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毒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PPT课件-毒理学基础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

PPT课件-毒理学基础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
(1)具有挥发性的液态化学物其毒性大小与挥发的强度密切相关; (2)化学物使用中的稳定性可影响其毒性。
4. 气态物质的血/气分配系数对毒性的影响
(1)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指当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 达到动态平衡时,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和肺泡气中的浓度之比;
第三节 暴露因素
(四)暴露频率
1. 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若分几次给予动物可能只引起轻微的毒作用, 甚至不引起毒作用,而一次性全部给予时则可能引起严重中毒。 2. 任何重复染毒,毒作用的产生可能完全依赖于染毒的频率和剂量而非染 毒的持续时间。
第三节 暴露因素
(五)溶剂和助溶剂
1. 采用待测物质进行染毒时,往往需要将其用溶剂溶解或稀释,有时需用 助溶剂。因此溶剂或助溶剂、化学物的稀释度等都可对其毒作用产生一定 影响。
龄、性别、营养状态及生活方式等机体其他因素。 3. 暴露因素 如暴露剂量与内剂量、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暴露频率、溶剂
和助溶剂。 4. 环境因素 如气象因素、噪声与辐射、昼夜与季节节律、动物饲养条件等。 5.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如非交互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交互作用(协
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1)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是化学物在脂相(油相)和水 相中的溶解分配率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之比;
(2)脂/水分配系数大的化学物其脂溶性较高,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或易通过血脑屏障侵犯 神经系统;
(3)脂/水分配系数小的化学物其水溶性较高,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2)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气态物质越容易通过简单扩散跨呼吸膜吸收入血。
5. 电离度和荷电性对毒性的影响

《毒理学实验基础》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课件

通过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 图等)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05
毒理学实验的应用与展望
毒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实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评 估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 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对机体的毒性 作用,为新药上市提供安全性依
据。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毒理学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药物的 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转化和毒性作用机制,为新
生态风险评估
毒理学实验可以帮助评估人类活 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预测 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提供支持。
环境修复与治理
毒理学实验可以用于环境修复与 治理过程中,研究生物修复技术 的有效性,评估治理措施对环境 的影响,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
毒理学实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种类
01
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如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以
满足实验需求。
实验动物品系
02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的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年龄与性别
03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实验动物,以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染毒方法与途径
盲法原则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盲态,避免主观偏见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记录
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实验条件、观察指标等。
数据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筛选等处理,使其更易于分析和解释。
数据核对
对实验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保密

[课件]毒理学基础第6章(2)蓄积毒作用PPT

[课件]毒理学基础第6章(2)蓄积毒作用PPT
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接触某一外源化学 毒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
一般在相当于1/10左右生命时间(寿命)内
亚慢性毒性试验:
指在实验动物的1/10左右(如大鼠 3个月)的生 命时间内,反复多次给予低剂量化学毒物,观察试验 动物有无引起有害作用的试验过程。
3.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能检出化学毒物,然而机体可以出现慢性中毒现象。
注:功能蓄积是损害效应累计的结果。也可能是 由于存留的化学毒物或代谢物数量极微,目前技术 方法尚不能检出的一种物质蓄积,或者物质蓄积与 功能蓄积兼而有之
(二)蓄积作用的毒理学意义 1.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2.一种外源化学物有无蓄积作用是评定该化
1、蓄积作用(accumulation):当化学
物与机体发生亚慢性接触,将反复进入机 体,而且当进入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 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 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 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
2.储存库(depot):
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称为储存库。 机体常见的储存库有血浆蛋白、脂肪组织、肝脏、 肾脏、骨骼等。 如骨骼为铅的储存库。 蓄积形式: 原形 代谢产物 与机体某些物质结合的形式
2、 生物半减期法
➢ 生物半减期法是用毒物动力学原理,阐明外源化学 物在机体内的蓄积作用特征
(二)短期重复剂量毒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基 本概念
1. 短期重复剂量毒性
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接触外源化学物14-30 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
2.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 ):

