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苏幕遮》三维目标教案
教学设计4:苏幕遮
苏幕遮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周邦彦的《苏幕遮》,现在从以下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周邦彦的《苏幕遮》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第三首词,这个单元要求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鉴赏诗歌。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已经能感悟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并且我们已经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学习了《将进酒》、《阁夜》、《虞美人》,因此在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文中的精妙语言。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情感美。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据此本课教法和学法确定为: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本文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以下教学内容:(一)、回忆导入:(先请师生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
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并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苏幕遮·燎沉香》。
1.1.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周邦彦的词风特点。
1.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周邦彦的词风特点。
1.2.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苏幕遮·燎沉香》的意境美。
1.3.2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周邦彦的词作艺术。
1.3.3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苏幕遮·燎沉香》的背诵与理解。
2.1.2 周邦彦的词风特点的分析与掌握。
2.1.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课文《苏幕遮·燎沉香》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2.2 周邦彦的词风特点的深入解读。
2.2.3 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与创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幕遮·燎沉香》的词牌介绍。
3.1.2 教师简要介绍周邦彦的生平和词作成就。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苏幕遮·燎沉香》。
3.2.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
3.3 课堂讲解3.3.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3.2 教师分析周邦彦的词风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3.4 小组讨论3.4.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4.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创作练习。
3.5.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4.1.1 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周邦彦 苏幕遮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教案标题:周邦彦《苏幕遮》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周邦彦及其作品《苏幕遮》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苏幕遮》的歌曲内容和曲调;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苏幕遮》的歌曲内容和曲调;2. 学习合唱技巧和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周邦彦的《苏幕遮》音乐录音;2. 乐器伴奏或钢琴伴奏;3. 歌词和歌曲分解的教材资料;4. 合唱指挥棒或指挥手势示范。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周邦彦的形象,简要介绍他的背景和作品;2. 引导学生思考《苏幕遮》的主题和意义。
歌曲学习:1. 先播放《苏幕遮》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曲调和情感表达;2. 分解歌曲的歌词,逐句解释词义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3. 分段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教授合唱技巧和表演技巧;4. 分组练习合唱,指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合唱表演: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指导他们注意合唱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2. 引导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让他们在舞台上展示所学的歌曲和表演技巧;3.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特长,如独唱、舞蹈等,增加表演的多样性。
总结反思: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和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苏幕遮》的意义和价值,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3.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周邦彦的作品,拓展音乐欣赏的范围;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增加对音乐表演的了解和欣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唱排练和表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周邦彦的《苏幕遮》音乐录音;2. 歌词和歌曲分解的教材资料;3. 合唱指挥棒或指挥手势示范;4. 乐器伴奏或钢琴伴奏。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人”明“志”。
(2)背诵本词。
2、技能目标:(1)用“缘景明情”的的方法赏析诗歌。
(2)品味本词重点语言。
(3)学习从“对方落笔”的抒情方式。
(4)掌握“诵读”的其它要点。
3、情感目标:(1)继续通过“诵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通过图文统一的课件制作,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余光中的《乡愁》2、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二、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2、整体把握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上阙写景,下阕抒情。
三、具体赏析(一)赏析上阕1、诵读指导(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炎热潮湿的夏季。
怎么体现出来的?——溽、暑作者心情如何?——烦闷朗读的时候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低沉语速呢?——稍慢我们试读一下。
(生读,然后教师范读)(2)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化?——有、变得欢快起来了。
那又该怎么读?(快速而又欢快地读)(3)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
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
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
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
(生读)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风荷举。
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幕遮》。
(2)理解《苏幕遮》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苏幕遮》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苏幕遮》与其它宋词的区别和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3)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周邦彦及其词作特点。
(2)介绍《苏幕遮》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苏幕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家乡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幕遮》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苏幕遮》。
2. 写一篇关于《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宋词,并进行简要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幕遮》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对家乡情感的表达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苏幕遮》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思乡的故事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思乡的共鸣。
2. 新课呈现:
- 教师介绍词的背景和作者周邦彦。
- 学生自读《苏幕遮》,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 学生自行默读文章,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
-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课堂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苏幕遮》,并尝试背诵。
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意境、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苏幕遮》。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通过诵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整理精校版)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必修教案0402 09:39::周邦彦《苏幕遮》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体会词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二、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第一句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第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有时间性的景致。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
动景如生。
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一等奖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一等奖《《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幕遮》(周邦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苏幕遮》教案-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苏幕遮》教案-学习文档《苏幕遮》教学设计本首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诗词教学更应体现这一新课改精神。
