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ir(红外光谱)的原理

ir(红外光谱)的原理

ir(红外光谱)的原理
红外光谱法(IR)的原理是:分子能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线,而引起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检测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可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又称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在红外线照射下,当辐射能量与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一致时,被测物质分子会产生其特定的红外光谱,据此可鉴定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团。

IR具有测定快速、特征性强、试样用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但是,红外光谱一般只提供物质分子中官能团的相关信息,而对于一些复杂化合物,特别是新化合物,单靠IR 检测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与其他分析手段互相配合,才能确定分子结构。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IR的原理,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化学家。

红外光谱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红外光谱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红外光谱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概念介绍红外光谱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它是利用物质分子固有振动、转动以及与辐射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红外吸收或散射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原理介绍红外光谱的原理基于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

当物质受到红外辐射时,物质分子将吸收部分红外光子的能量,使得分子内部的振动和转动状态发生变化。

这些能量变化表现为红外光谱上的吸收带或峰。

每种物质的红外光谱都是独特的,可以用来鉴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应用领域红外光谱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1.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药物、化妆品、食品和环境样品的分析。

2.材料科学: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如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3.制药工业: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成分分析,以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4.环境监测: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如大气中的有机物和水中的有机溶解物。

5.生命科学: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红外光谱研究。

6.石油化工: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红外光谱仪的类型红外光谱仪是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的关键仪器,常见的红外光谱仪包括: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这种光谱仪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将红外光谱信号转换为可见光信号,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扫描的优点。

2.红外光谱仪(IR):这种光谱仪利用红外辐射源和探测器对红外光谱信号进行检测,适用于常规的红外光谱分析。

3.偏振红外光谱仪:这种光谱仪利用偏振特性对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红外光谱信息。

红外光谱的优势和限制红外光谱具有以下优势:•非破坏性:红外光谱分析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性处理,可以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快速准确:红外光谱仪可以快速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有助于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可以检测到物质在低浓度下的存在,具有高灵敏度。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FTIR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FTIR

光谱解析难度大
红外光谱的复杂性较高,需要专业的 知识和技能进行解析,对分析人员的 要求较高。
仪器成本高
FTIR仪器的制造成本较高,使得其普 及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测试时间较长
与一些其他分析方法相比,FTIR的测 试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更多的时间来 完成分析。
未来发展前景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通过改进仪器性能和技术,提高 FTIR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使 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微量样品和 高精度分析。
环境监测
FT-IR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如气体分析、水质分析、土壤
分析等。
02 ftir仪器组成
光源
光源是红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ftir)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提供足够能量和合适波长 的红外辐射。
常见光源有硅碳棒、陶瓷气体 放电灯、远红外激光等。
光源的选择直接影响ftir的灵敏 度和分辨率,因此需要根据实 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
小型化和便携化 为了方便现场快速检测和实时监 测,FTIR仪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 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FTIR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 其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包 括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 全等领域。
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 实现FTIR分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基频峰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谱线,是红外光谱中最 强的峰。
特征峰
与分子中特定化学键或振动模式对应的峰,可用 于鉴定化合物结构。
谱图解析方法
峰位置分析
通过分析峰的位置,确定特定化学键或基团的存在。
峰强度分析
通过分析峰的强度,了解分子中特定化学键或基团的相对含量。
峰形分析

FTIR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FTIR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FTIR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FTIR红外吸收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学物质吸收红外光谱的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化合
物的结构,分子组成,及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红外光谱(IR)是由一
定范围的电磁波组成,其中每一个能量包含着不同的特征性谱线,因此可
以用来分析物质的结构,组成,和相互作用。

FTIR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
原理很简单,它使用研究物质所吸收的红外光进行分析。

当物质沐浴着红
外光时,它会吸收具有一些特定能量的光波段,而不吸收其他光波的能量。

而研究物的结构所决定的在光谱中的特征性吸收谱线,可以用来判断物质
中包含的成分,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FTIR红外吸收光谱基于傅里叶变换,是对红外光谱的数字化分析。

根据傅里叶定理,通过变换函数 ft(x)就可以从时域变换到频域。

FTIR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是通过将激发的红外光波与物质吸收光波相关联,形成
不同能量的特征谱线,以及识别特定的红外谱线,从而分析物质结构。


