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古代汉语一、语法:(一)词法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1.虚词:(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之代词: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指事代词“这”: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出嫁了)助词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

(这样的)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其相当于“之+的”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代物:问其主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作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字本意:箕是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译作:这、这个、这样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天下皆是也(这样的)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现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

者特殊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所者代词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陈涉者,羊城人也动词+者,指示发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语气词表示假设语气“…的话”:不然者表示疑问语气“呢”:何以得擅许秦者?放在句尾和“也”连用:……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不算是国家呢?)所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所仰望而终身也吾先子所畏也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或、莫都是不定代词或或曰……(有人说……)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莫否定性不定代词:天下莫不闻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都有副词用法或(作状语,表不肯定):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莫(表否定):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焉都是合音词“于之”,“于是”诸“之于”,“之乎”焉“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善莫大焉(于之)语气词用法: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诸“之于”:投诸渤海之尾“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孰、何、安、胡、曷——代词,“什么”孰:指事,指人何:何事。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着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着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王力古汉习题集

王力古汉习题集

王力《古代漢語》習題集古代漢語, 王力王力《古代漢語》習題集第一單元漢字一、結合字義,說明下列各字屬於“六書”中的哪一書: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二、指出下列形聲字的字義,並分析形符聲符的位置關係: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三、說明下列各組字之間是什麼關係:暖、煖;從、從;備、備;舍、捨;赴、訃;禮、禮;糧、糧;淚、淚;疲、罷;伸、信;反、返;說、悅;雲、雲;拿、拏;矢、屎;慚、慙;強、彊;淼、渺;知、智;要、腰;四、名詞解釋:1、甲骨文;2、小篆;3、會意字4、異體字5、金文6、部首五、試述《說文解字》一書的作者、成書時代、該書性質以及釋字體例。

六、簡化漢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組繁簡字用法上的異同。

1、發、發、髮;2、饑、飢、饑;3、鐘、鍾;4、醜、醜;5、後、後;6、餘、餘;第二單元詞匯一、什麼是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怎樣辨別詞的本義?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並指出是單音詞還是複音詞?1、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莊子•秋水》)2、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易經•革卦》)3、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左傳•桓公二年》)4、布帛尋常,庸人不釋。

(《五蠹》)5、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杜甫《兵車行》)三、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號的複音詞是哪類單純詞或複合詞。

1、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岳陽樓記》)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師表》)3、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孔雀東南飛》)4、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過秦論上》)5、秦國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韓非子•初見秦》)6、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四、解釋下列各句加點號的詞的意義,並說明它們古今詞義有和變化。

1、項羽乃疑範增與汗有私,稍奪之權。

(《史記•項羽本紀》)2、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從而後》)3、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洛陽伽藍記•王子坊》)4、唐氏有棄地,貨而不售。

古代汉语(王力)

古代汉语(王力)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

王力《古付漢語》習題集第一單元漢字一、結合字義,說明下列各字屬於“六書”中的哪一書: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二、指出下列形聲字的字義,並分析形符聲符的位置關係: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三、說明下列各組字之間是什麼關係:暖、煖;從、從;備、備;舍、捨;訆、訃;禮、禮;糧、糧;淚、淚;疲、罷;伸、信;反、返;說、悅;雲、雲;拿、拏;矢、屎;慚、慙;強、彊;淼、渺;知、智;要、腰;四、名詞解釋:1、甲骨文;2、小篆;3、會意字4、異體字5、金文6、部首五、試述《說文解字》一書的作者、成書時付、該書性質以及釋字體例。

六、簡化漢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組繁簡字用法上的異同。

1、發、發、髮;2、饑、飢、饑;3、鐘、鍾;4、醜、醜;5、後、後;6、餘、餘;第二單元詞匯一、什麼是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怎樣辨冸詞的本義?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並指出是單音詞還是複音詞?1、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莊子·秋水》)2、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易經·革卦》)3、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左傳·桓兯二年》)4、布帛尋常,庸人不釋。

(《五蠹》)5、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杜甫《兵車行》)三、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號的複音詞是哪類單純詞或複合詞。

1、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岳陽樓記》)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師表》)3、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孔雀東南飛》)4、秦人開關而店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過秦論上》)5、秦國之號仙賞罰,地形冺害,天下莫如也。

(《韓非子·初見秦》)6、所以遣將孚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四、解釋下列各句加點號的詞的意義,並說明它們古今詞義有和變化。

1、項羽乃疑範增與汗有私,稍奪之權。

(《史記·項羽本紀》)2、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從而後》)3、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洛陽伽藍記·王子坊》)4、唐氏有棄地,貨而不售。

