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流行病学第十一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第11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11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为主
策略
加强传染病监测
全球化控制
措施
一般性 (经常性) 传染病疫 情的控制 和管理
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 2. 改善卫生条件 3. 制定法律法规 4. 加强卫生检疫
所以其传染作用最强。
另外此期常需他人护理和探视,若隔离不严格,很
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
机体免疫力开始出现 病人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一般不再起
传染源作用
但有些传染病在恢复期仍能排出病原体
并继续充当传染源
传染期 (communicable period)
定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其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流行特征
病原携带者(carrier)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一般分为三类: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ory carrier)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convalescent carrier)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 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又称为 人兽共患病。 – 人兽共患病的分类:
– 人兽共患病的特点:

类:
(1)以动物为主的:病原体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并延
续给后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不发生人 传人的现象。
(2)以人为主的:病原体主要靠人延续其种属后代。
(3)人兽并重的:此类人与兽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并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文档资料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文档资料

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发病 为主,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之间的传播;
◆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高 峰;
◆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 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
◆加强对传染源管理及严格的消毒制 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
(五)经节肢动物传播 (arthropod-borne infection)
3.人兽共患病的特点 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是动物的寄生物,
人只是偶然受到感染。 人感染了这些病后,其传染过程、传播
方式及流行过程与感染动物后并不完全相同。
4.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 取决于人和动物接触的机会和感染动物
的数量、传播条件和传播媒介的存在、人的 卫生知识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二、传播途径
◆ 若水源经常被污染,则多表现为慢性流行。若系 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或流行;
◆ 对水源采取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 患者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较轻。
2.经疫水传播
是指通过接触含有病原体的疫水所引起 的传播。
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病人均有接触疫水的历史; ◆发病多表现有季节性、地方性及职业上 的差别,二般以与疫水接触的职业人群多发;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与疫水接触后, 可发生爆发或流行; ◆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 控制病例的发生。
当若干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 疫区。
影响疫源地大小的四个因素
◆传染源的存在时间;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 传播途径的特点; ◆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疫源地消灭的三个必备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隔离治疗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 原体的状态(治愈);
◆通过各种措施已将传染源排至外环境中的病原 体彻底杀灭;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第二类:疾病在人间早已或可能早已存在,近 30年来才被发 现和认识,如莱姆病、戊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
?第三类:疾病以往在人间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 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艾滋病等。
10
近四十年来新发现病原体
年份 病 原
疾病
1976 Ebola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
1977 汉坦病毒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
3
流行现状
?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 ?脊髓灰质炎的消灭指日可待
?从1988年以来,全球脊灰病例减少 99.9%,从约35万例降低 至2015年报告的 80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指出: “正如 36年前我们消灭了天花一样,我们现在正站在历史 的拐角,彻底消除脊灰指日可待。”
?各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同程度的 下降
4
2017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2017 年1月1日零时至 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 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 7030879 例,死亡 19796人,报告发病率为 509.54/10 万,报告死亡率为 1.43/10 万
5
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
?一是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1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4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为 0.0010/10万,较2016年下降50.00%
?二是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 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64058例,死亡19641人,报告发病率为222.06/10万,报告死亡率 为1.42/10万,较2016年报告发病率上升3.64%,报告死亡率上升8.59%。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 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 病总数的92.78%;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 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81%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精品)流行病学课件:传染病流行病学

(精品)流行病学课件:传染病流行病学
现家庭和同住者中病例聚集的现象; ②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发病较多; ③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
以减少此类传播。
2020/12/13
23
➢ 虫媒传播(vector/arhropod-borne transmission) 1. 机械性传播: 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可携带病原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是指病人的 临床症状消失,机体遭受的各种损害逐渐 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期。
2020/12/13
16
病原携带者(carrier)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ion carrier)指在 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的人。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 carrier)指 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 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 体的人。
➢ 受感染的动物: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 称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
2020/12/13
14
传染病的病程
1.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 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
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的 一种传播途径,如性病,狂犬病等。 2.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 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 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可呈
2020/12/13
18
➢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统传 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第八版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第八版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严重临床症状或死亡。
隐性感染 无症状与体征
轻型感染
重症感染
死亡

有症状与体征的疾病
染 结

痊愈
16
第二节 传染过程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这类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呈现出 “冰山”现象(iceberg phenomenon)。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和乙型脑炎等。隐性感染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现。 以显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中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感染者居多 ,隐性感染较少,重症和死亡病例极少,如水痘、麻疹等。 以死亡为主的传染病:在这类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和 体征,常以死亡为结局,如狂犬病等。
9
第二节 传染过程
10
第二节 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
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病原体
传染病发生
环境
宿主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11
第二节 传染过程
一、病原体(pathogen)
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后能否致病,与病原体的特征、数量、侵入的门 户以及在机体内的定位密切相关。 病原体的特性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 病人 重要的传染源。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又具有某些有利于病
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传染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 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皮肤黏膜屏障 内部屏障 :吞噬作用、正常的体液屏障作用 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

