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行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这个战略对于我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科教兴国对于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体会,谈谈我对于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教师,才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环境。
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入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前沿和新动态,保持教育教学的更新鲜。
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我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还应该将跨学科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将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向。
再次,教师要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指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和技能的素养,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欣赏、创作和表达艺术的能力。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1)严格要求教师,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党和人民对教师给予厚望。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来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
教师队伍的主流也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害群之马严重败坏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广大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坚决制止惩罚、侮辱学生,甚至对学生实施犯罪的行为;必须严谨治学,甘于清贫,坚决制止弄虚作假的行为,克服浮躁情绪,惩治学术腐败。
(2)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使落实行动计划成为整个教育战线的共同行动。
行动计划,贵在行动。
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落实,建立促进真抓实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
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起草和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并建立检查落实的监督机制。
要制定各地区、各高等学校的实施方案。
各地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和完善教育发展规划,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推进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完善。
这样,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横向抓政策配套,纵向抓层层落实,形成实施行动计划的有效网络。
(3).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努力实现行动计划各项目标。
要充分认识实现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的艰巨性、复杂性。
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状态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两个务必”,立足于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努力实现已经确定的目标。
(4). 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制定《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国必先强教,教育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对于教师来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提升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启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自身的人格形象也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影响。
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典范”。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自身要重视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上课前备好课,深挖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里要上好课,努力做到每堂课都优质高效,提高教学效率;注意困难生的成长和优秀生的培养,让学生全体、全面发展;调整自己的心态,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教育学生。
只有不断更新自我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成功和国家各种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好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师爱为先。
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极大的威权性,教师往往在无形中把自己提高到高高在上的地位,课堂教学是注入式、填鸭式的一言堂,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个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只有用尊重和爱心构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通过科教兴国,我们可以不断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经济竞争力;而通过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一、科教兴国战略1. 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的核心。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科研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
这些举措有效地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 提高教育质量是科教兴国的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日益增加。
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这些举措使得我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3. 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科技创新的体制改革力度,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了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这些措施使得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逐渐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二、人才强国战略1.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利用人才的方式,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2.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只有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2篇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2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教师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者之一,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科教兴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探讨,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德育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1. 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国家人才。
而一位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能够扎实地传授科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物理学科中,教师应该熟悉各个物理定律和现象,并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这些概念。
2. 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真实、客观的态度对待科学事实,不夸大、不歪曲,让学生了解真相。
3. 不断学习的精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师要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师培训课程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1.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科研和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还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 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应该善于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参加科学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措施和建议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措施和建议】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
为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措施和建议。
二、加强基础教育1. 完善教育体制要加强基础教育,首先需要完善教育体制。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学生课业负担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应当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加强基础教育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三、加强高等教育1. 推进改革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
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加强教育与科研结合、推进学科交叉等方式,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2. 鼓励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类课程、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四、加大科研投入1. 提高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投入、支持科研人才等方式,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2. 加强科研人才培养科研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应当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可以通过建立科研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团队的凝聚力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1.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应当通过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发现并激励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2. 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人才来自各个领域,应当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1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这一历史任务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有:(1)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适中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实现强国的目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农村人口急速向城镇人口转移。
(2)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全面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达到9.5年。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达到12.4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我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983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但我国人力资源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
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深刻认识教育是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唯一途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我们已经建设成了一个教育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教育强国。
建设一流的国家,必须首先发展一流的教育。
我国将从5个方面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第二,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
谈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谈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推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作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
他们不仅负责传授知识和教育培养学生,还承担着引领和培养人才的重任。
因此,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首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
教师应熟练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教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教授高深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创新研究。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他们需要善于开展启发式教育和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差异化教育。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倡导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此外,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例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还要求教师具备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
教师应自觉积累并更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适应和引领教育变革和发展。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科教兴国战略提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则提倡培养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在我国的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以下是我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只有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只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各个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因此,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其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只有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来支撑,而培养这样的人才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因此,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再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支持,提高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推动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升。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
只有政府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支持和投入,才能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最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
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和资源。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答: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人力资源多寡的重要指标。
人力资源的数量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2).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全面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09年的9.5年。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10年提高到2009年的12.4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我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983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虽然人口有13亿,但合格人才却远远不够。
(3).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4).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世界追赶”,首先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先发展,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和推进这两个战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从而实现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教育则是培养人才、改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充分发展科技教育,才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水平和人才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发达的科技教育能够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还能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民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和教育改革力度,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关键。
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科技和人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实现国家的强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篇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篇第一篇:科教兴国战略1.引言科教兴国战略是指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核心,推动国家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