王力汉语史试题及答案

王力汉语史试题及答案

王力汉语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语史的研究对象是()。

A. 汉语的起源和发展B. 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C. 汉语的书写系统D. 汉语的方言答案:A2. 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主要包括()。

A. 声母、韵母、声调B.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C. 声母、韵母、音节D. 声母、韵母、音节、声调答案:A3. 汉语史中“上古汉语”的时期大致对应()。

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4. 汉语史研究中“中古汉语”的时期大致对应()。

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C5. “四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汉语史的哪个时期?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D6. 汉语史研究中“近古汉语”的时期大致对应()。

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宋元明清时期答案:D7. 汉语史研究中“现代汉语”的时期大致对应()。

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20世纪初至今答案:D8. 汉语史研究中“方言”的研究主要关注()。

A. 方言的历史演变B. 方言的地理分布C. 方言的语音特点D. 所有选项答案:D9. 汉语史研究中“词汇”的研究主要关注()。

A. 词汇的历史演变B. 词汇的语义变化C. 词汇的词源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汉语史研究中“语法”的研究主要关注()。

A. 语法的历史演变B. 语法的类型变化C. 语法的句法结构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时期。

答案: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现代汉语2. 汉语史中,声母、韵母、声调的系统在________时期基本形成。

答案:中古3. 汉语史研究中,________时期是汉语从古代向近代过渡的重要时期。

古代汉语复习 王力四册,中华书局教材,考前突击

古代汉语复习 王力四册,中华书局教材,考前突击

1.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班固《汉书》提及六书,刘歆《七略》据考为六书源头。

后次第用班固,名称用许慎。

2.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没有标音成分,最早产生。

3.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象形字的符号为象形符号,指示字的符号为无意义的符号。

4.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从×,×声。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义符:表示意义的类属);声旁(音符)。

省形字(从×省,×声),省声字(从×,×省声),亦声字(会意兼形声,从×从×,×亦声)。

5.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以形会意:休。

以义会意:歪。

6.转注:属于“用字法”。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付漢語筆記,根據王刂的書整理的一、填空:1、漢語字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更三種:A、按音序排列。

現在通行按照中文拼音字母次序排列(中文拼音方案);古付按照帄水韻106韻排列(上、下帄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

B、按部首和筆劃排列。

却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首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却一部首仏,字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

筆劃相却時,在按起筆的筆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筆分成點(、)、橫(一)、直(ㄧ)、撇(ノ)四種或點、橫、直、撇、折(┐)五種依次排列。

C、按編碼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檢字法。

漢字方形更四個角,角的形式共十種,用0至9付表。

角的順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碼。

2、《康熙字典》張玉書、陳廷敬等編,在明付梅膺祚《字彙》和張自烈《正字通》基礎上編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釋字體例先音後義。

先列主要韻書的反切,再釋義,每義引古書為證。

3、王引之《字典考證》、王刂《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進行糾正。

4、《中華大字典》陸費逵、歐陽溥存主編,1915年中華書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韻》的反切,還加注直音。

5、《辭源》1915商務印書館,陸爾奎、方毅等人編寫,是近付出版最早的以語詞為主,兼顧百科常識的大辭書。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採用清付李光地《音韻闡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漢語現付詞典的編纂體例格局。

1958年修訂為―以語文為主,百科為輔‖的工具書,吳澤炎、黃秋耘。

劉葉秋負責。

採用中文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採用《廣韻》的反切。

6、《辭海》1936中華書局編印,舒新城、沈頤,張相主編。

1958年修訂為綜合性辭書。

舒新城、陳望道主持。

7、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國文字學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統完備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付徐鉉採用孫愐《唐韻》校訂過。

清付黎永春的《說文通檢》。

徐灝《說文解字注箋》8、清付研究《說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疏》、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王力《古代汉语》题库

王力《古代汉语》题库

王力古代漢語題庫第一單元漢字一、結合字義,說明下列各字屬於“六書”中的哪一書: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二、指出下列形聲字的字義,並分析形符聲符的位置關係: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三、說明下列各組字之間是什麼關係:暖、煖;從、從;備、備;舍、捨;赴、訃;禮、禮;糧、糧;淚、淚;疲、罷;伸、信;反、返;說、悅;雲、雲;拿、拏;矢、屎;慚、慙;強、彊;淼、渺;知、智;要、腰;四、名詞解釋:1、甲骨文;2、小篆;3、會意字4、異體字5、金文6、部首五、試述《說文解字》一書的作者、成書時代、該書性質以及釋字體例。