在FTIR红外吸收光谱的最新发展,利用多维傅里叶变换等技术,可以分
析l-到s-到l一维、二维和三维的数据,从而实现复杂的分析如动态NMRS特性分析的深入研究。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及应用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及应用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及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简写为FTIR Spectrometer),简称为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它不同于色散型红外分光的原理,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光阑、干涉仪(分束器、动镜、定镜)、样品室、检测器以及各种红外反射镜、激光器、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组成。

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地矿、石油、煤炭、环保、海关、宝石鉴定、刑侦鉴定等领域。

FTIR工作原理: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类似半透半反镜)分为两束,一束经透射到达动镜,另一束经反射到达定镜。

两束光分别经定镜和动镜反射再回到分束器,动镜以一恒定速度作直线运动,因而经分束器分束后的两束光形成光程差,产生干涉。

干涉光在分束器会合后通过样品池,通过样品后含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到达检测器,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到透过率或吸光度随波数或波长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FTIR主要特点:1.信噪比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所用的光学元件少,没有光栅或棱镜分光器,降低了光的损耗,而且通过干涉进一步增加了光的信号,因此到达检测器的辐射强度大,信噪比高。

2. 重现性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的傅里叶变换对光的信号进行处理,避免了电机驱动光栅分光时带来的误差,所以重现性比较好。

3. 扫描速度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按照全波段进行数据采集的,得到的光谱是对多次数据采集求平均后的结果,而且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采集只需要一至数秒,而色散型仪器则需要在任一瞬间只测试很窄的频率范围,一次完整的数据采集需要十分钟至二十分钟。

简单来说,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分析快速、不破坏试样、试样用量少、操作简便、能分析各种状态的试样、分析灵敏度较高、应用范围广(固态、液态或气态样品都能应用;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均可检测)等特点,其与色谱(GC-IR)联用或TGA(TGA-IR)联用,定性功能强大。

