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疗效的八大因素
影响药效变化的因素

影响药效变化的因素
影响药效变化的因素包括:
1.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基因型、身体状况、遗传背景等因素有关。
2.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途径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具有更快的药物代谢能力,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增加,药效减弱;而有些人可能代谢较慢,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增加,药效增强。
3.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患者正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主要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
4.服用方式和时间:药物的服用方式和时间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
例如,空腹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使其更快地吸收,而与食物一起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吸收速度减慢或减弱。
5.药物质量和纯度:药物的质量和纯度也可能影响其药效。
如果药物质量低劣或受到污染,可能导致药效减弱或产生不良反应。
6.患者遵循治疗方案:患者是否按照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正确使用药物也会影响药效。
如果患者未按时、漏服或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使药物的药效发生变化。
影响药物作用药物方面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药物方面的因素1.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药物的脂溶性、pH、溶解度、旋光性及化学结构均能影响药物作用。
2.剂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超过一定范围,剂量的增加,则会引起毒性反应,甚至中毒死亡。
但也有少数药物,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会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如人工盐小剂量是健胃作用,大剂量则表现下泻作用。
因此,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剂量。
3.剂型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则生物利用度不同。
如注射剂的水溶液比油剂和混悬剂吸收快,见效快,但维持时间较短;片剂在胃肠液中有一个崩解过程,内服片剂比溶液剂吸收的速率慢。
4.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其药效出现的快慢和强度不同,有的甚至产生质的差异,如硫酸镁内服时可致泻,静注时则产生中枢抑制作用。
因此,临床上应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在各种给药途径中,药物吸收速度依次是:静脉注射>吸人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内服给药。
(1)内服给药:包括口服、混饲和混饮。
内服给药方法简便,适合于大多数药物,特别是适合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但胃肠内容物较多,药物吸收不规则、不完全,或受胃肠道内酸碱度和消化酶等的影响,往往导致药效出现较慢。
内服给药,多数有首过效应,使进入体内循环的药量减少。
混饲和混饮要注意混药均匀,且使每一动物能食用或饮用到。
(2)注射给药:为常用给药方法。
①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中。
皮下组织血管较少,吸收较慢。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使用该方法。
②肌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中。
肌肉组织含丰富的血管,吸收较快而完全。
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都可作肌内注射。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作深层分点肌内注射。
③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入静脉血管,故无吸收过程,药效最快,适于急救或需要输入大量液体的情况。
但一般的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不可静脉注射,以免发生栓塞;刺激性大的药物宜静注,但不可漏出血管。
执业药师考试关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执业药师考试关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一、药物疗效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疗效,可用下式表示:e=f(a,s,c)式中:e为制剂的疗效,a为药物本身的药理活性,s为用药者对药物的感受性,c为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
说明,e与a、s、c三者都有关系。
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1.生物体生理因素对药效的影响(1)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吸收药物速度也不同,小肠粘膜面积大,达70m2,易吸收药物。
不同区域的ph值不同,也影响药物的吸收,能使药物保持分子状态的ph值,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胃空速率愈快,药物愈易吸收;空腹时胃空速率比饱腹要快,如饱腹服用四环素,其血药浓度比空腹时服用的要低50%~80%。
(2)药物服用者性别、年龄、个体差异、饮食结构等生理条件不同,服同一种药物而疗效也不一样。
2.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药效。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一般按下列顺序由快到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药剂>口服固体药剂>皮肤给药。
(2)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
同时,药物脂溶性愈大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
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其粉末愈细,粒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溶解速度愈快,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吸收量愈多,药效就愈好。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3)赋形剂。
制备药剂时,往往要用某些赋形剂,他们不仅影响到生产工艺及制剂的外观性质,如:硬度、粘度、光泽、颜色、味道等方面,而且会改变制剂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制剂的疗效。
