶出介质:选择一个适宜的溶出介质.采用各品种项下所规定的溶剂.体积测定要在20~25 ℃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溶出介质是缓冲液,调节pH在规定值的±0.05个单位的X围内.[注:溶解的气体可能会产生气泡,这可能会改变测试结果,故应该在测试前脱气].✧时间:当单点取样时,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不得过±2%.✧ 5.1:操作与溶出介质相关同速释制剂.✧ 5.2:时间:取样的时间点通常为3个,以小时计.3 缓释制剂✧方法A:酸阶段:量取750 ml 0.1M盐酸置溶出杯内,将各部件组装好,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 ±0.5 ℃.将1个制剂单位投入装置中,按照规定的转速进行操作,经过在0.1M盐酸中溶出2h后,取样,立即按照缓冲液阶段进行操作,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计算酸中释放量.缓冲液阶段:向上述酸液中加入缓冲液,并在5分钟内调节好pH,按照规定的转速继续运行.向溶出杯中加入250ml0.20M的磷酸三钠溶液〔预先调至37 ±0.5 ℃〕,必要时,用2M盐酸或2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8±0.05,继续运行45分钟或者规定的时间,运行结束后取样,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定,计算缓冲液释放量.✧方法B:酸阶段:量取1000ml 0.1M盐酸置溶出杯内,将各部件组装好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 ±0.5 ℃.将1个制剂单位投入装置中,按照规定的转速进行操作,经过在0.1M盐酸中溶出2h后,取样,立即按照缓冲液阶段进行操作,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计算酸中释放量.缓冲液阶段:该阶段采用预先调至37 ±0.5 ℃的缓冲液,弃去溶出杯中酸液,,按照规定的转速继续运行,向溶出杯中加入1000m 6.8±0.05的磷酸盐缓冲液〔取0.1M盐酸和0.20M磷酸三钠溶液,按3:1混合均匀,必要时,用2M盐酸或2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8±0.05〕,该过程需要移去含有酸液的溶出杯,用另一装有缓冲液的溶出杯替换,并将剂量单位转移至该装缓冲液的杯子中,继续运行45分钟或者规定的时间,运行结束后取样,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定,计算缓冲液释放量.✧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都不得过±2%.检查标准备注:崩解度和溶出度同时进行的情况:✧含有在消化液中国的难溶药物;✧与其他成分易发生相互作用的;✧久贮后溶解度降低的药物;✧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胶囊剂的质量检查1.外观:胶囊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2.水分: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3.装量差异: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剂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剂囊壳用乙醚等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散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胶囊内容物的装量与20粒的平均装量.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平均装量为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0.3g或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7.5%〕.4.崩解度与溶出度:胶囊剂作为一种固体制剂,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不再检查崩解度.。

片剂实验报告

片剂实验报告

片剂实验报告片剂实验报告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片剂的制备、性质分析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片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合理使用片剂提供科学依据。

一、片剂的制备1. 原料选择片剂的原料选择至关重要。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用的药物成分A、B和C 作为示例原料,以便进行后续的制备和研究。

2. 制备工艺根据药物成分的性质和药效要求,我们采用了湿法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药物成分A、B和C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辅料D。

(2) 在搅拌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E,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

(3) 将溶液搅拌均匀,并逐渐加入粘合剂F,形成粘稠的混合物。

(4) 将混合物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并进行干燥处理。

(5) 将干燥后的颗粒通过压片机进行压片,形成片剂。

二、片剂的性质分析1. 外观检查制备完成的片剂应具有一定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光泽等。

我们对制备的片剂进行了外观检查,发现其形状规整,颜色均匀,光泽良好,符合要求。

2.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片剂的药物释放性能对其疗效起着重要影响。

我们采用体外释放试验方法,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测定片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结果显示,片剂中的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逐渐释放,符合预期效果。

3. 片剂的物理性质测定片剂的物理性质包括重量、硬度、厚度等指标。

我们使用电子天平、硬度计和卡尺等工具对制备的片剂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片剂的重量均匀,硬度适中,厚度符合要求。

三、片剂的质量评价片剂的质量评价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我们采用了国家药典中规定的质量评价方法,对制备的片剂进行了质量评价。

1. 质量控制点的确定根据国家药典的要求,我们确定了片剂的质量控制点,包括药物含量、溶解度、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2. 质量评价结果经过对片剂样品的检测,我们得出了以下质量评价结果:(1) 药物含量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保证了片剂的疗效。