本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2、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感悟周词中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因为它淡淡的清香,美妙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他们留下了很多吟咏荷花的诗篇,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由于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咏荷杰作,一起走近周邦彦的《苏幕遮》,一同品味无穷的荷韵。
二、走近作者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他的词格律谨严,语言富艳精工,善铺叙而含蓄,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有“词家之冠”之称。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一、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词作情感。
(提示:本词上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片抒情,格调轻柔,要放慢语速,充满深情地来诵读。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解读《苏幕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提升人生境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单介绍《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2.2 课文讲解逐句讲解《苏幕遮》的歌词,解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分析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蕴。
2.3 词牌特点讲解讲解《苏幕遮》的词牌结构,包括平仄、韵脚等。
示范创作一首《苏幕遮》的词,帮助学生理解词牌的特点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互动讲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苏幕遮》中的具体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他词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苏幕遮》的仿写或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4.2 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词作中的表现,包括对词牌结构的掌握和对意境的创造。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4.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述和逻辑思维。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周邦彦的词作选集、词牌特点的讲解资料等。
推荐一些古典诗词鉴赏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幕遮·燎沉香》。
(2)理解并掌握词牌《苏幕遮》的基本格律和特点。
(3)了解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词牌《苏幕遮》的格律特点。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难点:1. 词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词意的深刻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邦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词牌《苏幕遮》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苏幕遮·燎沉香》,感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词牌《苏幕遮》的格律特点。
(2)解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深入领会词意。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词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苏幕遮·燎沉香》。
2. 写一篇关于词中意象和意境的感受文章。
3. 搜集其他词牌《苏幕遮》的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特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江南夏日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词中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词人的《苏幕遮》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邦彦的这首词的独特之处。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词中的意象出发,深入挖掘词人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第一篇:《苏幕遮》(周邦彦)教案《苏幕遮》(周邦彦)教案【学习目标】1、美读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2、学习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3、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莲花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咏赞莲花的诗篇,同学们能说出几句写荷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周敦颐。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周邦彦是如何来描绘荷花的神韵的,由赏荷寄托词人了怎么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邦彦的《苏幕遮》。
二.走近作者: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但却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三.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燎liáo溽rù楫jí浦pǔ2、结合注释解释意思燎沉香消溽暑侵晓窥檐语楫梦入芙蓉浦四.朗读感知学生自读,注意把握节奏停顿。
教师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师生共读。
问题一:从内容上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题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明确:思乡之情问题三: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明确:风荷。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幕遮》的历史背景、作者及作者的代表作;2.谙习《苏幕遮》的情节、角色、语言风格及表现手法;3.把握《苏幕遮》中的词语、成语及常用句型等;4.通过学习,《苏幕遮》能培育同学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本领。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苏幕遮》的相关视频或音频片段,让同学感受《苏幕遮》的音乐之美和情节的悬疑性,调动同学学习的喜好和积极性。
2. 课文学习1.阅读确认关键字老师在Google平台上上传带关键字的课文,要求同学依据关键字来察看课文,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基本信息。
2.理解课文情节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了解课文的情节、角色、语言风格以及表现手法,激发同学的阅读喜好。
3.词语、成语及常用句型选择一些词语、成语及常用句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并进行相关练习。
4.小组讨论把同学分为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调配好角色,分别出演《苏幕遮》中的情节,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3. 总结与拓展1.总结老师引导同学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关键学问点。
2.拓展引导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苏幕遮》的历史背景、作者及作者的代表作进行深入了解,并梳理相关学问结构。
三、教学评价1.同学的课堂表现包括同学是否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理解和把握所要求学习的内容等。
2.同学的自主学习包括同学能否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能否对学习过程中显现的问题进行自我思考和解答等。
四、教学资源1.课本及相关辅导教材;2.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关键词引导材料;4.同学练习册;5.相关文献资料。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发觉同学对于古典文学的阅读本领较低,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提示和解答。
同时,课堂讲解较死板,需要加添一些活动元素,以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和互动性。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渐渐加添一些线上和线下活动,激励同学积极参加,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典文学。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幕遮·燎沉香》的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典故,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意象和典故的理解。
2. 诗词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进行详细解读。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苏幕遮·燎沉香》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周邦彦及《苏幕遮·燎沉香》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典故,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展示交流: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点评。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苏幕遮·燎沉香》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诗词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2. 诗词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燎沉香”、“双鲤鱼”等,让学生领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技巧。
3. 诗词结构解析:讲解诗的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布局规律。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2.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诗词字词解析和意象分析;第二课时进行诗词结构和作者生平介绍。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教案标题:周邦彦《苏幕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苏幕遮》的内容和主题,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苏幕遮》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幕遮》的书籍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这部作品的好奇心。
2. 了解背景(10分钟)介绍《苏幕遮》的作者周邦彦,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地位。
3.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阅读《苏幕遮》的选段,然后回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等要素。
