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f9e1b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7.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
肺结核的管理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指导和规范。
二、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目的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肺结核患者能够及时接受到准确的诊断、规范的治疗和全面的管理服务。
通过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提高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1.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肺结核进行准确的诊断。
- 采用国家或者地方卫生部门推荐的诊断标准和技术指南,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等。
- 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患者管理- 建立患者管理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随访情况等。
- 提供患者教育,包括肺结核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要点和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 定期进行患者随访,监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疾病发展情况。
4. 医疗设施和设备- 提供适宜的医疗设施和设备,确保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5. 医务人员培训- 对从事肺结核管理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肺结核管理和治疗的专业水平。
- 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更新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6. 数据管理和监测- 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记录和分析肺结核患者的相关数据。
- 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评估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 及时报告肺结核病例,确保疫情的监测和控制。
四、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实施1. 相关机构和人员应按照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
结核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结核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99cf765cf84b9d528ea7ab7.png)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及推介转诊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
推荐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检查。
1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看是否前去就诊,督促其及时就医。
(二)第一次入户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到上级专业机构管理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单后,要在72小时内访视患者,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督导人员,督导人员优先为医务人员,也可为患者家属。
若选择家属,则必须对家属进行培训。
同时与患者确定服药地点和服药时间。
按照化疗方案,告知督导人员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的填写方法、取药的时间和地点,提醒患者按时取药和复诊。
(2)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告诉患者及家属做好防护工作,防止传染。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4)告诉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
若72小时内2次访视均未见到患者,则将访视结果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三)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1. 督导服药(1)医务人员督导:患者服药日,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直接面视下督导服药。
(2)家庭成员督导:患者每次服药要在家属的面视下进行。
2. 随访评估对于由医务人员督导的患者,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对于由家庭成员督导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患者的强化期或注射期内每10天随访1次,继续期或非注射期内每1个月随访1次。
(1)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有则紧急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对无需紧急转诊的,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包括服药是否规律,是否有不良反应),询问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询问其他疾病状况、用药史和生活方式。
3.分类干预(1)对于能够按时服药,无不良反应的患者,则继续督导服药,并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50431c931126edb6e1a1002.png)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及推介转诊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
推荐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检查。
1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看是否前去就诊,督促其及时就医。
(二)第一次入户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到上级专业机构管理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单后,要在72小时内访视患者,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督导人员,督导人员优先为医务人员,也可为患者家属。
若选择家属,则必须对家属进行培训.同时与患者确定服药地点和服药时间。
按照化疗方案,告知督导人员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的填写方法、取药的时间和地点,提醒患者按时取药和复诊.(2)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告诉患者及家属做好防护工作,防止传染。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4)告诉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若72小时内2次访视均未见到患者,则将访视结果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三)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1。
督导服药(1)医务人员督导:患者服药日,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直接面视下督导服药。
(2)家庭成员督导:患者每次服药要在家属的面视下进行.2. 随访评估对于由医务人员督导的患者,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对于由家庭成员督导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患者的强化期或注射期内每10天随访1次,继续期或非注射期内每1个月随访1次。
(1)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有则紧急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对无需紧急转诊的,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包括服药是否规律,是否有不良反应),询问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询问其他疾病状况、用药史和生活方式。
3。
分类干预(1)对于能够按时服药,无不良反应的患者,则继续督导服药,并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PPT课件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fbba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1.png)
可编辑课件PPT
1
内容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编辑课件PPT
2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筛查及推介转诊
2.随访管理 3.追踪
三、服务要求
可编辑课件PPT
3
服务内容
筛查及推介转诊