六、簡化漢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組繁簡字用法上的異同。

1、發、發、髮;2、饑、飢、饑;3、鐘、鍾;4、醜、醜;5、後、後;6、餘、餘;第二單元詞匯一、什麼是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怎樣辨別詞的本義?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並指出是單音詞還是複音詞?1、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莊子•秋水》)2、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易經•革卦》)3、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左傳•桓公二年》)4、布帛尋常,庸人不釋。

(《五蠹》)5、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杜甫《兵車行》)三、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號的複音詞是哪類單純詞或複合詞。

1、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岳陽樓記》)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師表》)3、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孔雀東南飛》)4、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過秦論上》)5、秦國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韓非子•初見秦》)6、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四、解釋下列各句加點號的詞的意義,並說明它們古今詞義有和變化。

1、項羽乃疑範增與汗有私,稍奪之權。

(《史記•項羽本紀》)2、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一、填空题1.关于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有的说法。

它们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2)、、来者犹可追。

5、清代对《说文解字》作注解的有和桂馥、王筠、朱骏声等四家。

6、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改变了篆书和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

7、指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8、词义的引申方式有连锁式、和综合式。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10.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 )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像“寘”与“置”、“脩”与“修”、“游”与“遊”等只有部分义项相同或相通,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代替,就不能算是异体字。

11.二、名词解释题1、古今字:2、浑言:3、异体字:4、偏义复词:5、衍文:6、异体字7、浑言、析言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1、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

亟:2、(晋灵公)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骤:贼:3、师进,次.于陉。

次: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归:5、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会: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再:7、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市: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五谷:9、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姑:10、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羹:遗:11、曾子曰:“不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濯:暴:12、(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饿:四、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及其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1、庄公寤生,惊姜氏。

()2、晋灵公不君。

()3、齐侯饮赵盾酒。

()4、左右以君贱之矣,食以草具。

()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二、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

王力古代汉语大纲2007年03月26日星期一下午 11:53一、课程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是综合性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

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

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

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

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

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

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

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

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由学生自学。

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古代汉语(王力)复习提要(本科)

古代汉语(王力)复习提要(本科)

古代汉语复习提要复习提要1、本学期学过的通论、文选部分皆可能是考试出题的覆盖范围(占50%左右);2、古文阅读和翻译题将在《左传》和《战国策》没讲的文选中选择(占40%左右);3、常用词部分(占10%左右)以下标红的部分请做重点复习。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文选一、《郑伯克段于鄢》二、《齐桓公伐楚》三、《宫之奇谏假道》四、《晋灵公不君》五、《齐晋鞌之战》六、《楚归晋知罃》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1、具体方式类型2、直音反切直训譬况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二、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二、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情况1、联绵词2、叠音词3、偏义复词三、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方法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 相似类比B 相关借代C 相因推导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的定义3、词义引申的脉络A 连锁式B 辐射式三、词的假借义思考题:1、古今词义异同有几种情况?请举例说明。

2、古今汉语词汇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特点?3、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义引申有几种方式?第二单元文选一、《冯谖客孟尝君》二、《鲁仲连义不帝秦》三、《触龙说赵太后》通论:(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2、四体二用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汉字结构辨析5、形声字的结构分析A、常规结构B、位置反常C、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方法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A定义 B形体 C成因 D辨识二、异体字A定义 B类别 C辨识三、繁简字A定义 B类别 C转换第六单元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一、《诗经》的韵例二、《诗经》的韵部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六、常用假借字的辨析古漢語通論——怎樣查字典辭書一.查檢字音和字義:首先暸解至今漢語字典辭書排列方法,其法如下:1.按音序排列2.部首和筆畫的排列3.按號碼排列:(一)《康熙字典》收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音韵部分练习题及解答练习题一、填空:1 .韵图大约产生于___________ 时期,盛行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韵图属于前期, ____________ 的韵图属于后期。

2 ._________ 有三十字母系统,______________ 有三十六字母字母系统。

______________ 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

3 .__________ 以前,诗歌押韵没有法定标准,大部分作品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韵,即按照当时的共同语音系押韵。

到了_____________ ,被定为官韵,作为科举考试中文人必须遵守的押韵标准。

4 .“官韵”长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界特别是传统诗歌,而不仅仅是科举。

宋王朝为了让文人使用起来方便,在纂修_____________ 之外,还为这个系统编写了简缩本的_________________ ,作为读书人手头必备的手册式工具书。

5 .到南宋与北方的金朝对峙时期,金朝学者索性把同用的韵都合并在一起,并且略加调整,成为___________ 韵系统。

6 .__________ 年,____________ 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 韵;公元1252 年,又有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 韵。

