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发展的含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3、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教学难点]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章主要内容]1、人的发展的含义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单因素说这种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属于这一类型。

(一)、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

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

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

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名声。

由此,他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张“复演说”,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进化的复演,把生物的发展规律机械地搬到人的发展上来。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 “人是思维的芦草”说明人的特殊的。

3. “你可以堕落为野兽也可以再生为神明” 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人的早期发展对的依存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影响。

5.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必须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6. “学不躐等” ,不凌节而施“说明教学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7.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 皮亚杰的构造理论认为,儿童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活动图示,活动图示经过不断的同化、和平衡,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

9.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性、社会性和。

10.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因素的理论可以分为内发论和。

二、单项选择题1. 狭义的人的发展指的是()A. 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指()A. 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矛盾性 B 不平衡性差异性顺序性连续性C 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顺序性D 顺序性矛盾性连续性方向性3.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A.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B 遵循针对性的原则C遵循针对性的原则D遵循长善救失的原则4. 人的身心发展虽有共同的阶段性,但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和优势特点在不同个体身上各有不同,这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A. 不平衡性 B 差异性C顺序性D矛盾性5.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A. 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各自发挥作用的B. 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C. 遗传与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关系是乘法关系D.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6. “最近发展区”是指:()A. 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B. 在有指导的环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C. 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D. 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7.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 机体成熟与是否得到训练没有关系C. 训练能够促进个体的成熟D. 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8.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叶澜《教育概论》(章节题库 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上篇))【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概论》(章节题库 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上篇))【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篇)一、选择题1.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2012年统考真题] 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答案】D【解析】遗传决定论、成熟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是单纯强调某一因素(分别为遗传、成熟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注意到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就是该理论认为,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同时,内外因相互作用,直白点说,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愿意与外部因素进行相互的作用。

学生这一“祖国的花朵”如果离开了教师这一“园丁”的栽培,可能会自生自灭,不能“茁壮成长”;反过来,只有“园丁”的“辛勤耕耘”,而“花朵”无意“成长”,这里的无意指的就是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花朵”亦必将“凋零”。

总之,“花朵”的“成长”是“花朵”自身和“园丁”共同努力的结果。

因此答案选D。

2.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

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2010年统考真题]A.成熟论B.性善论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D【解析】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外铄论和相互作用论。

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和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

“外铄论”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华生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刺激-反应的联结,在人的发展方面,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的动力。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二、单项选择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3-4章
(二)人口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 一;
(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 展和生产的最后决定力量。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发展与社会 密切相关,受其制约。其中,社会是上位范 畴,教育是下位范畴。
一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 及趋势、立足于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将来 自己可能选择的发展道路。
西方古希腊的罗马时代,一些朴素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原是由物质构成的。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 推崇人的精神和理念,把理念和灵魂看做人 的本原。
中国的思想家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 主要反映在人性的善恶之争上。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所谓人的本质,简言之就是指人之所以 为人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 要理论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 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代表人物是我国蔡元培)
“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 (1)教育经费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筛选假设理论”的意义在于: (1)对于文凭筛选功能的重视;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就业时获得 比他人更有利的地位; (3)就职后的在职培训能提高雇员的专业 技术能力; (4)教育文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 一些不完善之处; (5)有利于缩小各群体收入差距、实现收 入均等。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的构成要素
社会是由自然环境、
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 生活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标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引言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的认知发展的影响1.1 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教育能够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培养个体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拓展个体的知识面教育能够拓展个体的知识面,让个体接触更广泛的知识,从而拓展个体的认知范围,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1.3 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教育能够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使个体具备更好的认知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教育对人的情感发展的影响2.1 培养个体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2 培养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2.3 培养个体的价值观念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价值观念,使个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更好地引导个体的行为和选择。

三、教育对人的技能发展的影响3.1 培养个体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专业技能,使个体具备更好的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3.2 培养个体的实践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实践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3 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4.1 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使个体具备更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4.2 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4.3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个体的潜能,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标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引言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对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认知、情感、社会、职业和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认知发展1.1 教育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激发个体的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教育拓展认知边界教育开拓了个体的认知领域,让其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和信息,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1.3 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教育通过激发个体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个体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二、情感发展2.1 教育塑造情感态度教育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提高情感管理能力。

2.2 教育促进情感交流教育培养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促进情感交流和情感智慧的发展。

2.3 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规范的传授,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情感发展的全面提升。

三、社会发展3.1 教育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养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技巧,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3.2 教育促进社会互助教育倡导团队合作和社会互助的理念,培养个体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3 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教育通过培养社会创新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四、职业发展4.1 教育引导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引导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4.2 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教育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个体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3 教育促进职业成长教育不断激发个体的职业潜力,促进职业成长和事业成功,实现个体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五、全面发展5.1 教育促进全面素质提升教育注重个体全面发展,培养个体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5.2 教育引导全面发展观念教育倡导全面发展观念,引导个体树立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助力个体实现自我价值。

