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系统相图
三元相图教程ppt课件
6
确定一点的组成
1、平行线法(三线法)
7
2、双线法确定三元组成
b
c
a
8 8
• 如果三元相图的组分已知就可以在浓度三 角形中确定相应的位置。
O的组成为: A——30% B——60% C——10% 那么O点应该 在哪里呢?
9
三、三元系统组成
C
中的一些关系
1、等含量规则
在等边三角形
B
M1+M2-M3=M
从M1+M2中取出M3愈多,则M点离M3愈远。 16
(3) 共轭位置规则
在三元系统中,物质
组成点M在的一个角顶
之外,这需要从物质M3中 取出一定量的混合物质M1 +M2,才能得到新物质M, 此规则称为共轭位置规则。
由重心规则:
M1+M2+M=M3 或:M= M3 -(M1+M2)
液相点
固相点
49
C
D
F
C .G
e4
3 E Pm
A
S
A
e1
Q
析晶路程:
液相点
e3
.B
S
(3).分析:3点在C的初晶区内,开始
析出的晶相为C,在ASC内,最终析 晶产物为A、S、C,析晶终点在E点, 结晶终产物是A、S、C。途中经过P 点,P点是转熔点,同时也是过渡点。 B L+B S+C
固相点
50
Q/
S/
A/
L+B
B/ 29
1) 几条重要规则
(1)连线规则:用来判断界线的温度走向;
定义:将界线(或延长线)与相应的组成点的连线
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温度走
向是背离交点。在连线的同时也就划出了副三角
十二、三元相图
32
Pb-Sn-Cd等温截面图
33
等温截面
1 液相线aa 1. aa’,bb bb’; 2. 二相区L+Pb,L+Cd, f=3 =1, f=3=1 如果液相Sn含 量为m%,作ml//AC, 可得液相组成l; ; 3. 结线 Al、Ak
TE , Te, Tm, Sn 280 C Tm , Pb , Tm,Cd
40
杠杆规则计算液相量和固相量
液相到达 点时 液相到达D点时:
固相量 MD 液相量 CM
固相量 MD 固液总量(原始配料量) CD CM 液相量 固液总量(原始配料量) CD
41
液相刚刚到达E点时: 点时
固相量 液相量 = ME FM
固相量 固液总量
=
ME EF
E点析晶结束时,固相点与系统组成点重合
三元相图
1
三元体系 元体系
f c2 c3 max 5 f 5
相数 自由度 体系类型 1 4 四变度 2 3 三 共存的相数最多5相, 最大自由度f=4 3 2 双 4 1 单 5 0 无变度
1. 完全决定一个三元体系的状态需四个参变数(T, P, C1, C2)。 ) 2. 当固定某个参变量(常为压力)f=4-,四相平衡共存, 最大自由度fmax=3。 =3
39
要点
• M→D →E等:表示液相的组成变化 等 表示液相的组成变化 • 箭头上方表示析晶、熔化或转熔的反应式,箭头 下方表示相数和自由度; • 方括号内表示固相的变化,如[C,(C)]表示固相 总组成点在C点 (C)表示晶体c刚析出 [F, 总组成点在C点,(C)表示晶体c刚析出, [F A+C+(B)]则表示固相总组成点在F,固相中已有A 和C晶体析出 而B晶体刚要析出 和C晶体析出,而B晶体刚要析出
三元系相图简介
析Sn+Bi:
Wl KM Ws OM
WSn KBi Ws WSn WBi , WBi SnK
三、三元水盐系相图
水+两种盐,且两盐有共同的一种离子
1.纯盐(B+C)与水(A)体系
A(H2O)
纯盐:不形成共溶盐
不形成化合物
F D E
不形成水合盐
D点:B盐在纯水中的
B
C
溶解度; F点:C盐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E点:共饱和点(三相点)
平行于底面
Bi
二次结晶面:二元共晶线到三元共晶线间的线 段,从一个组元温度轴,通过二次结晶线向另 一个组元温度轴滑动,在空间所留下的轨迹面。
T T T T T T T T T
e1
Bi
e2 e3
Bi Sn Pb Bi
e
Pb
e
Pb Sn Sn
e
液相(单相)区:液相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两相区:3个
液相面以下,二次结晶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c
b’
B P
A
a’
Aa’= cb’=Pc:
代表体系P中C物的含量;
A
b
c’
C
a
1. 等含量规则
一组体系点同在平行于三角形某一
b’
B P Q R
b
C
边的线上,该则组体系中平行线对
应的顶点组成含量相同。
2. 定比规则
凡位于通过顶点(A)的任一直线上的 体系,其中顶点代表的组元含量不 同,其余两组元(B和C)的含量比相 同,即: cB ( R ) cB ( P ) cB ( Q ) cC( R ) cC( P ) cC( Q ) 3. 杠杆规则 由两个三元体系(M和N)混合得到的
三元系统相图
三元系统相图
一、三元系统相图概述
三元凝聚系统相律: F=C-P+1=4-P
1、三元系统组成表示方法
——浓度(组成)三角形 应用: 1)已知点 的位置, 确定其组成; 2)已知组成,确定 点的位置;
双线法:
2、浓度三角形规则
(1)等含量规则 等含量规则:平行于浓度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上的各点, 其第三组分的含量不变,即: MN线上C%相等。
