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答:新课程改革包含以下内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研究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您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答: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新课程观把课程视为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研究共同体”。
每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
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
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转变以往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旧的课程理念,树立起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的新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计划正式实行。
这是一项旨在提高孩子语言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的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更新我们将更新小学语文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新的教材将致力于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自主学习。
二、"十零后"阅读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我们计划建立"十零后"阅读项目。
这个项目旨在通过选取适合不同年龄段和能力水平的优秀文学作品,促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内容此外,我们还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推进现代化语文教学改革。
我们将重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四、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文学知识和文学体验,我们还将开展各种文化体验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阅读文学作品、观看文艺表演等,旨在扩展孩子们的视野和开发他们的文学鉴赏和体验能力。
五、家校合作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我们将加强家校合作。
我们将与家长和家庭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六、评价方法改革最后,我们还将改革评价方法。
我们将采用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成果,更好地反映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
我们相信,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将得到更好的提高。
我们将不断努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条件。
2024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 内容

2024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内容
2024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排查课后服务实施情况: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对区域内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
2. 推进课程改革: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将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育人“施工图”的具体路线和措施。
2024年,将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在地方、在学校落地生根。
北京已将2024年确定为“课程改革年”,针对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破解之策,探索以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多形态并存的特色课程建设模式。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政府官网或权威新闻渠道获取。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课程改革:将传统的重视记忆和背诵的课程转变为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综合运用的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方法改革:引入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3. 评价改革: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情况。
弱化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向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4. 资源改革:建设多样化的语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多媒体教具等,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助教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兴趣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改革,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2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一)硬件条件的建设1.建设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硬件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造升级现有的电工、数控加工、PLCs电子装配四个实训室,新建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室,用于教学,专业教室建设成为融讲解、实训、实验、考工等于一体、能承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工厂模式,拓展一体化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
2.要引进企业文化,将企业氛围融入到教室和实训室,营造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密切接触,感知企业精神,促进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
(二)软件条件的建设1.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以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
要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和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要准确把握工作任务与课程搭建的对应关系,分析产业、行业、职业、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转化为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
课程构建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划分不同的模块,同时要考虑专业本身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还要充分研究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岗位特点,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把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及企业、行业的对接。
3.构建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校本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
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开发,要依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改革也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之一。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更新。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它不再是教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种必要手段。
信息化教学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和发挥创造潜能,提高效率和质量。
四、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道德、智力、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品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实用的能力,提高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六、评价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不再只是单纯地看成绩。
评价制度改革注重的是实际能力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总之,教学改革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许多国家开始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过去,教学内容大多基于传统教育观念,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而现在的教学改革要求将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学要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例如,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同时,引入信息技术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评价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现代教学改革要求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引入项目制、作业评价、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第四,教师培训和发展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培训和发展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同时,也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最后,教学资源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保障和支持。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
现代教学改革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改革定义(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改革是指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改革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内涵1. 实践教学改革的定义实践教学改革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创新和实践,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2. 实践教学改革的特征(1)系统性:实践教学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需要系统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2)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
(3)实践性:实践教学改革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持续性:实践教学改革要求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改革成果的持续发挥。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改革要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1. 课程设置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提高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
(2)开发新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开发新的实践性课程。
2. 教学方法改革(1)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改革制度内容

