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军《平方差公式评课与反思2010年继任骨干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反思主要针对教授《平方差公式》这一数学内容的过程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了《平方差公式》的证明过程和实际应用。
我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时,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差异。
在展示证明过程时,我使用了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推理过程,这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困扰。
因此,下次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会更加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方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问题不够熟练,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理解。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给予足够的练习机会,也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下次在教学中,我会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应用题目,并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展示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另外,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准备足够的评价手段和方式,没有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这样一来,我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也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下次在教学结束后,我将留出时间进行课后评价,收集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对于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便对下一次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外,我认识到在讲解《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和疑惑,以及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提问和解答疑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同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确保他们不会掉队。
综上所述,本次教授《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学生应用问题的训练和解决、教学评价的不足以及个性化教学等方面。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一课教学反思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法运算中一个重要的公式,是特殊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一种简便计算。
通过复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导入新课,为探究新知识奠定基础。
今天引领学生学习了《平方差公式》一节课后感触如下:好的方面:1、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本节课我首先给出了几道学生熟悉的题目,由于学生不知道平方差公式,但多数会用多项式乘法计算出正确结果。
然后我引导学生发现结果是两项,并且可以写成两数平方差的形式。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2、小组交流环节问题提出较为详细具体,学生分工明确。
本节课我布置给学生的讨论交流问题是:(1)几个式子结果的特点是什么?有几项?等号左边与右边有什么联系?(2)整体观察式子的左右各项有什么特点,并有文字语言叙述。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第二个问题只针对组里的优秀同学(前两名)。
通过具体分工,学生做到了“人人有事做”,确保了讨论的效果。
3、在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观察以上3个算式的特点和运算结果的特点,对比等号两边代数式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问题提出后,学生能积极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各组小组长阐述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大多数的学生能找出规律,说出大概意思,但是无法用精准的语言完整的描述出来,语言表达无条理、含糊。
最后老师再引导完善。
4、辨析研讨时,由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结果,学生参与度较高。
由于前几个环节组织较好,所以后续的效果检测,归纳提升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并完成。
5、例题展示环节中,我通过2道例题的运算,训练学生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体会公式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实践练习的设计,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平方差公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在运用公式时,学生基本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的步骤:首先要判断算式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然后再寻找算式中的a,b项,最后运用平方差公式运算。
6、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通过寻找算式中的a,b项,慢慢发现a,b项不仅可以代表数,也可以代表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字母含义的理解。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后反思《平方差公式》是一节公式定理课,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目标是:会推导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简单计算。
在多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把“新”、“实”是我追求的目标。
为此,我作了如下设计:1、把数学问题“蕴藏”在游戏中。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出发。
设计了“狡猾的庄园主”的故事,引发同学们思考探索数学问题的浓厚兴趣。
接着引入拼图游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拼图验证了平方差公式,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拼图方法,学生不仅拼出了我意料之中的图形,而且还有个别同学用梯形的图形验证了平方差公式,.由此,学生在探索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也感受和认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得出(a+b)(a-b)= a2-b2.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也切实体会到,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在验证等式成立的同时出示了一组计算题:如:(a+b)(a-b),(a+3b)(a-3b),(0.5x-3y)(0.5x+3y),限定时间让学生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启发学生观察这组计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成功的发现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并归纳成公式。
过渡合理,知识的生成非常自然,学生理解接受比较顺当,同时学生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方差公式,效果比较好。
2、充分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构建知识,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使他们在活动中进行规律的总结,并且通过交流练习、应用,深化了对规律的理解。
在公式得出后,没有急于代替学生说出公式的结构特点,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说出,此举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摒弃了多数教材讲述平方差公式要求记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特点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用找相同项和互为相反数项并对应着平方项作被减数和减数的特点,这样理解并运用公式会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很多错误。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精选5篇)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1本课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熟练掌握整式的运算,并且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而本节是整式乘法中乘法公式的首要内容,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包括平方差公式在内的乘法公式及它的推导过程,才能实现本节乃至本章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选择从学生熟悉的求多边形面积入手,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得出抽象的概念,并在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再次推导公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说理性;之后安排了一系列的例题和练习题,把新知运用到实战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思维,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在对所得结论不断观察、讨论、分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数学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科学,来源于生活,是其他科学的基础。