在在mn外mpn二三元系统相图基本类型一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简单三元系统相图二生成一个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三具有一个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四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五具有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六生成一个固相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七具有多晶转变的三元系统相图八形成一个二元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系统相图九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系统相图一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简单三元系统相图1立体相图2平面投影图投影图上温度表示法
T转 > Te3 、 T转 < Te2——多晶转变点P
T转 < Te2 、Te3——多晶转变点P1、P2
(八)形成一个二元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系统相图
(九)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系统相图
总结:
分析实际三元系统(复杂三元系统)相图的步骤
一、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二、划分副三角形; 三、判断界线上温度变化——连(结)线规则; 四、判断界线性质——切线规则; 五、确定三元无变量点的性质——重心原理;
(三) 具有一个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四) 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1、相图组成
(1)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不在自己的相区内; (2)化合物S性质的改变,导致CS连线、无变 量点P、界线的性质改变。 (a)CS连线 (b)无变量点:P点
三元相图ppt
相态的分析
确定三元相图的三个相态
根据三元相图中的三个区域,可以确定三元相图的三个相态,即液相、固相和气 相。
确定相态之间的转化
三元相图中不同相态之间的转化与成分和温度有关,可以根据相图中的成分和温 度范围确定不同相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结晶过程的分析
分析结晶过程
三元相图中的结晶过程分析需要了解不同成分的溶液中结晶 过程的特点,以及结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规律。
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
三元相图的研究也是材料科学基础研 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三元相图 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 本质和规律,为材料科学的其他领域 提供基础支撑。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新型材料的探索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探索新型材料的三元相图,以寻找具有更优性能的相变材料, 应用于能源、环保等领域。
理论研究进展
计算方法的改进
研究者们不断改进计算方法,以更准确地预测三元相图中的 相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者们可以模拟真实材料的三 元相图,为理论预测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多晶型和同素异构体的存在
在某些三元体系中,可能存在多种晶型和同素异构体,这些不同结构的物质在物理和化学 性能上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如何考虑这些差异对三元相图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 题。
三元相图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加强实验研究
由于三元相图的复杂性,实验研究仍然是确定三元相图最准确的方法。因此,需要发展新的实验技术,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 率,同时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库和理论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三元相图。
应用研究进展
