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 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 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19世纪末 世纪初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世纪末
•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 地,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19世纪中期以来,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松弛,成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目标.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远 的影响: 第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56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 了深重灾难,使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第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中国新思想萌发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 第四、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 开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外侵略扩张过渡到以资本主义输出为主阶段。在全世界领 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 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第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辛亥革命等都是抗争探索。 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抓住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是个良好的机遇。这我国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舞台。 第二、迎接挑战 第二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快,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溥弱,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可持续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次工业革命,使中国经历了一个由落后到腾飞的艰难历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在落后中踽踽独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西方列强的侵略范围急剧扩张,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推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促进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1)推动了中国政局的转变。
外界的压力促使腐朽的清政府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
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这期间产生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些民间自发组织的运动对于中国政治和思想近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唤醒启迪了民众,在民间埋下了救亡图存的种子,间接的为民主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
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二、惊醒后的奋起直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有:(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再一次发生质的提升,所以欧洲各国之间为了不断争夺原料,资源,竞争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扩张,对中国也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商品倾销和战争掠夺。
比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中国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清政府的督促下,洋务运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这也间接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 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 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 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 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 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 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
发电机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爱迪生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 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工业革命前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人力、畜力
蒸汽机 电力、石油 原子能(核能)
蒸汽动力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工业革命的 标志性产物,对人类社会变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实现了资 本主义工业化的两次飞跃。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背景: 1、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 2、条件: 劳动力:圈地运动 资 本: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技 术:手工工场的发展 市 场(国外): 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名家评史】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
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 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 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 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B.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C.优先发展自然科学,指导社会技术革新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6.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为
A.工业资产阶级日益集中社会财富
B.对外掠夺由商品输出逐渐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大力采用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
东西方关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完全形成,世界基本瓜分完毕,所有民族都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亚洲的觉醒。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经济工业化
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化的扩展速度相当惊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主动或被动卷入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在推动机器普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推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
①法拉第②麦克斯韦③赫兹④波义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主要有
政治民主化
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民主的内涵和享有者范围显著扩大。
阶级关系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逐渐转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结构,中间阶层日益成为社会主体。
东西方关系
亚非拉民主主义运动持续高涨,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国家从此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相关练习
政治民主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英、法、美早期现代化国家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俄、德、意、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详细讲解]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一周知识概述(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成就、扩展和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成就和影响(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成就和影响(四)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二、重难点知识讲解(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1、前提与条件(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5)国外市场的扩大。
2、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工业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化进程。
(4)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5)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落后地区的旧思想、旧制度。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与条件(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和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3)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条件。
(4)殖民扩张和德、意统一、美国内战北方胜利、日本明治维新等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
2、影响(1)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经济、政治,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推行对外扩张。
(3)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4)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1、前提与条件(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2、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马哲-科技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
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1、积极作用(1)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2)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1)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2)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
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
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4)科技革命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不仅影响了思维的主体,同时也改进了思维的工(5)科学技术渗透到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
1)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
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2)军事上的战斗力。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3)政治上的影响力。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三次技术革命与带来的启示
三次技术革命与带来的启示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动力:蒸汽机能源:煤炭成果及作用:①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②哈格里夫斯研制珍妮机: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完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巨大飞跃;③史蒂芬孙(英)研制蒸汽机车: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④富尔顿(美)研制汽船: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影响:①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D:环境被污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蒸汽时代】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动力:发电机内燃机能源:电力石油成果及作用:①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技术的发展(美德领先);②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汽车(迅速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的发明。
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特点:①科技发展速度加快,科技产品结构越来越精密复杂;②科技技术商品化的周期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③科技各领域各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
综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综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对生产力的影响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二、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三次:(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政治格局)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政治格局)东西方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经济格局)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次:(政治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五个力量中心。
(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文档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他们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用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用强力打开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随之爆发,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又打击了列强的侵略。
经济上,中国一方面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 随着内忧外患的加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大力兴办工厂,建立学堂,创建海军,派人留学,在他们的诱导下,具有真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纷纷产生,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思想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美梦中惊醒,把目光投向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他们设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籍,主张建立新式海军等等。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一批具有维新图强思想的知识分子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和西方进行商战,积极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领域主张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这些思想和主张成为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此外,这种思想一度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得到了传播,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展起来。
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他们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此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竞相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倾销商品,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外债,增加税收,放宽了民间建厂的限制,加之一战时帝国主义无暇东顾,这些因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拥有了短暂的春天。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生活: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 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 的纸,是我国现已发 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
毕升与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火药
指南鱼、指南龟(宋)
3.对观念
新科学、新技术 迅速进步正在引发社会