研究生考研教育学原理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试题

研究生考研教育学原理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试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一、选择题1、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C.理性和感性 D.气质和性格2、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均衡性D.阶段性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威4、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 )。

A.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5、我国古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的说法,突出了(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6、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是道德发展到()的表现。

A.第三阶段B.第四阶段C.第五阶段D.第六阶段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B.整体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9、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

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B.提供物质和社会条件C.提供心理前提D.主导发展方向1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B.间接C.一般D.特殊1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15、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皮亚杰(Piaget,J.,1896-1980): 皮亚杰(Piaget,J.,1896-1980):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研究轨迹
皮亚杰于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皮亚杰于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 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 和认识论后, 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 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 心理学。 以连接起来的纽带 心理学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发生发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 关于科学知识发生发 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 的目标出发, 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 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 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 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 年他建立了著名的“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 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 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逻辑 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一、人是什么
(一)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 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 用三只脚走路, 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 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 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 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 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 。
(二)人的地位 普罗塔哥拉的一句名言是: 普罗塔哥拉的一句名言是:“人是万物的 尺度” 尺度”。 人文主义者都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 近现代哲学都弘扬人的主体性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4: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4: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1、古希腊——追求人的“身心既善且美。” 2、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以 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为中心,反对宗教对 个性的束缚,又提出人的多方面发展才 能的问题,他们赞美人的精神力量,肯 定人和人性的地位和价值。 3、 十九世纪以来,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明 确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
• 1.区别: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对各级 各类学校提出的统一质量要求,是各级 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循的;而培养目标则 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个学科、某 个专业特定的具体标准。它是教育目的 的具体化,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学校 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是有区别的。 • 2.联系:所有的培养目标都是要根据 总的教育目的来制定,符合总的教育目 的;总的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 教育的培养目标来实现。

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根据社 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 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 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教育目的的主体性
教育目的具有主体性,由于确定教育目 的的主体的要求不同,决定着教育目的的 利益倾向不同。确定教育目的的主体包括 国家、社会团体、家长、学生以及学校。
•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是人的智力、体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根据马 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的论述,人的发展还包括道德、志趣、 意向的发展。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能够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由一个 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引言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培养人的综合素质1.1 培养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使人们具备理论和实践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还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培养思维能力教育强调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

这些能力使人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到重要作用。

1.3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1 个性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每个人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教育应该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

2.2 身心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关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关注人的身心健康。

教育应该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使人们能够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全面发展。

2.3 社交能力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都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应该提供社交训练和机会,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育推动社会进步3.1 经济发展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2 社会和谐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3 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第四章 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 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格 知识 能力
确定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依据
目标系统 培养目标——宏观、中观与微观的层面
【问题】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决策主 体有哪些呢?
2.1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依据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依据
国家的教育法律 和政策
产业结构 及水平
学制及职 业分类、 技术等级
受教育者 个体需要
2.2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启示:因材 施教 个性化教学
• 表现:群体和群体的差异 个体和个体不同
哇,美女!
“我爱你”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规律名称
顺序性 阶段性
表现
从低到高 从简到繁 从量到质
年龄阶段—特征、任务
启示
循序渐进 分阶段
不平衡性
发展速度快慢有别
关键期
互补性 差异性
身心互补 身身互补
群体VS群体 个体VS个体
课程
理念
资源 文化
目标?
教学
监控 模式
师资
——《职业教育法》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依据
需要注意培养目标的几个取向:
从目标的构成元素看: 1. 知识本位 2. 能力本位; 3. 人格本位; 4. 素养本位。
从目标的价值取向看: 1.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2.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从能力的构成看: 1. 职业关键能力: 2. 职业岗位能力。
3.2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三)职业心理素质层面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需具备的 心理品质,具体维度为:
心理层面
职业动机
职业效能感
职业理想与追 求
维度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习题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习题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人的发展过和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就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2.人的身体发展是按着“从头部向下肢”和“从身体的中心向边缘部位”进行的,儿童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等。

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3.童年期学生的思维持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情感特征是不稳定且形于外。

而少年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己有很大的发展,对情感的体验开始向深与细的方向发展,但很脆弱。

到了青年初期,以抽象思维为主,情感比较丰富细腻、深刻而稳定,理智感在情感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B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4.有的儿童身心某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才能出现某些特征。

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C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5.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这反映了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 A )。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6.在教育工作中,应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在学生身心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这反映了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D )。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7.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研究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这反映了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 C)。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应8.在教育工作中,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所有所不同。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ppt课件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ppt课件

