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荒漠化现象的类型和防治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2014976caaedd3383c4d399.png)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熊欢(四川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我国市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
关键词:荒漠化危害防治对策1.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土地荒漠化大致有四类:一是风力作用下的,以出现风蚀地、粗化地表和流动沙丘为标志性形态;二是流水作用下的,以出现劣地和石质坡地作为标志性形态;三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下的,主要表现为土壤板结、细颗粒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所造成的土壤干化和土壤有机质的显著下降,结果出现土壤养分的迅速减少和土壤盐渍化;四是工矿开发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土地流失殆尽,土壤质地出现沙化、颗粒变粗、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保水保肥性能减弱【1】。
(环境学概论吴彩斌,雷恒毅,宁平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06 28页)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荒漠化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荒漠化使耕地、草场、林地等可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力丧失,沦为沙地。
荒漠化使土壤肥力降低。
2.2对植被与环境的危害荒漠化造成森林锐减,天然植被大量死亡。
荒漠地区的植物在极端的自然条件(干旱缺水,冬严寒夏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风蚀沙埋,土壤粗粒化,多盐碱、石膏等)和长期进化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许多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的、生理的、形态结构的、行为的、遗传的,等等),其中许多野生植物是防治荒漠化生物措施的重要植物资源。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a483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8.png)
防治荒漠化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公 众意识和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0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政策对策
1 2 3
建立防沙治沙工作机制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制定防沙治沙规划 ,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行政监督管理和考核评 价。
恢复、水域治理、土地整理等,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02
生态移民
对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群众,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改善他们的
生活条件和环境,同时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03
防护体系建设
加强防护体系建设,包括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草原生态修复等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
03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荒漠化定义与重要性
荒漠化定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干旱、半 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表现为植被减少、水资 源匮乏、土壤侵蚀和风沙活动加剧等现象。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社会各界 参与荒漠化防治。
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荒漠化防治的 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 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自然措施
保护自然植被
保护荒漠地区的天然植被,防止过度放牧、垦殖和砍伐 等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 稳定。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是荒漠地区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需 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 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821d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c.png)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过程中,表层土壤因沙坡、风蚀等原因而失去了可用性和生产力的情况。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原因,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具体的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一、修复退化土地1. 林植将荒漠化土地进行林植,选择适宜的树种,加强造林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升土壤固结力和保水能力,减轻沙尘飞扬,改善气候环境。
2. 种草在荒漠化土地进行种草,选择具有耐旱抗风能力的草种。
种草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增加土壤的肥力。
3. 防风固沙在沙尘较为严重的区域,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如搭建风帘、堆沙坝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沙尘的飞扬,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1. 引水灌溉在荒漠化地区进行引水灌溉工程,提供生态系统所需的水资源。
在选择引水源时,应考虑到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性,避免过度开采导致水源枯竭。
2. 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修建沟渠、设立水库等措施,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合理进行排水和节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加强生态修复1. 生态绿化在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绿化工程,恢复原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引种适宜的植物和繁育动物,重建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多样性的恢复。
2. 加强保护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保护力度,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和加强巡逻执法等手段,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3. 推广可持续农业在荒漠化地区推广可持续农业,提倡科学施肥、轮作休耕等农业理念,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四、加强宣传教育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媒体宣传等途径,普及荒漠化防治的知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2. 增加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e220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5.png)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 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1.1 定义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地区的过程。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覆被减少、水资源的匮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1.2 原因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气候因素:干旱气候、高温等 - 土地利用方式不当:过度放牧、大规模垦荒等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等2. 荒漠化防治的目标和意义2.1 目标荒漠化防治的目标是减少荒漠化区域的面积,恢复和保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意义•维护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可以减缓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水资源:荒漠化防治可以改善水资源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减少土地退化,保护农业生产基地,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1 植被恢复和保护•实施植被恢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或天然更新等方式,恢复受荒漠化影响的植被。
•加强植被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差异化补偿机制等,保护荒漠地区的植被。
3.2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调度和保护。
•推行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3 控制土壤侵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梯田建设、植被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土壤肥力。
3.4 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畜牧业管理创新:加强畜牧业的规范管理,控制过度放牧等行为。
•科技支撑:推广适应荒漠地区的畜牧业技术,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加强国际合作•信息交流和分享:加强国际间荒漠化防治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共同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加大国际援助力度,为荒漠化防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如何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如何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9a86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7.png)
如何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标题: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的策略与措施