例如:乳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常用赋形剂,用于睾丸酮片,有加速吸收的作用;而用于异烟肼片,其疗效完全被乳糖阻碍。
3.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的作用,被同时应用的另一种药物所改变。
3、药效的影响因素

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故应用糖皮质激
素时,应限制糖的摄入量,以低糖饮食为好。
高矿物质饮食对药物的影响。 牛奶、乳制品、海带、钙质饼干等高钙食物,或进食花生米、葵
花子、核桃仁,或进食水产类等高磷食物,以及进食用石膏(含钙) 、盐卤(含镁)制成的豆腐,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阿仑膦酸钠、环 丙沙星、红霉素等发生螯合、络合、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乳制品使环丙沙星的生物利用度降低30~36%,诺氟沙星降低
38~52%。
进食含钙多的食物,能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作用,易增加药物的
毒性反应。
高钾食物土豆、菠菜及香蕉,若与呋塞米、噻嗪类利尿药合用,
可因提高血钾而增强药物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饮用大量饮料和增
加食盐摄入量,可加速碘排泄。
进食咸菜、腌鱼等高钠食物,可影响利尿药和降压药的疗效
2.性别
女性体重较男性轻,脂肪占体重的比率高于 男性,体液总量占体重的比率低于男性。 女性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特点。
女性在月经期和妊娠期内,禁用抗凝血药
和剧泻药,以免引起出血过多。 女性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禁用抗代谢药、 激素等,以免使胎儿致畸。 临产前禁用吗啡,以免抑制胎儿呼吸。
用于这些环节。酒后服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
素,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 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有 生命危险。此外,酒后服用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 引起乳酸中毒。
(二)用药影响食物及营养素的吸收
用药影响营养素的代谢
、藿香正气水、骨刺消痛液等)与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类同服,
可重诱发溃疡后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加重胃出血的危险性。 酒能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抗感冒药多含有此药,因此 在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时禁止饮酒。
影响药效学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给药途径
药物的给药途径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不同,从而 影响药物的作用部位和强度。例如,口服给药通常用于全身治疗,而局部给药则用于治疗局部疾病。
给药途径的选择还受到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患者的病情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例如,对于不能口服 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注射给药途径来给予药物。
02
患者因素
年龄
01
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
02
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代谢能力较弱,对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可能受到影响。
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对药物的保存和运输至关 重要。
药物质量控制
01
02
03
质量标准制定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确 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检验
通过各种检验方法,对药 物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
不合格品处理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药物 进行适当的处理,防止其 流入市场。
05
社会因素
医疗保障制度
影响药效学的影响因素
目录
• 药物本身因素 • 患者因素 • 环境因素 • 药物研发与生产因素 • 社会因素
01
药物本身因素
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药物的化学结 构决定了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溶解度、渗透性等,从 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最终影响药物 的药效。
某些遗传变异可能导致个体对特定药 物的反应不同,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药理学丨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理学丨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因素(1)给药剂量:剂量就是给药量。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逐渐增强,超过一定范围,可由量变到质变,引起中毒或死亡。
(2)给药时间:一般情况下,饭前用药吸收好,作用发挥快;饭后用药吸收较差,作用较慢。
药物给药时间1)刺激性药物饭后2)滋补药、胃壁保护药、胃肠解痉药、利胆药饭前3)驱虫药空腹4)消化药饭时5)胰岛素饭前注射6)催眠药睡前(3)给药次数:给药的次数应根据药物的消除速率、病情需要而定。
对t1/2短的药物,给药次数相应增加,对于消除慢的或毒性大的药物应规定每日的用量和疗程。
肝、肾功能减低时,应适当减少给药次数,以防止蓄积中毒。
(4)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甚至改变作用的性质。
各种给药途径的起效快慢一般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贴皮给药。
(5)联合用药:即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或达到多种治疗目的。
有两种情况:一是联合用药后出现药效增强或毒副作用减轻,这是联合用药的目的;二是联合用药后出现药效减弱或毒副作用增强,这对治疗不利,应该避免。
①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或产生毒性反应,称为配伍禁忌。
②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相互作用:包括影响吸收、影响分布与转运、影响生物转化、影响排泄。
2)药效学相互作用:◇协同作用:两药同时或先后使用,可使药效增强。
◇拮抗作用:联合用药后使原有的效应减弱,小于分别作用的总和。
(二)机体因素(1)年龄: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机体生理机能与年龄有关。
(2)性别:妇女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不同时期,因此,妇女用药时应适当注意。