(四)实践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是指主体同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流的活动, 反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儿童的实践活动
游戏活动 实
贯穿一生的活动
践 活
学习活动
人发展的 基本途径

物质生产活动
社会
阶级斗争活动
实践活动
科pp学t精选实版 验活动
22
第四节 人的形成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力 社会关系
ppt精选版
20
第四节 人的形成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着人的发展性质和水平。 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超越生产力所提供的条件 2.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社会关系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印度狼孩 辽宁猪孩 环境决定论
ppt精选版
21
第四节 人的形成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ppt精选版
15
第四节 人的形成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各种不同的人的发展因素论
(一)二因素论 遗传和环境
(二)三因素论 遗传、环境和教育
(三)多因素论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心理、反馈调节
(四)二层次三因素论
可能因素: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
现实因素:各种类型和各种水平的活动
ppt精选版
16
ppt精选版
13
第三节 人的个性观与教育
教育学的“个性”概念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性的独特性。 第二,个性的稳固性。 第三,个性的社会性。 第四,个性的总和性。
ppt精选版
14
第三节 人的个性观与教育
二、教育理论中的两种不同个性观 片面发展的个性观:个性就是个别性,认为只要发展了

教育学原理重点(四)——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重点(四)——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②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序渐进地进行:③阶段性决定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④不平衡性决定教育活动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⑤差异性决定了要因材施教。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①单因素论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等;②二因素论是指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③三因素论是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所持的观点,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④四因素论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心理;⑤五因素论则是在四因素论基础上加上反馈因素。

(2)内发论与外铄论:①持内发论的多是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和成熟论者,如卢梭和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梯试验);②持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荀子和洛克等:(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关注两者的相互作用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学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具有可塑性;③其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特点;④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血统论)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等: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郎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华生;(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①个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对个体个性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三方面;②个体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由自然人、生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体现在促进个体的观念社会化、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及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发展观综述一、教育学对人的研究之特殊视角特殊视角表现在思念个方面:(一)教育学把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研究,而不是把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要研究个体的发展与形成问题。

(三)教育学还必须要研究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的统一问题。

二、人性观与相关教育理论我们把体现在个体身上的,区别于其它生物的类特征统称为人性。

(一)人性的构成人性包括自然性与社会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又体现出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必须吸收强调自然性一方的合理因素,即承认人的发展在可能性上确实会受到自然性的限制(当然不是柏拉图式的限制论),并不是无限的,随心所欲的。

现实中的人性,说到底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合金”。

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既不是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而是一种有条件的存在。

(二)人性善、恶之争1、人性本善派:“善”主要指人有爱他人之本性及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智慧与创造之本性。

孟子王阳明卢梭弗洛姆2、人性本恶论:“恶”---一是指人的自然欲望是贪婪的,永远不会满足的,非理性的,因而是卑劣的。

二是指人天性是自私的,敌视他人的,具有攻击性。

荀子中世纪“原罪论”霍布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

人性就其初始形态来说,是自然形成的,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物而已,本无所谓善恶。

三、个体发展观与相关教育观(一)个体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程还是生命的一段时间青少年时期(某一段)---发展理解为正向的变化,以及主要以身体成长发育为标志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潜能的多面性与发展的相对无限性:上限推前到生命的孕育期,受孕成为个体发展的起点;下限延伸到生命的终点——死亡。

个体的发展贯穿于生命全程。

(二)个体发展的动因源于内还是缘于外1、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一般主张“内发论”。

孟子、王阳明、柏拉图、笛卡尔在心理学中表现为成熟论: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2、“外铄论”墨子、荀子、洛克、华生现代更关注内外因关系与转化的研究,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

人们的思维摆脱线性模式,看到互动作用,开始把作为发展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个体发展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整合就构成个体发展的全部内容。

两个层次的整合:身与心作为一个系统的内部整合,另身心两个子系统间的整合。

发展的路线分歧,主要是发展内容以怎样的序列和怎样的方式展现。

阶段重点论:亚里士多德、卢梭循环扩展论(螺旋扩展论)斯宾塞、夸美纽斯现在人们对个体发展路线的认识:人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区别,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而且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区别,整体结构上的区别和中心问题上的区别。

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

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从生命孕育的瞬间始,至跨入死亡的门槛终。

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要求:根据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应做到循序渐进;根据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并注意各阶段间的联系、衔接与过渡;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应抓住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根据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应首先要树立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因材施教。

第二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可能性”因素一、二层次三因素论的提出问题: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如何的?几种观点:单因素论(遗传、环境、教育决定论)三因素论(遗传、环境、教育综合影响)遗传是基础,提供可能;没有环境,发展不能实现,人不可能成为人。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主导作用。

二因素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成熟、学习)多因素论(三因素加心理、四因素加反馈调节、另有生理、心理、自然、社会、活动等)综合因素论(认为是多系统、多层次因素相互的综合作用)“二层次三因素论”就是在批判吸收基础上而出现的。

