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_吕素香

合集下载

流动性繁荣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流动性繁荣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流动性繁荣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孙立坚
【期刊名称】《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9)003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经济的宏观数据,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中国目前"流动性繁荣"的特征及其影响.通过分析,论文强调目前中国流动性问题和欧美国家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存在本质的差异.论文又进一步讨论了结构性流动性繁荣的可持续条件.文章建议应该利用目前流动性充裕的大好时机发展资本市场和优化经济结构.
【总页数】7页(P47-53)
【作者】孙立坚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21
【相关文献】
1.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白双鹂;伍楠林
2.全球流动性输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徐震宇
3.试论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苗鑫
4.流动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舒骏双;高骁宇
5.美国经济的三大风险及其对中美经济的影响 [J], 李俊江;范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债价格引导机制实证研究——交易所国债市场何去何从

国债价格引导机制实证研究——交易所国债市场何去何从

国债价格引导机制实证研究——交易所国债市场何去何从楼小飞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7()4
【摘要】我国国债市场的人为分离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交易所市场也呈现出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

通过对跨市场国债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国债的收益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国债价格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交易所市场比银行间市场的国债对信息的反应更为敏感;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国债的价格变化相互引导,但交易所占主导地位。

最后给出了针对交易所国债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总页数】8页(P42-49)
【关键词】国债;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
【作者】楼小飞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1
【相关文献】
1.货币政策对不同国债市场流动性影响的差异——基于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比较研究 [J], 陈磊;孔刘柳;张兆瑞
2.我国国债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结”与“解”——基于交易所国债价格与收益率关
系的实证分析 [J], 徐晟
3.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国债价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J], 李裕;梁婷
4.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相关性研究 [J], 潘婉彬;缪柏其;靳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商业银⾏流动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19-10-29内容提要: 在全球⾦融危机蔓延、国内资本市场调整以及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应重视对流动性的预测和管理。

本⽂在明确区分宏观经济流动性与商业银⾏流动性内涵的基础上,采⽤⾮负约束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的流动性状况进⾏了综合评价,并利⽤1997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银⾏流动性受主要内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进⾏了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2003年到2007年,⽆论⼤银⾏还是⼩银⾏,其流动性⽔平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利率和资本市场对银⾏业流动性的影响最显著,⽽物价和M2增速对银⾏业流动性的影响则不显著。

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前及未来⼀段时期内的商业银⾏流动性问题。

关键词: 流动性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F830.49 ⽂献标识码: A⽂章编号: 1006-1770(2009)08-04-06⼀、引⾔近年来,“流动性”以及“流动性过剩”的讨论可谓汗⽜充栋,炙⼿可热。

不过对流动性这⼀概念的理解上却存有不少模糊之处。

经济学上所说的“流动性(liquidity)”⾄少有三种不同的内涵:⼀是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及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是指⾦融市场及⾦融资产的流动性,强调资产的变现能⼒以及市场为资产变现提供便利的能⼒;三是商业银⾏及其他⾦融机构的流动性。

应该说这三种流动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宏观经济的流动性状况会影响到⾦融市场及⾦融机构的流动性,⾦融市场的流动性⼜对⾦融机构的流动性有很强的约束作⽤。

虽然如此,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强,不能混淆。

商业银⾏的流动性是银⾏可以及时满⾜顾客提取存款和贷款客户的信贷要求以及其他⽀付请求的能⼒,其⽔平取决于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供给主要来⾃于客户存款、⾮存款服务收益、贷款本息偿还、资产变现以及货币市场借款,流动性需求则主要是存款提取、客户的贷款要求、主动负债的偿还、经营⽀出和赋税、股东红利⽀付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额即流动性缺⼝(Liquidity Gap)直接决定了商业银⾏的流动性状况(Rose,2001)。

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分析

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分析

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分析秦霞【摘要】巴塞尔协议III首次引入了可量化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指标短期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为全球流动性风险监管提供了标准化工具。

