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eb6a47b7360b4c2e3f6472.png)
《对数函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的基础上引入的。
对数函数的学习,不但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系统,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探索指数与对数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类比联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检查和整合能力。
3、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内在关系。
二、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创新思考,亲身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归纳,并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联想”、“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学生经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协作学习、自已发现结论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提出问题首先给出一个问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个数y 是分裂次数x 的指数函数2xy =。
若研究其相反问题:知道分裂后细胞个数y ,要求其分裂次数x 的值,即有:22log x y y x =→=。
同理,对放射性物质,知道了剩余量y ,也可以求出经过的时间x :0.840.84log x y y x =→=。
上述两个函数,y 是自变量,x 是y 的函数,但习惯上,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它的函数,因此对上式进行改写:22log log x y y x =→=,0.840.84log log x y y x =→=。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的概念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4b38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b.png)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的概念》说课稿(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0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的概念。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手势)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对数函数的概念》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数函数的概念。
二、说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必修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和对数的互化,以及对数的基本运算,并且这一阶段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抓住这一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以及反函数的求法。
2.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的过程,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为反函数的求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以学定教,我会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份前置作业(预习单),分为两部分:1.是旧知连接,出一些本课知识紧密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很好的摸清学生基础。
2.是新知速递,是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完成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基础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为了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的教学分几个部分进行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将出示关于细胞分裂的过程视频,请同学们写出分裂次数x与细胞总数y的函数关系。
即y=2x,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分裂出一万个细胞,需要经过多少次呢?就此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doc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be6e4013ec3a87c24028c4fc.png)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内容选自:人教A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小节,这小节共两个课吋,本节课是第一课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又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函数打下基础•它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蕴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3.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其图象与性质.(2) 难点是利用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讲解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2. 学法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 类比学习: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食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三、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1 •情景引入最近两年,我们国家发生地震的次数非常多,带来的灾害更是让人感到深痛.由于地震的震级不同,带来的破坏性也就不同•那怎样来测地震的震级的呢?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制定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 ,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九是“标准地震”的振幅.设计意图:情景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反应对数函数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融入学习中.2.探究新知定义:函数y = 10&班67>0,且(7工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兀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问题1对数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oo)?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问题,能联想到之前学习的对数,根据对数的定义得到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y = log2 x2(2) y = 10g丄(4一兀)2设计意图:R的在于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加深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的掌握.问题2同学们想到用什么方法来作图?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指数函数学习对数函数,从而培养他们类比学习的思维能力. 问题3画好函数y = log2x的图象后,同学怎样来画的函数y = lo gl x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特点,另辟新径画岀图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以及提取知识的能力.问题4画好后请同学们观察所画的全部图象,你能够归纳总结出对数函数y = log,兀(d > 0,且G工1)的图象和性质吗?再请同学们回答函数具有哪些基木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回答函数的性质以加强同学们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自学能力.一般地,对数函数y = log“ x (a > 0,JI Q工1)的图象与性质如下表所示: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1) log2 3.4 , log2 8.5 (2) log。
高一人教A版《4.4对数函数》说课稿
![高一人教A版《4.4对数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89f74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7.png)
一、说单元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对数函数出现在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丰富的解题技巧,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严谨论证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包括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它们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共3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对数函数的概念,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三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
3、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一)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的现象普遍存在,是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的刻画.(二)对数函数的研究也遵循了一般的函数研究套路:背景→定义、表示→图象与性质→应用.深化 本质 从一般到特殊 从特殊到一般 数形结合抽象类比指数函数代数基础图象 指数函数 实际背景 对数函数的概念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的应用 值域定义域自身性质 函数间关系 指数函数变换成对数函数的刻画 定义域 值域 定点 单调性 奇偶性 y =log a x 与 y =log 1a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y =a x与 y =log a x 互为反函数 三类不同函数的增长差异(三)对于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先类比指数函数图象的研究函数方法,即通过底取不同值时函数图象直观的体现对数函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大量具体图象的基础上归纳其共同特征,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图象反映这样的特征,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公共点、单调性、变化趋势.由函数的图象能体现函数的性质,而由函数的性质也能确定函数的图象特征,对数函数的研究延续了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通过解析式、图象、性质多元联系地认识对数函数的本质和函数模型的特征.(四)对数函数的研究内容有其独特之处:①概念生成环节,相较于幂函数、指数函数直接从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模型,对数函数还重点揭示了从另一角度分析之前熟悉的指数变化规律,通过与指数函数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②性质研究环节不仅研究对数函数自身的性质,还增加了同底指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和三类不同函数(y=kx(k>0),y=log a x(a>1),y=b x(b>1))增长的差异.上述两处改变凸显了一个主题:用联系和对比的观点分析数学对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这里重点说明一下不同函数增长差异的比较问题.面对实际问题时,为了准确地描述它的变化规律,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类型来构建函数模型,为此就要先分析清楚不同类型函数的增长差异.从函数性质的角度看,增长差异是对函数单调性进一步深化,是研究函数的变化率与导数的基础.总之,相较于之前的函数,对数函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借助对数函数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类比、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4、单元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知、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具有现实背景的具体实例,经历数学抽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意义。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1bf5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7.png)
