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空间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高考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本文通过对《钠》课堂教学案例的剖析,提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方法尝试。

【关键词】自主探究参与质疑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去进行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即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变革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这是本人记录的某堂公开课《钠》一节的部分教学案例:教师用镊子从一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取黄豆粒大的钠块,高高举起给学生看,并提醒学生注意钠块的颜色变化。接着将钠块放入预先盛水的大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师生对话:师:金属钠可用小刀切割说明了什么?生:金属钠质软。师:新切开的钠的断面颜色如何?生:光亮的银白色。师:很快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变暗。师:这说明了钠具有什么化学性质?生:钠在常温下很容易被氧气氧化。师:金属钠浮于水面上说

明了什么?生: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师:金属钠熔化成了小球,说明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以及钠的熔点又如何?生:反应是放热,钠的熔点比较低。师: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且有嘶嘶声又说明了什么?生: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且气体推动小球四处游动。师:你们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未等学生发言,教师就告诉学生,该气体是氢气。等钠球消失后,教师向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迅速变成红色。师:滴有酚酞的水显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后生成了哪类物质?该物质是什么?生:生成了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学生本来可以拥有足够大的自我探究问题的空间,然而从事实上看,在以上情景中探究活动的行为主体都是教师而非学生,学生的思维空间是非常狭隘的,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具体地说,这个案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被剥夺了

虽说这是一节精彩的“启发式”课堂,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是一目了然的。学生本来可以拥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就本案例来看,所有的实验操作都是由教师包揽,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事先规定和预设好的。学生的行为是被动的,他们几乎没有自我探究的空间。如此以来,学生不可能产生很深的自我体验与感悟。而且这样一来,其活动的结果必然是:在课后的学生实验中,学生的操作过程除了模仿重复教师的动作外就再也不会有

别的活动,于是,在活动结论上各组的答案也只能是唯一的。其实,这些活动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去操作与实验,让他们在探索性的实验过程中切实观察不同现象的产生并探究其原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超越了自己的权限,因而相应地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权利与机会,于是,教师的这种替代性的活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的活动空间。

二、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被限制了

我们在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考虑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一些探究与思考问题的空间,给予学生足够多的选择和创造的自由。那么,在实际运用时又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一: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设计、探究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外,而且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始终要渗透、落实与贯彻此观念,改变按自己的经验和思路组织教学的方式。教师要把大量的课堂活动直接给予学生,放手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动”起来、“活”起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和活动机会,让学生能以自己的主体活动积极地解释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

方法二:诱导学生学会质疑

在上述《钠》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尝试着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自由发现现象、问题为支点,即通过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改变原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老师问题的局面。本人在尝试《钠》

一节学生探索性实验教学课上要求学生提出他所观察到的一切有

疑惑的问题,结果发现,学生的问题既有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又有探究创意出乎老师意料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学生的质疑,整个教学过程,钠与水反应的多个特征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概括得到的,收集氢气并测量氢气体积的方法是学生找到的,涉及的实验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既培养了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又锻炼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和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李巧利.化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

[3]陈水生.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究拓展空间[j].中小学教材教

学.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