4. 文学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苏幕遮》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5. 创作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进行改编和创作。
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或朗诵。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对文学创作和阅读感兴趣。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演出,加深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学研究,写作相关的论文或文章。
六、教学资源:1. 《苏幕遮》的书籍或文本。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幕遮·燎沉香》。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词意境的感悟。
(2)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苏幕遮·燎沉香》。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并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苏幕遮·燎沉香》。
(2)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典诗词。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的情况。
2. 学生对诗词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诗词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以及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幕遮·燎沉香》。
2. 参考资料:有关《苏幕遮·燎沉香》的解析、赏析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周邦彦《苏幕遮》三维目标教案
苏幕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重点难点】词中独到的景物描写及词中流露的思乡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二、作者简介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节拍)3、读出情感。
(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思考: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思乡之情四、合作探究(一)、上片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燎呼窥举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燎、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呼: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4、王国维认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1)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苏幕遮 周邦彦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教案标题: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2. 学习欣赏古典音乐,通过周邦彦的钢琴演奏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绘画和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对苏幕遮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可以通过简短的故事梗概或者图片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欣赏:2. 听取周邦彦的钢琴演奏曲目《苏幕遮》,让学生欣赏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绘画活动:4. 提供苏幕遮的插图或相关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自由绘画表达对苏幕遮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5.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互相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和表达的意义。
写作活动:6. 引导学生以苏幕遮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或者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7. 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者进行小组分享,让其他同学听取和欣赏。
总结活动:8. 回顾学生在音乐欣赏、绘画和写作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苏幕遮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音乐和艺术的兴趣。
教案评估:9.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苏幕遮和周邦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0. 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写作作品可以作为评估的参考,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苏幕遮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扩展:1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音乐、绘画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苏幕遮 周邦彦 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词作,把握基本内容2、探究词人是如何将愁思跟所咏之物巧妙结合的。
3、背诵词作。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思乡之情的浓郁。
2、体味情景交融含蓄柔婉的抒情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历代文人咏荷词举不胜举,北宋有个大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就别具一格,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共同品味。
二、回顾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周敦颐4、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三、作家作品: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四、朗读诵读提示:读来有音乐美。
押仄韵到底五、赏析思考: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什么呢?(上片写景,下片抒情)1、词的上片写景: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这些意象前后有些动词,找出并思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态或境界?如:呼、窥、语、举2、赏析:后人评价“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一、三维目标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二、教学重点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三、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余光中的《乡愁》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一)诵读初步感知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5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a、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b、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二)细读理解内容1、请一位同学概述这首词的内容。
明确:这首词上片写盛夏之景,下片抒思乡之情。
2、赏析: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明确:“呼”和“窥”用得好。
呼字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以拟人的手法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窥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
这两句话采用了以闹写静的写法。
3、上片写景的句子中,你们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哪几句?明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苏幕遮》三维
目标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幕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重点难点】词中独到的景物描写及词中流露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二、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节拍)3、读出情感。
(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
思考:
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思乡之情
四、合作探究
(一)、上片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燎呼窥举
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燎、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
呼: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4、王国维认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1)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构造,让读者过目不忘。
(2)这两句用词精炼,“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色勾勒出来。
“举”字最为人们称道,它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上片小结:上片写景,词人用这些动词把它们生动的联系起来,整幅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二)、下片
1、在这么美好的景物下,作者产生什么样的情思呢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的这种情思
思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2、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风荷。
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看着眼前的荷塘美景,此时家乡的湖畔,必定也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景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自然过渡到思乡之情。
3、欣赏“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五月渔郎相忆否?”对写法,反客为主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
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
下片小结:全词以如梦如幻的乡愁乡梦结束。
以虚写实,虚实结合。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下片
(三)、深化主题
词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外,还寄托了其他什么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班同学展开想象和联想,有感情朗读这首词。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苏幕遮》
2、阅读赏析“宋代咏荷词两首”(课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