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1)
碳纤维加固板计算表格
251.00
mm*mm
210.00
Mpa
5.58
mm
7.36
kN.m
布带宽200,净间距400
ξ<ξb
钢筋保护层厚度 加载后的பைடு நூலகம்筋
实际配筋 钢筋抗拉强度值 满足受压区高度限制
5.17 5.80 1.00
9.21
2300.00 1.00
1.00 100.00 0.167 16.70
mm
mm*mm Mpa
当nf=1时,km=1;当nf=2时,km=0.9; 当nf=3时,km=0.83;当nf=4时,km=0.73
mm
mm mm*mm
实际粘贴碳纤维面积Afe'>Afe, 满足要求
碳布的编号 板的位置 布条方向 板的混凝土强度fc0 板的计算宽度b 板的高度h a(a') 计算需要配的钢筋 原有的钢筋总面积(As0) 钢筋强度fy0 计算受压区高度x (As*fy/(fc0*b)) 计算极限荷载Mu (fc0*b*x*(h0-x*0.5)
粘贴碳纤维之后需要的受压区高度x' M+fy0*As0*(h-h0)=fc0bx'(h-0.5*x') ψf=(0.8*0.0033*h/x')-0.0033)/0.01 ψf取值 当ψf>1,取1.0,否则取ψf 计算需要的碳纤维面积 Afe=(fc0*b*x'-fy0*As0)/ψf/ff
实际粘贴碳纤维强度ff 实际粘贴碳纤维层数nf
实际碳纤维层数折减系数km
实际粘贴碳纤维宽度(1000mm内总宽度) 粘贴碳纤维厚度t 实际粘贴碳纤维截面积Afe'
注:黄色填充为输入信息
碳纤维加固板
碳纤维楼板加固计算表(2019版加固规范)
碳纤维复合材厚度 折减系数km
实际应粘贴面积 Af(mm2)
及
10.01
10.01
结 论
加固后相对受 压区高度
判断相对受压区高 度是否满足要求 (ξbf=0.85ξb)
区
0.125
满足
3.30
碳纤维布宽度 (mm)
100
1.00
碳纤维布间距 (mm)
400
26.58
0.90
29.54
每米宽碳纤维布 加固后受弯承载力 实际粘贴面积 受弯承载力
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楼板计算书
工程名称:*****楼
加固部位:
板厚h(mm) 100
计算宽度b(mm) 1000
截面有效高度 h0(mm) 80
楼板信息 实配钢筋 8 @ 200
实配受拉钢筋 面积As(mm2)
250
加固前板受弯承 载力(kN·m)
6.48
板加固后弯矩 设计值M(kN·
m) 11.80
混凝土参数
HRB400
360
250
360
0
弹性模量 Ec(N/mm2) 3.00E+04
弹性模量 Es(N/mm2) 2.00E+05
相对界限受压
区高度ξb
0.518
受压钢筋合力 点至截面近边 距离a'(mm)
0
强度等级 单层厚度tf(mm)
高强度Ⅱ级
0.167
层数 2
碳纤维复合材参数
抗拉强度设计值 拉应变设计值
等效个数
(kN·m)
(mm2)
提高幅度
3.00
15.9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10.2节及相关公式而编制。
碳纤维计算
一. 计算依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25 :90) 3.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 :2003) 加固材料性能:XEC 系列碳纤维弹性模量 Ecf=2.30×105 MPa,抗拉允许应变 [ε]=0.01,XEC-200 单层厚度为 0.111mm。
二.计算过程 U 型箍抗剪加固 当 采 用 碳 纤 维 型 箍 进 行 梁 剪 力 加 固 时 Vcf= φ 2ncfwcftcf ε
cfvhcf/(scf+wcf) ,其中,φ=0.85(加固形式系数);wcf 为 U 型箍宽度; scf 为 U 型箍净间距,εcfv=0.004(抗剪应变)采用宽度为 150mm,净 间距为 150mm 的 XEC-200 碳纤维 U 型箍一层粘贴在梁端 1/3m 范围内。 则 U 型箍提供的剪力
Vcf=75kN XEC-200 单层可抵抗弯矩值: b=500mm
M=AcfEcf[εcf] h0 =60KN·m
加固施
碳纤维楼板加固-
