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肝的生化习题

合集下载

最新口腔执业医师(含助理)精品资料第十六单元 肝生化

最新口腔执业医师(含助理)精品资料第十六单元 肝生化

第十六单元肝生化一、A11、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分为A、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B、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C、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D、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E、隐性黄疸、显性黄疸2、下列有关高胆红素血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B、血浆胆红素含量增多C、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下降D、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下降E、以上说法均正确3、正常人每日随尿排出尿胆素原为A、0.4~3.5mgB、0.5~4.0mgC、0.6~5.5mgD、0.7~5.5mgE、0.8~5.5mg4、胆道完全梗阻时,粪便呈A、黄色B、黑色C、血便D、黄褐色E、白陶土色5、正常人每日胆素排出总量为A、20~200mgB、30~250mgC、40~280mgD、50~300mgE、50~320mg6、胆红素的组成由A、3个次甲基桥连接的4个吡咯环B、4个次甲基桥连接的3个吡咯环C、3个次甲基桥连接的3个亚氨基D、4个次甲基桥连接的3个亚氨基E、3个次甲基桥连接的3个亚氨基7、正常人每天可生成胆红素A、100~200mgB、150~250mgC、200~300mgD、250~350mgE、300~400mg8、胆色素不包括A、胆素B、胆素原C、胆绿素D、胆红素E、胆黄素9、如果某患者每天进行6~12次肠肝循环,从肠道吸收的胆汁酸总量可达A、5~10gB、10~20gC、10~32gD、12~32gE、10~35g10、成人胆汁酸库共A、1~2gB、3~5gC、1~5gD、2~8gE、10g11、肠道的各种胆汁酸可被肠道重吸收的约占A、55%以上B、65%以上C、75%以上D、85%以上E、95%以上12、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为A、肝细胞以脂肪酶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B、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C、肝细胞以磷酸酶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D、肝细胞以淀粉酶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E、肝细胞以磷脂酶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13、胆汁酸使脂类在水中乳化成的细小微团为A、1~3μmB、3~10μmC、10~13μmD、13~15μmE、15~20μm14、胆汁酸按其来源亦可分为A、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B、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C、初级胆汁酸和终级胆汁酸D、亲水胆汁酸和疏水胆汁酸E、分散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15、游离胆汁酸包括A、胆酸B、石胆酸C、脱氧胆酸D、鹅脱氧胆酸E、以上说法均正确16、胆汁的主要固体成分是A、磷脂B、胆色素C、黏蛋白D、胆固醇E、胆汁酸盐17、正常成人平均每天分泌胆汁A、200~600mlB、300~700mlC、400~800mlD、500~900mlE、600~1000ml18、肝的生物转化说法错误的是A、女性对氨基比林的转化能力比男性强B、晚期妊娠妇女的生物转化能力普遍降低C、女性体内醇脱氢酶活性高于男性D、老年人肝的生物转化能力下降E、新生儿肝生物转化酶系发育尚不完善19、影响肝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包括A、遗传B、营养C、疾病D、性别E、以上说法均正确20、以下哪项属于体内生物转化的非营养物质中外源性物质A、毒物B、药物C、食品添加剂D、环境化学污染物E、以上都包括21、肝生物转化作用过程不包括A、极性增强B、进行代谢转变C、水溶性提高D、易于通过皮肤排出体外E、对人体有一定潜在毒性作用22、有关肝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体内最大的腺体B、约占与体重的2.5%C、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D、不具有生物化学功能E、具有分泌和排泄的生理功能23、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使药物失效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D、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毒性增加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24、在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结合物是A、乙酰基B、甲基C、谷胱甘肽D、葡萄糖醛酸E、硫酸25、下列哪一种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A、甘氨石胆酸B、甘氨酸C、牛磺脱氧胆酸D、牛磺石胆酸E、甘氨脱氧胆酸26、下列化合物哪一个不是胆色素A、血红素B、胆绿素C、胆红素D、胆素原E、胆素27、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尿胆素增加B、粪胆素原增加C、尿胆素原增加D、游离胆红素浓度>1mg/dlE、粪便颜色加深二、B1、A.碱性磷酸酶B.酸性磷酸酶C.单胺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E.谷丙转氨酶<1> 、在碱性环境中能够将底物进行去磷酸化的酶是A、B、C、D、E、<2> 、主要分布在肝脏A、B、C、D、E、<3> 、主要分布在肾脏A、B、C、D、E、2、A.溶血性黄疽B.阻塞性黄疸C.肝细胞性黄疸D.后天性卟啉症E.多发性骨髓瘤<1> 、尿胆素原增加,尿胆红素阴性A、B、C、D、E、<2> 、病变的免疫球蛋白A、B、C、D、E、<3> 、铅中毒A、B、C、D、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可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肝的生物化学》练习题

《肝的生物化学》练习题

《肝的生物化学》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不属于初级结合型胆汁酸的是A、甘氨胆酸B、甘氨脱氧胆酸C、牛磺鹅脱氧胆酸D、牛磺胆酸E、甘氨鹅脱氧胆酸正确答案:B2、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结合胆红素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D、葡糖醛酸胆红素E、胆红素-结合珠蛋白正确答案:D3、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1α-羟化酶B、12α-羟化酶C、HMG CoA还原酶D、HMG CoA合酶E、7α-羟化酶正确答案:E4、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包括A、促进脂类消化和吸收B、转化成胆固醇C、帮助脂类物质运输D、维持体内酸碱平衡E、维持血糖水平正确答案:A5、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葡糖醛酸基的供体是A、UDPGB、UDPGAC、ADPGD、CDPGE、CDPGA正确答案:B6、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有A、受年龄、性别影响B、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C、肝细胞功能受损D、药物或毒物的诱导作用E、药物或毒物的抑制作用正确答案:ACDE二、填空题(共4题,40分)1、胆汁酸是体内由()转化的重要产物。

正确答案:第1空:胆固醇2、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反应类型是()反应。

正确答案:第1空:氧化3、肝的生物转化主要是对机体内的()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易于排出体外。

正确答案:第1空:非营养4、正常人的胆汁酸按其来源可分为()胆汁酸和()胆汁酸。

正确答案:第1空:初级第2空:次级。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

1.长期饥饿时肝进行的主要糖代谢途径是: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 C.糖的异生作用2.所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A.毒性降低 B.毒性增强 C.水溶性降低D.水溶性增强 E.脂溶性增强3.有关生物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是肝 B.可以使脂溶性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C.有些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即可以排出体外 D.有些必须和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 E.经过生物转化有毒物都可以变成无毒物4.在肝生物转化的结合反应中,最常见的是:A.与硫酸结合B.与甲基结合C.与GSH结合 D.与葡糖醛酸结合E.与乙酰基结合5.不在肝进行生物转化的物质是:A.类固醇激素B.胆红素C.胺类D.酮体 E.药物6.肝进行生物转化时葡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A.GA B.UDPGA C.ADPGA D.UDPG E.CDPGA7.肝生物转化作用:A.只包括氧化和还原反应B.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C.与生物氧化同义D.有大量能量生成E.即为激素的作用8.下列哪项反应不属于生物转化反应:A.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D.还原反应 E.脱羧反应9.在肝中转变成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PP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叶酸 E.维生素B610.仅在肝合成的物质是:A.胆固醇 B.糖原 C.氨基酸D.酮体 E.脂肪酸12.不属于铁卟啉化合物的是: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细胞色素D.清蛋白 E.过氧化氢酶13.正常人血清中的胆色素主要为:A.结合胆红素 B.未结合胆红素C.胆绿素D.胆素原 E.胆素14.与胆红素发生结合反应的主要物质是:A.甲基 B.乙酰基 C.甘氨酸 D.谷胱甘肽 E.葡糖醛酸15.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C.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障碍 D.肝内外胆道阻塞E.以上都不对16.正常人粪便中主要色素是:A.粪胆素原 B.胆红素 C.胆绿素D.胆素原 E.粪胆素17.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C.肝功能下降 D.肝内外胆道阻塞 E.以上都不对18.肝细胞性黄疸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被破坏 C.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增强 D.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增强E.以上都不对19.巴比妥药物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是由于:A.药物增加了它的水溶性有利于游离胆红素从尿中排出B.诱导肝细胞内载体Z-蛋白合成 C.诱导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D.激活Y蛋白的合成E.与血浆清蛋白竞争结合20.胆色素不包括:A.胆红素B.胆绿素 C.细胞色素 D.胆素原E.胆素21.结合胆红素是:A.胆红素—清蛋白 B.胆红素—Y蛋白 C.胆红素—Z蛋白D.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E.胆素原22.血液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 C.胆红素—阴离子D.胆红素—清蛋白 E.游离胆红素23.阻塞性黄疸患者,尿中主要的胆红素是: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 C.结合胆红素 D.胆红素—清蛋白E.游离胆红素24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粪胆素原明显增多,出现黄疸的原因可能是:A.肝硬化 B.胰头癌 C.急性溶血性黄疸 D.急性肝炎 E.胆结石1.生物转化反应类型第一相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第二相反应是________反应,其中以________结合最常见。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1.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生物转化是指肝将一些非营养物质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增加水溶性,而易于排出体外的代谢途径。

)解析:2.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单胺氧化酶是一类存在于线粒体的黄素蛋白,能催化胺类的氧化脱氨基反应。

)解析:3.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初级胆汁酸是指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羟化生成的胆酸和鹅脱氧胆酸,以及它们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产物,如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及牛磺鹅脱氧胆酸。

)解析: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是指肝分泌的胆汁酸,到达肠道,95%被肠壁重吸收,回到肝,并与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同再排入肠道的过程。

