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由于多次测量可以降低随机误差的影响, 因此重复测量数据相对较为可靠,能够提 供更为准确的结果。
时效性
成本较高
重复测量数据能够反映时间变化对变量的 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变量随时 间的变化趋势。
相对于单次测量,重复测量需要更多的资 源和时间,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02
分类变量的基本概念
分类变量的定义
重复测量数据的回归分析
适用范围
重复测量数据的回归分析适用于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 的关系,并预测一个变量的变化趋势。
分析步骤
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模 型进行预测和解释。
注意事项
在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回归分析时,需要确保自变量和因变量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控制其他潜在变量的影响,以确保分析
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适用范围
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适用于比较同一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显 著差异。
分析步骤
首先对重复测量数据进行配对或协方差分析,以控制被试间的个体差异和时间因素的影 响,然后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注意事项
在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时,需要满足球对称性和组内相关性的假设,以确保分 析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的准确性。
04
重复测量分类变量的应用场景
心理学研究
性格特质
人际关系
通过重复测量分类变量,心理学家可 以研究不同时间点上个体性格特质的 变化,以了解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通过重复测量分类变量,心理学家可 以研究人际关系的变化,例如友谊、 恋爱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情绪状态
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测量个体的情 绪状态,心理学家可以分析情绪的波 动和变化,以及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 响。
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教学课件
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教学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分类变量与重复测量资料概述 • 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的注意事项与挑战 • 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案例 • 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的软件工具与技术 • 总结与展望
01
分类变量与重复测量资料概述
分类变量的定义与特性
实践与反思
多参与实际研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不断反思和总 结经验。
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临床研究
在临床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分析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病程变 化等。
心理学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心理状态的 变化和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研究
在环境科学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分析可用于监测环境变化、评 估污染物的影响等。
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的注意事项与 挑战数Leabharlann 处理与缺失值处理缺失数据处理
对于缺失的数据,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如插补、删除或保留等,以避免对分析 结果造成影响。
数据转换
对于不符合分析要求的数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如编码、标准化等,以提 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量类型与测量尺度
变量类型
在分析重复测量资料时,应明确变量的类型,如连续型、有序分类型或无序分类 型,以便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方案提供依据。
案例三:教育程度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结词
教育程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方法
使用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 如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评估 教育程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详细描述
收集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教育 程度和职业发展数据,分析教 育程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结果解释
contents
目录