(3)病理因素:病理状态可使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或药物的体内过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4)精神因素。
(5)遗传因素: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是由于遗传因素对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影响所致。
《影响药效的因素》课件

不同药物报销比例不同,会影响患者的经济负担 。
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也会影响药物的价格和患者负 担。
患者经济承受能力
经济水平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患者,对药物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负担能力评估
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药物负担
患者需要承担的药物费用,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03
药物使用方式
用药时间
01
02
03
04
餐前服用
药物在胃内不受食物影响,吸 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如胃复
春胶囊、多潘立酮片等。
餐后服用
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 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如阿司匹林、苯妥英钠等。
空腹服用
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不 易被胃液破坏。如硫酸亚铁片
、酵母片等。
睡前服用
药物成分的溶解度
溶解度高的药物成分更容 易被吸收,从而更好地发 挥药效。
药物剂型
口服制剂
口服制剂的吸收效果、生 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对药效 产生影响。
注射制剂
注射制剂的渗透性、药效 持续时间和给药方式对治 疗效果产生影响。
外用制剂
外用制剂的透皮吸收性、 药效持续时间和使用方便 性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药物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生产工艺的成本
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决定了药物的质量 和疗效的一致性。
生产工艺的成本决定了药物的价格, 间接影响了药物的普及性和可及性。
生产环境的洁净度
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对药物的纯净度和 稳定性产生影响。
02
患者因素
年龄
儿童
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 容易发生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
影响药效的因素(8班)

(2)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影响,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步退化,代偿适应 能力较差;吸收、生物转化以及排泄等能力也相对减弱。表现在药理学上, 如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易导致精神错乱;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易导致血压 下降和心率失常;非甾体抗炎药易导致胃肠道出血等等。
(1)机能影响:病人的机能状态是可以影响药物作用的。比 如强心苷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
病 理 状 态
1、肝功能不全:不同的药物肝代谢 效果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
2、肾功能不全:会导致需要肾代谢 的药物积蓄中毒。
3、营养不良:全身的代谢速度降低, 药物游离较多,易引起毒副反应。
(1)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 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成为耐受性(tolerance)但在停药一 段时间后,机体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 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
(2)抗药性(resistance):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 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1)给药途径:药效出现时间从快到慢:静脉注射>肌内注 射>皮下注射>口服。某些药物给药途径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
(2)给药时间和次数:一般说饭前服药吸收较好,且发挥作 用较快;饭后服药吸收较差,显效较慢。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 后服用,可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催眠药宜在临睡前服用。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昼夜差别,呈现昼夜节律变化。产 生一门专门研究此方面问题的学科,时辰药理学。
4、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 功能失调。
(1)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多数病人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但有少数病人对药物的 反应有所不同。可分为量的差别和质的差别。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 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 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一、药物疗效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疗效, 可用下式表示:e=f(a, s, c)式中:e为制剂的疗效, a为药物本身的药理活性, s为用药者对药物的感受性, c为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
说明, e与a、s、c三者都有关系。
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1.生物体生理因素对药效的影响(1)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 吸收药物速度也不同, 小肠粘膜面积最大, 达70m2, 最易吸收药物。
不同区域的ph 值不同, 也影响药物的吸收, 能使药物保持分子状态的ph值, 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胃空速率愈快, 药物愈易吸收;空腹时胃空速率比饱腹要快, 如饱腹服用四环素, 其血药浓度比空腹时服用的要低50%~80%。
(2)药物服用者性别、年龄、个体差异、饮食结构等生理条件不同,服同一种药物而疗效也不一样。
