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和湿热症状的区别有哪些
推荐-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
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舌淡胖苔白腻。
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
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
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教你辨别自己寒湿还是湿热体质 不同体质调理方法
教你辨别自己寒湿还是湿热体质不同体质调理方法关于《教你辨别自己寒湿还是湿热体质不同体质调理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的原因而让自己身体的体质发生变化。
有一些人是属于比较寒湿的体质,而有一些人是属于湿热体质,由于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质,他们所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不过有大多数人会因为不了解这两种体质导致总是采取错误的调理方式,导致症状加重。
因此在平时需要学会鉴别寒湿体质以及湿热体质,才能够让自己更好的调理。
下面和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何辨别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一般是热体质在发生的时候身体会比较沉重,而且在午后容易出现明显的发热现象,另外就算大量的出汗也不能够让症状有所减轻,也容易出现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小便短赤等症状,而且湿热体质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偏胖或者偏瘦,因此这类人容易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绪。
而寒湿体质的人一般容易感觉身体疲劳,容易想睡觉,而且容易感觉到口渴,并且经常胸部会感觉到麻痹,而且在平时也比较怕冷。
不同的体质有着不同的疾病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多的,那么你知道吗?属于我们的体质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情况的,对于我们的痰湿体质或者是湿热体质来说有着不同的效果的,那么如何正确的辨别寒湿体质和湿热的体质才是最好的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多的危害的?什么叫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如果将人体比作天气,那么,寒湿体质就像冬天的下雨天,又冷又湿,关节炎患者在这个时候经常发作;而湿热体质,就好比夏天的雷雨天气,又闷又热,让人透不过气来。
看舌苔:当我们照镜子时,可张开嘴巴,看看舌苔,如果发现舌头发红、舌苔发黄,并且很厚,那就是湿热体质了;如果发现舌苔有齿痕、发白,有很多粘乎乎的液体,那就是寒湿体质了。
看小便:当我们小便时,也可观察自己的小便,湿热体质的人通常尿液很黄,气味很重;而寒湿体质的人尿液清亮,像自然的水一样。
从身体的气味判断:湿热体质的气味一般比较重,脚和腋下比较臭、寒湿体质的人一般出汗较少,身体也就没什么气味。
寒湿和湿热的区别
寒湿和湿热的区别文章目录*一、寒湿和湿热的区别*二、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三、湿热体质如何调理寒湿和湿热的区别1、寒湿和湿热的区别湿热症状临床表现:舌苔黄腻、肢体沉重,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在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在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寒湿症状临床表现:舌苔发白,面色发青、发白、发黑、发暗,反复的口腔溃疡,口嗅。
流出的汗是凉汗;经常腹痛、腹泻;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咳嗽时痰是稀白的,流清鼻涕;脸上长痘和斑,长湿疹、牛皮癣、白癫风,手、脚长年冰冷;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
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2、身体寒湿怎么调理身体寒湿的话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来调理,如适当的多吃一些红枣,红枣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人们身体里面的血液充足之后,是可以起到加快血液循环的,血液循环得到了通畅之后,人们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暖和起来了,因此在每天的时候适当的多吃一些红枣,可以起到调养寒湿的作用,红枣在蒸熟之后吃的话,对于人们的身体吸收有着更大的帮助。
当然还要适当的多做些运动,适当的运动也是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人们身体的排汗,身体里面的寒气随着汗液而排到了身体以外,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跑步、游泳、跳绳等多种,只要是可以让身体出汗的一些运动,都是可以起到排除寒湿作用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泡脚的方式,泡脚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的一种调养试,对于足底的血管扩张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血液循环,从而使身体里面的寒湿排到了体外,让身体变暖,泡脚的同时配合足底按摩,效果会更好一些。
湿热证 病情说明指导书
湿热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湿热证概述湿热证,是指外感湿热秽浊之邪,或脾胃不健,湿热内蕴所形成的一种证候。
临床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渴不多饮,脘腹胀闷,苔黄腻,脉濡数为主要表现。
多发于夏秋季节及脾胃虚弱患者,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内伤、脾胃虚弱等有关。
本病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化热或化寒,发展为燥热证或寒湿证。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遗传性: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渴不多饮,脘腹胀闷,苔黄腻,脉濡数主要病因:外感湿热、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检查项目:尿常规、血常规、X 线检查、膀胱镜检查、肠镜检查重要提醒:如果出现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渴不多饮,脘腹胀闷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和调理,避免化热化寒,发展为燥热证或寒湿证。
