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黄芪的功效-PPT精选文档
![生黄芪的功效-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5ea450e192e45361066f5ff.png)
• 二、从中药黄芪植物中提取而成的药物,
可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抵抗艾滋病病毒,并
对人体一些器官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1.体
虚多汗,易感冒者:用生黄芪10%~克,水
煎两次,每次煮沸30分钟,不拘时代茶饮。
• 三、治疗肺结核盗汗黄芪、生牡蛎、浮小
• 麦各30g,生熟地各15g,当归、炒黄芩、
炒黄柏、麻黄根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 2.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的贫血者:用炙黄芪
30克,大枣10枚,牛肉(或猪、羊肉)250
克,加水适量,炖1小时,吃肉喝汤。
• 3.营养不良及慢性肾炎水肿者:用生黄芪30 克,鲫鱼1条(200%~00克),加水适量, 炖1小时,吃鱼喝汤。
• 4、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
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
例。
•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主治 • 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cbxm/doc-view-2710.html
• 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
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糖
尿病等。
• 1.体虚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炙黄 芪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猪肚250克, 加水适量,炖1就容易感冒,中医 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 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保健作用:
• 一、治疗慢性气管炎黄芪24g、旋覆花10g、
百部10g、地龙6g,制成浸膏片,每次2片,
日服3次,连服30日。治疗254例,临床控 制发作90例,显效86例,好转73例,无效5 例。
生黄芪的功效
•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营养价值:
• 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黄芪多糖A、
(可修改)17.中药鉴定 -黄芪.ppt
![(可修改)17.中药鉴定 -黄芪.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18695ff61fb7360a4c658c.png)
黄芪
1.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 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2. 产地
山西、黑龙江、内蒙古
优选文档
1
膜荚黄芪
优选文档
2
蒙古黄芪药材
优选文档
3
膜荚黄芪药材
优选文档
4
黄芪横切面
优选文档
5
特征:菊花心、金井玉栏
黄芪纵切面
优选文档
6
黄芪饮片
优选文档
7
黄芪饮片
优选文档
8
水提黄芪片
优选文档
9
黄芪商品
特征:气微,味淡。
优选文档
25
黄芪伪品 为锦葵科圆叶锦葵的根。
特征: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滑感。
优选文档
26
优选文档
10
3. 性状鉴别
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灰黄色 ③断面纤维性并有粉性 ④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 ⑤气微, 味微甜, 嚼之有豆腥味。
优选文档
11
黄芪横切面简图
优选文档
12
黄芪粉末图
优选文档
13
黄芪粉末图
优选文档
14
4. 显微鉴别
(一)横切面: ①栓内层为厚角细胞 ②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
18
混淆品—红芪
优选文档
19
混淆品—红芪
特征:有晶纤维
优选文档
20
混淆品—南芪 (五指毛桃)
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 的干燥根。
优选文档
21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优选文档
22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优选文档
23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特征:皮部与木部易分离; 有椰香味; 乳管
1.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 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2. 产地
山西、黑龙江、内蒙古
优选文档
1
膜荚黄芪
优选文档
2
蒙古黄芪药材
优选文档
3
膜荚黄芪药材
优选文档
4
黄芪横切面
优选文档
5
特征:菊花心、金井玉栏
黄芪纵切面
优选文档
6
黄芪饮片
优选文档
7
黄芪饮片
优选文档
8
水提黄芪片
优选文档
9
黄芪商品
特征:气微,味淡。
优选文档
25
黄芪伪品 为锦葵科圆叶锦葵的根。
特征: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滑感。
优选文档
26
优选文档
10
3. 性状鉴别
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灰黄色 ③断面纤维性并有粉性 ④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 ⑤气微, 味微甜, 嚼之有豆腥味。
优选文档
11
黄芪横切面简图
优选文档
12
黄芪粉末图
优选文档
13
黄芪粉末图
优选文档
14
4. 显微鉴别
(一)横切面: ①栓内层为厚角细胞 ②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
18
混淆品—红芪
优选文档
19
混淆品—红芪
特征:有晶纤维
优选文档
20
混淆品—南芪 (五指毛桃)
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 的干燥根。
优选文档
21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优选文档
22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优选文档
23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特征:皮部与木部易分离; 有椰香味; 乳管
培训课件-黄芪ppt
![培训课件-黄芪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9132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d.png)
蒙古黄芪:多年生草本。茎直
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椭
圆形,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
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
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
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
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
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
卵圆形,无毛。花期6~7月,果
期7~9月。生于向阳草地及山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八、市场行情
◆商品来源于人工栽培和野生。 ◆用量大,有“补气固表之圣药”之称,广泛用于临床配方和补益美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一、来源