(完整word版)肝脏生化习题

(完整word版)肝脏生化习题

第十六章肝生物化学一、选择题【A型题】1.肝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A. α-球蛋白B. β-球蛋白C. 清蛋白D. 纤维蛋白原E. 凝血酶原2.下列哪一种物质仅由肝合成A. 尿素B. 脂肪酸C. 糖原D. 胆固醇E. 血浆蛋白3.下列哪种蛋白质肝不能合成A. 清蛋白B. 凝血酶素C. 纤维蛋白原D. α-球蛋白E. γ-球蛋白4.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体内合成非必须氨基酸过多B. 急性、慢性盛衰竭C. 组织蛋白质分解过多D. 肝功能障碍E. 便秘使肠道内产氨与吸收氨过多5.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A. 雌激素分泌过多B. 雌激素分泌过少C. 雌激素灭活不好D. 雄激素分泌过多E. 雄激素分泌过少6.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较小A. 清蛋白B. 凝血酶原C. 凝血因子D. γ-球蛋白E. 纤维蛋白原7.下列哪一个不是非营养物质的来源A. 肠道细菌腐败产物被重吸收B. 外界的药物、毒物C. 体内代谢产生的氨、胺D. 食物添加剂,如色素等E. 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8.生物转化中第一相反应最主要的是A. 水解反应B. 还原反应C. 氧化反应D. 脱羧反应E. 结合反应9.关于生物转化作用,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具有多样性和连续性的特点B.常受年龄、性别、诱导物等因素影响C.有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D.使非营养性物质的极性降低,利于排泄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10.肝进行生物转化时,下列哪种不能作为结合反应的供体A. UDPGAB. PAPSC. CH3CO~SCoAD. S-腺苷蛋氨酸E. 丙氨酸11.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A. 结合胆红素B. 未结合胆红素C. 血胆红素D. 间接胆红素E. 胆红素-Y蛋白12.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A. 2.0~4.0mg/dl(34.0~68.0μmol/L)B.<1.0mg/dl(17.1μmol/L)C.>1.0mg/dl(17.1μmol/L)D. 1.0~2.0mg/dl(17.0~34.0μmol/L)E.>2.0mg/dl(34.0μmol/L)13.肝进行生物转化时葡萄糖醛酸的供体是A. GAB. UDPGC. UDPGAD. CDPGAE. ADPGA14.肝进行生物转化时的活性硫酸供体是A. H2SO4B. PAPSC. 半胱氨酸D. 牛磺酸E. 亚硫酸15.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限速酶是A. 1-α-羟化酶B. 12-α-羟化酶C. 7-α-羟化酶D. 3-α-羟化酶E. 别构酶16.生物转化最重要的生理意义A. 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 使有毒物质失去毒性C. 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D. 使药物失效E. 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17.下列物质哪一种不含血红素A. 肌红蛋白B. 铜蓝蛋白C. 血红蛋白D. 过氧化物酶E. 过氧化氢酶18.下列哪项不是结合胆红素的性质A. 与重氮试剂能直接反应B. 溶于水C. 不易透过细胞膜D. 经胆道随胆汁排出E. 能为人体所利用19.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目的是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使药物失效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D.使非营养性物质极性增强,有利于排泄E.使某些药物药效增强20.关于胆汁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初级胆汁酸是在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B 次级胆汁酸是在肠道生成的C 肠道的胆汁酸约95%被重吸收D HMG-COA还原酶是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酶E 胆汁中的胆汁酸促进胆固醇的溶解21.下列哪种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A.胆酸,脱氧胆酸B.甘氨胆酸、石胆酸C.牛磺胆酸,脱氧胆酸D.石胆酸,脱氧胆酸E.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22.下列哪项反应属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A.乙醇转为乙酸B.醛变为酸C.硝基苯转变为苯胺D.乙酰水杨酸转化为水扬酸E.苯酚形成苯β-葡萄糖醛酸苷23.肝功受损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A.清蛋白含量升高 B 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C.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D.球蛋白含量下降E.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24.胆红素主要是哪种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A血红蛋白B肌红蛋白C过氧化氢酶D过氧化物酶E细胞色素25.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B.血中胆素原剧减C.尿中胆红素增加D.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E.粪便颜色变浅26.结合胆红素是指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球蛋白C游离胆红素D胆红素-葡萄糖醛酸E胆红素-硫酸27.下列哪种不属于胆色素?A胆汁酸B胆红素C胆素原D胆素E胆绿素28.生物转化反应中的第二相反应以哪种最多见?A硫酸B葡萄糖醛酸C甘氨酸D乙酰COA E牛磺酸29.在体内可转变成胆色素的原料是A 胆汁 B.胆固醇 C.胆绿素 D 胆红素 E.血红素30. 体内可转变成胆汁酸的是A 葡萄糖 B.胆固醇 C.脂肪 D 磷脂 E.血红素肝生物化学参考答案1C 2A 3E 4D 5C 6D 7E 8C 9D 10E 11A 12B 13C 14B 15C 16C 17B 18E 19D 20D 21E 22E 23B 24A 25D 26D 27A 28B 29E 30B。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0059116010103 0110 70 30 01 01 01只在肝脏中进行的为A.糖原合成B.磷脂合成C.清蛋白合成D.胆固醇合成E.脂肪合成00591C0059216010103 01 10 80 20 01 02 01正常人血浆A/G比值为A.1~1.5B.1.5~2.5C.2.5~3.5D.3.5~4.5E.4.5~5.500592B0059316040200 01 10 80 20 01 01 01血红素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是A.尿素B.尿酸C.胆固醇D.胆色素E.CO2和H2O00593D0059416040201 01 10 80 20 01 01 01胆红素在血液中运输的载体主要为A.血浆清蛋白B.血浆α1-球蛋白血浆C.血浆α2-球蛋白D.血浆β-球蛋白E.γ-球蛋白00594A0059516040203 01 10 70 30 01 01 01 称为结合胆红素的是A.与硫酸结合的胆红素B.与Z蛋白结合的胆红素C.与Y蛋白结合的胆红素D.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E.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00595E0059616030202 01 10 40 35 01 02 02 胆汁中出现沉淀往往由于A.胆固醇过多B.胆酸盐过多C.胆红素较少D.次级胆酸盐过多E.甘油三酯过多00596A0059716040204 01 10 70 32 01 01 01 只能在肝中进行的反应是A.三羧酸循环B.鸟氨酸循环C.蛋氨酸循环D.核蛋白体循环E.嘌呤核苷酸循环00597B0059816040202 01 10 70 20 01 01 01正常情况下,末结合胆红素主要存在于A.肾脏B.血液C.肝细胞D.大肠E.网状内皮系统00598B0059916040203 01 10 70 20 01 01 01结合胆红素生成的场所是A.肝细胞B.肺泡C.血液D.肾小球E.网状内皮系统00599A0060016040205 01 10 30 34 01 01 01在正常人血浆中无A.胆绿素B.胆素原C.结合胆红素D.游离胆红素E.间接胆红素00600C0060116020100 01 10 80 25 01 01 01非营养物质经生物转化后A.毒性均降低B.毒性均增大C.生物活性都增加D.其水溶性及极性都减小E.其水溶性及极性都增大00601E0060216020100 01 10 80 10 01 01 01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肾脏C.脾脏D.心脏E.肺00602A0060316020201 01 10 90 10 01 01 01属于第一相反应的是A.与氧结合B.与甲基结合C.与硫酸结合D.与甘氨酸结合E.与葡萄糖醛酸结合00603A0060416020100 01 10 80 25 01 01 02黄曲霉素亚硝酸铵等致癌作用说明生物转化具有A.专一性B.双重性C.多样性D.连续性E.特异性00604B0060516040201 01 10 20 50 01 03 01胆红素呈特定的卷曲结构以致难溶于水,是由于分子内部形成了A.疏水键B.二硫键C.盐键D.氢键E.离子键00605D0060616040203 01 10 25 55 01 03 03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机制主要是A.使肝血流量增加B.使Y蛋白合成增加C.使Z蛋白合成增加D.使Y蛋白合成减少E.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00606E0060716020202 01 10 90 10 01 01 01生物转化中,第二相反应包括A.结合反应B.羧化反应C.水解反应D.氧化反应E.还原反应00607A0060816010101 01 10 60 30 01 01 01肝糖原能分解成葡萄糖,是因为肝细胞含有A.醛缩酶B.磷酸化酶C.葡萄糖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00608D0060916010101 01 10 70 30 01 01 01肝功能受损时,血中乳酸含量升高是由于肝内A.糖酵解增强B.糖有氧氧化减慢C.糖异生作用减慢D.糖异生作用增强E.磷酸戊糖途径减慢00609C0061016010101 01 10 40 40 01 02 01肝糖原贮存量可达肝重的A.2%B.6%C.8%D.10%E.11%00601B0061116010101 01 10 30 45 01 01 01在体内可转变生成胆色素的原料是A.胆汁B.脂肪酸C.丙酮酸D.血红素E.胆固醇00611D0061216010102 01 10 70 30 01 01 01 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正确的叙述是A.VLDL在肝形成B.LDL在肝形成C.胆固醇的酯化全部在肝D.磷脂增加可导致脂肪肝E.氧化酮体的酶系全部存在于肝00612A0061316010103 01 10 40 30 01 01 01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仅在肝进行A.尿素B.糖原C.血浆蛋白D.脂肪酸E.胆固醇00613A0061416010103 01 10 60 25 01 01 01 肝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A. 清蛋白B.β-球蛋白C.α-球蛋白D.凝血酶原E.纤维蛋白原00615A0061516030101 01 10 75 25 01 02 01胆汁酸A.在胰腺合成B.在十二指肠合成C.全部在肝细胞合成D.少部分在肝细胞合成E.大部分在小肠粘膜细胞合成00615C0061616030101 01 10 80 20 01 02 01肝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是A.将其转变为胆汁酸B.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C.转变成维生素D3D.转变成类固醇激素E.将其转变为胆固醇酯0616A0061716040201 01 10 70 20 01 03 01核黄疸的主要病因是A.结合胆红素侵犯肝细胞核而黄染B.结合胆红素侵犯脑神经核而黄染C.末结合胆红素侵犯脑神经核而黄染D.结合胆红素与外周神经细胞核结合而黄染E.末结合胆红素与外周神经细胞核结合而黄染00617C0061816010202 01 10 80 10 01 03 01肝硬化病人常有蜘蛛痣,这是由于对何种激素的灭活作用降低A.雄激素B.胰岛素C.雌激素D.肾上腺素E.生长素00618C0061916010103 01 10 10 60 01 03 01急性肝炎时血清中哪一种酶的活性改变最大A.LDH1B.LDH2C.LDH3D.LDH4E.LDH500619E0062016010103 01 10 40 35 01 02 01肝功能不良的患者对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较小A.清蛋白B.凝血酶原C.纤维蛋白原D.免疫球蛋白E.凝血因子Ⅷ、Ⅸ、Ⅹ00620D0062116010103 01 10 70 25 01 02 01下列哪项血浆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可提示肝脏严重病变A.<0.1B.<0.5C.<1.0D.<1.5E.1.5~2.500621C0062216010103 01 10 60 30 01 02 01肝昏迷前后,肌体各器官有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A.维生素C少B.维生素K少C.维生素A少D.凝血酶原少E.纤维蛋白原多00622D0062316020300 01 10 30 60 01 03 02老人服用氨基比林时药效强、副作用大的原因是A.排泄缓慢B.老人生物转化能力较差C.进行肠肝循环重新入血D.转变成药效更强的衍生物E.将它转变成其他有毒性物质00623B0062416010103 01 10 75 25 01 01 01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肝功能障碍B.急性、慢性肾衰竭C.组织蛋白质分解过多D.体内合成非必须氨基酸过多E.便秘使肠道内产氨与吸收氨过多00624A0062516010101 01 10 80 10 01 01 01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肝糖原分解B.糖异生作用C.肝糖原合成D.肌糖原分解E.组织中葡萄糖利用降低00625A0062616040203 01 10 80 15 01 01 01结合胆红素是指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白蛋白D.胆红素—Z蛋白E.胆红素—葡萄糖醛酸00626E0062716010202 01 10 70 25 01 01 01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A.雌激素分泌过多B.雌激素分泌过少C.雌激素灭活不好D.雄激素分泌过多E.雄激素分泌过少00627C0062816040204 01 10 60 35 01 01 01肠内细菌作用的产物是A.胆酸B.胆素原C.胆红素D.胆绿素E.鹅脱氧胆酸B0062916020201 01 10 30 40 01 03 01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A.加单氧酶B.加双氧酶C.水解酶D.胺氧化酶E.醇脱氢酶00629A0063016040205 01 10 10 60 01 03 03一男性患者有巩膜黄染,食欲减退,厌油食等表现;查体右上腹疼痛,上臂可见蜘蛛痣,下肢轻度浮肿;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粪色加深。

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含答案)

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含答案)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学习要求】♦掌握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障碍的概念。

♦掌握肝枯否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

♦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不平衡学说和GABA 学说。

♦熟悉肝细胞损害所致代谢障碍的类型和机制。

♦熟悉肝性腹水的发生机制。

♦熟悉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了解肝窦内皮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的关系。