临床分类:1、湿热阻肺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轻或不发热,身热不扬,无汗,身重痛,头蒙沉重,咳嗽,胸闷,或有肠鸣便泻,舌苔白腻,脉濡缓。
2、中焦湿热证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热不解,脘腹闷胀,面色萎黄,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心中烦闷,大便不爽,尿短色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3、膀胱湿热证主要表现为小便不利,或尿频、尿急、尿痛,少腹痛,头昏胀痛,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4、大肠湿热证主要表现为大便不通,小腹结满,头胀脘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二、湿热证的发病特点三、湿热证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内伤、脾胃虚弱等有关。
主要病机为外感湿热秽浊之邪,或脾胃不健,湿热内蕴。
基本病因:1、外感湿热因久居湿地、涉水冒雨、水中作业等,从而导致湿邪侵袭人体,留注经络,日久化热,发为本病。
2、饮食内伤长期偏食肥腻、辛辣刺激、煎炸食物,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湿热内生,发为本病。
身体有湿气有哪些表现?祛湿小妙方
身体有湿气有哪些表现?祛湿小妙方据统计,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痤疮,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增多等,最严重的是湿气,可能引起顽固性肥胖,这种肥胖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
湿气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喝冰水,吃辛辣食物,这些都会让湿气入侵人体。
从中医来讲,湿有湿热和寒湿之分。
寒湿:一般喜温、喜热、怕冷;湿热:口干、口苦、口黏,想喝水,喝了水以后有的不太解渴,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症状。
另外可以自己看舌苔判断一下,如果舌苔发白发腻,那就是寒湿。
如果舌苔是腻,但是黄,有的时候看着很厚,那这就是湿热。
除此之外,起床后的4个细节也是湿气的警报1.睡眠够了依旧困倦即使睡眠时间很充分了,但起床后还总觉得很困倦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那么就要怀疑身体里是不是有湿气了。
2.清晨大便总是黏黏的即便便便容易粘在马桶上,或者使用手指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3.刷牙时恶心感觉有痰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4.早起后小腿总是发酸发沉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有湿气该怎么办呢?不少人知道薏米可以去湿气,可是对于湿热和寒湿患者薏米的作用法并不相同,湿热患者:可以用生薏米煮粥去湿加红小豆,效果也不错。
寒湿患者:需要把薏米炒熟,在炒薏米时,要注意要先将薏米放到锅里,用小火炒制薏米,表面变成微黄就可以用来熬粥了,对于寒湿的人来讲,不建议加红小豆。
要想远离湿气远离疾病,还要做到以下几点越懒越要运动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大,都会造成湿留体内。
而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试试快走,慢跑与瑜伽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饮食清淡少吃生冷内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摄取的营养物太多,难以消化,化为湿气或者食用生冷食物,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建议适当减少酒肥甘厚味甜食,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摄入,少吃生冷食物。
老中医:红豆+薏米祛湿需分湿热和寒湿
寒湿:指湿浊内困肠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均可出现畏寒肢冷,腹胀,大使稀塘,或天亮前泄泻,或浮肿等病症.病因.即寒与湿相合的病邪.致病则卫外的阳气不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会引发机体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湿热伤阴,湿热人群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长溃疡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胆囊息肉等疾病,所以一定不要轻视。
反过来,各种疾病因素同样很易引发脾胃虚弱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祛湿要学会判断湿热和寒湿起床前未洗漱前观察舌苔比如湿热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
寒湿的舌头,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
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观察便状便溏比如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后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而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总觉得肚子不舒服,一紧张就想上厕所,一吃油腻食品也想上厕所,尤其在夏天表现得尤其明显,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
每次都是一点点,不成形,很稀薄,传统医学称之为便溏。
观察便(或白带)的颜色比如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气味很重,像狐臭啊,腋臭啊,脚臭等的味道。
而寒湿体质的人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寒湿体质的人不怎么出汗,身上基本上没有啥气味。
如果是女性,则可以通过白带来观察,比如白带多色黄味重就是湿热下注,反之白带量少清淅如水就是寒湿最后还可以从自我的感觉来区分这个寒湿与湿热区别就在一个字上,寒与热。
寒湿,寒湿,重点在寒,湿为阴邪,寒也是阴邪,寒湿则阴上加阴。
所以,寒湿的人一定会阳虚,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
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淤血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湿热呢,重点在热,因为湿所以运化不了,因为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啊,口疮啊,长痘痘等。
脾湿是什么症状?
