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梦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国梦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69651570ddccda38376baf53.png)
主义传人 中国 , 给 中国带来光 明 、 带来希望 , 它与 中国 实际相结合 , 继而诞生 了伟 大的中国共产党 , 使得 中国 梦的实现呈 现出伟 大历史转 机。从此 , 人 民抛弃 过去 , 历 史和人 民郑 重选择 了马克思 主义 、 选择 了中 国共产 党, 以马克思 主义为最强大 的精神武器 , 思想武器来进 行奋 斗 , 中国梦 的实 现终于 找到 了正确 的出路 ! ( 一) 要 实现 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 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诞生 1 6 0 多年来之所以保持 旺盛生命力 , 为人类 的进步 和社会发展指 明了正确方 向, 因为它具有科学 的精神内 核、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的本质特 性。 …… 中国共产党正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中国革命 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 , 取得 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 , 完成 了国家独立 和民族解放 的伟大历史任务 。在新 中国成 立后 , 党正是 坚 了社会主义 制度并取得 了社会 主义建设 的伟 大 成就 。经过 数年 形成 了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 指 导社会 主义 建设 。 ” … 历史 一再 证 明 , 只有坚 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救 中国和发展 中国。历史也必将再 次证 明 , 要实 现中 国梦必 须坚持 马克 思主义 。坚持马 克思 主义 , 就是 要坚持用 马克思 主义 的立场 、 观点 、 方 法来 正确认识经 济社会发展 的大势 , 就是要坚 持用马 克思 主义引导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 推 动社会 主义事业 向前进 。 ( 二) “ 中国梦” 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肘 目 承的科学理论? 坚持一 切从实 际出发 , 理 论联系实 际 , 实事求 是 , 在实践 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 理 , 是 马克思主义最 重要 的理论精髓 。为了我 国人 民生活水平有 显著 的提 高 , 实现物质极大丰富 , 每个人 自由而全面发展 , 最终进人 到理想 的共产 主义社 会 , 是 马克思 主义者最崇 高的奋 斗 目标 。我们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 发展中 国梦 , 一脉相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的逻辑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5c64d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6.png)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学说体系,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而中国梦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强调了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富强和幸福安康。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梦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
中国梦也追求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富强和幸福安康,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
2. 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梦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经济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3.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体现了在中国大地上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浅议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浅议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d9978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d.png)
浅议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标签: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想结合,而得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成果,是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第一次提出来的。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有不同的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至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分别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时期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决议将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针对新的情况,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出了伟大的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中国梦是我国于21世纪中叶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心,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主要包含三层内涵,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一)国家富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从政治领域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它符合中国的现实要求,并且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紧密联系,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与世界接轨,与西方国家的交流逐渐增多,并不断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但同时,我国的主流文化也受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我们还应该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展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抵御西方文化入侵。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谈谈“中国梦”与“我的梦”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谈谈“中国梦”与“我的梦”](https://img.taocdn.com/s3/m/84b4ead1ce2f0066f53322c5.png)
我梦就是中国梦一、什么是中国梦1、我的梦。
作为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
我的梦就是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提升的合格人才,为将来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中国人的梦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汇集而成的强国复兴梦。
我想每一个人对未来有着不同的梦,它可能是一名在学术上有建树的科学家,也可能是在专业领域有独特创新的工程师,也可能是具体岗位上能工巧匠,也可能是一名普通教师和普通技术工人……等等。
虽然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不同,贡献大小不同,但他们都在为着自己的梦想去实践,去奋斗。
滴水成流,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势不可挡的洪流,它就是----中国强盛之流,中华民族复兴之流。
二、为什么要有中国梦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在近代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遭受列强侵略,任人宰割和压迫;统治者丧权辱国,任领土被侵占被割让,任资源被掠夺,任人民被欺负,被外人称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外人面前低人一等,不敢抬头;被许多国家看不起的民族,任人嘲笑,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许多不干被欺负的中国人渴盼复兴,无数人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苦苦探索,甚至抛头颅,洒热血。
现在,我们找到了一条复兴之路,看到了复兴的曙光,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2、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资源缺、底子薄、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复兴之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力,但都不可能阻挡中国人的复兴步伐,都不可能阻止中华民族实现最伟大的的中国梦。
3、现今世界“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主流,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
但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国与国之间除了经济合作,同时还存在着竞争关系,竞争中有合作竞争和对立竞争。
一些国家地区仍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一些敌对势力不希望中国复兴,逆潮流而动,视中国的发展是对他们的威胁,挑起争端,企图阻碍和干扰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与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与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091d40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2.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与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与路径选择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价值。
中国梦是中国提出的理想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与路径选择,通过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梦实现的指导作用,并提出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梦,结合方式,路径选择一、引言中国梦作为一个民族复兴的追求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与路径选择,目的在于深入挖掘两者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论阐述,具有指导行动和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民的利益最大化,而中国梦正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鼓励创新和发展,而中国梦也强调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梦的结合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2.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例如,如何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实现中国梦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并将之付诸行动。