能源储存与运输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三元相图优化能源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性能。例 如,优化相变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
三元系统相图及其应用
L SS L SS L A SS L : a k b L A SS C d ( L消失)
液相到 C 点 ,相应 SS 为 C’ , ΔC’CA, a 在其中,重心位置。 C (L)与a连线,交AC’上M,即为 固相组成点。
a1 a 2 a3 b1 b2 b3
u点在a2-b3连线上,析晶 过程固相组成点在l2u的连线上。 (与a-b的交点)
u
15
第三节 三元系统相图
6.在一个二元体系内生成转熔型有限固溶体的三元体 系相图
与前面一个不同的是,PP1在不混溶区的外面,在PP1线 上进行的是单变量的转熔过程,L+β →α m点的析晶过程: L:m →l1,液相沿P1P线变化,l1 → l2 → l3 S:b0 ' b1 固相. a1 a2 a3
4
第三节 三元系统相图
2. 只有一个二元系统生成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系统相 图
做等温截面,可以看出各稳定共存的相
5
第三节 三元系统相图
析晶过程分析(在A的初晶区)
当 液 相 到 达 P 点 , SS 在 P’, ΔAPP’, M处于其中,重心位置, 固相总组成在G。 xA:xSS:xL=P’y:Ax:xy
右图是这类相图的立体图。注意: 连接 C-AmBn的垂直平面,交 P’E3’ 于 K ,把 P’E3’ 分成两段,这两段上界线 的 性 质 是 不 同 的 , P’K’ 是 转 熔 线 , L+A→SS, K’E3’ 是 共 熔 线 , L→A+SS ( l1 与 A+SS1 共存,作 l1 的切线交 于 A-SS1 连 线 上 , L→A+SS , l2 与 A+SS2共存,作l2的切线交于A-SS2连 线上, L+A→SS)
厦门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二第三章2b三元系统相图
双转熔点(双降点):无变量点周围三 条界线的温降箭头有一个指向它,另外 两个箭头离开它。
R点是双转熔点: LR+A+B =S
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中熔体的冷却 析晶过程
熔体1的析晶路程 :
熔体2的析晶路程 :
4、转溶点 P:
➢在多边形PCSp范围内,经过P点时发生转熔, B晶相先消失, 液 相在E点消失。 ➢ 在 SPp内存在穿晶区。 ➢ 在 BSC内,在P点液相先消失。 ➢ 在连线SC上,B和液相同时消失。
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有双升点的类型
有双降点的类型
具有一个高温分解低温稳定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 相图
沿FM1线
M1
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系统相图
p M
具有一个一致熔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四个初晶区:A 、 B 、 C和S。 三个副三角形:△ASC、△BSC和 △ABS 。 S是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其组成 点落在自己的初晶区内。
具有一个不一致熔融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S的组成落在自己初晶区之外。 联线CS不与对应的相区界线相交。
CS不代表真正的二元系统。 E点处于三角形ACS的重心位置,
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中熔体的冷却 析晶过程
熔体3的析晶路程 :
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中熔体的冷却 析晶过程
总结
1、无变量点性质: P点:L+B = S+C;E点: L =A+S+C
2、界线性质:PQ是转熔线 :L+B = S,其它为共熔线。 3、组成点
➢ 在 ASC内,E点是析晶终点, ➢ 在 BSC内,P点是析晶终点。 ➢ 在连线SC上,P点是析晶终点。
相图及其应用3-1
23
第三节 三元系统相图
1点的析晶过程:
L A L A S L S L : 1 2 3 4 f 2 f 1 f 2 L S C E ( L S C B ) f 1 f 0
S : A S S K 1
第三节 三元系统相图
一.相律与组成表示法
1.相律
在压力恒定的条件下,三元体系的相律应是: f=C-P+1 当系统存在一相时,具有最大自由度 f=3 当f=0时,P=4,有4相共存 最大自由度为 3,说明有两个浓度和一个温度为独立变 量,这需要三维空间来表示体系的状态,一般用正三棱柱。 正三角形三个顶点表示三个纯组分,而纵坐标表示温度。
19
第三节 三元系统相图
从右图可以看出, PQ 液相线的切 线有一部分与 AD 相交,有一部分与 AD 的延长线相交,如MQ的切线交于 AD延 长线的右端。 A+L1=D+L2,L1-L2+A=D L1-L2为析晶消耗的液相,L+A→ D 所以远离的晶相被转熔(回吸)掉。同 理可以证明 HP 段, HP 段的切线交于 A 左边,HP上的析晶过程为L+D → A 从而得到切线规则