对数函数说课稿对数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数函数通常在函数章节中被引入,作为指数函数的逆运算。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应用。
首先,我们从对数函数的定义开始。
对数函数可以定义为指数函数的逆运算。
如果\( a^x = N \)(其中\( a > 0 \)且\( a \neq 1 \)),那么\( x \)被称为\( N \)的以\( a \)为底的对数,记作\( x =\log_a N \)。
这意味着,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解,它描述了在给定底数和结果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次乘法才能得到这个结果。
接下来,我们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
对数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 对数函数的底数\( a \)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
2. 对数函数是单调函数,即当\( N \)增加时,\( \log_a N \)也增加。
3. 对数函数的图像总是通过点(1, 0),因为\( \log_a a = 1 \)。
4. 当底数\( a > 1 \)时,对数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上升;当底数\( 0 < a < 1 \)时,图像从左到右下降。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它的形状取决于底数\( a \)的值。
当底数\( a > 1 \)时,图像在\( y \)轴右侧,随着\( x \)的增加,\( y \)值逐渐增加;当底数\( 0 < a < 1 \)时,图像在\( y \)轴左侧,随着\( x \)的增加,\( y \)值逐渐减少。
在实际应用中,对数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例如计算复利、声音的分贝等级、酸碱度的pH值等。
例如,在金融领域,复利计算公式\( A = P(1 + r/n)^{nt} \)可以通过对数函数转换为\( t =\frac{\log(A/P)}{\log(1 + r/n)} \),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8d78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3.png)
对数函数说课稿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数函数。
首先,我将从对数函数的定义开始讲解,然后介绍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对数函数是指以某个正数为底的对数运算。
那么,什么是对数运算呢?对数运算可以看作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以a为底的对数运算可以表示为:loga(x) = y其中,x称为底数,a称为底,y称为指数。
对数函数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如果一个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正数x和正数a,都有f(x) = loga(x),那么这个函数就是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
这样的函数可以简单地表示为f(x) = loga(x)。
然后,我们来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首先,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正实数集R+,值域是实数集R。
对数函数是一个严格递增函数,也就是说,如果x1 < x2,则loga(x1) < loga(x2)。
其次,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上凸曲线,对于底数a > 1,函数图像会有一个坐标原点处的极值点,在原点左侧的函数值逐渐上升,在原点右侧的函数值逐渐下降。
对数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对数函数在求解指数方程时非常有用。
通过将指数方程转化为对数方程,可以更方便地解出未知数。
其次,对数函数在科学计算和工程问题中经常用到。
例如,音乐中的音调和震级的计算、化学中的pH值的计算都可以利用对数函数来进行。
最后,对数函数在经济学中也有应用,例如在财务分析中,对数函数可以用来计算复利的增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探讨函数的单调性和图像的凹凸性,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方式来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例如,通过计算当底数为2时,对数函数的函数值和x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释对数函数在不同区间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对数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形式,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对数函数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对数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ae9de67131b765ce05081491.png)
各位评委老师好:zion介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1 第 2 章第2 节的第二小节内容,我将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数函数是在学习了对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对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
对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基本初等函数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中阶段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及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对数函数概念,能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会数学的科学应用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重点是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对数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及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三.教法学法分析根据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为辅助手段。
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学习,学习对数函数于指数函数相对照。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给出课本关于考古的例子,让学生回忆对数的概念,并分析例题中变量间的关系。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对上诉例题进行阐述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概念。
3.给出俩个简单的指数函数a=2和a=1/2,并要求学生通过描点法在同一坐标轴里画出函数的大致图像,并指出这俩个函数的特征。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966edebb68a98270fefa3a.png)
《对数函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对于这个课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地位《对数函数》是人教B版必修1第三章内容.主要学习(1)对数函数的定义(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利用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进行初步应用. 对数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后所要研究的又一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学习对数函数既是对前面所学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学习其他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学过指对互化原理,已经树立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而经过对一、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研究后,学生对函数研究思路有了更加理性的思维.但是对数是一个新出现的代数形式,学生在对数的四则运算方面掌握的并不好.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借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地位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说出对数函数的定义;通过探究例 1会利用对数函数定义求相关函数的定义域;2、会画出具体的对数函数图像;3、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定点等);4、通过探究例2学会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大小.(已知真数大小,比较两个对数值大小;已知对数值大小,比较真数大小;已知对数值、真数大小判定底数X 围。
)获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由教学目标设定重点为: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难点为:理解和掌握底数a 的变化对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影响.教法分析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辅助作用,我进行这样的教法设计: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例:我们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个数y 是分裂次数x 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xy 2 表示.问题: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32,100,200……细胞?你能用细胞个数y 表示分裂次数x 吗?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得到:y x 2log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对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实现x y 2=到y x 2log =的转化,并引出课题.(二)对数函数定义导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函数的概念分析y x 2log =x y 2log =的转化过程,总结出对数函数的定义.而学生对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定容易忽视,为此设置了问1:底数a 的取值X 围是什么?问2:定义域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总结,教师板书对数函数概念:【设计意图】问题1、2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更加严谨的对数函数的定义,实现教学目标1.(三)对数函数图像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在提前发放的直角坐标系表格上画出x y 2log =的图像,教师观察学生作图过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
