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分析
国眶|匿—盈同
2 1 年 1 月第 9 第 3 期 0 1 1 卷 2

临床护理 ・ l 9 3
于8/0 m g 0 m H 脉压 ≥2m g 5 0 mH ,且患者四肢皮肤湿冷。若血压回升至
8/0 H 、脉压 ≥2m g 明病情 好转。休克早 期脉搏增快 ,随 05mm g 0 mH 说 病情变化 ,可变为细速直至不清。 1 不同病 因休 克患者的观察 . 2
2 ( 119 1 0 9 6:4 — . 5
艾滋病 患者 的心理 问题 与心理护理分析
杨正 波
( 云南省文 山州人 民医院传染科 ,云南 文 山 6 3 0 ) 6 0 0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密切监测血容量丢失的病因 ②感染性休
克 :高度重视体 温的监测 ,及时处 理感 染创面 。③过敏 性休克 :患者
常累及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等 ,观察是否皮肤荨麻疹 胸闷、有
无 急性 喉 头水肿 ,以防窒息Ⅲ。④心源性休克 :重视心 电和血流动 力 学监测 ,尤其是P MP A 及心排血量的监测 。 1 体温的观察 . 3 体温低于 正常时要保 暖 ,但避免应用 电热毯或 热水 袋 ,高温 时应 给 与物理 降温 ,避免体温骤降 ,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
示D C I 出现。
25建立两 到三条静 脉通路 ,必要 时可做静 脉切开 ,以利于血容 量的 . 补 充和 用药 及 纠正水 、 电解 质 紊乱 、酸 中毒 ,按 病情 掌握 药量 、滴 速 , 证准确 及时给药 如 老年性 休克患者及 心源性休克 患者 ,扩充 保 血容量 的治疗 并非多多益善 ,谨 防左 心衰 的发生。 26保持 呼吸道通 畅 ,及时 吸痰 ,有支气 管痉挛可给 氨茶碱 、氢 化可 . 的松 ,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 ,如 出现喉头梗阻时 ,行气管切开 。 2 _ 期在扩容 的同时可酌情 应用血管 收缩药 ,如 去 甲肾上腺 素 、多 7早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体会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体会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与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体会.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沟通和观察.结果: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准确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诊疗,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心理治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一般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hiv感染后cd4+低于400或合并机会感染时即为艾滋病期(aids)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1)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

机会感染和肿瘤的发生,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易出现焦虑、悲愤、抑郁、孤僻、悲观、失望等心理反应,医务人员应了解和掌握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心理咨询,消除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发挥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2008年—2011年收治hiv感染者60人,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63岁。

其中妊娠的40例(前置胎盘2例),畸胎瘤2例,宫颈cinⅲ2例,子宫肌瘤10例,功血4例,宫颈癌2例。

其中有6例艾滋病晚期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3例下病危,有10例性传播,35例血传播,5例吸毒传播,10例传播途径不详。

2患者来源:这些病人一部分是我院感染科转来的,一部分是其他医院转来的,大部分是综合医院拒收,多方打听从各个地区辗转来的。

这些病人全都要求对其探视人员保密,有的甚至是配偶保密。

合并妇科疾病的都是艾滋病期,妊娠的有的是产前检查发现的,有的是孕前就是艾滋病人的,已知自己是艾滋病的都能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对我们能收治她们心存感激,而那些刚查出来hiv 阳性的病人和家属却心理压力很大。

特别是分娩后新生儿也感染hiv的,家属更加悲观。

有的病人没家属陪护,有的病人出院后就无家可归。

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年龄、家族关系的不同,心理反应各异。

3结果: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全面细致的评估患者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严谨的手术和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面对艾滋病患者,应当如何护理

面对艾滋病患者,应当如何护理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012020年 第23期得在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魏洁,林梅双,邓小燕.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7(6):805-807.[2]王菲,杨长青.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5):246-248.[3]许聪丹.形成性评价在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25(009):151-152.[4]王梅华,曹颖平,郑培烝等.检验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007):552-554.[5]赵馥,林新锋,陈伟焘.形成性评价在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09):1586-1588.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种疾病: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感染各种感染和肿瘤,导致患者死亡。

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细胞,在后期,会发生各种感染和肿瘤。

所以艾滋病是一种相对危险的疾病。

那么,面对艾滋病患者,应当如何护理呢?笔者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小知识,希望各位能认真阅读、耐心学习。