又称黄耆为豆目(Fabales)、豆科(Fabaceae)、 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四、生物学特性
黄芪种子为硬实性种子 ,在环境不良条件下,会迅 速脱水而失去吸水膨胀能力。在正常温度和湿度条 件下,约有80%左右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在栽培 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打破其硬实性。
黄芪PPT课件
![黄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5cdf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c.png)
产后调理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固表止汗的 作用,可用于产后调理,促进产 妇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
黄芪能够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常用于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厌食等症状,能够改善患儿 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减少感 冒次数、提高患儿抵抗力。
04
黄芪的种植与采收
种植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地,并进行深耕细
作,施足基肥。
播种
春播或秋播均可,采用条播或 穴播,播种深度约2-3厘米,
播后覆土镇压。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灌水 ,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 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防治
气味鉴别
正品黄芪具有豆腥味,伪品黄芪则无豆腥味或有其他异味 。
荧光鉴别
取黄芪粉末适量,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正品黄芪呈现蓝色 荧光,伪品黄芪则无荧光或呈现其他颜色荧光。
伪品与混淆品鉴别
伪品鉴别
常见的黄芪伪品有野葛、刺五加等。通 过外观、气味、荧光等鉴别方法可以鉴 别出伪品。例如,野葛断面呈纤维性, 无粉性;刺五加根头部有密集的横向皮 孔,断面呈黄白色,粉性差。
02
黄芪的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黄芪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 免疫力。
详细描述
黄芪含有多种免疫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 等,能够促进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抑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固表止汗的 作用,可用于产后调理,促进产 妇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
黄芪能够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常用于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厌食等症状,能够改善患儿 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减少感 冒次数、提高患儿抵抗力。
04
黄芪的种植与采收
种植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地,并进行深耕细
作,施足基肥。
播种
春播或秋播均可,采用条播或 穴播,播种深度约2-3厘米,
播后覆土镇压。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灌水 ,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 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防治
气味鉴别
正品黄芪具有豆腥味,伪品黄芪则无豆腥味或有其他异味 。
荧光鉴别
取黄芪粉末适量,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正品黄芪呈现蓝色 荧光,伪品黄芪则无荧光或呈现其他颜色荧光。
伪品与混淆品鉴别
伪品鉴别
常见的黄芪伪品有野葛、刺五加等。通 过外观、气味、荧光等鉴别方法可以鉴 别出伪品。例如,野葛断面呈纤维性, 无粉性;刺五加根头部有密集的横向皮 孔,断面呈黄白色,粉性差。
02
黄芪的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黄芪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 免疫力。
详细描述
黄芪含有多种免疫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 等,能够促进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抑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中医 经方 课件 PPT】黄芪方阵v1.2
![【中医 经方 课件 PPT】黄芪方阵v1.2](https://img.taocdn.com/s3/m/3941d5f8f7ec4afe05a1df3f.png)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黄芪配桂枝: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 桂枝去皮 生姜切各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疼, 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 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 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 急,羸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
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
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
黄芪配桂枝:防己黄芪汤
黄芪配桂枝:小品黄芪汤
【组成】黄芪二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大枣三十枚(擘) 芍药二两 干地黄二两 黄芩一两 桂心 生姜 当归(各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 海藻、菘菜、生葱、芜荑、猪肉、冷水。
【条文】(黄芪汤),治虚劳少气,小便过多方。[小品]
黄芪配桂枝:黄芪桂枝五物汤
芪芍桂瞿小豆汤 赤小豆(四分) 黄芪(三分) 芍药(二分) 白蔹(二分) 黄芩(三分) 桂心(三分)
附子(炮) 牡蛎(各二分熬) 上八味捣筛为散,酒若泔汁服方寸匕,日三服。(并
出第三十卷中)
又疗十年痔,如鼠乳脓出,便作血剧。(白蔹散方)
《外台秘要 卷第二十六 五痔数年不瘥方六首》
黄芪配桂枝:小建中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小,建法当中腹汤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桂小枝柴三胡两汤去主皮 之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伤寒二三日芍,药心六中两悸而生烦姜者三,两小建胶中饴汤一主升之。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伤寒滓论,‧辨内太阳胶病饴脉,证更并治上中微》 虚劳里急,悸火,消衄解,,腹温中服痛一,升梦,失日精三,服四。肢酸疼,手足 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黄芪配桂枝: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 桂枝去皮 生姜切各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疼, 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 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 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 急,羸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