高一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说课稿
![高一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c52bc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0.png)
高一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说课稿一、教材的本质、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第二课时)是____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小节涉及对数函数相关知识,分三个课时,这里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并用此解决三类对数比大小问题,是对已学内容(指数函数、指数比大小、对数函数)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渗透方法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即数形结合能力2、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对数比大小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是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是对指数中比大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再次体现和应用,对后为解对数方程及对数不等式奠定基础。
所以确定本节课重点:运用对数函数图像性质比较两数的大小教学中将在以下2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点:1、利用学生预习后的心得交流,资源共享,互补不足2、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及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后上课的情况下,对于课本上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本节课教师要补充第三类比大小问题———同真异底型,对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确定本节课难点:同真异底的对数比大小教学中会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教学难点:1、教师调整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即可。
2、小组合作探索新问题时,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适时用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自信。
3、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教师说课比赛 对数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案
![教师说课比赛 对数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a327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e.png)
对数函数(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它是学生已学过指数函数及对数与常用对数基础上引入的,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辅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有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节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的要求,本节的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学会初步应用。
能力目标是: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
情态及价值观目标: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之间的转化,在某某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合作意识,感受学习乐趣,动脑思考的良好个性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难点: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在关系②通过已知的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再类比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1、教法——发现法发现法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容易激发其兴趣,唤起其有意注意,兴趣可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学生熟悉的指数函数知识逐步过渡到对数函数知识的认识,其次,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发挥其主动性来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即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并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在关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2、学法启发式与独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独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在讨论中以教师的点拔如“类比法”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所提问题,通过加强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法,激发他们手脑并用,引发和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950008d8762caaedd33d4e1.png)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说明.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解析《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的第二章第2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初步应用。
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还是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
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
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整个过程贯穿类比和数形结合思想。
2、学生学情诊断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的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
由于对数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不高,初中生运算能力也有所下降,以上双重问题增加了学生学习对数函数的难度。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从特殊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3、教学目标设置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创设情境,对对数函数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②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的性质,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体会函数图象的变换和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doc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e65ee11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0.png)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校,学生的根底比拟薄弱,发散性思维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一直以来,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我本次授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整个课题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概需要3个课时来完成,我提交的是第一个课时的.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数函数这局部教学内容,蕴含了函数与方程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后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局部,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对数函数的兴趣是这节课的首要任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如何准确把握对数函数的图象与特征上.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案设计.(一)概念引入自然.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了考古学家是如何估算古遗址的年代,然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当碳14的含量P取不同数值时相对应的生物死亡年数t,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观察t与p之间的关系,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入概念.(二)透彻讲解定义.在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后,许多学生可能未能及时地意识到它只是一个形式定义,因此我通过材料1来帮助学生消化与掌握概念.(三)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图,使得他们对图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印象更加深刻.这样处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四)巧妙地突破难点.我采取把学生分成假设干个小组的形式,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相互补充的方法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图象的认识.另外,学生讨论完毕后,我先让一个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跟全班同学交流他们所得到对数函数的一般图象和性质,然后再请其它小组选派代表提出补充意见,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做不但使学生愉快地承受了新知识、活泼了课堂气氛,而且突出双边活动,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也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五)灵活处理例题与练习题.