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课堂PPT)
合集下载
有效的读懂诗歌 ppt课件
![有效的读懂诗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06ec16bd64783e09122be1.png)
PPT课件
1
有效读懂诗歌
PPT课件
2
诗歌鉴赏能力要求
E、鉴赏评价。指对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价。
鉴赏评价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PPT课件
3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
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节奏性
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
PPT课件
22
附录: 诗歌的题材及主题
PPT课件
23
(1)写景抒情诗 (如杜甫《登高》、《登岳阳楼》),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 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PPT课件
18
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 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
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 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PPT课件
8
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全国2)
贾岛《题李凝幽居》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周密《夜归》 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PPT课件
9
2009四川高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1
有效读懂诗歌
PPT课件
2
诗歌鉴赏能力要求
E、鉴赏评价。指对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价。
鉴赏评价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PPT课件
3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
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节奏性
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
PPT课件
22
附录: 诗歌的题材及主题
PPT课件
23
(1)写景抒情诗 (如杜甫《登高》、《登岳阳楼》),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 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PPT课件
18
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 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
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 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PPT课件
8
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全国2)
贾岛《题李凝幽居》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周密《夜归》 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PPT课件
9
2009四川高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如何读懂诗歌(2024公开课课件)
![如何读懂诗歌(2024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54fe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4.png)
背景了解法
时代背景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 环境、文化氛围等,有助于理解 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诗歌的主题。
诗人经历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历程、 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诗人的个 性特点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文学传统
了解诗歌所属的文学流派、传统、 典故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文学价 值和历史地位。
经典诗歌解读
01
韵律
02
押韵:诗歌中相同或相近的韵脚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形成 押韵现象。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03
音步:音步是诗歌中最小的节奏单位,由一定数量的音节 构成。不同的音步组合形成不同的韵律效果。
04
节奏
05
停顿与连读:诗歌中的停顿和连读形成节奏感。停顿可以 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跨界融合与创新
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如诗画、诗乐、诗舞等 ,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诗歌传播方式变革
网络平台的兴起
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诗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使得诗歌能够迅速触达更多读者。
诗歌朗诵与音频传播
通过朗诵、配乐等方式,将诗歌以音频形式呈现,增强了诗歌的感 染力和传播力。
意象的运用
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歌 中的艺术效果。
情感共鸣法
情感的感知
情感的表达
通过阅读诗歌,感知诗歌中所表达的 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
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意象、修 辞等手段来表达情感的,以及这种表 达的艺术魅力。
情感的共鸣
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相 交融,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情感的 理解。
现代诗歌选读
徐志摩《再别康桥》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ppt课件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b447bd84868762cbaed506.png)
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忧国爱国题材就 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爱国 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 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
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并不断奋斗的精神。 人生迟暮、功业未成的感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南宋末年有了一些回复无望的悲凉、无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E、陆游:爱国、梦想收复中原却壮志 难酬,但他也有充满缠绵情思的作品 。
爱国诗人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惊雪 (唐)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再如:《天净沙·秋思》 《春夜喜雨》
(二)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 而鸣。
(三)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再如《次北固山下》、《旅夜书怀》
(四)题目暗示了诗歌的题材
二、读作者
①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 了解掌握其主要经历、风格。知人 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
读懂诗歌优质课件(共37张PPT)
![读懂诗歌优质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6758c0dd36a32d727581bf.png)
题材——怀古咏史诗或借古讽今诗(特点: 古人名、古迹)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情年事已高、功业无 成、人事飘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追 慕英雄、同情古人等等)。
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学生用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人物事件(我竹窗闻风想念友人 ➢②题材:送别怀人诗 ➢③情感:想念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 吴钩——宝剑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峨眉——高尚的德行
▪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寸管——笔
▪ 西陆——秋风
柳营——指军营
▪ 丝竹——音乐; 怀桔——指孝顺双亲
▪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 三尺——法律;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 青鸟——信使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 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战乱 频繁,生灵涂炭,又有悯农诗、反战诗、忧 国忧民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 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 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 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 提示:贬官,漂泊,远离京城,想家,想 重回朝廷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课件(共61张PPT)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课件(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403b7c2e3f5727a5e962a3.png)
“幽居”是僻静的居处。“少邻并”是指 “很少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读题目 时间 事件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地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带着标题去读诗:此标题交代了时间(半夜)、地点(西园)、 事件(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所见所闻所感)。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先从整体上(宏观上)读懂诗歌
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 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初步读懂诗歌:
“写什么” (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怎么写” (语言、表现技巧)
“为何写” (情感、主旨、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的意象: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感的物象。(识记常见 意象的含义) 诗歌的语言:炼字妙处、语言风格等; 诗歌的表现技巧:主要指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表现手 法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 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1)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 倡导建功立业!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 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 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八项关注,读懂诗词
(读懂诗词的具体读法)
还1乡、这的首怨关诗情意。注在诗题写的征首目夫句长写(期守守品边边时读,间东延标西续辗题,转地)不点能转