• 分类变量与重复测量资料概述 • 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的注意事项与挑战 • 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案例 • 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的软件工具与技术 • 总结与展望
01
分类变量与重复测量资料概述
分类变量的定义与特性
实践与反思
多参与实际研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不断反思和总 结经验。
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临床研究
在临床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分析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病程变 化等。
心理学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心理状态的 变化和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研究
在环境科学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分析可用于监测环境变化、评 估污染物的影响等。
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的注意事项与 挑战数Leabharlann 处理与缺失值处理缺失数据处理
对于缺失的数据,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如插补、删除或保留等,以避免对分析 结果造成影响。
数据转换
对于不符合分析要求的数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如编码、标准化等,以提 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量类型与测量尺度
变量类型
在分析重复测量资料时,应明确变量的类型,如连续型、有序分类型或无序分类 型,以便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方案提供依据。
案例三:教育程度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结词
教育程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方法
使用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 如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评估 教育程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详细描述
收集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教育 程度和职业发展数据,分析教 育程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结果解释
重复测量的课件
a2
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的平方和分解 SS总变异=SS被试间 + SS被试内 = (SSA + SS被试(A) ) +( SSB+ SSAB+ SSB×被试(A) ) SS被试(A) = SS被试间 – SSA SSB×被试(A) = SS被试内 – SSB – SSAB df总变异=npq-1,df被试间=n-1,dfA=p-1,dfB=q1,dfAB=(p-1)(q-1), df被试(A)=p(n-1), dfB×被试(A) = p(n-1)(q-1)
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 单因素组内设计,自变量是被试内变量 自变量A有p个水平。 • 假设:自变量的处理效应为0,H0 : aj =0 • 平方和与自由度分解: SS总变异=SS被试间 + SS被试内 =SS被试间 +(SSA + SS残差) SS残差= SS总变异 - SS被试间 - SSA df总变异=np-1,df被试间=n-1;dfA=p-1, df残差=(n-1)(p-1) • F检验:F=MSA/MS残差
两因素非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F检验: ⑴A因素的主效应:F=MSA/MS单元内 ⑵B因素的主效应:F=MSB /MS单元内 ⑶A与B的交互作用:F=MSAB /MS单元内 如果A与B的交互作用显著,需要进行 简单效应检验。
主效应与简单效应
• 主效应: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检验一个因素的处理效应。 • 简单效应:分别检验一个因素在另一个 因素的每个水平上的处理效应,以及具 体确定它的处理效应在另一个因素的哪 个水平上是显著的,在哪个水平上是不 显著的。
两因素被试内设计方差分析
F检验: ⑴A因素的主效应:F=MSA/MSA×被试 ⑵B因素的主效应:F=MSB /MSB×被试 ⑶A与B的交互作用:F=MSAB /MSA ×B ×被试 SSA×被试与SSB×被试都分别相当于一 个单因素 重复测量实验中的残差平方和。 SSA×B×被试=SS残差B(a1) + SS残差B(a2) - SSB×被试 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分离出了所有由被试个体差 异引起的误差
重复测量数据PPT课件
• 同一个主要变量具有多个观察值,这些观察值来自 不同的时间点,因此他们之间是相关的、不独立的。
第7页/共52页
重复测量设计特点
• 对同一实验对象某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 重复观测(2次或以上)。
• 重复观测值之间存在自相关性。
第8页/共52页
重复测量设计特点
• 测定时间可以是等距的,或是不等距的。 • 有时部分受试对象中最后的若干时间点上
Time3---10分钟 5.0 5.0 5.5 5.0 5.5 6.0 8.0 8.0 6.5 8.5 8.0 8.0
第22页/共52页
例题2:
• 观察某试验药和对照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收 治20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试验药,对照组服用 对照药。
上岗前测量值 第一年测量值
69.6
78.9
48.2
67.3
58.9
65.2
47.6
71.8
61.0
82.0
第4页/共52页
第二年测量值
85.9 80.4 74.9 71.2 93.7
重复测量
对同一观察对象(受试者、病人、动物等)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 点上进行的多次观察或测量。