中国梦 马克思基本原理
![中国梦 马克思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b6cd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a.png)
中国梦马克思基本原理
中国梦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指的是中国人民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共同追求。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者。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等。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阶级斗争学说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引起的。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目标,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理念。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将追求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共同追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
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念和方向,促使中国走上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662dd5e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e.png)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析和阐述社会历史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下,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发
展目标,也可以得到更深入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辩证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出现和演变是由矛盾的
冲突推动的。
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一个历史进程,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努力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发展来实现。
中国梦要实现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与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人民解放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中国梦
的实现也必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
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目标,这需要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主导的。
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把握
历史的客观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充分融合了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情怀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ce51df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d.png)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情怀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梦"这一口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情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情怀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在塑造中国的未来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概念,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一理念追求的是一个更加繁荣、和谐和美好的中国,它为中国的未来设定了宏伟的愿景。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稳定,以及人民的幸福和满意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制度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理论框架。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采纳市场经济,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增加。
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政府采取措施来减少社会不平等,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以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之一:人民幸福。
其次,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情怀共同强调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国梦强调人民的幸福和满意度。
然而,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中国共产党将自己视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通过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中国政府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梦还强调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这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相契合。
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为全球和平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的崛起不仅对国内带来了好处,还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是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情怀相互结合的一个例证,展示了中国愿意为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而努力。
马克思主义情怀在中国政治和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将其视为党的灵魂和指导思想,这使中国保持了一种强大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统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e99c1f1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3.png)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下,中国梦是一个与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经验相贯通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内涵。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决定的。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回顾和借鉴中国历史的发展经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发挥历史和现实的优势,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梦涉及到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追求繁荣和幸福的理念密切相关。
在历史机遇和较好的国际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实现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在历史进程中广泛而深刻的人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高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含义。
中国梦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展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表现出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的梦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中国的快速崛起是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众多经济思想理论的验证。
中国梦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参照,探讨各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未来方向。
同时,中国梦也要借鉴各国的经验,丰富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在历史的发展中,人类不断创造出新的文明和财富,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中国梦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翁。
中国梦需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坚持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通过加强教育和摆脱贫困,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共同实现共同的梦想。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的进程是全人类的利益所在。
中国梦并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全人类的梦想。
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需要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e0b4b0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3.png)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伟大发展潜力的国家,中国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积极地为之努力奋斗。
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我们行进道路上的指南针,能够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理论武器和智慧引领。
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国梦、为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阶级斗争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的学说。