(2) 片剂的溶解度满足药物的吸收要求,确保了药物在体内的有效释放。

片剂的质量检查

片剂的质量检查

• ⑵溶出度 溶出度是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等 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 片剂中除规定有崩解时限外,对以下情况还要进 行溶出度的测定以控制或评定其质量:
• ①含有在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
• ②与其他成分容易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 ③久储后变为难溶性物;
• ④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药物片剂。测定 溶出度的方法有转篮法、桨法及小杯法等数种, 具体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检查。
片剂四用测定仪
2.片剂质量化学方面 的检查
崩解 时限
溶出度
• ⑴崩解时限 崩解是指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 定时限内全部碎解或溶散,除不溶性包衣
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通过筛网。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崩解时限 检查法规定了崩解仪的结构和试验方法,
其结构主要是一个可升降的吊篮,吊篮中 有6根玻璃管(底部镶有直径2mm的筛网)。 测定时,吊篮往复通过37℃±1℃的水,其 中的6个药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通过筛 网。其具体要求见表2。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 对片剂质量应做如下评价:
1.片剂质量物理方面的检查
2.片剂质量化学方面的检查
3.片剂质量微生物方面的检查
❖1.片剂质量物理方面的检查 • ⑴ 外观性状 应完整光洁,色泽均
匀,无色斑,无异物,并在规定 的有效期内保持不变。
• ⑵ 片重差异 应符合现行药典对片 重差异限度的要求,见表1。
• 表1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
片剂的平均重量(g) < 0.30 ≥0.30
重量差异限度(%) ±7.5 ±5
• 片重差异过大,意味着每片中主药含量不一,对 治疗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按《中国药典》2010年 版二部附录规定进行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 取20片,精密称定每片的片重并求得平均片重, 然后以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出表6-2中差 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 度1倍。糖衣片、薄膜衣片(包括肠衣片)应在包衣 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合上表规定后方可包

实验药物片剂的质量检查PPT课件

实验药物片剂的质量检查PPT课件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胶囊剂在 30分钟内全部崩解,一般药片在15 分钟内全部崩解,含片在30分钟内 全部崩解
在预实验中, 维生素C片可以15分钟内全部崩解, 西地碘含片在20分钟内也可全部崩解, 阿莫西林胶囊可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
实验药物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验目的
• 掌握药物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 熟悉中国药典中收载的三种溶出测定方法
(大杯法、转蓝法和小杯法)及其在仪器 装置,以及测定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 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方法以及药物溶出 度测定仪的调试与使用;
• 掌握实验中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以及实验 设计中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7 设定停机时间,按选择键选择设定“时”或 “分”按“∧”“∨”键增减。取待测样品6片,分 别投入吊篮的6个玻璃管中,(每管1片) 完成后按启动键,按药典要求进行崩解试 验,并判定结果。
• 如需复试则应按规定加上挡板。
• 两套吊篮均可独立工作,停机时蜂鸣器报 警,按“∧”“∨”可计学评价方法, 利用威布尔概率值拟合求算溶出参数的方法和单 因素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方法;
• 熟悉溶出度的概念,了解溶出度与口服固体制剂 中药物吸收的关系,以及溶出度的测定在药物评 价中的意义和运用。
实验原理
• 片剂成品的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化学评价、 物理评价、微生物评价、生物学评价及稳 定性评价。而物理评价包括片剂的质量差 异、崩解时限、溶出度、硬度、脆碎度、 厚度、含水量等指标。
仪器与试剂
•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崩解仪。 • 试剂:维生素C片、西地碘含片、阿莫西林
胶囊、穿心莲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实验步骤
1 质量差异测定
• 随机抽取药片20片,准确称取总质量,求 得药片平均质量后,再分别准确称取各药 片的质量,按下式计算药片质量差异限度。