第5页/共52页
测定
细胞类别 样品
A值
A
G 时间: 1
2
3
4
5
T MCF-7 1 0.856
0.457 0.510 0.542 0.644
2 0.748
0.464 0.523 0.582 0.655
3 0.748
0.471 0.527 0.560 0.632
MCF-7
第7页/共52页
重复测量设计特点
• 对同一实验对象某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 重复观测(2次或以上)。
• 重复观测值之间存在自相关性。
第8页/共52页
重复测量设计特点
• 测定时间可以是等距的,或是不等距的。 • 有时部分受试对象中最后的若干时间点上
Time3---10分钟 5.0 5.0 5.5 5.0 5.5 6.0 8.0 8.0 6.5 8.5 8.0 8.0
第22页/共52页
例题2:
• 观察某试验药和对照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收 治20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试验药,对照组服用 对照药。
上岗前测量值 第一年测量值
69.6
78.9
48.2
67.3
58.9
65.2
47.6
71.8
61.0
82.0
第4页/共52页
第二年测量值
85.9 80.4 74.9 71.2 93.7
重复测量
对同一观察对象(受试者、病人、动物等)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 点上进行的多次观察或测量。
第5页/共52页
测定
细胞类别 样品
A值
A
G 时间: 1
2
3
4
5
T MCF-7 1 0.856
0.457 0.510 0.542 0.644
2 0.748
0.464 0.523 0.582 0.655
3 0.748
0.471 0.527 0.560 0.632
MCF-7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PT课件
24
表12-8 考虑干预和时间因素的SS分解
变异来源 处理组间
干预(A) 时间(B) AB交互作用
自由度 离均差平方和(SS)
3
SS处理
1 n
(T12
T22
T32
T42 )-C
1
SSA 21n(A12 A22 )-C
1
SSB 21n(B12 B22 )-C
1
SSAB SS处理 SS A SSB
2
实例举例1
每一根线代表1位病人
血药浓度(μmol/L)
180 150 120
90 60 30
0
旧剂型 新剂型
4
8
12
时间(小时)
图2 某药新旧剂型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3
实例举例2
每一根线代表1只兔子
胆固醇(mg%)的对数
6.5
处理组
6.0
对照组
5.5
5.0
4.5
4.0
3.5 实验前
5周后
10周后
14
表12-5 20例患者手术前后症状评分
处理 手术
手术后
分组 前 10天 2月 4月 6月 9月
A 0.60 0.67 2.84 2.10 2.00 1.60
A 1.42 3.40 4.10 2.92 2.65 3.40
…… …… …… …… …… …… ……
B 2.71 2.04 2.61 2.17 2.15 1.81
2.62
8
3.21
1.85
8
前后测量设计和配对设计的区别
配对设计可随机分配同一对子的试验单位, 同期观察试验结果,而前后测量设计则不能 同期观察试验结果;
配对设计比较两种处理的差别,前后测量设 计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
表12-8 考虑干预和时间因素的SS分解
变异来源 处理组间
干预(A) 时间(B) AB交互作用
自由度 离均差平方和(SS)
3
SS处理
1 n
(T12
T22
T32
T42 )-C
1
SSA 21n(A12 A22 )-C
1
SSB 21n(B12 B22 )-C
1
SSAB SS处理 SS A SSB
2
实例举例1
每一根线代表1位病人
血药浓度(μmol/L)
180 150 120
90 60 30
0
旧剂型 新剂型
4
8
12
时间(小时)
图2 某药新旧剂型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3
实例举例2
每一根线代表1只兔子
胆固醇(mg%)的对数
6.5
处理组
6.0
对照组
5.5
5.0
4.5
4.0
3.5 实验前
5周后
10周后
14
表12-5 20例患者手术前后症状评分
处理 手术
手术后
分组 前 10天 2月 4月 6月 9月
A 0.60 0.67 2.84 2.10 2.00 1.60
A 1.42 3.40 4.10 2.92 2.65 3.40
…… …… …… …… …… …… ……
B 2.71 2.04 2.61 2.17 2.15 1.81
2.62
8
3.21
1.85
8
前后测量设计和配对设计的区别
配对设计可随机分配同一对子的试验单位, 同期观察试验结果,而前后测量设计则不能 同期观察试验结果;
配对设计比较两种处理的差别,前后测量设 计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
《重复测量设计》PPT课件
总计
4362.97
35
协 方 差 阵 Mauchly 球 形 性 检 验 的 结 果 为 P=0.1628,
故不必进行自由度的调整。
整理课件
19
平均值之间的多重比较
先采用前述配对t检验方法, 计算需比较的两两均数的t统计量 ,然后将这些样本统计量t值与 Bonferroni临界t值进行比较。确
定P值是否大于α。
再如,药效研究中要观察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上的血药 浓度。
整理课件
2
重复测量设计的优缺点
• 优点:
每一个体作为自身的 对照,克服了个体间的变 异。分析时可更好地集中 于处理效应.
因重复测量设计的每 一个体作为自身的对照, 所以研究所需的个体相对 较少,因此更加经济。
• 缺点:
滞留效应(Carry-over effect) 前面的处理效应有可能滞留
(2)Huynh-Feldt 调 整 系 数 (H-F )
整理课件
10
自由度调整方法1
( 1 ) G e e n h o u s e - G e i s s e r 调 整 系 数 ˆ ( G - G ˆ ) 为 :
ˆ
a2
s
2 kk
s2
2
a 1
sk2l 2 2a
sk2
2 a 2
若球形性质得不到满足,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 析的F值是有偏的,这会造成I型错误增加。
整理课件
4
一般ANOVA的协方差矩阵
V
s
2 11
s
2 2
1
s
2 1
2
s
2 2
2
s
2 1a
s
2 2
a
s
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教学课件