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
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
黄芪配桂枝:防己黄芪汤
黄芪配桂枝:小品黄芪汤
【组成】黄芪二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大枣三十枚(擘) 芍药二两 干地黄二两 黄芩一两 桂心 生姜 当归(各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 海藻、菘菜、生葱、芜荑、猪肉、冷水。
【条文】(黄芪汤),治虚劳少气,小便过多方。[小品]
黄芪配桂枝:黄芪桂枝五物汤
芪芍桂瞿小豆汤 赤小豆(四分) 黄芪(三分) 芍药(二分) 白蔹(二分) 黄芩(三分) 桂心(三分)
附子(炮) 牡蛎(各二分熬) 上八味捣筛为散,酒若泔汁服方寸匕,日三服。(并
出第三十卷中)
又疗十年痔,如鼠乳脓出,便作血剧。(白蔹散方)
《外台秘要 卷第二十六 五痔数年不瘥方六首》
黄芪配桂枝:小建中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小,建法当中腹汤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桂小枝柴三胡两汤去主皮 之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伤寒二三日芍,药心六中两悸而生烦姜者三,两小建胶中饴汤一主升之。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伤寒滓论,‧辨内太阳胶病饴脉,证更并治上中微》 虚劳里急,悸火,消衄解,,腹温中服痛一,升梦,失日精三,服四。肢酸疼,手足 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医学黄芪的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
![医学黄芪的临床应用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5a8c80856a561252d36fe3.png)
黄芪的临床应用
黄芪,常用中药之一,为多 年生草本,属于豆科植物,药 用部分为根部 。内蒙黄芪(绵黄芪)
;东北黄芪(膜荚黄芪),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 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
炙用。
鉴别黄芪
上品黄芪:第一,看颜色,颜色
是微微发黄,并且颜色均匀。第二, 看质地。好的黄芪应该是不干不湿为 好,就是抓一把用力攥紧,不会碎而 且能团在一起但是松开手之后自然松 散,那基本就是好黄芪了。第三,品 味到,味甜而有豆腥味者为佳。颜色有 的黄有的白,那是因为黄芪没有真正 成熟就采摘下来了,为了好卖熏制过
黄芪的禁忌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 现,中药黄芪中含有一种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 毒细胞分裂的化学物质,是对付艾滋病主要元 凶——“淋巴细胞杀手”的有效手段。
黄芪有望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式——抗逆 转录病毒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式。
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指出,黄芪还可以治疗其 他免疫系统疾病,尤其对病毒性感染和慢性病 有奇效。
的。
夏季开花,结荚果
多在秋季采收,含微量元素硒(Se)较多,质量较好
黄芪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 shen。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 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老人形瘦,面肌 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 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 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 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 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 流传。
黄芪禁忌
袁枚与黄芪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 称。有一年夏天,已过古稀的袁枚因贪口腹患了痢疾, 腹痛腹泻大便为黏液血水样。经医生治疗,病情仍无明 显好转。这时一位医生以袁枚年高体弱为由,用黄芪、 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导致闭门留寇,邪无出路,致使 袁枚病情加剧。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 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应 审时度势,当邪气盛时,需要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 出,而不应该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 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 因此不恰当地用补气药,阻邪外出,这就是常说的“闭 门留寇”。后来他的一位老友名叫张止厚劝他服用自制 的大黄,医生们认为大黄药性太猛,病人不能服用。后 来,袁枚服了大黄,疾病痊愈了。袁枚系实证,吃补药 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故而病情加剧而成危 象。此后当机立断,改弦易辙,改用清热解毒、泻下通 腑的大黄,终使病情转危为安。可见用药须对症方有效
黄芪,常用中药之一,为多 年生草本,属于豆科植物,药 用部分为根部 。内蒙黄芪(绵黄芪)
;东北黄芪(膜荚黄芪),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 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
炙用。
鉴别黄芪
上品黄芪:第一,看颜色,颜色
是微微发黄,并且颜色均匀。第二, 看质地。好的黄芪应该是不干不湿为 好,就是抓一把用力攥紧,不会碎而 且能团在一起但是松开手之后自然松 散,那基本就是好黄芪了。第三,品 味到,味甜而有豆腥味者为佳。颜色有 的黄有的白,那是因为黄芪没有真正 成熟就采摘下来了,为了好卖熏制过
黄芪的禁忌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 现,中药黄芪中含有一种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 毒细胞分裂的化学物质,是对付艾滋病主要元 凶——“淋巴细胞杀手”的有效手段。
黄芪有望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式——抗逆 转录病毒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式。
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指出,黄芪还可以治疗其 他免疫系统疾病,尤其对病毒性感染和慢性病 有奇效。
的。
夏季开花,结荚果
多在秋季采收,含微量元素硒(Se)较多,质量较好
黄芪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 shen。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 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老人形瘦,面肌 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 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 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 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 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 流传。