1.医药护理(1)隔离保护性隔离应在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进行。

(2)心理护理艾滋病人和普通人一样,需要自尊和尊重,需要爱和温暖,需要自我实现。

(3)密切观察情况艾滋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发烧,体温高于正常水平。

当艾滋病毒袭击我们的身体时,它会通过发烧表现出来。

艾滋病毒引起的发烧通常持续很长时间,有些甚至可能持续数月。

观察患者咳嗽、大便症状,观察皮肤、口腔及生殖道黏膜病变情况。

(4)用药期间观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

观察周围神经炎症状。

例如手和脚的疼痛、刺痛或无力。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口。 ]
33 预 防 感 染 病 房 工 作 人 员 必 须 身 体 健 康 , 好 个 人 卫 . 做
生 , 守 无 菌 操 作 原 则 和 隔 离 消 毒 制 度 , 切 护 理 工 作 都 必 严 一 须 细 心 从 事 , 新 生 儿 应 重 点 做 好 皮 肤 及 五 官 的 护 理 。取 侧 对
或 快 速 有 效 的拍 打 背 部 、 压 胸 部 1 2次 。 ( ) 痰 : 头 挤 ~ 3吸 取 稍高 , 侧卧位 , 右 以低 负 压 l 。 一 般 情 况 下 每 隔 2h吸 痰 一 】 j
次 , 次 操 作 不 易 超 过 1 , 间 过 长 会 造 成 不 必 要 的 损 害 。 每 5S 时 还 可 根 据 分 泌 物 的 多 少 , 定 吸 痰 的 间 隔 时 间 , 痰 前 后 应 确 吸 给 予 高 浓 度 的 氧 气 , 组 有 6例 患 儿 吸 痰 黏 稠 , 宜 吸 出 , 本 不 经
升 高 , 免 突 然 发 生 肺 内 出 血 而 死 亡 。W HO 将 3 . 。 以 6 5 C~ 3 . 。 为 新 生 儿 正 常 体 温 , 为最 佳 体 温 。 7 5 C定 称 3 病 情 的 观 察 患儿是否有兴奋 或抑 制交 替出现 , 现为烦 躁不 安 、 表 易
要 轻 拍 背 部 , 止 奶 液 吸 入 呼 吸 道 引 起 感 染 。 凡 行 气 管 插 管 防 者 均 用 抗 生 素 预 防感 染 。 3 4 并 发 症 的 观 察 与 处 理 新 生 儿 窒 息 复 苏 后 , 仅 影 响 . 不
停 止 给 氧 , 给 氧 浓 度 不 够 , 以 造 成 重 要 器 官 不 可 逆 的 损 如 可
糖 水 , 喂 奶 , 奶 后 取 右 侧 卧 位 , 止 呕 吐 物 在 进 入 呼 吸 后 喂 防 道 。对 吸 吮 能 力 缺 乏 , 纳 欠 佳 者 用 鼻 胃管 喂 养 , 持 营 养 胃 保 的供给 , 胃管 不 能 接 受 着 , 虑 静 脉 补 液 , 情 允 许 者 , 量 考 病 尽 母乳 喂养 。 32 纠 正 酸 中毒 因窒 息 常 伴 有 酸 中毒 , . 可用 5 碳 酸 氢 钠 3 / g 用 等 量 的 1 葡 萄 糖 稀 释 后 缓 慢 静 滴 , 窒 息 ~5mL k , O 因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HIV感染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他们在心理上面临的挑战却日益显著。

因此,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

一、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感染初期的恐惧与焦虑艾滋病是一种仍被许多人视为“死刑判决”的疾病。

在感染初期,许多患者会感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源于对病毒传播的认识,更来自于社会偏见与歧视,患者常常感到无助和孤独。

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是这一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会支持缺失带来的孤独感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往往会导致患者与家人及朋友之间关系的疏远,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孤独感又会影响到患者的自尊心,降低他们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接受事实后的调整与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信息的获取,部分患者可能逐渐接受自己的感染状态,并开始寻找适应的方法。

这一阶段患者通常表现出更多的求知欲望,勤于接受医疗帮助,以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同时也希望分享经验以帮助他人。