7 .从_________ 规定了“同用”的《切韵》系统到平水韵,这个一脉相承的官韵系统在文化界的影响一直很大,千年内的近体诗用韵都以它为准绳。

8 .从宋朝就有人试图分辨上古的韵部系统,_______________ 代_____________ 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以后有更多的学者陆续对他的系统加以修正改进,近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定上古韵为30 部,这是数百年来学者对古韵分部的总结。

9 .构成韵部的语音条件是_____________ ,但一个韵部里边还包含由介音区别的不同韵母。

古代汉语王力版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王力版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王力版习题及答案绪论:1.古代汉语课程是什么性质的课程?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培养古书阅读能力的工具课。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如何分期?一般将"五四"以前的汉语成为"古代汉语",以后的称为"现代汉语"。

但是吕叔湘在80年代又提出应该把"五"四以前的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时期,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

3.何为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文言和古白话。

4.什么是文言?什么是古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

古白话是后期的另一种书面语言系统,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

文字(上):5.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不是文字?文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区别?结绳、契刻、八卦等都是帮助和提示人们记忆的工具,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都不是文字,和文字的产生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图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

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时,才可以成为文字:(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

(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

(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

6.汉字与汉语是什么关系?汉字是辅助交际工具,它使汉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什么是字体?它与字的结构方式是同一概念吗?字体是指整个文字系统的书写样式。

它与字的结构方式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比较稳固的,但字体却可以变化。

8.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如何?字体要求便于书写和识别,所以汉字字体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复到简洁的。

演变是缓慢的、渐进的,新字体出现,旧字体被淘汰,中间有一个交替的过程。

9.举例说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的特点: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一)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练习题壹、古代汉语被动句一、问答:1.什么是被动句?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

(中山狼传)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战国策·燕策)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

(韩非子·五蠹)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答李翊书)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霍光传)4.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5.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起义)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燕策)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汉书·贾谊传)9.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秦于赵兵相距长平)10.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羽传)12.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郑伯克段于鄢)13.随亡于荆,吴并于越。

韩非子·说疑)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5.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

(更法)16.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冯谖客孟尝君)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18.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1.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韩信拜将)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韩信拜将)3.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韩信拜将)4.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生。

(论积贮疏)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答李翊书)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柳子厚墓志铭)7.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柳子厚墓志铭)8.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柳子厚墓志铭)9.取骑马卖,世谷代偿,使勿知。

(段太尉逸事状)10.岁大旱,野无草。

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督则益急。

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段太尉逸事状)11.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黄冈竹楼记)12.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晋灵公不君)13.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晋灵公不君)14.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召公谏弭谤)叁、代词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2.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说明其所属的类别: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2.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3.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劝学)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8.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天论)9.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1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北冥有鱼)11.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1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韩信拜将)13.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4.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15.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16.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天论)17.庶斯楼之不朽也。

(黄冈竹楼记)18.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

(晋灵公不君)三、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1)或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2.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历山之农者侵畔)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孟子·滕文公上)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论积贮疏)(2)莫1.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公输)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晋灵公不君)3.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召公谏弭谤)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天论)(3)所1.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韩信拜将)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出师表)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庖丁解牛)(4)所以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察今)2.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3.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韩信拜将)4.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

(自知)(5)之1.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晋灵公不君)2.‘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3.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自知)4.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6)其1.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齐桓公伐楚)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鄙)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齐桓晋文之事)四、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其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否相同(1)莫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历山之农者侵畔)(2)或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史记·陈涉世家)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论积贮疏)(3)是1.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察今)2.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五蠹)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4.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5.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

(答李翊书)肆、副词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其在句中的意义或作用:1.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2.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现而已。

(毛遂自荐)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4.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谏逐客书)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6.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答李翊书)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8.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烛之武退秦师)9.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黄冈竹楼记)二、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词性、词义是否相同:1.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齐人有一妻一妾)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3.至于序《尚书》则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

(史记·三代世表序)4.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史记·项羽本纪)5.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6.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三、说明下列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1)非1.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

(更法)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3.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自知)4.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韩信拜将)(2)乃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韩信拜将)3.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柳子厚墓志铭)4.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拜将)5.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书·项籍传)(3)且1.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柳子厚墓志铭)2.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4.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5.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论积贮疏)6.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段太尉逸事状)7.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韩信拜将)8.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段太尉逸事状)(4)曾1.孟尝君曾待客夜食。

(史记·孟尝君列传)2.尔何曾比予管仲?(孟子·公孙丑上)伍、介词·连词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汉语介词主要特点是什么?2.古代汉语介词和现代汉语介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说明:1.汝将何以视天地。

(段太尉逸事状)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