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扩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二.扩散机制
晶体中原子的扩散途径
1—表面扩散; 2—晶界扩散; 3—位错扩散; 4—体积扩散。
36
体积扩散过程的微观机制
可能的机制
1-直接交换 2-环形交换 3-空位 4-间隙 5-推填 6-挤列
3 4 5
2 1
6
根据单原子的跳动方式主要有:间隙扩散和空位扩 散两种机制。
37
间隙扩散机制 9 定义:扩散原子在点阵间隙位置之间的跃迁而导致 的扩散。面心立方点阵中间隙扩散如图所示。
44
一.温度
温度——最主要的因素
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原因: ¾ 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具有跳动条件的原子几率增 大; ¾ 随着温度的升高,空位浓度相应增加,因而有利于 扩散。
45
例如,碳在γ铁中扩散时:
46
二.固溶体类型
Q间隙< Q置换;D间隙>D置换 例如:
C、N等溶质原子在铁中的间隙扩散激活能比 Cr、Al等溶质原于在铁中的空位扩散激活能要小 得多,因此钢中渗C、渗N 较渗Cr、渗Al 等金属 易于进行。
研究扩散一般有两种方法:
表象理论:根据所测量的参数描述物质传输的速率 和数量等; 原子理论:扩散过程中原子是如何迁移的。
5
第一节 表象理论
主要内容 扩散第一定律 扩散第二定律 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 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
6
一.扩散第一定律(Fike第一定律)
菲克定律是1855年菲克在研究固态原子从高 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时给出的扩散通量和浓度 梯度的关系。 扩散第一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 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质量(扩散 通量) 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其数 学表达式又称作扩散第一方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扩散与金属的加工、使用性能之间存在密切 的关系,例:
铸造合金消除枝晶偏析的均匀化退火;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一些相变; 金属塑变后的回复与再结晶; 钢的化学热处理; 金属的氧化、脱碳; 粉末合金的烧结等。
4
扩散类型(金属中):
自扩散:纯金属中的扩散,如:α-Fe →γ-Fe, 由于原子自身扩散引起晶格类型的改变。 异扩散:溶质原子在溶剂金属中的扩散。 互扩散: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的相互扩散。
D:扩散系数; λ:二次枝晶轴间距的 一半,即溶质浓度最高 点与最低点的距离。
23
可见: (1)在给定温度下均匀化退火所需要的时间与λ 的平方成正比。减小原始组织中晶粒尺寸或枝晶间的 距离,如加快速凝固和形变加工等,可以缩短均匀化 的扩散时间。 (2)均匀化退火所需要的时间与扩散系数成反 比,退火温度升高,D增大,均匀化退火所需要的时 间大大缩短。 (3)只有时间趋近于无穷大时,偏析衰减程度才 趋近于零,才会完全均匀化。
¾
40
9
• •
空位扩散条件: 结构条件:扩散原子周围存在点阵空位。 能量条件:扩散原子应具有可以超越能垒的自由能。 铜的自扩散激活能按三种机制计算的理论值如下所 示:
实验值为:Q=1.93×105J/mol,与空位机制的 激活能基本相等。
41
9
空位扩散时扩散系数
空位扩散激活能:由原子跳动激活能△E与空位形成 能△Ev两部分组成 。 可见,置换扩散激活能( 散激活能( )。 )大于间隙扩
33
晶面Ⅱ上净增加溶质原子数相当于△t时间内的扩 散通量,即 设Ⅰ、Ⅱ面间距为a ,面积均为1。则各自的溶质 原子体积浓度分别为C1=n1/a ; C2=n2/a 。 若以溶质原子沿X方向的浓度分布表示,则晶面Ⅱ 上的浓度可确定为:
与扩散第一方程
相对比:则
34
表明: 扩散系数D同时与原子跳动频率以及每次跳动距离 的平方成正比。 原子跳动频率取决于原子本性与温度,每次跳动距 离和P与晶体结构有关,所以在影响扩散系数的诸 因素中温度条件和晶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两种方式表示的累积速率相等:
11
若D与浓度无关