我国银监会引入LCR,和流动性比率共同作为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分析LCR和流动性比率这两个指标的异同,对流动性风险防范与监管具有重大意义。

总体看来,与侧重静态考核、表内业务监管的流动性比率相较,LCR更好地实现了对银行业务和风险的综合考量以及对流动性风险的提前预测,体现了全球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方向。

【期刊名称】《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4)004【总页数】6页(P36-40,55)【关键词】巴塞尔Ⅲ;流动性风险;LCR;流动性比率【作者】秦霞【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北京 1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3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全面爆发直接导致了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危机后各国都重视并加强了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作为相应的对策,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及实施细则,首次引入了可量化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指标短期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并要求各参与国的商业银行到2019年1月LCR达标率不低于100%,这就是所谓的巴塞尔协议III。

中国银监会积极借鉴巴塞尔协议 III的流动性标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几经修改,在2015年10月1日施行的最新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LCR和流动性比率,并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年底前达到100%。

这两个指标构成了我国监测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最为重要的风向标,本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比较这两个指标,最终证明LCR作为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较之我国长期以来所使用的流动性比率指标更具优势,其特点体现在:对流动性风险更加具前瞻性;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综合考量;兼顾监管了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等。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流动性研究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流动性研究

也 持有 同样 的观 点 ,并 对 美 国 股票 市场 的整 体 流 动 性
进 行实 证 研 究 ,发 现 长 、短期 利 率对 市 场 流 动 性 也 有 着 显著 影 响 。还 有 学 者 以市 场具 体 债 券 品 种 为分 析 对 象 ,考 察 不 同债 券 的流 动 性 影 响 因 素 .如 S g t ua o和 Asn(9 9对 美 国债 券 市 场 上 的 同 债 、金 融 债 和 公 司 a i1 9 ) 债 进 行 分 析 .发 现交 易量 对 i种 债 券 的 流 动 性 均 有 正 向影 响 ,但不 同类 型 债 券还 有 着 不 同的 影 响 因素 。 国 内有 关 市 场 流 动性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股 票 市 场 上 ,对 于 债 券 市 场 的 流 动 性 以 及 影 响 因 素 探 讨 较 少 顾 纪生 (0 2 采 用 定 性 方 法 定 义 流 动 性 ,描 述 其 影 响 20)
二 、相 关 文 献 回顾
因素 ,并 给 出政 策 建 议 ;朱 世 武 (04以 圉 债 为 代 表 , 20 )
对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 的 流动 性 进 行 分 析 ,发 现平 均 每笔
交 易 量 、风 险 、剩 余 期 限和 发 行 规 模 对 市 场 流动 性 均 有 显 著 影 响 ,且 市场 流动 性 无 周 内效 应 ,但 当 时做 市
消 了做 市 商最 大 报 价 价 差 的 限 制 ,使 得 做 市 商 的报 价 反 映 了 自身 的真 实 风 险 态 度 和 做 市 意愿 .对 市 场 研 究 具 有 较 高 的参 考 价 值 根 据 国外 学 者 对 债 券 市 场 流 动 性 的 研 究 ,买 卖 价 差 很 好地 反 映 了市 场 的 流 动性 .因此 本 文 重 点 关 注 银 行 问债 券 市 场 的 紧 度( g tes.选 取 买卖 价 差 作 为 t hn s) i 流 动 性 的 度量 指 标 ,分 别 以 同债 、金 融 债 和 企 业 债 三 个 子 市场 为分 析 对 象 ,从 交 易 成本 的角 度 进 行 研究 。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
s c iy lq diy a m p o e iui t f a ke . Alh gh t yp s ofs c iy n t a pa f m o fx d r ia iiy e urt iui t nd i r v s lq diy O m r t t ou he t e e urt i he de l ltor f ie p oft b l t s c iy ofe ha ge i e .bu ih is n r a et e lq d t fs cu iy wilb m pr e . e urt xc n s fw tw t t ic e s h i uiiy o e rt l e i ov d Ke r : De lplto m ffxe o iablt e u iy o xc n y wo ds a a f r o i d pr ft iiy s c rt fe ha ge;Liuiiy;Po ii nayss q dt stvea l i
了分析 。并 根 据 流动 性 指 标 进行 了 实证 分 析 , 果表 明 , 定收 益 证 券 交 易平 台使 市场 在 深 度 及 宽度 等 方 面均 得 到 结 固 了改善 ; 过横 截 面 数据 分析 , 通 可知 银 行 间 市 场 与 交 易所 市场 及 固定 收 益 证 券 交 易 平 台 比 较 , 市 场 深 度 方 面表 现 在 出较 大优 势 。因 此 . 固定收 益 证 券 交 易平 台的 引进 , 使债 券 流 动 性 得 到 较 大提 高 , 促 进 市 场 流 动 性 有 明 显 的 作 用 。 对 虽然 固 定收 益 证 券 交 易平 台的债 券 品 种 较 少 , 是 当债 券 品 种 不 断增 多后 , 券 流 动性 将 会 得 到 改善 。 但 债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摘要】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该市场进行概述并定义,同时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

