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讲义:英国的制度创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共22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1c5b33aa00b52acec7cacd.png)
随着经济发展,民主化不断扩展英…国…的制度创新
250 200 150 100 50
0 1800年 1850年 1870年 1900年
煤(百万吨) 铁(十万吨) 钢(十万吨)
英国的制度创新
议会改革
变化
1832年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增加,16%的成年 男子得到选举权
1867年改革
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
立法权
限制
征税权
国王
军事权
权力
君 主 立
宪
制
集会权
确立
建
立
议会
选举权
主权
3.意义 (1)确立议会主权,限制国王的权力。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保证了英制的完善
1.形成: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 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权力加强。 (2)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的原则”
内 阁 下 台 或 解 散 议 会 , 重 新 选 举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基础—代议制(含义);核心—责任内阁制。 2.国王—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无实权;对外交往代表英 国,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终身制世袭制。 3.首相—政府首脑,议会多数党领袖上台组阁;拥有行政权、 军权和立法创议权,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与首相共进退。 5.议会—选民选举产生,国家的权力中心,有立法权、财 权、行政监督权。 6.司法权—相对独立。
2.责任内阁制的职责:(运行机制、原则)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 退,对议会负责。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 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24张)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d74cd6e31a37f111f1855b7e.png)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明朝中国的内阁有 什么区别?
英国:内阁掌握实权,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领导者 ;建立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
中国:对皇帝负责;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对 军国大事没有决策权。
《大宪章》
——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上院主要 由贵族和 高级教士 组成,又 称贵族院 。
19世纪中期开始
20世纪20年代以来
托利党 保守党 轮流 保守党 轮流 辉格党 自由党 执政 工 党 执政
英国法律规定,英国大选采取最多票当选的选 区选举制度。组成下院的650名议员分别从全 国650个选区选举产生,赢得所在选区最多选 票的候选人将代表该选区进入英国议会下院。 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由女王任命为 首相并负责组阁。首相和下院议员的任期同为 5年。首相有权在任期内提请女王解散议会下 院,举行大选。因此,首相一般会在任期届满 前一年左右选择有利时机宣布提前举行大选。
英国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Great Britain
保守党的两 位重要领袖—— 丘吉尔和撒切尔 夫人。
英国工党 Labour Party,Great Britain
工党标志 ——红玫瑰
工党成立宣言
工党第一任
首相——麦 工党领袖——前任首相
克唐纳
布莱尔
工党领袖——前任首相 布朗
上议院
下议院
下院主要由地方 各县及各市镇的 骑士、市民和资 产阶级化的贵族 组成,又称平民 院。
议会大厦
前任英国首相布莱尔 在下议院发表演讲
今天的下议院会场
(3)意义: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 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32张)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32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9e354fc8d376eeafaa315b.png)
英国的制度创新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导入:我们所知的西方最早的民主起源于哪里?
古 代 雅 典
2
导入:我们所知的西方最早的民主起源于哪里?
古 代 雅 典
直接民主 选举代表
代议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英国的制度创新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
——摘编自 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 行政权
19
完善之 ——责任内阁制
1721年,罗伯特·沃 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 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主持内阁会议,协调 各部门的工作。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0
完善之 ——责任内阁制
含义:内阁的原意为密 室,早期是国王与顾问和助 手开会的地方,后逐渐成为 最高行政机关。
6
孕育之 ——议会限制王权
时间: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组成: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7
—孕—育资之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资产阶级新贵族力量日益增长,要求取得更大的 政治、经济权利,并通过议会捍卫自己的权力。
英
国
矛 盾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2、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 授”,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君主。
4、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1、标志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 3、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 发展时期。 4、对后来英国宪法的制定和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 家的宪法制定有深远的意义。
15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教学课件(共17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教学课件(共17页)](https://img.taocdn.com/s3/m/0126bdd5daef5ef7bb0d3c19.png)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年)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2. 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1689年 (2)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限制国王权力 立第一法条权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
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 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征第四税条权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
( 1 ) 连续性 :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 下来的历史遗产。如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 ( 2 ) 渐进性 :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 ,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 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 ( 3 ) 创新性 : 英国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君主立宪制度、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代 议制等。
——摘编自 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两党制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托利党
辉格党
1832年
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
贵族 其他阶层
保守党
工商业资 自由党 产阶级
20世纪初
保守党
工党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 运行机制
(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内阁就要下台 , 或者宣布解散议会 , 重 新进行选举。
四、1832年议会改革
1. 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 内容: 重新规定选民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划分选区,分配议席。 3. 影响: (1)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2)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22张)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7079808dc1c708a1284a447f.png)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 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 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保证了议会 哪些权力?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721年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问题:责任内阁 制是英国政治制 度的一个显著特 点。请思考一下 ,什么是责任内 阁制?在责任内 阁制下,议会与 政府的关系是如 何体现的?
18世纪前期,内阁制 开始形成。根据英国 君主立宪制,下院议 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 举产生,由国王任命 在下议院大选中获胜 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由首相提出内阁成 员和政府成员名单, 送交国王批准,组成 责任制内阁,即名义 上对国王负责、实际 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的“责任制政府”。
1688年“光荣革命” 中,国王是被议会请 来的,国王权力的来 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 议会了。它标志着长 达半个世纪的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结束,也 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 政治秩序的诞生。从 此,人类历史开始步 入资本主义时代。
1689年《权利法案》
限制了国 王哪些权
力?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 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女王 Queen
议会 Parliament
内阁 Cabinet
内阁首相 Prime minister
国家元首 国家权力中心
国家政府 政府首脑
他(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分别 拥
课堂小结
本课从横向来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 主立宪制度的逐步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与演 变、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从纵向来看,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 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转移到议 会、由议会转移到国民。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 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 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为工业革命 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8《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49张)(共49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8《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49张)(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2c92f284254b35eefd3443.png)
卡梅伦上台组阁一定要具备什么条件?