THANK YOU.
2023
传染病流行病学
目 录
• 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 •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领域 • 传染病流行病学关联学科 • 传染病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 • 传染病流行病学应用案例
01
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 分布、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的学科,旨在 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预防医学中的关键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环境卫 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妇幼保健等。
统计学
统计学是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用于分析数据和研究因果关系 的学科。
统计学在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包括:描述性统计、分 析性统计、实验性统计和流行病学统计等。
社会学与人类学
社会学和人类学是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类行为对传染病传播影响 的学科。
VS
特点
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关注传染病的流行过 程、影响因素及控制效果,从整体角度研 究传染病流行规律。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监测和预警
通过监测传染病疫情,能够及 时发现疫情苗头,为采取防控
措施提供依据。
影响因素研究
了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如传播 途径、易感人群等,为制定防控 策略提供依据。
控制效果评估
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给流行病学研究带来挑 战。
传染病传播途径多
传染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水、食物等,难以完全控制其传播。
传染病跨国传播与国际合作
跨国传播
传染病跨国传播速度快,容易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流行。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是必要的,如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 的作用。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传染病流行病学课件

传染病流行病学课件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经济
接触 水
社 政治
会 因
文化
素 宗教
病人
传 染
携带者
源 受感染动


食物
播 医源性 途

垂直
风俗 易 感 人 群
媒介 土壤
自 然
气候
因 素
地理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 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新的传染就不可能
发生,也不能引起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 播和流行。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流 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可修改 欢迎下载
传染病流行图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医源性传播
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严格地执行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传播。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围产期传播
➢定义:在围产期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 代,也称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
➢方式: 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感染 分娩时传播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多途径传播
▪ 许多传染病可通过一种以上途径传播, 以哪一种途径传播取决于环境和病原体 的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 传染源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a)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
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b)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
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c)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 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 传染源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传播途径
• 传播机制(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指 病原体不断更换宿主的过程。包括病原体 自宿主体内排出、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及侵 入新的易感者体内三个阶段。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三节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二、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概念
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 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 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 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 件第11章疾病预防策略
与措施
2020/11/25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引言
疾病预防不仅研究疾病未发生前减少危 险因素的方法,而且还研究在疾病发生后, 如何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尽量减少疾病带 来的严重后果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概念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 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 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基本原则
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图11-1 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模式 (Hancock et al. 1985;陶秋山,李立明 2002改编)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图11-2 人类健康的生态学模型 (Green et al. 1999;陶秋山,李立明 2002改编)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1章疾病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PPT学习教案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PPT学习教案

SARS
全民动员抗击SARS
第38页/共109页
禽流感

2006



年 中 国
病 、 死 亡
禽 流
鸡 只
感 疫 情 分
禽 流 感 病 毒

第39页/共109页
我国传染病流行概况
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毒感染模式正在 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的变化 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虽有下降

➢2004年全球新发肺结核
九 三
病例 890万人,死于肺结

WHO
核的人数高达170万。
➢我国目前有5.5亿人曾感
宣 布
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活动
结 核
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每

年新发现 145万患者,死
全 球
亡13万人。
暴 发
第15页/共109页
霍乱 cholera
➢1961年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大流行,波及五大 洲 ➢114909多2年个,国印家度和和地孟区加,拉患国者部35分0地万区发病10余万 ➢1997年起,霍乱在非洲大规模蔓延,乌干达报告病例
19世纪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0%~60%
1918年全球甲型流感流行,发病5亿以上,死亡人数超过2000万
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传染病死亡率低于10%。
1970年代后,传染病复燃和新生,发病或死亡明显回升。
1980年5月8日,WHO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1981年发现HIV感染,2014年存活感染人数3530万,死亡估计超过
✓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第,27页各/共种10传9页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 为严重,传染病仍是这些国家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病因。

