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北洋军阀
第二阶段,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16年他复辟 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而自毖,以袁为首的北洋军 事政治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北洋 军阀达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时期。这是北洋军阀的全 盛时期。
第三阶段,从1916年6月袁世凯忧愤而死到1926 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北洋军阀集团由统一走向 分裂,军阀之间尤其是直、皖、奉三系,为争夺中 央政权和地盘,展开长期激烈的割据、混战和派系 斗争。这是北洋军阀的衰落时期。
第四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到1928 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新 军阀,即是北洋军阀的覆灭时期。
三、军阀派系形成与理念
1、以“缘”而结,以“缘”维系 军阀是由血缘、地缘、业缘、人缘 (私缘)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通过家 庭姻亲、门生故吏、同乡同学、结义拜 盟、施恩笼络、利益结合、思想联系等 方式结合在一起。
• 四、吴佩孚(1874年 -1939年),字子玉, 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 锟部管带,颇得器重。 后升任旅长。参加讨 伐张勋复辟。1919年 12月冯国璋病死,曹 锟、吴佩孚继承了直 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39年12月4日,日本 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 杀吴佩孚,吴在牙医 刀下当场身亡。
五、蓸锟(1862年 -1938年),字仲珊, 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 军阀的首领,曾靠贿 选而被选举为第三任 中华民国大总统。芦 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 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 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 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 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 上将军衔。
• 六、黎元洪(1864年 -1928年)。甲午战 争后,投靠张之洞。 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 鄂军都督。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后,当选副 总统。袁世凯篡政后, 仍任原职,伙同袁镇 压革命。1916年袁死, 黎继任大总统,恢复 约法,召集国会。 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 勋驱黎。1922年受直 系军阀支持复任总统。 次年又为直系所逐。
关于北洋军阀及北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关于北洋军阀及北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摘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各路军阀割据称雄,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连年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迫坏,终难逃被讨伐的命运。
北洋政府在经历了袁世凯统治、皖系军阀统治、直系军阀统治及奉系军阀统治四个时期之后,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北洋军阀受到重创。
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最终结束。
关键词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伐战争袁世凯直系皖系奉系正文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史称北洋政府。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加深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黑暗的政府,我查阅了相关书籍。
现将总结结果及感想详列如下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一直到1928年,这场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才算结束。
北伐开始时,国共两党处于合作状态。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就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
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发生。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了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
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共产党积极地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着全国大部分地区。
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直隶保定一带,约有兵力30万人;由直系分离出来的孙传芳盘踞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武生,约有兵力20万人;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万人。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学期(部编版五四制 中国历史第三册)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恢复了大量帝制时代 的官秩名称,将全国文官官秩分为卿、大 夫等九等。袁世凯还恢复了清代的祀孔制 度,并到孔庙祭祀。1914年12月,袁世凯 下令恢复祭天制度,还亲自前往天坛祭天。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 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 政治上: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 ➢ 思想上: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经济上: 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风俗文化上: 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 的变化。 ➢ ……
②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材料显示两部法 律的不同之处是?
副署之。——《中华民国责临任时内阁约制法》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大…总…统大为总国统之提元出首法,律总案览及统预治算总权案统。于制立法院。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宜人 赞襄之。
——王均《清末民初北京的政治风云》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身穿海陆空大元帅服,在紫禁城 太和殿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阅读课本第二目: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为 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 之。 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终身总统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袁 世 凯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 时期
一、二次革命
1、背景: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 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
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时间: 1913年
3、过程: 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示 意 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镇压二次革命。 2、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 总统。 3、下令解散国民党。 4、解散国会。 5、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 6、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7、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 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 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 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军阀?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 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 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
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
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 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三、护国来自争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 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碱,以 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三、护国战争
时间: 1915年底 主要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地点: 云南 经过: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
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时中国处于 怎样的一种局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 反军阀(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又被称为国民革命运动。 兴起: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 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 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 命军,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推 动革命迅速发展。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 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高潮: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 动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 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 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 意义: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 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 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 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罢工、罢市、罢课)反帝爱 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 民反帝革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 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 潮。五卅运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一二· 九运动 一二· 九运动,又称为一二· 九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 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 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华北事变),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 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 席卷全国的“一二· 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国共关系演变的特征及制约因素