长期无法治疗导致的抑郁症状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来说,持续的不适和对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抑郁症状。

同时,伴随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使得部分患者更加消极面对生活。

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艾滋病患者因感染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和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理清思路,克服内心困扰,为其提供情感支持与理解。

增强自我效能感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信心,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价值。

这种信心有助于ق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并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促进社交连接心理护理帮助艾滋病患者重新建立与他人的联系,使其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爱与支持。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医学治疗,还需要得到心理护理的支持和关爱。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患者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恐惧和焦虑艾滋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的生命会被缩短,担心自己会被社会孤立和歧视,担心自己无法继续工作和生活。

这些恐惧和焦虑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2. 自尊和自信问题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尊和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疾病而感到自卑和无助,觉得自己不再有价值和意义。

这种自尊和自信问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更加消极和沮丧。

3. 社会孤立和歧视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许多人对艾滋病患者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

患者常常面临着被社会孤立、被亲友抛弃以及在工作场所遭受歧视的问题。

这种社会孤立和歧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加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以下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性:1. 缓解焦虑和恐惧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师可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内心痛苦,帮助他们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减轻焦虑和恐惧的程度。

2. 提升自尊和自信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尊和自信受到了打击,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他们重建自尊和自信。

心理护理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和认知重构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3. 促进社会融入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社会孤立和歧视的问题,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心理护理师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改变公众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歧视态度,促进社会对患者的接纳和支持。

艾滋病的特征与护理方法知多少

艾滋病的特征与护理方法知多少

艾滋病的特征与护理方法知多少有关研究表明,仅2020年前8个月国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人数就有39000多例,其中有11500多例患者死亡,2019年全年我国共有感染病例数71000多例,死亡21000多例,不论是从感染人数来看还是从死亡人数来看,这一数据都是相当惊人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并不了解艾滋病的发病特征,亦不清楚发病后如何处理,本文便详细阐述了艾滋病的特征及护理方法,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普及艾滋病病毒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与艾滋病治疗知识,并做好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根据现阶段的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十三五”期间,9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由于性传播所致,母婴传播率将至历史最低水平,我国艾滋病经输血感染病例接近零报告。

研究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不断增多,从2009年的57.4%上升至2020年的95%,特别是同性性行为感染数量在持续增加,从2009年的9.1%上升至23.3%,这也意味着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群体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十年间增涨了一倍;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2020年全国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者近3000例,性传播占98.6%,青年学生感染者中,男性同性传播占81.7%,异性传播占16.9%。

而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途径,随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的规范管理、贩毒吸毒的严厉打击,以及母婴阻断工作的不断加强与规范,血液与母婴两个传播途径得到很好的遏制。

这就意味着,性传播途径是目前需要重点防控的途径,而50岁以上的人群和青年学生是重点宣传干预的人群。

2.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也被称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

在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细胞将受到攻击,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使得免疫系统失去作用,人体无法承受霉菌,病毒等病菌的攻击。

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

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

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1]。

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

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

女性艾滋病患者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妊娠和分娩等问题,她们的心理特征各有不同。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51例。

现就她们的心理特征做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51例,年龄在19~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岁,孕周7+6周-40周。

有20例系院外分娩后转入我院。

病人来源于农村40例,市区11例。

有吸毒史25例。

文化程度为文盲30例,初中以上文化16例。

1.2 方法对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进行一对一专科保密性咨询及健康教育,并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咨询、指导过程鼓励患者丈夫参与,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医疗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3 妊娠结局21例足月妊娠选择剖宫产,24例足月顺产(15例系院外分娩后转入我院),20例行人工流产。

2. 结果大多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缺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怕病、怕死、怕子女无人照顾,对国家“四免一关怀” 政策不了解,对自己的疾病过于紧张、恐惧、忧虑。

2.1 怀疑否认期患者一旦得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表现为惊讶,否认,不能接受事实,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甚至反问医护人员“是不是弄错了”、“不可能得这种病”,并去不同医院就诊,要求确诊单位再次复核,希望误诊被证实。

2.2 情绪波动期育龄妇女肩负繁育后代重任,整个家庭对她们寄予厚望,大多数患者度过了否认期,情绪波动很大,常会怨恨自己或丈夫,表现为猜疑、愤怒、恐惧、焦虑、委屈、烦躁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绪,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社会、家庭的压力,害怕从此受社会、家庭歧视,遭人唾弃,害怕离婚、失去丈夫、孩子和家庭,另一方面,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对孩子将来健康的影响,而产生自责的心理,这些情绪都会消耗战胜疾病与对待正常生活的信心。