片剂的质量检测

片剂的质量检测

1、重量差异检查:
重量差异 定义: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量与平 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检查意义:在片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颗粒的 均匀度、流动性、生产设备等原因,会引起片剂 重量的差异,从而引 起各片间主药的含量差异。
检查对象:一般的片剂 检查方法:取20片,精称总重,计算平均片 重准确称量各片的重量,计算每片的片重与平 均片重差异的百分率。
脆碎度 4、本卷须知 〔1〕 由于供试品的形状或大小的影响, 使片剂在圆筒中开成不规那么滚动时,可 调节仪器的基部,使与水平面(左、右)约 成 10°的角,以保证试验时片剂不再聚集, 能顺利落下。 〔2 〕对易吸湿的片剂,操作时实验室的
四、崩解时限检查
崩解时限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 的方法进展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
粒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
2、崩解时限检查
崩解时限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 的方法进展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
粒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
崩解时限检查
〔1〕规定
素片 ≤15′ 薄膜衣片 ≤30′
37℃ 糖衣片 ≤60′
肠溶衣片 =120′完整(盐酸液) ≤60′崩解(缓冲液)
泡腾片 ≤5′ 〔15-25℃〕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6、溶出度的检查
溶出度
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 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里 的崩解和溶出情况的体外试验法
主要用于难以溶解的药物及控释、缓 释制剂
(1)方法 ?中国药典?
2021 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转篮法,
第二法桨 法及第三法小杯法
片剂的质量检测
根本要求
1、熟悉片剂的检测步骤 2.掌握片剂的常规检查 3.熟悉片剂中常用辅料的干扰及其排除 4.熟悉片剂的含量测定及结果计算的方 法 5.了解片剂的定义与种类

片剂的质量检测PPT课件

片剂的质量检测PPT课件

A 每4%片氢含氧量化偏钠离溶标液示5量0m的l及程水度50ml,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照对乙酰氨基酚项下的方
E l 100 n V 取四一法1、重本、般,重量品 硫 排 自量差的酸除“置差异细阿的1异0粉托方0检m适品法查l量片有量:(的:瓶约质中相量”起当检,于测依对法乙测酰定氨,基即酚得0.。11c%m
3、杂质检查(对乙酰氨基酚片) 水解产物SA + NaOH
碘量法
D.
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2、鉴别 对乙酰氨基酚片
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3、杂质检查(异烟肼片)
注意 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里的崩解和溶出情况的体外试验法
硫酸阿托品片为白色片。 (附录Ⅳ A),在26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6H7N3O 的吸收系数(E1cm1%)为307 计算出每 片的溶出量,限度
注意
糖衣片的片心应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 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薄膜衣片应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 并符合规定。
0,不符合规定
A+1.
2、崩解时限检查 0g,加甲醇溶液(1→2)20ml溶解后,加碱性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1ml,摇匀,放置30分钟;
小剂量片剂或教难混合均匀者
根据1mol的硫酸阿托品消耗1mol高氯酸的 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中国药典2005版)。 1、重量差异检查:
3、发泡量的检查
阴道泡腾片 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25ml具塞刻度试管(内径 1.5cm)10支,各精密加水2ml,置37℃±1 ℃水浴中5分钟后,各管中分别投入供试品1 片,密塞,20分钟内观察最大发泡量的体积, 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少于6ml,且少于3ml的不 得超过2片。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

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报告1. 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安全性,质量检查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报告旨在介绍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对片剂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查、药物含量测定、溶解度测定和稳定性评价。

3. 实验方法3.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片剂质量检查的首要步骤。

我们对样品进行了外观观察,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光泽等方面的评估。

3.2 药物含量测定药物含量测定是评估片剂药物含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的重要指标。

我们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片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3 溶解度测定溶解度是评价片剂的溶解性能的指标之一。

我们采用了溶出度仪对样品进行溶解度测定,以评估片剂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情况。

3.4 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是评估片剂在储存期间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我们将样品置于不同条件下,包括高温、高湿和光照等,进行稳定性测试,以模拟片剂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情况。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外观检查结果经过外观检查,样品的颜色均匀一致,形状规整,无明显破损或变形,光泽良好,符合片剂的外观要求。

4.2 药物含量测定结果药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样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均在规定范围内,符合片剂的质量标准。

这表明样品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4.3 溶解度测定结果溶解度测定结果显示,样品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良好,符合片剂的溶解性能要求。

这意味着片剂可以在胃肠道中迅速溶解,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4.4 稳定性评价结果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样品在高温、高湿和光照条件下均未出现明显的质量变化,符合片剂的稳定性要求。

这表明样品在储存期间可以保持良好的质量和药效。

5. 结论通过对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样品的外观符合片剂的外观要求;- 样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符合片剂的质量标准;- 样品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良好,符合片剂的溶解性能要求;- 样品在储存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实训九 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训九 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训九片剂的质量检查一、实训目标:熟悉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的检查方法。