脾湿是什么症状?
脾湿分为寒湿和湿热,经常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表现,比较常见的就是肠胃不良,容易导致恶心呕吐,常会出现口渴,大便溏腻,小便短黄,经常会引起肢体沉重,身体发热,面目发黄,对于健康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表现,应该及时加强调养,多注意锻炼身体,加强饮食方面的改善。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
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
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
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而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脾湿生痰型哮证(脾虚)
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
酒客病的湿热与寒湿辨析
酒客病的湿热与寒湿辨析中医自古对酒病有深刻认识。
因社会饮酒风气长存,酒客病广泛存在,已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酒客患病日久,处于寒热虚实的动态变化之中,其结局已不局限于湿热,反多寒湿。
应当运用中医理论研究酒客病的发展过程,从而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指导。
标签:酒客病;虚实;湿热;寒湿传统观点认为,酒客病为过度饮酒造成的中焦湿热证,由此出现心烦、发热、呕吐、腹胀等症状,诚然,酒为辛热之品,易助湿生热,但既病之后,因体质之异,则湿热、寒热错杂、寒湿者皆有,不可一概而论。
酒的气味为热,但酒之体属阴邪,笔者认为,今日之酒客病是一个处于长期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慢性病,而寒湿者多于湿热者,治法也当有别。
1 酒客病的古今之异在中医看来,酒也是一味中药,古“医”字下面为“酉”,即指酒,可知当时医生用酒治病,《素问·汤液醪醴论》[1]便有记载。
《本草纲目》言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2],酒可温经活血,如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又如酒制川芎可增强活血通经之效,中医治病以药之阴阳纠人之阴阳,若人阴阳本无偏,饮酒反能造成阴阳偏颇而致病,这就是酒客病的由来。
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最初的酒度数很低,酒客的临床症状较轻,因此,对酒客病没有系统的认识。
至唐宋时饮酒风气渐长,宋元出现烧酒,通过蒸馏提高酒的纯度,酒才可酿成大病,所以李杲制成葛花解酲汤,提出酒客病“上下分消”的治法。
古时虽有豪饮者,但局限于当时生产力,酒客病只是少数人奢侈的自作自受,而今日制酒原料充足、技术发达,酒席已成为社会应酬的最常见方式,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许多人被迫长期、大量饮酒,因酒而病,酒的益处荡然无存,弊端前无古人。
因此,今日酒客病的治法当异于古人。
古今酒的服法也有差别,古人多温服,今人多凉服,甚至服冰镇啤酒。
《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1]。
水液需在脾阳的蒸腾下化为津液,布散全身。
因此,温服与凉服对脾胃的影响有显著差别。
湿气重的18个表现,寒气重的15个表现
湿气重的18个表现,寒气重的15个表现寒湿重主要有以下18个表现▼1、头部: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
2、关节: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3、消化效果: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
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4、小便及妇女带下,而且大便也会表现的比较稀: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医养生,健脾“化湿”。
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5、舌苔: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
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看自己的舌头边缘齿痕严不严重,如果很明显说明湿气很重。
6、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
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