16
第三节 三元系统相图
4.生成一个异成分熔融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1)相图的构成 三棱柱的三个侧面是由二个具有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 相图和一个具有不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组成。
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二元化合物的组成 位置并不在其本身的液相面的范围内, 而是为B的液相面所掩盖。 该相图总共有四个相区, 五条界线和两个三元无变量点。
三元相图
e
Pb Sn Sn
液相(单相 区 液相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区域; 液相 单相)区:液相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单相 两相区 两相区:3个 个 液相面以下,二次结晶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液相面以下,二次结晶面以上的空间区域; 区域
T
三相区 三相区:3+1个 个 二次结晶面以下, 二次结晶面以下,三元共晶 面以上——两个固相 液相 两个固相+液相 面以上 两个固相 三元共晶面以下 ——三个固相 三个固相
§9. 三元系相图简介
一、三元系相图组成的表示法 f* = 3-Φ + 1= 4 –Φ, Φmin = 1 , f*max= 3 , 三维坐标→ 三维坐标 等边三角立柱 等边三角形——组成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个立柱侧面——二元相图面 二元相图面 三个立柱侧面 组成三角形的边——二元组成 二元组成 组成三角形的边 组成三角形的顶点——纯组元 纯组元 组成三角形的顶点
Bi
三、三元水盐系相图 水+两种盐,且两盐有共同的一种离子 两种盐, 1.纯盐( 1.纯盐(B+C)与水(A)体系 纯盐 )与水( ) 纯盐: 纯盐:不形成共溶盐 不形成化合物 不形成水合盐 D点:B盐在纯水中的 点 盐在纯水中的
B F D E A(H2O)
C
溶解度; 点 盐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 F点:C盐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盐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E点:共饱和点(三相点) 点 共饱和点(三相点)
A C B T T
T
Cb = Bb’=Pa: : 代表体系P中 物的含量 物的含量; 代表体系 中A物的含量; ba’= Cc’=Pb: : 代表体系P中 物的含量 物的含量; 代表体系 中B物的含量; Aa’= cb’=Pc: : 代表体系P中 物的含量 物的含量; 代表体系 中C物的含量;
三元相图
三元系统相图一、相律及组成表示法根据吉布斯相律 f = c-p+2p -相数c -独立组分数f -自由度数2 -温度和压力外界因素凝聚态系统不考虑压力的影响,相律为:f = c-p + 1(温度)(一)相律三元相图比二元相图多一个组元,根据相律,三元凝聚系统:f =c -p +1=4 -p,当p=1 时,f max=3 ( 即两个成分变量x1、x2和温度的变化)当f=0时,体系具有做多的平衡相P=4 (四相共存)在硅酸盐系统中经常采用氧化物作为系统的组分。
一元系统如:SiO2Al2O3-SiO2二元系统CaO-Al2O3-SiO2三元系统注意区分:2CaO.SiO2(C2S) ;CaO-SiO2;K2O.Al2O3..4SiO2 -SiO2f =c -p +1=4 -p•最大自由度f max=3是指两个独立的浓度变量和一个温度变量•如何用相图表示?•一般用正三棱柱•三个顶点表示三个纯组分•纵坐标表示温度•三角形中表示各种配比的混合物•由于A+B+C为一恒定值,所以三者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变量三坐标的立体图平面投影图相图图1 三元匀晶相图图2 三元共晶相图(二)三元系统组成的表示方法浓度三角形:在三元系统中用等边三角形来表示组成。
(组成的百分含量可以是质量分数,亦可是摩尔分数)。
顶点:单元系统或纯组分;边:二元系统;内部:三元系统。
图3 浓度三角形909090808080707070606060505050404040303030202020101010cEM DaABCa图4 双线法确定三元组成CABMbc a一个三元组成点愈靠近某一角顶,该角顶所代表的组分含量必定愈高。
例题1:在浓度三角形中:•定出P 、R 、S 三点的成分。
•若有P 、R 、S 三点合金的质量分别为2,4,7Kg ,将其混合构成新合金,求混合后该合金的成分。
•定出Wc=0.80,W A /W B 等于S 中的W A /W B 时的合金成分。
(详细)NH3——CO2——H2O三元体系相图
NH3-CO2-H2O三元体系相图所谓的相图就是相平衡图,是物系在平衡时各组成条件(温度、浓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图。
图2-22中的纵坐标代表CO2的质量分数,横坐标代表NH3的质量分数,坐标原点代表纯水。