在当前的全球竞争中,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2.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首先,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参与科技创新。
其次,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利益,激励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动力。
3.加强科学教育普及科学教育普及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发展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
此外,还应加强终身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让更多人享受科学进步的红利。
4.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5.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当前,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科技经验和技术成果,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可以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篇:人才强国战略1.引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知识点2篇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知识点2篇知识点一:科教兴国战略1. 科学技术创新: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可以促使国家的科学实力和技术水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例如,我国在高速铁路、核电、航天航空、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国家在相关行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教育投入: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础。
一个国家要提高科技实力,必须从源头上注重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例如,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学费、住宿费和教材费,大大增加了贫困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3. 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培养和引进各类领域的人才,包括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才等。
通过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加入科技创新队伍,可以不断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例如,我国在重要科技项目中大力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在新药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4. 政府支持政策: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需要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科技企业的研发成本;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通过改革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制度,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的奖励和激励,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知识点二:人才强国战略1. 人才培养: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
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举措。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和独立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追求目标。
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更是至关重要。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下滑,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
而科学技术的创新则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并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中的地位,进一步带动整个经济的升级。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而科学技术作为创新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对科教事业的持续投入,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才能推动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同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也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科技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
此外,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环节。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资源,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可以打破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改善人才流动环境,提升人才培养机构的优质水平,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到来。
只有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人才发展的大环境,才能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人才集聚和人才流动的良好氛围,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人才优势。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对科教事业的投入。
科教兴国的核心是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资源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教事业的资金投入,推动科研和教育机构的建设和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要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引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革,我们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与目标科教兴国战略是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支撑,推动社会的综合进步与发展的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的科技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科学素质。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对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资源,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因此,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支持,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依托科教兴国战略来培养和储备人才。
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路径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任务。
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培养一流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引领;加强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促进跨学科、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2. 改革教育体制机制。
加快制度创新,打破教育行政体制的壁垒,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推进教育公平;加强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控,提高教育质量。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项就说:“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深刻认识教育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事业,深刻认识优先发展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认识教育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首要措施,深刻认识教育是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唯一途径。
(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
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高尚的师德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教师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国家有用人才,全面科学育人的任务,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热爱献身教育事业,具有振兴教育的光荣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应当有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
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具备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新世界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接受教育方面,一直充在家长择校,现在教育改革已经平衡了一部分,但是还有城乡差别,为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孩子前程似锦,还有部分家长宁愿赌博似的,不让孩子近回原籍上学,不占到校。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人民放心的学校,但我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特别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做到: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3、教师应具有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答: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第四项就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强国必先强教。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推进教育改革。
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
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
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
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
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
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
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
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
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所以作为一名在职的教师,更应该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在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进程中发挥我们教师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答: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没有规定具体的知识内容,只是提出了要达到的目标。
且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如何教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呢?一、课堂的导入要以学生为本在区教研室倡导的三步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然而“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识;好的导入方式,还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这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能力得到提升。
如,我在给学生讲“技巧前滚翻时,我选用了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漫画标题是《意外如何保护自己》,画面中央是一骑自行车的孩子被前面的障碍物绊倒了,孩子在跌倒的同时做了一个滚翻的动作保护了自己。
当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画面的时候先是惊讶,而后发出了赞叹声。
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能力新的理念呼唤我们体育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精力放在怎样使学生参与教学中来,从而获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请学生准备场地器材,请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和自定难易度;请学生自己创编练习的项目;请学生参与制作教具等等。
学生参与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
这就正式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设置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其基本方法是:学生通过观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分析、研究信息,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解决办法。
如在学习跨栏前我组织学生做了一次有关跨栏知识信息的收集,学生实践中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打开校门,放手鼓励学生开展调查,参与实践,与时俱进。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不断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理应站在课改前列,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创新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知识为桥梁,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学新理念。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但在社会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误区、升学率考核的重压,让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顽疾”。
如何让孩子从苦读中解放出来,让升学率“绿色”起来,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深入研究推进的重要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突破-----减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反对教学仅是为了考试进行的应试训练,而要“精讲、精练”。
减负的结果是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一方面,学好书本的基础知识,一方面,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高层次的学科竞赛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
减负对教师来讲,不是减轻了压力,而是要求教师更好地去备课,去讲课,更进一步地去探讨、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的问题。
减负对学生来讲,不是给学生一个“学习是轻松的,不需要付出的”概念。
学习从来是艰苦的,从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的减负是减去不科学的学习负担。
学校的管理要支持教师科学的教学,支持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要支持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减负绝不会降低教育质量。
因为减负本身就不是为了降低教育质量,而是为了确立科学教学和科学管理的观念而提出的。
减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减负是一个过程。
科学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科学管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观念的转变,措施的跟上,设施的完备。
我们对减负的艰难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对减负的成功要有坚定的信念。
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同顶一片蓝天,平等享有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以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公平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发展,这样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是可行的。
第一,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
教师要实现教学公平,必须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今天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
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观的转变。
正确的学生观是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人天生就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等动物,因此,我们需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自始至终充满着“接受”与“亲历”的矛盾,而且,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自经历一番,必须向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必须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
但这不能作为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借口,就是接受间接知识,也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
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传授者、施与者的身份对待学生。
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要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仍在实行班级授课制,而且有的班额较大,这是促使“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之一。
试想,面对几十个孩子甚至上百个孩子,我们的教师该有多大的“神力”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呢!但是,教师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我们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的好经验、好方法。
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
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第四,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
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
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4.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答: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好奇心也是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又一积极的心理因素。
体育课和其它课程一样,也是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改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需求感,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