伦理观念的巨大危机。尤其是二十世纪后半叶 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生命科学,计算机技术, 天文科学、宇航科学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最直 接地冲击着社会诸多重要伦理规范。这些重要 伦理规范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诸如辈分、人 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等。
二.科学技术的双重影响ຫໍສະໝຸດ 面影响: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物质质量
负面影响:
汽车的发明是如此重要, 以至于在世界发达国家, 汽车几乎同鞋子一样必 手机的发明无疑给这个瞬息 不可少。然而也正是这 万变的信息社会带来了更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似乎是一 柄锋利的“双刃剑”,不仅 多的便捷,然而就在手机备受 位美丽的天使,成为人们攻克 制造了频繁的交通堵塞、 人们青睐时,关于手机无线电 重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一 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消耗 波辐射是否会伤害人体DNA并 把钥匙。但随着转基因技术的 能源的无底洞和大气污染 杀死肿块的细胞修复系统这一 实用化,却渐渐改变了模样, 的移动污染源。 话题,前后矛盾的传言漫天 经转基因技术“任意修改”过 飞舞,让人不知应该相信谁。 的生物释放到自然界后, 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污染自然基因库,打破原有 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甚或对 人类健康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百年难解的白色恐慌——塑料 城市生活中的流动杀手——汽车 祸福未卜的午夜凶铃——手机 魔鬼签订的未来契约——转基因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海外市场的需求。
概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然后带动了矿冶业的发展,并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主要特点: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向法美等国扩展;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发明者多是工匠技师;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实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主要成就: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特点:规模更加广泛,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迅速紧密结合;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实质: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增强。
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提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此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二战和战后的需要。
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成就: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点: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上升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 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 极大发展; 极大发展;推动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 主义过渡;资本主义 经济、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 衡性增强; 衡性增强;更加密切 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一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成 果的应用
垄断资本 第二次 工业革命 主义形成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 衡性增强
5、下列各项能够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是 、 ( C ) ①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 ②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④国际经济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结合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结合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谈 一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一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 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 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 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 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 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 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 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 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 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 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 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 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 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文档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他们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用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用强力打开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随之爆发,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又打击了列强的侵略。
经济上,中国一方面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 随着内忧外患的加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大力兴办工厂,建立学堂,创建海军,派人留学,在他们的诱导下,具有真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纷纷产生,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思想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美梦中惊醒,把目光投向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他们设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籍,主张建立新式海军等等。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一批具有维新图强思想的知识分子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和西方进行商战,积极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领域主张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这些思想和主张成为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此外,这种思想一度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得到了传播,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展起来。
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他们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此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竞相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倾销商品,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外债,增加税收,放宽了民间建厂的限制,加之一战时帝国主义无暇东顾,这些因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拥有了短暂的春天。
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变化新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变化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
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革命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从手工时代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
有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问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
培根曾说: “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的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在线课程等,丰富了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PPT 和交互屏幕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节省了教师书写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了学习节奏。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往的以板书形式为主的教育形式到多媒体的运用。
将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使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
利用互联网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料,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
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
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
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
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
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
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
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
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
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
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
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马克思说:“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
二、电气时代的工人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9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着一场以“电”的发现和利用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它不仅给已走向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而且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加剧。
但是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罢工”和“砸毁机器”,此时工人阶级选择了一种更为“柔和”的斗争方式。
同时,资本家对于工人阶级的态度和剥削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资本家在获取工人产生的巨大剩余价值的同时,也逐步实行一些福利政策,例如缩短每日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水平。
一方面,这些改变是工人不懈斗争的成果。
另一方面,恩格斯在分析资本家对工人阶级态度改变的原因时指出:“资本主义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企业规模越大,雇佣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发生冲突时所遭受的损失和营业困难就越多”①。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开始走出“轻工业”时代,迎来了“重工业”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前进。
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并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一些地方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业人口。
此时城市的生活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供电供水以及地下排水、垃圾处理系统已经完善,邮局、市场、医院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可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已经与现代城市如出一辙,十分相似。
三、可再生能源、互联网技术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比于前两次工业革命,人们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有着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主张以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相结合为核心。
第二种以保罗·麦基里为代表,主张以3D 打印技术等数字化制造为核心。
第三种则是主张以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
②其实,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无论哪种技术,都不可能独自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在这些技术中,与我们关系密切的,要数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
现在的工业仍高度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
然而,这些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总有耗竭的时候。
到那时候,人类社会又该何去何从?可再生能源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在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成本太高而且受地理条件制约大,核能潜力巨大但是安全堪忧,生物能(用玉米生产乙醇作为燃料)受制于农业,相比之下太阳能应该是最优
选择。
目前的太阳能的发电仍只在小范围应用,但是这种小规模的太阳能发电技术若能推广到各家各户,使得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一个小型的太阳能发电厂,就能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配合节水系统,以及新型智能的温度、光照控制系统,就能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绿色环保。
这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则将人们的生活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数字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而信息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完美结合,将掀起制造业的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流水线使得生产分工明确,标准统一。
但这也使得生产只限于大工厂之内,个人的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且在现代社会,千篇一律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今,只要有创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家办工厂:通过网络下载有关信息,利用电脑进行设计,最终使用3D打印技术将想法变成产品。
制造业将向着智能化、定制化、分散化和合作化的方向发展。
“创新不再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自上而下地推进,而是由业余爱好者、创业者进而专业人士等无数个人自下而上地开拓”③
四、反思与总结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工具,使我们拓展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人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海底捉鳖”。
而这远不是人类能力的终点。
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迎来一轮又一轮革命,人类社会也会向着更广袤的天地迈进。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副作用。
生态环境破坏,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动荡加剧,隐私安全受到威胁……这些都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一旦科技发展超出了人类控制的范围,人类将很难驾驭科技这头“力大无穷的猛兽”,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
所以,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探索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应该时不时放慢脚步,对自己的行为,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吸取教训,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闫海潮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年第三期
③ [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张箭论工业革命的开端
2.王志林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释的经济学意义
3.闫海潮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沈雪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