======================================碳纤维楼板加固计算书======================================一;基本数据楼板宽度b=1000mm 楼板厚度h=180mm混凝土标号=c35 钢筋级别=HRB400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6.7N/mm2钢筋强度设计值f y=360N/mm2受拉钢筋面积A s=100mm2 受压钢筋面积A s'=100mm2as=15mm as'=15mm二;加固设计数据粘贴碳纤维类型=高强1号碳纤维设计强度f cf=2300N/mm2碳纤维弹性模量E cf=230000初始弯矩M 0k=12.11kN-m 加固弯矩M cf=23.76kN-m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A s/A te=0.001计算系数αf=0.7钢筋滞后应变εi =αf·M 0k/(E s·A s·h0)=0.01891三;计算过程截面有效高度h 0=165mm计算梁截面加固前的极限弯矩χ1=(f y·A s - f y'·A s')/(f c·b)=0mm取χ1=30mmM u=f c·b·χ1·(h0 - 0.5χ1)+f y'·A s'·h0=84750000N-mmM cf/M u≤1.4 满足加固规范要求;由平衡方程ΣM=0 得到χ=h-sqrt[(h2 -2·(M cf+f y·A s·(h -h0)-f y'·A s'·h0)/(f c·b)]= 27.6mm取χ=28mm混凝土极限应变εcu=0.0033系数ξb=0.8/[1+f y/(εcu·E s )]=0.517混凝土板是一般构件取ξfb=0.85ξb=0.44χ/h 0≤ξfb满足要求计算碳纤维强度利用系数:ψcf=( 0.8εcu·h/χ -εcu -εi )/0.01=-0.48取ψcf=-0.48由平衡方程Σχ=0 得到A fe=(f y'·A s'+ f c·b·χ-f y·A s)/(ψcf·f cf) =-454.24mm2碳纤维厚度t cf =0.167mm , 碳纤维层数n=2碳纤维厚度折减系数K m=1.16-n·E cf·t cf/30800 =0.93取K m=0.9A cf=A fe/K m=-504.71mm2需要设置的碳纤维宽度B1=A cf/(t cf·n)=-1427mm碳纤维粘结延伸长度计算粘结强度设计值f1=0.4·f t=0.634N/mm2取f1=0.62N/mm2L1=1.45·f cf·A cf /(f1·B1) + 200=1548mm四;结论本混凝土楼板抗弯强度经计算应加固后使用,每米楼宽需设置碳纤维:厚度0.167mm,层数2层,合计宽度B1=-1427mm; 碳纤维粘结延伸长度为L1=1548mm。
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1256
受压钢筋面 积A'so(mm2)
1256
大偏心受压加固结论区
71
72
73
加固材料类型 1/2
碳纤维布层数 碳纤维布厚 碳纤维布层数nf 碳纤维布厚 碳纤维布宽 柱加固前轴心受压承载力 柱加固后轴心受压承载力 受压承载力提高系数
(布高强度I级1) (布高强度II级2) nf (4≥nf≥2) 度 tf(mm) (4≥nf≥1)
基于《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规范的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第 1 页,共 3 页
梁抗弯抗剪加固计算表格
抗弯加固混凝土参数输入区
侧贴碳纤维片材参数输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6
27 28(结论区)
弯矩设计值 (KN.m)
构件类型1/2 (重要构件1) (一般构件2)
截面宽度 b(mm)
柱抗剪加固结论区
抗震加固结论区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加固材料类型 1/2
碳纤维布层数 碳纤维布厚 碳纤维布宽度 碳纤维条带中 抗剪强度折
(布高强度I级1) (布高强度II级2) nf (4≥nf≥1) 度 tf(mm)
bf(mm)
心间距sf(mm) 减系数ψvc
0.85 0.58
纤维体积含量(%) 单位面积质量(g/m2)
—
—
200、 200、 250 300 250 300
碳纤维加固板计算表格
实际碳纤维层数折减系数km
实际粘贴碳纤维宽度(1000mm内总宽度) 粘贴碳纤维厚度t 实际粘贴碳纤维截面积Afe'
注:黄色填充为输入信息
碳纤维加固板
-
200@400
B1
横向跨中部分
14.30
Mpa
1000.00 120.00 25.00 380.00
mm mm mm mm*mm
碳布的编号 板的位置 布条方向 板的混凝土强度fc0 板的计算宽度b 板的高度h a(a') 计算需要配的钢筋 原有的钢筋总面积(As0) 钢筋强度fy0 计算受压区高度x (As*fy/(fc0*b)) 计算极限荷载Mu (fc0*b*x*(h0-x*0.5)
粘贴碳纤维之后需要的受压区高度x' M+fy0*As0*(h-h0)=fc0bx'(h-0.5*x') ψf=(0.8*0.0033*h/x')-0.0033)/0.01 ψf取值 当ψf>1,取1.0,否则取ψf 计算需要的碳纤维面积 Afe=(fc0*b*x'-fy0*As0)/ψf/ff
251.00
mm*mm