♦了解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

♦了解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其他神经毒质的作用。

♦了解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肝合成代谢,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转化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贮存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灭活功能,损伤肝细胞肝实质细胞是指A.枯否细胞B.星形细胞C.肝细胞D.内皮细胞E.Pit细胞3.肝细胞损害导致的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糖代谢障碍B.电解质代谢紊乱C.胆汁分泌障碍D.内毒素清除障碍E.激素灭活功能障碍4.枯否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A.生物转化功能障碍B.内毒素清除减少C.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D.穿孔素合成减少E.胶原合成障碍5.星形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变化不包括A.失去脂肪滴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收缩能力增强D.Ⅲ、Ⅳ型胶原合成增多E.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6.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星形细胞改变是A.星形细胞增殖抑制B.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抑制C.合成大量Ⅰ型胶原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抑制E.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抑制7.肝脏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时与出现小动脉扩张有关的是A.甲状腺激素灭活减少B.胰岛素灭活减少C.激素灭活减少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E.醛固酮灭活减少8.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9.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皮质结构破坏下丘脑结构破坏大脑网状结构破坏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A.谷氨酸增多B.乙酰胆碱增多C.谷氨酰胺减少D.γ-氨基丁酸增多E.儿茶酚胺增多氨进入脑内可引起A.α-酮戊二酸增多B.NADH增多C.谷氨酰胺增多D.乙酰辅酶A增多E.ATP产生增多12.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13.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14.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A.醛固酮活性不足B.缓激肽活性不足C.白三烯产生减少D.内皮素-1生成减少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15.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分泌功能障碍肝脏解毒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肝脏代谢功能障碍16.肝功能障碍包括A.肝性腹水B.胆汁排泄障碍C.胆汁分泌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以上都是17.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B.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C.肝脏酯化胆红素障碍D.肝脏运载胆红素障碍E.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18.严重肝病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是A.肠道吸收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B.枯否细胞功能受抑制C.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内毒素吸收入血增多D.肠壁水肿使漏入肠腔内内毒素增多E.以上都是19.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B.门脉性肝硬变C.药物性肝炎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E.肝癌20.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睡眠节律变化B.行为异常C.精神错乱D.昏迷E.以上均可出现21.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鸟氨酸循环障碍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2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2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A.胃肠蠕动增强B.上消化道出血C.脂肪摄入增多D.糖类摄入增多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酪胺多巴胺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2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和酪胺多巴胺和苯乙醇胺苯乙胺和苯乙醇胺酪胺和羟苯乙醇胺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26.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干扰三羧酸循环干扰糖酵解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27.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接近1~1.52~2.53~3.54~4.55~5.52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脑内的A γ-氨基丁酸增多B. 羟苯乙醇胺增多C. 乙酰胆碱增多D. 去甲肾上腺素增多E. 多巴胺增多29.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缺氧应用镇静剂感染电解质紊乱以上都是3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引起失血性休克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3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胃肠道感染预防肝胆系统感染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防止腹水感染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32.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输入谷氨酸钠给予碱性药物输入葡萄糖补充钾盐给予左旋多巴33.枯否细胞促进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产生活性氧产生TNF释放组织因子清除内毒素产生IL-1,IL-6,IL-10等34.关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激肽系统激活的产物增多内皮素增多内毒素血症B型题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氨与瓜氨酸结合生成琥珀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与胆碱生成乙酰胆碱1.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的反应是2.在氨的代谢中属于耗能过程的反应是A. 5-羟色胺B. 组胺C. 多巴胺D. 苯丙胺E. 去甲肾上腺素3.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4.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硫醇5-羟色胺苯乙醇胺苯乙胺吲哚和甲基吲哚5.色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6.能产生肝臭的物质是7.苯丙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肌肉组织胃肠道肾脏肝脏神经组织8.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9.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A.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结构正常B.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结构正常C.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坏死D.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坏死E.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肾小管坏死10.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11.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A. 肝豆状核变性B . 阿米巴肝脓肿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 脂肪肝E. 肝吸虫病12.主要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13.主要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肝枯否细胞肝星形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14.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15.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X型题1.引起肝性腹水的全身性因素包括门脉高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淋巴循环障碍心房钠尿肽减少2.肝功能障碍时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钾血症B.低钠血症C.高磷血症D.高钙血症3.肝功能严重损害时激素代谢紊乱表现为A.雌激素增多B.胰岛素减少C.醛固酮增多D.抗利尿激素减少4.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出现A.精神错乱B.嗜睡C.扑翼样震颤D.昏迷5.氨中毒使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生障碍的机制是A.乙酰辅酶A生成不足B.α-酮戊二酸减少C.NADH消耗过多D.ATP消耗过多6.肝星形细胞被活化表现为A.脂肪滴增多B.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C.蛋白合成旺盛D.合成大量Ⅳ型胶原7.枯否细胞被激活,促进肝功能障碍的机制是A.产生活性氧增多B.产生大量TNFC.产生IL-10增多D.启动凝血系统8.关于GABA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中GABA主要由肠道细菌作用于肠内容物而产生B.GABA可在肝脏代谢C.GABA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D.GABA可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9.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可引起脑内A.苯乙胺增多B.羟苯乙醇胺增多C.5-羟色胺增多D.苯乙醇胺增多二、名词解释1. hepatic insufficiency2. hepatic failure3. hepatic encephalopathy4. false neurotransmitter5. hepatorenal syndrome三、填空题1. 肝性腹水发生的局部因素是、、和。

肝胆生化习题及答案

肝胆生化习题及答案

肝胆生化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器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A. 肝脏B. 肾脏C. 胰腺D. 胃答案:A2.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胆固醇B. 胆红素C. 胆汁酸D. 胆盐答案:C3. 以下哪个生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肝脏功能?A. 肝功能酶B. 肌酐C. 尿素D. 血糖答案:A4. 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哪个?A. 酒精中毒B. 肝炎病毒感染C. 药物中毒D. 遗传因素答案:A5. 以下哪个物质是胆汁酸的前体?A. 胆固醇B. 胆红素C. 胆盐D. 胆汁酸答案:A二、填空题1.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________器官。

答案:实质性2. 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代谢、解毒、排泄3. 胆汁酸的合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两种。

答案:胆固醇7α-羟化酶途径、胆酸合成途径4.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腹水5. 肝功能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三、判断题1.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答案:正确2. 胆汁酸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答案:正确3. 肝硬化的患者一定伴有肝功能衰竭。

()答案:错误4. 肝功能酶的升高一定意味着肝脏损伤。

()答案:错误5. 胆固醇是胆汁酸的前体,所以胆固醇的升高会导致胆汁酸合成增多。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肝脏的主要功能。

答案: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1)代谢功能:肝脏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代谢;(2)解毒功能:肝脏可以代谢和排泄体内的有害物质;(3)排泄功能:肝脏通过合成胆汁,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

2. 简述胆汁酸的作用。

答案:胆汁酸的作用包括:(1)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胆汁酸可以与脂肪形成乳化颗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2)调节胆固醇的代谢: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代谢产物,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3)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胆汁酸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肝脏生化练习题

肝脏生化练习题

肝脏生化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肝脏的生化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 产生胆汁,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

B. 合成胆红素,参与红细胞代谢。

C. 分解尿素,参与氮代谢。

D. 存储和释放葡萄糖,调节血糖水平。

2.以下哪种酶不是肝脏特异性指标?A. ALTB. ASTC. GGTD. LDH3.下列关于肝脏糖原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肝细胞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B. 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下,肝脏将糖原释放为葡萄糖供给身体其他组织。

C. 糖原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多糖。

D. 低血糖状态下,肝脏能够通过糖异生产生葡萄糖。

4.下列哪种物质是肝脏合成的?A. 胆汁酸B. 胆红素C. 血清白蛋白D. 尿素5.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由肝脏排泄?A. 胆汁酸B. 尿素C. 胆红素D. 血红蛋白6.以下关于肝脏合成脂肪的描述错误的是:A. 肝脏能合成甘油三酯。

B. 肝脏合成的脂肪主要存储在肝细胞内。

C. 肝脏能合成胆固醇。

D. 肝脏合成的脂肪主要通过胆汁排泄。

7.以下哪种物质是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A. 凝血酶原B. 凝血酶C. 纤维蛋白原D. 纤维蛋白8.以下哪种肝脏酶是用于肝细胞损伤的诊断指标?A. ALTB. ASTC. ALPD. GGT9.以下哪种酶是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A. ALTB. ASTC. ALPD. GGT10.以下哪种物质主要用于评价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A. 白蛋白B. 胆红素C.尿素D. 胆汁酸11.下列关于谷氨酸酮态转氨酶(ALT)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线粒体内酶。

B. 是一种细胞内和线粒体内均存在的酶。

C. 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相同的组织特异性。

D. 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共同升高可提示肝细胞损伤。

12.下列关于糖异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糖异生是指通过合成反应产生葡萄糖。

B. 在饥饿状态下,肝脏可以通过糖异生产生葡萄糖,维持血糖水平。

肝生物化学题库1-2-10

肝生物化学题库1-2-10

肝生物化学题库1-2-
10
问题:
[单选,A1型题]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
A.加单氧酶
B.加双氧酶
C.水解酶
D.胺氧化酶
E.醇脱氢酶
问题:
[单选,A1型题]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活性硫酸供体是()
A.H2SO4
B.PAPS
C.半胱氨酸
D.牛磺酸
E.胱氨酸
问题:
[单选,A1型题]生物转化作用是在人体的哪个器官进行的()
A.心脏
B.小肠
C.脑组织
D.皮肤
E.肝脏
出处:辽宁11选5 ;
问题:
[单选,A1型题]生物转化后的生成物普遍具有的性质是()
A.毒性降低
B.毒性升高
C.极性降低
D.极性升高
E.极性不变
问题:
[单选,A1型题]体内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结合反应是非营养物与()
A.硫酸结合
B.葡萄糖醛酸结合
C.乙酰基结合
D.甲基结合
E.谷胱甘肽结合
问题:
[单选,A1型题]胆红素在肝脏中进行葡萄糖醛结合反应的场所是()
A.细胞核
B.溶酶体
C.线粒体
D.细胞液
E.滑面内质网
问题:
[单选,A1型题]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
A.UDPGA
B.UDPG
C.CDPGA
D.ADPG
E.ADPGA
问题:
[单选,A1型题]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
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
B.使药物失效
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
D.使某些物质毒性增强
E.增强非营养性物质极性,利于排泄。

肝的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肝的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肝的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分泌胆汁B. 储存维生素C. 合成血红蛋白D. 代谢药物答案:C2. 肝脏中哪种酶在糖异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 葡萄糖激酶B. 果糖二磷酸酶C. 丙酮酸激酶D. 磷酸果糖激酶答案:B3. 肝脏中哪种酶主要参与脂肪酸的氧化?A. 脂蛋白脂肪酶B. 甘油激酶C. 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酶D. 脂肪酸合成酶答案:C4.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主要功能是?A. 合成氨基酸B. 分解氨基酸C. 储存蛋白质D. 以上都是答案:B5. 肝脏中哪种酶主要参与胆固醇的合成?A. HMG-CoA还原酶B. 丙酮酸激酶C. 果糖二磷酸酶D. 磷酸果糖激酶答案:A6. 肝脏在解毒过程中主要依赖哪种酶系统?A.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B. 碳酸酐酶C. 乳酸脱氢酶D. 丙酮酸激酶答案:A7. 肝脏中哪种物质是储存铁的主要形式?A. 铁蛋白B. 血红蛋白C. 肌红蛋白D. 转铁蛋白答案:A8. 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主要功能是?A. 储存维生素B. 合成维生素C. 转化维生素D. 以上都是答案:D9. 肝脏中哪种酶主要参与药物的代谢?A. 葡萄糖激酶B. 果糖二磷酸酶C.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D. 丙酮酸激酶答案:C10. 肝脏中哪种酶主要参与尿素的合成?A. 碳酸酐酶B. 乳酸脱氢酶C. 精氨酸酶D. 丙酮酸激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肝脏在脂质代谢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合成胆固醇B. 合成甘油三酯C. 分解脂肪酸D. 合成脂蛋白答案:ABCD2.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糖异生B. 糖酵解C. 糖原合成D. 糖原分解答案:ABCD3.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B. 尿素的合成C. 蛋白质的合成D. 蛋白质的分解答案:ABD4. 肝脏在解毒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药物代谢B. 重金属的排泄C. 内源性毒素的清除D. 外源性毒素的清除答案:ABCD5. 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储存维生素AB. 储存维生素DC. 储存维生素ED. 储存维生素K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负责分泌胆汁。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化第十六单元肝胆生化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化第十六单元肝胆生化

第十六单元肝胆生化第一节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一、肝脏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如物质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终产物、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外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如药物及其他化学物质)、毒物或从肠道吸收的腐败产物等在肝脏经代谢转变,使极性弱的脂溶性物质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物质,使易于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二、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一)多样性和连续性即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往往是连续的生物转化反应,才能由原来极性弱的物质变为极性强的物质,脂溶性物质变为水溶性物质,再经胆道或肾脏排出体外。

(二)解毒与致毒双重性经肝脏生物转化作用,在使物质极性、水溶性增强同时往往也会使毒性强的变为毒性弱的、或无毒的,使易于排出体外,达到解毒作用。

但也有少数物质经肝脏生物转化作用使无毒性变为有毒性、或毒性弱变为毒性强的物质。

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酶系(—)氧化反应1.微粒体加单氧酶系该酶系催化分子氧中的一个氧原子掺入作用物使之羟化,而另一个氧原子被NADPH还原为水分子。

该酶系又称羟化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

加单氧酶系由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及NADP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组成。

2.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可使包括多种活性胺在内的各种胺类,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及肠道吸收的腐败毒胺氧化成醛或酸。

3.胞液脱氢酶系主要有醇、醛脱氢酶,使醇或醛氧化成醛或酸。

(二)还原反应肝微粒体有硝基还原酶类及偶氮还原酶类,使硝基化物及偶氮化物还原为胺类。

(三)水解反应在胞液、微粒体中有各种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等水解酶类,可分别催化酯类、酰胺类及糖苷类化合物等水解。

(四)结合反应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

凡具有羟基、羧基或氨基,或经历上述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后可产生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等物质均可在肝细胞内与某种物质结合,从而遮蔽了原有的功能基,使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或进一步增强其极性,变为易于排泄的物质。