教学改革制度内容教学改革制度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对教学改革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各国纷纷开展了教学改革。
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一直在不断推进,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教学改革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 改革教学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3.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推进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改革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课程设置改革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的更新: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2)课程结构的优化:优化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课程评价的完善: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2.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案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式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育部_实践教学改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近年来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 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改革,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促进教育公平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成长。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 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课程比重。
(2)更新教学内容。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2. 教学方法改革(1)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加强师生互动。
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改革(1)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强化实践考核。
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范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开发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策略1. 加强政策引导教育部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地、各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通用12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通用12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大全(通用12篇)新课改的实施,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说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精神以及新的教育要求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精选篇1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老店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巧家县老店中学“善学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引领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特制定此方案:一、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借鉴它校的基础上已有雏形,如巧家县第三中的教学六环节“一导、二标、三学、四练、五展、六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引领课堂改革,决定实施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县的高效课堂建设。
二、《“善学八步”导学案》指导思想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立足全县物理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融洽师生关系、深化实验、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高效课堂。
三、《“善学八步”导学案》的基本理念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
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
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深化思维。
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然而,传统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实践环节不足、考核方式不科学等。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
二、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4.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的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1)调整课程结构:将实践性教学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2)开发特色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开发具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如实训课程、实验课程、项目课程等。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增加实践课时: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2)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3)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改革考核方式(1)多元化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考核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建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精选5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1一、课堂改革思路: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二、组织形式和改革范围: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
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三、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突出主体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习题;(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2)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3)推荐校级以上的研讨课和观摩课。
五、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2、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习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4、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习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5、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精选9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精选9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大全(精选9篇)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提前制定好方案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那么你有了解过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精选篇1)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导学案”课堂教学方式和“3012”教学模式形成我校特色,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本学年课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纲,以《滨海县推进初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为标尺,以“温故互查、导读检测、互动释疑、巩固训练、拓展延伸、课堂检测”六个环节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以本校“3012”为基本教学模式,有效落实“自学、导学、互动、巩固”的精髓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参与,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1、教学质量走出全县后五名的困境。
2、课堂教学合格率90%以上,优质课要稳步提高。
3、通过进一步实践与研究,确定课堂运用“导学案”教学,初步打造形成本校的“3012”教学模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秀教师队伍。
5、创建有效的学生学习型小组,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遵循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体验性原则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在体验中掌握方法,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体验中享受思维的跳跃。
(三)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好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要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真功夫。
(四)评价激励原则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四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一代学生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们制定了____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施步骤和措施(一)教学内容的优化1. 科学编写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科学编写教材,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2. 引入新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引入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 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和课后讨论,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2. 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组织小组活动、项目实践等,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和完成任务。
3. 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三)教学环境的改善1.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建设电子教室,提供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接入,让教学更多元化和便捷化。
2. 提供实践和实践机会:与社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纪律和价值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教师队伍的培养1. 提供教师培训和更新知识能力:培训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
2. 鼓励教师创新: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出教学改进方案,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3. 加强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家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三、实施效果评价1. 考试成绩的提高:通过对比改革前后的学生考试成绩,评估改革的效果。
教学改革工作方案

教学改革工作方案教学改革工作方案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关系到本课程的优化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组不断学习研讨、改革创新,本着与专业课程接轨的课程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支整体素质高、教学质量好,技术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并准备完善教材建设、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主要方案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教学改革的主体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数学模型教学环节、强化与专业技能接轨的研究与实践。
2、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创新教材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践。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4、加强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5、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与经验。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1、规范高等数学教学大纲;2、完成高等数学试题库建设;3、完成并出版__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及配套练习册,并在全校投入使用。
4、继续进行数学建模培训,准备组织学生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5、准备申报院级精品课。
教学改革工作方案2兴趣是鼓舞和推动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使他们真正以书为伴,畅游书海。
1、给学生推荐适合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学习韩兴娥的课外阅读经验,她一再说:“什么年龄读什么书。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童心觅知音,为学生的成长寻伴侣。
低年级阅读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把__读流利,也就是学生拿到一篇从没见过的__,开口就能比较流利地读出来,能正确停顿,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对__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低年级段推荐一些适合儿童的注音读物,包括儿歌、童谣、童话、寓言等浅显有趣的材料,如《365天谜语》、《童谣三百首》、《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伊索寓言》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改革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改革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化改革。
标签: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为了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去年5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8月,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接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实验区开始使用。
因此,准确把握《课标》精神,并以此为依据改革教学,便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问题。
本文拟就个人学习、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同道们。
关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教育专家们在各种媒体上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述深刻,阐释清晰。
因而,本文主要是结合本地的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实践,第一,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第二,就实现课程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我们知道,课程目标对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而当我们把《课标》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时,就会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
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门课的教改章程

一门课的教改章程
课程教改章程是对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计划和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
二、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选用、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三、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评价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五、教学资源准备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室设备等。
六、教学团队组建课程的教学团队,包括任课教师、助教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
七、教学管理制定课程的教学管理规定,包括学生考勤、作业提交、课程考试等。
八、教学反馈建立课程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以上是一门课的教改章程的基本内容,具体的章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说课答辩及答案

