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类读书笔记
管理类读书笔记管理类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类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1运营管理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值,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在运营管理方面,麦当劳走在了很多企业的前面,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运作特点,影响深远。
其成功的运营管理模式,不禁要让我们联想起一个话题,究竟麦当劳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为什么它可以长久不衰,而且还在持续的增长?它有什么优势是值得国内餐饮业学习的?麦当劳不仅从其经营理念中不断获益,而且形成了一套长期高效的人才复制与运作经营方法,长期处在快餐业领头羊。
在课程《向麦当劳学店面运营管理》中,麦当劳标准运营管理专家王东升提到,麦当劳的运营核心理念有四个方面:第一个叫一切用数字说话,用数字规定所有的操作流程细节;第二个叫100%的客户满意,对服务做到极致的追求;第三个叫清洁,让顾客放心的用餐;第四个叫微笑,用品质、服务、清洁,提供综合的顾客价值。
在这四大核心运营里边,国内快餐行业真正可以做到的很少,特别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触动了大众的心理防线。
因此学会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更有利益国内快餐行业的更新换代。
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趋向高品质化和高品位化,而且也趋于多样化。
麦当劳的成功不沉醉于已有的成功,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和公众需求的变化,重视商品新价值的开发,同时不断也在商品上增加新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顾客体验。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2作为一名习管理学的学生,听到提得最多有关管理”一字的名人就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他对管理所做的研究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文”。
管理学笔记——精选推荐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管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重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效益=高效率+高效果效率(efficiency):单位时间的成果量。
涉及活动方式。
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投入一定,产出增加;投入减少,产出维持不变)效果(effectiveness):通过努力获得的有用成果。
涉及活动结果。
(低效率高效果、高效率低效果、高效率高效果、低效率低效果)效益(performance):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成果。
效率+效果管理的目标: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特点: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管理的性质:1)管理工作不同与作业工作2)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的意义:1、管理——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管理。
2、管理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翼。
3、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管理。
2.管理者的角色变化:1、不同管理层次的角色变动(不同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2、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有效管理的五个领域:领域Ⅰ——管理自我领域Ⅱ——管理工作领域Ⅲ——管理人员领域Ⅳ——管理人际关系领域Ⅴ——管理具体情景——罗伯特?K?伯恩斯博士芝加哥大学企业关系中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管理环境环境研究的意义:1、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2、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管理关系3、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
组织的一般环境:1、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3、经济环境4、科技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6、自然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1、供应商2、顾客 3、竞争对手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组织环境特征的分析:1、环境的不确定性(1)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管理四职能: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
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
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planning)计划活动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计划活动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
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出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
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组织(organizing)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等。
这些活动便构成了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leading)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气氛或氛围。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
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
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
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
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
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
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
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
管理学重点笔记
《管理学》重点笔记第一节治理所要解决的差不多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是治理的差不多矛盾。
第二节治理的含义治理是通过打算、组织、操纵、鼓舞和领导等环节来和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和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治理获得全然目的。
第三节治理的作用在没有治理活动和谐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至于可能互相抵触。
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总体的目标。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进展,治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美国经济进展速度比英国快,其要紧缘故确实是依靠较高的治理水平。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讲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治理。
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治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治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
第四节治理学的特性一、治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治理学的要紧母的是要指导治理实践活动。
二、治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治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真理性5进展性总之,治理学完全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治理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同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成效。
而有效的治理活动正需要如此。
三、治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科学称之为精确的科学。
治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形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治理要紧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治理,那么人的心理因素就必定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在这种复杂的情形下,我们还没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治理本身精确化,而只能借助于定性的方法,或者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治理。
四、治理学的系统观念系统确实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作为系统观念有以下几点:1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2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3 按照研究目的来考察系统。
张明玉《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管理绪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决策,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2.管理的要素包括5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
