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动物生理学辅导--02 血液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课件PPT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课件PPT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水(90%—92%)
血浆
晶体物质(2%—3%)
(Plasma)
血液
血浆蛋白
(5%—8%)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
血细胞(40%—50%)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下阶段: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四)红细胞生成及破坏
• 1.红细胞的生成
• ⑶造血原料
• ①初期阶段:细胞有丝分裂,核酸(DNA)合成,
需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参与。
• ②后期阶段:需要Fe2+合成Hb,每天需要20 ~
30mg。Fe2+缺乏时患缺铁性贫血。
• Hb的分子结构
• Fe3+需还原成Fe2+才能用于合成Hb。
• 因此,在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增多。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二、白细胞生理
(二)白细胞的功能
2.单核细胞
•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溶酶体内颗粒增加,其吞噬力大为增强,
能吞噬较大颗粒。
• ■ 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
• ①吞噬细胞内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以及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 ②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骨髓造血过程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四)红细胞生成及破坏
• 1.红细胞的生成
• ⑶造血原料
• ●叶酸:
• 体内过程:食物中的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吸收入血→四氢叶酸→
多谷氨酸→参与DNA合成。

2024版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2024版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输送富氧血液
动脉血管主要负责将富含氧和营养物 质的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 官。
血流速度快
由于动脉血管内血压较高,血流速度 较快,有利于将血液迅速输送至全身 各部位。
2024/1/29
13
静脉血管特点及作用
2024/1/29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01
静脉血管管壁主要由单层扁平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弹性
01
02
03
04
心脏内部被分隔为四个腔室, 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
房和右心室。
心房与心室之间通过房室口相 通,房室口附有房室瓣,可防
止血液倒流。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静脉的氧合 血,左心室将氧合血泵入主动
脉,供应全身组织器官。
右心房接收来自上下腔静脉的 非氧合血,右心室将非氧合血 泵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
03
04
黏附
血小板能黏附在受损血管壁上, 形成止血栓子。
聚集
激活的血小板通过释放化学物 质吸引更多血小板聚集在一起,
加强止血效果。
收缩
血小板内含有收缩蛋白,能使 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
释放
血小板能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 质,如生长因子、凝血因子等,
促进血管修复和凝血过程。
2024/1/29
21
PART 05
28
鸟类和爬行动物类
2024/1/29
心脏结构
三腔心,包括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部分分隔氧合血和未氧合血。
循环类型
不完全双循环,心脏输出的血液一部分经体循环,一部分经肺循 环,存在混合血现象。
血压调节
主要依赖神经调节,如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机制相对简单。
29
两栖动物类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2. 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自律细胞为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时,距离阈电位的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增大,表现为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2)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上移,则与静息电位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3)Na+ 通道状态:兴奋产生时,都是以Na+通道激活作为前提。Na+通道处于备用、激活、失活三种状态,其活动有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备用状态: -90 mV (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激活状态: -70 mV,Na+通道迅速开放,Na+迅速跨膜内流 失活状态: -50 mV,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窦 房 结 ↓ ↓ 结间束 房间束 ↓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心肌传导兴奋的特点 由于心脏各部位的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各不相同,故兴奋的传导具有快-慢-快的特点。窦房结的兴奋一方面通过房间束传至左右心房,引起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另一方面通过结间束传至房室交界,然后由房室束(希氏束)传至左右束支,然后通过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心房和心室间有结缔组织的纤维环隔开,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也无直接的电联系,心房和心室唯一传递兴奋的通道是房室交界区的房室结。
2. 房-室延搁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约为0.4m/s,可将窦房结发出的兴奋迅速传遍整个左右心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速度变慢,仅为0.02~0.05m/s;所以兴奋通过房室交界的时间较长,约需0.10s,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意义:它使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按顺序进行,保证了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开始收缩,使心室收缩前充盈更多的血液,以利泵血功能。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后,沿心室内传导系统-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迅速传播到左右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可达4m/s,使兴奋几乎同时传到所有的心室肌,使整个心室肌同时发生收缩。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02章 血液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02章 血液