读题目 时间 事件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地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带着标题去读诗:此标题交代了时间(半夜)、地点(西园)、 事件(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所见所闻所感)。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先从整体上(宏观上)读懂诗歌
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 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初步读懂诗歌:
“写什么” (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怎么写” (语言、表现技巧)
“为何写” (情感、主旨、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的意象: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感的物象。(识记常见 意象的含义) 诗歌的语言:炼字妙处、语言风格等; 诗歌的表现技巧:主要指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表现手 法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 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1)通过作者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处于社会动荡之际,诗风苍凉雄健, 倡导建功立业!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 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靡,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 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关键
——八项关注,读懂诗词
(读懂诗词的具体读法)
还1乡、这的首怨关诗情意。注在诗题写的征首目夫句长写(期守守品边边时读,间东延标西续辗题,转地)不点能转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精品PPT共26张)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精品PPT共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639ac1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0.png)
二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 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 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 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 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篮舁:即“篮舆”,指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 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晋书·孝友传 ·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 扶持。” 宋·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①从题目上来看,有“酬”“ 和”“赠”“次韵”“答”等 字眼。②或表谢意(含婉拒)情 感,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 表心志。
内容 情感
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大致有以下几 种方式: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 但不必用其原字。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 序都须相同。
诗歌的题目,有的有标志词“酬、和、赠、次韵、答”,有的词带有一定的情感,如“怀、思、送、寄、 答”等词,这些词往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即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又”“惟”“空”“可”“岂”等。需要引起注意。 ③明确“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在 中间及小序中;隐性“情语”一般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①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早春之 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 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②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 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三、存在的问题
(一) 读不懂 (二) 说不清 (三) 答不全
4
四、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为什么读不懂诗歌?)
1、语言的省略 跳 跃 2、语序的错乱 性
3、时空的跳跃
5
五、学习目标
善于捕捉诗歌直观信息,快速理 解诗歌大致内容。
6
六、方法介绍
看一看 抓一抓
结合具体事例讲解,初步解决 “读不懂”的问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抓情眼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 风景。
• 问: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案:诗的感情基调是愁。《汴河曲》就汴 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 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22
(四) 抓情眼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 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 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 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把握诗歌 的情感。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
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
观豁朗的心境。
15
温馨提示
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有 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 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 不再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 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16
• 陶渊明 • 杜甫 • 李白
(弃官归田,诗风恬淡) (忧国忧民,诗风沉郁) (傲岸不羁,诗风潇洒)
注 本:词本主词要是抒作发者了在作京者任对职爱期妻间的为深感挚 悼而爱念今妻之却之物情逝是。而词人作非先,。写为东全悼词风亡以依词感旧。情,为柳纽色带如,初,
把流露旧出时本与作诗今者抒的时发的沉了情痛怎悲景样结哀的合之情在情一。感起?,充分
20
抓一抓
21
方 法
汴河曲
四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25
(五)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 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 旨。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 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 重点注意。
26
牛刀小试 《绝句》 杜甫
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8
(三) 看注释
注释会提供哪些信息?有何作用?
1、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内容 2、介绍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情况——暗示写作风格和情感。
19
牛刀小试 清平乐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 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 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
5、暗示写作手法。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
件、主旨等。
10牛刀小试邯郸源自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11
《咏素蝶诗》
23
牛刀小试
江 楼 感 旧 (赵嘏 )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问: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 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 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 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 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 别(咏物诗)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鹊桥仙 七夕》
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 由(因七夕而写)2、暗示写作内容与情感 (写夫妻相思相聚)
《征人怨》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 别(边塞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12
方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苏轼)
法 二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十月作者第二次遭贬初 到惠州时所作。
本诗表达作者怎联样系的作情者感?
作者虽然被贬惠州,他不但不以谪为
患,反而对谪居生活充满了期待,有了家
注 这1、是霜一绡首:爱素绢情,词这,里写指手一帕对。情2、侣麝乍煤别:
熏一时她种炉与的植中情悲物所伤人,燃与离古的代香别思风料念时俗。。的:3、伤上姑桡联娘片心:们系以欲船在桨注女绝春。方。日释4佳、的下节苹角片出花度以游:写男
郊方野的水角滨度,写采集他苹与花情赠人送给分自别己后的的情人不。舍与思 念。
的归属感。抒发想在惠州安家终老的情感13。
(二)看作者
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
1、思想性格
知
2、生活经历
人
3、风格流派 4、创作背景和目的
5、时代背景(论世——所处
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14
牛刀小试 望洞庭湖
刘禹锡 诗豪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 辛弃疾、陆游、(国难当头,忧心如焚,
文天祥
诗风慷慨悲壮)
• 苏轼
(仕途坎坷,但受儒、道思 想影响,诗风豪放旷达)
• 李清照 (以南渡为界,前期诗风清
新婉丽。后期诗风沉郁悲痛)17
方 法 三
点绛唇 (贺铸)
一幅霜绡,麝煤熏腻纹丝缕。掩妆无
语,的是消凝处。
薄雾兰桡,漾下苹花渚。风留住。绿
杨归路,燕子西飞去。
鉴赏诗歌读懂始
——如何初步读懂诗歌
1
一、考纲要求 E级
(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 (二)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二 、答题步骤
(一)能读懂——了解大意,初步 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会鉴赏——作者通过什么方 式,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 (三)精表达——运用答题模式, 采用精确语言来组织答案。
24
方
法 五
鹧鸪天
晏几关道注尾联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
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 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最后本两诗句抒说发不是了不作想者回怎家样,只的是情自感己?不
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 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7
看一看
8
方 法
观书有感
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助题目
本诗抒发对读书的感想。要想读书时有 新的、深刻感悟,就要多读书,时时补充 新知。
9
(一)看标题
为什么要看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
1、概括诗歌内容。
2、交代写作缘由。
三、存在的问题
(一) 读不懂 (二) 说不清 (三) 答不全
4
四、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为什么读不懂诗歌?)