在正文部分中,将分别从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方式、影响因素、市场功能和监管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在将总结该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分析,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方式、影响因素、市场功能、监管机制、市场现状、发展趋势、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利率市场之一,也是银行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稳定利率水平以及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逐渐成为我国利率市场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各金融机构可以灵活调整自身的资金结构,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该市场也促进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执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市场利率的形成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监管的深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将会更加规范和健康地发展,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提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2 定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商业银行之间以央行批准的质押品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在该市场中,参与各方可以通过借入或出借资金来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或调整资金结构,从而平衡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实现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调剂和流动性管理。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申银万国--债券策略:从央行金融报表看流动性的前世今生——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一篇

申银万国--债券策略:从央行金融报表看流动性的前世今生——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一篇

2011年5月18日从中央银行金融系列报表看流动性的前世今生——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一篇z 2010年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波动明显,流动性问题成为了全市场关注的焦点。

流动性问题相对复杂,依据不同的口径有不同的层次划分,但是银行流动性是相对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在此,本系列报告试图从中央银行公开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表出发,对流动性体系进行分析解读。

z 从系列报告构成来看,本篇内容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解释。

主要针对纷繁复杂的中央银行报表科目进行描述、比较。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本篇内容作为后续系列报告的备查索引资料,与后续的专题报告相互验证。

z 第一篇报告主要梳理中央银行金融统计报表。

央行统计报表的对象有三:货币当局、其他存款性金融性公司和其他金融性公司。

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如下三个报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

本文详细解释各报表中科目的内涵,并对各个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同时还对统计口径调整的主要部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 z (一)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按部门)之间的不同存款之间的勾稽关系。

个人存款与住户存款基本相同。

单位存款大致等于“非金融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非金融业企业的临时性存款等”。

z (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存款方面,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与各项存款之间的关系,即“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存款总额-财政存款-委托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对金融机构及住户的负债”。

贷款方面,对非金融机构债权与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之间的关系,即“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对非金融机构债权-(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贷款-委托贷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对非金融机构和居民部门持有的债券+股权”,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居民部门债权大致等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对住户的贷款。