A、保守党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B、他本人必须是保守党领袖; C、要由国王任命才正式生效。
请思考:在下面这个故事中,当议会与内阁出现 矛盾时,有几种解决方案?
“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 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 再遭议会不信任。
争取民主
13世纪的斗争
用得最多的一个词----“不”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保障了贵族的权利。
大宪章 约翰王
孟福尔召集议会 亨利三世
思考:《大宪章》与历史上的议会留下了什么传统?
1215年,英王 约翰签署《大宪章》。
《大宪章》
17世纪的革命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
17世纪的革命
杀了一个王 议会决定了国王的命运 逐了一个王 请了一个王
第8 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王青荣老师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 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的特点。
本课线索:
一条主线: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两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
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立、发展、完善过程
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 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到 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 移到公民民主
思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 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下爆发并取得胜利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背景
经济基础:17C初,英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 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积极开拓海 外贸易,推动传统工业如制呢业的迅速发展, 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工业领 域陆续建立并得到发展。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英国的制度创新PPT课件(原文)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英国的制度创新PPT课件(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4ecf2d7f1922791788e84f.png)
内阁对议会负责,英国权力的中心在议会 内阁制的确立有何影响?
内阁制度的确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 不降低行政效率,从而有效调节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 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请就英国内阁首相的身份和权力谈谈你的认识。 A、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 B、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 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 决策权,等等; C、首相手中握有行政和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 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1)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前英王实行专制统治;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 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A、保留了君主,议会分上下两院,议会是权力 的中心;B、国王没有实权,无权废除法律,并且必须 遵循法律;C、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1660年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标志着英国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阅读P35教材引用的《权利法案》内容,请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 (1)《权利法案》的确立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 限制王权,议会至上
(2)《权利法案》的这些规定中,最能反映这一基本 原则的是哪一条?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什么特点? A、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 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如从《大宪章》 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 B、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它 在17世纪末开始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 的民主化。 C、创新性。英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很少 是在某种现成的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多是适应社会发 展新变化,对旧的机构和制度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造,不 断地推陈出新,使得政治体制日益完善。如内阁本是国 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逐渐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责任 内阁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1.《大宪章》(1)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概况: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3)影响: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权利法案》(1)背景: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段和新贵族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②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赶走了复辟国王詹姆士二世。
(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意义:①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②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过程(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3)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19世纪中期,两党制发展,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2.特点3.发展(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有人说“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你如何理解?革命前,议会为国王服务,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颁布《权利法案》后,议会执掌立法权;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
2.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
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3.“一、二、三”巧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1)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
(2)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逐渐下移到公民民主。
4.下图是反映英国政体的一幅流行漫画,它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国王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统而不治”。
[史料探究]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
“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1)解读材料一信息分析,“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创新的表现。
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提示:(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内阁制度的形成。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归纳总结]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连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无不体现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内阁制逐渐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英国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多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对旧的机构和制度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得政治体制日益完善。
[对点训练]1.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
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
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
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解析:选B“光荣革命……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表明其采用和平的方式,“此后……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表明英国代议制演变的渐进性,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史料探究]材料一在2005年5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工党以赢得议会646个议席中的355席获得大选的胜利,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第三次入主唐宁街10号,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
布莱尔在大选获胜后6日受女王之命组成新内阁。
材料二2007年5月17日,财政大臣布朗正式接受英国工党领袖职务提名,也是唯一的竞争者。
根据英国的政治制度,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要到2009年5月届满,因此,布朗当选工党领袖后将自动成为首相,并于6月27日布莱尔辞去首相职务之时出任英国新首相,完成工党剩余不到两年的任期。
——瞭望新闻周刊消息(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公民要想成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结合材料二探究,布莱尔首相辞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国内阁成员将何去何从?为什么?提示:(1)所在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必须是国会议员兼所在党领袖;由国王任命。
(2)丧失该党领袖职位。
集体辞职。
内阁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归纳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多元一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
(2)议会至上: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以组阁。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国王至尊: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对点训练]2.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解析:选C A项错误,英国首相拥有行政权,排除;材料看不出首相的为官清廉,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
命题角度: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典题例析][例1]我们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因为英国最早()A.颁布成文宪法B.实行多党制C.创立总统制D.确立君主立宪制[解题思路][答案] D[题组冲关]1.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颁布了《权利法案》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解析:选A君主立宪政体通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从而达到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并且有效地控制“控制者”。
故选A。
2.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
这反映了()A.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D.责任内阁制形成解析:选A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掌握实权,嗣位法由议会制定,其中的规定说明议会权力大于王权。
命题角度:1.责任内阁制 2.议会改革[典题例析][例2]在英国逐渐完善议会制度的过程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的是()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C.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解题思路][答案] D[题组冲关]3.近期,从英国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下图)。
按照英国的惯例,下列各项推断最有可能成立的是()A.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时代已经结束B.英国国王成为议会决策者中的重要一员C.英国国王成为英国各个政党的公共领袖D.英国国王出席会议但却没发表任何言论解析:选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根据所学知识,在责任内阁制确立以后,英王只是国家名义上的元首,无实际权力,只是在外交上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已。
由此可知D项正确。
A、B、C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4.有人说19世纪前期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权利法案》颁布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1832年议会改革D.工业革命的进行解析:选C材料表现出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取得了相同的政治地位,这应是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答案为C项。
———————————————[课堂小结·建通史]—————————————————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议会主权逐渐确立。
(2)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3)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