2.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1)剂型决定着给药途径和方法, 直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 必然影响药效。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一般按下列顺序由快到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药剂口服固体药剂皮肤给药。
(2)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 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 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 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
同时, 药物脂溶性愈大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
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 其粉末愈细, 粒径愈小, 比表面积愈大, 溶解速度愈快, 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 吸收量愈多, 药效就愈好。
(3)赋形剂。
制备药剂时, 往往要用某些赋形剂, 他们不仅影响到生产工艺及制剂的外观性质, 如:硬度、粘度、光泽、颜色、味道等方面, 而且会改变制剂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从而影响制剂的疗效。
影响药效的因素

• 2. 拮抗作用
• (1)药理性拮抗: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
• • • •
后,阻止激动剂与之结合。
(2)生理性拮抗:药物作用于生理作用相 反的特异性受体 (3)生化性拮抗:肝药酶诱导后加速代谢 (4)化学性拮抗:肝素+鱼精蛋白
机体因素
• 一、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 新生儿、老年人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全,药物作用更强、更 久; • 老人药物作用靶点敏感性改变。苯二氮卓类药易致老 人精神错乱 • 老年人心血管反应弱,降压药易致体位性低血压。 • 老人脂肪多,药物分布改变,半衰期延长 • 老年人常服药,药物相互作用增加。
药物因素
• 二、给药途径和反复用药
(一)给药途径 po im 口服 肌肉注射
iv
sc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给药时间和次数
反复用药
1. 耐受性 ( tolerance) :连续用药后,药物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 量才能显效。
2. 抗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化学治疗中, 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 的敏感性降低。 3. 药物依赖性 ( drug dependence)
• • •
◆妊娠期应注意避免使用易引起流产、早
产及可能有致畸作用药物。
◆
月经期不宜服用峻泻药和抗凝药。
◆大多药物可通过乳汁,可能影响婴幼
儿发
机体因素
• • • • • • 二、机能和病理状态的影响 机能 分布容积和清除率 病理状态 1、肝功能不全 2、肾功能不全 3、营养不良 4、其他疾病
机体因素
• 三、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 • 量的差异 高敏性和耐受性 质的差异 青霉素过敏
遗传因素
1、吸收和分布异常 2、代谢过程异常 3、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机体对药物反应性变化
• 发生于连续用药之后,由于 药效学因素引起 , 特别多见于 药物的滥用(Drug abuse)
• tolerance • dependence
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递
减,要增加剂量才能保持疗效
快速耐受性:短期内连续用药数次,药效迅速减弱至消失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
药物的耐受性,又称耐药性
• 依赖性:如停药会感到不适, 希望再
次用药
• 习惯性:仅在精神上产生依赖 • 成瘾性:不仅精神上产生依赖,还在
躯体上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可出现严 重生理功能紊乱(戒断症状)
• 麻醉药品:可产生成瘾性的药物
合理用药原则
• 诊断明确,针对适应证,避免禁忌 证 • 按病选药,品种少而精,切忌滥用 • 掌握影响药效因素,用药剂量个体 化 • 对因、对症疗法并重,治病救人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方案
第4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制剂 生物当量(达到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 特殊剂型(缓释和控释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药动学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效学影响(整体、受体、递质转运)
药代动力学方面相互影响
• 机体方面因素
•年龄和性别 •遗传因素 •病理因素 •心理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

目录
• 药物因素 • 患者因素 •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环境因素
01
药物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01
02
03
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影响其在体 内的吸收和分布,进而影 响药物疗效。
脂溶性
药物的脂溶性决定了其透 过生物膜的能力,脂溶性 越高,越容易透过细胞膜。
稳定性
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决定 了其作用时间,不稳定的 药物容易分解失效。
药物的制剂与剂型
制剂
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如片剂、 胶囊剂、注射液等,其生物利用 度和药效可能不同。
剂型
不同药物剂型对药物的释放速度 、作用时间和疗效有影响,如缓 释剂、控释剂等。
药物的剂量与给药途径
剂量
药物剂量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关键因素 ,剂量不足则疗效不佳,剂量过大则 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生理状态
患者的生理状态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例如,肥胖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因为脂肪组织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
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药物效果。
03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01
食物成分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药物的溶解度,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例如,
药动学相互作用
吸收
分布
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速 率和程度,如胃酸抑制剂可降低某些药物 的吸收速度。