体内有湿的人,大便后一张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7、手脚冰凉: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为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原因的影响,致使肝脏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肝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8、肤色暗沉,脸上长痘:湿气主要是由于五脏中脾的功能减弱导致的。
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
脾虚则生湿,湿盛又易困脾。
脸上长痘痘跟寒湿重有一定关系。
9、爱流清鼻涕:爱流清鼻涕,说明是脾虚,当脾虚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湿的代谢失调,也就是说湿气代谢不出,留滞体内,形成湿邪而致病。
10、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11、经常腹痛、腹泻,痛经。
12、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3、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老中医告诉你寒气、湿气产生的原因,三招教你祛湿寒
判断寒气重和湿气重寒气重如果觉得手脚冰凉,则说明体内阳气不足,有寒气;如果手脚有温热,说明阳气充足,整个人看上去很精神。
还有手心容易出虚汗,手心热,但人又觉得冷,这也是寒气的表现。
湿气重如果体内寒热均匀,那么,我们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的,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过于白,滑而湿润,那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发黄带腻,那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头赤红无苔,那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了。
体内寒气、湿气产生的原因:1、我们经常吃冷冻的食物。
2、在冬天贪吃反季节的寒凉食物。
3、夏天人体毛孔扩大时候,却频繁使用空调。
4、我们工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也很容易造成体内寒气湿气的堆积。
天地寒气经常会从我们的手足进入我们的身体,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到头顶上,正面的寒气上半身积存在肺经,下半身会积存在胃经中,侧面的寒气则积在胆经中。
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人大腿外侧特别肿。
寒气是会沉积,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瘀阻。
这叫“血遇寒则凝”,若寒气留在关节,会疼痛,引发关节炎,侵入脏腑易长肿物,侵入经络会阻塞令血流不畅3个方法教你去除体内湿气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湿热有哪些症状
湿热有哪些症状现代人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但是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的,那是和自己的饮食不规律,作息没有规律息息相关的,如果你有上面的症状,脸上经常油腻腻的,舌苔厚黄,中医认为这个是身体湿热的表现,那么湿热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身体湿热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湿热有哪些症状。
湿热有哪些症状湿热中的湿即为水湿,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内湿主要与我们的消化功能有关,是一种病理产物,外湿则与我们居住的环境、与气候潮湿有关,为外来的水湿入侵人体引起的;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共同存在的,是一种热象,当湿与热一起入侵人体的时候,就成为了湿热体质,另外,身体长期受湿邪入侵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的话,也会让湿化热,从而形成湿热。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会是湿热体质,特别是30-45岁的中青年,而当高温闷热的夏天过度到秋天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湿热症状。
在中医看来,人体正气不足是导致身体湿热的内在原因,脾胃功能差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湿热的侵袭,湿热主要可以分为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口干、小便黄、舌头黄等,下面我们来看看湿热的症状。