K>1;
K=1;
K<1;
K≥5——?
蓄积系数法由于分次染毒的设计不同,分为: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适当重复、盲法观察等。 结果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可用不同方法处理.
毒理学实验结果评价
• 结果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 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 – 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 义的相关p131表6-6 – 是否具有毒理学意义
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判断生物学意义的必要条件之一; 判断生物学意义时要:(1)纵向比较:剂量-反应关系;
• 阳性对照:剂量反应的直线部分 • 重复:可疑结果要重复,但非简单重复
七、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 尽可能模拟人接触毒物的方式 • 不同途径的吸收速率为:静注>吸入
> 肌注> 腹腔注射> 皮下注射> 经 口> 皮内注射> 其他
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一、染毒
• 经口染毒:(1)喂饲、(2)灌胃、(3) 吞咽胶囊;
(四)、个体选择
• 性别:初次试验雌雄同用;存在差异分开统 计;选敏感性别。
• 年龄和体重:动物年龄依实验类型选择,取 成年期数据。体重可作为判断年龄的指标。
• 生理状态:避免激素影响,雌雄分开饲养; 繁殖实验、致畸试验适时合笼交配。
• 健康状况:用健康动物,提前观察确认。
(五)实验动物管理
• 动物管理:动物的接受、适应、饲养、鉴 别和记录(动物来源、处理、其它资料).
• refinement优化:必须 使用动物时,减少非人道 程序的影响
四、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 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 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一)物种选择
基本原则: • 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代谢特点
与常人规类实接验近选的择物两种个(物很种难,满分足属):; • 自然寿命不太•长啮的齿物类种; • 易于饲养和实•非验啮操齿作类的物种; 1. 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毒理学基础课件

毒理学基础课件

Why Melamine discover in Milk Powder?
Milk powder is produced by milk, the most important of milk ingredient is protein.
Melamine and protein also have the same N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补)
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概述 急性毒性作用 局部毒性作用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 第十章 毒理基因组学与系统毒理学(自学) •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more descriptive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s,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mechanisms of such effects , safety evaluation and risk analysis(evaluation). ---Basis of Toxicology 5th Edition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oxi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ecosystem, including the preven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uch adverse

[课件]毒理学基础第6章(2)蓄积毒作用PPT

[课件]毒理学基础第6章(2)蓄积毒作用PPT

慢性毒性试验 年龄:大鼠 50~70g 狗 <8月 小鼠 初断乳 数量:小动物≥40 大动物≥8 性别:雌雄各半
(3)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级和饲养环境
应选择清洁级及以上等级动物 动物室:清洁、温度22oC±3,湿度30-70%,人工 控 制昼夜交替 笼具:大小适中、动物能自由活动 饲料:营养合理 饮用水:清洁、充足
1)血液学检查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凝血时间等 2)血液生化检查(针对肝脏、肾脏及相关可能靶部 位选择) 注:一般只需在实际结束后处死动物采血检验 如需在实验过程中采集血样,最大采血量不能 超过总血量的10% 3)尿液
(3)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

1)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 脏器系数(比):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 比值,通常是每1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在不同的年龄期,实验动物各个脏器与体重比值有 一定规律,若化学毒物使某个脏器受损,其比值会发 生变化,是一项灵敏、有效和经济的指标。
毒理学基础第6章(2) 蓄积毒作用
一、概
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1.外源性化学物在长期重复染毒时可产生与急性 毒性试验完全不同的毒作用。如:苯 2.动物的衰老可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许多重要疾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
分类
1. 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 2. 亚慢性毒性作用 3. 慢性毒性作用
(一)蓄积作用
化学物进入机体以后,在体内含量变化的 过程。 该方法可确定化学物的半减期,故可作 为检测物质蓄积的方法。 生物学方法:即将多次染毒与一次染毒所 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进行比较,故所测出的 蓄积性不能区分功能蓄积和物质蓄积。
1、蓄积系数法

原理:在一定期限内以低于致死剂量(小于LD50剂 量),每日给予实验动物,直至出现预计的毒性效 应(或死亡)为止,计算达到预计效应的总累积剂 量,求出此累积剂量与一次接触该化学物产生相同 效应的剂量的比值,此比值即为蓄积系数(K值):

毒理学概述ppt课件

毒理学概述ppt课件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 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5
电磁炉
电脑
日常生活的几大杀手
微波炉
手机
6
现代毒理学
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生命科学 广泛联系和渗透。
应用学科: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生 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14
8、遗传毒性( genetic toxicity )
又称为致突变作用,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 体遗传物质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研究包括致突变的作用机制,应用检测系 统发现和探究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提 出评价致突变物健康危害的方法。
15
16
转基因动、植物
17
18
唐氏综合症(Down’s):由于额外多出或移 位的第21号染色体引起。它多了一条染色体, 有三条21号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7条,即 该病由非整倍体所引起。此病特征为肌肉张 力退减,头颅短、小畸形,枕部扁平。诊断必须 有身体及智力发展延迟、缓慢的证据支持。
和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吸烟等) 一般估计,80%-90%的人类肿瘤与环境有
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
22
10、致畸毒性( teratogenic toxicity )
指在妊娠期(出生前)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引 起后代结构畸形的特性或作用。
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 导致的异常发育及有关的作用 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等。
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改变及死亡 效应,最主要观察指标是LD50
13
6、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
指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相当于生命周期的 1/10)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