本节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对学生来讲很抽象,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大障碍,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逐步体会,为今后学习其他乘法公式做好准备。
乘法公式的逆用就是因式分解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本节补充练习中,已经开始渗透这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做好铺垫。
但是,我在教本章内容时却始终感到困惑。
本以为这一章很简单,由于教材安排存在一定问题,如将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这么多的内容安排在一起,造成学生没掌握好、消化好,知识间相互混淆,设置了障碍。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3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3引言本文是对于教学平方差公式的一次反思和总结。
平方差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公式,它在代数运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我对自己之前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一些改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平方差公式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方案。
问题分析在教学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记忆公式的表面,而无法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经过与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原因:1.脱离实际: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将平方差公式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公式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概念理解不足:有一些学生对于平方、差、平方差等概念的理解存在混淆和模糊。
3.缺乏练习:在课堂上,我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导致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够熟练。
改进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方案:1. 实例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我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些实例的引入。
例如,我带领学生解决一些和平方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证明勾股定理等。
通过这些实例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作用和意义。
2. 概念澄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差公式中涉及到的概念,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概念的澄清。
我设计了一些概念理解的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示意图,我向学生展示了平方、差和平方差等概念的含义和关系。
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内涵和外延。
3. 多样化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我给予了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题目,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共同解决和平方差相关的问题。
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课后练习题,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技巧。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会推导公式(a+b)(a-b)=a2-b2,并能简单计算。
上一节学了多项式×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因此在回顾旧知识利用法则来计算(a+2)(a-2),(2x-y)(2x+y)的同时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问学生上面的两个多项式乘多项式中各个式有什么特征?结果又有什么特征,学生的回答跟预测的差不多,看是能看出来但要把他描述出来有点困难,因此指导并和学生一起用语言描述:二项式乘二项式中,其中一项符号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
积等于(自己不回答学生回答)两项的平方差,这时就问对吗?学生很快就能反映过来,更能加深印象结果应该等于符号相同的项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项的平方。
继续探究同类型的计算:(x+1)(x-1);(m+2)(m-2);(2x+1)(2x-1),都能找到此规律,让学生归纳出结论(用式子),因为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生比较擅长,得出结论是:(a+b)(a-b)= a2-b2, 因为结果是平方差所以把公式的名称叫为平方差公式。
接着那学生尝试着用文字归纳,为了归纳的方便把连接两项的符号看成运算符号,该怎么描述此规律:两项的和乘两项的差(提示学生这两项跟前面的两项是一样的)等于这两项的平方差,接着几个二项式乘二项式的练习让学生板演,目的是看看学生的易错点并一起归纳怎样做不容易出错及应注意那些事项:利用平方公式计算,首先观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点,用不同的符号把找到相同的项和相反的项表示出来,并把它写成公式的形式,先不要急着答案出来。
让学生比较用法则计算跟用公式计算的区别,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它是特殊的整式的乘法,运用这一公式可以迅速而简捷地计算出符合公式的特征的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但运用公式计算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严格要求不能乱套公式。
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通过拼图计算,既可以直观说明公式的几何特征,又可以体现数形结合现要将其中一块边长为b米的正方形地块改种玫瑰花,请问剩下的郁金香花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你可以有哪些方法计算这部分面积?学生经过动手实践,拼出了许多种图形都充分说明了平方差公式,用几何图形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本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的妙处,虽然它与旧教材的教学内容相似,但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却炯然不同:课堂不再是单调的背公式和繁琐做题,而是由许多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组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同时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新知。
这样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尝到了由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的喜悦。
在本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计算两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通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自主发现"面积相等"。
再通过一个游戏"谁的眼睛亮?",观察出:(a+b)(a-b)=a2-b2 这个规律,从而总结出平方差公式。
然后再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从代数角度证明公式的成立。
这样就从几何以及代数两个角度来证明公式,使学生感受到几何与代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中,抽一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直观地反映出"剪""拼"的过程和规律,然后,通过做题练习继续探索公式的特点及引申: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完全的做" a ",完全相反的做" b",让每个学生理解并消化。
第二部分是对公式的熟悉和应用。
通过寻找a,b,能把题目与所学公式对应起来,找出公式中a,b的规律,为解平方差问题的计算打下基础,然后的判断题略微增加难度,使学生在判断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公式的应用。
接着通过几个计算题的讲解,强调解题格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并且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应用。
最后,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个自编两个运用平方差公式的题目,小组交流。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和发展,重视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的培养,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反思以《平方差公式》为主题,主要内容为如下:
一、教学前的准备情况
1、教材准备:本次教学以《平方差公式》为核心内容,选用《数学》教材中的第六章“概率统计”的第三节“方差”为教材准备,课堂教学使
用的是以实例解说的方式,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灵活处理以直观的让学生