在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世界的真实状况和发展规律。
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鼓励我们走群众路线、注重改革创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味着我们坚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坚守初心,不会被各种诱惑和迷惑所影响。
同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也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不会走上邪路。
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僵持正确的信仰,我们才能够真正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将人的思维视为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和改造的工具,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这种科学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现实问题的本质和实质,避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偏差,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实现中国梦并非易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理论上,我们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与理解时代特点和社会问题,从而合理地制定战略和政策。
实践上,我们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地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只有坚定信仰,我们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并无冲突。
中国梦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
![中国梦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https://img.taocdn.com/s3/m/cc261c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3.png)
中国梦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必然需要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中国化和时代化成为了必然的要求。
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标语和指引,正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重要体现,更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的深刻展示。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具有的重要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首先表现在其科学性和指导性上。
马克思主义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为社会主义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学理依据。
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使其成为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和困境的利器。
此外,马克思主义具有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梦的实现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中得到展示。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总结,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使之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国情和现实需求。
这种不断创新的特点,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具有了持久生命力。
此外,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独特历史地位和作用。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之一,中国象征着共产主义运动在亚洲的发展和壮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为整个共产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梦是新时代的标语和指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伟力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理论创新,适应中国的国情和现实需求,展示了其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象征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亚洲的独特历史地位和作用,为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4e2544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c.png)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辩证性和发展性。
在这一观点下,中国梦并不仅仅是特定时期的产物,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梦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这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梦的实现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和历史方向。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还强调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的作用。
在中国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抵抗。
这正是社会阶级矛盾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阶级矛盾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只有通过解决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我们才能够达到中国梦中追求的公平正义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还强调了历史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的主体地位。
在中国梦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创造力。
这种力量和创造力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呈现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创造力是历史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但是它们也受制于历史的客观规律和制约。
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历史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制约因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还强调了历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中国梦中,我们看到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全面推进各个方面的发展,形成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的良性互动。
只有通过加强各个方面的发展,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国梦中追求的全面建设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情怀坚定信仰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指引
![马克思主义情怀坚定信仰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c1c851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d.png)
马克思主义情怀坚定信仰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坚实信仰之源。
马克思主义情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土壤中,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梦的思想指引。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探究,阐述其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情怀的内涵与价值马克思主义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一种坚定信念和情感追求。
它蕴含着对人类解放的渴望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代表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坚定信仰。
马克思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反对剥削压迫,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价值在于激励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崇尚实践、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它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坚持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源泉,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引。
二、马克思主义情怀与中国梦的契合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情怀与中国梦的契合在于两者都致力于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呼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与中国梦中共同的价值观相呼应。
马克思主义情怀推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相一致。
三、马克思主义情怀对中国梦实现的指引作用1. 引领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的根本动力。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坚守底线、不动摇。
2. 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情怀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指引,中国社会得以向着更加公正、和谐的方向发展。
3. 促进中国梦的源头创新。
马克思主义情怀强调实践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基本关系_许彩标 (1)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基本关系_许彩标 (1)](https://img.taocdn.com/s3/m/3e141df8102de2bd96058830.png)
人文高地Cultural Highlands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基本关系许彩标 三江学院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