201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

201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

分 别 是 政 策 性 银 行 债、 国 债、 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市场占 比 分 别 为 32.05%、29.18%、 10.42% 和 6.12% ;债 券 余 额 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别是政
注: 中债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净价指数。 数据来源 : 中国债券信息网
图 2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期限结构
府支持机构债券、非银行金融 机 构 债 券、 非 公 开 定 向 债 务
(一)回购交易保持活跃 2013 年,银行间债券回购 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增长,但增 幅放缓。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 回 购 共 计 成 交 158.16 万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11.61%, 增 长 率 较
19.41% 12.90% 18.15% 21.58% 23.94%
7 ċ 10 ౎ 10 ౎ᅜฉ
8.59 万亿元 2,同比增长 10.90%,增幅较上年高 7.07 个百分点(见表 1) 。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 3 发行规模为 3.31 万亿元,同比减少 0.37%,占到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的 38.54%。 从发行券种看,政策性银行债占比最高,而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增幅最大。2013 年,发行额 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别是政策性银行债、国债、短期 融资券和超短期融资券,市场占比分别为 24.16%、 19.56%、9.69% 和 8.77% ;发 行 规 模 同 比 增 幅 居前四位的分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非公开 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地方政府债券和超短期融资 券, 分 别 同 比 增 长 434.03%、50.77%、40.00% 和 29.42%。 从发行期限看,短期品种占比上升,长期品种 占比下降。2013 年,1 年期以下和 1 ~ 3 年期限品 种发行占比分别为 31.75% 和 23.94%,与上年相

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有效性关系研究

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有效性关系研究

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有效性关系研究在金融学中,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有效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上的交易能够在短期内以较低的成本转化为现金,而市场有效性则是指市场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信息的程度。

本文将对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有效性的定义市场流动性是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它衡量了市场上交易工具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转化为现金。

市场流动性良好的市场,交易工具易于买卖,交易速度快,成交量大,投资者可以迅速获取资金。

市场流动性差的市场,交易工具不容易买卖,交易速度慢,成交量小,投资者可能难以迅速获取资金。

而市场有效性则是指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市场信息,即市场价格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实价值。

如果市场有效,则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市场价格来获取相应的收益;反之,如果市场无效,则投资者可能难以获取超额收益。

二、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有效性的关系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有效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市场流动性良好的市场有利于市场有效性的实现,而市场有效性的实现又能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

市场流动性的良好可以为市场有效性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

当市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时,投资者可以迅速买卖交易工具,市场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信息。

这样,投资者能够更容易根据市场价格作出判断和决策,市场中的信息也能够更迅速传播。

另一方面,市场有效性的实现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

市场有效性要求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反映市场信息,这就要求投资者在决策中参考市场价格。

当市场能够充分实现市场有效性时,投资者对市场价格的参考程度将更高,市场交易也将更活跃,从而提高了市场流动性。

三、市场流动性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会对市场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市场流动性下降时,投资者在买卖交易工具时可能会遇到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投资者对市场价格的参考程度,市场有效性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效率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效率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效率一、引言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资金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则是判断一项金融工具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效率进行探讨。

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市场中的资金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成本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债券的流通性:债券的流通性是指债券的买卖程度,即债券在市场上快速成交的能力。

流通性较好的债券市场能够满足投资者快速调整仓位的需求,提高市场的活跃度。

2. 市场的交易规模:市场交易规模是指市场上所发行债券的总额以及每天的交易量。

市场交易规模越大,越能满足投资者交易的需求,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3. 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能够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加市场的活跃度,使市场价格更加合理。

三、债券市场的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能否充分反映所有可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从而使市场价格能够合理反映资产价值。

债券市场的市场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效率:信息市场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债券市场的信息是否能够充分地反映在市场价格中,是判断债券市场信息效率的重要指标。

信息效率高的债券市场能够提高市场的透明度,降低投资者的不确定性。

2. 价格效率:价格效率是指市场价格是否合理地反映了资产的价值。

价格效率高的债券市场能够提高市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评估和决策。

3. 交易效率:交易效率是指市场交易的成本。

低交易成本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提高市场价格的准确性。

四、债券市场流动性与市场效率的关系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流动性的提高能够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增加交易的频率和规模,从而提高市场效率。

而市场效率的提高则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

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

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债券市场是一个关键的金融市场,对于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尤为重要。