5.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肺结核患 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存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并将该信息与上级专业机构共享(复印一份上交)
6.管理期间如发现患者从本辖区居住地迁出, 要及时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可编辑课件PPT
26
2017年考核指标
1.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已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 /辖区同期内经上级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并通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 X 100% 肺结核患者管理率≥(90%) 考核时限:本年度 数据来源:确诊且在辖区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 数;患者健康管理“随访记录表”
明原因消瘦
可编辑课件PPT
1.推荐其到结核 病定点医疗机构 检查 2.填写转诊单 3.一周内电话随 访
4
随访管理 1.第一次入户随访 2.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
以上填写3种表格: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 访记录表、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 肺结核患者服药卡)、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 录表
可编辑课件PPT
评估内容
评估后指导
是否具备患者单独居住 在一个卧室的条件
• •
有条件,患者应单独居住在一个卧室 无条件,尽可能与配偶分床睡(床位应处 在下风向);或头脚睡
患者家中是否能够保持 通风良好
居住房间需定期开窗通风 •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夏季建议通过经常开 窗通风的措施预防传染,每次通风时间应不 少于60分钟。 •北方地区冬季可增加换气扇,换气扇通风方 向应由内向外通风;每日至少早晚通风2次, 每次通风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13675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6.png)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患者基本信息收集和登记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 患者的病史、家族史、既往病史等信息应进行详细记录。
3. 患者的初次就诊日期、确诊日期、治疗方案等信息应进行登记。
二、患者健康评估和监测1.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体温、呼吸音、心脏听诊等。
2. 定期进行肺结核病情评估,包括症状、体征、肺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3. 对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等。
三、患者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患者应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复查相关检查项目。
3. 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1. 对患者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病因、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
2.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3. 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五、患者随访和复诊管理1.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式。
2. 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问题和困扰,及时解答和处理。
3. 定期安排患者复诊,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六、患者病情评估和报告1.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2. 及时将患者病情报告给相关部门,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七、患者康复和复原1. 对于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管理,包括饮食、锻炼等方面的指导。
2. 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和监测,确保康复效果。
3. 鼓励患者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情况。
八、患者隐私保护1. 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2. 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等敏感信息进行保护,不得随意公开。
3.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规范,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收集和登记、健康评估和监测、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患者随访和复诊管理、患者病情评估和报告、患者康复和复原以及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复发和传播风险。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07fa7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8.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肺结核的管理和治疗效果,制定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肺结核患者能够获得规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和预防传播。
三、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提供肺结核管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四、规范要求1. 肺结核病例的诊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射线和痰涂片检查等必要的诊断工作。
2. 患者的分类和登记: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和传染性等因素,将患者进行分类和登记,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治疗方案的制定: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指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4. 药物治疗的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包括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
5. 治疗期间的支持和管理:医务人员应提供患者在治疗期间所需的支持和管理,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6. 治疗结束后的随访:医务人员应对治疗结束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并提供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7. 传染性患者的管理:医务人员应对传染性患者进行特殊管理,包括隔离措施的实施、传染源的追踪和相关人员的接触者筛查等。
8. 数据报告和统计分析:医务人员应按照像关要求,及时报告和统计肺结核病例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五、质量控制为了确保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等。
六、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肺结核管理服务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提供规范的服务。
七、监督和评估相关部门应对肺结核管理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优秀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fa713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5.png)
(3)服药方法及药品存放 抗结核药物宜采用空腹顿服的服药方式,一日的药量要在同一时间一次服用。应放在阴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在农村地区,主要由村医开展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医务人员需接受上级专业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三)患者服药后,督导人员按上级专业机构的要求,在患者服完药后在“肺结核患 者治疗记录卡”/“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中记录服药情况。患者完成疗程后,要 将“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交上级专业机构留存。
其中最后一次在疗程结束 时
初治患者:不少于12次 强化期:8次 继续期:4次
复治期:不少于14次 强化期:8-12次 继续期:6次
结核性胸膜炎: 1次/月
❖ 耐多药:注射期记录随访评估1次/月。
谢谢!