二、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1)遗传获得的特质。

(2)在母体中生成的先天的非遗传特质。

(3)受遗传基因控制的成熟机制。

先天因素的基本特征是“既定的”,指个体无法去改变它;又是“潜在的”,指在个体成长中可以不断得以实现。

(一)遗传因素与个体发展遗传的影响是一个事实,并且由于生物基因的遗传密码的逐步破译,这种影响倍受重视。

但在认识上依然有分歧。

1、人的哪些方面能通过遗传传递,哪些不能?一般认为人的形态特征(外貌、身高、体重、骨骼构造、神经组织的类型)可以通过遗传传递,还有某些刺激反应(过敏),甚至于特殊的“行为表现”。

问题是:“前代的获得性行为是否遗传”?如聪明和才智。

结论:获得性行为是不能通过遗传传递的。

2、人因遗传而造成的先天性差异有多大?主要是脑与神经系统上的差异。

一般认为,正常情况下,差异并不显著。

但是,大脑神经细胞对不断新异的刺激反应可以经过长期的过程,最终以基因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遗传传递下去。

(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智力上的差异有待研究。

)在非正常情况下,遗传构成了两个极端,超常的和低常的各占总数的千分之3-5左右。

3、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如何?遗传的作用不能否认——“优生学”。

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是发展必须的“可能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广泛的前景。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因遗传而受阻碍。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遗传不起决定作用。

(人的低级生理、心理机能受遗传的影响大;人的高级生理、心理机能受遗传的影响小。

)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有专家认为,到学龄中期以后,在人复杂的心理方面,遗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总的来说,人的遗传之迷还有待于研究和探讨。

(二)成熟机制与个体发展(人体成熟的一般规律)1、机体生长的不平衡性。

2、机体生长的顺序性。

3、机体生长的阶段性。

4、机体各部分发展的互补性。

5、机体成熟的个别差异性。

结论:成熟规律制约人的发展,但不绝对规定每一阶段发展的程度和速度。

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必要条件,但二者并非同步发展。

因此,教育对人的成熟可以起促进和相适应的作用。

三、主体自身条件中的后天因素后天因素是人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身心两个方面的特征,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有极大的可塑性。

个人的后天因素有显著的差异性,并随年龄增长而扩大,是教育者特别关注的因素。

其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与作用的方式。

在相同的环境中人的表现不一样,主要是各自身心的内部状态不同。

人们选择什么、抗拒什么、消极还是积极,因人而异,进而产生不同的“个性化”的发展。

不同的个体是这样,同一个体在不同的阶段也是如此。

四、环境因素(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环境因素的分类第一种:1、自然环境。

(居住的地理位置,高原、沿海、山区、平原等)2、社会环境。

(个体生活圈中的一切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及各种性质的社会关系)第二种:1、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是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科学文化水平;教育制度、性质以及发展水平)2、小环境,指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个人的出生地、家庭、居住区、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周围发生的各种事件,与个人相关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教育理论对环境影响个体发展的研究,比较重视小环境而忽视大环境。

当今社会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趋势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日益增强。

(校外影响超过校内影响?)二)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性质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去发展。

(狼孩)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了多种发展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一定限制。

(人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选择的)讨论:逆境还是顺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2、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其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的水平相关。

环境的不同构成部分,对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及在不同发展时期,大小不同。

(年龄小,自然环境、小环境影响大;年龄大,社会环境、大环境影响大)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环境的影响随着主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而相对减弱,影响的性质也由限制逐渐转向更有效地利用。

此外,环境因素还随个体活动能力的大小而变化。

3、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可能正反指积极与消极。

大、小环境的组合指是否一致。

(一致:好—好、坏—坏,出现正反合力;不一致:好—坏、坏—好,不会产生合力)教育者应该注意。

研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要注意构成环境因素的性质、范围及其各方面的、不同方向的变化与相互关系,而且要注意环境因素与个体自身因素变化的相互关系。

在影响人发展可能性的因素中,环境因素与个体自身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主体的变化带有主导性。

第三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一、“现实性因素”的构成——活动——决定因素(一)人的生理活动(二)人的心理活动(三)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效应”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的影响主体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的水平的相差度。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其次,活动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重复程度相关。

其三,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人对活动的态度分为三个等级:被动应答----自觉适应----主动创造最后,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学校教育----包含着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活动因素主体:青少年成年人环境----人为设置(一)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引导)作用的“主导”(引导)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上。

表现为对发展方向的引导,帮助个体对发展的多种可能作出判断和价值选择。

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二)学校教育如何发挥其主导(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1、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使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能取得正向一致。

2、从学校教育内环境的角度看,学校应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指导、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