熟悉片剂的脆碎度和硬度的检查方法二、实训器材:药品蓝淀粉、糖粉、淀粉、50%乙醇、硬脂酸镁等。

器材架盘天平、50ml量筒、60目、14目、10目、烘箱等三、实训内容(1)重量差异检查:选外观合格的阿司匹林片,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ⅠA方法进行检查。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是否合格,将检查结果填入表中。

(2)硬度:应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

方法如下:将药片垂直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柱杆借助与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柱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盘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片剂的硬度。

测定3~6片,,取平均值。

将检查结果填入表中(3)崩解时间:应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检出硬度标准。

采用吊篮法。

方法如下: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一片,开动仪器使吊篮浸入37±1.0℃的水中,按一定的频率(30~32次/min)和幅度(55±2mm)往复运动。

从片剂置于玻璃管开始计时,至片剂破碎并全部固体粒子都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ф2mm)为止,该时间即为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一般雅致片为15mm),如有1片不符合要求,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将检查结果填入表中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将上述实验结果列于下表片剂的质量检查结果注:若崩解时间大于15分钟,记为“>15”即可。

2.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片剂崩解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五、思考题1.制备阿司匹林片时,如何避免阿司匹林分解?应选择何种润滑剂?2. 片剂的崩解时限合格,是否还需测定其溶出度?。

《片剂的质量检测》课件

《片剂的质量检测》课件

成分含量检测
微生物限度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分析 方法,测定片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确保 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对片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以评估其卫 生状况和安全性。
片剂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
中国药典
作为药品质量检测的国家标准,对片剂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进行了 详细的规定。
美国药典(USP)
详细描述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考虑方法的适 用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和可重复性 。同时,应定期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估 和优化,以确保其持续可靠。
检测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提高
总结词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衡量检测质量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为提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采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同时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此外, 还应关注检测环境的稳定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片剂的质量检测》ppt课 件
目 录
• 片剂质量检测概述 • 片剂的物理检测 • 片剂的化学检测 • 片剂的微生物检测 • 片剂质量检测中的问题与对策 • 片剂质量检测的未来展望
01
片剂质量检测概述
片剂质量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片剂作为药品的主要剂型之一,其质 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 效果,因此对其进行质量检测至关重 要。
崩解时限检测标准:符合药典和药品 GMP的相关规定。
崩解时限检测方法:崩解仪测定等。
03
片剂的化学检测
含量测定
总结词
含量测定是片剂质量检测中的重 要环节,用于确定片剂中有效成 分的含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详细描述
含量测定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等分析方法,确保片剂中 有效成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药剂学》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

《药剂学》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

《药剂学》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3.掌握片剂四用测定仪的使用方法及片剂的硬度、崩解时限检查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概念: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后,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其他异型片状的固体制剂。

配制环境要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装等生产操作环境D 级制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直接压片法。

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主药、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加粘合剂制软材----过筛制粒----颗粒干燥---测定含量、水分---整粒、称重---加润滑剂和外加崩解剂,计算片重,选择冲模---安装机器,压片。

制粒:物料混匀后,加入适量粘合剂制成软材(以用手握之可成团块,手指轻压时又能散裂而不成粉状为度),用手挤压过筛,所得颗粒应无长条、块状物及细粉。

大量生产时通过颗粒机滚筒(或括板)的挤压,使软材通过筛孔,制得湿颗粒。

应根据药物和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宜温度尽快干燥。

干燥后颗粒往往结团粘连,需进行过筛整粒,最后加入润滑剂等辅料,混匀后即可压片。

质量检查:按《中国药典》2010年附录.制剂通则.片剂.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单冲压片机的主要构造及压片动作: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调节:首先装好下冲头,旋紧模板固定螺丝。

旋动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在较低的部位。

再将冲模装入模板,旋紧固定螺丝,然后仔细地将模板装在机座上(冲头的尖端锋利部位,易被撞碎而损坏,故在整个装拆过程中都应小心)。

调节出片调节器,使下冲头上升到恰与模圈相齐平。

再装上冲头并旋紧固定螺丝。

转动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处在压力低的部位,缓慢地用手摇转压片机的转轮使上冲头逐渐下降,观察其是否正好在冲模的中心位置。