一、引言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主要源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 气候变化:长期干旱、高温和风蚀等因素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植被减少,形成沙漠化。
2.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等都会加速土地荒漠化进程。
三、应对土地荒漠化的策略与措施
1.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2. 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禁止在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活动。
3.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降低风速,防止土壤侵蚀,有效阻止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4. 灌溉技术改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5. 生态恢复:通过生态恢复工程,如湿地修复、草原修复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地抵抗荒漠化的能力。
四、结论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应对。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不仅是一项环境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土地荒漠化的趋势,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国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我国荒漠化的防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4faf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9.png)
3 我国荒漠化程度及其
影响
我国荒漠化严重,涉及面 积广,对环境、经济和社 会都有重大影响。
防治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
通过减少农业耕地, 恢复自然植被,防止 土地退化。
植树造林
大规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树造林项目 可以提高土地植被覆 盖率,减缓荒漠化的 进程。
沙漠治理
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 如人工防护措施和水 土保持工程,来减缓 沙漠的扩张。
案例展示
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案例中的变化,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效果评估
对已经实施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估,分析其效果和可持续性。
未来展望
1 荒漠化防治未来发展趋势
探讨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新技术的应用和国际合作。
2 政策展望
展望国家和地方政策对荒漠化防治的支持和引导。
3 环保行动前景
生态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 生物多样性,促进荒 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
成效展示
1
荒漠化防治的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过去几十年在荒漠化防治方面
成果展示
2
所取得的成绩。
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讲述荒漠地区发
生变化的故事。
3
经验总结
总结过去防治荒漠化的经验,为今后的 工作提供借鉴。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案例,探讨其原因和防治措施。
我国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无法被植被覆盖的 现象。本课件将介绍我国荒漠化的概述、防治措施、成效展示、案例分析、 未来展望以及结论。
概述
1 荒漠化的定义
荒漠化指的是土地退化, 无法被植被覆盖,进而影 响生态环境。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f115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8.png)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荒漠化防治措施
![荒漠化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cd1b6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a.png)
荒漠化防治措施一、荒漠化的定义和危害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成为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是一种严重的生态问题。
荒漠化不仅会导致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还会影响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二、荒漠化防治的原则1.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面。
2.科学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人口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3.政策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三、荒漠化防治措施1.植被恢复(1)造林。
通过人工或天然方式进行造林,以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和抵御风沙能力。
(2)草原恢复。
通过种植牧草或野生植物等方式进行草原恢复,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减少风蚀。
2.水土保持(1)建设防风林。
在荒漠化地区建设防风林,以减少风蚀。
(2)修建护坡。
通过修建护坡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3.产业结构调整(1)发展旅游业。
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2)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荒漠化地区的压力。
4.人口控制(1)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2)加强教育宣传。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四、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荒漠化是一种全球性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存在。
荒漠化不仅会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会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加强荒漠化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荒漠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等方面。
只有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防止荒漠化的发生和扩散。
同时,加强荒漠化防治工作也是对全球环境保护的一种贡献。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形成原因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bffc75fa300a6c30c229fde.png)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形成原因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形成原因是什幺,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什幺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
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
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
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措施
1 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有哪些①(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
原阻挡。
②多大风③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④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⑤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
漠化的基础)⑥寒流流经减温减湿(可改变)——对应的解决措施①过度开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②过度放牧—————。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615d13f90f76c660371a91.png)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一、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特别提醒]荒漠≠荒漠化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本来的耕地、林地、草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
[轻巧记忆]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2、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
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抑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二、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1、沙质荒漠化: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景观的过程。
2、盐漠化:土壤中的盐分被水溶解后浸出,水分蒸发后,留下盐类附着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
3、石漠化: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地貌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4、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红色砂岩的主要分布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
5、寒漠化:高山及高原地区因低温引起的干燥而形成的植被贫乏。
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新疆和田绿洲近代土地的荒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
![新疆和田绿洲近代土地的荒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a8b066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7.png)
新疆和田绿洲近代土地的荒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近代以来,新疆和田绿洲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愈加严重。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林木砍伐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衰竭,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和社会各方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