快速理解。
2、环境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进行,在教学前准备了课堂所需
要的各类学习资料和教学设施,包括多媒体设备、教学日记、电子板等,
以使教学更加顺利并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
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教学过程分析
1、内容设计: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有针对性的安排
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讲解概念开始,使概念理解清楚,然后再结合具体的
例子,使学生对各类情况下的平方差公式使用有所了解;
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把握总体法、实例讲解法、角色扮演等,将概念讲解和具体例子结合,使
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
3、学生参与:在课堂上,我善于引导学生发挥,采用多种方式,如
答疑讨论、小组讨论针对性的让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平方差公式》 观课报告

平方差公式观课报告
一、引言
平方差公式,即(a+b)2=a2+2ab+b2,是初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公式,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的基础。
在观看本次课堂,我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实用性,本文将从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二、内容
本次课堂,老师注重了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公式的使用方法。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方运算的基础下,老师从最基础的公式a2+b2开始,引导学生转化为(a+b)2的形式,进而应用到求值、计算根式、简化式子等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平方差公式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
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小组合作、讲解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1.小组合作
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探讨解题思路。
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讲解示范
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示范,让学生更加理解该公式原理和应用方法。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效果
观看本次课堂后,我认为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在课堂学习之后,我在自己的实践中也积极应用平方差公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次观课,我深入了解了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应用以及教学效果。
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的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真借鉴和积极应用。
关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

关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
1、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法中的一个重要公式,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通过几个具体的题目,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感受公式中字母的意义。
2、反观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例如学生对公式结构特点掌握不准确,因而在运用公式时不免出现无法对号入座,分不清哪个是a哪个是b,不知如何是好,在提高练习时,出现了不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再如在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平方差公式结构特征是,学生代表发言没有集中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这样的讨论交流就违背了设计的初衷,所以有必要在情景创设上下功夫,给学生更多的素材,便于总结归纳,更有必要对小组讨论交流进行靠前指挥,让每个人在学习中都有收获,尤其关注那些上课很少参与的学生。
3、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的层递,方式的改进,及时地反馈,的确收到很好的效果。
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常常低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因而出现“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结果是学生被动学习,效果不佳。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创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观察,归纳,总结交流的时间,
通过新一轮的学习培训,觉得个人的教学理念受到了一次空前的洗礼,个人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都默默地发生了变化,非常希望借培训的东风,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以严谨、睿智的风范走近自己的教育对象,用爱心的雨露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使学生智慧的花朵在不需要很久的岁月,绽放于各行各业,并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馨!。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2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21. 引言平方差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解决二次方程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于是进行了教学反思,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本篇文档将对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的反思和改进进行总结。
2. 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表现,我发现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不够清晰。
他们可能背诵了公式的形式,但并不了解它为什么成立,这导致他们在应用时容易出错。
•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不够熟练。
有些学生不能熟练地将已知条件和公式进行对应,从而正确地求解问题。
•学生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只能机械地套用公式,而不能将公式灵活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3. 教学改进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取了以下改进策略:3.1 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平方差公式的实际应用。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2 推导过程的引导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引导。
通过逐步展示推导过程的每一步,我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思考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
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来龙去脉,避免仅仅机械地记忆公式。
3.3 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平方差公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训练。
通过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我增强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和实验等。
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我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改进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堂小测验和作业的评估,并进行了反馈。
通过评估结果,我发现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平方公式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作为初中阶段
的第一个公式,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最
基本、用途最广泛的公式之一.
1.知识目标: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及推导过程,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
2.能力目标: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获得一
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感、推理和
提示:a2-b2 与(a+b)(a-b)都可表示该图形的面 积.
师生活动: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拼游戏活动, 利用这些图形面积的相等关系,进一步从几何角度验证 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信息技术支持:PPT 演示,进一步利用动画的演示 巩固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 识.
(九)课后作业
1.必做题:课本 P36 习题 2.1A 组 1、2.
2.选做题:课本 P36 习题 2.1B 组 1、2.