我是通过两那么材料(材料2、4)来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运用.材料2是作为例题来表达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其中材料2的第1、2小题是以具体数字为底数的对数值大小的比拟,第3小题那么是以字母为底数的对数值大小的比拟,这样子设计表达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原那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材料4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的,它是材料2的再现,以口答的形式解决,目的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至于材料3是为了提高学生如何求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认识而设置的.小结侧重于再次讲解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及其性质,以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与教学目的相照应.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和探究,我所设计的这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然后观察、探究新知的过程,但由于缺乏经验,难免有缺乏之处,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使我能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说课稿范文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b3b4539b6648d7c1c7469e.png)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说课稿范文说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对数函数》出现在职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八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4)情感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难点: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关键: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二、说教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4)多媒体演示法三、说学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四、说教学程序1、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什么是对数如何求反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学生回答并利用课件展示一下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反函数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2、认定目标(出示教学目标)3、导学达标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安排师生互动活动.(1)对数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y=logax见课件把函数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2)对数函数的图象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可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画图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y=log2xy=logx)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因此可取x=,,,1248请计算对应的y 值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x的图象画出y=logx的图象,再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对数函数的性质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a<1两种情况列出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出示课件并进行详细讲解把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列成一个表以便让学生对比着记忆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帮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而且利用表格,可以突破难点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4、巩固达标(见课件)这一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从讲解过程中找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总结充分体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5、反馈练习(见课件)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6、归纳总结(见课件)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此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7、课外作业:(1)完成P178A组1、2、3题(2)当底数a>1与0<a<1时,底数不同,对数函数图象有什么持点?五、说板书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见课件)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完整版)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
![(完整版)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580cfaa417866fb94a8e00.png)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出处及其所处地位和作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出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册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二节“对数函数”中的内容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
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初中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
而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性质(即单调性和奇偶性)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概念之后进行学习的。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性质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认识,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函数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理解;并且为以后学习幂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复合函数和导数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过程方法: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函数概念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对数函数的性质是由其概念所决定,因此我把对数函数的概念作为重点和难点,利用函数概念类比对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类比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是掌握重点的关键,而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是突破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这一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好本节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22b9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5.png)
《对数函数》说课稿对数函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增减性及其特殊值。
- 能够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对数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 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及其特殊值。
难点- 对数函数的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的对数函数模型建立。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1.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反函数关系。
- 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分析:- 绘制对数函数的基本图像。
- 分析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渐近线、拐点等。
3. 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及其特殊值:- 讨论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 求解对数函数的特殊值。
4. 对数函数的应用:- 对数函数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 对数函数在等比数列或等比数列中的应用。
方法-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利用计算工具或手绘方法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对数函数的变化规律。
- 针对对数函数的增减性进行讨论和练,强调求解特殊值的方法和意义。
- 引导学生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已研究过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数函数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
3. 图像绘制:利用计算工具或手绘方法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4. 增减性和特殊值:讨论对数函数的增减性,求解对数函数的特殊值,并解释其意义。
5. 应用练:引导学生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练。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1c560eb52acfc789ebc9ef.png)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0911班的OOO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2.2节《对数函数》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懂得如何探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能够运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像的情况下来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