1. 实施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增加植被覆盖。
政府加强了森林保护和林地管理,积极发展沙漠绿化产业,引进新的植被物种。
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政府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力度,修建了水利基础设施,发展了节水农业、滴灌等高效水利技术。
3. 实施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土地治理。
政府加强了水土流失治理,推广了耕作保护技术,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政府和社会各方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呼吁广大民众参与环保行动。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土地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高。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d6e22ff12d2af90242e64f.png)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 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 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 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 紧 相 邻 的 沙 漠 和 绿 洲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 点拨: 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 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 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 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西北地区的经度差异
西
降水 海陆位置 载畜量
少
距海远 小
部
以下 200mm以上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 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 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 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2.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 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7b097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5.png)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荒漠化是指原本不是荒漠地区的土地逐渐转变成荒漠的过程。
由于气候、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荒漠化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缺乏水分使得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土壤水分也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进而导致土地退化。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影响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频发,如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现象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
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过度放牧、过度采伐、不合理的农业开发等都会对土地造成破坏。
过度放牧使得植被过度利用,无法正常恢复,导致土地贫瘠。
过度采伐破坏了自然的植被覆盖,进而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减少。
不合理的农业开发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了土壤和水源,使得土地失去生产力。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大量水源被垃圾、污水等污染,无法供给农业用水,进一步造成土地荒漠化。
三、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例如,开垦沙漠地区进行农业种植,过度使用水源会导致水资源枯竭。
而且,土地开垦和建设项目也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
针对荒漠化问题,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防治。
首先,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同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治。
其次,应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还可以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调整水资源的分配,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浪费。
另外,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减少沙漠化土地的进一步蔓延。
可以开展人工造林、大规模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适宜的农业种植模式,保护土壤和水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4e381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0.png)
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可用于农牧业生产的土地,经过一系列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和暴露,失去了其原有的植被和土壤层,变成了一片贫瘠的荒漠地区。
荒漠化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成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荒漠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荒漠化的成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降水减少,土壤和植被失去水分,从而使土壤变干燥,草原和森林逐渐退化为荒漠地区。
2. 错误的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的人类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例如,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土地,破坏了植被覆盖,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湿地退化。
此外,过度开采水资源也会导致荒漠化,因为水是维持土地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
3. 土壤侵蚀和风蚀土壤侵蚀和风蚀是荒漠化的重要过程。
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情况下,雨水和风会迅速冲刷和剥蚀土壤层,使土壤贫瘠,无法维持植被的生长,从而导致土地逐渐沙化和变成荒漠。
4. 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是导致荒漠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植被生长受限,土壤变得干燥和贫瘠,从而加速了荒漠化的过程。
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 植被恢复和保护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措施。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荒漠地区原有的植被,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减少水分蒸发和风蚀。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
农牧业生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种植和养殖方式,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3. 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水资源是维持土地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是防治荒漠化的关键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减少灌溉水的损失;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管理的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cb18b110661ed9ac51f368.png)
一、土地荒漠化分类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广义土地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海洋荒漠化、城市荒漠化、高寒荒漠化等。
)的总过程。
综合上述对荒漠化理解,我认为常见荒漠化类型包括: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
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
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
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四、海洋(水域)荒漠化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23e3b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2.png)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退化成为贫瘠的沙漠,无法支持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
荒漠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荒漠化的防治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种植或自然恢复方式,加强荒漠地区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此外,对于植被灭绝和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促进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2.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修筑沟渠、梯田、植被带和防护林等,以阻止水土流失和侵蚀。
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防风固沙措施等方式,提高荒漠地区的土壤湿度和抵抗能力。
3.抗御沙漠化:在沙漠边缘地区,可以采取抗御沙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例如,在沙丘区域建筑风沙林带,利用沙漠动植物的传粉和消费,提高沙漠边缘土地的植被覆盖,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挡风固沙措施,如架设防风网和人工草皮。
4.合理管理水资源:水资源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因素。
合理管理水资源,包括提高水利设施和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可有效减少荒漠化的发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引导公众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