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当红外光照射物质份子时,其具有的能量引起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不同的份子和基团具有不同的振动,根据份子的特征吸收可以鉴定化合物和份子的结构.利用红外光谱对物质份子进行的分析和鉴定.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份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份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份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份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红外吸收光谱是由份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份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份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当份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例如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份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 因此当份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份子而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份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而是量子化的.但由于在份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往往伴有转动跃迁,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份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 份子越大,红外谱带也越多.用红外光谱鉴定化合物,其优点是简便、迅速和可靠;同时样品用量少、可回收;对样品也无特殊要求,无论气体、固体和液体均可以进行检测.有关化合物的鉴定包括下列几种:1、鉴别化合物的异同某个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同熔点、沸点、折射率和比旋度等物理常数一样是该化合物的一种特征.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多达20 个以上,如同人的指纹一样彼此各不相同, 因此用它鉴别化合物的异同,可靠性比其它物理手段强.如果二个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光谱彻底一致,就可以确认它们是同一化合物,例外较少.但当二个图有差别时,情况较复杂,须考虑下列因素,方能作出正确的结论:A.同质异晶体:此为化学结构彻底相同而晶形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份子在不同晶体的晶格中罗列方式不一样, 因此对光的散射和折射不相同,导致同质异晶体的固相红外光谱有差异,而在溶液中测的液相光谱应是相同的.B、同系物:同系物仅是构成链的单元数不同, 因此它们的份子无序罗列的液相光谱往往相同, 固相光谱则因晶体内晶胞不同而有弱小的差别.所以在鉴定大分子的聚合物、多糖和长脂肪链的同系物时,最好同时对照固相和液相光谱的异同, 方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将二种同系物配成相同浓度的溶液,测量某些基团的吸收峰强度,如正脂肪酸同系物,可以根据亚甲基<2930>和甲基<2960>二个蜂的强度比进行识别.C、来源和精制方法:应注意到有些结构相同的化合物会因来源和精制方法的不同而使固相光谱有差异.D、溶剂和浓度:液相光谱鉴别化合物的异同须采用同一种溶剂和相同的浓度, 因为溶剂本身有一些吸收峰能把试样的弱吸收掩盖;此外氢键等溶剂效应在不同浓度下作用强弱不等,也能够引起光谱的变化.E、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对照光谱的异同不仅要注意每一个吸收峰的位置是否一致,而且要注意各个蜂彼此之间的相对强度是否符合,否则就可能是结构上的微小差别引起的.2、鉴别光学异构体:旋光性化合物的左、右对映体的固相红外光谱是相同的.对映体和外消旋体由于晶格中份子的罗列不同,使它们的固体光谱彼此不同, 而溶液或者熔融的光谱就彻底相同.非对映异构体因为是二种不同的化合物,所以无论是固相,还是液相光谱均不相同,特别在指纹区有各自的特征峰.但是大份子的差向异构体如高三尖杉酯碱与表高三尖衫酯碱, 由于彼此晶格不同, 固相光谱的差别较大,而液相光谱差别很小,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3、区分几何<顺、反>异构体:对称反式异构体中的双键处于份子对称中心,在分子振动中链的偶极矩变化极小, 因此在光谱中不浮现双键吸收峰.顺式异构体无对称中心,偶极矩有改变,故有明显的双键特征峰, 以此可区分顺、反异构体.不对称的份子, 由于反式异构体的对称性比顺式异构体高, 因此双键的特征峰前者弱,后者强.4、区分构象异构体:同一种化学键在不同的构象异构体中的振动频率是不一样的. 以构象固定的六元环上的C—Y 键为例,平展的C—Y 键伸缩振动频率高于直立键,原因在于直立的C—Y 键垂直于环的平面,其伸缩振动作用于碳上的复位力小;Y 若在平展键,C—Y 的伸缩振动使环扩X,复位力大,所以振动频率高.研究构象异构体要注意相的问题. 固态结晶物质通常惟独单一的构象,而液态样品大多是多种构象异构体的混合物, 因此二种相的光谱不尽相同.如果固相和液相光谱相同,则表明该化合物惟独一种构象.环状邻位双羟基化合物可以利用羟基之间的氢键推定构相.有份子内氢键的羟基特征峰波数低于游离羟基的波数.氢键越强,二者波数差越大.区分互变异构体:有机化学中时常碰到互变异构现象,如β-双酮有酮式和烯醇式二种,红外光谱极容易区分它们.在四氯化碳溶液中酮式在~ 1730cm-1 有二个峰,烯醇式惟独一个氢键鳌合的羰基,动频率降至1650 cm-1, 比酮式低80~100 cm-1 . 同时在1640~1600 cm-1 区有共轭双键特征峰,强度与羰基近似.根据主要的特征峰可以确定化合物中所含官能团, 以此鉴别化合物的类型.如某化合物的图谱中只显示饱和C-H 特征峰,就是烷烃化合物;如有=C-H 和C =C 或者C≡C 等不饱和键的峰,就属于烯类或者炔类;其它宫能团如H—X,X≡Y, >C=O 和芳环等也较易认定,从而可以确定化合物为醇、胺、脂或者羰基等.同一种官能团如果处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就会因化学环境不相同而影响到它的吸收峰位置,为推定化合物的份子结构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以羰基化合物为例, 有酯、醛和酸酐等,利用化学性质有的容易鉴别,有的却很艰难,而红外光谱就比较方便和可靠.红外光谱用于定性方面的另一长处是5000~1250 cm-1 区内官能团特征峰与紫外光谱一样有加和性,可用它鉴定复杂结构份子或者二聚体中含官能团的各个单体.红外分光光度计同其它分光光度计一样,可按照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式中I.为入射光强度;I 为透过光强度;c 为溶液浓度, 以克/升表示;l 是吸收池厚度, 以厘米表示;此时k 为吸光系数, 即单位长度和单位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吸收度.如果浓度是以摩尔数/升表示,则k 应为s<摩尔吸光系数>. 由于红外分光光度计狭缝远比普通光电比色计的宽,通过的光波长X 围大,使某一定波数处的最高吸收峰变矮变宽,影响直观的强度,加之吸收池、溶剂和制备技术不易标准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其精密度较紫外光谱低.基于混合物的光谱是每一个纯成份的加和, 因此可以利用光谱中的特定峰测量混合物中诸成份的百分含量.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力常数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每一个纯成份可选一、二个特征峰,测其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强度,得到浓度对吸收强度的工作曲钱.