7.2 周内随访,随访结果:转诊 2 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并记录随访结果。
8.处理: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对患者督导服药进行分类干 预。
9.下次随访日期:根据患者此次随访分类,确定下次随访 日期,并告知患者。
10.评估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 姓名。
11.全程服药管理情况: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案时填写。
(6)外出期间如何坚持服药
如果患者需要短时间的外出,应告知医生,并带够足量的药品继续按时服药,同时要注意将药品低温、避 光保存;如果改变居住地,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能够延续治疗。
(7)生活习惯及注意事项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71852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7.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肺结核的监测和诊断1.1 监测肺结核病例:建立健全的肺结核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病例信息,以便对肺结核疫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1.2 确定诊断标准:制定明确的肺结核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以便准确诊断肺结核病例。
2. 肺结核的治疗和管理2.1 根据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制定肺结核治疗指南,明确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以确保患者接受到规范的治疗。
2.2 监测患者治疗情况:建立患者治疗档案,监测患者的治疗进展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
2.3 提供支持和教育: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教育,包括服药指导、生活方式改变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肺结核。
3. 肺结核的传染控制3.1 确定传染源: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肺结核的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2 隔离传染源:对于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应当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3.3 接触者筛查:对于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筛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
4. 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4.1 疫苗接种:推广使用肺结核疫苗,如卡介苗,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4.2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肺结核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肺结核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3 环境改善:改善居住环境,提高通风条件,减少肺结核的传播风险。
5. 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评估和监督5.1 评估服务质量:定期评估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包括病例报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监督服务实施:建立监督机制,对肺结核管理服务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5.3 信息共享和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享肺结核管理服务的信息和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8b277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3.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有150万人死亡。
肺结核的管理服务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规范。
二、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目标肺结核管理服务的目标是提供全面、高质量的肺结核患者管理,包括早期诊断、有效治疗、追踪患者的治疗进展、预防传播和提供支持性服务。
通过规范的管理服务,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三、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1. 早期诊断:建立完善的诊断流程,包括症状评估、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等。
确诊后,及时启动治疗计划。
2. 有效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并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耐药情况。
3. 治疗监测: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传播预防:提供患者教育,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和通风等,以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5. 支持性服务: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和经济援助等服务,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实施步骤1. 建立肺结核管理服务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协同工作,提供全面的管理服务。
2. 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指南,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相同的高质量服务。
3. 建立信息系统: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及时追踪患者的治疗进展和监测效果。
4. 加强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向患者和公众普及肺结核的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5.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肺结核管理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c8d1d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e.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为了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传染风险,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目的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全面的肺结核管理服务,包括早期发现、准确诊断、规范治疗、持续监测和有效预防。
通过规范的管理服务,可以有效控制肺结核的传播,降低肺结核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1. 早期发现和筛查-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接触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
- 提供肺结核症状和传播途径的宣教,增加公众对肺结核的认知。
- 建立健全的筛查机制,包括肺结核症状评估、胸部X射线检查等。
2. 准确诊断- 提供标准化的肺结核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痰液检查等。
-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肺结核诊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规范治疗- 根据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提供充足的抗结核药物,并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 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持续监测- 建立健全的肺结核患者登记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疗效。
- 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复发情况。
- 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和筛查,防止肺结核的传播。
5. 有效预防- 加强肺结核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 推广结核菌素皮内试验,及时发现结核感染者并进行预防治疗。
- 加强结核病患者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传染风险。
四、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实施1. 政府角色-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肺结核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 加大对肺结核管理服务的投入,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a9a15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3.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危害大。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肺结核,制定和实施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肺结核管理工作流程,提高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和发病率。
三、管理服务规范1. 肺结核患者筛查和诊断a.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对于有肺结核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进行肺结核筛查。