纵轴100处代表纯CO2,横轴100处代表纯NH3。
图中每种化合物(或混合物)的总碳量均以CO2来表示,总氮量均以NH3表示。
在CO2 -NH3连线以下的区域中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由CO2、NH3和H2O构成,把这类化合物称为亲水化合物。
在CO2-NH3连线以上的区域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则是NH3和CO2及负水(脱水)构成的,把它称为憎水化合物。
在CO2-NH3连线上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则是只由NH3和CO2构成的。
由此可知,凡在CO2-NH3连线以上区域的组成点,其CO2和NH3的质量分数之和均超过100%。
图中标有温度的组线是等温溶解度曲线,它代表一种盐与液相平衡。
该线经过转折后表示与液相呈平衡的是另外一种盐。
转折点代表同一温度下两条溶解曲线的交点,因此在该点与液相呈平衡的是两种盐。
图中的粗线就是这类转折点的连线,也就是多温图上的两种盐共饱和线。
将各条粗线描绘出来就将图2-22分成各个区域。
各区中的化合物就代表在该区内与液相呈平衡的盐。
右边有一分层区,在该区内,任何等温线上的一个组成点,都分为两个界线分明的液体层,它们的组成分别为该等温线与分层区域界线的两个交点所代表。
一、CO2 -NH3 -H2O体系(Ⅰ)恒温相图图2-23为20℃时CO2-NH3-H2O体系的恒温相图。
图中有四条溶解度曲线:E'E1是NH4HCO3(组成点为C)的溶解度曲线,E1E2是复盐2NH4HCO3•(NH4)2CO3•H2O(组成点为P)的溶解度曲线,E2E3是一水碳酸盐(NH4)2CO3•H2O(组成点为S)的溶解度曲线,E3F'是氨基甲酸铵(组成点为A)的溶解度曲线。
因为E'E1和E3 F'两条曲线未能在图上完全表示出来,因此E'和F'分别为两条曲线上的一个点。
§5-6 三元相图
典型合金的凝固过程
(4)投影图
e3
A α E β B
液相区投影
l
γ
e2 A
C
A l C
C
e1
l e3 m e1 n B
固相区投影
p B
e
2
各典型区域凝固过程和室温组织
五. 三元相图的一些规律
1. 单相区 自由度是3,其形状不受温度、成分对应关系的制约, 截面可以是多种形状的平面图形。 2. 双相区
分析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转变。
四. 三元共晶相图
1. 组元在固态完全不溶的三元共晶相图
(1)相图分析
A
B
A C
B C
点:熔点 tA,tB,tC 二元共晶点 E1,E2,E3 三元E2E,E3E
面:3个液相面
1个固相面
固相面
(三元共晶面)
6个二元共晶面
杠杆定律
由二种合金合成一种合金成分
由一种合金分解成二种合金成分
PR / RQ Wq / Wp
W / W R / R
2.重心法则
合金o分解为α 、β 和L三个平衡相,a、b、c 分别是 α 、β 和L的成分点。
则
oa ' w 100% aa ' ob' w 100% bb' oc ' wL 100% cc '
3 等温截面(水平截面)
T
共轭曲线及直线规则
共轭曲线
液、固相 等温线
两相区平衡两 相的成分连线
共轭连线
在等温截面的两相区内,根据相律 F=3-2=1, 说明两个相的成分只有一个是独立可变的。两个平 衡相的成分对应关系由直线法则决定。
第8章三元相图课件
可以利用垂直截面图分析合金的结晶过程和相变临界温度,及结晶所 得组成物。但在利用垂直截面图时,不能分析相变过程中相的成分变化, 也不能利用直线法则(或杠杆定律)计算相和组织的相对量。在垂直截面图 上,不能套用二元相图中的相接触法则。 在垂直截面图中发生两相共晶转变的三相区为尖点向上的曲边三角 形,且向上的顶点与反应相L相区相接,在下方的另两个顶点与生成相的 相区相接。这时两相共晶转变三相区的基本特征之一。
7.绘出A / C =1/4的 ↗ 60 B% 50 合金
40 30 20 10 A
3. 直线法则与重心法则
1)直线法则
—— 适用于两相平衡的情况 投影到任何一边上,按二 元杠杆定律计算
↗ B%
B
C% ↘
fg f ' g ' Rβ Wα = = = ef e' f ' αR Wβ
e’ A
g’ f’ α e R f
A
E
B
C3 C2
C1
L⇔A+C
C L⇔B +C
两相共晶面和液固三相区
TA TB A3 E1 A2 A1 E3 TC E2 B3 B2 B1
A
E
B
A+B+C
C3 C2
L⇔A+B +C
C1
C
TA E1
TB
L⇔B
E2
L⇔A
E1
E E3 E TA E TB A3 E1 A2 A1 E3 TC E2 B3 B2 B1 E3 TC E2
L⇔C
A
E
B
C3 C2
C1
C
曲面的立体图
E1
液 相 面
E2 E3
第八章三元相图
5. 等温线投影图
判断合金转变的临界温度点
8.3固态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 1. 相图的空间模型 ●三个组元的熔点 ●三个液相面: 组元A、B、C的初始结晶面 ●三条二元共晶转变线 E1E:L→A+B E3E: L→A+C E2E:L→B+C; ●二元共晶开始面 ●一个三元共晶点E: LE→A+B+C; ●一个三元共晶面 (四相平衡面) mnp
●结晶速度足够慢,液、固 相均能充分扩散,固相成分 由S1→ S2 →S3 →S4变化, 液相成分由L1 →L2 →L3 →L4 ,直至液相耗尽。 最后得到与合金组成完 全相同、成分均匀的三元固 溶体。