一、国共关系的演变(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4.破裂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许可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1.国共的对峙(1)表现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进: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评价答案好:8不好:2原创:4非原创:0眷恋泡沫2009-01-03 22:16满意答案好评率:50%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或合作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背记要点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背记要点知识点01 二次革命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这场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①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
(这是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 ②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③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02 袁世凯复辟帝制(1)对内:独裁统治: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①镇压二次革命②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③下令解散国民党④解散国会⑤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⑥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
知识点03 护国战争5.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6.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胜利结束。
知识点04 军阀割据8.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1)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
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2)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9.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方针问题(节录)周养儒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所发动的一场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战争。
这场革命战争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北洋军阀。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北伐战争虽然最后由于国民党内蒋介石和汪精卫反动集团背叛孙中山制定的革命纲领和革命的三大政策,而遭到惨重的失败。
但它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北伐战争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以锐不可挡之势,先后消灭了当时盘踞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三大北洋军用集团中的二大军阀(直系军阀吴佩孚和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反革命武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基本上摧毁了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在这样短的时间就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这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巨大成果。
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略和战役方针的正确。
虽然有些战役的战役方针,起初曾有失误,但由于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以纠正,从而使对战争的主观指导,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的情势,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发展。
北伐战争是由用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所发动的一场正义的革命战争,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因此,它就必然会反映出这场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曾经指出:“1924年到1927年革命时代有了新精神的军队,其作战方法也自然与其政治精神相配合,不是被动的呆板的作战,而是主动的活泼的富于攻击精神的作战,因此获得了北伐的胜利。
”研究这场战争的战略和战役方针的得失,对于理解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伟大胜利和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北伐战争的提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下,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开展的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应该说都是为了准备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
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 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影视业
(1)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2)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 热考重点深化 (1) 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 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 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 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影响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五四运 动的促进。
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1.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 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 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
反动政府的统治
反动政府的统治中国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是近代中国社会比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内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掠夺是其落后的外部原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落后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要想不受侵略、欺侮,就必须奋起直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富国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晚清统治(1840——1912)(1)性质:封建统治(2)皇帝更替:道-咸-同—光(此二者受慈禧操纵)-宣(3)内外政策:a、对内:实行封建专制;镇压人民革命:对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打击和镇压。
与列强联合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扼杀维新变法运动和保路之路;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派。
开展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政和预备立宪;(认识:其一,这些自救运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其二,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脱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注定要失败。
)压制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内部争斗不断:严禁派和驰禁派、抵抗派和投降派、顽固派和洋务派,“帝党”和“后党”之争。
b、对外:对外政策走过了“对抗──暂时妥协──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以妥胁投降为主。
二、中华民国之孙中山时期(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初)(1)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2)内外政策:a、对内: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b、对外:《告各友邦书》(内容、直接目的)认识:既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也体现了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三、中华民国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1、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地说:1)从国内看:(l)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知识提要]中国近代百年,先后经历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三个时期。
历届反动政府对内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专制独裁,对外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近代历史表明,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部原因。
但分析问题时要用辩证的观点考查。
一、晚清政府的统治晚清指清朝政府后期从1840年到1912年的统治,政权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从1861年辛酉政变后由慈禧太后执掌政权达到半个世纪之久。
(一)清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1.政策、措施的调整(1)兴办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任用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对民间办厂依然实行限制政策。
(2)接受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甲午战争后,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大力举借外债。
)(3)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20世纪初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奖励实业。
2.政策、措施调整的原因和评价(1)为镇压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抵御外族入侵,办洋务以维护清政府自身的统治地位。
(2)接受外国资本的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迫于列强的压力,对列强新的经济侵略采取屈服以至讨好的态度。
(3)从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奖励实业,清政府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另一方面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缓解广大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不满。
(4)光绪帝依靠维新派谋划,实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废除戊戌新政。
(5)1901年初,清政府实行“新政”,以应付国内危机,增加捐税,加重剥削。
(6)1911年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统治瓦解,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7)评价: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中,清政府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与中国人民的革命,被迫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观动机在于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护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进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记忆:辛亥革命(1911)— 二次革命(1913)— 护国运动(1915)
袁世凯成立新内阁,制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造“宋案”实行专制统治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 孙中山发动护国运动, 国会,废《临时约法》 恢复中华民国 ,恢复帝制
张勋扶植溥仪, 复辟帝制 孙中山讨伐张勋, 再造共和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 约法》和国会,并要 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武力统一”
A、反袁专制、维护共和(根 本) 盖责任内阁之 要义,即总统 不负责也.