用同一吸收池装混合物,分别在其所含的每一个纯成份的特征峰处测定吸收强度,从相应的工作曲线上求取各个纯成份的含量.如杂质在同一处有吸收就会干扰含量,克服这个缺点的方法是对每一个成份同时测定二个以上特征峰的强度.并在选择各成份的特征峰时尽可能是它的强吸收峰,而其他成份在其附近吸收很弱或者根本无吸收.具体的测试方法这里不作详述.通常纯样品的光谱吸收峰较尖锐,彼此分辨清晰,如果含5%以上杂质, 由于多种份子各自的吸收峰互相干扰,常降低每一个峰的尖锐度,有的线条会含糊不清.加之有杂质本身的吸收,使不纯物的光谱吸收峰数目比纯品多,故与标淮图谱对照即可判断纯度.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直接用反应液或者粗品进行检测.根据原料和产物特征峰的消长情况,对反应进程、反应速度和反应时间与收率的关系等问题能与时作出判断.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份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份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当某种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物质份子就会与光发生碰撞,其结果是光子的能量传递到了份子上.这样,处于稳定状态的基态份子就会跃迁到不稳定的高能态, 即激发态:m 〔基态〕+hv------m* 〔激发态〕这就是对光的吸收作用.由于物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即能量上一量子化的.惟独当入射光的能量〔hv〕与物质份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差相等时才干发生吸收△e=e2-e1= hv=hc/λ而不同的物质份子因其结构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 即△e 不同,故对光的吸收也不同.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曲线〕ppp7:它反映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 表示, 同一种吸光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 λmax 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这是定性分析的依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朗伯- 比尔定律.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21 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uv 分光光度计,kunke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分光光度计品牌,分光光度计价格2. 朗伯- 比尔定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朗伯- 比尔定律. 当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含吸光物质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a 与溶液的浓度c 成正比,此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与吸收层厚度成正比.应用: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广泛,不仅可进行定量分析,还可利用吸收峰的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和简单的结构分析,测定一些平衡常数、配合物配位比等;也可用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对于常量、微量、多组分都可测定.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份子中生色团与助色团的特征,而不是整个份子的特征.如果物质组成的变化不影响生色团和助色团,就不会显著地影响其吸收光谱,如甲苯和乙苯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光谱.此外,外界因素如溶剂的改变也会影响吸收光谱,在极性溶剂中某些化合物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会消失,成为一个宽带.所以, 只根据紫外光谱是不能彻底确定物质的份子结构,还必须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与其他化学、物理方法共同配合才干得出可靠的结论.1、化合物的鉴定利用紫外光谱可以推导有机化合物的份子骨架中是否含有共轭结构体系,如C=C-C=C、C=C-C=O、苯环等.利用紫外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远不如利用红外光谱有效, 因为不少化合物在紫外没有吸收或者惟独微弱的吸收,并且紫外光谱普通比较简单,特征性不强.利用紫外光谱可以用来检验一些具有大的共轭体系或者发色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其他鉴定方法的补充.<1>如果一个化合物在紫外区是透明的,则说明份子中不存在共轭体系,不含有醛基、酮基或者溴和碘.可能是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胺、腈、醇等不含双键或者环状共轭体系的化合物.<2>如果在210~250nm 有强吸收,表示有K 吸收带,则可能含有两个双键的共轭体系,如共轭二烯或者α, β-不饱和酮等. 同样在260,300,330nm 处有高强度K 吸收带,在表示有三个、四个和五个共轭体系存在.<3>如果在260~300nm 有中强吸收< ε=200~1 000>,则表示有B 带吸收,体系中可能有苯环存在.如果苯环上有共轭的生色基团存在时,则ε可以大于10 000.<4>如果在250~300nm 有弱吸收带<R 吸收带>,则可能含有简单的非共轭并含有n 电子的生色基团,如羰基等.2、纯度检查如果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而杂质在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则可利用紫外光谱检验化合物的纯度.3、异构体的确定对于异构体的确定,可以通过经验规则计算出λmax 值,与实测值比较, 即可证实化合物是哪种异构体.如: 乙酰乙酸乙酯的酮-烯醇式互变异构4、位阻作用的测定由于位阻作用会影响共轭体系的共平面性质, 当组成共轭体系的生色基团近似处于同一平面,两个生色基团具有较大的共振作用时, λmax 不改变, εmax 略为降低,空间位阻作用较小;当两个生色基团具有部份共振作用,两共振体系部份偏离共平面时, λmax 和εmax 略有降低;当连接两生色基团的单键或者双键被扭曲得很厉害, 以致两生色基团基本未共轭,或者具有极小共振作用或者无共振作用,剧烈影响其UV 光谱特征时,情况较为复杂化.在多数情况下,该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近似等于它所含孤立生色基团光谱的"加合".5、氢键强度的测定溶剂份子与溶质份子缔合生成氢键时,对溶质份子的UV 光谱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羰基化合物,根据在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中R 带的差别,可以近似测定氢键的强度.6、定量分析朗伯- 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A = ε b c。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及应用摘要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很快速,非破坏性,低成本及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红外光谱仪的构造,指出了其检测的优点与不足。