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新进展

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新进展

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新进展摘要:艾滋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艾滋病人不仅要经受身体上的痛苦,接受长期的治疗,还会因疾病感染以及治疗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对其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医学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关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同时还应总结影响患者心理的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消极情绪,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改善其治疗效率以及预后情况。

本文将总结分析艾滋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针对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引言部分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导致,该病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失效,使得人体被各种基础疾病所侵染,诱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

艾滋病患者感染之后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维持病情的稳定性,在治疗期间,患者不仅需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同时还会因艾滋病的传染性特性受到社会以及他人的区别对待,这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之后出现了极度恐惧、焦虑、悲伤、紧张、自卑等负面情绪。

而不良情绪则会影响患者接受和配合治疗的意愿,因此医疗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其心理问题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治疗环境,促进患者的治愈。

一、艾滋病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经过调查能够知道,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绝望、自卑等心理障碍,再加上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有的患者会因自己患病而出现耻辱感与孤独感,这样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

受到疾病传染性特征以及不恰当社会言论的影响,大约有3.28%的患者存在强烈的罪恶感和自责感,且几乎所有艾滋病患者都体现出孤独感。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群体中大概50%~80%的患者都存在焦虑与抑郁的趋势,而20%~30%的患者则符合焦虑与抑郁的诊断标准[3]。

艾滋病科护士心理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艾滋病科护士心理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1 对 象 与 方 法
状、 人际关系 、 焦虑 、 对 、 敌 恐怖 、 虑 、 执 、 神症状 及其他 忧 偏 精 1 0个因子 , 每个 因子可反映答卷者某一方面的情况 。 13 研究方法 . 采用填写 问卷调查 方法 , 发 问卷 3 共 0份 , 收
好解释 ,7 8 %的患者需 要术 中意识清楚 , 同年龄 、 不 性别 、 文化 程度患者问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 0 0 ) P> . 5 。患者 进入手 术 室后情绪的变化一般 达到最 高峰 , 普遍存 在不 同程度 的 紧张 和恐惧 , 缺乏安全感 , 望多与别 人交谈 , 希 得到 医护 人员 的关 心 。由于患 者对手术开始前一些护理操 作不理解 , 如导尿 、
齐鲁护理 杂志 2 1 0 0年第 1 第 1 6卷 5期
32 术 中护理需求 . 调查 中,9 4 以上 的患者需要术 前做 9 .% 0 0 ) 随着疾病的逐渐康复 , .5 , 患者 对术后有关健康 知识 、 饮食 营养 、 功能锻炼 、 发症 的防治 、 生保健 等方 面 的知识 的需 并 卫 求 越迫切。因此 , 护士 在术后 护理过 程 中要根据 不 同患者 的
示 ,0 % 的患 者 需 要 及 时 解 除 疼 痛 与 不 适 , 明 了 麻 醉 效 果 10 说
[ ] 贾汝福 , 玉华, 3 黄 白红敏 , 手术 患者护理 需求 规律 的 等. 调查分析[ ] 中华护理 杂志,0 13 (0 :9 7 1 J. 20 ,6 1 )7 0— 9 . [ ] 樊晓平 , 恒然 , 春芳. 术 室患 者 的护理 需求调 查 4 李 吴 手 [ ] 河南外科 学杂志,0 5 1 ( ) 8 . J. 20 ,1 2 :3 本文编辑 : 李 梅 21 00一叭 一 6收稿 0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心理干预在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及相关压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心理护理机制对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加深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从而为相关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通过心理护理的持续改进,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心理干预、有效护理机制、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样,病毒潜伏期长,患者往往会面临社会歧视、自我认同困惑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艾滋病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的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的探讨,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讨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并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以期建立起一套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机制。

1.2 研究目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影响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并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艾滋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病人群体,他们不仅身体上受到疾病的困扰,还面临心理上的困惑和压力。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艾滋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存在,常常感到自己变得较弱势,无法像健康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导致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2. 忧虑和恐惧心理:艾滋病患者常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恶化,也害怕被社会孤立和歧视,这种忧虑和恐惧心理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3. 自卑感和社会隔离: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己是“不幸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他们也往往被社会排斥和孤立。

