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真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才叫真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实际上一直将“作文”与“作文教学”混为一谈,我们大都只看见了“作文”,没有注意到“教学”――重在让学生学会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正如培养飞行员不能一上来就让他去驾驶飞机,而必须先进行动作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抗过负荷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培养然后才进行初教机飞行训练一样,写作教学也应当根据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律、学生个体成长以及社会需要的根本要求将写作技能合理拆分进行教学,使学科、学生与社会这三种价值取向高度统一,而不是以“成文”为唯一与直接的教学内容。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书面表达出作者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而与人交流。那么在交流中,思想是最重要的,语言只是承载思想的工具和手段,没有思想的语言,人们并不喜欢听。可见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先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首先让学生是有思想的人,那么他在生活与学习中才可能善于观察注意身边的生活而作出思考与价值判定,当然这种观察、思考与判定是指向人生和社会、历史与现实、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然后才是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即写成文章)加以表达的问题。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本身
还承载着与阅读教学一样的积极的思想导向的作用,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处事。适应现实生活,开创美好未来,也应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
但是我们恰恰把这一任务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了,我们
的作文教学只是简单而直接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得像一篇文章,因此起承转合、行文格式、通顺规范以及不乏生动老练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描写、典型充分的事例加上必要的表现方法与手段成了训练的重点和全部内容。几乎不对学生进行立意的教学(有也很少),更别说进行“观察与思考”方面
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话语日益美妙丰富,而思想则日益贫乏空洞,这个现象的产生固然与整个社会教育功利性倾向有关,但对于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认识上存在偏差有很大关系。好像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命题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必要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中分析思考而得到自己的结论,只是寓于题目或材料中,让学生由字面的暗示或倾向性中得到一些偏于浅薄空洞的概念式思想作为立意,比如助人为乐、追求诚信、崇尚卓越、保护环境等等,不是说这些立意不正确,只是这些缺乏生活观察与深切体验思考而硬塞给学生的“立意”,
只会令学生更加片面机械地理解立意,从而图解式地编造出某个事件或者就搞出一大堆的空话、大话与套话。试想,没有对生活认真而深刻的观察,没有对观察到的生活所作的深
度的思考,只是移花接木地嚼别人嚼过的馍,能嚼出什么味道来?
由此产生出一个怪圈:本来我们以为着重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教学生,而且思想也给他们准备好了,他们写作应当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了吧?可是不然,学生反而视作文为畏途。正如没有思考的生活是动物式的生存,没有思考的人因丧失自己的意识和独立人格只会沦为感性和知性的奴隶
一样,思想缺席的作文教学体系下学生就难以写出关乎企业改革的阵痛与重生、素质教育推进的阻力与希望、环境保护的艰巨与人民群众逐渐增强的认同感、农民负担减轻带来的创造热情、庸俗文化的复燃与先进文化的推广,精神家园的缺失与重建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的内容,文章就显得幼稚甚至偏激,缺乏生活底蕴,无法表达出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历史忧患感和人生沧桑感,写出情文并茂的作文来。刘锡庆教授在《基础写作学》中说得好:“生活单薄,思想贫弱,不善于观察,不长于想象,缺乏‘发现’的动力,这对于‘写作’来说,的确是致命的缺失,是‘先天’的不足,是极大的不幸!”
放逐了真思想真情感而代之以形式与技巧操练的作文教学,这一中学语文教育界的“集体无意识”,不仅使作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精度、效度、信度,而且使学生的言语动机、创造意识、认知方法、表达方式乃至思想建树与人格形
成,都受到了严重的负面诱导,糟蹋的不仅是教学时间与纸张,更是作为思想者、创造者的“人”,也就难怪学生对作
文教学现状怨声载道了。
可见,现在的作文教学在体系设计时忽略了“思想”
要素,淡忘了写“真”的生活,只把文章的形式与技巧置于重心;“思想缺席”导致学生对生活熟视无睹,写作素材严重缺乏。因而学生写作文,真有点像堂?吉诃德拿着长枪战风车,尽管可以“把长枪刺进风车的翅翼”,写几篇老师满意
甚至在高考中获得满分的作文来,但终究会“被风车把他连人带马甩了出来”,学生被糟蹋的除了菁菁韶华,还有一部
分的言语生命与精神生命。
正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将“成文”设计为全部的训练
内容与终极追求,同时,教学与评价中将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语言技巧上升为一种文体来让学生架构,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感真思绪绝非易事。“一提笔便要做派拿架势,更
没有能力使情绪在松坦中流露,于是便落入了下下乘的俗套,只会呵成文体的骨架,而无力丰满文章的内涵。”这是“过
来人”远村的感受。
叶澜教授曾在《素质教育推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一
文中指出:“社会整体价值取向趋向急功近利,它自然会被
渗透体现在多个领域,教育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现在高
中阶段师生关于作文的共同价值取向就是求“分”,教师教
其写,以投合批阅者的习惯与心态为出发点;学生作其文,以博取批阅者青睐的目光和慷慨的分数为着眼点。因为学生的观察思考严重缺乏,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坐井观天的狭隘领域,一穷二白的思考体验,自然材料储蓄、思维水平、技巧积淀都难以支撑和展现出令老师满意的作文面貌。为了骗取诱人的分数,在师生共同构筑的坚不可摧的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套、凑、编”成了学生惯用的三招,伪主体、伪情感由此而生,叙假事、抒假情,表假意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
为了求“分”,可以杜撰事实,谎话连篇――写“坚韧”,便虚拟出许多“悲惨世界”,父母双亡,身患绝症,肢体残疾、遗弃街头、大火烧尽家中一切……N次地发生在我们学生的家庭里;为了求分,可以掩饰个性,故作高大――写“心灵的选择”,则诞生了许多品德高尚的人――拾到二十万的巨款到处找寻失主,垃圾堆中发现一本新的笔记本电脑四处张贴招领启事,售货员多找了自己900元终究还是还给了她,坏人欺负年老者她挺身而出……现实极少碰到的事居然落
到他的身上;为了求分,可以虚情假意,蒙骗老师――或者为取悦老师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有的故作深沉讲些哲理性很强的话,有的说的全是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宣传标语上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