(1)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由两类人构成:①是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
②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中的骨干人物,即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
可以分成3类:①组织中的一般成员;②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等;③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组织。
(3)管理目标是指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4)管理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用什么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问题,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
(5)管理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3.管理学特点管理学特点包括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二、管理的性质与作用1.管理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管理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在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在于:①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②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③全面地认识国外管理理论和经验。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思想的基本范式1.4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 管理实践的重要性第二章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及特征2.2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2.3 组织的设计与变革2.4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5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决策与计划3.1 决策概述及决策理论3.2 决策模型与决策方法3.3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3.4 企业战略规划3.5 经营计划与控制第四章领导与沟通4.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4.2 领导行为与领导力理论4.3 领导风格与领导技能4.4 沟通的概念与要素4.5 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第五章激励与团队5.1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2 激励因素与激励设计原则5.3 团队的概念与特征5.4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5.5 团队决策与团队绩效评估第六章控制与评估6.1 控制的概念与作用6.2 控制过程与控制原则6.3 控制方法与控制技术6.4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标6.5 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7.1 管理伦理的定义与意义7.2 管理伦理原则与价值观7.3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层次7.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7.5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了管理学大一的知识点,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组织与管理、决策与计划、领导与沟通、激励与团队、控制与评估以及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内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丰富而复杂,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再到现代的系统管理,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相互交叉影响,共同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大一管理学基础笔记
大一管理学基础笔记
知识点框架:
- 管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 不同的管理理论与流派
思维要点:
- 老师分析各种管理案例时的思路
- 讲解如何运用管理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式
重难点与易错点:
- 重点标注各管理职能的关键要点
- 用特殊颜色标注容易混淆的管理概念和理论
补充点:
- 老师提及的当前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和新趋势- 相关的管理实践案例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对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
- 结合自身经历思考管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对某些管理理论的个人看法与疑问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笔记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笔记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二、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 古代管理思想:古代文明中已存在管理思想,如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强调德治;古代中国的《孟子》中也提到了管理的重要性。
2. 工业革命以前的管理:工业革命前,管理并不被重视,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主人与奴隶的关系,管理角色模糊。
3. 科学管理运动: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来提高效率。
4. 行为科学运动:爱尔弗雷德·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Y理论,强调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5. 现代管理思想:包括系统理论、博弈论、控制论等,致力于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三、组织与管理1. 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一群人协同工作、追求共同目标而形成的社会单位。
2. 组织的类型:包括传统组织和虚拟组织两种形式,传统组织以层次结构为核心,虚拟组织则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协同工作。
3. 组织的功能:明确目标、协调资源、分工合作、决策执行等。
4. 组织的结构:包括形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矩阵组织等形式,结构要适应组织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四、管理过程1. 计划:制定目标、确定策略、安排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2. 组织:确定组织结构、招募和培训员工,协调工作。
3. 领导: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组织向前发展。
4. 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确保达到预期目标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五、领导与管理1.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管理更注重规划和控制,领导强调激励和激发员工的潜能。
2. 领导风格:如权威型、民主型、亲和型等,不同的领导风格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员工。
3. 领导者的特质:如自信、决断力、沟通能力等,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4. 领导行为:如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有效的领导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管理是在一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客体(被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管理活动)。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早期的管理思想:如中国的《孙子兵法》、英国的亚当·斯密等。
古典管理理论: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
行为科学理论: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以运筹学、系统分析等为基础,强调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各种学派的融合,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竞争、企业文化等。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
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
动态原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效益原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管理的前提与条件管理的前提: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规章制度等。
管理的条件:管理者具备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得到必要的支持和授权。
管理环境: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管理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计划工作计划工作的概念: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未来的行动方案进行规划、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计划工作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预测未来、制定方案、评估方案和制定派生计划。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教学材料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教学材料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门科学,将集中有组织的方法运用于达到确定的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要素:管理的两个主要要素有两个,分别是组织和协调。