肝的生物化学_真题-无答案

肝的生物化学_真题-无答案

肝的生物化学(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2. 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3. 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4.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acid)5. 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二、选择题A型题1. 以下不属于肝所具有的代谢途径的是 A.糖原合成 B.糖异生 C.酮体合成 D.酮体利用 E.合成胆固醇2. 肝降低氨毒性,主要依赖的代谢途径是A.转氨基作用 B.氧化脱氨基作用 C.鸟氨酸循环 D.生成谷氨酰胺 E.嘌呤核苷酸循环3. 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的原因是激素灭活减弱,这种激素是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素 D.雌激素 E.雄激素4. 下列反应中,属于生物转化二相反应的是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结合 E.合成5. 临床上出现黄疸时,尿中可检出的化合物是A.胆红素 B.尿胆素原 C.尿胆素 D.尿胆红素 E.粪胆素6. 胆汁中含量最多的有机成分是A.胆色素 B.胆汁酸 C.胆固醇 D.磷脂 E.黏蛋白7. 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实质是A.使胆红素与Y蛋白结合 B.使胆红素与Z蛋白结合 C.使胆红素极性变小 D.增强胆管膜上载体转运系统,有利于胆红素排泄 E.结合葡糖醛酸,增加极性,利于排泄8. 下列关于胆红素的摄取、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膜能结合某些阴离子 B.肝细胞膜上存在特异的载体系统 C.肝细胞胞质中存在特异载体系统 D.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胆素原 E.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葡糖醛酸胆红素9. 下列胆汁酸中,属于初级游离型胆汁酸的是A.胆酸,鹅脱氧胆酸 B.甘氨胆酸,石胆酸 C.牛磺胆酸,脱氧胆酸 D.石胆酸,脱氧胆酸 E.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10.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 A.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 B.血中胆素原剧减 C.尿中胆红素增加 D.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 E.粪便颜色变浅11. 苯巴比妥降低血清游离胆红素的浓度的原理是A.与血浆白蛋白竞争结合 B.刺激Z蛋白的合成 C.诱导肝细胞内载体蛋白Y的合成 D.抑制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 E.药物增加了它的水溶性,有利于游离胆红素从尿中排出12. 在下列情况中,易发生胆素原排泄量减少的是A.溶血 B.碱中毒 C.肠道阻塞 D.胆道阻塞 E.肝功能轻度损伤13. 肠道重吸收的胆色素主要是A.胆红素-白蛋白 B.胆红素-Y蛋白 C.胆素原族 D.葡糖醛酸胆红素 E.粪胆素14. 游离胆红素又称为A.胆绿素 B.肝胆红素 C.直接反应胆红素 D.间接反应胆红素 E.葡糖醛酸胆红素15. 溶血性黄疸时,不易发生的情况是A.尿胆素原增加 B.粪胆素原增加 C.尿中出现胆红素 D.粪便的颜色加深 E.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16. 下列物质分解时,不能生成胆红素的是A.脂蛋白 B.血红蛋白 C.肌红蛋白 D.细胞色素c E.过氧化氢酶17. 胆汁酸合成的调节酶是A.7α-羟化酶 B.12α-羟化酶 C.ALA合酶 D.HMG-CoA还原酶 E.HMG-CoA裂解酶18. 肝对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处理,减低其毒性并有利于其排泄的过程是 A.同化作用 B.新陈代谢 C.生物遗传 D.生物氧化 E.生物转化19. 下列关于生物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转化的对象为非营养物质 B.生物转化的物质均为外源性物质 C.生物转化主要在肝中进行 D.生物转化的意义在于使被转化物质的生物活性降低或消除 E.生物转化作用可使被转化物质的溶解性增加20. 人体内每天合成的胆汁酸盐绝大多数可被重复利用,该过程被称作A.淋巴循环 B.乳酸循环 C.尿素循环 D.肠肝循环 E.肠胆循环21. 胆汁酸的代谢特点是A.在胆囊以血红素为原料合成,经血液进入全身组织发挥还原功能 B.在肝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经血液进入肌肉发挥氧化功能 C.在胆囊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经胆道进入肠道发挥乳化功能 D.在肝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经胆道进入肠道发挥消化功能 E.在肝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经胆道进入肠道发挥乳化功能22. 下列胆汁酸中,不属于初级胆汁酸的是 A.胆酸 B.脱氧胆酸 C.牛磺胆酸 D.甘氨胆酸 E.鹅脱氧胆酸23. 严重肝病时,机体各器官会发生出血倾向,主要原因是A.维生素A减少 B.维生素B6减少 C.维生素C减少 D.维生素E减少 E.维生素K减少24. 血胆红素增加,会引起尿中胆红素增加的是A.游离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间接胆红素 D.胆红素-白蛋白 E.胆红素-Y蛋白25. 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依赖的代谢过程是A.肝糖原分解 B.肌糖原分解 C.糖异生 D.脂肪转化 E.外周组织利用减少26. 临床上血氨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溶血性贫血 B.急、慢性肾衰竭 C.肝功能障碍 D.大量失血 E.便秘引起的肠道氨吸收27. 严重肝病时,男性出现乳房发育、蜘蛛痣的原因是A.雌激素分泌增加 B.雄激素分泌减少 C.雌激素灭活减少 D.雄激素灭活过多 E.雌激素灭活过多28. 肝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A.纤维蛋白原 B.脂蛋白 C.凝血酶原 D.白蛋白 E.免疫球蛋白29. 下列氨基酸中,可参与肝内初级胆汁酸的合成的是A.甘氨酸 B.甲硫氨酸 C.鸟氨酸 D.丙氨酸 E.精氨酸30. 肝内进行生物转化的结合反应中,甲基的供体通常是 A.胆碱 B.胸腺嘧啶 C.一碳单位 D.S-腺苷甲硫氨酸 E.同型半胱氨酸31. 临床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原理是A.加速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 B.加速游离胆红素转为结合胆红素 C.促进游离胆红素异构化,有利于直接从胆汁排泄 D.促进胆红素由肾排泄 E.增加游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加快转运32. 下列关于生物转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肠道 B.对体内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修饰 C.降低或灭活非营养物质的活性 D.增加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 E.使非营养物质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体外33. 下列关于胆汁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胆汁可帮助体内非营养成分的排泄 B.胆汁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E.胆汁的乳化功能仅由胆汁酸盐完成B型题A.甘氨脱氧胆酸B.牛磺胆酸C.石胆酸D.与白蛋白结合的胆汁酸E.鹅脱氧胆酸1. 属于初级游离胆汁酸的是2. 几乎不参与肠肝循环的胆汁酸是A.与葡糖醛酸结合B.与Y、Z蛋白结合C.肠肝循环D.与白蛋白结合E.与葡萄糖结合3. 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进行的生物转化是4. 胆红素在血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A.血中仅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尿中胆素和胆素原增加B.血中仅游离胆红素显著增加,尿中胆素和胆素原增加C.血中仅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尿中胆素和胆素原下降D.血中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素和胆素原不一定增加E.血中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素和胆素原也增加5. 关于溶血性(肝前性)黄疸的血红素指标改变描述正确的是6. 关于肝细胞性黄疸的胆红素指标改变描述正确的是**α-羟化酶 B.血红素加氧酶 C.单胺氧化酶 D.ALA合酶 E.胆绿素还原酶7. 催化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8. 催化胆固醇转变为初级胆汁酸的调节酶是A.胆固醇B.血红素C.胆汁酸D.胆素原E.胆红素9. 在肠道中帮助食物脂质消化的成分是10. 血中浓度升高会引起黄疸的物质是X型题1. 肝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有A.分泌胆汁酸,促进脂类消化吸收 B.合成胆固醇 C.脂肪动员 D.合成磷脂2. 属于肝合成和分泌的脂蛋白的有A.CM B.HDL C.LDL D.VLDL3. 下列血浆蛋白质中,由肝合成的有A.γ-球蛋白 B.白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4. 下列维生素中,储存于肝的有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K D.维生素B125. 间接胆红素的特点有A.未结合Y、Z蛋白 B.水中溶解度低 C.能随尿液排出 D.对脑的毒性大6. 下列反应类型中,属于生物转化一相反应的有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7. 在肝内特异合成的物质有A.酮体 B.尿素 C.糖原 D.极低密度脂蛋白8. 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有A.参与维生素的转化 B.储存脂溶性维生素 C.将维生素转变成辅酶 D.分泌胆汁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9. 下列物质中,属于胆色素的有A.胆绿素 B.胆红素 C.血红素 D.胆素原10. 发生肝细胞性黄疸时,会出现的指标变化有A.血中直接胆红素增加 B.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 C.尿中总胆红素增加 D.尿中胆素原增加或正常11. 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有A.7-脱氧胆酸 B.甘氨胆酸 C.牛磺脱氧胆酸 D.石胆酸12. 游离胆红素的特点有A.与重氮试剂(凡登白试剂)不直接显色 B.相对于结合胆红素,水溶性较低 C.不易在尿中出现 D.只在肝细胞中生成13. 肝维持血糖恒定的途径有A.糖异生 B.肝糖原合成 C.肝糖原分解 D.肌糖原分解14. 阻塞性黄疸的特点有A.主要由肠道阻塞引起 B.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 C.尿中胆红素升高 D.尿中胆素原减少15. 下列关于胆汁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有A.主要合成原料是胆固醇 B.属于胆色素的一种 C.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功能 D.可抑制胆固醇沉淀形成结石三、问答题1. 试述肝在人体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并分析肝病患者出现餐后高血糖、厌油腻、夜盲症及蜘蛛痣等症状的生物化学机制。

肝生化题库1-2-10

肝生化题库1-2-10

肝生化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
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
B.使药物失效
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
D.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毒性增加
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结合物是()
A.乙酰基
B.甲基
C.谷胱甘肽
D.葡萄糖醛酸
E.硫酸
问题:
[单选,A1型题]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酶是()
A.3α羟化酶
B.6α羟化酶
C.5α羟化酶
D.4α羟化酶
E.7α羟化酶
(辽宁11选5 )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哪种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
A.甘氨石胆酸
B.甘氨胆酸
C.牛磺脱氧胆酸
D.牛磺石胆酸
E.甘氨脱氧胆酸
问题:
[单选,A1型题]胆汁中含量最多的有机成分是()
A.胆色素
B.胆汁酸
C.胆固醇
D.磷脂
E.黏蛋白
问题:
[单选,A1型题]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
A.非结合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肝前胆红素
D.间接反应胆红素
E.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化合物哪一个不是胆色素()
A.血红素
B.胆绿素
C.胆红素
D.胆素原族
E.胆素族
问题:
[单选,A1型题]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项不存在()
A.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
B.粪胆素原增加
C.尿胆素原增加
D.尿中出现胆红素
E.粪便颜色加深。