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数函数是函数中又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2)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同时它又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 教学目标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解决与对数函数有关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创新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来加强学生的数知整合,使不仅能够实现结果性目标,还能体现过程性目标,经验性目标等多方面的整合。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认知建构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由于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中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使得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知并使得个性思维得以发展二教法与学法分析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就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通过制定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创设具有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持疑探究调查学法指导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安排一下六个课时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一下六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出处及其所处地位和作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出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册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二节“对数函数”中的内容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
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初中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
而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性质(即单调性和奇偶性)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概念之后进行学习的。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性质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认识,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函数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理解;并且为以后学习幂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复合函数和导数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过程方法: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底数a 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函数概念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对数函数的性质是由其概念所决定,因此我把对数函数的概念作为重点和难点,利用函数概念类比对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类比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是掌握重点的关键,而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是突破底数a 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这一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好本节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和启发诱导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从函数概念引出对数函数概念,形象、清晰演示出底数a 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在整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形式加以引导点拨。
三、说学法
就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通过具体事例,类比函数的概念,自然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并加深了对对数概念的理解
(2)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像类比指数函数性质,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3)通过图像变换特征,数形结合在动态变化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通过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a 2 情景:考古学家在马王堆发掘的“沉睡”了近 2200 年的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
其次,通过两个问题:(1)那么考古学家是怎样推测出辛追距今 2200 年的呢?(2)t 是关于 p 的函数?为什么?类比函数的概念,自然引出一个特殊的函数——对数函数。
之后,再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在前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质,经过的时间 x 年与物质剩余量 y
的关系式为 y = 0.84 x ,我们也可以把它改为对数式,
x = log 0.84 y ,其中 x 年也可以看作 物质剩余量 y 的函数.得到另一个对数函数—— x = log 0.84 y ,同时让学生发现,对数函数模型在解决现实生活的实例中有广泛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设计两个问题,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得出对 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从而引入课题。
问题一: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二:如果用 x 表示自变量,用 y 表示函数,你能得到上述两个函数的一般式吗?
2、抽象归纳,引出概念:
首先,提问: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吗?从而引导学生类比指数函数 的定义,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即:一般地,我们把函数 y = log a x (
a >0 且 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其次,设计两个思考:(1).在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定 a >0 且 a ≠1.
(2).为什么对数函数 y = log a x ( a >0 且 a ≠1)的定义域是(0,
+∞).帮助学生剖析对数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抓住其本质,便于理解记忆。
再次,运用教材上的 例题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 log x 2 (2) y = log a (4 - x ) (
a >0 且 a ≠1) 出了教材原有的这两道题以外,我增加一道题:(3) y = log x (2 - x )
及时检验与巩固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对数函数定义的理解。
3. 探索研究,概括性质:
首先,设计一个探究;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两组函数的图像,并
观察各组函数的图像, 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1) ⎛ 1 ⎫ x
y = 2 x ; y = log x
; ( 2) y = ⎪ 2 , y = log 1 x 。
⎝ ⎭ 2
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当 a > 0, a ≠ 1, 函数 y = a x
与 y = log a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y=x 对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这种关系作出对数函数
y = log a x ( a >0 且 a ≠1)的图像,并对照指数函数
的性质,总结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讨论并交流各自的发现成果,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底数 a 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通过图像变换特征,数形结合,在动态变化过程中让学生理
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突破教学难点)
其次,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 a ≠ 1, ),当a > 1 时,x 取何值,y >0,x 取何值,y . < 0 ,当0 <a < 1 呢?
问题二:对数式log a b 的值的符号与a,b 的取值之间有何关系?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语叙述. 在教材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引申出函数值和自变量的变化等情况,为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
做铺垫,适当增加相关知识。
再次,再设计一个探究:
采用多媒体投缘,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y = log
2 x
y = log
1
x
2
y = log
3
x
y = log
1
x
3
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当a > 0, a ≠ 1, 函数
y = log
a
x 与y = log 1x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a
4.知识整合,例题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一道例题,考察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的方法,熟悉对数函数的性质,渗透应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规范解题格式.例2.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1)log
2
3.4 与log
2
8.5
5.课堂小结(2)
log
0.3
1.8
与
log
0.3
2.7
1、学生自己谈收获和体会,归纳本节内容,从整体上认识本节所学知识。
2、强调底数相同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对数函数的图像是关于直线y=x 对称的,一方面,加深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引出反函数的概念: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互为反函数,
也就是说:函数
y =a x 称为y = log a x 的反函数,反之,函数y = log a x 也称为y =a x 的反函数.一般地,如果函数
y =
6.布置作业与课后练习
作业:P74.习题2.2 7,8
f (x) 存在反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记作为y = f -1 (x)
作业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布置,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又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在解题能力方面也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