1、肝胆湿热肝胆湿热的患者多数患有肝胆方面的疾病,由于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胆红素的正常排泄,胆红素排泄不正常就会导致总胆红素偏高,从而出现皮肤黄、眼睛黄、尿黄等症状。
女性湿热患者会有外阴瘙痒的症状,白带偏黄而且有臭味;男性湿热患者阴囊潮湿容易患湿疹,睾丸会肿胀热痛;湿热患者往往舌体偏胖,而且舌苔黄,后半部舌厚而腻,前半部舌头味蕾粗且高;肝胆湿热的患者吃吃饭的时候会觉得牙齿酸痛无力,睡觉醒来后嘴里会发苦。
2、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的患者会觉得身子热、口干,嘴里也会发苦,但是却不喜欢喝水;尿液比较少,小便颜色黄,大便糖泄或大便不畅;舌苔黄腻,面黄,身体沉重,容易疲倦,胃有灼烧感,容易泛酸;祛湿热的食物身体湿热就要多吃祛湿热的食物,比如冬瓜、白萝卜、薏米、白菜等。
1、冬瓜我们都知道冬瓜是利水的食物,冬瓜具有生津除烦、消肿解毒、利水、清热的功效,小便少、色黄的人吃些冬瓜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湿热体质者可以多吃。
如何分辨寒湿还是湿热体质
如何分辨寒湿还是湿热体质看中医时,我们常能从医师口中听到诸如“体质湿热”、“寒湿”之类的词汇。
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有人埋怨“我湿气太重了”。
但你真的知道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寒湿”or“湿热”呢?1运脾胜湿论苍术国医大师颜德馨老先生在他的《运脾胜湿论苍术》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到故事: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颇所获。
忆1962年春,余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保肝一类滋腻品,造成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0单位,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术合五苓散,一月而瘥。
旋悟保肝不如健脾之义,历年来遵此旨治疗肝病多例,如沪上“甲肝”流行之际,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
看完颜老用除湿健脾的“五苓散”治好了自己的肝病的故事读后感:1、苍术真是除湿届的除湿机啊!2、“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个中基考试必考的,果然真实不虚!2现代人十个里九个湿,啥是“中焦湿证”?吴鞠通的《温病调辩》里讲的很清楚: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
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
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款,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
这是比较高大上地统言了中焦湿证的总纲,我们来接地气地白话一下:1. 湿,分寒湿、湿热两种2. 湿的形成,有从外部传来的,也有脾胃失运,湿从内生3. 湿气伤的是:脾阴、胃阳4. 寒湿一般比较普遍占80-90%,湿热占10-20%问题来了,占“湿”比例80%的寒湿重了身体会怎样?也就是怎样判断你是否是寒湿体质?如果有一下之一便是了!1、身体沉重——通常我们会觉得发困、身体发沉、没精神,有些人总觉得头上带了个帽子。
2、身体阴冷——我们会觉得四肢发凉、面色灰暗、发青、发紫。
3、身体发霉——各种皮肤病多发:在上是风疹、头藓、湿疹;中是各种胃病、噁心、食欲不振、消瘦;下是阴囊湿疹、脚藓。
痛风的辨证施治:湿热、寒湿、气滞等
痛风的辨证施治:湿热、寒湿、气滞等痛风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和患者体内的湿热、寒湿、气滞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别从湿热、寒湿和气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痛风的辨证施治。
一、湿热型痛风的辨证施治1. 辨证特点:湿热型痛风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疼痛部位多集中于大脚趾、踝关节等。
患者尿液黄赤且浑浊,有时伴有尿道灼热感。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2. 辨证施治:湿热型痛风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要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黄芩汤、瞿麦汤等。
黄芩汤由黄芩、黄柏、薏苡仁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痛的作用。
瞿麦汤由瞿麦、白术、防风等药物组成,能够清热解毒,祛湿化痰。
在配合饮食调理时,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多食用利尿、清热的食材,如绿豆、草莓、芹菜等。