《毒理学基础》课件

《毒理学基础》课件

06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
总结词
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 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分布 和浓度,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 持。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 护中的基础应用。通过对环境中的水、土壤 、空气等介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可以 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这些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潜 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某种可观察到 的生物学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
要参数。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未见任何可观察到的 生物学效应的最高剂量。N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要
参数。
03
毒作用机制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水溶性
一些毒物易溶于水,如重金属离子,容易通 过饮水进入人体。
腐蚀性
一些毒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酸、碱等, 容易引起皮肤和消化道损伤。
毒物的毒性参数
半数致死量(LD50)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50%动物死 亡的毒物剂量。LD50是评价毒物毒性强度的重要参数。
最小有作用剂量(LOAEL)
05
毒理学评价与风险管理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总结词
毒理学评价原则和程序是确保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个案性、前瞻性和公开性,这些原则是确保评 价结果可靠和准确的基础。毒理学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 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全面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PPT课件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环境毒理学
9. 放射性物质
19.09.2020
6
化学物质分类(续)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毒性级别 毒作用性质和部位 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19.09.2020
7
毒性及其分级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 机体损害的能力。
✓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 学物质,其毒性越高。
10
★接触期限
急性毒性试验---1次或24小时内多次对 实验动物高剂量染毒。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至少1个月以 上,对动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
除了强度差别外,有时还有性质差别。
速率:相同化学物质即使染毒剂量相同,
吸收速率不同则中毒表现也将不同 。
频率:接触的间隔时间如短于其生物半减
期(t1/2)时,进入机体的量大于排出量, 易于积累至一个高水平,从而引起中毒。 反之,如接触的间隔时间长于t1/2时,就 不易引起中毒(高剂量接触时除外)。
19
毒性终点(endpoint toxicity)
急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物引起的 机体死亡;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 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 常改变;
遗传毒性试验终点:受试物导致的基因 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
19.09.2020
20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根据LD50将化学物质分为极 毒、剧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无毒 等数个等级。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from a remedy.
化学物质分类
◆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毒理学基础》肝脏毒理学PPT课件

