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汉语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民族学生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汉语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民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跟上世代的步伐。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边远山区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教师辛苦,付出的精力大、时间多,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低、质量差。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呢?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听、说、读、写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说普通话,如:有位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弯弯曲曲”一词花了很大功夫,学生
111
仍然没有弄懂,一个学生用民族话问:“老师,弯弯曲曲给吃得?”弄得满堂哄笑。这样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阻力。事实证明,加强汉语的听、说训练在少数民族地区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本着“先民后汉,民汉并重,以民带汉,民汉俱通”的原则,在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辅之以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讲解,并及早纠正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偏误。少数民族语言中,有部分语句和汉语的语法不同,有许多句式与汉语成倒装形式,如:“你来那天”、“来昨天”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说汉语时,要注意纠正语法错误,下功夫训练学生由听懂普通话,逐步过渡到会说普通话,再结合课文教学,让学生多听、多说、反复训练,通过语言实践,使学生及早掌握普通话的语法和读音,能够准确、流利的说普通话。
实践是任何能力形成的根本途径,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去增大、提高。通过学生不断地听说训练,在听说中理解、在听说中熟练,一句话,靠语言实践。利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
222
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水平主要看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必须注重读和写的辩证关系。读是写的基础,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入手,抓住其形象性和感情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其特殊的魅力,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开发比城镇学生滞后,在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比城镇学生要相对差一些。教学课文时,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通过阅读注意语调的起伏跌宕、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文章读出情感韵味来,便会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便于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要把握文章的中心,同时也要为今后的口语表达流利顺畅打下基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课文都读熟了,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牢记于心,就能为作文打下坚实基础。因为教科书上收集的课文都是名家的优秀作品,学生能把熟记下来的优美词句、修辞方法、习作技巧灵活运用,再加上一定的生活经验,经过日长月久的作文
333
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要让学生做到多读、多写,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这种方法教学,既没有学生读的时间,也没有学生练的时间,学生被灌得头脑发晕,结果效果很差。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但不分难易,死搬硬套地把每一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都加于分析、提问,这样固然讲得透彻,但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时,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却很少。这种做法,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花上很多的时间自学,上课时才能回答老师的一个个问题,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带来压抑感和畏惧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时,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实际,提一些能总体把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在经过适当的点拨、总结、学生就能够把所学的内容印在脑海中,再留一点时间给他们回味、思考、消化,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高兴地学习,这样比生硬的灌输方式效果好得多。其次,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
444
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在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或者是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阅读竞赛活动,如手抄报比赛、精选文摘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还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指导学生将在阅读中获取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仿写一篇作文等,这样学生经过阅读的过程,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现象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是写的能力,多读可以为写作打下基础,所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只读不写,将会成为旧时的“白眼书生”,整天闭着眼睛背诵老师教的课文,读的书本都能倒背如流,而当你要他写一段话、一篇文章、或某一应用文体等,却一样也不会写,这样书读得再多、再好也是徒劳的,只有在加强阅读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写作训练,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