1、语言的省略 跳 跃 2、语序的错乱 性
3、时空的跳跃
5
五、学习目标
善于捕捉诗歌直观信息,快速理 解诗歌大致内容。
6
六、方法介绍
看一看 抓一抓
结合具体事例讲解,初步解决 “读不懂”的问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抓情眼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 风景。
• 问: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案:诗的感情基调是愁。《汴河曲》就汴 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 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22
(四) 抓情眼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 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 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 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把握诗歌 的情感。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
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
观豁朗的心境。
15
温馨提示
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有 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 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 不再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 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16
• 陶渊明 • 杜甫 • 李白
(弃官归田,诗风恬淡) (忧国忧民,诗风沉郁) (傲岸不羁,诗风潇洒)
注 本:词本主词要是抒作发者了在作京者任对职爱期妻间的为深感挚 悼而爱念今妻之却之物情逝是。而词人作非先,。写为东全悼词风亡以依词感旧。情,为柳纽色带如,初,
把流露旧出时本与作诗今者抒的时发的沉了情痛怎悲景样结哀的合之情在情一。感起?,充分
20
抓一抓
21
方 法
汴河曲
四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25
(五)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 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 旨。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 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 重点注意。
26
牛刀小试 《绝句》 杜甫
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8
(三) 看注释
注释会提供哪些信息?有何作用?
1、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内容 2、介绍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情况——暗示写作风格和情感。
19
牛刀小试 清平乐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 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 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
5、暗示写作手法。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
件、主旨等。
10牛刀小试邯郸源自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11
《咏素蝶诗》
23
牛刀小试
江 楼 感 旧 (赵嘏 )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问: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 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 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 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 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 别(咏物诗)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鹊桥仙 七夕》
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 由(因七夕而写)2、暗示写作内容与情感 (写夫妻相思相聚)
《征人怨》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 别(边塞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12
方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苏轼)
法 二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十月作者第二次遭贬初 到惠州时所作。
本诗表达作者怎联样系的作情者感?
作者虽然被贬惠州,他不但不以谪为
患,反而对谪居生活充满了期待,有了家
注 这1、是霜一绡首:爱素绢情,词这,里写指手一帕对。情2、侣麝乍煤别:
熏一时她种炉与的植中情悲物所伤人,燃与离古的代香别思风料念时俗。。的:3、伤上姑桡联娘片心:们系以欲船在桨注女绝春。方。日释4佳、的下节苹角片出花度以游:写男
郊方野的水角滨度,写采集他苹与花情赠人送给分自别己后的的情人不。舍与思 念。
的归属感。抒发想在惠州安家终老的情感13。
(二)看作者
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
1、思想性格
知
2、生活经历
人
3、风格流派 4、创作背景和目的
5、时代背景(论世——所处
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14
牛刀小试 望洞庭湖
刘禹锡 诗豪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 辛弃疾、陆游、(国难当头,忧心如焚,
文天祥
诗风慷慨悲壮)
• 苏轼
(仕途坎坷,但受儒、道思 想影响,诗风豪放旷达)
• 李清照 (以南渡为界,前期诗风清
新婉丽。后期诗风沉郁悲痛)17
方 法 三
点绛唇 (贺铸)
一幅霜绡,麝煤熏腻纹丝缕。掩妆无
语,的是消凝处。
薄雾兰桡,漾下苹花渚。风留住。绿
杨归路,燕子西飞去。
鉴赏诗歌读懂始
——如何初步读懂诗歌
1
一、考纲要求 E级
(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 (二)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二 、答题步骤
(一)能读懂——了解大意,初步 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会鉴赏——作者通过什么方 式,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 (三)精表达——运用答题模式, 采用精确语言来组织答案。
24
方
法 五
鹧鸪天
晏几关道注尾联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
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 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最后本两诗句抒说发不是了不作想者回怎家样,只的是情自感己?不
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 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7
看一看
8
方 法
观书有感
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助题目
本诗抒发对读书的感想。要想读书时有 新的、深刻感悟,就要多读书,时时补充 新知。
9
(一)看标题
为什么要看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
1、概括诗歌内容。
2、交代写作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