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流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填补了城市劳动力空缺,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农民工通过城市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农村带回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大量农民工外出工作,导致农村出现老人和儿童相对较多的现象,加重了农村社会的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家庭中常常只留下老人和儿童,缺乏劳动力的支持和照顾,对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 农村资源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的务农劳动力减少,农田闲置面积增加,农村资源被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同时,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农村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农业生产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1.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仍然需要发展自己的产业以吸纳剩余劳动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的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提供优质的养老和子女教育服务,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吸引他们为家乡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3. 加强农村技术支持与培训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政府可以组织专业机构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形式,将这些技术与经验传授给留守农民,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发展能力。
4. 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发展农村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集中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技术、市场等支持,鼓励农民自发组织,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良性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和产中的劳动,而忽略了产后的深加
工和销售, 不仅使大多数农产品处于
“粮食卖谷、油料卖籽、水果卖鲜、畜禽
卖活、林业卖材”的初级产品阶段,从而
造成农产品卖难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且
还闲置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这些
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
的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
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 3 倍,而我国还不
力的素质在要求上都在提高,面对目前 行改革,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
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就业的新 移。 同时,还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局势,我们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生劳 改革的步伐。 农村一般现代化农业水平
动力文化水平,加强就业竞争力。 将市 还不高,土地是农民的物质基础,社会
场需要作为导向, 构建农民自主选择、 保障制度不完善,会让农民将土地作为
业能力,打开眼界,打破传统守旧的思 安全感,离开土地之后也能和城市居民
想。
享受社会的保障,没有城乡社会保障制
2.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 度上面的差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削减
化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让农村剩余劳动
农业是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的产 力的转移更加顺利。
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
(作者单位:150600 黑龙江省尚志
和。 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仅仅注重产 市石头河子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20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性货币补偿,并不负责就业问题,由此 展, 又能为劳动力的转移广开门路,这
导致了一大批无土地、无技术、无资金 是一条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的有
的农民的出现,他们不但失去了土地保 效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就业机会不足、就业质量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等。
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是制约其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劳动力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建筑、餐饮、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
通过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
因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就业意向等进行登记和管理,为就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要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让农村劳动力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动态。
三是要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
三、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产业发展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增加农村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要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鼓励城市企业与农村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浅谈农村转移劳动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转移劳动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区域,而在转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农村劳动力的各项保障政策都是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重要的民生问题。
本文将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对其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的对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职业技能整体素质偏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农民工总体受教育平均水平18.4%,很难适应市场用工需求。
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用工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趋势明显。
虽然农民工工资报酬相对较低,但是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中招收较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农村劳动力就业缺技能的矛盾愈发突出。
2.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目前,通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劳务输出仅占总数的10%左右。
90%的农民转移就业除极少部分是职业学校推荐的外,大多数是自发的,靠的是兄弟姐妹亲戚互相带、老乡带老乡带出去的。
主渠道不畅,黑中介便有机可乘,非法招工诈骗农民工影响极坏。
组织化程度低,既不利于农民外出就业,也不利于其输入地对外来就业农民的管理,更不利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
3.大部分农民工收入低,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农民工相对与城市居民的收入较低,尽管在城市务工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高,但是横向比较城市居民的收入,农民工的收入较低。
收入水平决定生活水平,由于收入较低,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除了生活的必需品消费外,用于其他消费的费用非常少;住宿条件也较差,多在工棚或多人合租;另外,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单调,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身在大城市而变得丰富多彩。
4.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没有切实落到实处我国虽然提出了很多保障农民工的政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没有落到实处。
农民工工资以及个人保障问题都没有得到切实解决。
出现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农民工进入城市受到歧视,以及农民工户籍问题等,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
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
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低,这样给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制度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
我国实行的是城乡隔离政策,农村户口在就业方面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由于信息服务滞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不畅通,流动机制不健全。
对于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还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作为有效的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
3.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经营权等具体内容,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民进城务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工人同等的保障和福利,抗风险的能力很弱。
拖欠或克扣工资、工伤事故得不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常发生。
4.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