b. 筛查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等。
c. 对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的肺结核诊断,包括痰培养、结核菌DNA检测等。
2. 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a. 对于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
b. 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临床评估、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耐药性。
c. 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3. 肺结核患者随访管理a.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和痰涂片检查等。
b. 随访期间,应关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等,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支持。
c. 随访结束后,应进行结局评估,包括治愈、治疗失败和死亡等。
4. 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控制a. 对于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传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治疗、口罩使用和通风等。
b. 对于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进行相关的筛查和随访,以及接种结核疫苗等预防措施。
5. 肺结核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 建立和完善肺结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电子化记录和共享。
b. 信息系统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治疗信息、随访记录和传染控制措施等。
6. 肺结核管理人员培训a. 对从事肺结核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肺结核管理的专业水平。
b. 培训内容包括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传染控制措施和信息系统的使用等。
(完整word版)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完整word版)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c36abdc915f804d2a16c1ec.png)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及推介转诊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
推荐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检查。
1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看是否前去就诊,督促其及时就医。
(二)第一次入户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到上级专业机构管理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单后,要在72小时内访视患者,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督导人员,督导人员优先为医务人员,也可为患者家属。
若选择家属,则必须对家属进行培训。
同时与患者确定服药地点和服药时间.按照化疗方案,告知督导人员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的填写方法、取药的时间和地点,提醒患者按时取药和复诊。
(2)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告诉患者及家属做好防护工作,防止传染。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4)告诉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
若72小时内2次访视均未见到患者,则将访视结果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三)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1。
督导服药(1)医务人员督导:患者服药日,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直接面视下督导服药。
(2)家庭成员督导:患者每次服药要在家属的面视下进行。
2。
随访评估对于由医务人员督导的患者,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对于由家庭成员督导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患者的强化期或注射期内每10天随访1次,继续期或非注射期内每1个月随访1次。
(1)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有则紧急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对无需紧急转诊的,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包括服药是否规律,是否有不良反应),询问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询问其他疾病状况、用药史和生活方式.3。
分类干预(1)对于能够按时服药,无不良反应的患者,则继续督导服药,并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084e3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a.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肺结核的管理服务质量,以下是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详细内容。
一、肺结核病例的诊断和监测1.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南,确诊肺结核病例应满足以下条件:临床症状、X光胸片或CT影像学特征、痰涂片或培养阳性,或通过基因检测等方法确定结核杆菌感染。
2. 病例登记和监测:所有确诊的肺结核病例应及时登记,建立病例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并进行定期监测,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二、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1. 治疗方案:根据结核杆菌的耐药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一线抗结核药物应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治疗期间应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 治疗监测: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临床评估、痰涂片检测和胸片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同时,应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 治疗完结和追踪:治疗期满后,应进行治疗完结评估,包括临床症状、痰涂片和胸片检查等。
对治疗成功的患者,应进行长期追踪观察,以及定期进行复查,以防止复发。
三、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1. 早期识别和筛查:通过社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鼓励高危人群主动进行结核菌感染筛查,并及时发现和诊断潜在的肺结核病例。
2. 结核菌感染者的管理:对于结核菌感染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包括临床症状、痰涂片检测和胸片检查等。
同时,提供结核菌感染者的相关教育,引导其积极参与治疗和预防措施。
3. 环境清洁和通风: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通风工作,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风险。
特别是医疗机构、学校、监狱等高风险场所,应加强环境管理和消毒措施。
4. 结核疫苗接种:推广结核疫苗(卡介苗)的接种,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高危人群,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率。
四、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评估和质量控制1. 服务评估:建立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服务评估,包括病例登记和监测情况、治疗效果、预防控制措施等。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c1953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6.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严重程度和传播性对社会公共卫生造成为了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肺结核病例,制定了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减少疾病传播。
二、患者筛查和诊断1. 患者筛查:a.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意识。
b. 针对高风险人群,如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进行定期筛查。
c. 使用有效的筛查工具,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者血清学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筛查。
2. 诊断:a. 确定病例后,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体格检查。
b. 采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c. 根据国家标准和指南,进行肺结核的诊断,包括痰涂片检查、结核菌培养和份子生物学检测等。
三、治疗管理1. 药物治疗: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方案。
b. 提供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用量、使用频率和疗程等。
c. 监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提供必要的药物监测和副作用管理。
2. 治疗监测:a. 定期进行患者的临床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
b. 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调整和疗程的延长等。