黄芪禁忌
袁枚与黄芪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 称。有一年夏天,已过古稀的袁枚因贪口腹患了痢疾, 腹痛腹泻大便为黏液血水样。经医生治疗,病情仍无明 显好转。这时一位医生以袁枚年高体弱为由,用黄芪、 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导致闭门留寇,邪无出路,致使 袁枚病情加剧。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 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应 审时度势,当邪气盛时,需要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 出,而不应该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 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 因此不恰当地用补气药,阻邪外出,这就是常说的“闭 门留寇”。后来他的一位老友名叫张止厚劝他服用自制 的大黄,医生们认为大黄药性太猛,病人不能服用。后 来,袁枚服了大黄,疾病痊愈了。袁枚系实证,吃补药 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故而病情加剧而成危 象。此后当机立断,改弦易辙,改用清热解毒、泻下通 腑的大黄,终使病情转危为安。可见用药须对症方有效
3724.1.4黄芪中药中医学课件
![3724.1.4黄芪中药中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9f81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2.png)
总之,本品对气虚于内者能补之,气陷于下者能举之,气耗于外者能固之,气弱而 无力运行者,能鼓舞温运之,因此,凡与气虚有关的病症,均可配伍应用。
【黄芪与党参】
党参
善补脏气,主治里虚
补气, 性禀中和(甘平)
治脾肺
气虚证 善走肌表,又治表虚自汗
生津养 血
性偏温补(甘温)
黄芪
又固表止汗,又能升阳,利水,行 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与人参】
黄芪与人参皆为补气之要药。 相比而言,人参功专守内,为治里虚之要药;
黄芪兼走肌表,为治表虚之佳品。 又人参尚可益阴,气虚而兼阴液不足者多用;
黄芪甘温益火,气弱而兼阳虚气陷者宜投,对气虚重症, 二者又常相须为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芪与茯苓】
黄芪与茯苓均可利水退肿,以治水湿停聚,泛溢肌肤而致的肢 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症。 但黄芪功在温运阳气,使气行湿化,则清者四布,浊者下输, 而小便自利; 茯苓重在通利水道,使己成之水湿得以渗泄,而水肿宜消。故 黄芪只适用于气虚失运之水肿,而茯苓则各种水肿皆宜。
行滞通痹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托毒排脓 疮疡脓成不溃 疮疡中期—参归 敛疮生肌 或溃久不敛 溃疡后期—归参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小结】
黄芪味薄而气浮,具升发之性,既能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又可直达肌表,固护卫 阳,且能鼓舞正气以托毒排脓,温运阳气以利水消肿。
【功效应用】
补气
升阳 固表止汗
脾胃气虚—党参、白术 气虚下陷—人参、升麻、柴胡 气不摄血—人参、白术
肺虚喘咳—紫菀、款冬花、杏仁 表虚自汗—牡蛎、麻黄根 阴虚盗汗—生地、黄柏 虚人感冒—白术、防风
【黄芪与党参】
党参
善补脏气,主治里虚
补气, 性禀中和(甘平)
治脾肺
气虚证 善走肌表,又治表虚自汗
生津养 血
性偏温补(甘温)
黄芪
又固表止汗,又能升阳,利水,行 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与人参】
黄芪与人参皆为补气之要药。 相比而言,人参功专守内,为治里虚之要药;
黄芪兼走肌表,为治表虚之佳品。 又人参尚可益阴,气虚而兼阴液不足者多用;
黄芪甘温益火,气弱而兼阳虚气陷者宜投,对气虚重症, 二者又常相须为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芪与茯苓】
黄芪与茯苓均可利水退肿,以治水湿停聚,泛溢肌肤而致的肢 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症。 但黄芪功在温运阳气,使气行湿化,则清者四布,浊者下输, 而小便自利; 茯苓重在通利水道,使己成之水湿得以渗泄,而水肿宜消。故 黄芪只适用于气虚失运之水肿,而茯苓则各种水肿皆宜。
行滞通痹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托毒排脓 疮疡脓成不溃 疮疡中期—参归 敛疮生肌 或溃久不敛 溃疡后期—归参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小结】
黄芪味薄而气浮,具升发之性,既能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又可直达肌表,固护卫 阳,且能鼓舞正气以托毒排脓,温运阳气以利水消肿。
【功效应用】
补气
升阳 固表止汗
脾胃气虚—党参、白术 气虚下陷—人参、升麻、柴胡 气不摄血—人参、白术
肺虚喘咳—紫菀、款冬花、杏仁 表虚自汗—牡蛎、麻黄根 阴虚盗汗—生地、黄柏 虚人感冒—白术、防风
黄 芪ppt课件
![黄 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b0fa65bceb19e8b9f6ba4f.png)
❖ (3)追肥
❖ 黄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一 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kg或三元素复 合肥(N、P、K各15%)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后每 667平方米施入厩肥2000kg加三元素复合肥(N、P、K 各 15%)10kg、饼肥1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 入,施后培土防冻。
❖ 4. 田间管理
❖ (1)间苗、定苗、补苗
❖ 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 隔8-10cm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也可 重播催芽籽补苗。
❖ (2)中耕除草
❖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 高5cm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 苗高8-9cm,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 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
radixastragali产地?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地?蒙古黄芪主产于山西内蒙吉林河北等地?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佳产于山西绵山者习称西黄芪或绵芪?产于黑龙江内蒙古者亦为优质产品统称北黄芪资源现状?黄芪为常用中药用量与甘草不差上下
黄 芪
植物学名
❖ 1、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膜荚黄芪) 2、
黄芪的保护
❖ 现状
❖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较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入药。由于长 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繁 殖,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 保护价值
❖
黄芪根入药,常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
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 多年来市场上周期性的出现脱销与积压现象。