浅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对策
作 ,与其市 、区人社部 门联合举办劳务对 口专场用工招 聘会 , 并采取 “ 送岗进村镇”办法 , 深入村镇现场招工 ,
深受广大劳动者的欢迎。 ( )引导 式。近些 年来 ,随着我县投资吸引力 的 三 增强 ,中石化 、中海油 、 能电力等国内财团 、大型企 华 业 陆续进 人 , 不少 中小型企业 相继落户惠来 , 上周边 加 县市加工企 业的猛增 ,给 惠来农 村劳动力 就地就近 就
业提供 了 良好 的条件 。 为此 , 县政府专 门制订 了县 内企
业吸纳本地 农 民工就 业的一 系列优惠政策 ,大力鼓 励 企业招用本 地农 民工 。同时 ,惠来还通过 印发宣传 资 料、 悬挂横幅 、开辟 电视专栏等形式 ,积极地 引导广大 农 民工进城务工经商 或是 就地就近半工半农 。这样, 通 过 “ 引导式”组 织农 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既解决 了本 地 企业 用工不 足问题 ,又减少 了农 民工支 出费用 ;既减
021 东 济 4 50 广 经 /1 9
市产业企业 的创办 ,大量 的农村劳动力也通过老工带新 工或亲带 亲、邻带邻 的办法 ,自发式 的实现就地 就近就 业。总之 ,农村劳动力 自发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务输 出的
最 主 要 方 式 ,约 占 7 左 右 。 成
( )组织式。深圳特区设立之初 ,惠来党政大打 二
力度的同时 , 通过制订鼓励 县内企业吸纳 当地农 民工优 惠政策 ,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 “ 南粤春暖”等用工招 聘会 ,组织县 内外企业送 岗进村等形式 ,大力鼓励农 民
工 就 地 就 近就 业 ,并采 取 政 府 出面 、部 门搭 台 、企业 参
劳动力转移对策
劳动力转移对策劳动力转移是指从一个行业、地区或职业向另一个行业、地区或职业的人力资源流动过程。
劳动力转移可以带来诸多挑战,但也可以提供机会和潜力。
以下是几种劳动力转移对策:1. 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为劳动力转移者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以适应新行业或职业的要求。
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合作开设培训项目,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2. 跨行业或跨地区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提供跨行业或跨地区的工作机会,为劳动力转移者提供更多选择。
例如,通过税收减免或补贴来吸引企业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设立工厂或办公室,提供就业机会。
3. 创建就业中介机构:建立专门的就业中介机构,为劳动力转移者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和就业机会的信息。
这些机构可以帮助劳动力转移者了解新行业或职业的需求,并提供工作介绍和推荐。
4. 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劳动力转移可能伴随着经济不稳定和就业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来保护劳动力转移者的权益。
例如,提供失业救济、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等福利,帮助转移者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5. 促进创业和自主就业:鼓励劳动力转移者创业或自主就业,提供创业培训、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支持。
创业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供更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6. 加强跨部门合作: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
跨部门合作可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政策协调,实现劳动力转移的顺利过渡。
总之,劳动力转移对策需要综合考虑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促进劳动力转移者的复职和职业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分析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村劳动力在逐步向城市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
本文将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1.就业门槛高。
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低,技能不足,很难在城市找到稳定的工作。
同时,城市的就业竞争也非常激烈,农村劳动力要想在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非常困难。
2.融入城市社会困难。
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经常面临着语言、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障碍。
有些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不到朋友,也无法融入城市社区。
3.收入水平低。
农村劳动力的手工劳动多,收入低。
在很多城市,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很低,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1.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打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道路。
2.建立“社会化招聘”的渠道。
在城市建立“社会化招聘”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迅速接受城市文化和城市的人际关系。
3.加强公共服务。
提供良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让农村劳动力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4.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待遇。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保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5.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
引导农村劳动力学习知识,鼓励创业,减少对城市就业的依赖。
三、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之一。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待遇,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才能使农村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地区中不再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通过各种途径向城市或其他行业进行转移就业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领域城市的工业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提供了较高的工资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这种转移途径通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工业企业,从事各种工艺制造、装配生产、物流运输等工作,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服务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餐饮、住宿、旅游、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这些服务业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收入,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动力和较好的生活条件,是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地区。
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劳动力可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行业,也可以进入城市从事服务业和工业行业。
城乡结合部的就业机会多样化,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农村地区除了向城市转移外,农村劳动力还可以选择转移到其他农村地区。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工业、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大。
这些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应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现代产业所需的技术和技能,因此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寻求在城市或其他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许多农村劳动力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的特点,开设各类实用的培训课程,如电工、焊工、厨师、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
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培训,提供实习机会,让农村劳动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其次,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农村劳动力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取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和市场动态。
在农村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站点,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和求职登记等服务。
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招聘会、劳务输出对接活动等,为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就业供需对接。
再者,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政策措施,如提供创业补贴、小额贷款担保、税收优惠等。
同时,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
可以结合农村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领域开展创业活动,不仅能够实现自身就业,还能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
另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制度性障碍也是关键。
长期以来,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了诸多不便。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相当严峻,向城镇化的转移效果不稳定,大量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融入城市而回流农村,无法实现彻底转移;向非农化的转移人数正在逐年下降;再加上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农业内部的就业杨会减少,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更加繁重,如何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的的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快速、有效的转移,还应进一步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农民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由于农民工外出比较分散,缺乏组织,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首先是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一些建筑企业,每到年关包工头就不见踪影,农民工一年的辛苦往往付之东流。