二、寒湿型痛风的辨证施治1. 辨证特点:寒湿型痛风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剧烈,常伴有寒凉感,痛风发作时疼痛加重。
患者尿液常呈浑浊黄色,舌苔白腻,脉澀或沉。
2. 辨证施治:寒湿型痛风的治疗应以温经祛寒为主要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茯苓丸、藿香正气丸等。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利尿通淋的作用。
藿香正气丸由藿香、苍术、陈皮等药物组成,能够温中祛湿,缓解肠胃不适。
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避免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适当多食用温热、祛湿的食材,如姜、大蒜、羊肉等。
三、气滞型痛风的辨证施治1. 辨证特点:气滞型痛风的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疼痛多发于关节活动过度或受凉后,痛风发作时疼痛加重。
患者常伴有情绪烦躁、胸闷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
2. 辨证施治:气滞型痛风的治疗应以活血祛瘀为主要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川芎茛芪丸、逍遥丸等。
川芎茛芪丸由川芎、茛芪、红花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逍遥丸由茯苓、川芎、陈皮等药物组成,能够调理气滞,舒缓情绪。
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食材,如红豆、葡萄、车前子等。
怎么区分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这回给大家说个明白
怎么区分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这回给大家说个明白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叫做湿,而湿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分别,但是都属于水湿。
一般外湿的话是由于潮湿的天气或者在外面淋雨又或者是自己所处的工作和家庭环境比较潮湿,使得水湿进入体内引发外湿性疾病;而内湿的话一般和我们的消化功能有关。
对于那些体格虚弱、消化不良或经常暴饮暴食的人容易患内湿,还有吃过多的油腻、过甜的食物也会引发脾脏功能退化从而使得湿气集聚在体内而引发一系列病情。
通常湿也会分两种——热湿和寒湿:1、热湿:热湿的原因,有的是夏季天气炎热而且多雨,空气中湿度较大,人体内的湿积留久了就会转化成热,还有的是因为阳热体质使得自身从阳化热与体内的湿气相结合形成湿热。
通常表现为经常感觉四肢沉重、在中午之后身体发热而且不会因为出汗而减轻症状;在皮肉部位表现为湿疹和疗疱;还有就是舌苔比较黄腻且口干口苦,大便黄、尿黄。
2、寒湿:一般寒湿是由于自身的阳虚体质造成的。
寒湿很多人平时比较怕冷,喝热水的话会感到很舒服,舌苔大多比较薄且白而且还稍微有甜腻的感觉,口比较淡。
寒湿通常在经络、关节部位比较常见,这时候可以使用祛风湿通经络的药物来去湿,寒湿停留脏腑部位的话,可以选用入脏腑的药物来化湿或者使用燥湿药来化湿。
辨别湿热和寒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望舌——看舌头。
1.看舌头要先看舌质先不要看舌苔(表面的那层),而是看舌体。
比如下面这张图。
不看上面一层白色的舌苔,整个舌体是偏红色的。
这个,就是热性的体质。
而且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人白色的舌苔,中间还夹杂着红色的一点一点,这个,我们叫芒刺,是热性体质的标志性舌头表现之一。
舌体,一般代表着身体的底子,是你的根本。
根本是热的,如果有湿气,都是以单纯痰湿或者湿热为主,一般不会有寒湿。
怎么判断热体质的基础上,到底是痰湿还是湿热?看舌苔的颜色比如说上图这个舌苔,就是明显的黄色舌苔。
那么这个就是湿热。
那么舌体除了深红色,还有什么颜色的,看接下来两张图。
湿热和湿寒有哪些表现呢?
都说“十人九湿”,而这“九湿”中还不一定是相同类型的湿,中医里说“湿”会与人体中的“热”跟“寒”结合,形成湿热或者湿寒,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有湿气,却不了解自己是湿热还是湿寒,以至于乱吃祛湿食物,越去越湿,其实认准湿的性质,吃对食物,祛湿更容易!教你分清【湿热】典型表现:口苦口干、大便黏腻、精神差睡不醒、舌苔腻而重、小便黄、有口臭。
湿热还分为3个特点:1.湿重于热表现:有一点口干,口苦不严重,舌苔腻而不黄。
2.湿热并重表现:口干、口苦严重些,舌苔黄厚腻。
3.热重于湿表现:特别口干,舌质红,苔黄而干,大便干结。
身有湿热的人平时多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品,如炸薯条、炸鸡、烧鹅、烧乳猪等,这类高温烤制的肉类比较油腻,难消化而易酿生湿热,加重脾胃的负担。
另外,辛辣食物、热带水果等本身偏热性的食物,吃太多也会助长湿热。