《毒理学基础》肝脏毒理学PPT课件
· 机制:脂肪酸氧化减少;甘油三酯合成增加; 运脂蛋白合成减少;肝外游离脂肪进入肝脏 增加。
3.3 胆汁淤积
· 表现: 胆汁形成减少、分泌与排泄受阻;胆盐和
胆红素在血清中含量增加;黄疸(皮肤粘膜及尿色 变黄)。胆小管肿胀、胆管与胆小管中胆栓形成, 可伴有肝细胞肿胀、死亡和炎症。 · 机制:肝细胞膜胆固醇酯堆积,使肝窦状隙膜的流 动性与钠/钾- ATP酶活性降低,导致胆汁流动性降低 胆小管分泌减少;胆管上皮细胞通透性降低,导致胆 汁流动性降低;化学物在胆管内沉淀,胆栓形成而阻 塞胆管,胆汁排泄障碍。
4 肝损害所致的生物功能障碍
· 4.1 物质代谢障碍: · 营养物质代谢功能障碍 · 化学毒物解毒功能障碍 · 4.2 凝血功能障碍 · 4.3 免疫功能障碍 · 病原微生物感染 · 肠源性内毒素侵害
营养物质代谢功能障碍
· 肝糖原储备和分解减少,血糖降低,机体能量 供应不足。
· 肝脂肪氧化和外运能力下降, 在肝内堆积形 成脂肪肝;血浆胆固醇的酯化作用减弱,使血 浆胆固醇酯浓度降低。
代谢功能
· 糖代谢:食物消化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 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又能把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
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
氨基酸代谢、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 ·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
肝小叶、肝腺泡、门管小叶 · 肝细胞 · 肝脏的生理生化功能 · 2.2 常见的肝毒物
2.1 肝脏作为靶器官的原因
· 肝脏最易作为毒作用靶器官的原因: · 其一是肝脏的解剖位置和组织结构:肝脏是个被血液充盈的
器官,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相连,因其存在门静脉和肝动脉 两套入肝血管,分别接受来自胃肠道静脉血液和体循环的动 脉血,所以无论何种途径进入人体的毒物都会迅速进入肝脏 尤其是胃肠道吸收的毒物,在进入血液循环前就达到肝脏。 · 其二是肝脏是主要的毒物代谢器官:易受毒物的损害,尤其 是经其活化的毒物首先接触肝脏细胞而引起损害。 · 其三是由胆汁排泄的毒物可通过肝-肠循环而对肝脏重复发 挥毒性作用。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 础
前 言
•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有害的交互作用 • 毒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 物实验。 • 体内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模型,通过外源化学 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评估对 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 体外实验:主要用于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和机制 研究
主要内容
3.安死术
尿液采集-----代谢笼、膀胱穿刺术
胆汁采集-----插胆管
粪便采集----代谢笼采集
2.麻醉
麻醉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麻醉过程中,必须确定麻醉深度;对麻醉动物多个系统(如:心率、 脉搏、血压、心电图、体温、呼吸频率等)仔细监测,并作出针对不同情况 作出相应措施。
常用的麻醉药物
短效:乙醚 中效:赛拉嗪+氯胺酮 长效:戊巴比妥钠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低、中、高剂量组的剂量一般按等比计算,剂量间距一般为2或 10
Page 17
未处理对照组 (空白对照组)
阴性(溶剂) 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历史性对照
Page 18
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实验动物染毒 • 在毒性实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 在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
• 常用的染毒途径有: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
实验动物 和人对外 源化学物 的反应敏 感性不同, 甚至存在 质的差别
存在高 剂量向 低剂量 外推的 不确定 性
存在小 数量实 验动物 到大量 人群外 推的不 确定性
实验动物 对外源化 学物的反 应单一
Page 5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 和性质
剂量---反应(效应) 研究
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基本原则: 1.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 人最接近的物种 2.选择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4/6/4
31
反应与效应
❖ 效应(graded response) 通常与表示化学物
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量
效应
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
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
❖反应 (quantal response) 用于表示化学物
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属于
2024/6/4
26
❖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 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 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 如外源化学物在接触者体内代谢酶及靶分子的 基因多态性,属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环境因素 作为应激原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 统的反应及适应性,亦可反映机体的易感性。
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 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
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亚临床改变 ④临床中毒 ⑤甚至死亡
2024/6/4
20
毒物的毒效应
“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 用。
2024/6/4
21
➢ 靶器官 (target organ):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又称内剂量(internal dose),是指 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
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 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 官(如组织、细胞)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 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积 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 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 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 城市烟雾事件。
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 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 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 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 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 颗粒物上,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体,以致 酿成大灾。
㈠ 动物实验 1、体内实验法 按人体实际接触方式接触一定剂量的受试外来化合物,然 后观察动物可能出现的形态或功能变化。实验多采用哺乳动物。
通常检测外来化合物一般毒性,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 慢性毒性试验等。
2、体外实验法 (1)利用游离器官、原代培养细胞、细胞系和细胞器等进行。 (2)利用游离细胞和细胞器进行外来化合物对机体各种损害作 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理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 ㈡ 人群调查 为了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人体上进行验证,有时需要进行 人群调查。
基础毒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世界八大著名环境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美国多诺拉事件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5.日本水俣病事件 6.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 7.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 8.日本富山的骨痛病事件
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 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使河谷工业区有上 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 60多人死亡,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 的大气污染事件;
(农用化学品、工业化学品、药物、食物添加剂、日用化学品、各种 环境污染物等)。
二、毒理学研究任务
1、研究机体与外来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即中毒机理;
2、对外来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3、为制订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毒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群调查 • 人体观察 • 流行病学研究
5〕日本水俣病事件 1949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制造氯乙烯和 醋酸乙烯。制造过程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随着 废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1954年,“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 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 高叫,直至死亡。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 (CH3HCl),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侵 害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 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从事铅、 锌矿的开采、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 属的废水直接流入周围环境,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 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 营养性钙不足等,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骨痛 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300余人。
动物实验
整体动物实验 (in vivo) 一般毒性 试验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体外试验 (in vitro) 微生物 试验
致突变
特殊毒性 试验
致突变 致癌 致畸 代谢
哺乳动物 试验
器官水平 组织水平 细胞水平 亚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四、毒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统计原则
7〕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1955年日本第一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四日市上马,石油 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空终年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0米,其 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 喉疼、眼睛疼、呕吐等不适。从1960年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 数激增,部分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 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典型的呼吸系统 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 8〕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食用油厂生产米糠油时,因操作失 误,使米糠油中混入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被污染的米 糠油中的黑油用做鸡饲料,造成了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 只鸡中毒死亡。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续发现了因食用被污染的 食物而得病的人。初期症状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 眼结膜充血,后期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 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1684人。
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 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 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 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 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 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㈠ 毒理学 是从医学角度研究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 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㈡ 卫生毒理学 研究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可能接触 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包括食品、 工业、环境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亦是预防医 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提供毒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㈢ 外来化合物 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 接触并进入机体,在机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随机:代表性 对照: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及 处理因素效应大小,消除和减少随机化原则 所不能控制的抽样误差及实验者操作熟练程 度等造成的差异 空白/阴/阳性对照,自身对照,历史性对照 重复:样本量、重复次数
动物选择
首先考虑代谢与毒性效应上与人一致 注重对受试物毒性敏感的动物物种 种属、品系、个体差异 自然寿命不太长、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经 济易获得 动物年龄、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