综述了红外光谱法的发展、应用以及对红外光谱研究前景的展望.关键词: 红外光谱原理构造发展1。

引言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metry,IR)是根据物质对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是根据分子内部振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2。

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1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物质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发生转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二是分子转动必须伴随有偶极距的变化,辐射与物质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2.2 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_σ曲线或T_λ曲线来表示,λ与σ的关系式为:σ(cm-1)=1/λ(cm)=10^4/λ(μm)2.3 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2。

3.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若把双原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成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中间的化学键看做不计质量的弹簧,那么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简谐振动.量子力学证明,分子振动的总能量为:E=(u+1/2)hv当分子发生△v=1 的振动能级跃迁时(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根据胡克(Hooke)定律它所吸收的红外光波数σ为:σ=(1/2пc)√(k/μ)其中:c—光速,3×10^8cm/s;k—化学键力常数N/cm;μ—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g,μ=(m1。

m2)/(m1+m2)显然,振动频率σ与化学键力常数k成正比,与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成反比。

不同化合物k和μ不同,所以不同化合物有自己的特征红外光谱。

简述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1. 红外光谱的原理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射的特性来研究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技术。

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在红外辐射下的能量吸收特性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它们之间的化学结构。

其原理基于分子振动和旋转产生的能级跃迁。

红外辐射的频率范围是10^12 Hz至10^14 Hz(波长范围:0.78 μm至1000 μm)。

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导致了特定频率的红外辐射吸收,因此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关于样品中化学键类型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角度和对称性的信息。

2. 红外光谱的应用2.1 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

利用红外光谱仪器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鉴定和测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a. 定性分析红外光谱可以用于鉴定和确认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不同化学键的振动模式具有特征性,可以通过比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与已知物质的库谱进行匹配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b. 定量分析红外光谱还可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通过校正曲线和峰面积的积分计算,可以获得样品中目标成分的浓度。

2.2 药物研发红外光谱在药物研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药物研发包括药物合成、纯化、鉴定等多个环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各个环节的分析。

a. 药物合成红外光谱可用于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鉴定。

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比对,可以确认目标产物的合成成功。

b. 药物纯化红外光谱还可用于药物纯化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通过对纯化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保药物的纯度达到要求。

c. 药物鉴定红外光谱可以用于鉴定药物的纯度和结构。

药物的红外光谱图与已知的红外光谱库进行对比,可以判断药物是否为目标药物,以及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2.3 食品安全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鉴定和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营养成分等。

a. 食品添加剂检测红外光谱可以快速、非破坏性地鉴定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甜味剂等。

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及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及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及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IR)是一种分析技术,利用物质的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
的特定吸收窗口,实现对物质结构、组成和化学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外光谱技术不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具有非破坏性、灵敏度高、分
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医药等领域。

红外光谱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有机化学领域: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学品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化合物中的官能团,从而判断其化学性质和结构。

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有机合成的反应监测和催化剂的评价。

2.无机化学领域:红外光谱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对无机物质的
结构分析和表征。

通过测定无机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其化学键
类型和强度,进而了解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3.生物医学领域: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红外光
谱可以用于分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另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红外光热治疗、红外光谱诊断等。

4.环境监测领域:红外光谱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等。

利用红外光谱可以快速分析环境中的有机物
和无机物,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

总之,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
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红外吸收光谱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和应用1. 概述红外反射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表征材料特性的技术,通过测量材料在红外波段的反射能力,可以获得材料的结构、成分、表面特性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原理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基于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反射。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一部分能量被材料反射。