天津市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参评教师辩论的问题与标准答案1.按照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学生〔教师〕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答:按照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涉及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改革,那么教学方式又需做哪些改革呢?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要特征。
随着教育技术和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着,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是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向以“自主、协作〔合作〕、研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2.什么是教学设计?〔说说你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答:教学设计是为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学科。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方案的过程〞。
可见,要掌握教学设计应从二个方面去把握: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是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要以教学理论、学理论为指导,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方案。
3.概括说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的环节、特点。
答:“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的内容及知识点顺序;②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③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④学习情境设计;⑤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设计;⑥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响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我校开展了“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改革实践。
二、改革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三、改革内容1. 课程设置(1)课程目标: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课程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
(3)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 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通过问题解决、知识建构、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2)成果性评价:关注学生项目成果的质量,如作品展示、实践成果等。
(3)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改革实践1. 项目设计以“智能机器人”项目为例,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项目背景: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项目目标:确定机器人功能、性能要求。
(3)项目实施:选择合适的机器人平台、编程语言,进行机器人设计、编程、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课外
活动
备注
8.29
2
第一章
护用药理学绪论
(1)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护用药理学任务和目的(3)药学基本知识(4)药理学学习方法。
药物、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
对当日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然后解答《药理学习题册》中相关章节的习题。
8.31
2
第二章
药物的体内过程
肝肠循环、
9.12
2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方面的影响(2)机体方面的因素
耐受性、依赖性和耐药性。
三、教学进度表
日期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课外
活动
备注
9.14
2
第五章
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七章
胆碱酯酶抑制药和复活药
(1)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2)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3)传出神经受体的生物效应。(4)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课外
活动
备注
12.19
2
第三十五章
抗生素(第一、二节)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的理化性状、药动学、抗菌谱、临床应用、抗菌作用机制、耐药性、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半合成青霉素的作用特点和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用药护理要点。(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用药护理要点。
有机磷酸酯类的毒性作用机制和中毒症状,掌握其解救原则。
对当日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然后解答《药理学习题册》中相关章节的习题。
9.19
2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1)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2)N1胆碱受体阻断药。(3)N2胆碱受体阻断药。
(1)糖尿病及其分型。(2)胰岛素的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用途、不良反应、制剂、用法及用药护理要点。(2)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硫脲类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
胰岛素的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用途、不良反应、制剂、用法
三、教学进度表
日期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量效关系。
受体的基本概念
激动剂和部分激动剂、拮抗剂。
9.5
2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体内过程(2)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意义,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速率过程和有关参数、一级动力学、消除半衰期、零级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清除率,房室模型和无房室方法,多次用药和给药方案..等量分次用药、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及其与用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的关系,趋坪时间,负荷量与维持量方案,间歇用药与冲击疗法,给药方案的个体化。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9.26
2
体激动药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多巴胺的体内过程、作用特点、用途和不良反应。(2)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3)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胆碱受体激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N胆碱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毒扁豆碱、吡啶斯的明等其他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有机磷酸酯类的毒性作用机制和中毒症状,掌握其解救原则。掌握碘解磷定、氯磷定等的药理作用、解毒机制和解毒疗效。
毛果芸香碱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青霉素G的理化性状、药动学、抗菌谱、临床应用、抗菌作用机制
对当日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然后解答《药理学习题册》中相关章节的习题。
12.26
2
第三十五章
抗生素
(第三、四、五节)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药理作用及用药护理要点。(4)四环素及氯霉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5)其他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耐药性,用药护理要点
07.1.2
2
第三十七章
抗结核病药
第三十八章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1.(1)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的抗结核作用特点,耐药性,体内过程特点,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用药护理要点,用途及用法。(2)第二线抗结核病药的作用及应用特点。(3)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三、教学进度表
日期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课外
活动
备注
11.7
2
第二十一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1)影响心动功能的因素和治疗CHF的药物分类(2)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3)减负荷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4)作用于RAAS的药物:卡托普利等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吗啡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0.19
2
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2)常用抗高血压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作用于神经中枢部位的药物,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利血平、降压灵、胍乙啶,血管扩张药肼屈嗪(肼苯哒嗪)、米诺地尔(长压定)、二氮嗪(氯苯甲噻嗪)、硝普钠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等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4)抗高血压护理用药原则。
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机制。
抗高血压护理用药原则。
10.24
2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1)心律失常的生理和病理学基础。(2)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分类(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护理要点及药物相互作用。
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分类。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四、五节)
(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量效关系(2)受体理论: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特性、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受体学说:(3)药效学概述: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激动剂和部分激动剂、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药物作用机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和信号转导。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
对当日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然后解答《药理学习题册》中相关章节的习题。
11.21
2
第三十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
(1)激素的分泌调节、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及分类。(3)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生理效应、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护理要点。(4)盐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5)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的作用和应用。
苯二氮卓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对当日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然后解答《药理学习题册》中相关章节的习题。
10.17
2
第十七章
镇痛药
(1)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吗啡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可待因的作用特点及应用。(2)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非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3)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纳曲酮的作用及用途。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生理效应、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护理要点。
12.5
2
第三十一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二章
降血糖药
(1)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分泌与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2)抗甲状腺药:硫脲类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碘及碘化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放射性碘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3)β受体阻断药的抗甲状腺作用及应用。
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三、教学进度表
日期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课外
活动
备注
10.9
2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1)苯二氮卓类:常用药物、药动学、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2)巴比妥类的体内过程与作用之间的关系,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其他镇静催眠药的特点及应用。
(1)推荐有关参考资料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之;做预实验时可允许部分同学自愿参加。
(2)介绍一些药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术活动(针对本门课程面向学生的学术报告、讲座等)
(1)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做预实验时请部分学生参加,通过实验方法的讲解和操作,以增强学生对实验药理学的学习兴趣。
2.(1)抗真菌药的抗菌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护理要点。(2)抗病毒药的抗病毒作用及临床应用。了解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的研究概况。
异烟肼的抗结核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