中药学_黄芪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黄芪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https://img.taocdn.com/s3/m/eaa5825b284ac850ac024259.pn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原始形态:
褐色。
2.内蒙古黄芪(红蓝芪、白皮芪) 形似 上种,惟其托叶呈三角状卵形,小叶较多, 25~37片,小叶片短小而宽,呈椭圆形。 花冠黄色,长不及2厘米。荚果无毛,有 显著网纹。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生态环境:
1.膜荚黄芪:生于山坡灌丛及旱坡砂质壤 土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 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 青海、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原始形:
1.膜荚黄芪(卜奎芪、口芪)多年生草本, 高0.5~1.5米。根直而长,圆柱形,稍带 木质,长20~50厘米,根头部径1.5~3厘 米,表明淡棕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具 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 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叶轴被毛;小叶 13~31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 0.8~3厘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用法用量: 3~5钱,大量可用至1~2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相关疾病症状:
崩漏、便血、补气、浮肿、久泻、疽、溃 疡、敛疮、敛疮生肌、慢性溃疡、慢性肾 炎、内热消渴、排脓、气虚乏力、生肌、 肾炎、食少、食少便溏、糖尿病、脱肛、 消渴、血崩、痈疽、子宫脱垂、自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2.内蒙古黄芪:生于山野。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区。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药理作用: 1、正常大鼠饲以含黄芪粉末的事务1周后, 测其耗氧量比服药前逐渐增加。
2、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 有强心作用。
3、本品能使管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 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循环畅盛, 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黄芪
备注:
黄芪的功效课件
![黄芪的功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117460a2161479171128a4.png)
13
服用注意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 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 又能止汗,所以 1. 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 2. 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 单独服用黄芪。 3. 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 4. 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 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11
黄芪的正确服用方法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但若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 体质不同来服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芪的吃法很多,可 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现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每天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好后代茶饮用。可治身体 困倦,无力,气短。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胡适先生中年以后, 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 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 滔滔不绝。
7
黄芪的功效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对于因中毒或疲劳 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明显。临床常用于病毒性 心肌炎的预前或预后的辅助治疗。
黄芪还有明显的降蛋白尿作用。在治疗肾病综合症和改善 肾功能方面,黄芪有着十分有效的功能。
8
黄芪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免疫增强剂。黄 芪不但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等有 效成分,并具有增加骨髓和淋巴组织中白细胞产生的功能,因而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应用在癌症病人的术后辅助治疗。黄 芪不仅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还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 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因此能用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 力和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 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 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服用注意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 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 又能止汗,所以 1. 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 2. 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 单独服用黄芪。 3. 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 4. 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 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11
黄芪的正确服用方法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但若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 体质不同来服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芪的吃法很多,可 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现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每天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好后代茶饮用。可治身体 困倦,无力,气短。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胡适先生中年以后, 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 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 滔滔不绝。