教你分清【湿寒】典型表现:爱拉肚子、胃口差、容易浮肿、怕冷、白带清稀、小便清长等等,这类人平素多喜欢吃凉食,如喝冰饮、吃雪糕、冰啤酒等。
过食冰凉食物,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
另外有一类人可能两广地区多见,因气候比较热,当地人特别爱喝凉茶的人,而且是清热解毒类型的多,性味比较寒凉,频繁饮用损伤脾胃,喝多了身体湿寒就囤积了。
湿寒患者的特点是脾胃虚寒,夏天耐热、冬天很怕冷,手冰脚冰,虽然在夏天症状不明显但是最容易积累寒,因为吃冷食多。
如何祛湿气呢?说白了湿气为何而来,就是长期的饮食不规律造成的脾胃虚寒,或者脾胃虚热,很多人也懂,弄一杯薏米茶,确实可以缓解一部分湿气,但是脾胃虚寒或者虚热的状态一点也没有改变,不是吗?而角美膏是体衡排湿的一个代表方,它进入身体之后首先是帮助身体壮脾健胃,其次呢,把脾胃调理到位之后,又帮助身体把湿气排出去,这就是体恒的意思,过程简短而又安全。
能摆脱湿气对身体的困扰,而且对于长期湿气重产生的大肚腩,婴儿肥,水肿,大象腿,头发油腻,等有独特的改善和缓解。
中医说:湿气首责之于脾,却不局限于脾。
湿热和寒湿的鉴别方法
湿热和寒湿的鉴别方法
嘿,咱来说说湿热和寒湿的鉴别方法哈。
我记得有一回,我感觉自己身体不太舒服。
整天没精神,嘴巴里也没味道。
我就想,这是咋回事呢?我就去问我一个懂点中医的朋友。
朋友说,你这可能是湿热或者寒湿,得好好分辨一下。
朋友就开始给我讲湿热和寒湿的区别。
她说,湿热呢,一般会让人觉得口干口苦,嘴巴里黏黏的,还容易长痘。
寒湿呢,就会让人觉得怕冷,手脚冰凉,大便也比较稀。
我一听,有点懵,这咋分得清啊。
朋友就给我举了个例子。
她说,你看哈,如果你的舌苔又黄又腻,那很可能就是湿热。
如果舌苔白白的,厚厚的,那可能就是寒湿。
我赶紧伸出舌头看了看,哎呀,还真有点分不清呢。
然后朋友又说,你再想想自己的大便。
如果大便很臭,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那可能就是湿热。
如果大便稀溏,不成形,那可能就是寒湿。
我想了想,好像有点道理。
有一次,我去看中医。
那个老中医也给我讲了湿热和寒湿的鉴别方法。
他说,湿热的人一般小便会比较黄,味道重。
寒湿的人小便就比较清长。
他还看了看我的脉象,说我的脉象有点滑,可能是湿热。
总之啊,湿热和寒湿的鉴别方法还是有一些的。
咱可以从舌苔、大便、小便、脉象等方面来分辨。
不过,如果自己实在分不清,还是去找个中医看看比较好。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让自己的身体快点好起来。
嘿嘿。
生活养生-寒湿和湿热症状的区别有哪些
文章导读在中医的理论中,把身体的体质分为很多种,只有对症进行调节,才会受到最好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可以根据自己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进行判断。
因为不同体质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比如寒湿和湿热体质,虽然都有个湿字,但是症状却差很多。
湿热的主要表现湿热发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1.脾胃湿热:容易腹胀、恶心、厌食、口干口苦、皮肤油腻、爱长痘、大便稀薄、小便赤黄、身体笨重无力。
2.肝胆湿热:两胁酸痛、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口苦、恶心、腹胀、舌苔黄厚,甚至出现肝功能异常。
3.下焦湿热:下焦包括肠道、膀胱和胞宫(子宫)。
会有腹痛、腹泻、口渴、舌苔红,肛门处会有灼痛感;小便出现尿急、尿痛、尿黄;女性容易出现腰部酸痛,白带颜色黄、质地粘稠、气味腥臭等,易患妇科病。
寒湿的表现1.怕冷:不仅仅是冬天怕冷,初秋、初春等季节都存在畏寒现象,尤其是女性在经期畏寒现象加重。
2.舌苔发白:反复口腔溃疡,容易咳嗽,痰液出现稀白。
3.容易腹泻:尤其是穿的少、吃冷饮或寒性水果之后,极容易腹泻。
4.长斑、虚胖:脸色发白、发青、发暗甚至发黑,就是没有红润现象。
尤其是女性,容易小腹肥胖。
5.关节痛:包括四肢关节、颈肩部位、腰背等,酸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说明体内湿寒越严重。
湿热、湿寒如何调理1.湿热的调理原则是去湿、泻热、清火,所以在饮食上主要选择:薏米仁、莲子、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苦瓜、黄盖、冬瓜等。
2.除了饮食之外,要舒缓情绪、避免熬夜、忌辛辣大补食物、勤锻炼,如果情况严重,需要中医辨证调理。
3.寒湿调理原则是去湿、补阳气、补气血、保暖。
所以可以选择:红枣、生姜、陈皮、茴香、薏米、红豆、肉苁蓉等食物或药材。
4.养生保健方面可以通过刮痧、拔罐、艾灸进行驱寒,运动时能出汗最好。
5.不过寒湿体质,任何季节都应该避免冷饮、寒凉食物,生活起居更应该避免长期吹空调和注意保暖。
祛湿要分清湿热还是寒湿
祛湿要分清湿热还是寒湿作者:王智锦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6期王智锦中医认为,自然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
自然界的变化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内有湿,或者脾的运化功能不好,再赶上自然界的暑湿季节,尤其是阴雨天气,这时体内和体外的湿邪可以相和,所以春夏季节的湿邪就会更多。