c. 对治疗失败或者复发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管理,包括耐药性检测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四、传染控制1. 患者教育:a. 向患者提供关于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
b. 强调患者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等。
2. 患者隔离:a. 对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进行隔离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b. 提供合适的隔离环境和设施,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3. 接触者管理:a. 对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筛查和监测,以及必要的预防治疗。
b. 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咨询,匡助接触者了解疾病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38d89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4.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肺结核的管理和治疗水平,制定了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标准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服务对象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适用于所有患有肺结核的患者,无论其病情轻重、年龄、性别等因素。
三、服务内容1. 早期筛查和诊断- 提供肺结核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知;- 针对易感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发现患者;- 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
2. 治疗和管理- 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提供抗结核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 家庭管理和随访- 对患者家庭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家庭成员对肺结核的认知;- 建立患者档案,定期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 提供家庭环境改善的建议和指导,减少结核菌传播的风险;- 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筛查和预防性治疗。
四、服务流程1. 患者就诊- 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首先进行登记和建档;- 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 诊断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肺结核的诊断;-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解释;- 开具药物处方,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
3. 家庭管理和随访- 建立患者家庭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治疗情况;- 定期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 提供家庭环境改善的建议和指导,减少结核菌传播的风险。
五、服务质量评估为了确保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家庭环境的改善情况;- 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2ddb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4.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肺结核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制定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是必要的。
二、患者诊断和治疗1. 临床诊断: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进行准确的诊断。
2.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方案应包括抗结核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等信息。
3. 治疗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耐药情况。
同时,应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三、医疗机构管理1. 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应设立肺结核管理专门机构或科室,负责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2. 人员配备: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具备肺结核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3. 设备和药品: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和治疗药品,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 环境管理:医疗机构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患者教育和宣传1.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肺结核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等。
同时,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遵守治疗计划。
2. 宣传活动: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肺结核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关注度。
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健康讲座、宣传册发放等。
五、数据管理和报告1. 数据收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收集和记录肺结核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疗效等。
2. 数据报告: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肺结核病例的情况,包括发病率、治疗率和病死率等。
六、质量管理和评估1. 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肺结核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进行。
2. 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肺结核管理工作的评估,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治疗效果评估等。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66965e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5.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肺结核的管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制定本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二、服务对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肺结核患者,包括初次发现的患者、复发患者以及治愈后的患者。
三、基本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连续、综合的管理服务。
2. 依法合规,遵循医疗伦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3. 多学科协作,形成合力,提高肺结核管理服务质量。
4. 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肺结核管理服务档案系统。
四、服务内容1. 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关于肺结核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治疗方案等内容,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 早期筛查通过胸部X光、结核菌素试验等方法,对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3. 确诊与分期通过痰涂片、痰培养、结核菌DNA检测等方法,对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确诊和分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期结果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结核药物的选择、用药剂量和疗程等。
5. 药物治疗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药物治疗监测,包括药物血药浓度检测、肝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6. 治疗期间的随访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患者的随访,包括生活习惯的指导、药物的正确使用、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7. 治愈后的管理对治愈后的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包括定期复查、健康教育等,预防复发和传播。
五、服务流程1. 患者接诊患者来院后,由医务人员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信息。
2. 确诊与分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进行肺结核的确诊和分期。
3.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分期结果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监测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监测,包括药物血药浓度检测、肝功能监测等。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2a628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a.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肺结核,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包括诊断与治疗、监测与报告、预防与控制、宣教与咨询四个方面。