210.00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5.58
mm
7.36
kN.m
布带宽200,净间距400
ξ<ξb
钢筋保护层厚度 加载后的配筋
实际配筋 钢筋抗拉强度值 满足受压区高度限制
5.17 5.80 1.00
9.21
2300.00 1.00
1.00 100.00 0.167 16.70
mm
mm*mm Mpa
当nf=1时,km=1;当nf=2时,km=0.9; 当nf=3时,km=0.83;当nf=4时,km=0.73
粘碳纤维、粘钢板加固板计算表(2013版加固规范)
混凝土参数
计 算
强度等级
等效矩形应力图 等效矩形应力图 轴心抗压强度设 极限压应变
系数α1
系数β1
计值fc0(N/mm2)
εcu
参
C30
1
0.8
14.3
0.0033
数
受力钢筋参数
输 入 区
强度等级
抗拉强度设计值 受拉钢筋面积 抗压强度设计值 受压钢筋面积
fy0(N/mm2)
As0(mm2)
fy0'(N/mm2) As0’(mm2)
受拉钢板截面面 积Asp(mm2)
136.54
加固后相对受压区 高度
0.131
高度是否满足要 求(ξbf=0.85ξ
b) 满足
结 受拉钢板宽度 受拉钢板布间距 每米宽受拉钢板
论
(mm) (中心距)(mm) 布等效个数
实际粘贴面积 加固后受弯承载 受弯承载力提高幅
(mm2)
力(kN·m)
度
区
程
及
结
论
区
100
500
2.00
200.00
13.01
49.84%
本计算表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第9.2节及相关公式而编制。
实配钢筋直 实配钢筋间距 实配受拉钢
径(mm)
(mm)
筋面积As
8
150
335.10
承载力复核 x
11.44
HRB400
360
335
360
0
弹性模量 Ec(N/mm2) 3.00E+04
弹性模量 Es(N/mm2) 2.00E+05
相对界限受压
3碳纤维、钢板加固板计算表(根据2013版加固规范-编写)
弹性模量 Esp(N/mm2) 2.06E+05
是否考虑二次受 力影响
否
计
计算流程→
算 过 程
砼受压区高度 计算值x (mm)
砼受压区高度实际 取值(满足x>2a
’)x(mm)
受拉钢板确定利 用系数ψsp计算值
ψsp实际取值(满 足ψsp<1.0)
受拉钢板截面面 积Asp(mm2)
加固后相对受压区 高度
HRB400
360
387
360
0
弹性模量 Ec(N/mm2) 3.00E+04
弹性模量 Es(N/mm2) 2.00E+05
相对界限受压
区高度ξb
0.518
受压钢筋合力 点至截面近边 距离a'(mm)
0
强度等级 Q235
单层厚度tf(mm) 1
层数 1
钢板材料参数 抗拉强度设计值
fsp(N/mm2) 215
判断相对受压区 高度是否满足要 求(ξbf=0.85ξ
b)
及
10.78
10.78
20.30
1.00
69.09
0.135
满足
结 受拉钢板宽度 受拉钢板布间距 每米宽受拉钢板
论 (mm)
(mm)
布等效个数
实际粘贴面积 加固后受弯承载 受弯承载力提高幅
(mm2)
力(kN·m)
度
区
及
结
论
区
100
400
3.00
300.00
11.80
17.63%
本计算表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10.2节及相关公式而编制。
承载力复核 x
碳纤维加固楼板的计算表格
200@400
Mpa mm mm mm mm*mm mmt;ξb
满足受压区高度限制
粘贴碳纤维之后需要的受压区高度x' M+fy0*As0*(h-h0)=fc0bx'(h-0.5*x')
ψf=(0.8*0.0033*h/x')-0.0033)/0.01
碳布的编号 板的位置 布条方向 板的混凝土强度fc0 板的计算宽度b 板的高度h
a(a') 计算需要配的钢筋 原有的钢筋总面积(As0)
钢筋强度fy0 计算受压区高度x (As*fy/(fc0*b)) 计算极限荷载Mu (fc0*b*x*(h0-x*0.5)
碳纤维加固板
B1 横向跨中部分 25.00 1000.00 100.00 20.00 740.00 251.00 210.00 6.22 11.95
ψf取值 当ψf>1,取1.0,否则取ψf
计算需要的碳纤维面积 Afe=(fc0*b*x'-fy0*As0)/ψf/ff
5.13 4.30 1.00 14.78
mm mm*mm
实际粘贴碳纤维强度ff 实际粘贴碳纤维层数nf
实际碳纤维层数折减系数km
实际粘贴碳纤维宽度(1000mm内总宽度) 粘贴碳纤维厚度t
实际粘贴碳纤维截面积Afe'
1400.00 0.00
1.00
333.33 0.167 0.00
Mpa
当nf=1时,km=1;当nf=2时,km=0.9; 当nf=3时,km=0.83;当nf=4时,km=0.73
mm mm mm*mm
实际粘贴碳纤维面积Afe'>Afe, 满足要求