其次是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身心受到摧残。
不少企业只顾赚钱,对外来民工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有的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高危,剧毒性作业,有的对身体危害严重的岗位采取不断辞退旧工人,招收新工人的办法,把隐患转嫁给社会和农民工家庭。
三是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加班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四是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个别不法企业对其打骂、罚跪、搜身、限制人身自由等现象屡见不鲜。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3.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者缺乏社会保障的竞争模式。
4.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不能满足转移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力 中,有5万属于剩余劳动力 。这就意味着 , 到l2%。这说明 ,虽然我县农村人力资源丰 我县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失 富,但其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偏低,不能胜 业状态。可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是十 任现代高科技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 ,极
分严峻的,而且伴 随着改革 的逐步深化和 大地限制 了农民的横向流动。同时,农村劳
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问题及对策
鱼台县农业局 于高山 孙清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富余
2.农村剩余劳动力地 区分布不均。由
劳动力不断增加,外出劳务 日趋活跃 ,已经 于我县种植作物不同,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
成为增加农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 存在虽然带有普遍性 ,但在各 乡镇的数量
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封闭的二元经济社会制 略,社会保 障体系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土
度,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体系 ,堵塞 了农 地 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唯一 失业保障和养
民向城市转移的各种渠道 ,把大量农 民限 老保险 ,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进
制在农村,形成数量庞大 的农村剩余劳动 城后 ,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一旦失
致民工的就业范围缩小 ,不能和城市 人享 方式向城市居 民生活方式转换的过程 。城
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用工待遇。这种城乡 市化是现代文 明的标志 ,是生产力发展到
分割的二元管理制度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 一 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 ,我县的城
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的转移。
市化发展 由于种种 原因而严重滞后 。城镇
万人。但进人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国
三 、农 村 剩余 劳 动力 转移 的 基本 思 路
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乡镇企业原有 的灵活 及对 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及对策------------------------------------------作者xxxx------------------------------------------日期xxxx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许多困难,有些问题正在阻碍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而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9%,其中工业增加值为45.9%,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41.8%。
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恰恰最容易进入城市服务业。
二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市场准人条件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等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
三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就业结构变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较大差异,缺乏技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
四是随着城市失业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愈加激烈,过高的城市失业率会加大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寻找工作的机会成本。
按照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将新增就业岗位200万到800万个,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到1500万个之间,再加上农村还有2亿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虽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和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 经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城市带来了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这些劳动力一方面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缺口,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他们的就业和消费也为城市创造了需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推动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2. 社会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变了农村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由于家庭中一部分人口转移到城市工作,留在农村的人口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导致了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对农村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生态环境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变了农村的农田利用方式,加剧了农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同时,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着挑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1.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
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使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职业选择。
2.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因此,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待遇,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
劳动力转移对策
劳动力转移对策
劳动力转移对策是指在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过剩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来促进人员的流动和转移,以解决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对于劳动力过剩的地区或国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促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升其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2.鼓励劳动力转移: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劳动力主动转移到劳动力短缺的行业或地区,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
3.降低就业壁垒和流动成本:简化就业流程,放宽劳动力市场的准入限制,减少创业和就业的壁垒,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成本。
4.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过剩劳动力转移就业。
对于劳动力不足的地区或国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引进外来劳动力:通过放宽外来劳动力的准入条件,鼓励外国劳动力来本地区或国家就业,填补劳动力缺口。
2.提高劳动力参与率:通过加大对妇女、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等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提高劳动力的参与率。
3.推进自动化和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劳动生产力,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4.提高劳动力的待遇和福利: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提高劳动力的吸引力和留存率。
5.加强劳动力管理和规划:建立统一的劳动力管理机制,科学规划和调控劳动力供求关系,避免劳动力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不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依赖于城市工业和服务行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就业环境差城市与农村的差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差异,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技能不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工作岗位上面临竞争压力,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