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哲学基础,使得我党能够充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梦”的实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基本关系进行探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基本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自抗日战争时期便被提了出来。
它主要是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结合。
并且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都应当根据中国国情的实际情况,制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的任务和特征。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建设适合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作为主要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新中国的建立。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将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主要任务。
但在党的十八大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任务有了变化,那就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梦”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涵,他的提出也正是新一代国家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贯彻到国内外实际情况之后,科学而慎重的提出。
正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一样,“中国梦”也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
并且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但在新的历史条件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具备哪些特征?并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都已成为了我国当下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及现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自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后,中国的共产党人便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并对我国的综合国情进行充分结合,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5cda499680203d8ce2f243f.png)
味地将 自身的理论视为不变 的教条, 而应 以此为发展的起 点
思 主义 信 仰的 研 究成 果中 , 也很 少有人 对 马克思 主 义信 仰 进 行 与动力, 引导信仰者朝着更远的方向去探索。 历史证明, 一切以
过明确的界定, 但是大部分人们 对此均有 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教条为主的信仰都不是真 正的马克思主 义信仰, 在这样片面的
高度 认 同马克 恩 主 义理论 是 马克 思主 义信 仰 的基 础 。 马克 的, 这 是 共产 党 人 信 仰 体系 中最 根 本 的两 个 方面 。 在 这 两 个 方
思主义信仰必须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认同作为起点, 在认同 面 的 基 础 上 , 才 能 体 现 马 克 思 主 义者 和 共 产 主义 者 的信 仰 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信仰。 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 点。 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是无产阶级政党 区别于其他政党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灵魂 , 是人类 义 所 取代 的重 要 结论 。 马克 思主 义十分 关 注 工人 阶 级 及 其政 党 有史以来最为先进、 最为科学的信仰, 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 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马克思主义是 工人阶级的精神 武 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马克思主义信 器, 工人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源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真 仰 的中国化, 能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建设 理性与价值性的绝对认同, 就是全盘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有利于不断巩 固我党的执政地 与观 点。 信仰马克思主义不能笼统地认为是对马克思所有理论 位, 对推进我 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与实现 中华 民族 的 认 同 , 因 为 马克 思 主 义也 是 处 于 变化 发 展 过 程 的 , 马克 思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c178f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a.png)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是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理论的一种全新发展形态。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念,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国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思想理论、实践道路和发展成果三个方面分析其关系。
一、思想理论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体系明确了实现中国梦的总目标和路径,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二、实践道路的导向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理论体系。
这些理念和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动力。
三、发展成果的显著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增强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成果。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成果使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国家,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自信。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国梦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的指导,实践道路的探索和发展成果的丰富,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读书笔记大全】书林折枝畅销书推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
![【读书笔记大全】书林折枝畅销书推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e514b73233d4b14e84246879.png)
【读书笔记大全】书林折枝畅销书推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马拥军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梳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发展历程,并论述了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应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作者提出,中国梦实际上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21世纪的产物。
通过对这一命题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必将破解“2050问题”,从“天下”之中国转变为“世界”之中国。
(周经纬)天下、世界与中国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
许明龙著,中国社科院出版的《东传西渐??中西文化交流史散论》则是从双向交流视野,探讨了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传播情况。
书中对早期来华传教士的评价、中西文化交流中“变形”、孟德斯鸠与中国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看法。
探寻现代文化与文学的渊源《“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众媒介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与“潮流”的同时,也在创造“现代文学”。
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
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大众传媒,不仅仅是新闻史家或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吸引了无数思想史家、文化史家以及文学史家的目光。
本书是为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出版,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探寻我们当下文化与文学的渊源。
(洪凡)优生学家潘光旦吕文浩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潘光旦卷》一书,以潘光旦社会思想形成、发展的轨迹为主线,将潘光旦论述优生、人才、性心理、文化、教育、青年、政治等问题的代表性作品加以汇集。
对于潘光旦那种应用生物学原则来解释人类社会的思想特色,以及他所提出的“两纲六目论”、“新人文思想”等重要命题,该书都有比较充分的展示。
(王季)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释中国梦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释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9befce34376baf1ffc4fad2a.png)
周三晚,马春英,2012301580327,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类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释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2013年,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
这个梦不是虚幻不实的空想,不在遥不可及的彼岸,这个梦是能看到的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在中华民族一步步的探索和总结中,马克思主义,这个救国救民的真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前路迷茫。
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积极的中国知识分子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的救世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的高度统一,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都是物质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