7
黄芪的功效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对于因中毒或疲劳 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明显。临床常用于病毒性 心肌炎的预前或预后的辅助治疗。
黄芪还有明显的降蛋白尿作用。在治疗肾病综合症和改善 肾功能方面,黄芪有着十分有效的功能。
8
黄芪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免疫增强剂。黄 芪不但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等有 效成分,并具有增加骨髓和淋巴组织中白细胞产生的功能,因而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应用在癌症病人的术后辅助治疗。黄 芪不仅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还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 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因此能用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 力和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 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 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中药鉴定黄芪》PPT课件
![《中药鉴定黄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668fe15727a5e9846a610c.png)
黄芪饮片
精品文档
黄芪饮片
精品文档
水提黄芪片
精品文档
黄芪商品
精品文档
3. 性状鉴 别
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灰黄色 ③断面纤维性并有粉性 ④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 ⑤气微, 味微甜, 嚼之有豆腥味 。
精品文档
黄芪横切面简图
精品文档
黄芪粉末图
精品文档
黄芪粉末图
精品文档
4. 显微鉴 别
(一)横切面: ①栓内层为厚角细胞 ②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
(二)粉末: ①纤维两端常断裂成须状 ②石细胞
精品文档
5. 成 分
①皂苷类:
O OH OH
Xyl O
OGlc
黄芪甲苷
②黄酮类: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③多糖
精品文档
混淆品—红芪
1.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 的干燥根。
2. 产地
精品文档
黄芪伪品 为豆科植物锦鸡的根。
特征:气微,味淡。 精品文档
黄芪伪品 为锦葵科圆叶锦葵的根。
特征:气混淆品—红芪
特征:表面灰红棕色
精品文档
混淆品—红芪
精品文档
混淆品—红芪 特征:有晶纤维
精品文档
混淆品—南芪 (五指
毛桃) 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 的干燥根。
精品文档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精品文档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精品文档
混淆品—南芪(五指毛桃)
特征:皮部与木部易分离; 有椰香味; 乳管
黄芪横切面简图黄芪粉末图黄芪粉末图显微鉴别栓内层为厚角细胞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一横切面
黄芪
1.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 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黄芪 ppt课件
![黄芪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93d4d5866fb84ae55c8dad.png)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
对照组 黄芪治疗组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P<0.05
80.00%
70.00%
C.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有明 显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胞浆内Ca ++ 浓度升高 及氧自由基的产生是致缺血-再灌注性凋亡的主 要原因;而细胞因子如IFN、IL、TNF等与细胞 凋亡的发生有关。
黄芪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 SOD活力,清除OFR,保护心肌细胞。
黄芪调节细胞因子如IFN、IL、TNF, 可能是黄芪抑制凋亡的机制之一。
具有强心,促进免疫等作用
多糖类
增强免疫
黄酮及黄酮类似物
扩张血管,清除氧自由基, 促进新陈代谢
其它
氨基酸类 黄芪可分离氨基酸种类达19种 ,其中有许多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微量元素 含量较大的有铁、锰、锌、硒 等。
二.地奥黄芪注射液药理的 基础研究
1.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 2.在免疫系统的研究 3.在抗肿瘤辅助治疗作用的研究 4.在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1979年上海座谈会“冠心病心绞 痛疗效评定标准”
地奥集团 CHENGDU DIAO PHARMACEUTICL CO.LTD.
94.00% 92.90% 92.00% 90.00% 88.00% 86.00% 84.00% 82.00% 80.00% 78.00% 76.00% 74.00% 72.00% 黄芪治疗组*
80.00% 对照组
临床症状缓解率之比较(* P<0.05)
80.00% 72.4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补气中药黄芪.ppt
![补气中药黄芪.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f077d143323968011c92e2.png)
五脏与方位、四时 的配属关系
肾冬
北
肺秋 西
中脾
东
肝春
南 心夏
黄芪
[功效主治]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停所致的水肿、
颜面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 能消肿。
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
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黄芪能补气托毒, 排脓生肌。
黄芪
精力充沛 声音洪亮
体魄强健
练习题
1、具有益卫固表、利尿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 A、人参 B、黄芪 C、甘草 D、益母草 E、鹿茸 2、治中气下陷证,宜用哪味药升举阳气( ) A.人参 B.党参 C.西洋参 D.黄芪 E.白术
LOGOΒιβλιοθήκη 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芪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 和内蒙黄芪的根。
甘,温;归脾、肺经。
黄芪
[功效主治]
补气升阳:
用治脾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 用治中气下陷证,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固表止汗: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
气虚外感诸证。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以 固表止汗。
常用剂量: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蜜炙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LOGO
补气中药