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分布, 如蛋白质结合药物可能会与另一种药物竞 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代谢
排泄
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代谢速 率和程度,如酶诱导剂可加速某些药物的 代谢过程。
药学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许多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为药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为机体方面的因素。
其中药物方面的因素包括一、药物制剂(药物可制成溶液剂、糖浆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注射液、气雾剂、栓剂等用于各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
)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产生效应的速度和时间。
)二、药品的质量:由于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可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1、药效学方面的作用,2、要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3、药剂学方面的配伍禁忌。
4、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常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除达到多种治疗目的外、都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或利用拮抗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
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使疗效降低或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
其中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一、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年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小儿与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明显不同,大部分药物在新生儿和老年人终会有更强烈、更持久的作用。
性别差异则可导致某些药物代谢差异和妇产科方面的问题。
二、精神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与药物疗效关系密切。
安慰剂对有心理因素参与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如血压、心率、胃分泌、呕吐、性功能等的影响较大。
三、病理因素:疾病本身以及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也能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改变。
四、遗传因素(如包括遗传多样性、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特质性反应):由于遗传因素许多药物的作用还有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五、时间因素:人的生物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尤其是内分泌系统。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1、耐受性和耐药性:在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发生改变、2依赖性和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症:连续用药病人对药物可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性和习惯性,甚至成瘾性。
因此。
在临床用药时,应该熟悉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影响药物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影响药物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影响药物的因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会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运输、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2.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等。
3.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5.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6. 疾病状态:患者的疾病状态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7. 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8. 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质量。
总之,药物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确定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影响药效的因素课件

药物的疗效可能因地理位置而异。海拔、经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土壤成分 等都可能对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
生活习惯
患者的饮食、运动、工作和休息等生活习惯可影响药物的疗效。例如,饮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也可影响患者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方法。例如,对某些药物的文化信仰和偏见可能 影响患者的用药选择和依从性。
案例三:中药的疗效与影响因素
总结词
中药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材质量、 炮制方法、配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
详细描述
中药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药材 的质量和炮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 ,不同的配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中 药的疗效。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选择 正规的药材店购买药材,注意炮制方法,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配方,以达到最佳的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与政治因素
经济发展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影响药物的供应和质量。经济发达的国家通常具有更完善的药物监管体系和更高的药物生 产标准。
