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比别人多读了一本书(特级教师孙双金讲座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就是比别从多读了一本书

----谈教师的阅读生活

特级教师孙双金

在荷兰,有一个国外企业想在中国选一个企业以此作合作伙伴。国外企业负责人到中国挑选了二十来家,这些被选的企业都是资产要能超过一个亿的。首先来到第一家。生意上谈的差不多的时候,国外企事业负责人来到中国企业老总的办公室里,他看到书柜里有许多书,在书堆中无意看到了一本《道德经》,他问:“你喜欢这个?”老总回答:“喜欢。”于是,两人就《道德经》越谈越高兴,最后他竟出人意料地说:“我其他企业都不去了。”其他人非常惊讶。后来问中国企事业老总:“为什么你能以一亿取得了124亿的大公司的青睐?”回复,一个以道德来治理企业的领导,那他的企业一定也是讲道德的,讲诚信的。

由这个故事我就想谈谈,原来书就能赢得了场面。

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封建社会就是以读书来谈人生变化的,“学而优而仕”,你中了状元了,那你就受到了皇帝的重视,于是就走上了仕途。于是,后来的你就一切都成功了。西方社会人士,他们的感受很有意思,因为他们认为读书就可以通达到最上层。中国古代的范进中举,就是典型的例子,读书就能通上上层社会。现在社会,考公务员,考取了公务员了,就能走上仕途。和现在纷繁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比,我们要知道,不一定当官就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其实现的途径有好多。但是,对于我们老师,读书太重要了。我认为,教书人首先要能多读书。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曾说过: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自己就要能有一桶水;要想让学生有桶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有人说,你看看,现在教师读的是什么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有老师说,我们现在只需要把这些东西拿过来,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把这些东西如同搬运工一样,从这一处搬运到那一处,从教参上搬到学生脑子里就行了。其实这只是搬运工。如果我们教师只是做到搬运,那就这样的教育就让我们感到悲哀了。

【看看手表】冯老师让我今天要有互动。我估猜在坐的都有一段教书的经历了。你回忆一下,这些年来,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深刻?为什么深刻?因为每一个的经历不同、爱好不同,所以读的书就不同了,所以说得就肯定不一样了。

【冯老师补充,讨论版中有人说到喜欢互动式的谈话与讲座,于是安排这样一些环节。又给给了大家一些鼓励。】

余莉同学: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本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特别喜欢主角林黛玉。我看了两遍。另一本是诺贝尔获得者写的,应该算是一套书吧。这一套书涉及的是关于智障的孩子。写的这孩子的命运很悲惨。读到最后也会跟着掉眼泪。读着这些书,由此收获到的感受,让我的情感在阅读中得到互通,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许些帮助。

孙特:哦,《红楼梦》。我们在平时估计有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本书。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调查,在大学,年轻人当下最不喜欢读的书就是《红楼梦》。更悲哀的是,中国四大名著以及中国最有名的一些经典都排在了前十名。【同学们一阵大笑】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当下大家不喜欢读这些名著呢?或许有人说情节不生动不感人;或许有人说,有的名著感情过于细腻,婆婆妈妈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年轻人不爱读。就像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爱如茉莉》,文中的女儿其实当时正在看爱情书,要知道年轻人心中的爱情都是轰轰烈烈的。她看到妈妈的行为,就问了什么叫爱情,她听到了回答,跟她原有的认知形成了

思维的冲突、挑战,所以心中有的疑惑。要知道,年轻人的爱情观与母亲的爱情观就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母亲年轻时的爱情观与孩子现在的爱情观是一样的,可到了母亲这个年龄了,就有了这样的感情,化为生活一般的感情,这一切是生活的变化所赋予的。反复的接触,反复地感知,反复地思考,这一切就会悄悄地发生变化。我记得毛泽东讲过,红楼梦起码要读到三到五遍。读个一遍,你真不知道多少东西。读到三遍、五遍,才能读出些味来。

再接着请哪位老师来说说。

朱鲲同学:给大家推荐我喜欢读的书。第一本呢,《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有好多版本,我读了几遍,因为喜欢。后来我找了好多书店,才在一个小书店里发现有续集。这个续集讲了妹妹等一些人的故事。我一辈子记得这本书。我也喜欢悬疑推理小说。为什么推荐呢?如果你整体读完,你就觉得很多犯人犯罪都有他自身的原因,通过深入了解,就可以更多的了解人性。我认为读这类小说,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与他人沟通,包括与孩子与家长沟通。

孙特:我特别欣赏后半部分。我们是搞教育的。有人问人是什么东西?是啊,人是什么?人性的解读,我认为是搞教育的首先要搞清楚的东西。人之初性本善,是的。我们都有仁爱之心。看到汶川地震,我们都要去救助我们同胞,捐钱捐物,这就是善的本性。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我们同事李老师,一天她带女儿来学校,在办公室里我就逗小姑娘:“给我个糖吃吃。”“不给。”于是我就进一步逗她,把糖拿了过来,哪知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哭声嘹亮。从件事,我就认为人之初性本就恶的。这么小的娃,哪里会知道如此吝啬地保护自己的东西的呢?我相信妈妈不会教她不把东西给别人。那为什么她又会这样呢?我个人认为,人是自私的。在人的内心里有一个天使,那就善良;也有一个恶魔,那就是自私、懒惰。所以,我们所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要来还罪的。所以西文人有一个洗礼的礼仪,要给你洗礼,经常洗礼,洗掉你后天不经意犯下的错。国情就是如此,所以西方社会建立了法制社会,所以用法制来限制你。就因为这个理论才有了严格法律和严格地执行。而我们中国,是道德教化,因为人性的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制度。一个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一个建立人之初性本恶的基础之上,所以中西方的法制、体制就产生了不同。那我们与学生怎么解读呢?我认为人性之间有善有恶。教师被比作园丁,一手给你水壶、阳光,给学生洒下雨露,助其成长;一手给你剪刀,让你剪去学生身上横生出来的自私的枝头。西方人说,左手拿着胡萝卜,右手拿着大棒。胡萝卜给你前驱力,大棒给你压力,也是更好地让你拥有前驱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教育也是需要批评、和适当的处罚的。如果没有适当的、合情的处理,那孩子就会爬到你的头上。高明的教师会“玩”猴子,虽比喻可能不准确,但是其中的道理是不明而喻的。农村人说,要顺着毛摸,就是顺性而教;如果是倒过来,那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痛苦的。你会说,我是好心啊!可是这是好心做坏事。你不懂得人性,你就不知道如何教育。所以,一个老师应该是要能明白人性是什么。

张坤同学:我想说说关于读书的体会。我最爱读的书有两本,第一本是小学里读的,一本是最近才读的。小学读的是西腊神话,是连环画,因为它的影响,我后来到五年级还创作了神话,最后还被老师拿到了别的班范读了。我就认为我是很厉害的,虽说现在真的不怎么样。后来,读大学时选文科还是理科,虽说我的理科很不错,但因为这本书,我考虑了文科,我还是选择了语文老师。《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和郦波老师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以前第一次见郦波的时候,是北小搞的一个讲座上,他说孙老师您是他老大哥。(孙老师应和)他每天都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