十六 肝胆生化

十六 肝胆生化

十六肝胆生化点击:178次 | 回复:0次 | 发布时间:2012-09-18 09:08:28 A型题1998 32。

下列对直接胆红素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1. A.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2. B.水溶性较大3. C.不易透过生物膜4. D.不能通过肾脏随尿排出5. E.与重氮试剂起反应的速度快,呈直接反应2001 27. 在肝细胞受损时血中呈现活性降低的酶是1. A.LDH2. B.LCAT3. C.ACAT4. D.ALT5. E.AST2001 32.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较小?1. A.清蛋白2. B.凝血酶原3. C.凝血因子Ⅴ、Ⅷ、Ⅸ等4. D.免疫球蛋白5. E.纤维蛋白原2003 31.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1. A.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2. B.水溶性较大3. C.易透过生物膜4. D.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5. E.与重氮试剂称直接反应2006 35.下列哪种物质是结合胆红素?1. A.胆红素—清蛋白2. B.胆红素—Y蛋白3. C.胆红素—Z蛋白4. D.双葡糖醛酸胆红素5. E.胆红素—结合珠蛋白2009 40、血浆中能够转运胆红素和磺胺的蛋白质是1. A、清蛋白2. B、运铁蛋白3. C、铜蓝蛋白4. D、纤维蛋白2011 40 体内血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1. A CO2和H2O2. B. 乙酸COA3. C 胆色素4. D 胆汁酸X型题2000 146.肝中进行生物转化时,较常见的结合物是∙ A.乙酰CoA∙ B.葡萄糖醛酸∙ C.谷胱甘肽∙ D.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2002 146.关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又称为间接胆红素∙ B.属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对脑产生毒性作用∙ C.镇痛药及抗炎药等可降低其对脑的毒性作用∙ D.不易经肾随尿排出2008 160.肝脏合成的初级胆汁酸有∙ A.胆酸∙ B.鹅脱氧胆酸∙ C.甘氨胆酸∙ D.牛磺胆酸。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习题)一、选择题(一)A 型题1. 肝功能障碍时, 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改变是A. 总量增加B. 总量正常C. 自由胆固醇下降D. 胆固醇酯/ 胆固醇比值升高E. 胆固醇酯/ 胆固醇比值下降2. 胆汁酸可以反馈抑制A. HMG-GoA 还原酶B. 加单氧酶C. 胆固醇7 α - 羟化作用D. 乙酰CoA 羧化酸E. 12 α - 羟化酶3. 肝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 7 α - 胆固醇B. 胆酰Co AC. 结合胆汁酸D. 维生素D 3E. 胆色素4. 导致尿胆素排泄减少的疾病是A. 肠梗阻B. 溶血C. 碱中毒D. 胆道梗阻E. 肝细胞性黄疸5. 尿中出现胆红素是由于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B. 血中胆红素- 清蛋白复合物增加C.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D. 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E .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6. 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的原因是A. 肝细胞通透性和其它组织一样B. 肝细胞表面积大C. 肝细胞有Y 、Z 两种蛋白D. 肝细胞膜上面有溶脂性物质E. 肝脏有丰富的血窦7. 关于粪胆素原叙述正确的是A. 只存在粪便中B. 也存在尿液中C. 血液中没有D. 不能肝排出E. 不能被肠粘膜细胞吸收8. 关于体内生物转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体内非营养物质的改造B. 使非营养物质活性降低或消失C. 使非营养物质溶解度增加D. 使非营养物质从胆汁或尿液排除E. 结合反应主要在肾脏中进行9. 维生素K 缺乏是由于A. 维生素A 、D 已经缺乏B. 胆汁排出不足C. 凝血因子少D. 食物缺少脂肪E. 糖供应不足10. 肝中维生素储量最少的是A. 维生素KB. 维生素AC. 维生素ED. 维生素B 12E. 维生素D11. 分泌活性维生素D 3 的组织是A. 肝脏B. 肾脏C. 肠粘膜D. 骨骼E. 肌肉组织12. 肝合成与分泌的血浆功能酶是A. GPTB. LCATC. LDHD. GOTE. OCT13. 生物转化的第二相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水解反应D. 脱羧反应E. 结合反应14. 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实质是A. 胆红素与Y 蛋白结合B. 胆红素极性变小C. 增强毛细胞管膜上的载体转运系统、利于胆红素排出D. 胆红素与Z 细胞结合E. 胆红素极性增加15. 在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结合物是A. 硫酸B. 磷酸C. 氨基酸D. 甲基E. 葡萄糖醛酸16. 属于初级胆汁酸的是A. 甘氨石胆酸B. 牛磺石胆酸C. 甘氨脱氧胆酸D. 牛磺脱氧胆酸E. 牛磺鹅脱氧胆酸17. 在血液中与胆红素结合的物质是A. 脂肪酸B. 氨基酸C. 葡萄糖D. 球蛋白E. 清蛋白18. 关于结合胆红素叙述错误的是A. 正常人主要随尿排出B. 不易透过血- 脑屏障C. 水溶性大D. 与重氮试剂间接反应阳性E. 主要指胆红素葡萄糖醛酸19. 长期饥饿时,肝进行代谢的主要途径是A. 糖的无氧酵解B. 糖的有氧氧化C. 糖原合成D. 糖原分解E. 糖异生20. 肝不能利用的是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核酸E. 酮体21. 主要在肝细胞合成的物质是A. 多糖B. 胆固醇C. 酮体D. 氨基酸E. 核苷酸22. 肝脏功能损伤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A. 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降低B. 清蛋白含量降低,球蛋白含量几乎不变C. 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升高D. 清蛋白含量降低,球蛋白含量升高E. 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降低23. 当肝脏功能降低,尿素合成减少,血液中升高的物质是A. 血糖B. 血脂C. 血氨D. 血胆固醇E. 血胆红素24. 肝脏几乎不能储存的维生素是A. VitAB. VitDC. VitED. VitKE. VitB 1225. 肝功能障碍时,对糖代谢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 糖原合成降低B. 糖异生作用降低C. 糖原分解降低D. 血糖水平不能维持恒定E. 进食后出现一时性低血糖26. 在肝细胞内,胆固醇转化成的主要物质是A. 胆酸B. 脱氧胆酸C. 胆素D. 初级胆汁酸E. 次级胆汁酸27. 关于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 合成与分泌胆汁B. 产生与输出酮体C. 合成与分泌VLDLD. 合成与分泌LDLE. 合成与分泌LCAT28. 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 胆酸B. 甘氨胆酸C. 牛磺胆酸D. 石胆酸E. 鹅脱氧胆酸29. 在血液中能与胆红素竞争性结合清蛋白的物质是A .脂肪酸B .氨基酸C .肌酸D .纤维蛋白E .尿酸30. 溶血性黄疸时,血中升高的物质是A .结合胆红素B .直接胆红素C .胆红素- 清蛋白D .胆红素-Y 蛋白E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二)B 型题A. 初级胆汁酸B. 次级胆汁酸C. 游离胆汁酸D. 血红素E. 胆色素1. 牛磺胆酸属于2. 胆红素属于A. UDPGAB. UDPGC. UDPD. GSHE. PAPS3. 在肝内与游离胆红素结合的物质供体是4. 肝生物转化的活性硫酸供体是A. HOB. 胆绿素还原酶C. UGTD. GST E .加单氧酶5. 催化游离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的酶是6. 催化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水解反应D. 裂解反应E. 结合反应7. 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是8. F-1 ,6-DP 分解为3- 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的反应属于A. 初级胆汁酸B. 次级胆汁酸C. 结合胆红素D. 未结合胆红素E. 胆色素9. 牛磺胆酸属于10. 脱氧胆酸属于11. 血胆红素属于12. 肝胆红素属于A .胆汁B .胆固醇C .胆绿素D .胆红素E. 血红素13 .体内可转变成胆汁酸的原料是14 .在体内可转变成胆色素的原料是(三)X 型题1.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包括A. 年龄B. 性别C. 营养D. 疾病E. 遗传和诱导物2. 未结合胆红素的特点包括A. 分子内存在氢键B. 易通过血- 脑屏障C. 不易在尿中出现D. 水溶性小E. 不能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3. 一般情况下,非营养物质经生物转化后改变为A. 毒物的毒性降低B. 药物活性降低C. 易从胆汁或尿液排出D. 水溶性增强E. 极性降低4. 在肝中与胆汁酸结合的化合物包括A. 硫酸B. 牛磺酸C. 葡萄糖醛酸D. 甘氨酸E. 丙氨酸5. 肝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常见结合物质的供体包括A. UDPGAB. SAMC. 乙酰CoAD. 硫酸E. PAPS6. 肝细胞性黄疸病人血和尿的变化包括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B.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C. 尿胆红素阳性D. 尿胆素原轻度增加E. 尿胆素轻度增加7. 阻塞性黄疸时,胆色素代谢改变包括A. 尿胆素原升高B. 尿胆素降低C. 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D.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降低E. 尿中不出现胆红素8. 胆色素包括A. 胆素B. 胆素原C. 胆红素D. 胆绿素E. 血红素9. 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包括A.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B. 糖转变成脂肪C. 氧化分解D. 使脂肪酸转变为葡萄糖E. 产生NADPH 和磷酸核糖10. 含铁卟啉的化合物包括A. 血红蛋白B. 肌红蛋白C. 过氧化氢酶D. 细胞色素E. 过氧化物酶11 .结合胆红素的特点包括A. 能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B. 能被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C. 易透过生物膜,对脑毒性大D. 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E. 正常情况下可从尿中排出12 .正常人尿中存在的胆色素包括A. 未结合胆红素B. 结合胆红素C. 胆绿素D. 尿胆素原E. 尿胆素二、是非题1. 90% 以上的体内蛋白质及全部血清蛋白由肝脏合成。

肝的生化习题

肝的生化习题

第十六章肝的生化习题(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一、内容提要肝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

本章主要介绍肝除了与其他组织器官相同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些重要功能,如物质代谢功能、生物转化功能和排泄功能等。

(一)肝的物质代谢功能1.肝在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作用中的特点(1)糖代谢肝通过糖原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如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协助脂类的消化吸收;肝是体内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能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出去;肝是体内合成酮体的主要器官。

(3)蛋白质代谢肝对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肝是除支链氨基酸外所有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重要器官,是处理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如氨主要在肝中合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作用中的特点(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贮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且多种维生素在肝中转化为辅酶的组成成分。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其活性,此灭活过程对于激素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具有调控作用。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加或活性改变,而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物质生物转化的内源性非营养物质有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氨、胺、胆色素、激素等物质。

外源性非营养物质有摄入体内的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等。

3.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的加单氧酶系,其特点是可被诱导生成,生理意义是参与药物和毒物的转化;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与葡萄糖醛酸(供体UDPGA)、硫酸(PAPS)和乙酰基(乙酰CoA)等结合,尤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最为普遍。