一、诊断与治疗1.1 病例诊断在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中,对于病例诊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其次,需要进行胸部X光检查和痰涂片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结核病变。
最后,对于初步判断为肺结核的患者,需要进行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对药物的敏感性。
1.2 治疗方案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还规定了肺结核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医生应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普通情况下,肺结核的治疗方案包括两个阶段: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初始治疗通常持续2-3个月,主要使用四种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治疗。
维持治疗通常持续4-6个月,主要使用两种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治疗。
治疗期间,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治疗监测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对治疗监测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医生需要定期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包括体温、咳嗽、咳痰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医生还需要定期复查胸部X光片和痰涂片,以判断病情的变化和病原菌的清除情况。
二、监测与报告2.1 病例监测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强调了对肺结核病例的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病例登记和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报告疑似和确诊的肺结核病例。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病例的分析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 病原菌监测为了了解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菌的变化趋势,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还要求进行病原菌的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病原菌监测网络,采集和分析肺结核病例的病原菌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5d2d7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9.png)
肺结核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文档旨在规范肺结核管理服务的实施过程,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全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服务对象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
三、服务内容1. 疫情监测和报告a. 监测肺结核病例的发病率和流行趋势,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b. 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诊断,确保病例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隔离。
2. 诊断和治疗a. 严格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肺结核的诊断。
b.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c. 提供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
d. 配合患者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
3. 随访和管理a. 对确诊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b. 提供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肺结核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c. 协助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 患者隔离和防护a. 对痰液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传播。
b.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5. 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a. 建立健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b.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加强肺结核管理的协同合作。
四、服务质量指标为了评估肺结核管理服务的质量,制定以下服务质量指标:1. 诊断准确率:确诊病例中正确诊断的比例。
2. 治疗成功率:治疗结束后病情好转或痊愈的比例。
3. 随访率:定期随访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比例。
4. 用药依从性:按时按量服药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比例。
5. 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五、服务流程1. 疫情监测和报告流程:a. 监测病例发病率和流行趋势。
b. 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2. 诊断和治疗流程:a. 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筛查。
b. 进行痰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确诊肺结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及推介转诊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
推荐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检查。
1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看是否前去就诊,督促其及时就医。
(二)第一次入户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到上级专业机构管理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单后,要在72小时内访视患者,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督导人员,督导人员优先为医务人员,也可为患者家属。
若选择家属,则必须对家属进行培训。
同时与患者确定服药地点和服药时间。
按照化疗方案,告知督导人员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的填写方法、取药的时间和地点,提醒患者按时取药和复诊。
(2)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告诉患者及家属做好防护工作,防止传染。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4)告诉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
若72小时内2次访视均未见到患者,则将访视结果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三)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1. 督导服药(1)医务人员督导:患者服药日,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直接面视下督导服药。
(2)家庭成员督导:患者每次服药要在家属的面视下进行。
2. 随访评估对于由医务人员督导的患者,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对于由家庭成员督导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患者的强化期或注射期内每10天随访1次,继续期或非注射期内每1个月随访1次。
(1)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有则紧急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对无需紧急转诊的,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包括服药是否规律,是否有不良反应),询问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询问其他疾病状况、用药史和生活方式。
3.分类干预(1)对于能够按时服药,无不良反应的患者,则继续督导服药,并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2)患者未按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嘱服药,要查明原因。
若是不良反应引起的,则转诊;若其他原因,则要对患者强化健康教育。
若患者漏服药次数超过1周及以上,要及时向上级专业机构进行报告。
(3)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要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
(4)提醒并督促患者按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复诊。
(四)结案评估当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后,要对其进行结案评估,包括:记录患者停止治疗的时间及原因;对其全程服药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收集和上报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
同时将患者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转归评估,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看是否前去就诊及确诊结果。