物质对精神起着决定作用,精神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但反过来又对物质发生反作用。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cd8f911a37f111f1855bcc.png)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作者:王红晶王丽莎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4期摘要:一直以来我党坚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的提出,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运用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理论也坚守一贯宗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其中,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现在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的成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以此为开端,国内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中国梦”的热潮。
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仍然坚守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在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中,中国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
中国梦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能够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兼顾精神世界的发展和充实,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大国;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历史上先进的思想、技术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昌盛的文化,使中华文明长期居于人类世界文明的顶峰。
但是,伴随着鸦片战争、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中华民族的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的民族精神受到冲击,在此时提出民族复兴对于激发中华儿女的责任感、使命感非常有帮助,能够促使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视阈下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视阈下的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2c047edf33d4b14e8524689f.png)
国梦 的基 本 依 据
的、 政 治 的、 文化 的等各项 实践活动 的进 行 , 特别是在
参与 国家事务 的实践 范 嗣不断扩 大 , 参与 国家事务 的
梦 的提 出 , 而且在 实践 中参 与 中国梦的构筑 , 从而 营
又是一种 客观 的 、 物 质的活动 过程 。 根据马克 思主义 网络信息力 量的推动 下 , 公 民意识进一 步提 高 , 公 民 与理想既有 区别 又有着 紧密联 系 , 中国梦只有在积极 实践程度不断加 深 ; 人 民群众不仅在 舆论上支持 中国 造 了一 种 良好 的社会 舆论 环境 。 四是 和平 的 国际环 境 。在 几十年 的积极 外交 实践积 累发展 成果 的支撑
提出了科学 的实践 观 , 实践既是人类所 特有的主观能 环境 。三是 良好 的社会 环境 。近现代 以来 , 随着经济 动活动过程 , 是实 现人 们 目的、 意志 的精 神活动过程 , 的科学实 践观和认 识论 , 中国梦作 为一种思 想认识 ,
的实践 当 中才能展 现 出理想 的光辉 。
第一 , 中 国梦 的提 出具有 必要性 。 “ 人 的思 维是
面: 一是 强大 的物 质基础 。 近现代 以来特别 是改革 开 国梦的提 出具有 必要性 和合理性
质基础 。 目前我 国 GD P总量 已经 居世界第 二 , 人 民 否具有 客观性 的真理 l 生, 这不是 一个理论 的 问题 , 而
实践活 动既有物质 的也 有精神 的 , 那 么作 为一种活动 学的问题 。 ” 因此 , 人们 的思维 、 任何一 种理论是 否正 是不是客 观真理 , 归根到底 只能 由实践来 检 范 畴的实践 在其 基本 内涵上 就应 既具有认 识性 也具 确可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铸就中国梦
中国梦是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人格独立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是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共同信念,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共同决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企盼,中国梦是炎黄子孙继续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的共同责任。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中国梦是世界大同的梦。
当我们谈到中国梦的时候,似乎觉得它是一种感性的,但是中国梦的提出确实是一种理性的结果,它既渗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智慧,也渗透着中华民族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智慧。
不仅如此,它更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这是我们铸就中国梦最核心最根本的科学依据。
中国梦不是随意之梦,中国梦不是无根之梦,中国梦不是无魂之梦。
中国人凭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个人思想成熟、人格培养和人生意义实现的现实指导作用,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凭马克思主义给人类的不朽贡献和所开辟的历史新纪元,从灵魂深处,将中国梦植根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铸就起伟大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在实践和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是先前认识过程及其成果在人头脑中概括和抽象的积淀,是人设定问题、选择问题、剖析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总称。
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的实践、认识过程与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地批判了人类思想史上所探讨的诸多思维方式之后,将思维方式的研究置于坚实的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强调了思维方式同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突出了思维方式的现实规定性与历史规定性的统一,认为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出现、形成和发展都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起着一定的能动的反作用。
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具有唯物性、辩证性、实践性、社会性特征。
这种思维方式得到了事实的验证,甚
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也予以认可,他们也不自觉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了解和思考事实与例证。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奠定了世界共同梦想的认识基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一部物质生产发展史,其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来自于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基础上,又引起和产生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态势。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剥削、贫困和不平等等社会现象,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在消灭旧社会的同时也将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她所创造的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注入了现实的个人发展目标,汇聚成了伟大的共同理想。
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本质特征和追求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类特征,人在劳动中得以产生和发展,在劳动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丰富的个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指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始终不渝追求目标就是自由而全面发展。
自由是人本应具有的一种存在状态和活动方式。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
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如马克思千百次反复说过的那样)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但是马克思主义又指出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必须还要处理好自由与必然,自由与限制,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享受自由。
人除了追求自由以外,人还追求着全面发展。
这是因为人作为意识的存在物,人要把自己的全部潜能和创造力都释放出来;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但是反过来讲社会的发展也必须要依赖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否则社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当
然,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自然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注入了民族自信,凝聚了社会共识。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思想与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在迷茫中徘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全建立,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当代中国的发展,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发展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
尽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但是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缩小并最终超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历史也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们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铸就中国梦不仅使中国梦本身有了内在之魂,而且也使中国梦的铸就有了精神支撑。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如果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铸就中国梦,那么我们的个人梦、中华民族的民族梦、世界人民的大同梦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