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肝功效不全之羊若含玉创作一、A型题1.肝功效不全是指A.肝脏渗出功效障碍D.肝脏解毒功效障碍B.肝脏合成功效障碍E.肝细胞普遍坏死C.肝细胞功效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答案] C[题解] 各类损肝因素使肝细胞产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渗出、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效产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效不全.3.肝功效障碍不包含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D.免疫功效障碍B.胆汁渗出、渗出障碍E.胃泌素灭活障碍C.凝血障碍[答案] E[题解] 肝功效障碍包含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渗出和渗出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效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沾染和脑病等症状.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产生灭活障碍.14.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03临\麻\影\口:区分度太低0.099)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力紊乱性疾病B.严重肝病所致的晕厥E.严重肝病所致的精力神经综合征C.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产生在肝细胞普遍坏死而引起肝功效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本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力综合征.15.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力症状的描写哪项是错误的?A.轻微性格和行为转变D.最后阶段可出现晕厥B.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E.发病早期就出现晕厥表示,故临床上C.精力错乱常称肝晕厥[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示有一系列精力神经症状.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焦躁不安和反响淡漠;重者可表示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晕厥及不协调运动.晕厥其实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晕厥不当.16.肝性脑病的产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A.氨中毒学说D.γ-氨基丁酸学说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C.综合学说[答案] C[题解] 今朝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说明肝性脑病的产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说明肝性脑病的产生,在不合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剖析.17.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罕有诱因是(0.304,0.385,03临床)A.胃肠运动增强D.脂肪摄入削减B.胃肠道出血E.糖类摄入增多C.肠道内细菌运动削弱[答案] B[题解] 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是氨的生成增多和清除功效下降所致.肝硬化病人常因门脉高压而引起胃肠道淤血水肿,胃肠蠕动和渗出削弱,消化吸收功效低下,肠道细菌大量滋生,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可分化食物蛋白和尿素,使血氨生成增多.肝功效严重损害时,尿素合成障碍,氨的清除缺乏.肝硬化病人伴消化道大出血时,可为细菌滋生提供优越情况,促进氨的生成;大失血尚可进一步损害肝功效,削减氨的清除.18.严重肝病时氨清除缺乏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D.谷氨酸合成障碍B.尿素合成障碍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C.乙酰胆碱合成障碍[答案] B[题解] 正常人体内主要依靠肝脏的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清除氨.门静脉血氨浓度比体循环氨浓度高数十倍,但只要肝功效健全,都能实时被肝脏清除而不会引起血氨升高.所以肝病时血氨升高的根起源基本因在于鸟氨酸循环障碍而不克不及合成尿素.虽然人体还可通过皮肤和肺的蒸发及大小便排出少少量氨,肾脏还能以NH4+形式排出氨,但其量都很小,因而不是引起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19.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是A.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D.刺激神经细胞膜兴奋B.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多E.使NADH增加C.使抑制性神经递质削减[答案] A[题解] 氨对脑组织的主要毒性作用为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20.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进程D.使脑干网状构造不克不及正常运动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削弱C.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答案] C[题解] 病理剖解证明,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组织无显著形态学变更,大量临床资料与动物实验成果标明:肝性脑病的产生与严重肝脏疾病时的物质代谢障碍和肝脏不克不及解毒有关.依照氨中毒学说提供的资料,血氨升高能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脑内能量产生削减是神经精力运动产生紊乱的基本. 21.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削减的主要机制是A.鸟氨酸循环障碍B.三羧酸循环障碍C.磷酸肌酸分化障碍E.氧化磷酸化障碍D.脂肪氧化障碍[答案] B[题解] 脑组织氨含量增加,可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使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品削减,三羧酸循环减慢,能量产生削减.此外,氨可抑制焦磷酸硫胺素的形成,尔后者是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因而氨中毒能使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进程产生障碍,从而也使三羧酸循环减慢,能量产生削减.22.氨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中,下列哪项使还原型辅酶I (NADH)消耗增多?A.氨与α-酮戊二酸联合形成谷氨酸B.谷氨酸与氨联合形成谷氨酰胺C.糖酵解增强D.丙酮酸氧化脱羧E.乙酰辅酶A与胆碱合成乙酰胆碱[答案] A[题解] 氨与α-酮成二酸联合能下降血和组织中氨含量,这个反响消耗还原型辅酶I,可使呼吸链中的递氢进程产生障碍.26.脑组织内氨增多可使脑内神经递质不产生A.谷氨酸削减D.谷氨酰胺增多B.乙酰胆碱削减E.5-羟色胺削减C.γ-氨基丁酸增多[答案] E[题解] 脑内氨增多可使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削减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增多.由于谷氨酰胺自脑外逸,促进色氨酸进入脑内,其成果是脑内5-羟色胺生成增多.27.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是造成A.细胞内钾增多D.细胞内钙削减B.细胞内钾缺乏E.细胞内钙增多C.细胞内钠增多[答案] B[题解] 氨对脑的另一毒性作用为氨可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离子运转,使脑细胞外的氨与钾竞争Na+-K+泵而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内K+缺乏,使神经元的膜电位下降和兴奋进程不克不及正常进行.28.下列哪一种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A.去甲肾上腺素D.谷氨酸B.多巴胺E.γ-氨基丁酸C.肾上腺素[答案] C[题解] 肾上腺素不是真性神经递质,其余均是. 30.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和酪胺D.多巴胺和苯乙醇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答案] E[题解]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是假性神经递质. 31.假性神经递质羟苯乙醇胺与下列哪种神经递质化学构造相似?氨基丁酸B.乙酰胆碱E.谷氨酰胺C.去甲肾上腺素[答案] C[题解] 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与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在化学构造上极为相似.32.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反抗乙酰胆碱D.抑制糖酵解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效E.引起碱中毒C.阻碍三羧酸循环[答案] B[题解] 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的化学构造与神经细胞的正常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极为相似,因此能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被神经细胞摄取、贮存和释放而干扰神经传导功效,引起肝性脑病.33.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在A.大脑皮质D.间脑干网状构造C.丘脑[答案] E[题解] 假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脑干网状构造部位,已发明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构造突触部位聚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产生障碍.34.5-羟色胺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是A.反抗乙酰胆碱D.替代多巴胺B.反抗多巴胺E.替代去甲肾上腺素C.反抗去甲肾上腺素[答案] E[题解] 5-羟色胺在肝性脑病中能替代去甲肾上腺素,被儿茶酚胺神经元摄取.5-羟色胺也是一种假性神经递质. 36.肝性脑病病人血液中支链氨基酸浓度下降的机制是A.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C.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D.肌肉等组织摄取、分化、应用支链氨基酸增多E.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答案] D[题解] 严重肝脏疾患时,肝脏对于许多激素如对胰岛素的灭活作用削弱,可使血液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能增加肌肉等组织摄取、分化和应用支链氨基酸,而使支链氨基酸在血浆中含量下降.37.肝功效严重损害时血浆芬芳族氨基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A.芬芳族氨基酸合成加快D.芬芳族氨基酸分化削减B.芬芳族氨基酸异生增多E.芬芳族氨基酸应用削减C.芬芳族氨基酸排出削减[答案] D[题解] 芬芳族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在体内可被转化为酪氨酸,这两种氨基酸仅在肝脏内才干氧化脱氨或经转氨基而被作用分化.当肝功效严重损害时,血内酪氨酸、苯丙氨酸因分化削减而含量显著升高.3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芬芳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A.支链氨基酸浓度削减D.假性神经递质增多B.支链氨基酸浓度增加E.真性神经递质增多C.ATP削减[答案] D[题解] 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苯丙氨酸、酪氨酸等芬芳族氨基酸含量增多,这是因为这些氨基酸的分化进程只在肝内进行,肝功效严重受损时便在血内大量滞留,并有许多芬芳族氨基酸分子进入脑细胞,当神经细胞内酪氨酸浓度升高时,酪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较低,因此酪氨酸代谢就不克不及像正常那样先羟化为二羟基苯丙氨酸,而是先脱羧形成酪胺,尔后经β-羟化酶作用形成羟苯乙醇胺,施展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39.肝性脑病时芬芳族氨基酸入脑增多的机制是A.血氨浓度增加D.血硫醇含量增多B.芬芳族脂肪酸增加E.血支链氨基酸削减C.血脑屏障破坏[答案] E[题解] 在生理性pH条件下,血液中芬芳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都是不电离的氨基酸,它们由同一载体转运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因此,在它们从血液进入脑组织的进程中,必定相互竞争同一载体.肝性脑病时,血液支链氨基酸削减,芬芳族氨基酸增多,芬芳族氨基酸与载体联合量增多,进入脑组织的量也多.42.肝性脑病时血浆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升高的机制是A.突触前神经元囊泡释放GABA增多D.脑内GABA储存削减B.肝脏清除GABA削减E.来自肠道的GABA增多C.GABA不克不及穿过血脑屏障[答案] B[题解] 肝功效衰竭时,肝脏不克不及代谢清除肠源性GABA,使血浆中GABA浓度增高,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内.44.下述哪一物质不是促进肝性脑病产生的神经毒质?A.硫醇D.酚类B.胺类E.多巴胺C.短链脂肪酸[答案] E[题解] 硫醇、胺类、短链脂肪酸和酚类等全部为神经毒质,均能作用于神经系统,促进肝性脑病的产生.而多巴胺是中枢的正常神经递质.45.肝性肾衰竭的产生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肾血管收缩D.肾小管坏死B.肾血栓形成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肾血流削减[答案] B[题解] 肝性肾衰竭的产生在上述诸因素中除血栓形成不存在外,其余均存在.47.下述哪一因素不会使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A.缺氧D.镇静剂B.沾染E.左旋多巴C.碱中毒[答案] E[题解] 缺氧、沾染、碱中毒和镇静剂等诸因素都可使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而左旋多巴有治疗慢性肝性脑病的作用.49.肝肾综合征是指A.假性肾衰竭D.肝性功效性肾衰竭B.真性肾衰竭E.肝性器质性肾衰竭C.肝性肾衰竭[答案] C[题解] 肝肾综合征是指肝性肾衰竭,包含肝性功效性肾衰竭和肝性器质性肾衰竭.51. 肝性脑病病人血浆氨基酸比例失调可表示为:A、芬芳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均↑B、芬芳氨基酸↓,支链氨基酸↑C、芬芳氨基酸↑,支链氨基酸↓D、芬芳氨基酸正常,支链氨基酸↑E、芬芳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均↓[答案] C[题解] 肝性脑病病人血浆氨基酸比例失调可表示为芬芳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二、名词说明题1.肝功效衰竭(hepatic failure)[答案] 各类损肝因素使肝细胞产生普遍严重损害,使肝功效产生严重障碍,出现黄疸、出血、肾和脑功效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2.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答案]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急、慢性肝功效衰竭和严重慢性实质性肝病的一种神经精力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力症状,最终出现肝性晕厥.4.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0.41,0.537,03临床)[答案] 在肝功效严重障碍时,体内形成的芬芳族氨基酸产品苯乙烯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在化学构造与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但生理效能远较真性神经递质为弱,故称它们为假性神经递质.5.氨基酸失衡(imbalance of amino-acids)[答案] 正常人血浆内支链氨基酸与芬芳族氨基酸的比值为3-3.5.肝功效严重障碍时,由于支链氨基酸削减和芬芳族氨基酸增多,使两者比值小于3,此称为氨基酸失衡,它能促进肝性脑病产生.7.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答案] 肝肾综合症是指严重肝病患者在失代偿期所产生的功效性肾衰竭.三、简答题11.为什么严重肝病患者在碱中毒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肝性脑病?[答题要点] 在生理pH情况下,动脉血中的NH4+占99%而NH3仅为1%,但在血pH值增高时,NH4+变成NH3增多,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而入脑,介入肝性脑病产生. 12.肝硬化患者伴上消化道出血时为什么容易导致肝性脑病的产生?[答题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时,大量血液进入消化道,血中蛋白质经肠道细菌作用生成大量氨、硫醇等;出血还引起低血容量和低血压,进一步损伤肝脏和脑,增强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13.临床上为什么应用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有效?[答题要点] 肝性脑病时,体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左旋多巴是真性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且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不克不及透过血脑屏障.输入左旋多巴后,在脑内神经元处脱羧形成多巴胺,进而转变成去甲肾上腺素,使真性神经递质增加,与假性神经递质相竞争,恢复神经冲动传导.14.为何口服乳果糖治疗肝性晕厥具有一定效果?[答题要点] 乳果糖可使肠道内pH值下降,还可吸引血中氨向肠道扩散,下降血氨.四、阐述题2.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如何促成肝性脑病产生?[答题要点] 诱发因素有:氮的过度负荷,由于摄入过量蛋白质、消化道出血和输血等,升高血氨,导致氨中毒;镇静、麻醉剂使用不当,在毒性物质作用下,脑对这些药物敏感性增高而易诱发脑病;碱中毒、缺氧、沾染、饮酒等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神经毒质易入脑而诱发脑病;低血容量和低血糖症也可诱发肝性脑病.3.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会有高氨血症?[答题要点] 血氨超出1mg/L即为高氨血症.产生原因是:氨产生过多,因胆汁渗出削减,肠菌丛生,分化产品产氨;高蛋白饮食和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蛋白质在肠菌作用下大量产氨;氨清除缺乏,肝严重受损时,肝内酶系统遭破坏及底物缺失,使将氨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难以正常进行而有血氨增加. 5.假性神经递质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促进肝性脑病产生?[答题要点]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分化产生的芬芳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成苯乙胺和酪胺,经门静脉输送到肝脏,正常时经单胺氧化酶作用而被分化清除.当肝功效严重受损或有门-体侧支循环时,这些胺由体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细胞内β-羟化酶作用下分离形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构造分离与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但生理效能却远较真性神经递质为弱,它们在网状构造的神经突触部位聚积,使神经冲动传递产生严重障碍.五、断定题:1. 氨中毒学说对肝性晕厥产生机制有充分的说明.( )2.肝功效不全引起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醛固酮增加.( ) 3.肝性脑病最罕有的诱因是上消化道出血.( )4.结肠内pH较高时,有助于肠道排氨.( )5.假性神经递质的生理功效与真性神经递质相似.( ) 6.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指氨基酸含量显著削减.( ) 7.GABA主要在肠内生成增多,通过血脑屏障人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效抑制.( )8.氨中毒学说与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之间产生抵触.( ) 9.肝性功效性肾衰竭起病时肾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肾小管功效正常.( )10.肝性脑病病人血中支链氨基酸削减.( )11.肝性脑病病人脑中γ-氨基丁酸增多.( )12.肝性脑病病人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氨清除障碍.( ) 13.肝性脑病病人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氨生成过多.( )答案:1.(×) 氨中毒学说对肝性晕厥产生机制的说明尚缺乏足够实验依据,临床上又有许多灾以说明的事实,因此受到其他学说的挑战.2.(√) 肝功效不全时对醛固酮的灭活削弱,醛固酮过多引起钾随尿排出增加.3.(√) 由于严重肝病导致门脉高压,罕有上消化道出血,血液蛋白质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大量氨. 4.(×) 结肠内pH降至5.0时,不单不从肠道吸收氨,反而可向肠道内排氨,称为酸透析.5.(×) 假性神经递质的化学构造与真性神经递质相似,但生理功效远较真性神经递质为弱.6.(×)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指支链氨基酸(BCAA)/芬芳族氨基酸(AAA)比值由正常值3~3.5下降至0.6~1.2,血中支链氨基酸水平下降,而芬芳族氨基酸显著增加. 7.(√) 肠细菌丛是GABA的主要起源,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脑屏障人脑,导致相应受体增加并与之联合,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效抑制.8.(×) 氨中毒学说与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因果,配合促进肝性脑病的产生.9.(√) 肝性功效性肾衰竭发病的症结环节是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削减,GFR严重下降.10.(√)肝性脑病病人血中支链氨基酸削减.11.(√) 肝性脑病病人脑中γ-氨基丁酸增多.12.(√)肝性脑病病人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氨清除障碍. 13.(×)见上题.六、剖析题1.男,28岁,因右肋疼、乏力4年,呕血、便血、晕厥15h急诊入院.患者于5年前工作后觉得十分疲惫无力,休息疲惫不克不及解除.夜间发烧、出汗.不思饮食,肝区疼痛.约半月后,发明面色及眼球黄染,门诊发明肝大,肝功不正常.诊断“肝炎”,在本单位治疗半年.黄染渐退,疲惫无力根本消失,食欲好转.但身体情况较前差,只做些轻工作.1年半前因工作劳顿,疲惫逐渐加重,右肋区也经常疼痛,食欲不振,食量削减为天天4 -8两.时有头昏,不肯运动,不克不及保持工作而休息.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身体日渐消瘦.1个月前持续少量呕血、解黑便.入院前一天晚8时,同事发明患者勉强呈站立状,衣服扒乱,裤子坠地,意识欠清楚.地面有一摊黑红色大便,烦燥不安,晚11时送到我院时,已晕厥.在门诊又多次吐逆咖啡色血液,解暗红色血便,给以止血、输液输血800ml等抢救后收入病房.查体温36.4℃,P140次/min,BP12.0/7.5kPa(90/56mmHg),R32次/min.有鼾声,深度晕厥.营养欠佳.面色晦暗,手背、颈部有许多蜘蛛痣.肝掌,巩膜不黄,瞳孔稍散大,角膜反射消失.眼睑浮肿.有特殊肝臭味.双肺粗湿罗音.心脏(一),腹部饱满,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叩诊脐以上稍鼓,无显著移动性浊音.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四肢肌肉松驰,膝反射弱,巴宾斯基征阳性.血象:血色素106g/L,血小板47×109/L,WBC20.6×109/L,中性92%,单核2%,淋巴6%.尿蛋白(+),RBC少许,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大便潜血强阳性.肝功:锌浊14单位,高田氏反响(+++),GPT220,A/G=1.8/3.血氨140.3μmol/L (239μg%),凝血酶原时间23s,NPN63.18mmol/L(88.5mg%).问题:该病人产生的主要病理进程是什么?依据有哪些?本病例的病理进程属何类型?有无诱因?诱因是什么?产生机制如何?答题要点:病人产生了肝功效不全,出现了肝性脑病及肝性肾功效衰竭.依据:慢性肝炎病史,出现衣服扒乱,裤子坠地,意识欠清楚,烦燥不安,晕厥.吐逆咖啡色血液,解暗红色血便.体检发明有许多蜘蛛痣、肝掌、有特殊肝臭味.实验室检讨:尿蛋白(+),RBC少许,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大便潜血强阳性.肝功:锌浊14单位,高田氏反响(+++),GPT220,A/G=1.8/3.血氨140.3μmol/L(239μg%),凝血酶原时间23s,NPN63.18mmol/L(88.5mg%)本病例的病理进程属慢性肝功效不全,外源性肝性脑病、肝性功效性肾衰竭诱因为上消化道出血产生机制:拜见阐述题3、4、6、92.患者,男性,65岁.14年前因上腹部不适感、疼痛及食欲不振而住院.检讨肝大肋下2.50n,肝功效正常,经服用“保肝药物”等好转出院.出院后常有度胀,上腹部钝痛,病情时轻时重.4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感加剧,腹胀显著,并伴随悉心、吐逆,便稀,症状重复持续至今.近半年来,病人进行性消瘦,四肢乏力,面色憔悴,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少,下肢水肿,运动便利,鼻和齿龈时有出血,常有便血.1天前因吃牛肉出现悉心、吐逆、神志恍惚,焦躁不安而急诊入院.患者自年青时大量饮酒,终年不竭.体格检讨: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90mmHg.神志恍憾,焦躁不安,皮肤、巩膜黄染,腹壁静脉曲张,面部及前胸有多个蜘蛛痣,腹部膨隆,肝肋下2,5cm,质较硬,边沿钝.脾肋下3cm,废水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食管吞钡X线显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实验室检讨:血清胆虹素(正常3.5~17.2μmol/L) 27umol /L,血氨89.08μmol/L,血浆总蛋白52g/L,白蛋白27g /L,球蛋白25g/L入院后,静脉输入谷氨酸钠、葡萄糖、维生素、肌苷等,限制蛋白质摄入,口服大量抗生素,并用酸性溶液灌肠.经积极抢救后,病人神志逐渐清楚,病情好转,准备出院.次日,患者大便时突觉头晕、虚汗、乏力,站立艰苦而晕厥,被发明时患者面色惨白,血压90/40mmHg,第二天清晨,患者再次出现神志恍憾,焦躁不安,尖叫.检讨时双手出现扑翼样震颤,大便呈柏油样.继后产生晕厥,血压130/65mmHg,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削弱,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血清胆红素58μmol/L,血氨106.7μmol/L.经各类降氨治疗后,血氨降至61.82μmol /L,但上述症状无显著改良,病人仍处于晕厥状态.后改用左旋多巴静脉滴注,经由一周的治疗,症状逐渐减轻,神志逐渐恢复.住院月余临床症状根本消失,出院疗养.思考题:1.该患者产生肝性脑病的原因和诱因是什么?剖析其产生机制?2.为什么给患者输入谷氨酸钠、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及口服抗生素和酸性溶液灌肠?3.改用左旋多巴治疗后病情好转说明什么问题?[答题要点]1.肝脏病史14年,导致肝硬化,肝脏解毒功效障碍,摄入大量牛肉,肠道产氨过多,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诱因:入院时摄入大量牛肉,肠道产氨过多.住院期间上消化道出血引起产氨增多及失血性休克.2.这些治疗措施是为了减低血氨.3.赐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一、内容提要肝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