4. 抑郁和沮丧情绪:由于长期患病和生活的困顿,艾滋病患者易出现抑郁和沮丧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这对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1.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他们应该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应对疾病。

2. 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教育: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需要得到有关艾滋病的正确信息和教育,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心理咨询和治疗:艾滋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困惑,学会应对焦虑和抑郁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和抵抗力。

4. 打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志愿者和病友会等渠道,帮助艾滋病患者分享经验、减轻心理负担。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的关注和护理的给予,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摘要】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整体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对应的有效心理护理方式。

心理干预策略和心理支持服务在提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以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体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通过不断改进和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服务。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心理干预、心理支持、影响因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艾滋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挑战。

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社会歧视、自我否定、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以及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扰,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和支持服务在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到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将为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

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如何消除护理艾滋病人的恐惧心理

如何消除护理艾滋病人的恐惧心理

如何消除护理艾滋病人的恐惧心理随着全球艾滋病的蔓延,护理艾滋病患者已经演变为一个全球性关切的问题。

然而,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许多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种恐惧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因此,消除护理艾滋病人的恐惧心理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护理人员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出现恐惧心理对患者的影响1.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很容易传递给患者,使患者感到不安和焦虑。

艾滋病患者本身就可能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如果再加上护理人员的不安情绪,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这种情绪负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降低患者的信任感:如果患者感知到护理人员的恐惧和犹豫,他们可能会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产生怀疑,从而降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缺失可能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隐瞒病情或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进程。

3.影响护理质量:当护理人员处于恐惧状态时,他们可能会无法专注于工作,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例如,他们可能会忽略某些重要的护理步骤、操作不规范或者无法及时响应患者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可能会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或纠纷。

4.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由于护理人员的恐惧心理可能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心理状态恶化以及信任感降低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

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治疗、恢复身体功能并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二、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1. 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艾滋病是一种致命的性传播疾病,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人们往往将艾滋病与死亡等同起来。

这种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源于无知和偏见,使得许多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产生了恐惧心理。

他们害怕自己被感染,或者担心自己无法照顾好患者。

1.对接触艾滋病患者的担忧:在与艾滋病患者的接触中,医护人员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这让他们感到担忧和恐惧。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自尊及社会支持
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 疗。
情绪及生活质量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取心 理干预措施。
机体免疫功能
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为南京市HIV/AIDS患者收治定 点及免费抗病毒药发放地)进行住院及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对照组 进行与AIDS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 个性化心理护理。
• [13] 许日波. 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内科,2010,5( 2) : 200- 201.
• [14] 唐元冬,郭瑞燕.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2011, 30( 6) :177.
谢谢大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 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主要内容
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 2.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3.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 况的效果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
有调查资料表明,100%的 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 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对 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心理 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 孤独、无助心理:由于
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 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
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
• 自卑、被歧视心理:艾滋病
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 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 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 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 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 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 治疗效果。
情绪及生活质量
方法:2009年1月—2012年2月首次入住我院的艾滋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摘要】艾滋病患者在心理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从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方式出发,探讨了心理疏导措施、心理康复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在综合护理方案的支持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结论指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护理方式、心理疏导、康复支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综合护理、心理护理、探索、完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艾滋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自1980年代以来,艾滋病已经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全球的卫生健康和社会稳定。

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还需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挑战。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面临社会歧视、自我否定、悲观情绪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探索和完善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和社会融入。

开展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的这些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方式,从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机制;研究不同类型的心理护理方式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探索最佳的心理康复支持方案;探讨社会支持网络在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寻找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关爱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关爱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关爱
郑兰花;林聪贤;杨建华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3)005
【摘要】目的通过对93例艾滋病患者不同的心理观察及护理,使病人及家属都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调查心理问题,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心理疏导,注重护患沟通,提倡人文关怀,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结果融洽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遵医行为,减轻心理负担,促进疾病的康复.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心理关爱.
【总页数】2页(P675-676)
【作者】郑兰花;林聪贤;杨建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524037;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524037;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5240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艾滋病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J], 洪音;刘雨莹;何昊;闫怡欣;程文惠
2.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 [J], 邓显群
3.浅析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防治中的人文关怀 [J], 袁志芳
4.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J], 阳秀虹;李安素;
5.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J], 肖春妹;刘小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分析了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并针对不同病程期间的心理变化,提出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于患者,在艾滋病护理中,在注重一般护理时,更应加强其心理护理外,同时为其寻求来自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家属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5-01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免疫功能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是艾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征,病毒通过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和生成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1]。