三、服务流程图1 肺结核患者筛查与推介转诊流程图图2 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访流程图图3 肺结核患者督导服药与随访管理流程图四、服务要求(一)在农村地区,主要由村医开展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医务人员需接受上级专业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三)患者服药后,督导人员按上级专业机构的要求,在患者服完药后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中记录服药情况。
患者完成疗程后,要将“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交上级专业机构留存。
(四)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每月记入1次,存入患者的健康档案,并将该信息与上级专业机构共享。
(五)管理期间如发现患者从本辖区居住地迁出,要及时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五、考核指标(一)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已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辖区同期内经上级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并通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100%。
(二)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按照要求规则服药的肺结核患者人数/同期辖区内已完成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人数×100%。
规则服药:在整个疗程中,患者在规定的服药时间实际服药次数占应服药次数的90%以上。
六、附件1.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访记录表2.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附件1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访记录表1.本表为医生在首次入户访视结核病患者时填写。
同时查看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耐多药患者查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
2.编号: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的后8位编码。
前面3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委员会等,具体划分为:001-099表示居委会,101-199表示村委会,901-999表示其他组织;后面5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
3.患者类型、痰菌、耐药情况和用药的信息,均在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耐多药患者查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中获得。
4. 督导人员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与其协商确定督导人员。
5. 家庭居住环境评估:入户后,了解患者的居所情况并记录。
6. 生活方式评估:在询问患者生活方式时,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与患者共同制定下次随访目标。
吸烟斜线前填写目前吸烟量,不吸烟填“0”,吸烟者写出每天的吸烟量“**支/天”斜线后填写吸烟者下次随访目标吸烟量“**支/天”饮酒情况:“从不饮酒者”不必填写其他有关饮酒情况项目。
“日饮酒量”应折合相当于白酒“××两”。
白酒1两折合葡萄酒4两、黄酒半斤、啤酒1瓶、果酒4两。
7.健康教育及培训的主要内容(1)肺结核治疗疗程只要配合医生、遵从医嘱,严格坚持规律服药,绝大多数肺结核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服用抗结核药物1个月以后,传染性一般就会消失。
一般情况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疗程为6个月,复治肺结核患者为8个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4个月。
(2)不规律服药危害如果不遵从医嘱,不按时服药,不完成全疗程治疗,就会导致初次治疗失败,严重者会发展为耐多药结核病。
治疗疗程明显延长,治愈率也会大大降低,甚至终生不愈。
治疗费用也会大幅度增加。
如果传染给其他人,被传染者一旦发病也是耐药结核病。
(3)服药方法及药品存放抗结核药物宜采用空腹顿服的服药方式,一日的药量要在同一时间一次服用。
应放在阴凉干燥、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夏天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
(4)服药后不良反应及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舒服、恶心、皮肤搔痒、关节痛、手脚麻木等,严重者可能会呕吐、视物不清、皮疹、听力下降等;当出现上述任何情况时,应及时和医生联系,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服用利福平后出现尿液变红、红色眼泪现象为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为及时发现并干预不良反应,每月应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复查。
(5)治疗期间复诊查痰查痰的目的是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状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初治肺结核患者应在治疗满2、5、6月时、复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满2、5、8月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注射期每个月、非注射期每两个月均需复查痰涂片和培养。
正确的留痰方法是:深呼吸2-3次,用力从肺部深处咳出痰液,将咳出的痰液留置在痰盒中,并拧紧痰盒盖。
复查的肺结核患者应收集两个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
夜间痰:送痰前一日,患者晚间咳出的痰液;清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后,留存咳出的第2口、第3口痰液。
如果患者在留痰前吃过东西,则应先用清水漱口,再留存咳出的第2口、第3口痰液;装有义齿的患者在留取痰标本前应先将义齿取出。
唾液或口水为不合格标本。
(6)外出期间如何坚持服药?如果患者需要短时间的外出,应告知医生,并带够足量的药品继续按时服药,同时要注意将药品低温、避光保存;如果改变居住地,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能够延续治疗。
(7)生活习惯及注意事项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将疾病传染他人,最好住在单独的光线充足的房间,经常开窗通风。
不能随地吐痰,也不要下咽,应把痰吐在纸中包好后焚烧,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中;不要对着他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传染期内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
吸烟会加重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大量咯血可危及生命。
另抗结核药物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并且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饮酒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降低药物疗效,因此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戒烟、禁酒。
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加强营养,多吃奶类、蛋类、瘦肉等高蛋白食物,还应多吃绿叶蔬菜、水果以及杂粮等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品,避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
(8)密切接触者检查建议患者的家人、同班、同宿舍同学、同办公室同事或经常接触的好友等密切接触者,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筛查。
8. 下次随访日期:确定下次随访日期,并告知患者。
9. 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姓名。
附件2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1.本表为结核病患者在接受随访服务时由医生填写。
同时查看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耐多药患者查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
2.编号: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的后8位编码。
前面3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委员会等,具体划分为:001-099表示居委会,101-199表示村委会,901-999表示其他组织;后面5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
3.生活方式指导:在询问患者生活方式时,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与患者共同制定下次随访目标。
吸烟:斜线前填写目前吸烟量,不吸烟填“0”,吸烟者写出每天的吸烟量“**支/天”斜线后填写吸烟者下次随访目标吸烟量“**支/天”饮酒情况:“从不饮酒者”不必填写其他有关饮酒情况项目。
“日饮酒量”应折合相当于白酒“××两”。
白酒1两折合葡萄酒4两、黄酒半斤、啤酒1瓶、果酒4两。
4.漏服药次数:上次随访至本次随访期间漏服药次数。
5.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抗结核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描述何种不良反应或症状。
6.合并症/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了合并症或并发症,则具体记录。
7.转诊:如果转诊要写明转诊的医疗机构及科室类别,如××市人民医院结核科,并在原因一栏写明转诊原因。
8. 2周内随访,随访结果:转诊2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随访结果。
9.处理: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对患者督导服药进行分类干预。
10.下次随访日期:根据患者此次随访分类,确定下次随访日期,并告知患者。
11.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姓名。
12.全程服药管理情况: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案时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