菲克第二定律
推广为三维空间普遍式:
12
菲克第二定律描述了:固体中由于存在浓度梯度时而 引起的扩散,称为化学扩散。 另一方面:当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仅由热振动而 引起时,称为自扩散。
13
三.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
扩散第二定律是以浓度C为因变量,以距离X 和时间t为自变量的偏微分方程,此方程的解给出 C=C(X,t)的解析式。 对于非稳态扩散过程,需要对扩散第二定律按 所讨论的问题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出不同的 解。
7
dx
(C1>C2)
C1
C2
J
J: 扩散通量,单位为 Kg/(m2· s); D:扩散系数,是反映扩散能力和 决定扩散过程的物理量,是单位浓 度梯度时的扩散通量,单位为cm2 /s; C:体积浓度,即单位体积物质中 扩散物质的质量或原子数。单位为 g/cm3,Kg/m3 。 dC/dx:沿X轴的浓度梯度,方向 指向浓度增加的方向。 负号:由于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 向相反,负号表示扩散由高浓度处 向低浓度的方向进行。
25
柯肯达尔效应:置换互溶组元所构成的扩散偶中, 由于两种原子以不同速度相对扩散,扩散通量不相 等,造成标记面漂移的现象。 这种由置换互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标记移动的不均 衡扩散现象成为一种普遍规律。 理论意义:主要是对置换扩散空位机制的证实。
26
第二节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根据热力学分析,决定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化学位梯度而不是浓度梯度。
14
1.无限长物体中的扩散(两端成分不受扩散影 响的扩散偶)
设有两根很长且截面相同的固溶体合金棒对焊连 接,形成扩散偶。A棒的溶质浓度为C2,B棒的溶 质浓度为C1。 当扩散偶经加热保温不同时间后,对焊面附近的 浓度将发生明显变化,但其两端仍保持各自浓度。
15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无限长等截面扩散偶的扩散第二方程解为:
8
适用范围:稳态扩散,即在一定区域内,浓度不随 时间变化( )。 为了表示X、Y、Z三个方向的扩散,扩散第一定律 的普遍式为:
9
二.扩散第二定律(Fike第二定律)
对于非稳态扩散(dc/dt≠0):
10
在体积元(Adx)内:
积存速率 = 流入速率 - 流出速率
体积元内累积速率可表示为体积溶质随时间的变化率:
浓度梯度与化学位梯度一致,下坡扩散,成分趋于 均匀,如铸锭均匀化。 浓度梯度与化学位梯度不一致,上坡扩散,成分区 域性不均匀,如共析分解。
27
当系统中组元的活度或浓度沿X方向存在差 别时,则该组元的化学位随X不同而发生变 化。此时组元所受扩散驱动力为:
负号说明扩散驱动力与化学位 下降方向相同,即扩散原子向 化学位减小方向进行。
第三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
本章的主要内容
扩散的表象理论 扩散的热力学 扩散的原子理论 影响扩散的因素 反应扩散 扩散在冶金方面的应用举例
2
扩散: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 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也是体系熵增过程。
固体金属中 同样存在扩 散,且扩散 是固体中物 质传递的唯 一方式。
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结晶时会出现枝晶偏析。即合 金以树枝状结晶,先结晶的枝干含高熔点组元多, 后结晶的枝晶间含低熔点组元多的现象。 消除办法: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21
扩散退火过程中组元浓度的变化可用菲克第二定律来 描述:
22
欲达到完全均匀化(C=C0)和偏析峰值的衰减程度趋于零,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使成分偏析的振幅降到偏析峰值的1% ( )所需的退火时间t为:
令跳动n次所需要时间为t,跳动频率为г (单位 时间内跳动的次数),则 例如,当原子跳动频率г =1010/S,每次跳动 距离r =0.1nm,经4小时后的平均迁移距离可按 上式计算等于0.12cm,即体现了原子跳动的明显 宏观效果。
32
原子的跳动频率与扩散系数