5.科技创新和应用:荒漠化防治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荒漠化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和生态修复等领域也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荒漠化防治的效果。
6.国际合作和交流:荒漠化是全球性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荒漠化问题,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间可以开展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合作力度。
总之,荒漠化防治需要综合各种手段和策略,包括植被恢复和保护、水土保持措施、抗御沙漠化、合理管理水资源、科技创新和应用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等。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d37562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6.png)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概述荒漠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球的现代性环境问题,指的是草原或森林逐渐退化,土地逐渐变成沙漠的过程,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原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荒漠化的解决方案。
荒漠化的原因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荒漠化。
气候因素干旱是影响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
多年干旱导致水分不足,植物难以生长;去除了植被保护的土壤也会更容易受到水力侵蚀和风蚀侵蚀。
此外,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和频率,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过度利用是导致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使土地失去保护。
过度开采和过度开垦也会导致地质和土壤的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沉积。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了大量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地和水源,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
技术进步问题不合理的农业技术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如充当工厂的养殖场和大举种植经济作物,都是导致荒漠化增加的原因。
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提高生产力,但却同时也加剧了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
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影响:•植被减少:荒漠化导致植被和灌丛消失,土壤流失加剧,沙尘暴和干旱事件也变得更普遍。
•不良气候变化:荒漠化会导致气候变化,减少降雨和雨水滞留,导致水资源减少。
•生态系统失衡:草原退化会导致多样性的减少,生物量和种群也会受到影响。
•经济影响:由于荒漠化的加剧,耕地减少和生产中断,一些地区的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寻求新的生存机会。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是可以被治理的,并且在许多地方已经实施了有成效的措施。
下面列举一些防治措施。
胡杨林试验在中国,胡杨林试验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方法。
胡杨是一种极端依靠地下水存储的树种,在荒漠地区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在胡杨林的带领下,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固定,水分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为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5b7055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1.png)
荒漠化的缘由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缘由。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浇灌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有,植被掩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根底〕。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整土地利用构造,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家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缘由:人口增长快,人地冲突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把握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殊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家畜食用的优势草种渐渐削减,甚至完全丢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才能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土地荒漠化现象的类型和防治摘要:
关键字:
1.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及分类
1.1土地荒漠化的概念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土壤是孕育生命的根基。
地球陆地表面极薄的一层土壤层,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
荒漠化,就是指这一层土质的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包括沙漠和戈壁。
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
1994年《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中提出了其基本概念,“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①这是对于荒漠化的广义概念。
狭义的荒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1.2土地荒漠化的类型
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土地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及技术性土地荒漠化。
土地沙质荒漠化
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
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风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及土地生产力水平降低的环境退化过程。
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沙尘暴是一种在风蚀荒漠化分布区常见的天气现象,是衡量一个地区荒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形成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沙尘暴在我国境内的源地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及内蒙古的西部、中东部,与我国风蚀荒漠化的分布地区基本一致。
①李香云,王立新,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2004年2月
水蚀荒漠化是指在地貌、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主要由水蚀作用造成的荒漠化,其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及一些山脉的山麓。
依地质背景之不同,水蚀荒漠化可分为土漠化和岩漠化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南侧的黄土分布区等,后者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北部、辽宁西北部的基岩山区。
盐渍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高温干燥、蒸发强烈,土壤中上升水流占绝对优势,淋溶和脱盐作用微弱,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碱化土地的过程。
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地连片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也有大面积分布
技术性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共矿井开发过程中,在缺乏环境保护措施下,破坏植被,毁坏地表,排放“三废”导致植物枯萎,死亡,土地生产力下降乃至丧失地表荒芜的土地退化过程。
②
2.荒漠化的成因
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荒漠化类型不同,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存在差异的。
其中包括气候的变幻,植被的退化,人为破坏,工业建设等。
在自然和人力的综合作用下,荒漠化日益严重。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了条件。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了荒漠化进程。
由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由乡村涌入城市。
这对城市生态系统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环境的承载力有限,人口激增,这就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加大,导致荒漠化。
再者,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生物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气候异常,加剧和荒漠化的危害程度。
3.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不
②刘嘉俊,范雪蓉,土地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第五卷,第五期
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公斤。
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形象地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蒸一锅”。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
3.荒漠化的危害
3.1农业生产
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
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
..: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2.14)。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开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
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
.........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②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