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则是影响其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研究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在债券市场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投资者、经纪商、发行人等。

这些参与者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例如,当投资者对债券市场充满信心时,他们愿意增加债券的交易量,这将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相反,如果投资者缺乏信心,他们将减少债券的交易量,市场流动性将相应减弱。

因此,了解并研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对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可以从债券市场的结构和规模来研究其流动性。

债券市场的结构和规模决定了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效率。

例如,若债券市场具有高度集中度,即部分发行人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

此外,债券市场的规模也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个较小的债券市场上,交易量往往较低,导致流动性较差。

因此,研究债券市场的结构和规模对于理解其流动性至关重要。

第三,我们可以从政策和监管的角度来研究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对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债券交易和增加市场透明度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提供交易基础设施来提高市场流动性。

因此,研究政策和监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我们可以从跨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由于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因此研究这些联系对于理解债券市场流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来影响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此外,国际债券市场和国内债券市场之间的联系也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

因此,跨市场的研究对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包括市场参与者、市场结构和规模、政策和监管、以及跨市场的因素等等。

流动性分析方法与应用

流动性分析方法与应用

流动性分析方法与应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流动性成为了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流动性是指市场上的资产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进行买卖的能力。

在金融市场中,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流动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动性指标的选择在流动性分析中,选择合适的流动性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流动性指标包括成交量、买卖价差、成交速度等。

成交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的交易量,反映了市场的活跃程度。

买卖价差是指买入价格和卖出价格之间的差异,较小的价差意味着较好的流动性。

成交速度是指资产从上市到成交所需要的时间,较短的成交速度意味着较高的流动性。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流动性指标是必要的。

二、流动性分析方法1. 基于成交量的流动性分析方法成交量是流动性分析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成交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市场的活跃程度和投资者的情绪。

在流动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成交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成交量波动率的计算和分析等。

成交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来实现,通过观察成交量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趋势。

2. 基于买卖价差的流动性分析方法买卖价差是流动性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买卖价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和市场的流动性。

在流动性分析中,可以通过计算买卖价差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来判断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波动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资产的买卖价差来判断其流动性的差异。

3. 基于成交速度的流动性分析方法成交速度是流动性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成交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资产的流动性。

在流动性分析中,可以通过计算资产的平均成交速度、成交速度分布等指标来判断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趋势。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市场的成交速度来判断其流动性的差异。

三、流动性分析的应用流动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中国债券市场是指中国境内各类债券的发行、交易和流通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也逐渐增强。

本文将从债券市场概述、债券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性、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特点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债券市场概述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长期融资工具。

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等。

债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长期融资、为投资者提供一种稳定、相对较低风险的投资选择,以及促进市场利率的发现与形成等。

二、债券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性债券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中的债券可以在合理的成本和时效内进行交易和转让的程度。

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市场的有效运行。

良好的债券市场流动性可以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效率和灵活性,降低市场流动性危机的风险。

三、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特点1.市场规模大: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涵盖了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地方债券等多种类型,为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2.市场参与者多样化:中国债券市场参与者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等。

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对债券市场流动性和风险敏感程度不同,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水平。

3.投资偏好稳定:中国债券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倾向于持有债券至到期,对于市场流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中国债券市场整体的流动性相对较低。

4.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债券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发行和交易流程不高效,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状况。

四、改进措施为了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流动性。

可以通过引入更先进的交易系统、建立高效的清算和结算机制,以及加强信息披露等方式来实现。

2.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和监督。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银行贷款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

因此,企业债券作为一种市场融资工具,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流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何提高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成为当前市场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探讨提高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概念和特点分析。

(2)影响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规范、信息透明度、市场参与者等方面。

(3)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探讨提高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拓宽市场参与者等方面。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市场参与者对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认知和看法。

(3)案例研究法:选择一些企业债券发行案例,分析其流动性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后续提出措施和建议提供实证分析依据。