设晶面Ⅰ、Ⅱ(面积均为单位面 积)分别含有n1、n2个溶质原子 (n1 > n2)。在一定温度下其 跳动频率为г,每个原子由 Ⅰ→Ⅱ和由Ⅱ→Ⅰ任意跳动落到 对面上的几率 P 相同,则在△t 时间间隔内分别跳到Ⅰ、Ⅱ两晶 面上的溶质原子数相应为:
24
四.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
同时考虑两种原子的互扩散问题 柯肯达尔效应
柯肯达尔最先于1947年发现互扩 散: 置换互溶的铜和镍棒(原子直径差 别小) 对焊构成扩散偶 在其 对焊面上嵌钼丝作标志 高温加 热和长时间保温 铜、镍原子分 别越过界面向对方迁移 标记界 面钼丝向镍棒侧移动了一段距离 (铜侧膨胀,镍侧则相应发生收缩)
47
三.晶体结构
具有同素异构性的金属
所有元素在α- Fe中的扩散系数大于在γ- Fe中 的扩散系数。Dα-Fe >Dγ-Fe 原因:在密堆积点阵中的扩散比在非密堆积点阵中 的慢。原子排列密度大的点阵,原子移动需要克服 的原子结合力大,所需要的扩散激活能大,扩散系 数小。 例如:
48
晶体的各向异性的影响
18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扩散第二方程的解:
19
¾
实际渗碳时,渗碳层深度x通常规定从表面测量到 某一碳浓度处(如0.4%C)为止,此时:
渗碳层深度与扩 散时间的关系
¾
生产中多以低碳钢(小于0.25%碳含量)作为渗 碳工件,故当试棒存在原始浓度的情况下,扩散方 程的解改变为:
20
3.成分偏析的均匀化
42
三.扩散系数公式
扩散系数公式:
式中:
D0称为扩散常数; Q称为扩散激活能,代表每摩尔原子的激活能; 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J/mol.K; T为绝对温度。
一般认为, D0和Q的大小与温度无关,只是与扩散 机制和材料相关。
43
第四节 影响扩散的因素
温度 固溶体类型 晶体结构 晶体缺陷 化学成分
¾
9
• •
实现间隙扩散的条件: 结构条件:扩散原子周围具备几何间隙位置。 能量条件:借以克服跳动时周围阵点原子的阻力。
38
9
间隙扩散时扩散系数
间隙扩散机制的激活能:间隙扩散时,间隙溶质原子 从一个间隙跳动到另一个间隙所需的额外内能。 激活能值取决于:物质本性、晶体点阵类型、激活原 子种类。
39
空位扩散机制 9 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模型: • 直接交换:所需能量较大而难以实现。 • 环形换位:必然使通过界面流入和流出的原子数 目相等而无法解释柯肯达尔效应。 • 空位扩散机制:通过扩散原子与空位交换位置来 实现物质宏观迁移的机制。基于柯肯达尔效应以 及实际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点阵空位的事 实,空位扩散机制可能成为置换固溶体互扩散和 纯金属自扩散唯一采取的方式。
¾ ¾
一般,晶体的对称性越低,扩散各向异性越显著。 立方晶系,由于三个晶轴方向的原子排列情况相同 (如<100>晶向族),故其扩散系数基本一致。 异向性较大的六方晶系,特别是菱方结构,其扩散 的各向异性则尤为明显。 六方晶系沿平行于[0001]方向上的扩散系数小于 垂直于此方向的扩散系数。 因为平行于[0001]方向上的扩散,原子要通过原 子排列最密排的(0001)面。
28
其中
29
其中 由于M与D的正负号相同, 当 时,J与 方向相反 与菲克定律一致; 当 时,J与 与菲克定律不相符。 方向相同
下坡扩散, 上坡扩散,
30
第三节 扩散的原子理论
晶体中原子的跳动与扩散 扩散机制 扩散系数公式
31
一.晶体中原子的跳动与扩散
晶体中原子的跳动
假设一个原子在其原始位置每次跳动的距离均为 r,在进行n次跳动过程中引起迁移的平均距离为 R,根据统计学规律可存在
erf称为误差函数,故该解又称为误差函数解。
16
据此可确定不同时间和距 界面不同距离处的浓度: 当X=0时, β=0, erf(β)=0, 当C1=0时,
17
2.半无限长物体中的扩散(一端成分不受扩 散影响的扩散偶)
钢铁材料的渗碳:把含碳量较低的钢或不含碳的 纯铁工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保 温一定时间,使工件表层含碳量增高的操作。 设一根纯铁棒,其一端在加热保温过程中进行渗 碳——碳原子沿试棒X轴向一端单向扩散。
49
四.晶体缺陷
扩散的范围:晶内、外表面、 晶界、相界及位错线。
表面扩散最快,晶界次之,亚晶界 又次之,晶内扩散最慢。 外表面、晶界、晶内扩散系数的相 对差别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差 别越大。因此当温度较低时,晶界 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在位错、空位等缺陷处比完整晶格 处扩散容易得多。特别在温度较低 时(晶内扩散很难进行时),沿位 错扩散是重要过程。