大家一定要注重“排湿”。
湿气分湿热和寒湿那么,湿气是怎么产生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孔炳耀副教授介绍,湿气分内湿和外湿,地域、季节、气候环境等都是外湿的诱因,内湿是由功能失调引起的。
湿气表现主要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可通过胃口好坏、大便性状等症状来判断,外部表现为舌苔又白又厚重、黏腻,没有胃口吃饭、腹胀、恶心、大便溏或黏等。
“湿气就是一种阴邪,有湿热也有寒湿。
” 孔炳耀指出。
跟食物本身的属性有关,芒果、榴莲、菠萝、荔枝等,是湿中偏热的,俗话说“一只榴莲三只鸡”、“一个荔枝三把火”,吃多了以后就表现出一些湿热的症状,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等。
饮食上总的原则是,吃什么都不能过多。
另外,西瓜是偏凉的,吃多也会拉肚子,这是寒湿的表现。
薏米赤小豆祛湿效果好有传言说枣“ 包治百病”,吃枣很流行。
孔炳耀介绍,中国饮食文化里枣是很平常的,枣本身是好东西,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很重要,大枣是补脾益气、温中、养血的,比较腻,所以脾胃需要之时才能吃,湿气重者不宜吃。
网上很多帖子介绍祛湿的相关饮食,孔炳耀说薏米、芡实、扁豆、赤小豆是比较常用的。
孔炳耀解释,薏米本身是可以祛湿的,但他提醒,大便干结的人不宜用薏米,只适用于大便烂、溏者。
赤小豆偏清腻,用赤小豆煲冬瓜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
另外,淮山排骨也是很好的祛湿食疗方,特别是手术后的调理,对气机不畅有效。
木棉花、五花茶亦可以祛湿。
此外,受雨淋引起关节酸痛,下肢容易疲劳时,可以用艾叶、姜汁水泡脚。
(摘自《健康养生周刊》。
寒湿和湿热辩证关系
寒湿和湿热辩证关系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而,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6一散,或3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11/40页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虚实辨证方法四、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关系四、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关系虚实证常通过表里寒热证表现出来,可以形成多种证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和湿热症状的区别有哪些
在中医的理论中,把身体的体质分为很多种,只有对症进行调节,才会受到最好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可以根据自己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进行判断。
因为不同体质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比如寒湿和湿热体质,虽然都有个湿字,但是症状却差很多。
★湿热的主要表现
湿热发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
1.脾胃湿热:
容易腹胀、恶心、厌食、口干口苦、皮肤油腻、爱长痘、大便稀薄、小便赤黄、身体笨重无力。
2.肝胆湿热:两胁酸痛、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口苦、恶心、腹胀、舌苔黄厚,甚至出现肝功能异常。
3.下焦湿热:
下焦包括肠道、膀胱和胞宫(子宫)。
会有腹痛、腹泻、口渴、舌苔红,肛门处会有灼痛感;小便出现尿急、尿痛、尿黄;女性容易出现腰部酸痛,白带颜色黄、质地粘稠、气味腥臭等,易患妇科病。
★寒湿的表现
1.怕冷:
不仅仅是冬天怕冷,初秋、初春等季节都存在畏寒现象,尤其是女性在经期畏寒现象加重。
2.舌苔发白:
反复口腔溃疡,容易咳嗽,痰液出现稀白。
3.容易腹泻:
尤其是穿的少、吃冷饮或寒性水果之后,极容易腹泻。
4.长斑、虚胖:
脸色发白、发青、发暗甚至发黑,就是没有红润现象。
尤其是女性,容易小腹肥胖。
5.关节痛:
包括四肢关节、颈肩部位、腰背等,酸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说明体内湿寒越严重。
★湿热、湿寒如何调理
1.湿热的调理原则是去湿、泻热、清火,所以在饮食上主要选择:薏米仁、莲子、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苦瓜、黄盖、冬瓜等。
2.除了饮食之外,要舒缓情绪、避免熬夜、忌辛辣大补食物、勤锻炼,如果情况严重,需要中医辨证调理。
3.寒湿调理原则是去湿、补阳气、补气血、保暖。
所以可以选择:红枣、生姜、陈皮、茴香、薏米、红豆、肉苁蓉等食物或药材。
4.养生保健方面可以通过刮痧、拔罐、艾灸进行驱寒,运动时能出汗最好。
5.不过寒湿体质,任何季节都应该避免冷饮、寒凉食物,生活起居更应该避免长期吹空调和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