4. 变温截面图 (垂直截面) ●三元系变温截面截取三 维相图中液相面及固相 面所得的两条曲线并非 固相及液相的成分变化 迹线,它们之间不存在 相平衡关系,因此,只 可以根据这些线判断合 金凝固的临界温度点, 而不能根据这些线确定 两平衡相的成分及相对 量(即,不能应用杠杆 定律)。
8.1.4 三元相图中的杠杆定律和重心定律 1. 直线法则 当三元系统两相平衡共存时,在某 一温度下,合金的成分点与两平衡相的 成分点必在一条直线上。 ●如图合金成分o,两相α、β成分分别 为n 、 m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 2. 杠杆定律 用杠杆定律计算等温截面上两平衡相的质量百分数 wα = mo/mn × 100% wβ = on/mn × 100% ★ 直线法则和杠杆定律的推论: ●当给定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处于两相平衡时,若其中一相的成分 给定,另一相的成分点必在两已知成分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若两个平衡相的成分已知,材料的成分点必位于此两个成分点 的连线上。
8.1.1 三元相图成分表示方法 一般用成分三角形或浓度三角形表示。三元系的成分常用的 成分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另外,也采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 形) 1. 等边成分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C分别表示三个组元;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表示 3 个二元系的成分坐标; ●三角形内的任一点表示三 元系的某一成分。
三元相图
重心法则--条件
三角形abc为某一温度下的连接 三角形,三个顶点对应三个平 衡相的成分,其中: XaA、XaB、XaC为 XbA、XbB、XbC为 XcA、XcB、XcC为 XoA、XoB、XoC为 α β L O 相的成分, 相的成分, 相的成分; 点合金成分。
Wα 、Wβ 、WL为三个平衡相的相 对质量分数。 由直线法则,α 和 β 两相的合成成分点 c’ 应在ab线段 上;再和 L 混合后的成分应在 cc’ 线上,即三相组合成的合金 成分O 点必定在三角形内。
两相平衡成分变化规律
三元匀晶的凝固结晶过程中, 尽管液相的成分变化在液相面上, 起轨迹是一曲线,但这条曲线并不 在一个平面上,是一条空间曲线; 同样固相的成分变化也是在固相面 上的一空间曲线。
匀晶合金凝固过程中在每一温 度下平衡都有对应的连接线,将这 些连接线投影到成分平面上,为一 系列绕成分点O旋转的线段,O点分 连接线两线段的比随结晶过程在不 断变化,得到的图形类似一只蝴蝶, 称之为固溶体合金结晶过程中的蝴 蝶形迹线。迹线的外缘曲线就是结 晶过程液、固成分变化曲线的投影。
垂直截面图(变温截面)
垂直截面图(变温截面)
截面形状:截面与液相面和固相面相交,得到两条曲线,分
别称为液相线和固相线。一般情况所的是两边开口的,如果截 面过某一组元的成分点则有一边是闭合,这两曲线将图形分为 三个区域,即L、L+α 、α 。
垂直截面图内容
①截面过分析合金的成分 点,不同温度下该成分在图中 为一垂直线,垂线和两曲线的 交点即为合金凝固开始和结束 温度,曲线给出了冷却过程经 历的各种相平衡,即清楚表达 了凝固冷却过程,和冷却曲线 有完好的对应关系。
浓度三角形中的特定线
①平行于一边的直线上所 有点,表示这个边对应顶 点的组元含量均相等; ②过一顶点的直线上所有 点,表示另两个顶点代表 的两组元的含量比为一定 值。 在相图的应用时,所 作的垂直截面往往过这两 类直线。
三元系统相图
三元系统:c
相律
=3
f c p 1 4 p
温度、浓度 不可能出现5相 或更多相平衡 1
pmin 1, f max 3 f min 0, pmax 4
一、 三元相图的组成表示方法
通常采用等边三角形表示三元系统的组成
—— 浓度三角形
三个顶点表示三个纯 组分A、B、C的一元 系统; 三条边表示三个二元 系统A-B、B-C、CA的组成; 三角形内任意一点表 示一个含有A、B、C 三个组分的三元系统 2 的组成。
界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 相应连线的交点实际上 表示了该点液相的瞬时 析晶组成
瞬时析晶组成是指液 相冷却到该点温度, 从该点组成的液相中 所析出的晶相组成
17
(3) 重心规则
判断无变量点的性质
• 如无变量点处于其相应的副三角形的重心位,则该无变 量点为低共熔点;如无变量点处于其相应的副三角形的 交叉位,则为单转熔点;如无变量点处于其相应的副三 角形的共轭位,则为双转熔点。
双线法确定三元组成—过M点引另两条边 的平行线
3
浓度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1) 等含量规则
平行于三角形某一边的直线上的各点,其第三组
分的含量不变。
4
(2) 定比例规则 从浓度三角形某角顶 引出之射线上各点,另外 二个组分含量的比例不变。 推论:
从三个组元的混合物中不 断取走C组元,那么这个系统 的组成点将沿CM延长线并沿
f=1
E (L C+A+B, f = 0) 固相点 C F M FLASH
12
杠杆规则计算液相量和固相量
液相到达D点时:
固相量 CM 液相量 MD
固相量 CM 固液总量(原始配料量) CD 液相量 MD 固液总量(原始配料量) CD
三元系相图
实验方法测出各相的体 积含量,从而确定出截 线三角形的位置。
3.1.3 三元系的表示法
采用二维图形表示三元系可以有如下的一些 方法: (1)二元系,即三棱之边面, (2)液相面在浓度三角形上的投影,
(3)等上的
ab, cd及de截面或者等比例截面 cf。
图3.39 三元包晶的液相面投影
当温度降至二元共晶平衡温度以下,等温截面上出现三相区L+α+γ,它的三条边即截线与相 应的两相区相邻,顶角为单相区。在三元包晶温度Tp,该三相区Lαγ进入四相平衡,并分解 为三个三相区Lαβ,Lβγ及αβγ。随着温度下降,含有液相的三相区Lαβ,Lβγ逐渐消失,而相 区αβγ一直保留至室温。
第二节 具有两相平衡的三元系相图
3.2.1 三元均晶系相图 3.2.2 具有极小值的三元均晶系相图 3.2.3 具有极大值的三元均晶系相图 3.2.4 三元均晶系合金的凝固过程
3.2.1
三元均晶系相图
该系的特点是在液相及固相中三组元均 匀溶,形成由三元固液体组成的两相区。 (1)边缘二元系 设该系有A,B,C三组元所组成,其三个 边缘二元系均为晶系相图,如图3.6,该图 是将三个二元系连接起来,在一个成分轴 上展开。
该三相区的侧边为 三个两相区,其三 个顶点应当与三个 单相区相接。
图3.22 三元系的三相平衡相区
3.3.2 四相平衡
在三元相图中,四相平衡为零变平衡:
F=c+1-p=3+1-4=0
该四相面包含着四个截线三角形,在零变平衡温度以上为三个 截线三角形,它们是△Lαβ,△Lβγ,△Lαγ,由于在平衡温度一下, 三边均以实线表示。在零变平衡温度以下,为一个截线三角形,即 △αβγ。因此,这种三元共晶的符号可以理解为三个三相区在四相平 衡面上汇变形成一个三相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无变量点性质的判断
方法一:根据无变量点与对应副△的位置 关系来判断。 —— 重心规则 方法二:根据无变量点周围三条界线的箭
头指向来判断。
4、结晶过程
配料点1:
配料点2:
配料点3:
几点讨论:
(1)P点是单转熔点,不一定是析晶结束点; 三元低共熔点
一定是析晶结束点;
P点:L+B → S+C,有三种析晶结果 1)L先消失,B有剩余,P为析晶结束点,组成点在 ▲BSC内; 2)B先消失,L剩余,转熔结束,组成点在▲PSC内; 3)L与B同时消失,P点结晶结束,产物为S、C两相, 组成点在SC连线上。 (2)转熔线上的穿相区现象,发生在界线转熔过程中,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简单三元系统相图 (1)立体相图
(2)平面投影图
投影图上温度表示法:
1)等温线法; 2)特殊点温度直接标注或列表
表示;
3)箭头表示温度下降方向。
(3)结晶过程
小结: 1)初晶区规则: 判断最初析出晶相
最初析出晶相
2)杠杆规则:
原始组成点所在相区对应的晶相
相平衡的液相、固相、总组成点始终在一条杠杆上
3)三元低共熔点一定是析晶结束点
(4)加热过程
小结:
1)一种晶相析出时,液相在相区变化,固相组 成在投影图上的△顶点;
2)二种晶相析出时,液相在界线上变化,固相
组成在投影图上的△边上; 3)三种晶相析出时,液相在无变量点上变化, 固相组成进入△内与原始组成重合。
(5)各相量计算 —— 杠杆规则
第五节
三元系统相图
一、三元系统相图概述
三元凝聚系统相律: F=C-P+1=4-P
1、三元系统组成表示方法
——浓度(组成)三角形 应用: 1)已知点 的位置, 确定其组成; 2)已知组成,确定 点的位置;
双线法:
2、浓度三角形规则
(1)等含量规则 等含量规则:平行于浓度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上的各点, 其第三组分的含量不变,即: MN线上C%相等。
E的过程中
ME 1 0 0% FE ME 1 0 0% FE
—— C为积累量
由D
AF ME MD 过程量 C % ( - ) 100 % AC FE CD
(二)生成一个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1、相图组成
※※ 2、判断三元相图的几条重要规则
(1)连(结)线规则
—— 判断界线上的温度走向
杠杆规则
(3)重心原理
—— M、N、P、Q 四相平衡
1)重心位置
P点在△MNQ内部 M+N+Q=P
2)交叉位置
P点在△MNQ某条边的外侧 P +Q= M+N
P=M+N-Q
3)共轭位置
某一顶角的外侧,且在形 成此顶角的两条边的延长线 范围内 P +Q +N = M P=M-N-Q 4) P点在△MNQ的边或其延长线上 —— 二元系统 在MN内,M+N=P;
(3)副三角形划分原则
要求:
划分出的副 △ 都有相对应的三元无变量点;
副 △之间不能重叠。
方法: 根据三元无变量点划分; 根据相邻初晶区划分。
3、结晶过程
原始组成点 结晶结束点 结晶产物
△ASC内
△BSC内
E1
E2
A+S+C
B+S+C
CS线上
m
S+C
小结:
1)一致熔融化合物组成点在自己的相区内; 2)连(结)线规则; 3)副三角形划分的原则; 4)三角形规则
在三元系统中,两个初晶区之间的界线(或
其延长线),如果和这两个晶相的组成点的连线
(或其延长线)相交,则交点是界线上的温度最
高点。
(2)三角形规则
规则:
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