(五)酸碱度
鱼类在7.52-7.71,人类在7.35-7.47之间。
血液的PH值维持恒定有赖于血液中几对缓冲物质 的缓冲作用。
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Na-蛋白质/H-蛋白 质;Na2HPO4/NaH2PO4;
红细胞缓冲对:KHCO3/H2CO3;KHb/HHb; KHbO2/HHbO2;K2HPO4/KH2PO4。
二、维持机体组织正常兴奋性,维持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
机体内的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和兴奋性, 需要理化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酸碱度,渗透 压。
三、营养功能
血浆蛋白质起着营养贮备作用。某些细胞,特 别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能胞饮完整的血浆蛋白 并将其分解,其产物氨基酸经扩散进入血液供其 他细胞所细胞的特性
(一) 红细胞的渗透阻力和溶血(P93-94)
红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性,蛋白质和其他胶体都 不能透过,血浆蛋白也不能透过。葡萄糖、氨基 酸和无机盐可透过,但通透率不同。红细胞的渗 透压与周围血浆的渗透压是相等的。如红细胞处 于低渗环境,水分可以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 膨胀。膜有一定弹性,如水分进入过多,超过弹 性限度时,膜会破裂。这种弹性可理解为红细胞 的渗透阻力,阻力大,表明膜脆性小,阻力小, 表明脆性大。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对机体产 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近年来发现红细胞也 有免疫功能。
运输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营养不良、饥饿 或疾病时其数量将减少,同时随种类不同而存在 差异。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二、血红蛋白
1 血红蛋白的结构
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只有存在于红细胞中 才能发挥作用。血红蛋白由一分子珠蛋白和四分 子亚铁血红素构成。四个亚铁血红素与珠蛋白的 四个肽键形成非直线的亚单位,这四个亚单位形 成完整的血红蛋白。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肌质网内贮存的Ca2+释放入胞质 Ca2+与细肌丝的肌钙蛋白结合
肌动蛋白与粗肌丝肌球蛋白的橫桥结合 肌丝滑行,肌节和肌肉缩短
心肌的舒张
肌质网膜上的Ca2+泵 细胞膜上的Na+-Ca2+交换体
细胞膜上的Ca2+泵
胞质中Ca2+浓度降低
心肌收缩性的特点
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有依赖性 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 0、1、2、3、4五个时相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0期去极化的形成 历时:1ms 原因:细胞外的Na+快速
流入细胞内 --Na+内流(钠通 道:INa通道)。
复极化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形成锋电位,历时10ms 原因:Na+通道失活后,K+
快速外流(瞬时性外向离子流: Ito ) ,使膜电位下降。
兴奋在房室束、束支和浦肯 野纤维网的传导速度最高,能达 到2~4m/s,使兴奋能迅速传播到 左右心室,保证了左右心室能同 时发生收缩。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 心肌细胞的细胞内电阻
• 闰盘的密度 •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率快、幅值大,形成 的局部电流大,向前影响的范围广,使其前方的细胞去极化达 到阈值所需要的时间短,所以传导速度快;反之慢反应动作电 位的传导速度较慢。
第五章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 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血液循环的功能:
物质运输 维持内环境稳态 调节体温 内分泌功能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教案: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动物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血液循环的定义、途径、作用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章节为《动物生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学生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途径和心脏的功能。

重点:血液循环的作用和心脏的结构。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动物生理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在动物体内的实际运行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学中的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为学生讲解血液循环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师利用PPT或黑板,详细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3. 教师重点讲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四个腔室、心脏瓣膜等,并解释其功能。

三、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请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请简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答案:1. 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动脉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再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肺动脉到达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再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心脏。