3.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以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期间享有应有的权益保障。
三、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对策概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参与非农就业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农村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城乡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影响:1. 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了农村人口数量,使得农业生产能够更加集中化和规模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 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 促进城乡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城市和其他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增加,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4. 增加农村人口的社会经济经验与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村人口接触到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了他们的社会经济经验与素质。
对策:1. 完善农村扶贫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有效的农村扶贫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鼓励他们留在农村发展。
2. 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
4. 建立健全城乡劳动力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劳动力交流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流动,实现城乡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5.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减少他们离开农村的动力。
6.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收入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水平,减少农村人口转移的需求。
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但仍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性因素。
因此,如何更好地优化劳务经济资源配置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剩余劳动力;城乡二元经济基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个要素都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出现了诸多需要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本文从中国现实出发,通过使用定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尝试把握和分析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流动现状和基本特征,特别是经历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当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将继续转移,国内学者对转移速度和流向持有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将从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作为前提假设入手,揭示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劳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深入考察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征(一)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速度来看,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相比,我国农村劳动力比重下降速度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或者是国家统计局存在着低估的现象。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高度代表了我国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从78年的18%到2012年的53%。
其中,日本在这个三十余年里,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比重速度为4.5%;韩国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比重速度为5.1%。
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我国的下降速度。
(二)劳动力转移供求缺口大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规模2.52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
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规模2.63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ngluntan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牟英杰
劳动力转移是 实现农民增收,促进 产业结构调整,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重要途径,但其中也 存在着劳动力转移 组织化偏低、劳动力 素质偏低、转移政策 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一、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组织化程度低,转移存在盲目性 近年来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数明显增多,但是从劳动 力转移的总人数来看,政府起的作用仍然很小。农民工自发 转移,没目的没计划,就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使 得一部分农民工进城后,由于信息不通畅或者信息错误,危 害社会的稳定最终只能再回到农村,无法及时就业。另外, 政府对农民工就业也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划,中介组织不完 善。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任务更加艰巨。政府需要宏观调控,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组织 和指导。 大部分农民工收入低,生活水平相对较差 农民工相对与城市居民的收入较低,尽管在城市务工 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高,但是横向比较城市居民的收入,农 民工的收入较低。收入水平决定生活水平,由于收入较低, 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除了生活的必需品消费外,用于 其他消费的费用非常少;住宿条件也较差,多在工棚或多人 合租;另外,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单调,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 为身在大城市而变得丰富多彩。 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 现阶段,促进农民收入的方法已不再局限于土地的增 加。而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影响 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原因。外出务工的人员,一般有技术有文 化的工资较高,而没文化的农民干的活很累,工资又不高。 特别是贫苦地区的农民,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又低,严 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制度制约问题,农民权益无法受到保障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数以亿计的的农村劳动力成 为了产业工人,他们只是工作地点的转移而已,呈现出“候 鸟”型的劳动力转移模式,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的法制建设比较滞后,农民工是城镇中的弱势群体,导致一 系列诸如在户籍制度上的居住权、教育权、就业权、社会参 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公共设施权与福利服务权 等等都缺乏保障。我们要建章立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和农民素 质 我国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并统筹城乡教育,促使农村
劳动力转移对策
劳动力转移对策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突出“三农”工作重点,用50%的时间,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年内打牢“三农”工作基础,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户户加入“公司+农户”的种养经营,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进厂工作的目标;要大力推行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为此,组织力量对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截至XX年底,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57302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数10050人,男性有5703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56%,女性有4347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44%,在本区范围内务工的154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15%,在市内其它县区务工的2922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9%,在市外出务工人数的5588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55%;另外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共有10478人,这些人中,初高中学历的共有8703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83%;其它学历的有1775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17%;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外出工作意向的有8585人,占81%。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区域来看,城区的xxx办事处农民工在本地从事经商、建筑装修、餐饮服务和入厂务工的人数较多,而xxxx农民工除少部分在本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外,大部分以外出打工为主,主要区域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发达地区。