在中国,aids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全省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 患者。

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370393例,其中病人132440例;死亡68315例[2]。

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着心里障碍,还面临着公众的歧视、憎恶和抛弃。

虽然高效抗逆转病毒(haart)治疗是aids患者减少机会性感染、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3],但是患者患病后常感到无力防卫或没有希望,在病程中伴发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了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hiv/aids不仅给患者身体和心里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其家属带来深重的打击。

他们在陪伴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几乎与患者承受同样的压力。

了解艾滋病患者及患病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的心理感受,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关爱和温暖,使他们改变不良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反应,控制aids传播有重要意义。

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患者一旦确定被感染hiv便是潜伏期患者,一般经过7-10年或者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患者[4]。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引起CD4 T淋巴细胞不断下降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长期腹泻是该类患者主要的指征性疾病和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

临床中,较多艾滋病患者出现长期腹泻,通过大便涂片、培养、肠镜活检的各种检测方法均未发现致病菌,无法用病原菌感染导致腹泻解释,临床治疗较棘手,无法根治,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①自责恐惧:艾滋病患者自从患病以来,始终处于自责以及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精神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因医疗负担而产生的负担感以及愧疚感,同时,还会十分害怕死亡。

②悲观抑郁:艾滋病患者自从得知自己患病,始终会出现沉默寡言、长期呆滞、敏感抑郁,并会讨厌和其他人进行社交活动。

既害怕患者自身因为害怕患艾滋病,而受到其他人以及家人的异样眼光,同时,还需要担心艾滋病无法治愈,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

此时患者的心理是格外脆弱的,容易受到其他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言语、表情的影响,加重心理负担,若患者这种感觉十分强烈,则会产生轻生想法。

③冲动偏激:艾滋病患者从潜意识下就会认为自身患病是其他人所造成的,在艾滋病的沉重治疗负担下以及严重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做好自我控制,容易产生怒骂、暴露等冲动性行为,若情况严重,则会产生某些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比如:殴打医务人员,甚至是贩毒、吸毒。

④消极应对: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消极怠日,昏昏沉沉的状态,既不愿意接受治疗,也不愿意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绝望,表示自己无需治疗,也没有治疗的必要。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动态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以此为根据,对患者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每次复诊时,需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尽可能的将患者遇到的生活难题以及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并且尊重患者的隐私,保持热情的态度以及和蔼的语气和患者沟通,不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歧视,并且鼓励患者接受现实,做好积极治疗,同时需要其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上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艾滋病
【摘要】不同的性格、文化层次、病情和心理状况,使艾滋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其免疫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学的方法予以积极施护。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1]。

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难题的疾病,难以攻克,治愈率几乎为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复杂,一般会经历5个时期,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

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
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

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2]。

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

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 悲伤忧郁期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

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5 接受升华期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

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2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
视做出的反应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等。

不同患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

一般的技术护理是千人一面的,而心理护理则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境况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2]。

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对心理护理接受的难易程度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1。

表1 不同文化层次对接受心理护理的难易程度分析(略)
注:χ2=4.8214,P<0.05
2.1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要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关心患者,对患者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要详细了解,同时还应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2.2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艾滋病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

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赖。

再以患者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还可以向患者讲解心理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
于驾驭生活。

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2.2.1 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尽磨难终于占胜病魔的实例,鼓励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2.2.2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身体功能的进一步衰竭,患者大多不愿继续治疗,应及时地向患者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由表可见,心理护理有助于治疗,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其疗效见表2。

表2 心理护理影响治疗疗效分析(略)
注:χ2=5.0368,P<0.05
2.2.3 重视家庭成员和亲友在其疾病治疗中的积极影响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同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而且要重视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相互关系。

医护人员以身作则,不歧视艾滋病患者。

对于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属,应该正确引导,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现得过分难过,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使患者能在一种积极、轻松的环境中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6-589.
2 李鸣果,金魁.医学心理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42-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