B、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导火线)
杀他的原因何在? 防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 早期领导人。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
刀 大 杀 人 多
(2)二次革命的过程:
“宋案”的发生使许多革命党人从对袁世凯的幻想中惊醒,孙中山力主 武力讨伐袁世凯,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不一致,孙中山终未能将国民党 的力量真正集中起来。 6月袁世凯先发制人,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国民党籍都督,同 时命令北洋军发起进攻。7月国民党人仓促应战。江西,江苏,广东, 安徽等地相继独立,“二次革命”正式爆发。
本节两条线索
1、袁世凯专制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 2、军事上: 三、袁世凯称帝 1、称帝过程 2、“二十一条” 2、革命派反袁斗争
二、 二次革命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宋教仁案” 3、二次革命 四、护国运动
1、《讨袁宣言》
2、梁启超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3、护国运动 4、《第二次讨袁宣言》
反袁斗争:舆论反袁 + 军事反袁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又何启示?】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失败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原因:
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
其主要内容和目标是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高潮出现过三次:即推翻清政府君主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
没有这三次革命,就赶不走帝国主义,打不垮封建势力。
1.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1901年开始的清政府的新政,加速了阶级矛盾的激化,革命形势日趋高涨。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过一系列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11年发动了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认识: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仿照欧美的近代政治体制,在中国创立了一个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这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正确方向,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但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没有能保持住政权,构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2.打倒北洋军阀统治的国民大革命: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建立了新的专制统治,肆意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其他进步的社会力量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各个派系。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统治
北洋军阀统治一、统治时期建立:1912.2.15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政府建立结束:1928.12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两阶段:①袁世凯相对统一的时期(1912.2-1916.3)②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3-1928.12)二、形成原因根本:中国处于双半社会性质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军事:晚清政府编练新军,趁机发展国际:列强支持袁世凯三、统治情况(一)政治军阀割据:①背景:袁世凯死后无人有能力统领北洋军队和政权,各派系纷争不断概况:①性质:封建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专政②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③特点:A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失败B割据混战C议会政治失败D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失败E1921中共成立F1924-1927国民革命G帝国主义加强侵华各自扶持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④外交:弱势外交,卖国政策A1915袁世凯接受日本卖国21条B1919巴黎和会外交失败C1917中俄声明外蒙古自治⑤政体:形式上共和政体,实质军阀统治⑥目标:以自己力量夺取中央政府而独立,但没有脱离中国政局:①1913.7-9:二次革命,目的反对袁世凯独裁失败②1915:护国运动,目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卖国③1916.1-3:袁世凯称帝83天,失败,说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④1917.5: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的争夺⑤1917.5:张勋复辟,目的调和府院之争,拥溥仪为皇帝⑥1917.8:护法运动,目的捍卫临时约法和国会失败,孙中山对西南军阀失望⑦1917.8-1918:参加一战协约国胜利,目的争取国际地位和抑制日本在华势力(二)经济:(1)工业: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2)农业:发展出现机械化,封建土地买卖自由,土地集中(3)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市场扩大.(4)社会生活习俗:文明开化(5)思想:民主科学(三)思想(1)民主科学思想(2)复古教育逆流(3)马克思主义传播四、评价(1)消极①祸国殃民,给人民带来灾难②维护封建买办的反动军事集团统治③不利于生产力持续发展④出卖国家利益,阻碍民族经济发展(2)积极①改革旧军制,发展新式军队②军阀自我削弱,有利于再次统一③民族工业仍然持续发展。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了解北洋军阀混乱的黑暗局面。
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历史发展潮流不可逆转。
2、过程与方法:掌握孙中山领导的反抗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斗争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契而不舍的坚强品质。
【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图新课:今天继续讲解辛亥革命的继续。
讲授新课:解释名词:“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是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1912年4月,袁世凯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标志着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一、二次革命1、导火线:宋教仁被刺和善后大借款思考:制造“宋案”的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师生:1912年宋教仁组织国民党,并在第一届过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又一再的破坏责任内阁制。
宋教仁的民主共和举措阻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师:宋案发生后,全国一片哗然,声讨袁世凯,袁世凯却出军警镇压。
又罢免了几省都督。
为此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
2、过程: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加入讨袁行列。
3、结果:失败: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师: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师生: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中国现代史 (部分)1919--1935 名词解释+简答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学生等。
英巡捕又拘捕学生100多名,关押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
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
英国巡捕蓄意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了五卅惨案。
迁都之争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
此时,曾力主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却一反前言,提出迁都南昌,企图凭借军事力量就近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
12月底,由粤迁汉的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主席张静江等一行要员经过南昌时,被蒋截留。
1927年1月3日,蒋操纵召开所谓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改迁南昌,并把此项决定通知武汉。
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下,蒋的图谋没有得逞。
2月21日,武汉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结束,国民政府在汉正式办公。
3月上旬,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和部分在南昌的中央执行委员到达武汉。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
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晚清、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知识提要]中国近代百年,先后经历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三个时期。