二、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存在问题近年来,在重点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加快城乡就业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但在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在落实工作责任制方面。
虽然各级政府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并健全了就业目标考核制度,目标层层分解下达。
但由于部分镇(街道)主管领导工作分工多,事务重,难以兼顾,缺少对劳动保障所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转移对策
导读:本文劳动力转移对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突出“三农”工作重点,用50%的时间,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年内打牢“三农”工作基础,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户户加入“公司+农户”的种养经营,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进厂工作的目标;要大力推行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为此,组织力量对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截至2004年底,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57302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数10050人,男性有5703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56%,女性有4347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44%,在本区范围内务工的154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15%,在市内其它县区务工的2922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9%,在市外出务工人数的5588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55%;另外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共有10478人,这些人中,初高中学历的共有8703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83%;其它学历的有1775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17%;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外出工作意向的有8585人,占81%。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区域来看,城区的xxx办事处农民工在本地从事经商、建筑装修、餐饮服务和入厂务工的人数较多,而xxxx
农民工除少部分在本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外,大部分以外出打工为主,主要区域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发达地区。
二、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存在问题近年来,在重点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加快城乡就业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但在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在落实工作责任制方面。
虽然各级政府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并健全了就业目标考核制度,目标层层分解下达。
但由于部分镇(街道)主管领导工作分工多,事务重,难以兼顾,缺少对劳动保障所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其次是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是双重机构管理,行政上属镇(街道)管理,业务属劳动保障局指导;所长、工作人员的身份也具有双重性,工作两边走,难以专心做好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有关工作。
(二)区财政就业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农民工就业转移速度。
一是由于缺乏资金,没有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使农民工转移就业前的技能培训受到影响,导致农民工就业能力低;二是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由于缺乏经费,不能实现和省市区的劳动力市场系统联网,实现劳动信息资源共享,不能对我区农民工外出转移就业提供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三是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由财政发基本工资,其它补贴工资靠收取企业调配费解决,难以兑现,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政策未够完善。
如农民工转移就业未能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其子女入学困难及收费高。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整
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形势不相适应。
一是就业观念不适应,认为到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工作不光彩,不稳定,工作辛苦,收入低,因而不愿找工作;二是文化偏低,年纪偏大,没有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
(五)企业招工要求高,工资水平低,制约了就业工作。
一方面企业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追求高利润,招工门槛较高,大多数企业都要求招用文化高、年纪轻、有技术专长或熟练工等高素质人才,从而使许多求职者不能就业;另一方面企业的工资水平较低,除个别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外,大多数企业工人的工资都在500-600元左右,致使有的人不愿意做,有的人即使入了厂,干的时间也不长。
(六)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人少,工作量大,对少部分企业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并查处。
四、对策及建议1、加强领导,提供保证。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2、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要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区位、资源、市场优势和第二、三产业等朝阳产业发展空间较大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家政服务业、旅游业等二、三产业。
同时,要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乡镇企业。
本着与城市工业结构互补的原则,重点在小城镇因地制宜的发展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乡镇企业安排农民
就业的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3、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工商、劳动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村土地承包及农民转移就业的优惠政策。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放活土地使用权。
并严格执行国家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范农村合理分配,不得向外出务工的农民加收其他任何费用,从源头上堵塞各种乱收费渠道,从根本上减轻外出务工农民的负担。
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
应针对当前我区在乡镇务工的农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育体制,制定
农民工在城镇工作一年以上的,应允许其子女在住所辖区内的中小学就地就近入学,所需费用与本镇居民学生同等对待,并按当地中小学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以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工向城镇居民的转化4、强化管理,营造环境。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提供完善的求职登记、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有关部门在为外出务工农民办理相关手续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各行业向社会招收所需的各类人员时,对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应一视同仁。
逐步取消城镇居民和农民工的户籍限制。
使长年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工,取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快本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
依法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要依
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对提供虚假信息、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违反规定的行为按规定予以处罚。
对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采取欺诈和威胁等手段签订合同,以及不履行合同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纠正;对农民工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要责令其进行赔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建立和完善各级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把就业服务机构向乡镇延伸,努力形成省、市、县、乡、村各级就业服务网络。
同时,要开展好县际、市际、省际间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地区间劳务协作服务横向网络,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机会。
尽快建立我区的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努力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帮助我区有进城务工意向的农民,都能掌握一两门企业用工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提高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帮助他们提高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6、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
根据我区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通过举办劳动力招聘会的形式,帮助本区企业招工,帮助本区劳动力区内就业;三是发挥村级劳动助理员作用,把全区招工信息资料印发给他们,通过助理员来动员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求职登记,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区内就业;四是加强与广西、贵州、江西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联系,建立劳务合作关系,组织本区企业外出招工或委托招工,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
劳动力转移对策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