作业分层处理有较大的弹性,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
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节课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问题及多媒体图
画设计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以学
生自主探究为主,为不同学生设计练习,有利于提升了
课例研究综 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的应用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教育
述
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特别
是操作简单,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使教学
软件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
维始终关注学科本质.信息技术的应用,便于及时发现
问题,反馈教学,使教与学更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 性.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图形结合功能,降低难度,增强直观性.信息技术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今年10月,我参加了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比赛。
10月18日,我上了一节《平方差公式》。
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课下留给我的思考却是无限的。
本节课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部分,我觉得是比较流畅自然的。
首先让学生看了《狡猾的地主》,得出2x x x+-=-,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5)(5)25有数学。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部分,从学生已知的()()++=+++a b m n ab an bm bn 开始,设置了4道算一算,结果都可以写成平方差的形式。
再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2、算式有什么特点?3、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由此引出平方差公式。
接下来对公式给出了代数验证,结合图形的面积,分别用割、补的思想进行了几何验证,这也是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实质。
最后就是例题讲解、公式应用和课堂反馈了。
一首乐曲要演奏得优美动听,关键是要定准基调,奏准每一个音符。
我也深刻认识到,一堂课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同样是要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兴趣浓厚,乐于参与,主动探究;教师的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事半功倍,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原来,我们老师经常会抱怨孩子们上课不够认真、效率低下,其实,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在课堂教学上动足脑筋,没有留住孩子们的心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 如何把数学知识问题化、活动化,做到让学生们上课动手、动口、动脑,思维也动起来活起来,才是值得我们教师思索的问题。
选择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立足于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辅之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而将教法融于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流程之中,并细化分解为可操作的教学技艺,从而“逐步将学生引向知识的本质”。
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的去尝试的一种方法。
当然,教学过程中,我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总是担心学生要忘记某个知识点,所以课堂上总会多罗嗦两句,结果是当堂设计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课堂反馈的时间不够,留下一点“尾巴”到课下,造成恶性循环。
平方差公式评课稿

《平方差公式》评课稿罗进财《平方差公式》这一节重点和难点就在于结构的不变性和字母的可变性。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思想是从让每一位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结构的不变性和字母的可变性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及侧重点上有所区别。
虽然如此,我个人认为基本目标已经达到,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对易错点的侧重让学生记忆深刻效果更明显。
具体来说,成功之处我们都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题目设计逐层深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精讲多练。
基本实现了预想的效果。
我自认为该课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1、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充实,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导入新颖,从小故事出发,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悬念,同时对平方差公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揭示课题。
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练习以及公式的几何解释,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3、选题合理、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巩固练习中通过像(x+y)(x-y)这种简单的套公式题型逐渐转换到涉及带负号的变式像(-a–b)(-a+b),(-a-b)(b-a),(a+b)(b-a)这样的题型,通过各类变式和判断及找错的题型问题的暴露,及时处理。
使得学生逐步加深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转回到课前给学生留下的疑问,最后实现创新,用简便方法计算像2002×1998.使得整个课堂容量大,充实。
4、注重学生的训练和问题的暴露。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通过几组层层递进的例题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可变性。
最后达到对公式的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使公式的运用得到升华。
5、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于结构的不变性和字母的可变性。
我就侧重运用公式时的易错点。
不仅在训练期间多次强调的方式提醒学生易错点,相同项在前,相反项在后,结果才能用相同相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平方时底是单项式但系数不是1或底数是多项式时不要忘记打上括号,而且在最后的小结中给学生总结更是让学生影响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烛光杯课堂教学大赛《平方差公式》评课反思2010年继任数学骨干
哈尔滨市新阳中学吴尚军
2014年初中数学学科举办的第五届烛光杯
课堂教学大赛的听课评课反思
哈尔滨市新阳中学吴尚军
时间:2014年11月
地点:风华中学
内容:评《 14.3.2公式法》一课
2014年11月我在风华中学听了道里区与香坊区两位教师做了同一节课《平方差公式》两位教师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实用。
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在课堂上,两位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不摆花架子,落到实处。
两位教师的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创设简单,落到实处。
引入贴切,
香坊区教师善从操作拼图引入,从操作中拼图中让学生自己得出平方差公式,从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拼图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平方差。
道里区的教师则开门见山直接通过代数计算直接得出平方差公式。
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引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说明两位教师课前精心充分,精心设计,特别是香坊区教师拼图中给了我很多教学提示从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二、两位教师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两位教师课上善于启发学生,善于发问学生,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教师抓住了学生。
教师上课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有活力。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悬念,同时对平方差公式
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揭示课题。
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练习以及公式的几何解释,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三、选题合理、有针对性、实用性。
在巩固练习中通过像(x+y)(x-y)这种简单的套公式题型逐渐转换到涉及带负号的变式像(-a–b)(-a+b),(-a-b)(b-a),(a+b)(b -a)这样的题型,通过各类变式和判断及找错的题型问题的暴露,及时处理。
使得学生逐步加深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转回到课前给学生留下的疑问,最后实现创新,用简便方法计算像2002×199 8.使得整个课堂容量大,将数学知识、学习方法与文化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就了课堂教学的整体美。
本次赛课中两位教师的课突出了实用性,不像以往课堂注重表扬,搞花架子,课堂华而不实,观摩看一下可以,落到实际课堂中不行。
但是本次赛课在实际课堂中也可以用。
四、课堂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
五.巩固到位,练习有层次。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
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六、整节课特色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
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七、提几点想法
1、作为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评价语言要丰富不要单一。
特别是数学教师在课中应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语言再丰富一下会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师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衔接,特别是数学老师语言匮乏,每一个过度环节必须有过度语言。
3、要关注整体,重视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不要流于形式。
以上是我对《平方差公式》这节课的评课与反思。
听了他们的课后对
我影响很大,我及时找出了自己教学的问题,我也及时领悟到市里教学的方向,教学的要求。
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发挥骨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