的物质即为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对应的初
晶区所包围的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应用:
a)判断原始熔体的结晶结束点; b)判断哪些物质能够同时获得,哪些不可能。
T转 > Te3 、 T转 < Te2——多晶转变点P
T转 < Te2 、Te3——多晶转变点P1、P2
(八)形成一个二元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系统相图
(九)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系统相图
总结:
分析实际三元系统(复杂三元系统)相图的步骤
一、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二、划分副三角形; 三、判断界线上温度变化——连(结)线规则; 四、判断界线性质——切线规则; 五、确定三元无变量点的性质——重心原理;
2)A或B消失, A消失,组成点在△BSC内(BRS区域内); B消失,组成点在△ASC(AR线以下);
3)L+A或L+B消失, 组成点在BS线上或AS线上;
4)L+A+B同时消失,组成点在S点。
(六)生成一个固相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相图特点:
1)S的组成点在AB边上,而初晶区在相图内部;
通过界线上各点作切线,与两相应晶相组成点
的连线相交,如果交点都在连线之内,则为共熔线; 如果交点都在连线之外(即与连线的延长线相交),
则为转熔线,且远离交点的那个晶相被转熔(回
吸);如果交点恰好和一晶相组成点重合,则该点
为界线性质转变点(界线性质由共熔线转为转熔
线),在该点的液相只析出该晶相组成点所代表的 晶相。
液相到达D点时:
CM L% 100 % CD MD S% 100 % CD
液相到达E点时:
FM L% 1 0 0% FE ME S% 1 0 0% FE 此时,固相中为A、C两种晶相,其比例为:
则有:
A% CF C% AF
CF A% AC AF C% AC
(三) 具有一个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四) 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1、相图组成
(1)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不在自己的相区内; (2)化合物S性质的改变,导致CS连线、无变 量点P、界线的性质改变。 (a)CS连线 (b)无变量点:P点
(c)界线性质
※※2、切线规则 —— 判断界线性质
六、冷却(或加热)过程分析——三角形规则、初晶区规则;
七、过程量计算——杠杆规则。
注:组成点位于界线上、无变量点上如何判断初晶相?
在MN外,M+P=N
二、三元系统相图基本类型
(一)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简单三元系统相图 (二)生成一个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三) 具有一个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四) 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五)具有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六)生成一个固相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七)具有多晶转变的三元系统相图 (八)形成一个二元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系统相图 (九)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系统相图
2)三个三元无变量点,对应两个副三角形。 R’点为具有双降形式的过渡点 判断过渡点的方法: 1)液相量不变,不是析晶结束点 2)对应三角形为一直线
(七)具有多晶转变的三元系统相图
三元系统中,某组分具有多晶转变时:
T转 < T低共熔(E):投影图中表现不出来 T转 > T低共熔(E):T转 > Te2、 Te3 ——多晶转变线P1P2
点在PPS范围内。
配料点4: (加热过程)
(五)具有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
转熔点的性质有两种类型:
单转熔点P(双升点):L+C=A+B
双转熔点R(双降点):L+A+B=C
讨论:
双转熔点R:L+A+B → S
1)L先消失,产物为A+S+B,R为析晶结束点,原始组成点
在△ASB内;
(2)定比例规则
定比例规则:从浓度三角 形某角顶引出的射线上各点, 另外二个组分的比例不变, 即:CD线上, A% DB
B% AD
。
(2)杠杆规则 —— 两相平衡
1)由二个相合成一个新相时,新相的组成点必定 在原来二相组成点的连线上; 2)新相组成点与原来二相组成点的距离和二相的 量成反比; 3)推论:由一相分解为二相时,这二相的组成点 必分布于原来相组成点的二侧,且成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