2. 心脏的结构包括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脏的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血液循环的定义和作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2血液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2血液
其它成分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 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2.1.3.2 血细胞
占血液40-50%,包括: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erythrocytes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leukocytes 血小板platelets。
2.1.4血量/Blood volume
Blood volume: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6-8% 循环血量:心血管内不断流动的血液 储存血液:肝、脾、皮肤及皮下静脉流动缓慢
的血液。 献血/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不会影响健 康;失血达20%会影响到生命活动;超过30% 则危及生命。
2.1.5血液的机能
(1)营养功能 (2)运输功能 (3)维持内环境稳定 (4)参与体液调节
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 溶血的特性,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 抵抗能力。
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作用:4对缓冲物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1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维生素 B12和叶酸是合成核苷酸的必要辅助因
定义: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
主要功能: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
细胞正常形态。 ②血浆胶渗压
定义: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
主要功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
容量。
渗透压小结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动物生理学--血液完整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血液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0
(一) 颜色与味道 1、颜色:红色 2、血味:咸腥味
(二) 比重
全血比重:1.040 ~1.075 (红细胞比例↑,比重↑)
血浆比重:1.024 ~1.031 (血浆蛋白浓度↑ ,比重↑)
红细胞比重:1.070 ~1.090 (血红蛋白浓度↑ ,比重↑)
精选ppt课件
11
(三) 粘滞性(viscosity)
精选ppt课件
15
2、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作用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占99.5%)
小(0.5%)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
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保持正常循环血量
和功能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临床应用或生理实验
1、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
第三章 血液(Blood)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精选ppt课件
1
学习目标(Aims)
1. 说出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意义,解释血 浆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作用
2. 说出各类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解释红细胞渗透脆性、 悬浮稳定性及血沉的概念,简述红细胞生成调节机制
约2%
2、主要成分:
3、血浆蛋白: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以及补体
精选ppt课件
7
血浆蛋白种类及主要生理作用
血浆蛋白种类 白蛋白(albumin)

扬州大学动物生理学辅导--03 血液循环

扬州大学动物生理学辅导--03 血液循环

结合能力较弱,使血管舒张
血压
由于骨骼肌血管在全身所有的血管中占 有相当大的比例,故常使总的外周阻力 下降,但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仍有 升高,但不如 NE 明显,临床常作为强心 剂。
由于和 α1 受体结合能力较强,表现为 缩血管效应,使外周阻力增大,使动 脉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上常作为升血压药。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4、体液因素
(1)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1. 心脏β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力、变时作用 2. 使具有α受体的血管平滑肌(皮肤、肾、胃)收缩;
使具有β受体的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肝血管)收缩。 去甲肾上腺素:
作 用 α 受体 , 使全身血管收缩。心脏β1受体结 合,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脏
受体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双重支配 起源、作用机理(传递过程、递质与受体、 心迷走紧张)
⑴ 心交感神经
⑵ 心迷走神经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起源于脊髓胸、腰段;支配 广;作用决定于血管受体(主要为收缩效应)。
⑵ 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骨骼肌小动脉,Ach,激动时发 放冲动。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范围小,Ach,调节局部血流。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皮肤血管,轴突反射。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局部舒血管。
影响因素: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 阈电位水平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2) 兴奋性:变化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离子通道的激活过程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3) 传导性 传导顺序 各部位传导速度差异的意义(房室延搁)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解剖学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 电生理学因素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幅度和速度 静息电位水平 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兽医病理生理学(扬州大学)病生

兽医病理生理学(扬州大学)病生

二、填空题
1、血氧含量包括

。P50 是指

6/42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2、在



时氧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和
力降低。
3、外呼吸功能不全引起的缺氧,其动脉血气指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

4、发绀是血中
增加至
,皮肤粘膜呈
色。CO 中毒时,患者
皮肤粘膜呈
色。亚硝酸盐中毒时,患者皮肤粘膜呈
色。
5、低张性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心血管反应主要表现为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942填空题答案1hb实际结合的氧量溶解于血浆的氧量血红蛋白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2酸中毒co2增多温度升高红细胞内23dpg增加3pao2降低4脱氧hb5gdl青紫樱桃红咖啡色5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660mmhg7呼吸循环组织利用氧血液运输氧8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增强右10咖啡美蓝选择题答案cabdacddcdbdddabaacbabddcabd第五章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一名词解释1脱水2水中毒3高渗性脱水4低渗性脱水5等渗性脱水6水肿7积水8显性水肿9隐性水肿10阴离子间隙11肾血流重分布12低钾血症13高钾血症14反常性酸性尿15反常性碱性尿16超级化阻滞17去极化阻滞18脱水热19阴离子间隙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1042二填空题1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阳性电解质是3盛暑大量饮水易发生液体大量丢失只补葡萄糖液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通气过度会产生4等渗性脱水不予处理可转变为若只补水会转变为低渗性脱水患者补大量水会引起治疗高钾血症使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C、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发绀一般比较明显
11、缺氧时呼吸系统代偿:B
A、在 PaO2 低于正常时就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动物生理学-血液