黄芪
补益药
❖定义:凡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为主要功效,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称为补益药。
补气药 气虚 血虚 补血药
补阴药 阴虚 阳虚 补阳药
气虚证病例
四肢无力
精神萎靡
自汗 反复外感
黄芪(黄耆)
❖“芪” 通 “耆”
❖ 耆:本意指六十岁的老人,后泛指年长者。 ❖ 李时珍《本草纲目》:“耆,长也。黄耆色黄
黄芪颗粒ppt课件
![黄芪颗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894b07a58da0116d174981.png)
富含微量元素硒,对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
通透性尿蛋白,同时可促进肌肉合成蛋 白,而改善机体状况 ;2黄芪有直接
利尿减轻浮肿的功效 。黄芪在延缓肾小球硬化,增加肾脏的血液灌注及肾
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功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8
黄芪颗粒的临床应用
小儿多汗症
叶世武,儿科药学杂志,2009,2(15)28~29
结论:黄芪颗粒可能通过下调 AVMC 患儿血清中 IL- 17 和 TNF- α 浓 度,抑制炎症反应,提高 AVMC患儿临床疗效。
•7
黄芪颗粒学,2009,10(31)407~409
P<0.05
P<0.05
结论:黄芪可改善机体对抗原的清除力,促进对肾小球基底膜的修复;黄芪
•4
黄芪颗粒的临床应用
儿童呼吸道感染
刘洁,云南医药,2011,6(32)613~614
结论:黄芪颗粒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提高机 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生 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5
黄芪颗粒的临床应用
儿童哮喘
许鹏飞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6)2183
黄芪颗粒
•1
黄芪用药历史
《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并有“逐五脏间恶血”之 功效;
《本草备要》:“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 止;炙用补中,益元气,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 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本草逢原》:“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 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结论:1、治疗前后最大呼气流速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 别。说明黄芪颗粒和顺尔宁都能显著提高肺功能,两者没有明显差异。 2、黄芪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是具有双向作用 的免疫调节剂。
黄芪的栽培技术PPT课件
![黄芪的栽培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a8f7da10661ed9ac51f376.png)
根及根茎类药材栽培技术—黄芪栽培技术
2021/6/7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黄芪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知道黄芪药材规格等级 能力目标:
※▲1.能根据黄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和 田间管理 ※▲2.能进行黄芪的采收及产地加工
2021/6/7
2
一、基本概述
❖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植物,具有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 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 种子肾形,黑褐色。
❖ 花期6-8月,果期8-9 月。
2021/6/7
10
❖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30-90cm,直径1-3.5cm。 表面淡棕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并有较 多横长线形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 的可见连结成网状的纤维束,两端均有纤维束外露。 质硬略韧,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皮 部约占半径的1/3,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射线细密, 皮部射线略弯曲,稍有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有 豆腥味。
❖ (4)播种。以直播为宜,产量高,质量好。播种期: 春播于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10厘米后立即播种, 宜早不宜迟;秋播于9—11月。
2021/6/7
17
3、种子直播
❖ 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33厘米、株距27厘米挖浅穴, 每穴散开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3厘米,条播按行距 45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与火土灰、人粪尿 拌匀后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厚1-2厘米,稍 加压实,播后用细孔喷壶浇水1次。穴播每亩用种量11.5公斤。
2021/6/7
15
2、种子处理
❖ 由于黄芪种子硬实,具种皮不透性,吸水力差,发芽困难,播前 必须进行下列方法处理(任选一种)。
2021/6/7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黄芪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知道黄芪药材规格等级 能力目标:
※▲1.能根据黄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和 田间管理 ※▲2.能进行黄芪的采收及产地加工
2021/6/7
2
一、基本概述
❖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植物,具有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 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 种子肾形,黑褐色。
❖ 花期6-8月,果期8-9 月。
2021/6/7
10
❖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30-90cm,直径1-3.5cm。 表面淡棕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并有较 多横长线形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 的可见连结成网状的纤维束,两端均有纤维束外露。 质硬略韧,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皮 部约占半径的1/3,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射线细密, 皮部射线略弯曲,稍有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有 豆腥味。
❖ (4)播种。以直播为宜,产量高,质量好。播种期: 春播于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10厘米后立即播种, 宜早不宜迟;秋播于9—11月。
2021/6/7
17
3、种子直播