《传染病流行病学》课件

《传染病流行病学》课件
提醒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应对措施。
传染病案例分析
1
传染病爆发
研究一次传染病爆发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疫苗接种策略
分析针对该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策略并评估其效果。
3
社会应对
探讨社会在传染病爆发期间的应对措施和反应。
2
疫情调查
学习如何进行疫情调查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介绍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
传染病流行的特点
1 传播途径
探讨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 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 播等。
2 感染机理
了解传染病的感染机理, 包括病原体如何进入人体 并引发感染。
3 风险评估
讨论如何进行传染病风险 评估,以及如何有效控制 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传染病流行病学 的基本概念、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传染病防控措施、传染病疫苗接种以及一 些传染病案例分析。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关于人们健康的重要主题!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1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与分类
了解什么是流行病学以及常见的流行病学分类。
传染病防控措施
卫生常识
介绍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 手、打喷嚏遮掩等。
疫苗接种
讨论疫苗接种的作用和流程,并 提醒大家及时接种。
戴口罩
说明佩戴口罩的必要性,以防止 传染病的扩散。
传染病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对应的疫苗种类,如麻疹、流感等。
免疫规划
解释免疫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式。
疫苗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病人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根据潜伏期来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潜伏期的长短会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常以暴发形式 出现,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
机械携带(mechanical vector):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非吸血节肢动物的 体表和体内存活,但不在其体内发育。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反吐和粪便将病 原体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餐具等,感染接触者。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生物学传播(biological vector)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持续 时间、携带者的职业、行为习惯、生活环境、活动范围和卫生防疫措施等。
第三节 流行过程
3. 受感染的动物 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可以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称为 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
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疾病:狂犬病、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型结核、阿米巴痢疾等。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疾病:血吸虫病等。 真性人畜共患疾病:牛绦虫病、猪绦虫病等。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 病人 重要的传染源。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又具有某些有利于病
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传染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 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病人的病程分期 (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 症状或体征出现的这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三节 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 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病人
传 染

携带者
源 受感染动

空气

传 播
第三节 流行过程
2. 传染病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经水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节肢动物传播 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垂直传播
疾病 流感、肺结核 伤寒、血吸虫 痢疾、霍乱 淋病、疥疮 疟疾、西尼罗热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梅毒、艾滋病
第三节 流行过程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ion)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
第三节 流行过程
(2)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病人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的 时期。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3)恢复期(convalescence period):病人的临床症状已消失,机 体处于逐渐恢复的时期。此期病人开始产生免疫力,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 如麻疹、水痘等。但有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痢疾等)病人在恢复期仍 可排出病原体;少数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时间可很长,甚至维持终身, 如伤寒。
食物 接触
途 节肢动物
径 土壤
医源性
垂直
经济
社 政治
会 文化
因 素
宗教 风俗
易 感 人 群
自 气候
然 因 素
地理 动植物
流行过程示意图
门脉系统成虫
虫卵
尾蚴浮出水面
毛蚴
钉 螺
血 吸 虫 感 染
胞蚴
第三节 流行过程
一、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
病原体的特性
传染力(infectivity)指病原体侵入宿主体内生存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pathogenicity)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疾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病原体引起宿 主产生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第一节 概述
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2)
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死于 传染病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5% 。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不断出现。根据WHO 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多种新发传染病。
①病例多呈散发,但可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而呈现家庭中病例聚集的现象; ②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病例较多。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transmission) 又称虫媒传播(vector-borne transmission),指经节肢动物机械携
带和吸血叮咬来传播疾病。传播媒介是蚊、蝇、蜱、螨等节肢动物。包括 机械携带和生物学传播。
经疫水接触传播所致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②发病有地区、季节和职业分布差异; ③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④加强个人防护和对疫水采取措施对控制疾病传播有效。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transmission)
作为媒介物的食物可分为本身含有病原体的食物及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第二节 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
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病原体
传染病发生
环境
宿主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传染过程
一、病原体(pathogen)
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后能否致病,与病原体的特征、数量、侵入的 门户以及在机体内的定位密切相关。
第一节 概述
我国传染病流行概况
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式正在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 散的变化 。 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控制难度仍较大。 耐药性结核病流行卷土重来。 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频发。 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流感等常见传染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任重道远!
第二节 传染过程
宿主的防御机制
皮肤黏膜屏障 内部屏障 :吞噬作用、正常的体液屏障作用 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宿主的个体遗传因素也与传染病的感染有关。
已证实7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艾滋病、肝炎、结核、脑膜炎等传染病的易感基因 也陆续被发现。 传染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有望从基因水平揭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传染 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①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 ③在没有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 ④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经水传播:饮用水传播和疫水接触传播。
经饮用水传播所致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②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③如果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 ④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流行即可平息。
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Infection Disease Epidemiology)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
目录
01 02
03 04 05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传染过程 第三节:流行过程 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重点难点
※ 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 ※ 传染病预防策略(难点) ※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措施(难点) ※ 免疫规划的内容(重点)
第三节 流行过程
2. 病原携带者(carrier) 包括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ory carrier):指潜伏期内携带并可向体外排出病 原体的人。少数传染病存在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如麻疹、痢疾、霍乱等。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 carrier):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一定时 间内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可分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和慢性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healthy carrier):从未患过传染病,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①病人有进食相同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②病人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引起暴发; 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④如果食物被多次污染,暴发或流行可持续较长的时间。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经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没有外界因素参与,易感 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易感者接触了被病原体 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又称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 的流行特征为:
宿主的其他因素
宿主的年龄、免疫水平、营养状况、职业、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都可以影响宿 主对病原体的反应。预防接种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提高宿 主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第二节 传染过程
三、传染过程的结局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或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 指宿主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包括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全过程。外界病原体需借助媒介物(vehicle)或者传播媒介(vector)才 能进入易感宿主体内。 1.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传播因素实现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母体直接传给子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