四、研究意义(1)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2)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3)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提出提高市场流动性的措施和建议,为市场监管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_吕素香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_吕素香

2009年第1期双月刊总第172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O URNA L OF ZHONGNAN UNIVERS ITY OF ECONOM ICS AND LAW№.1.2009Bimo nthlySe rial№.172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吕素香1 周宁东2(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西安710049;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32)摘要:债券市场流动性包括价格、交易量以及交易时间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现有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基本上只反映了流动性三个因素的某一方面。

本文从流动性概念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衡量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综合指标的计量模型,认为流动性综合指标能够克服单一指标的缺陷,有助于全面刻画债券市场流动性价、量和时间三方面因素,有助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微观结构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交易成本;做市商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9)01-0078-05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于1997年。

当时,商业银行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致使股票价格波动异常。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决定,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同时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

由此可见,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起初就是以金融机构为主要投资者的债券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

2007年全年债券发行总量达到7.98万亿元;现券市场交投非常活跃,交易笔数和交易量分别高达9万笔和16.6万亿元;回购交易大幅放量,共结算9.73万笔,结算量46.29万亿元。

可以说,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债券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场所。

然而,回顾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它在支持市场主体融资、投资以及改进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较低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要深入研究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首先要构建一个或若干个衡量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综合指标。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分析与对策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 殷克东[1];安丰东[1];丁黎黎[2]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青岛
出版物刊名: 财经科学
摘要:金 融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能够迅速进行大量的金融交易 ,并且不会导致资金资产价格发生显著波动。

债券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债券的流动性 ,市场流动性的提高 ,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 ,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同时能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 ,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为此 ,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成为各国债券管理政策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被高度重视。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指标构建及分析(一 )市场流动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常用的评价市场流动性的指标可分为两类 :定义性指标和静态指标两类。

其中衡量流动性的定义性指标是用宽度、深度及弹性来衡量 ,具体表述如下 :1、宽度 :通常用买卖报价差来衡量。

买卖报价差等于做市商的卖出报价减买入报价。

买卖报价差越小 ,说明市场的宽度越好。

2、深度 :指的是在一个给定的买卖价格下 ,可以交易的债券数量。

通常情况下 ,深度可以用盘中最高买入价乘以对应的数量与盘中最低卖出价乘以对应的数量之和来表示。

其和越大 ,说明市场的深度越好。

3、弹性 :是指由交易引起的价格波动恢复均衡的时间。

通常通过观察交易后恢...。

缺乏流动性的中国债券市场

缺乏流动性的中国债券市场

缺乏流动性的中国债券市场
娄贤芳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情况》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衡量债券市场完善程度的指标之一。

我国的国债市场扩张的同时,其流动性却相当低。

这给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娄贤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中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间流动性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动态特征 [J], 杨宝臣;赵亮
2.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丁青
3.流动性策略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应用 [J], 李星潭;袁志辉
4.中国债券市场杠杆率对流动性的影响——兼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 巴曙松;夏义鑫
5.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度量方法的比较 [J], 王超;高扬;刘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1期双月刊总第172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O URNA L OF ZHONGNAN UNIVERS ITY OF ECONOM ICS AND LAW№.1.2009Bimo nthlySe rial№.172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吕素香1 周宁东2(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西安710049;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32)摘要:债券市场流动性包括价格、交易量以及交易时间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现有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基本上只反映了流动性三个因素的某一方面。

本文从流动性概念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衡量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综合指标的计量模型,认为流动性综合指标能够克服单一指标的缺陷,有助于全面刻画债券市场流动性价、量和时间三方面因素,有助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微观结构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交易成本;做市商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9)01-0078-05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于1997年。

当时,商业银行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致使股票价格波动异常。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决定,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同时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

由此可见,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起初就是以金融机构为主要投资者的债券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