吸收和反射的能量在不同波数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质。

3. 红外反射光谱的方法红外反射光谱的方法主要包括FT-IR反射光谱法和ATR(全反射法)。

3.1 FT-IR反射光谱法FT-IR反射光谱法是一种基于菲涅耳反射定律的方法,通过测量被测物料表面的反射光强来获取红外光谱图。

在实验中,通过将样品与金刚石压片接触,利用光学原理和光学组件将反射光转换成可观测的信号,进而进行数据分析。

3.2 ATR反射光谱法ATR反射光谱法是一种全反射原理的方法,通过将样品与一块具有高折射率晶体(例如锗或气体)的特殊棱镜接触,在样品与棱镜的接触界面上产生一定的入射角,并利用全反射现象来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

4. 红外反射光谱的应用红外反射光谱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其中的几个应用领域。

4.1 材料科学红外反射光谱可用于分析和鉴定材料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状态。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可以通过红外反射光谱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表面的化学反应等。

4.2 生物医学红外反射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可以对生物蛋白质、核酸和药物等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生物体的理解。

4.3 环境监测红外反射光谱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通过对大气中气体的红外反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到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大气污染物等。

4.4 食品安全红外反射光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和成分分析。

通过对食品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监测。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υC=O 1715 cm-1
υC=O 1780 cm-1 υC=O 1650 cm-1
吸电子效应:高波数移动精;选课推件 电子效应:低波数移动
2.峰强 峰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 偶极矩的变化越小,谱带强度越弱。
• 极性大的基团,吸收强度大。 C=O 比 C=C 强, CN 比 C C 强 使基团极性降低的诱导效应,吸收强度减小, 使基团极性增大的诱导效应,吸收强度增加。
2、电子效应
a. 诱导效应
b. 诱导效应使基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
了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O 例: R C 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精选课件
O
RC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 推电子基,C=O电荷中心向O移动,C=O极性增强, 双键性降低,低频移动; • 吸电子基, C=O电荷中心向几何中心靠近, C=O极 性降低,双键性增强,高频移动。
精选课件
H2O有3种振动形式,相应的呈现3个吸收谱带。
精选课件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等,才 能发生振动能级跃迁,产生吸收吸收光谱。
2. 只有引起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 红外吸收光谱。
精选课件
1.6 IR光谱得到的结构信息
1 峰位:吸收峰的位置(吸收频率) 2 峰强: 吸收峰的强度
化学 键
C―C
C=C
C≡C
键长 (nm)

FT-IR原理及应用

FT-IR原理及应用

2.1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红外光谱区可划分为两个主要区域: (1)波数1300-4000cm-1,基团频率区; (2)波数400-1300cm-1,指纹区。
2.1.1基团频率区 波数1300-4000cm-1内,基团和频率的对应关系比较明确,对于确定 化合物中的基团比较有帮助。也称为官能团区。
基团频率区又可分为三个区域: (1)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N、C或S等原子。 例如: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 ~3200 cm-1 范围内。
最强
较弱 很弱 极弱 极弱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差频峰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不容易辨 认。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要满足此条件,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偶极矩变化。红外跃迁是偶极矩 诱导的,即能量转移的机制是通过振动过程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 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发生的。

(a)-C N基的伸缩振动在非共轭的情况下出现在2240 ~ 2260 cm-1附近。 (b)当与不饱和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 ~ 2230 cm-1附近。 (c)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 -C N基吸收比较强而尖锐。
(d)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离-C N基越近,-C N 基的吸收越 弱,甚至观察不到。
1.1
光谱划分
表1 划分成光谱区的电磁总谱
波长 及其 分区 运动
2×105
m
1000
m
25
m
m
2
750 400
nm nm
10
nm
0.01
nm
无线电 波区 核
微波 区 电 子 自 旋 分 子 自 旋

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 红外吸收光谱(IR)的概述•红外光谱是指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在红光与微波之间的区域,其波长范围大约为0.78~1000微米。

•红外光谱可分为近红外(NIR)波段(0.782.5微米)、中红外(MIR)波段(2.525微米)和远红外(FIR)波段(25~1000微米)。

•红外吸收光谱是利用物质分子对入射红外光的吸收来研究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

2.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采用红外光通过样品后的吸收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来表征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红外光与样品中的化学键振动、分子转动等相互作用,导致了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被吸收。

•红外光谱图是以波数(单位:cm^(-1))或波长(单位:微米)为横坐标,红外光吸收强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图。