历届反动政府对内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专制独裁,对外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近代历史表明,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部原因。
但分析问题时要用辩证的观点考查。
一、晚清政府的统治晚清指清朝政府后期从1840年到1912年的统治,政权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从1861年辛酉政变后由慈禧太后执掌政权达到半个世纪之久。
(一)清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1.政策、措施的调整(1)兴办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任用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对民间办厂依然实行限制政策。
(2)接受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甲午战争后,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大力举借外债。
)(3)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20世纪初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奖励实业。
2.政策、措施调整的原因和评价(1)为镇压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抵御外族入侵,办洋务以维护清政府自身的统治地位。
(2)接受外国资本的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迫于列强的压力,对列强新的经济侵略采取屈服以至讨好的态度。
(3)从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奖励实业,清政府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另一方面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缓解广大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不满。
(4)光绪帝依靠维新派谋划,实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废除戊戌新政。
(5)1901年初,清政府实行“新政”,以应付国内危机,增加捐税,加重剥削。
(6)1911年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统治瓦解,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7)评价: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中,清政府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与中国人民的革命,被迫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观动机在于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护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进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教学设计之二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教材分析《临时约法》和国会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象征,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从袁世凯到段祺瑞,北洋军阀肆意践踏民主制度。
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果实,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都因未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告失败了。
这预示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即将过去。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北洋军阀概念;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号召讨袁;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思想教育:①通过揭露北洋军阀统治的专制、卖国、凶残、狡诈的末落阶级本性,了解中国人民经历深重灾难的漫长岁月,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②歌颂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不懈的斗争,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
③总结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失败的教训,对学生进行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3.能力培养:通过分析孙中山保卫辛亥革命成果斗争的结局,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2.难点:孙中山捍卫辛亥革命成果斗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确北洋军阀概念,界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板书)(回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史实)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实行责任内阁制(利用小注,参考《临时约法》解释责任内阁制),大总统发布命令经内阁复署才能生效。
袁世凯表面宣称恪守约法,但他在3月底却组织了一个由北洋军阀掌握实权的内阁(看有关袁内阁人选的大小字)。
然而,由袁世凯提名的内阁总理唐绍仪却因要求行使责任内阁的权力,被迫“引退”,掌管四个“冷衙门”的革命党人也被迫辞职,内阁成了袁世凯的御用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知识网络]北洋军阀的统治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北洋军阀的历届统治者都实行专制统治;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镇压国民革命运动;杀害国民党人宋教仁和共产党人李大钊;实行军阀割据,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对外:和沙俄签订《中俄声明》;承认日本出兵山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各派军阀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以此为靠山进行军阀混战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的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政府的统治概况形成:1928年宁汉合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以国民经济的控制,官僚资产阶级形成发展:抗日战争前,官僚资产阶级的势力迅速发展膨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官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顶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掠夺人民,使官僚资产阶级的实力发展到顶峰,造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灭亡: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后,官僚资产阶级灭亡。
其大陆的财产被人民政府没收,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政治上: 1928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排除异己,军阀混战,蒋介石取胜“围剿”红军;镇压人民革命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抗战时期,同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而片面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最终失败经济上:抗战前,实行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政策抗战中,推行统制经济政策抗战后,推行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掠夺人民的经济政策外交上:抗战前,奉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开展改订新约运动、面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抗战初期积极抗战,中后期奉行消极抗日的政策抗战后,投靠美帝国主义,把国统区变成美国变相的殖民地文化上:发动文化“围剿”,打击、迫害国统区的进步文化[难点解析]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说:1、从国内看:⑴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近代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到1920年仅仅是5%],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⑵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从人力、财力各方面为军阀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袁世凯就是及时抓住清政府缟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一变初衷,开始物色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攫取所需权益,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
3、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而控制了全国。
二、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1、在半封建的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使各地区可以自给自足地独立存在,为军阀提供了割据一方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