绍的方法是以图11 .1的边际合计数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的。
二、模型结构
受试者i在时间点j的反应变量为yij ,其取值概率为pj, (j=1,…,p)。单总体重复测量资料的任务为是要分析这p 个概率p1,…,pp,是否相等。令反应频数的某种函数即 反应函数(response function)F=f(m),建立的线性模
n= (6 16 2 4 2 4 6 6)’
M=(6/46 0.3478 0.0435 0.0870 0.0435 0.0870 0.1304 0.1304)’
用nj及mj表示向量n及m中的元素。 2.给出转换矩阵A 本例的转换矩阵A的结构为
A的作用是将反应频率M转换成反应函数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求出反应函数F 它是每一时间点反应变量各个水平的边
或
CONTRAST ‘time1 VS time3’ ALL _PARMS 0 2 1;
得到输出结果见表11.8。
从表11.8对比分析看出,第一期的疗效与第三期疗效间有 显著差异(P=0.0161)。
上述SAS程序是用每个病例的记录建立数据集配合模型用 的,也可以用频数表资料(表11.3)配合模型。所用SAS程 序为: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可对不同时间的效应进行两两比 较。提出的检验假设为: H0: year3-year0=year6-year3, H1:year3-year0year6-year3, 由于在参数化中year0 , year3的效应是用3和4表示的,year6 的效应则为-3-4。 故上述假设用参数表示为:
第二节 多组资料的分析方法
当有多组资料时,统计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有三点:
①资料是否存在组间差异。 ②反应是否随时间变化。 ③是否存在处理组与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所用公式以 及计算步骤与单总体的情形基本一致。
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ppt课件
重复测量数据在形式上与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相似(每 一位受试者可以看作一个区组,前者的测量时间对应 于后者的处理因素),但两者存在根本的区别。
1. 区组内部的随机分配问题;
2. 区组内部实验单位的彼此独立性问题。
若重复测量资料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的假 设,则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 分析,否则需采用其它方法或对F值进行校正。
整理版课件整理版课件11整理版课件整理版课件22一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三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四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四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五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六方差分析前提条件和数据转换六方差分析前提条件和数据转换整理版课件整理版课件33学习要求
89.9 87.4
92.6 95.5
66.8 63.6
62.6 61.6
63.4 61.2
62.6 62.0
70.0 67.6
69.8 69.4
86.6 84.0
81.4 78.0
90.4 84.4
77.4 71.0
74.8 73.6
72.8 76.6
67.4 64.4
61.0 58.2
84.4 82.2
差值d 0.260 0.082 0.174 0.316 0.350 0.461 0.296 0.218 0.203 0.364
整理版课件
11
与配对设计设计的区别
1.配对设计中同一对子的两个实验单位可 以随机分配处理,两个实验单位同期观察试验 结果,可以比较处理组间差别。
前后测量设计不能同期观察试验结果,虽 然可以在前后测量之间安排处理,但本质上比 较的是前后差别,推论处理是否有效是有条件 的,即假定测量时间对观察结果没有影响。
1. 区组内部的随机分配问题;
2. 区组内部实验单位的彼此独立性问题。
若重复测量资料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的假 设,则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 分析,否则需采用其它方法或对F值进行校正。
整理版课件整理版课件11整理版课件整理版课件22一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三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四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四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五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六方差分析前提条件和数据转换六方差分析前提条件和数据转换整理版课件整理版课件33学习要求
89.9 87.4
92.6 95.5
66.8 63.6
62.6 61.6
63.4 61.2
62.6 62.0
70.0 67.6
69.8 69.4
86.6 84.0
81.4 78.0
90.4 84.4
77.4 71.0
74.8 73.6
72.8 76.6
67.4 64.4
61.0 58.2
84.4 82.2
差值d 0.260 0.082 0.174 0.316 0.350 0.461 0.296 0.218 0.203 0.364
整理版课件
11
与配对设计设计的区别
1.配对设计中同一对子的两个实验单位可 以随机分配处理,两个实验单位同期观察试验 结果,可以比较处理组间差别。
前后测量设计不能同期观察试验结果,虽 然可以在前后测量之间安排处理,但本质上比 较的是前后差别,推论处理是否有效是有条件 的,即假定测量时间对观察结果没有影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就是典型的例子。根据资料的性质,区间跨度有等距的,也有不等距
的。
2021/3/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把分类变量作为反应变量进行重复观察的情形在工 作中应用较广。在本书第九章第五节中介绍了二分类反 应变量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
