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ce5de32cc58bd63186bdcb.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2ddfa149b307e87100f6960f.png)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10302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c.png)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1ee52d8f8c75fbfc67db22d.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e73c87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e.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第一单元:古代史时期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特点。
1. 夏朝-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2. 商朝-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3. 西周-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4. 春秋战国时期- 时期特点- 重要的国家和统治者- 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5. 秦朝- 统一中国的重要事件-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和统治特点-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6. 汉朝-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7. 三国时期- 三国的形成和分裂- 乱世英雄及其代表人物-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8. 晋朝和南北朝时期- 晋朝和南北朝的创建-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分裂局面的原因和影响第二单元:现代史时期本单元主要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包括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事件和发展特点。
1. 清朝末年- 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的原因- 经济、文化的困境-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2. 辛亥革命- 革命的背景和起义的发生-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的成立3. 新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农民问题和工人问题- 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4.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的原因和过程- 抗日战争的斗争形式- 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5. 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第三单元:世界历史本单元主要介绍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轨迹,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欧洲中世纪、美洲文明、近代工业革命等。
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文明的发展- 法老王和金字塔- 文明的衰落和原因2. 古希腊城邦- 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 雅典民主和斯巴达军国主义- 希腊文化的影响3. 罗马帝国- 帝国的兴起和疆域扩张- 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法和教4.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教会的权力和宗教改革- 和黑死病5. 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 文明的成就和衰落- 西班牙的征服和殖民6. 近代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推动力量-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全球扩散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的复习提纲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8461b4ccd15abe23482f4df0.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1ee52d8f8c75fbfc67db22d.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8461b4ccd15abe23482f4df0.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提纲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e375d90242a8956bece4ea.png)
部编九下历史知识提纲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760d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5.png)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1. 青铜时代的中国
- 铜器的发展和应用
- 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印度的起源和形成
- 和的兴起
-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 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 各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
- 马可波罗的探险和见闻
-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
- 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和影响
3. 地理发现和文化交融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地理发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文化交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欧洲的大革命和近代产业社会的兴起
1. 法国大革命
- 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 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
-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3. 近代产业社会的特征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
- 城市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的大致内容纲要,具体还需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问答式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问答式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459e5e90c22590102029d86.png)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问答式复习提纲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是指哪些地区?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名称的来历?拉丁美洲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3、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哪两个殖民国家的殖民统治下?葡萄牙、西班牙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白人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奴役压迫引起殖民地民众的强烈不满;(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5.独立运动的爆发时间及范围:19世纪初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6.独立运动的目的: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7.独立运动的概况:(1)南美洲北部地区独立运动领导人是谁?他主要的事迹有哪些?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
1819年,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
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2)南美洲南部地区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有哪些主要事迹?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3)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哪两位独立运动领袖?玻利瓦尔和圣马丁8.运动的性质:民族解放运动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在19世纪中期已沦为哪个国家的的殖民地?英国2.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经济掠夺的表现:为了发展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从印度大量进口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
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政治压迫的表现: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随着在印度统治的稳定,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士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概况:(1)爆发时间:1857年(2)起义参与者:印度士兵首先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3)起义概况: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9下历史部编(自编精华版)复习提纲
![9下历史部编(自编精华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22906b3b3567ec102d8a9a.png)
9下历史部编(自编精华版)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从16世纪初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2.拉美独立运动地背景: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玻利维亚共和国——纪念玻利瓦尔。
4.结果:打败了西班牙军队。
除巴西外,其他地区都获得了解放。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失败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3.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4.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杰出人物与历史的关系: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权力;军事——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方式——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3.作用(意义或影响):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发展的障碍。
4.性质:沙皇领导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影响:积极: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7f7c27b7f121dd36a32d8264.png)
1九九年年级级历历史史下下册册复复习习提提纲纲第第11课课 俄俄国国十十月月革革命命一一、、俄俄国国十十月月革革命命11、、革革命命爆爆发发原原因因和和背背景景::①①一一战战给给俄俄国国人人民民带带来来了了深深重重苦苦难难;;②②二二月月革革命命推推翻翻了了沙沙皇皇政政府府,,但但资资产产阶阶级级临临时时政政府府继继续续执执行行反反人人民民的的对对外外政政策策,,并并力力图图扑扑灭灭国国内内的的革革命命火火焰焰。
③③出出现现两两政政权权并并存存::工工人人士士兵兵苏苏维维埃埃,,资资产产阶阶级级临临时时政政府府。
④④资资产产阶阶级级临临时时政政府府反反动动统统治治。
⑤⑤““七七月月事事件件””的的发发生生。
标标志志着着两两个个政政权权并并存存局局面面的的结结束束。
:①①列列宁宁提提出出《《四四月月提提纲纲》》,,提提出出““全全部部政政权权归归苏苏维维埃埃””的的口口号号。
②②11991177年年88月月,,制制定定武武装装起起义义方方针针二二1177年年1111月月66日日晚晚,,彼彼得得格格勒勒起起22、、胜胜利利::11991177年年1111月月77日日清清晨晨,,占占领领彼彼得得芙芙乐乐尔尔””号号向向冬冬宫宫开开炮炮11991177年年1111月月88日日凌凌晨晨,,攻攻33、、人人民民委委员员会会))44、、措措施施::A A 、、政政治治上上::建建立立新新型型的的无无产产阶阶级级政政权权B B 、、经经济济上上::将将银银行行、、铁铁路路和和大大工工业业企企业业收收归归国国有有,,颁颁布布《《土土地地法法令令》》,,没没收收地地主主和和寺寺院院的的土土地地,,分分配配给给农农民民耕耕种种C C 、、外外交交上上::同同德德国国、、奥奥匈匈帝帝国国议议和和,,退退出出一一战战。
55、、迁迁都都::彼彼得得格格勒勒→→莫莫斯斯科科66¤¤如如何何评评价价战战时时共共产产主主义义政政策策??积积极极作作用用::战战时时共共产产主主义义政政策策的的实实施施最最大大限限度度地地调调动动了了全全国国的的财财力力、、物物力力,,为为保保卫卫苏苏维维埃埃国国家家创创造造了了必必要要的的物物质质前前提提。
部编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4134a5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2.png)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奉献的人。〞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开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开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心愿,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局部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局部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局部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奉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X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局部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局部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X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教
学
反
思
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累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稳无恙〞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X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言语的真实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X的创造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局部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X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第—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X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奉献的人,于1901年第—次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