动物生理学-血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有机体细胞质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
压相等,渗透压与细胞质和血浆的渗透压 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154 mmol/L (0.9%)的NaCl溶液和278 mmol/L(5%) 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 相等,故把0.9%的NaCl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或称为生理盐水。低ຫໍສະໝຸດ 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
哺乳动物等渗溶液: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
5%的葡萄糖溶液
两栖动物等渗溶液:0.67%的NaCl溶液
(四)酸碱性
哺乳动物血液的pH值约为7.35~7.45,呈弱 碱性。各种畜禽的血浆平均pH 值种间差别较小, 如马为7.40、牛为7.50、绵羊为7.49、猪为7.47、 犬为7.40、猫为7.50、鸡为7.54。静脉血内含碳 酸较多,因而pH值比动脉血的稍低,但变化幅度 一般不会超过平均pH值的±0.05。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量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有 形成分—血细胞所组成。血液的组成及主 要成分所占百分比如下:
血 细胞
血量(blood volume):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是 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循环血量: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在心 血管内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叫… 储备血量:血液另有一部分血液则滞留在肝、 肺、脾、皮下静脉丛和皮肤等处,这些流动 缓慢,红细胞比容较高的血液量叫…或贮血 量。因此,把肝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 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 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 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 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 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

2024年动物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共122张PPT)

2024年动物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共122张PPT)
心肌等发生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听诊器(胸壁区域)
“通—塔”这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持续 时间长、音调低,主要反 映心肌的收缩能力及房室 瓣的功能状况。
发生在心舒期,持续 时间短、音调高,主要反 映动脉血压的高低及半月 瓣的功能状况。
(1) 第一心音产生因素:
①产生于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闭合运动时所发生的振动;
心室内浦肯野氏纤维(细胞)
生理意义? 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同步收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
血液循环
窦性节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正常心搏节律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 引起,故称窦性节律。称窦房结为心搏起源或心 搏起步点(pacemaker)。
异位节律(异位心律ectopic rhythm) 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
②心室肌收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2) 第二心音产生原因:
①产生于心室舒张时; ②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所产生的振动。
(3) 第三心音 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由心室快速充盈末期
,血流充盈减慢,流速突然改变,引起心壁和瓣膜发生振动 而产生的。 (4) 第四心音 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心室收缩前的振动, 故也称心房音。
抢先占领(capture)和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除极速度
兴奋性(Excitability)
心肌细胞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一样具有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至- 60mV 心肌: 250~300ms 骨骼肌: 1~3ms 绝对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 至- 55mV

动物生理学 血液

动物生理学 血液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 形态:哺乳动物为无核、双 凹圆盘形。禽类为有核、椭 圆形。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不同动物体内红细胞的数量(1012/L)
动物种类 数目 动物种类 数目

6.0-9.0 猫
5.0-10.0

9.7
绵羊
6.0-9.0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03/H2CO3,当它们 的比值为20/1时,血液的酸碱度也就恒定了。
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为碱贮,鱼类血液的碱 贮较高等脊椎动物的低,故其血液的pH不如哺
乳类的稳定。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营养功能:血浆中的蛋白质起着营养储备的作用。 2.运输功能: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是许多激素、离子、脂质、维
淋巴细胞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 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三)白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成的调节
三、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形态、数量 (二)生理特性 (1)粘附 当血管内皮损伤而暴露胶原组织时,立
即引起血小板的粘着,这一过程称为血小板粘 附(thrombocyte adhesion)。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2. 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 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 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 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溶血: 如果血浆的渗透压低于红细 胞内的渗透压,水分进入红细胞内 而引起红细胞破裂
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浮稳定性(叠连)、渗透脆性(溶血)
RBC在等渗溶液中
RBC在低渗溶液中
RBC在高渗溶液中
功能:气体运输、维持酸碱平衡 红细胞生成
部位:红骨髓(成年) 主要原料:蛋白质、铁 成熟物质:叶酸、维生素B12、(内因子)
参与DNA合成 RBC生成的历程
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网质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影响血液凝固速度的因素与机理
物理因素:机械、温度因素 化学因素(柠檬酸钠、草酸盐) 生物学因素(维生素K、肝素、双香豆素等)
体内循环血液不凝的原因
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血管中无 因子Ⅲ 凝血过程的早期阶段较缓慢,而血液循环很快,可不断 将少量被活化凝血因子的稀释冲走 正常血浆中存在着抗凝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 Ⅲ和肝素。
血量:总量(5%-9%) 循环血量与贮备血量 失血的生理变化
2、血液的主要机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 运输功能:气体、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 免疫保护
3、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般特性:颜色、比重、粘滞性 血浆渗透压:分类、构成、生理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容量
3、血小板生理 形态、数量 生理特性:粘附、聚集 、释放、收缩、吸附 生理功能:生理性止血 参与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影响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flash 定义 三个阶段 凝血因子
两条途径:启动因子
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不同点
始动因子
参与反 产生凝 发生条件 应步骤 血速度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血浆pH:常值 维持:缓冲物质(对)
NaHCO3/H2CO3 (碱贮)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
排泄器官
(二)血细胞及功能
1、红细胞生理
形态、数量 生理特性:通透性、可塑性变形
内源性凝 胶原纤维等激活 较多