❖ 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33厘米、株距27厘米挖浅穴, 每穴散开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3厘米,条播按行距 45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与火土灰、人粪尿 拌匀后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厚1-2厘米,稍 加压实,播后用细孔喷壶浇水1次。穴播每亩用种量11.5公斤。
2021/6/7
15
2、种子处理
❖ 由于黄芪种子硬实,具种皮不透性,吸水力差,发芽困难,播前 必须进行下列方法处理(任选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6
10
《本草纲目》主治
• 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 小结:《本草纲目》中黄芪的用量在二钱到六两不等,剂量跨度较大,其中 在治疗小便不通、白浊、老人便秘时用量较小,不足一两;在咳脓咳血、萎 黄焦渴、酒疸黄疾中用量较大,多在二两以上。在白浊、老人便秘与咳血时 均用研磨成粉,易于服用。甲疽、疮疡可外用,肺痈成脓亦可内服。
• 补气以行血——中风、痹症后期之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黄芪补气
•
以行血(补阳还五汤)
2020/3/26
14
古代医家应用
• 李杲曾在《药类法像》中提出黄芪可“泻肺中火”,《脾胃论》中记载“黄芪、人参、 甘草3味,退热之圣药也”,以及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运用黄芪治疗气虚发热,血 虚发热中得到进一步认证。
2020/3/26
11
配伍禁忌
《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防风” 《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2020/3/26
12
配伍
• 补气——与白术、茯苓配伍可补气利尿
•
与当归配伍可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
•
与人参、白术配伍可补气摄血(归脾汤)
•
与天花粉、葛根配伍可补气生津(玉液汤)
• 《药性论》中用黄芪治疗“肾衰耳聋”。
• 治疗消渴:
• 参苓饮子——《卫生宝鉴》中:麦门冬 五味子 白芍药 熟地黄 黄耆各90克 白茯苓8克 天门冬 人参 甘草各15克 ,功效:生津增液,养胃进食,主治:消渴,不思饮食。
• 玉泉丸——《仁斋直指方》麦门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耆(半生,半蜜炙)乌梅 肉(焙)甘草各30克 瓜蒌根干葛各45克。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口干。
肌。 • 功效: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
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 敛。
• 与《中药学》课本内容不同的是,点出了行滞通痹、生津养血之功效。余功 效及用法用量二者均相同。
2020/3/26
6
《本草纲目》中主治
• 黄芪治小便不通——小便不通。可单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 服。小儿减半。(因黄芪归脾经,故多治疗脾气虚所致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 少者,补气兼利尿,标本兼治,可与茯苓、白术等配伍)
2020/3/26
黄芪
点此添加LOGO
传承中医药文化
1
2020/3/26
《中药学》 《中国药典》 《本草纲目》
药物配伍
目录
2
《本草纲目》
• 黄芪首次作为药物出现在《五十二病方》中,作为《本草纲目》中第二位出 现的药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可见其重要性。
• 释名:百本、王孙。《本草纲目》始称为黄芪,旧名黄耆。耆者,长也,意 为补者之长。
•
肺气虚证
•
气虚自汗
•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
痹症、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不仁、
半身不遂者,亦常用黄芪补气以行血。
• 用法用量: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2020/3/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中国药典一部》
• 黄芪功能与主治: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
• 固表——与牡蛎、麻黄根配伍可固表止汗(牡蛎散)
•
与白术、防风配伍可治疗表虚自汗(玉屏风散)
2020/3/26
13
配伍
• 托毒生肌——疮疡中期,难溃难腐者,可配伍人参、当归、升麻、白芷以扶
•
助正气、托脓外出(托里透脓散)
• 生
溃疡后期,疮口难敛,可与人参、当归、肉桂等配伍以补气
•
血,生肌敛疮(十全大补汤)
2020/3/26
15
现代报道
• 黄芪50g水煎服,日一剂,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预防上呼吸道感 染
• 黄芪过服可致过期妊娠,产程延长(多为连服15天,总量300g以上者)
• 可治疗气虚型心脑血管疾病
• 可预防儿童哮喘复发
• 与前列地尔合用治疗糖尿病肾病
2020/3/26
16
现代功效
• 现代医学研究,黄芪具有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 • 利尿作用。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 • •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 • • 抗心律失常作用。
• 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 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 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2020/3/26
9
《本草纲目》主治
• 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也可配伍 人参、当归、白芷等)。
• 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般指红蓖麻)一 合(约0.1074L),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 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主要治疗气 虚秘)
2020/3/26
8
• 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 丸。
• 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本 经》称林兰,归为上品)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 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2020/3/26
7
《本草纲目》主治
• 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 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现代用法:黄 芪30g,炙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
• 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应为闾茹)一两,醋浸 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本草纲目》中称为芎穷,今 多称川芎,因本书中云川芎下死胎,故本法慎用)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 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 药用部位: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去须根和根头)。主产于我 国北方,春秋二季采挖,生用或蜜炙用。
•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 归经:脾、肺经。
2020/3/26
3
药材图片
2020/3/26
4
《中药学》课本内容
•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 应用:脾气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