政治因素
政府的政策、法规和药物监管制度可能对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生影响。例如,药物价格政策、进口限制和 贸易壁垒等可影响药物的供应和可及性。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抗生素的滥用与效果
总结词
抗生素的滥用会降低药效,导致细菌耐 药性的增加,从而使得抗生素失去原有 的抗菌作用。
VS
详细描述
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或者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足,都会导致细菌对 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下,当患者 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抗生素可能 已经无法杀死患者体内的细菌。
案例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不合理的使用
影响药效的因素

3、给药方案
(1)给药时间:时间药理学与生物周期的关系十分密切, 动物的各种功能活动、生长繁殖、乃至某些细微的形态结 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可能出现某种有规律的反复改变, 这就是生物周期性。有日周期和年周期节律性。在兽医临 床上,现在对日周期关注得较少。从湿疹偏方研究资料 发现每种动物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 都不竟然相同,因而药效也不同。 (2)给药途径 (3)次数:根据半衰期、后效应 (4)疗程
(3)体外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药物在混合使用或药厂生产复方制剂时,药物之 间出现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得药物的物理或化学 性状的改变的现象。 例子:A:碳酸氢钠溶液与钙制剂 B;甲砜霉素与生理盐水
C:氨苄青霉素与含水葡萄糖(氧化失效) D:土霉素注射液遇钙离子 E:阿维菌素注射液遇水
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
年龄:幼龄、壮年、老年动物 性别:公、母 动物种属 病理状态:湿疹偏方药物疗效、体内过程 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药物的依赖性 (习惯性)、耐受性
三、环境因素
1、动物的饲养水平和管理水平 2、外界气温、湿度 3、空气污染
3、联合作用中药物相互作用的 机制
(1)药动学相上的相互作用 A 吸收相上的相互作用:化学作用、胃肠道 运动的改变、胃肠道菌群的改变、药物诱 导胃肠粘膜的改变。 B 分布相上的改变 C 药酶的诱导与抑制 D 排泄相上的重吸收、肝肠循环、肾小管 上载体的竞争抑制
(2)药效学相上的相互作用
A:药物作用靶点上的相互作用(协同与抑 制) B;干扰不同的代谢环节(磺胺与TMP或 DVD,青霉素与链霉素) C:影响内环境(体液、电解质)
第4讲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药物疗效的八大因素
作者:斯建中
来源:《祝您健康》1986年第06期
在生活中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医生给同病种的病人以同种药物治疗,结果有的病人治好了,有的病人却没治好。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药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据研究和临床观察,有八大因素能影响药物发挥作用。
1个体差异: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年龄、性别,体重以及病理状态等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体质的个体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
有的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应用小剂量即可产生作用。
对这种高敏性机体应采用较一般人为小的剂量。
也有的人对某些药物特别不敏感,必须应用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为耐受性较强。
因此,用药应因人而异,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2体重:药物的常用剂量是对体重40~60公斤的人而言,过重过轻都应适当增减。
因为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质和量的变化,是以血中浓度为依据。
体重大血液量多,体重小血液量少,所以要达到有效的血药救度,亦应根据体重大小来增减用药剂量。
3药物剂量:剂量是使用药物的份量。
剂量适中,可以使药物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若用药不当,量大则中毒,量小则无效。
故在治疗疾病时,认真掌握剂量,按规定剂量用药,对提高药效很重要。
4给药途径:给药途径能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快慢和药物在血中浓度的高低,从而决定药物作用的强弱、快慢和长短等。
有时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使药物发生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口服可致泻,而注射则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药物本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5用药时间:大量的研究表明,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的速度都存在着昼夜节律。
如早晨七时给病人服消炎痛,可使病人的血中药浓度较快地达到最高值;心脏病人对洋地黄的敏感性以清晨四时为最强。
因此,人们按照各种不同的药物和人体的生理时辰节律的关系来确定各种药的给药时间,可使疗效提高到最大限度,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此外,药物的应用必须与人的饮食、睡眠相适应。
如“空腹”是指清晨用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适用于驱肠虫、盐类泻药;“饭前”是指进食前30分钟用药,一些收敛止泻、胃壁保护等药物宜饭前服:“饭后”是指进食后15~30分钟,绝大多数药物可在饭后服,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四环索、消炎痛等,“睡前”服药适用于催眠药、安定药及某些作用缓和的导泻药。
6用药环境:环境可以影嘀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医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家庭成员细心、周到的照顾,可以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情好转。
相反,恶
劣的环境、不良的情绪,可使病人肠胃功能紊乱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以致加重病情。
所以良好的环境是保证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7配伍用药:许多药物可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作用。
但如果配伍不当,不仅不能增强药物作用,还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因此,用药时应严格掌握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