二.扩散机制
晶体中原子的扩散途径
1—表面扩散; 2—晶界扩散; 3—位错扩散; 4—体积扩散。
36
体积扩散过程的微观机制
可能的机制
1-直接交换 2-环形交换 3-空位 4-间隙 5-推填 6-挤列
3 4 5
2 1
6
根据单原子的跳动方式主要有:间隙扩散和空位扩 散两种机制。
37
间隙扩散机制 9 定义:扩散原子在点阵间隙位置之间的跃迁而导致 的扩散。面心立方点阵中间隙扩散如图所示。
44
一.温度
温度——最主要的因素
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原因: ¾ 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具有跳动条件的原子几率增 大; ¾ 随着温度的升高,空位浓度相应增加,因而有利于 扩散。
45
例如,碳在γ铁中扩散时:
46
二.固溶体类型
Q间隙< Q置换;D间隙>D置换 例如:
C、N等溶质原子在铁中的间隙扩散激活能比 Cr、Al等溶质原于在铁中的空位扩散激活能要小 得多,因此钢中渗C、渗N 较渗Cr、渗Al 等金属 易于进行。
研究扩散一般有两种方法:
表象理论:根据所测量的参数描述物质传输的速率 和数量等; 原子理论:扩散过程中原子是如何迁移的。
5
第一节 表象理论
主要内容 扩散第一定律 扩散第二定律 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 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
6
一.扩散第一定律(Fike第一定律)
菲克定律是1855年菲克在研究固态原子从高 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时给出的扩散通量和浓度 梯度的关系。 扩散第一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 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质量(扩散 通量) 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其数 学表达式又称作扩散第一方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扩散与金属的加工、使用性能之间存在密切 的关系,例:
铸造合金消除枝晶偏析的均匀化退火;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一些相变; 金属塑变后的回复与再结晶; 钢的化学热处理; 金属的氧化、脱碳; 粉末合金的烧结等。
4
扩散类型(金属中):
自扩散:纯金属中的扩散,如:α-Fe →γ-Fe, 由于原子自身扩散引起晶格类型的改变。 异扩散:溶质原子在溶剂金属中的扩散。 互扩散: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的相互扩散。
D:扩散系数; λ:二次枝晶轴间距的 一半,即溶质浓度最高 点与最低点的距离。
23
可见: (1)在给定温度下均匀化退火所需要的时间与λ 的平方成正比。减小原始组织中晶粒尺寸或枝晶间的 距离,如加快速凝固和形变加工等,可以缩短均匀化 的扩散时间。 (2)均匀化退火所需要的时间与扩散系数成反 比,退火温度升高,D增大,均匀化退火所需要的时 间大大缩短。 (3)只有时间趋近于无穷大时,偏析衰减程度才 趋近于零,才会完全均匀化。
¾
40
9
• •
空位扩散条件: 结构条件:扩散原子周围存在点阵空位。 能量条件:扩散原子应具有可以超越能垒的自由能。 铜的自扩散激活能按三种机制计算的理论值如下所 示:
实验值为:Q=1.93×105J/mol,与空位机制的 激活能基本相等。
41
9
空位扩散时扩散系数
空位扩散激活能:由原子跳动激活能△E与空位形成 能△Ev两部分组成 。 可见,置换扩散激活能( 散激活能( )。 )大于间隙扩
33
晶面Ⅱ上净增加溶质原子数相当于△t时间内的扩 散通量,即 设Ⅰ、Ⅱ面间距为a ,面积均为1。则各自的溶质 原子体积浓度分别为C1=n1/a ; C2=n2/a 。 若以溶质原子沿X方向的浓度分布表示,则晶面Ⅱ 上的浓度可确定为:
与扩散第一方程
相对比:则
34
表明: 扩散系数D同时与原子跳动频率以及每次跳动距离 的平方成正比。 原子跳动频率取决于原子本性与温度,每次跳动距 离和P与晶体结构有关,所以在影响扩散系数的诸 因素中温度条件和晶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两种方式表示的累积速率相等:
11
若D与浓度无关
菲克第二定律
推广为三维空间普遍式:
12