组织是指将资源分配给任务,从而配备任务完成的过程;协调是指专业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安排好行动、有序推进计划和实现目标的活动。
二、管理的基本原理
1、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组织原理、激励原理、绩效原理、管理定律等,可归纳为三大原则:即定义、实施和评估。
2、组织原理:组织需要有良好的分工、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正确的运行方式。
3、激励原理:激励是指引导社会成员采取不同的行为主动去实现目标的方式,可分为量化奖励激励,质量激励和其他激励等三种激励方式。
4、绩效原理:绩效是管理者为了达到期望的结果,需要从下属中收集信息,并做出适当反馈、调整或风险预测,以达到管理效应和可操作性。
5、管理定律:管理方法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实现其目标,需要强调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行动。
一些管理定律有:协调原则、特征原则、全局思维原则、工作模式原则等。
大一管理学每章知识点笔记
大一管理学每章知识点笔记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的定义、目标、职能、特点等内容。
-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等。
- 管理活动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过程。
第二章:管理者角色与职能-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处理角色和决策角色。
- 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 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决策和领导才能。
第三章:组织- 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将各种资源合理地整合起来的活动。
- 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分工、协调、统一指挥、权责一致等。
- 组织的结构包括功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等形式。
第四章:领导- 领导是指通过个人魅力和影响力来影响他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 领导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影响力、激励和沟通等。
- 领导的效果可通过任务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来评估。
第五章:决策- 决策是指在面对问题时,通过选择和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 决策的步骤包括问题发现、信息收集、方案评估和决策执行等。
- 决策的类型包括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第六章:沟通- 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沟通的要素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媒介和反馈等。
- 沟通的障碍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信息噪音等。
第七章:计划- 计划是制定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行为指南。
- 计划的层次包括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等。
- 计划应具备可衡量性、可行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第八章:控制- 控制是通过设定标准、测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过程。
- 控制的主要步骤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分析偏差和采取纠正措施等。
- 控制可以通过反馈和调整来提高组织的绩效。
第九章: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活动。
- 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个方面。
- 战略管理的具体步骤包括目标制定、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
管理学要点笔记周三多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加◆◇符号为重点知识)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为统治阶级服务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职能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2、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主体)(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环境)(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标)(4)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客体)(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1)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管理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常务。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
特殊性:a、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的;b、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规律。
(2)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艺术性:a、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b、体现在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关键句:管理目标是区别管理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目标复杂性的体现:(1)管理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2)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层次性)(3)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跨度性)(4)管理目标具有多种价值含义(多种价值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按照特定规则组成的集合体。
关键句:a、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b、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管理组织性的体现:(1)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2)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3)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4)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来源:a、管理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b、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关键句:蒙特.H.卡斯特指出: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
最全管理学笔记
人力资源规划
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
其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
这个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心理学家的
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等课题。
三种联系
期望或努力-绩效联系:个人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
愿景规划型领导者的三种品质
团队领导
团队领导者是对外联络官
团队领导者是困难处理专家
团队领导者是冲突管理者
监控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就是组织中所有工作流程和活动的最终累积结果,管理者需要
了理解导致高组织绩效的因素。
组织绩效的衡量
组织生产率
组织有效性
产业和公司排名
监控组织绩效的工具
运营及价值链管理
运营管理及其重要性
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型组织生产有形产品,在这种类型的组织中很容易看到运营管理过
程是如何运作的,因为原材料最终会变成看得见的有形产品。
服务型组织中的转换过程则不那么明显,因为它们生产的是以服务形式
出现的无形输出。
管理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篇绪论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方法)效果:“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2、管理的职能和过程(1)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制定计划以协调活动的过程。
(2)组织:安排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职能。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资源分配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1)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②无论在何种类型的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的工作是相同的。
③管理者在小型组织和大型组织中从事着基本规模上相同的工作,区别仅在于程度和侧重不同,以及具体做法和花费的时间不同。
营利性组织:有明确的一般指标衡量-利润等。
非营利性:没有明确的一般指标。
小企业:加强与外部联系,管理者是通才、多面手,处理各层次的管理工作。
大企业:正规性好于小企业。
三、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1)对于渴望成为管理者的人来说,学习管理学可以获得基础知识,有利于他们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2)对于不打算从事管理的人来说,可使他们领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一、历史背景20 世纪前,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1、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的建设罗马教会2、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著作: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和重要性的作业,提高工人技巧和熟练程度。