2007年全年债券发行总量达到7.98万亿元;现券市场交投非常活跃,交易笔数和交易量分别高达9万笔和16.6万亿元;回购交易大幅放量,共结算9.73万笔,结算量46.29万亿元。

可以说,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债券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场所。

然而,回顾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它在支持市场主体融资、投资以及改进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较低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要深入研究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首先要构建一个或若干个衡量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综合指标。

一、市场流动性及衡量指标目前学术界对市场流动性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H icks将流动性定义为立即执行一笔交易的可能性[1]。

Demsetz分析了做市商报价形成过程中买卖价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基于买卖价差的交易“即时性”的概念,使“流动性”概念略具雏形[2]。

后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市场流动性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解释。

Eng le和Lange提出“交易成本说”,认为一个流动性好的市场是执行交易不需要付出成本的市场[3]。

事实上,交易成本低的市场被认为是流动的,而成本高的市场则被认为是非流动的。

Gro ssm an和Miller提出“即时说”,指出流动性是能以希望得到的市场价格迅速成交达成收稿日期:2008-09-20作者简介:吕素香(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周宁东(1977—),男,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任何规模的交易[4]。

Black提出流动性良好的市场具有以下特征:买卖报价总是存在,同时价差足够小,小额交易可以被立刻执行,同时对市场资产价格产生较小的影响,大额交易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按接近平均市场价格成交[5]。

Amihud和Mendelson认为流动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交易所需要的成本,二是寻找一个理想价格所需要的时间[6]。

Glen把迅速交易且不造成价格大幅变化的能力看作市场流动性[7]。

而Engle认为流动是一笔潜在的交易对价格的影响[8]。

O'Hara认为流动性是即时性的代价,本质上是那些愿意推迟交易的交易商比希望立刻执行的交易商能够获得更好的价格成交[9](P101-110)。

市场上,提交限价委托单的投资者通过等待可以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价格,而提交市价委托单的投资者为了立刻交易不得不接受次优的价格,这表明价格的跨期运动是流动性的基本测度。

Demsetz、Gro ssm an和M iller等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动性的三个特征———交易成本、交易即时性和交易影响力,逐渐完善了对流动性的定义。

Ky le提出度量市场流动性的几个核心概念———宽度(width)、深度(depth)、弹性(resiliency)、即时性(im mediacy)和市场影响力(im pact)等[10],这些指标的提出使我们可以从微观上计量流动性。

Glostern和H arris用交易成本的高低来衡量流动性,认为交易成本越高,市场流动性越低[11]。

Chan、Christie和Schultz使用买卖价差研究市场流动性[12]。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衡量市场流动性的绝大多数指标只是衡量了流动性本质的某一个方面,而且指标很多,比较杂乱。

那么,有没有一个综合性指标来度量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呢?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构建衡量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综合指标。

二、衡量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原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对一组变量的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这组变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结构,以达到压缩和解释数据的效果。

为了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衡量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综合指标,我们首先需要定义衡量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原指标体系,本文选择的指标体系如下:(1)报价价差。

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本文选择使用相对买卖价差,并令市场的每日买卖价差就是各只债券的双边报价相对价差的平均值。

(2)报价笔数,它体现做市商对于其负责的债券报价的意愿,一定程度上也能衡量市场的流动性。

本文定义市场每天的报价笔数为所有债券报价笔数的总和。

(3)报价面额和报价金额,它们代表市场深度。

银行间市场每日的市场深度就是各只双边报价债券每日报价的总和。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做市商的报价买入量和卖出量相等,少数情况下不等。

本文令单只债券的报价面额等于报价买入量和卖出量的均值,而报价金额则是买卖报价面值乘以所报价格求和的均值。

市场当日的报价面额和报价金额则等于单券的加总。

(4)交易金额。

交易金额同样可以反映市场的交易活跃程度(可能和报价规模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与报价规模、报价金额指标类似,本文定义银行间市场每日的交易金额就是所有债券每日交易金额的总和。