本章主要介绍肝除了与其他组织器官相同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些重要功能,如物质代谢功能、生物转化功能和排泄功能等。

(一)肝的物质代谢功能1.肝在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作用中的特点(1)糖代谢肝通过糖原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如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协助脂类的消化吸收;肝是体内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能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出去;肝是体内合成酮体的主要器官。

(3)蛋白质代谢肝对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肝是除支链氨基酸外所有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重要器官,是处理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如氨主要在肝中合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作用中的特点(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贮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且多种维生素在肝中转化为辅酶的组成成分。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其活性,此灭活过程对于激素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具有调控作用。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加或活性改变,而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物质生物转化的内源性非营养物质有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氨、胺、胆色素、激素等物质。

外源性非营养物质有摄入体内的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等。

3.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的加单氧酶系,其特点是可被诱导生成,生理意义是参与药物和毒物的转化;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与葡萄糖醛酸(供体UDPGA)、硫酸(PAPS)和乙酰基(乙酰CoA)等结合,尤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最为普遍。

4.生物转化的作用特点①连续性,非营养物质在肝内进行的生物转化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连续进行的化学反应,最终将这些物质清除至体外。

②多样性,在连续的化学反应中,非营养物质有的经过第一相反应可以清除,有的还要经过第二相反应才能清除。

③失活与活化双重性,经过生物转化,有的非营养物质的活性基团被遮蔽而失去活性;有的却获得活性基团而被活化,表现出解毒与致毒双重性。

5.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对体内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灭活,同时有利于排除废物及异物,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

对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有时反而出现毒性或致畸等作用,如3,4-苯骈芘转化后生成致癌性物质,但易于排出体外。

(三)胆汁酸与血红素的代谢1.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的生成及分类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

按其来源分为初级胆汁酸或次级胆汁酸;按其是否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又分为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

(1)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包括游离型(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及结合型(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物)。

7-α-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受胆汁酸的负反馈调节。

(2)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进行7位脱羟基反应,生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即游离型次级胆汁酸。

游离型次级胆汁酸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次级结合胆汁酸,以脱氧胆酸的结合物为主。

(3)胆汁酸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各类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游离型又转变成结合型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起再次排入肠道的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除石胆酸外,95%的胆汁酸经“肠肝循环”而再被反复利用。

(4)胆汁酸的生理作用①能降低油/水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②可抑制胆石的形成。

2.血红素的代谢(1)血红素的合成代谢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原料为琥珀酰CoA、甘氨酸和Fe2+,合成过程复杂,第一步和最后一步反应在线粒体进行,其他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ALA合酶,该酶的辅助因子是磷酸吡哆醛。

影响该酶合成的因素主要有血红素、阻遏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某些类固醇激素、杀虫剂、致癌物及药物等。

(2)血红素的分解代谢胆色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等化合物,其中以胆红素为主。

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血红素是胆红素的主要来源。

胆红素有非酯化胆红素和酯化胆红素两种,非酯化胆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成,酯化胆红素由未结合胆红素在肝内转化并随胆汁排泄。

(3)非酯型胆红素血红素在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的催化下生成胆绿素,进一步还原成胆红素。

胆红素由于分子内部形成氢键,成为非极性的脂溶性物质,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称非酯化型胆红素。

由于非酯化型胆红素具有亲脂性,对富含脂类的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故是一种内源性毒物。

(4)酯型胆红素肝细胞存在特异的受体,对胆红素有极强的摄取能力,在肝细胞内胆红素与Y或Z蛋白结合后运至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被转化成水溶性强的酯化型胆红素。

(5)胆素原的肠肝循环酯化型胆红素经胆道排入肠道,在肠菌酶的作用下脱去葡萄糖醛酸并被还原为胆素原族,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部分胆素原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的大部分又被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只有小部分胆素原经体循环入肾并随尿排出。

胆素原族接触空气后被氧化为黄褐色的胆素(包括粪胆素和尿胆素)。

(6)黄疸正常时肝对胆红素具有摄取、结合、转化和排泄作用,使得正常人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甚微。

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使血浆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征称为黄疸。

当胆红素代谢障碍时,按病因可出现溶血性、阻塞性和肝细胞性黄疸。

二、学习要求(一)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掌握肝在糖、脂类、蛋白质及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作用中的特点,熟悉肝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特点了解肝功能受损时物质代谢紊乱的表现。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了解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三)胆汁酸的代谢掌握胆汁酸的合成原料、种类、关键酶、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熟悉胆汁酸的排泄、代谢调节、胆汁酸盐的功能。

(四)血红素的代谢掌握血红素合成的原料,主要步骤和关键酶。

熟悉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了解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过程。

(五)胆红素的代谢掌握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和生成过程,胆红素在血浆中的运输,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与排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转变,胆素原的肠肝循环,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的区别。