3、产业革命:提高效率二、多样化的时期(20 世纪前半期)2.1 概述:1、科学管理:从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的效果和效果的角度看管理;应用科学方法的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
代表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2、一般行政管理:关心整个组织,寻找如何应用于整个组织的管理原则和任何使之有效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
3、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集中于人的管理。
定量化的方法:运用数字或统计技术改进资源分配的决策。
4、管理进程:科学管理(1880s)---------- 行为科学(1920s)管理科学(1950s)。
2.2 科学管理:2.2-1 泰罗的四条管理条例:1、对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
2、科学的挑选人,培训教育人,促进工人的进取心。
3、在科学的方法下,与人合作。
4、管理人员和工人各负其责,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具体步骤:工作环境分析 ------------------------- 任务分析--- 制定工作标准,挑选员工------- 管理人员配合,督促,完成自己的工作。
解释:工作环境分析内容:工作是什么,谁来做,管理者怎么办。
任务分析内容:任何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人技能分配工作。
2.2-2 弗兰克和吉尔布雷斯(时间和动作的研究):用动作摄影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在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下,进行最轻松最有效作业的方法2.2-4 科学管理在许多人从事一种工作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程序才有意义。
2.2.-5 历史的评价科学管理:使生产率提高300%+ 成为可能;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一门复杂化和科学性的学科;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2.3 一般行政管理亨利,法约尔: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涉及所有关于人的控制和协调的共同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包括五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五个职能)。
14 条管理原则:工作分工,职权,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马克斯,韦伯:主要研究组织活动。
官僚行政组织,它是一种组织形式,其特征依据劳动分工原则,具有清楚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
官僚行政组织应该具有: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的甄选,正式的规则和法规,非个人的,职业生涯导向。
2.4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1、早期的提倡者:欧文、巴纳德权威的传统的观点:下降必须服从上级,从高层建立起来然后贯穿整个组织。
权威接受观点:权威来自下级接受它的意愿。
2.、霍桑研究(现在我们称它为行为科学)人是社会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领域的研究涉及了工作中人的行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工人的积极性,家庭和社会及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金钱不是唯一的决定的因素,感情有重大影响基层管理要重视人际关系,和工人多交流社会规范或者小组的标准是对个人工作行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非正式团体,左右员工的行为,对员工的影响;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作用:引起重视人的因素,人们开始从积极的寻求提高工作满意和士气的途径。
2.5 行为科学的贡献1、社会人的假设;2、需求因素和激励;3、作业组合;(类似静态的组织)类型、形成原因、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在不同的作业中、作业的基本控制方法和规则、管理的要求与压力等因素对作业产生和发展的影响4、领导理论:领导是一个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三种广义的理论:性格、个人行为、权变管理科学的贡献:1、科学技术的引入和运用;2、决策理论;3、管理信息系统;三、近年来的趋势和问题:趋向一体化60 年代初提出管理学的统一框架,包括:(将各种管理方式进行综合)①过程方式:被当作综合多样化理论观点的一种方式。
按过程方法: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工作。
②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内部活动之间,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
系统: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要素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整体。
封闭系统——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开放系统——认识到系统与环境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③权变方法:分离出影响组织绩效的情境变量。
不同的变化的情境要求管理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它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因为组织不同,他们面对的情境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四、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变化中的管理实践①全球化②劳动力多样化:员工队伍在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和其他特征方面更加多样化。
④激励创新和变革⑤全面质量管理(TQM)(戴明)含义:1、高度关顾顾客2、坚持不断的改进;关注过程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4、精确的度量5、向雇员授权授权——管理者通过重设计工作和让工人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使质量、生产率和复员的责任感加强。
创业精神是一个工程,即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不管这些人手中是否拥有资源。
学习型组织:具有发展持续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知识管理:培育一种学习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组织成员能够系统地收集知识和其他组织成员共享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总结管理理论的演进:1、历史背景:亚当斯密,工业革命。
2、多样化时期(20世纪前半期)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行政管理:法约尔,韦伯。
人力资源方法:早期提倡者:欧文,巴纳德霍桑研究(梅约),人际关系运动,行为科学理论、定量方法。
3、今年来的趋势(趋向一体化):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
4、当前趋势: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全球化,工劳动力多样化,创业精神,道德,激励创新和变革,TQM。
n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一、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①管理万能论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它在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管理象征论管理象征论:管理者对实质性的组织成果起着极为有限的作用,因为大量的因素是管理者所不能控制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象征性的效果。
③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部约束(组织环境),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管理者能对组织的绩效施加重大影响。
二、组织文化1、什么是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观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行为。
(2 )含义:1 、文化是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存在与组织中而不是个人中。
2、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与成员如何看待组织有关,而他们是否喜欢他们的组织,是描述不是评价。
(3)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①成员的同一性②团体的重要性③对人的关注④单位的一体化⑤控制⑥风险承受度⑦报酬标准⑧冲突的宽容度⑨手段——结果倾向性⑩系统的开放性2、文化的来源组织文化的来源:1、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2、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的东西3、强文化和弱文化(1)强文化:强烈拥有并广泛共享的基本价值观的组织。
(2)强文化作用:强文化传递那种选择是可取的,那种选择是不可取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者的决策。
(3)一个组织文化的强弱或居于其间与否,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历史、雇员的流动程度及文化起源的强烈程度。
三、环境1、环境的定义(1)环境: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2)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①一般环境:包括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但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晰的力量。
这些力量主要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
②具体环境: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环境、组织的具体环境的相关要素有: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公众压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