(5)交易笔数。

与交易量相类似,交易笔数同样可以从交易次数的角度分析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这也部分地反映了交易的即时性。

本文定义市场每天的交易次数为所有债券交易次数的总和。

可以预见,交易笔数较多时成交量会较大,反之亦然,不过由于并非每笔的成交量都相同,两者并不会高度相关。

三、样本数据的选取我们提取了Wind资讯数据库从2002年6月1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双边报价数据,一共得到85865个数据。

我们分别统计了各只债券的报价次数,从中挑出报价次数大于300次的86只债券,共50523次报价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这些债券中,包括国债38只,中央银行票据12只,政策性金融债29只,企业债2只以及短期融资券5只。

债券的期限从3个月到10年不等。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只债券每一天都存在报价,而且为了兼顾报价与交易,有些债券当日有报价却没有交易,或有交易却没有报价的数据就得剔除。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债券报价的相对价差、报价次数、报价面额、报价金额、成交总量和成交笔数的数据情况。

我们计算了这6个指标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其中带*号上标的表示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不难看出:第一,所有指标之间均显著相关。

相关度最高的三对指标是报价笔数与报价面额、报价笔数与报价金额以及成交总量与成交笔数。

第二,由于报价次数、报价面额和报价金额均由做市商控制,所以相关度相对来说偏高;而成交笔数和成交量是市场的总体行为,因而相关系数就要低一些,不过也仍然体现了交易笔数越多,交易量越大的一般规律。

第三,报价金额和报价面额的相关系数显示为1.0000,但并非严格等于1。

从这两个指标与报价笔数的相关系数有微小的差别(分别为0.8939和0.8945)可以看出,两者高度相关但非完全相关。

 表1不同指标之间的的Pea rson相关系数报价价差报价笔数报价面额报价金额成交总量成交笔数报价价差1报价笔数0.4980*1报价面额0.4866*0.8939*1报价金额0.4818*0.8945*1.0000*1成交总量0.3128*0.5292*0.5546*0.5548*1成交笔数0.2185*0.4371*0.4889*0.4904*0.8243*1 四、主成分分析法的结果我们对上文提到的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只有第一、二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而且这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3.98%。

也就是说,这两个指标能反映原有6个指标84%的信息量。

从第三个指标开始,特征值小于1。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个特征值非常接近0,这是因为指标矩阵中含有两个高度相关的向量———报价面额和报价金额,这导致方差协方差矩阵近似奇异,矩阵行列式的值接近于0,从而具有近似为0的特征值。

 表2主成分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13.9759866.2766.2721.0627417.7183.9830.6542510.9094.8840.174462.9197.7950.132552.2110060.000020100 主成分在各个指标因子上的权重如表3所示。

 表3主成分在各因子上的负载权重变量主成分1主成分2未解释度(%)主成分3未解释度(%)报价均值0.2943-0.387549.620.86980.11报价笔数0.4510-0.246812.65-0.22059.47报价面额0.4701-0.21727.12-0.27402.21报价金额0.4700-0.21457.29-0.28022.15成交总量0.38290.538510.890.16789.05成交笔数0.34860.63708.570.11407.72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主成分1=0.2943×标准化的报价均值+0.4510×标准化的报价笔数+0.4701×标准化的报价面额+0.4700×标准化的报价金额+0.3829×标准化的成交总量+0.3486×标准化的成交笔数主成分2=-0.3875×标准化的报价均值-0.2468×标准化的报价笔数-0.2172×标准化的报价面额-0.2145×标准化的报价金额+0.5385×标准化的成交总量+0.6370×标准化的成交笔数主成分1在各个指标上的负载权重都比较平均,是一个综合反映了做市商的报价和市场实际成交的一个指标;主成分2在“成交总量”和“成交笔数”这两个因子上面的权重明显大于其他的指标,说明这个衡量流动性的主成分是侧重于市场实际成交的一个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