本章将介绍分类反应变量重复测量资料的一般分析 方法。主要介绍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方法。第一节一个 总体的二分类反应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
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 资料分析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沈毅
2005.3.15
2021/3/7
1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又称为定性变量(qualitative variable),在工
作中应用甚广。根据其不同的取值性质,又可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是名义刻度(nominal scale)的分类变量,它是按事物属性分类的变量, 如性别、职业等。在统计学上为了计算方便,将这些不同的属性进行数量化 处理,如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2。这种数值只是作为属性的代码,其间 并无大小之分。
2021/3/7
5
二、模型结构
受试者i在时间点j的反应变量为yij ,其取值概率为pj, (j=1,…,p)。单总体重复测量资料的任务为是要分析这p 个概率p1,…,pp,是否相等。令反应频数的某种函数即 反应函数(response function)F=f(m),建立的线性模 型为:
式中X为d×q维的设计矩阵,d=(r-1)p,为反应函数。B为q 维未知参数。
2021/3/7
8
三、配合线性模型的步骤
表11.2为资料的原始记录形式,需要将其整理成边际频 数表的格式后再配合模型。计算步骤介绍如下。 1.首先用下列SAS程序计算边际合计数 程序中的subj 为受试者号,time1、time2、time3代表3个疗程。
2021/3/7
9
2021/3/7
10
计算出的边际频数列于表11.3中。
2021/3/7
11
3. 求出反应函数F 它是每一时间点反应变量各个水平的边 际概率。但它不包含该反应变量最后一个水平的反应概率。 本例有3个时间点(time1 time2 time3),每个时间点的反 应变量为r=2水平,故每一时间点只有一个反应函数。共 有3个反应函数为:
如 f1=0.6086957=0.1304348+0.3478261+0.0434783+0.0869565
2021/3/7
12
2021/3/7
13
2021/3/7
14
2021/3/7
15
2021/3/7
16
以上分析可用SAS的CATMOD过程。程序如下:
PROC CATMOD DATA=exmp11_1 order=DATA;
RESPONSE MARGINALS;
MODEL time1*time2*time3=_RESPONSE_/ONEWAY COV;
从而得到边际频数向量n及其函数边际频率向量m为:
n= (6 16 2
4
2 46
6)’
M=(6/46 0.3478 0.0435 0.0870 0.0435 0.0870 0.1304 0.1304)’
用nj及mj表示向量n及m中的元素。 2.给出转换矩阵A 本例的转换矩阵A的结构为
A的作用是将反应频率M转换成反应函数F。
第二种为有序刻度(ordinal scale)的分类变量,它是根据事物呈现出的程度或水 平不同进行赋值。如临床化验结果用符号“-、+、++、+++”,文化程度用 “文盲、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来划分等级,在进行数量化处理时赋 值1、2、3、…。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与2之差不一定等于2与3之差。
第三种是区间刻度(interval scale),如人口学统计中的年龄分组,“0-,10-,
2021/3/7
3
第一节 二分类反应重复测量 资料的分析
一、资料结构
设有n例受试者,反应变量y,分为 r水平(当r=2时称y为二 分类反应变量),有p个观测时间点,每一受试者可能出现的结果 共有rp种。当r=2、p=3时的所有可能结果共有8种。当对y用(0, 1)赋值方法时,n例受试者在这8种组合情况下出现的边际合计 数为n000至n111。详细分配情况见下面示意图图11 .1。
2021/3/7
4
边际合计数n000至n111是每种可能取值结果组合情况下的 观察例数。总例数n为边际合计数之和。如果将上述示意图 资料按独立观察资料整理各时间点的频数分布时(表11.1), 每一时间点的合计数都为n=n1+=n2+=n3+,总例数变成了3n而 不是n。但实际是观察例数为n,观察次数为3n。一般统计学 方法是以表11 .1的资料类型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的。而本章介 绍的方法是以图11 .1的边际合计数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的。
REPEATED time3/_RESPONSE_=time;
RUN; 程序中的RESPONSE MARGINALS语句是指定反应函数为 在MODEL中规定的反应变量的边际概率。输出结果见表11.5、 表11.6、 表11.7。
2021/3/7
17
从输出的表11.5反应函数和协方差矩阵中看出,第一和第 二疗程的有效率都为0.6087(60.87%),第三疗程的有效 率为0.3478(34.78%)。从表11.6方差分析看,标记 ‘time’的有效率分析,第三疗程的效果显著低于前两个疗 程。对各疗程疗效一致性的假设检验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令对比矩阵C为:
2021/3/7
6
由于每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反应变量的取值是相关的, 因此,在配合模型时应将这种相关性纳入模型中。对式 (11.1)求参数估计值的加权最小二乘解法就是在考虑到这 种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模型(11.1)的加权最小二 乘解法求参数ß的估计值 的计算公式为
2021/3/7
7
例11.1一项药物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观察。用一 种药物对46名患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进行治疗,共三个 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价其治疗效果。有效者记为 yij=1,否则yij=0 i=1,…,46; j=1,2,3。资料列于表11.2中。 表中的T1,T2,T3分别代表三个疗程。本项研究的目的是 探讨不同疗程的疗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