3. 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红外光谱仪由光源、样品室、光谱仪和检测器等组成。

•光源产生红外光,通过样品室后,红外光与样品相互作用并发生吸收。

•吸收的红外光经过光谱仪的分光装置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信号转换和放大,最后生成红外光谱图。

4.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4.1 分析化学领域•红外光谱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可用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等。

•红外光谱可用于分析无机物、有机物、大分子化合物、生物分子等不同类型的样品。

4.2 药物研究与制药工业•红外光谱可用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包括药物的成分分析、相互作用研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制药工业中,红外光谱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质量检验、药物的鉴别、药物的含量测定等。

4.3 环境与食品安全监测•红外光谱可用于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监测,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有害物质来评估环境和食品的安全性。

•红外光谱还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毒素等。

4.4 材料科学和工业控制•红外光谱在材料科学和工业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材料的组分分析、结构表征和物性研究等。

简述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1. 红外光谱的原理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光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在红外区域的吸收、散射、干涉和光敏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特性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红外辐射能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分子中特定的化学键或功能基团会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辐射,产生特征波长和强度的吸收峰。

红外光谱主要包括近红外光谱(NIR)和中红外光谱(MIR)。

近红外光谱范围通常为800-2500纳米,而中红外光谱范围通常为2.5-20微米。

红外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制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2. 红外光谱的应用2.1 有机物分析红外光谱在有机物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功能基团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一定的吸收特征。

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骨架结构和功能基团的种类。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来鉴定有机物中的醛基、羟基、羧基等官能团,从而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2 红外光谱成像红外光谱成像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将红外光谱技术与光学显微镜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样品的红外吸收分布图像的获取。

红外光谱成像可以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医学研究、化工过程监测等领域。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红外光谱成像可以用于药片的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环境监测红外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红外光谱对大气中的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提供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

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水质分析,通过检测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红外吸收特征,可以判断水质是否受到污染和污染程度。

2.4 材料表征红外光谱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和性质进行表征。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聚合物材料的表征,通过检测聚合物中的C-H伸缩振动和C=O伸缩振动等特征峰来确定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3. 总结红外光谱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技术,在化学、材料科学、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ft-ir标准

ft-ir标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简称FT-IR)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仪器,它利用红外光与样品相互作用,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反射、透射等特性,从而获得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信息。

FT-IR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速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技术报告将介绍FT-IR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实验技术、数据处理和谱图解析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种仪器。

一、基本原理FT-IR的原理是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红外吸收光谱。

当红外光照射到样品上时,如果光子的能量与分子振动或转动能级差相匹配,则光子被吸收,产生一个吸收峰。

通过测量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获得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信息。

二、仪器结构FT-IR主要由光源、分束器、干涉仪、检测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经过分束器分为两束光,一束光作为参考光,另一束光通过样品后被检测器接收。

干涉仪的作用是使两束光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图。

检测器将干涉图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谱图解析。

三、实验技术在FT-IR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光源、分束器、干涉仪和检测器等部件,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红外光谱。

此外,还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测试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压力等。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实验技术,如透射光谱、反射光谱和显微光谱等,以适应不同样品的测试需求。

四、数据处理和谱图解析在获得红外光谱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谱图解析以获取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信息。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消除噪声和背景干扰,提高光谱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在谱图解析方面,需要识别不同峰对应的分子振动和转动模式,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对分子结构进行解析。

同时,还需要注意谱图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样品的性质和组成。

五、结论FT-I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谱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红外光谱的应用和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应用和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应用和基本原理一、引言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和功能研究、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吸收、发射和散射红外光的规律研究样品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其中主要原理包括: 1. 分子振动:物质中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分子内部存在着各种振动模式,如对称伸缩、非对称伸缩、弯曲和扭转等。

这些振动会导致特定波数的红外光被吸收。

2. 振动频率:各种分子振动模式对应的频率和红外光谱上的波数成正比关系,常用单位为cm^-1。

不同分子的特征峰位于红外光谱的不同位置,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 能量转换:当红外光作用在物质上时,分子振动会吸收光的能量,并发生能量转换。

被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将被特定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光谱图。

三、仪器和操作为获取物质的红外光谱,需要使用红外光谱仪,常见的有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分散式红外光谱仪(Dispersive IR)。

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置于透明的红外光谱样品盆中,盖紧并确保样品表面均匀平整。