如不在中心位置,应上升冲头(不得将上冲头强硬地冲入冲模模孔,更不应使上下冲相撞)。

此外,稍微松动一点模孔固定螺丝,移动位置直到上冲头恰在冲模模孔的中心位置为止,旋紧固定螺丝,装好加料斗的全部装置,并加入颗粒。

片剂质量检测

片剂质量检测

片剂四用测定仪:用于药片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溶出度的测试。

一、崩解时限1、崩解时限:是指片剂在规定的液体介质和条件下破碎成小粒子并通过规定筛网所需的时间。

崩解度是片剂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

制剂崩解的快慢及崩解后颗粒的大小,均有可能影响药物疗效。

影响片剂崩解的因素:如主药的理化性质、崩解剂及其用量、粘合剂的粘性和用量、润滑剂的疏水性、颗粒大小等等。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口含片、咀嚼片、溶液片、缓控释片,不需要作崩解时限检查。

(1)压制片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

(2)浸膏片、薄膜衣片应在1h内全部崩解。

(3)肠衣片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每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于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h内应全部崩解。

2、崩解时限检查应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

采用吊篮法,方法如下: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一片,开动仪器使吊篮浸入37±1.0℃的水中,按一定的频率(30-32次/min)和幅度(55±2mm)往复运动。

从片剂置于玻璃管开始计时,至片剂破碎并全部固体粒子都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Φ2mm)为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一般压制片为15min)。

如有1片不符合要求,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不同种类的片剂崩解时限:普通片剂在15min内全部崩解;薄膜衣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糖衣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含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舌下片应在5min内全部崩解。

二、硬度和脆碎度它们是反映药物的压缩成形性,对片剂的生产、运输和贮存带来直接影响,对片剂的崩解,溶出度都有直接影响。

用于测定片剂硬度和脆碎度的仪器有:孟山都硬度计、Roche脆碎仪等。

硬度一般指表面硬度,可用片剂硬度测定仪测定,《中国药典》未规定硬度的大小,但生产企业为了保证药片在包衣、包装、运转过程中片子的完整都对其做了具体的规定;脆碎度的测定《中国药典》已有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片剂质量检查
【目的】熟悉片剂常规质量检查项目;掌握外观检查、重量差异、崩解度等项目的操作。

【实验原理】
片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其药效和用药安全性。

因此在片剂的生产过程中,除了要对原辅料的选用,生产处方的设计、生产工艺的制订、包装盒储存条件的确定等采取适当的措施外,还必须严格按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中有关质量规定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以提供临床使用。

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外观、重量差异、硬度与脆碎度、崩解时限、含量均匀度、溶出度和释放都等。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崩解仪、YD-1硬度测试仪等
【实验步骤】
1.外观检查
片剂表面应色泽均匀、光洁,无杂斑,无异物,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不变,良好的外观可增强病人对药物的信任,故应严格控制。

具体检查方法:
抽取样品100片,平铺于白纸上,置于75w光源下60cm处,在距离片剂30cm处用肉眼观察30秒。

片面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杂色点(0.15~0.18mm)<5%;麻面<5%;中药粉末片(除个别外)<10%,并不得有严重花斑及特殊异物;包衣片有畸形者≤0.3%。

2.重量差异限度
表10.1 重量差异限度
片重差异过大,意味着每片中主药含量不一,对治疗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取20片,精密称定每片的片重并求得平均片重,然后以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出上表中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糖衣片、薄膜衣片(包括肠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合上表规定后方可包衣;包衣后不再检查片重差异。

另外,凡已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必进行片重差异检查。

3.崩解时限
除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以及供含化、咀嚼的片剂外,各类片剂都必须作崩解时限的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表规定。

所用仪器为片剂崩解仪或片剂四用仪。

表10.2 片剂崩解时限
4.硬度与脆碎度
对片剂硬度检查,生产中常用经验方法:将片剂置中指与食指之间,以拇指轻压,如果轻轻一压片子即分成两半,说明硬度不足。

药检中常用硬度计和脆碎仪。

本实验采用硬度计法
具体的测定方法是:将药片立于两个压板之间,沿直径方向徐徐加压,刚刚破碎时的压力即为该片剂的硬度,一般中药片应在2~3kg,西药片小片2~3kg,大片3~10kg为合格。

【实验记录】
1.片剂外观描述:
2.片重差异:平均片重:;应符合差异标准(√打勾) 5.0%,±7.5%;合格片中范围:。

3.崩解时限:。

4.硬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