熟悉高胆红素血症、三种黄疸的类型及其胆色素代谢特点。

了解三种黄疸的病因及血、尿便检查的意义。

三、难点解析(一)胆汁酸来源和种类按其来源不同可将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亦可按其结构分为游离型胆汁酸和结合型胆汁酸,这两类胆汁酸的合成部位、原料、特点等见下表:胆汁酸的来源和种类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直接原料胆固醇初级胆汁酸合成场所肝细胞肠道特点 7α-羟化 7α-脱羟游离型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结合型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二)三种黄疸的胆色素指标鉴别类型血液尿液粪便非酯型胆红素酯型胆红素胆红素胆素原颜色正常有无或极微无少量黄色溶血性黄疸增加不变或微增无显著增加加深阻塞性黄疸不变或微增增加有减少或无变浅或陶土色肝细胞性黄疸增加增加有不定变浅四、复习测试(一)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作用2.初级胆汁酸3.次级胆汁酸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5.非酯型胆红素6.酯型胆红素7.胆素原8.胆色素9.胆素10.胆色素的肠肝循环11.黄疸(二)选择题A型题:1. 饥饿时肝进行的主要代谢途径是:A. 蛋白质的合成B. 糖的有氧氧化C. 脂肪的合成D. 糖异生作用E. 糖酵解2. 肝不能利用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糖C. 酮体D. 脂肪E. 胆固醇3. 肝功能受损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A. 清蛋白含量升高B. 球蛋白含量下降C. 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降低D. 清蛋白含量降低,球蛋白含量相对升高E. 清蛋白、球蛋白都降低4. 当肝合成尿素减少时血液中升高的物质是:A. 血糖B. 血氨C. 血脂D. 血胆固醇E. 血 K+5. 在肝中转变成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维生素是:A. 维生素 PPB. 维生素 B12C. 维生素 CD. 叶酸E. 维生素 B66. 肝在脂类代谢中所特有的作用是:A.合成磷脂B.合成胆固醇C.生成酮体D.将糖转变为脂肪E.改变脂肪酸的长度和饱和度7. 正常人在肝合成血浆蛋白质量最多的是:A.脂蛋白B.球蛋白C.清蛋白D.凝血酶原E.纤维蛋白原8. 下列哪种物质是肝细胞特异合成的:A.脂肪B.尿素C.ATPD.糖原E.蛋白质9. 人体合成胆固醇量最多的器官是:A.脾B.肝C.肾D.肺E.肾上腺10. 关于血浆胆固醇酯含量下降的正确论述是:A.胆固醇分解增多B.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增多C.转变成脂蛋白增多D.胆固醇由胆道排出增多E.肝细胞合成 LCAT 减少11. 肝在糖代谢中的最主要作用是:A. 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B. 使血糖氧化分解C. 使血糖浓度降低D. 使血糖浓度升高E. 以上都不是12. 关于肝在脂类代谢中的错误叙述是:A.肝是合成分泌胆汁酸的主要器官B. 肝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C. 所有血浆脂蛋白都由肝合成D. 肝是合成磷脂的主要场所E. 肝是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13. 肝病患者出现蜘蛛痣或肝掌是因为:A.胰岛素灭活减弱B. 雌性激素灭活减弱C. 雄性激素灭活减弱D. 雌性激素灭活增强E. 醛固酮灭活增强14. 氨在肝中的主要代谢去路是:B. 合成谷氨酰胺C. 合成尿素D. 合成碱基E. 合成蛋白质15. 人体生物转化作用最重要的器官是:A. 肝B. 肾C. 大脑D. 肌肉E. 肾上腺16. 胆固醇在肝的转化主要是:A. 合成维生素 DB. 合成类固醇激素C. 合成胆汁酸盐D. 转变成类固醇E. 合成胆色素17. 肝的功能不包括:A. 贮存糖原和维生素B. 合成血清清蛋白C. 氧化分解酮体D. 合成酮体18. 肝细胞微粒体中最重要的氧化酶系是:A. 单胺氧化酶B. 加单氧酶C. 醇脱氢酶D. 醛脱氢酶E. 以上都不是19.肝进行生物转化时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A.GAB.UDPGC.UDPGAD.UDPGBE.UTP 20.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作用是使胆红素:A.与清蛋白结合B.与 Y-蛋白结合C.与 Z-蛋白结合D.与葡萄糖结合E.与葡萄糖醛酸结合21.可用于判断肝对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指标是:A.尿三胆B.A/G 比值C.血清 ALT 活性D.P/0 比值E.Km 值22. 肝功障碍时血浆胆固醇代谢的主要改变是:A.胆固醇总量增加B.胆固醇总量正常C.自由胆固醇含量下降D.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升高E.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下降23. 饥饿时肝中哪个代谢途径增强:A.磷酸戊糖途径B.脂肪合成C.糖酵解D.糖有氧氧化E.糖异生24. 合成酮体的主要器官是:A.红细胞B.脑C.骨骼肌D.肝E.肾25. 下列哪种胆汁酸是次级胆汁酸:A.甘氨鹅脱氧胆酸B.甘氨胆酸C.牛磺鹅脱氧胆酸D.脱氧胆酸E.牛磺胆酸26. 下列哪组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A. 胆酸,脱氧胆酸B. 甘氨胆酸,石胆酸C. 牛磺胆酸,脱氧胆酸D. 石胆酸,脱氧胆酸E. 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27. 胆汁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胆固醇B.胆色素C.脂类D.磷脂E.胆汁酸盐28. 肝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产物是:A.7α-羟胆固醇B.胆酰 CoAC.胆汁酸D.维生素E.胆色素29. 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7α-羟化酶B.7α-羟胆固醇氧化酶C.胆酰 CoA合成酶D.鹅脱氧胆酰 CoA 合成酶E.胆汁酸合成酶30. 下列关于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对体内非营养物质的改造B.使非营养物的活性降低或消失C.可使非营养物溶解度增加D.非营养物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体外E.以上都不对31. 生物转化最普遍的第二相反应是:A.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 与硫酸结合C. 与酰基结合D. 与谷胱甘肽结合E. 与甲基结合32. 生物转化的还原反应中氢的供体是:A. NADHB. NADPHC. FMNH2D. FADH2E. CoQH233.不属于生物转化的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水解反应C. 还原反应D. 结合反应E. 以上都不是34.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生成需:A.葡萄糖醛酸基结合酶B.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C.葡萄糖醛酸基脱氢酶D.葡萄糖醛酸基水解酶E.葡萄糖酸酸基酯化酶35.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A. 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B. 血中胆素原剧减C. 尿中胆红素增加D.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异常增高E. 粪便颜色变浅36.巴比妥药物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是由于:A.药物增加了它的水溶性有利于游离胆红素从尿中排出B.诱导肝细胞内载体蛋白-Y 合成C.抑制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D.激活Z蛋白合成E.与血浆清蛋白竞争结合37.结合胆红素是:A.胆素原B.胆红素–BSPC.胆红素-Y 蛋白D.胆红素 -Z 蛋白E.葡萄糖醛酸胆红素38.血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 蛋白C.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D.胆红素-氨基酸E.胆素原39.阻塞性黄疸尿中主要的胆红素是:A.游离胆红素B.葡萄糖醛酸胆红素C.结合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D.胆红素-Y 蛋白E.胆红素-Z 蛋白40.阻塞性黄疸时与重氮试剂反应为:A.直接反应阴性B.直接反应阳性C.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强阳性D.双相反应阴性E.双相反应阳性41.下列哪项会导致尿胆原排泄减少:A.肠梗阻B.溶血C.碱中毒D.胆道阻塞E.肝细胞性黄疸42.胆红素主要来源于:A.血红蛋白分解B.肌红蛋白分解C.过氧化物酶分解D.过氧化氢酶分解E.细胞色素分解43. AIA 合酶的辅酶是:A.维生素B12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维生素PPE.生物素44. 下列哪类物质对 ALA 合酶起反馈抑制作用:A. HbB. ALAC. 线状四吡咯D. 血红素E. 尿卟啉原45. 肝细胞性黄疸血尿胆红素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尿胆红素阳性B. 血清结合胆红素阴性C.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无变化D. 尿胆红素阴性E. 尿中无结合胆红素46. 关于血红素的合成哪项是错误的:A. 合成血红素的关键酶是 ALA 合酶B. 合成起始和完成于线粒体C. 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CoA和 Fe2+D. 8 分子 ALA 逐步缩合为线状四吡咯而后环化为尿卟啉原ⅢE. 生成的原卟啉Ⅸ与Fe2+螯合为血红素47.血红素合成的步骤是:A.ALA →胆色素原→尿卟啉原Ⅲ→血红素B.胆色素原→ALA →尿卟啉原Ⅲ→血红素C.胆色素原→尿卟啉原Ⅲ→ ALA →血红素D.琥珀酰CoA →胆色素原→尿卟啉原Ⅲ→血红素E.以上都不是48. 血红素合成酶体系中的限速酶是:A.ALA合酶B.ALA 脱水酶C.胆色素原脱氨酶D.氧化酶E.Fe2+螯合酶49.体内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A. 肝B. 肺C. 肾D. 胰E. 小肠50. 结合胆汁酸不包括:A.甘氨胆酸B.牛磺胆酸C.甘氨鹅脱氧胆酸D.石胆酸E.牛磺鹅脱氧胆酸51.关于胆固醇 7-α羟化酶描述错误的是:A.胆汁酸抑制该酶活性B.高胆固醇饮食可促进酶的基因表达C.甲状腺素可抑制该酶活性D.甲状腺素使该酶的 mRNA 合成迅速增加E.与 HMG-CoA还原酶共同调节胆固醇的代谢52. 对胆汁酸“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A. 结合型胆汁酸在肠菌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胆汁酸B. 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C. 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型胆汁酸D. 人体每天进行6~12次肠肝循环E. “肠肝循环”障碍并不影响对脂类的消化吸收53. 胆色素不包括:A. 胆红素B. 胆绿素C. 胆素原D. 胆素E. 细胞色素54. 下列何种物质不属于铁卟啉化合物:A. 血红蛋白B. 肌红蛋白C. 细胞色素D.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E. 清蛋白55. 口服消胆胺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机制是:A. 减少胆汁酸的重吸收,解除其对3α-羟化酶抑制B. 减少胆汁酸的重吸收,解除其对7α-羟化酶抑制C. 增加胆汁酸的重吸收,解除其对12α-羟化酶抑制D. 减少胆汁酸的重吸收,解除其对7α-脱羟酶抑制E. 减少胆汁酸生成,解除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56.甲状腺激素使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的原因是:A. 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高,消耗大B. 甲状腺激素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C. 甲状腺激素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糖皮质激素D. 甲状腺激素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E. 甲状腺激素促进胆固醇转变为醛固酮57.关于阻塞性黄疸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异常B.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C. 粪胆素原的排出降低D. 范登堡试验双相反应强阳性E. 尿中胆红素排出减少或阴性58. 下列哪种物质不与胆红素竞争结合清蛋白:A. 磺胺类B. NH4+C. 胆汁酸D. 脂肪酸E. 水杨酸59.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粪胆素原明显增多,出现黄疸的原因有可能是:A. 肝硬化B. 胰头癌C. 急性溶血D. 急性肝炎E. 胆结石60. 哪种胆红素不能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必须加入酒精或尿素后,才易反应产生紫红色偶氮化合物:A. 未结合胆红素B. 结合胆红素C. 直接胆红素D. 肝胆红素E. 以上都不是61.肠道内胆汁酸主要的重吸收方式是:A. 在小肠的主动重吸收B. 在小肠的被动重吸收C. 在回肠的主动重吸收D. 在结肠的主动重吸收E. 在结肠的被动重吸收62. 下列哪种不是生物转化中结合物的供体:A. UDPGAB. PAPSC. SAMD. 乙酰 CoAE. 葡萄糖酸63. 关于胆汁酸盐的错误叙述是:A. 在肝内由胆固醇合成B. 为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C. 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D. 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E. 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64. 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它具有亲脂疏水的特性B. 在血中主要以清蛋白-胆红素复合体形式运输C. 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D. 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是主要的结合产物E. 胆红素由肝内排出是一个较复杂的耗能过程65. 胆红素在小肠中被肠菌还原为:A. 血红素B. 胆绿素C. 尿胆素D. 粪胆素E. 胆素原66. 正常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是:A. 血红素B. 胆素原C. 胆红素D. 粪胆素E. 胆绿素67. 参与胆绿素转变成胆红素的酶是:A. 加氧酶系B. 胆绿素还原酶C. 乙酰转移酶D. 过氧化氢酶E.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68. 关于结合胆红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溶性大B. 能从尿中排出C. 毒性小D. 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E. 不能从尿中排出69. 胆色素的产生、转运和排出所经过的基本途径是:A. 肝脏→血液→胆道→肠B. 血液→胆道→肝脏→肠C. 单核吞噬细胞→血液→肝脏→肠D. 单核吞噬细胞→肝→血液→肠E. 肝脏→吞噬细胞系统→血液→肠70. 合成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器官是:A. 肾B. 脑C. 肝D. 肌肉E. 肾上腺B型题:A. 胆色素B. 胆红素C. 胆绿素D. 胆素原E. 胆素1. 胆红素体内代谢产物是:2. 尿与粪便的颜色来源是:3. 在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中生成的胆色素是:4. 铁卟啉化合物分解代谢产物的总称是:5. 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下生成的物质是:A. 尿素B. 尿酸C. 胆红素D.胆汁酸E.肌酐6. 正常时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合成:7. 每天尿中排泄量较恒定的是:8.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9. 能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是:10.血中含量高可致黄疸的是:A. 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B.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C. 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都升高D. 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都不高E. 与以上无关11. 溶血性黄疸时:12. 肝细胞性黄疸时:13. 阻塞性黄疸时:A. 需要维生素CB.需要磷酸吡哆醛C.需要维生素DD.不需要维生素C及磷酸吡哆醛E. 需要维生素A1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15.血红素合成:A.ALA合酶B.磷酸吡哆醛C.ALA脱水酶D.亚铁螯合酶E.促红细胞生成素16.属红细胞生成主要调节剂的是:17.ALA合酶的辅基是:18.需还原剂维持其调节血红素合成功能的是:A.血红蛋白B.甘氨酸C.胆红素D.胆素原E.UDPGA19.在肝中与胆汁酸结合的化合物是:20.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运输的物质是:21.葡萄糖醛酸的供体是:22.胆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A.7α-羟化酶B.胆绿素还原酶C.血红素加氧酶D.加单氧酶E.单胺氧化酶23.催化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酶:24.催化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的酶:25.催化胆绿素转变为胆红素的酶:26.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的酶:A.雌激素水平升高B. 雌激素水平降低C.胆固醇水平升高D.雄激素水平升高E.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27.蜘蛛痣的生化机制是:28.水钠滞留的生化机制是:A. 血红素B. 胆绿素C. 胆红素D. 胆素原E. 胆素29.能进行肠肝循环的是:30.与珠蛋白结合的是:C型题:A. 脱氧胆酸B. 石胆酸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1. 初级胆汁酸:2. 次级胆汁酸:A. 第一相反应B. 第二相反应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3. 生物转化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属于:4. 生物转化中的结合反应属于:5. 糖的氧化分解属于:6.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属于:A. 酯型胆红素B. 非酯型胆红素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 正常尿中可检出的物质:8. 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9.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10.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水平增加:A. 胆红素B. 胆素原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1. ALT 测定实验可检测:12. 肝细胞性黄疸时尿中可检测:13. 经肠道随粪便排出:A.酯型胆红素B.非酯型胆红素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4.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的是:15.正常人血清中所含的胆红素是:16.阻塞性黄疸时血清中显著升高的是:17.溶血性黄疸时血清中显著升高的是:A.甘氨酸B.琥珀酰CoAC.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18.参与血红素合成:19.参与三羧酸循环:20.参与谷胱甘肽合成:21.参与肝脏生物转化作用:A.胆酸B.鹅脱氧胆酸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2.经肠菌作用可生成脱氧胆酸的是:23.经肠菌作用可生成石胆酸的是:24.初级胆汁酸是:25. 次级胆汁酸是:(三)问答题1.简述肝在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