2. 启动红外光谱仪:打开红外光谱仪,调节仪器使其稳定并进入工作状态。

3. 标定仪器:使用一些已知物质进行仪器的标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测量样品:将样品盆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启动测量程序并记录光谱数据。

5. 数据分析:对测量到的谱图进行分析和解读,确定样品的结构和组成。

四、应用领域红外光谱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为红外光谱在一些常见领域中的应用示例:1. 化学和材料科学•分析未知物质:通过与已知谱图进行对比,可以确定未知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聚合物研究:可分析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和聚合度等参数。

•功能材料研究:可通过红外光谱研究材料的特定功能性质,如光学性能、表面活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历史
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能够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的光谱带;1800年,发现在红光的外面,温度会升高。

这样就发现了具有热效应的红外线。

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具有反射、色散、衍射、干涉、偏振等性质;它的传播速度和可见光一样,只是波长不同,是电磁波总谱中的一部分。

(图一)、波长范围在0.7微米到大约1000微米左右。

红外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近红外区<0.7到2微米,基频红外区(也称指纹区,2至25微米)和远红外区(25微米至1000微米)三个部分。

1881年以后,人们发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二十世纪初,测量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并提出了物质吸收的辐射波长与化学结构的关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与此同时,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的研究逐步深入,确立了物质分子对红外光吸收的基本理论,为红外光谱学奠定了基础。

1940年以后,红外光谱成为化学和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今年来,干涉仪、计算机和激光光源和红外光谱相结合,诞生了计算机-红外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红外光谱仪,开创了崭新的红外光谱领域,促进了红外理论的发展和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红外吸收的本质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分子经光照射后,就吸收了光能,运动状态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的激发态。

分子的运动能量是量子化的,它不能占有任意的能量,被分子吸收的光子,其能量等于分子动能的两种能量级之差,否则不能被吸收。

分子所吸收的能量可由下式表示:
E=hυ=hc/λ
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υ为光子的频率,c为光速,λ为波长。

由此可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分子吸收光子以后,依光子能量的大小,可以引起转动、振动和电子能阶的跃迁,红外光谱就是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引起的,又称振-转光谱。

把分子看成由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结构。

小球代表原子或原子团,弹簧代表原子间的化学键。

用这个简单模型可以说明振动光谱的形成。

这种系统吸收能量时,因为小球的质量不同和弹簧强度不等,可以引起各种复杂的振动形式,这些振动形式均由基谐振动组成,每一个基谐振动都有一定的频率,称为基频。

分子的基本振动有下列五种:
1、伸缩振动(υ)
原子沿着键的方向往复运动,伸缩振动有对称和反对称两种:
伸缩振动只改变键长,而不改变键角大小。

2、弯曲振动(δ)
也称变形、变角或剪式振动。

弯曲振动在平面上运动,不改变键长而改变角的大小。

3、横振动(ρ):平面摇摆运动,键角不发生变化
4、非平面摇摆振动(w)
5、扭振动(J):非平面卷曲摇摆振动
如果分子由n 个原子组成,则此分子有3n -6个基频振动(如果分子是直线形的,则有3n -5个基频)。

但实际观察光谱时并不一定有3n -6个谱带,因为下列因素使振动的数目增加,如合频、泛频和差频等。

也可能因为下列因素而使振动数目减少:
(1) 有对称中心,或是球型分子,振动不引起偶极短变化;
(2) 有高次轴分子,有简并现象,出现相同的振动频率;
(3) 振动频率接近,仪器不能区分,称为偶然简并;
(4) 谱带太弱,仪器探测不到;
(5) 分子内部或外部的其他效应。

一般分子越大,基团越多,吸收谱带越多,出现谱带重迭,复杂,难于分解的情况,可能使谱带加宽。

对于一个中等分子量的有机物,可观察到的谱带数目约有5-30个。

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如果和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基团相适应,便成为特征振动频率。

可由下式计算:
如果是双原子分子,他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则它们的折合质量:
式中,υ――频率,厘米-1(也叫波数)
波数与波长都可用来表示红外光谱图的横坐标。

c ――光速,3×1010厘米/秒
f ――键力常数,达因/厘米
从式中可知,振动频率随键的力常数增加而增加,随成键原子折合质量的μ
πυf c 21=B A B m m m +∙=A
m μ(微米)=(厘米))=厘米-λλυ41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