军阀本身就是一定范围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大大小小的地主从经济上支持本地区的军阀,同时又在军阀的武力庇佑下,维护自身在地方上的政治特权。
这是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经济条件。
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争相扩大侵华特权,逐渐形成了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为了维护和扩大侵略特权,他们都采用了扶植代理人的办法,清朝政府和袁世凯都曾是帝国主义侵略、控制中国的工具。
袁死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物色新的代表,而大小军阀势力恰也需要帝国主义的支持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压倒对手。
在列强的扶植下,很快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是导致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外部条件。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三、北洋军阀的性质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的特征。
北洋军阀以及所有的近代军阀与古代军阀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们都近代化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
古代军阀的封建性更强,而近代军阀的近代化程度更高。
北洋军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近代中国的主要统治势力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近代军阀不仅是地主阶级以及由此转化而成的买办阶级的代表,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
四、北洋军阀的特点1、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
2、军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服务的军队,并采用近代兵制。
3、军阀们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卫。
4、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
五、北洋军阀的演变概况1、从兴衰的角度来分,北洋军阀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⑴北洋军阀的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起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前止。
⑵北洋军阀的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6月袁毙命。
⑶北洋军阀的衰落阶段:1916年6月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前。
⑷北洋军阀的覆灭阶段:1926年7月北伐开始到1928年6月张作霖被迫放弃北洋政府政权退回东北2、从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权的角度来分,也可分为四个时期:⑴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1916年6月。
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⑵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1920年7月。
内容包括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失败。
⑶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1924年10月。
内容包括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的北京政变等。
⑷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1月---1928年6月。
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奉直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张作霖退回东北。
3、从北京政府最高掌权者的演变情况看:1912年4月---1916年6月,袁世凯任大总统[其中83天称皇帝]。
袁死后,黎元洪继位至1917年7月张勋复辟。
1917年8月---1918年8月,冯国璋任总统。
1918年9月---1922年6月,徐世昌任总统。
1922年6月---1923年6月,黎元洪任总统。
1923年10月---1924年11月,曹锟任总统。
1924年11月---1926年4月,段祺瑞任临时政府执政。
段下台后,北洋军阀处于混乱状态。
1926年12月,张作霖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
1928年6月,张作霖与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北洋政府垮台。
六、中国国民党的演变历程[问题总结]国内反动政府的腐败统治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内因。
北洋军阀势力[也包括一些地方军阀势力]的产生是中外反动势力结合的产物,它们是中国社会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政治代表,这就决定了其内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北洋军阀统治结合后,帝国主义又选中了蒋介石为其代理人,蒋介石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发展了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极端的法西斯统治。
在蒋介石统治时期,无论采取什么政策,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一直未变。
历届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其影响、结局。
中国近代的反动政府,就其反动政策而言,不外乎对内残酷统治和剥削压迫,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正是这一点使帝国主义势力日益加强,使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屡遭挫折。
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历届反动政府的结局是必然灭亡的。
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关系。
由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在于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既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也危及到统治阶级利益,因此有矛盾的一面。
但中国的反动政府与西方列强又在镇压人民革命方面达成一致,出现了勾结。
有勾结也有矛盾。
其中勾结是主要的。
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能体现出这个方面的特征。
1、创立初期的国民党是进步的、革命的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影响下,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朝的统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成果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人民又陷入了北洋军阀的卖国和独裁统治之下。
为捍卫民主共和,孙中山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后来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改组国民党。
19 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进行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国共对峙时期的国民党日益走向反动、独裁经过“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自此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也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反动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其反动的内外政策,对内蒋介石进行了“剿共”战争,同时排斥异己,进行军阀混战,形式上统一中国;还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对外则推行屈从资本主义的政策,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取得英美等资本主义的承认。
“九一八”事变后,奉行不抵抗政策,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导致东三省沦亡。
民族危机的加深,引起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冯玉祥与中共合作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组建福建人民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张学良、扬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3、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携手抗日随着日本的全面侵华,蒋介石集团虽未放弃一党专政的反人民立场,但以民族大义为重,于1937年9月与中共正式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年抗战,国民党抗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
抗战初期,对日作战比较积极,国民党政府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牵制了侵华日军主力,但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中国丢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国土。
尽管如此,此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战场,其军队也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