菲克第二定律描述了:固体中由于存在浓度梯度时而 引起的扩散,称为化学扩散。 另一方面:当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仅由热振动而 引起时,称为自扩散。
13
三.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
扩散第二定律是以浓度C为因变量,以距离X 和时间t为自变量的偏微分方程,此方程的解给出 C=C(X,t)的解析式。 对于非稳态扩散过程,需要对扩散第二定律按 所讨论的问题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出不同的 解。
7
dx
(C1>C2)
C1
C2
J
J: 扩散通量,单位为 Kg/(m2· s); D:扩散系数,是反映扩散能力和 决定扩散过程的物理量,是单位浓 度梯度时的扩散通量,单位为cm2 /s; C:体积浓度,即单位体积物质中 扩散物质的质量或原子数。单位为 g/cm3,Kg/m3 。 dC/dx:沿X轴的浓度梯度,方向 指向浓度增加的方向。 负号:由于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 向相反,负号表示扩散由高浓度处 向低浓度的方向进行。
25
柯肯达尔效应:置换互溶组元所构成的扩散偶中, 由于两种原子以不同速度相对扩散,扩散通量不相 等,造成标记面漂移的现象。 这种由置换互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标记移动的不均 衡扩散现象成为一种普遍规律。 理论意义:主要是对置换扩散空位机制的证实。
26
第二节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根据热力学分析,决定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化学位梯度而不是浓度梯度。
14
1.无限长物体中的扩散(两端成分不受扩散影 响的扩散偶)
设有两根很长且截面相同的固溶体合金棒对焊连 接,形成扩散偶。A棒的溶质浓度为C2,B棒的溶 质浓度为C1。 当扩散偶经加热保温不同时间后,对焊面附近的 浓度将发生明显变化,但其两端仍保持各自浓度。
15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无限长等截面扩散偶的扩散第二方程解为:
8
适用范围:稳态扩散,即在一定区域内,浓度不随 时间变化( )。 为了表示X、Y、Z三个方向的扩散,扩散第一定律 的普遍式为:
9
二.扩散第二定律(Fike第二定律)
对于非稳态扩散(dc/dt≠0):
10
在体积元(Adx)内:
积存速率 = 流入速率 - 流出速率
体积元内累积速率可表示为体积溶质随时间的变化率:
浓度梯度与化学位梯度一致,下坡扩散,成分趋于 均匀,如铸锭均匀化。 浓度梯度与化学位梯度不一致,上坡扩散,成分区 域性不均匀,如共析分解。
27
当系统中组元的活度或浓度沿X方向存在差 别时,则该组元的化学位随X不同而发生变 化。此时组元所受扩散驱动力为:
负号说明扩散驱动力与化学位 下降方向相同,即扩散原子向 化学位减小方向进行。
第三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
本章的主要内容
扩散的表象理论 扩散的热力学 扩散的原子理论 影响扩散的因素 反应扩散 扩散在冶金方面的应用举例
2
扩散: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 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也是体系熵增过程。
固体金属中 同样存在扩 散,且扩散 是固体中物 质传递的唯 一方式。
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结晶时会出现枝晶偏析。即合 金以树枝状结晶,先结晶的枝干含高熔点组元多, 后结晶的枝晶间含低熔点组元多的现象。 消除办法: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21
扩散退火过程中组元浓度的变化可用菲克第二定律来 描述:
22
欲达到完全均匀化(C=C0)和偏析峰值的衰减程度趋于零,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使成分偏析的振幅降到偏析峰值的1% ( )所需的退火时间t为:
令跳动n次所需要时间为t,跳动频率为г (单位 时间内跳动的次数),则 例如,当原子跳动频率г =1010/S,每次跳动 距离r =0.1nm,经4小时后的平均迁移距离可按 上式计算等于0.12cm,即体现了原子跳动的明显 宏观效果。
32
原子的跳动频率与扩散系数
设晶面Ⅰ、Ⅱ(面积均为单位面 积)分别含有n1、n2个溶质原子 (n1 > n2)。在一定温度下其 跳动频率为г,每个原子由 Ⅰ→Ⅱ和由Ⅱ→Ⅰ任意跳动落到 对面上的几率 P 相同,则在△t 时间间隔内分别跳到Ⅰ、Ⅱ两晶 面上的溶质原子数相应为:
24
四.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
同时考虑两种原子的互扩散问题 柯肯达尔效应
柯肯达尔最先于1947年发现互扩 散: 置换互溶的铜和镍棒(原子直径差 别小) 对焊构成扩散偶 在其 对焊面上嵌钼丝作标志 高温加 热和长时间保温 铜、镍原子分 别越过界面向对方迁移 标记界 面钼丝向镍棒侧移动了一段距离 (铜侧膨胀,镍侧则相应发生收缩)
47
三.晶体结构
具有同素异构性的金属
所有元素在α- Fe中的扩散系数大于在γ- Fe中 的扩散系数。Dα-Fe >Dγ-Fe 原因:在密堆积点阵中的扩散比在非密堆积点阵中 的慢。原子排列密度大的点阵,原子移动需要克服 的原子结合力大,所需要的扩散激活能大,扩散系 数小。 例如:
48
晶体的各向异性的影响
18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扩散第二方程的解:
19
¾
实际渗碳时,渗碳层深度x通常规定从表面测量到 某一碳浓度处(如0.4%C)为止,此时:
渗碳层深度与扩 散时间的关系
¾
生产中多以低碳钢(小于0.25%碳含量)作为渗 碳工件,故当试棒存在原始浓度的情况下,扩散方 程的解改变为:
20
3.成分偏析的均匀化
42
三.扩散系数公式
扩散系数公式:
式中:
D0称为扩散常数; Q称为扩散激活能,代表每摩尔原子的激活能; 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J/mol.K; T为绝对温度。
一般认为, D0和Q的大小与温度无关,只是与扩散 机制和材料相关。
43
第四节 影响扩散的因素
温度 固溶体类型 晶体结构 晶体缺陷 化学成分
¾
9
• •
实现间隙扩散的条件: 结构条件:扩散原子周围具备几何间隙位置。 能量条件:借以克服跳动时周围阵点原子的阻力。
38
9
间隙扩散时扩散系数
间隙扩散机制的激活能:间隙扩散时,间隙溶质原子 从一个间隙跳动到另一个间隙所需的额外内能。 激活能值取决于:物质本性、晶体点阵类型、激活原 子种类。
39
空位扩散机制 9 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模型: • 直接交换:所需能量较大而难以实现。 • 环形换位:必然使通过界面流入和流出的原子数 目相等而无法解释柯肯达尔效应。 • 空位扩散机制:通过扩散原子与空位交换位置来 实现物质宏观迁移的机制。基于柯肯达尔效应以 及实际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点阵空位的事 实,空位扩散机制可能成为置换固溶体互扩散和 纯金属自扩散唯一采取的方式。
¾ ¾
一般,晶体的对称性越低,扩散各向异性越显著。 立方晶系,由于三个晶轴方向的原子排列情况相同 (如<100>晶向族),故其扩散系数基本一致。 异向性较大的六方晶系,特别是菱方结构,其扩散 的各向异性则尤为明显。 六方晶系沿平行于[0001]方向上的扩散系数小于 垂直于此方向的扩散系数。 因为平行于[0001]方向上的扩散,原子要通过原 子排列最密排的(0001)面。
28
其中
29
其中 由于M与D的正负号相同, 当 时,J与 方向相反 与菲克定律一致; 当 时,J与 与菲克定律不相符。 方向相同
下坡扩散, 上坡扩散,
30
第三节 扩散的原子理论
晶体中原子的跳动与扩散 扩散机制 扩散系数公式
31
一.晶体中原子的跳动与扩散
晶体中原子的跳动
假设一个原子在其原始位置每次跳动的距离均为 r,在进行n次跳动过程中引起迁移的平均距离为 R,根据统计学规律可存在
erf称为误差函数,故该解又称为误差函数解。
16
据此可确定不同时间和距 界面不同距离处的浓度: 当X=0时, β=0, erf(β)=0, 当C1=0时,
17
2.半无限长物体中的扩散(一端成分不受扩 散影响的扩散偶)
钢铁材料的渗碳:把含碳量较低的钢或不含碳的 纯铁工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保 温一定时间,使工件表层含碳量增高的操作。 设一根纯铁棒,其一端在加热保温过程中进行渗 碳——碳原子沿试棒X轴向一端单向扩散。
49
四.晶体缺陷
扩散的范围:晶内、外表面、 晶界、相界及位错线。
表面扩散最快,晶界次之,亚晶界 又次之,晶内扩散最慢。 外表面、晶界、晶内扩散系数的相 对差别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差 别越大。因此当温度较低时,晶界 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在位错、空位等缺陷处比完整晶格 处扩散容易得多。特别在温度较低 时(晶内扩散很难进行时),沿位 错扩散是重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