因子Ⅻ
较慢 血管损伤或 试管内凝血
外源性凝 组织损伤产生因 较少

子Ⅲ
较快 组织损伤
2、抗凝系统
血液中的多种抗凝物质,统称为抗凝系统。 (1)抗凝血酶Ⅲ:血浆中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因子,
(Ⅱa、Ⅶ、Ⅸa、χa、Ⅻa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其 精 氨酸残基,与这些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封 闭”了酶活性中心而使之失活。 (2)肝素: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增强凝 血酶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凝血作用;抑制许多凝血酶 的活性。 (3)蛋白质 C :灭活凝血因子Ⅴ和Ⅷ;限制因子Χa与血小 板结合;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
1%NaCl(ml)
1
2
3 4 5 6 7 8 9 10
0.9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蒸馏水
0.1 0.35 0.4 0.45 0.5 0.55 0.6 0.65 0.7 0.75
NaCl浓度(%) 0.9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抗Rhesus Maca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 RBC抗体
抗体血清+人RBC
抗体血清+人RBC凝 集Rh阳性
抗体血清+人RBC不 凝集Rh阴性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清中不含抗Rh的天然抗体
Rh阴性的人接受阳 性人的血液 输血 产生Rh抗体
不发生输血反应
第二次输Rh阳性人 的血液
发生输血反应 溶血
Rh阴性孕妇孕育了阳 性胎儿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
定义 基本过程:两步 纤溶抑制物
(四)血型
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定义: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凝集素 血型与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血型 A B AB O
RBC上的凝集原 A B
A和B 不含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抗B 抗A
不含凝集素 抗A和抗B
Rh血型系统
Rhesus Macacus RBC
1、血型与遗传育种工作 2、血型与输血 3、血型与初生仔畜的溶血病 4、血型与异性双胎中母犊的生育能力
()
1、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测定 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血红蛋白测定 4、红细胞脆性实验 5、血细胞计数 6、血液凝固(设计实验说明某一因素对血凝速度的影响)
红细胞脆性实验
溶血
溶血
试管号 试液
三、血 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组成和血量 血浆 血清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 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浆蛋白的分类
盐析法
白蛋白 α1
球蛋白
α2 β
γ
纤维蛋白原
电泳法
生理功能
(1)形成渗透压
(2)作为载体其运输作用 (3)参与凝血—纤溶生理止血功能 (4)抵抗病原菌起防御功能 (5)营养功能 (6)缓冲功能
IgG 进入母体产生抗D抗

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RBC凝集、溶血
第二次妊娠
2、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 输血原则:鉴定血型, 紧接情况,输少量同种动物的血 成分输血
输血 鉴定血型
红细胞 供 血 者
红细胞
受 血 者

血型相符
交叉配血
血清
血清
3、动物血型
血型系统复杂:根据抗体区分血型 无天然抗体或抗体效价很低 输血仅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动物血型的主要运用
生成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产生部位:肾、肝 调节:缺氧 雄激素:通过EPO 作用 直接作用骨髓
RBC的破坏 巨噬细胞吞噬 机械冲击
2、白细胞生理 形态、数量 分类与功能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单核细胞-- 3~8%;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释放多种细胞 因子,在抗原信息传递、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 节中起重要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0~1%;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 0.5~5%;与过敏反应有关。参与对蠕虫 感染时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 20~40%有后天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免 疫应答反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