注:黄色填充为输入信息
碳纤维加固计算+excel
碳纤维加固计算+excel碳纤维加固计算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以及荷载情况等因素。
下面是一种使用Excel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Excel表格,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在第一列中输入需要加固的结构的各个截面的编号或名称。
2. 在第二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尺寸参数,如截面的宽度、高度、厚度等。
3. 在第三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材料特性参数,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等。
4. 在第四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荷载情况,如受力方向、大小等。
5. 在第五列中输入碳纤维加固的参数,如碳纤维布的层数、角度等。
6. 在第六列中进行计算,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荷载情况和碳纤维加固参数,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
在进行计算时,你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各种数学函数和公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SUM函数来计算碳纤维布的总面积,使用IF函数来判断结构是否需要加固,使用MAX函数来比较不同截面的强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由于碳纤维加固计算涉及到复杂的力学和材料知识,建议在进行计算前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的意见。
总结起来,使用Excel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通过输入结构参数、材料特性和荷载情况等信息,使用适当的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
但是,在进行计算前应该了解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
4、加固计算书按照规范要求,以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来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5、梁剪跨比λb,对于集中荷载取a/h0,大于3.0时,取3.0,小于1.5时,取
6、柱剪跨比λc,对于框架柱取Hn/2h0,大于3.0时,取3.0,小于1.0时,取
7、加固形式系数取值:封闭粘贴为1.0,U型粘贴取0.85,侧面粘贴取0.70。
8、有效约束系数,取0.45;轴压比大于0.5且加固时未卸载时取0.36。
9、在判断是否需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先输入Mi值,根据结论区的“是
10、工作表保护密码为123
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为可修改数据。
程》(CECS146:2003)。
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3.0,小于1.5时,取1.5。
A为集中荷载作用点到支座边缘的距离。
对于均布荷载取3.0。
3.0,小于1.0时,取1.0。
Hn为框架柱净高度,h0为框架柱截面的有效高度。
5,侧面粘贴取0.70。
卸载时取0.36。
,根据结论区的“是否需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的判断结果,在梁参数输入区的“考虑二次受力 1否则
布荷载取3.0。
入区的“考虑二次受力 1否则取0”栏中填入相应的数字。
碳纤维加固计算
单位宽度厚度(mm)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 纤维单层厚度tf(mm) 纤维层数nf
0.0033 230000 0.167 3 注:未考虑受压钢筋作用。
纤维弹性模量设计值Ef(MPa)
纤维布层数 总厚度mm 1 0.167 2 0.334 3 0.501 纤维复合材的粘贴延伸长度Lc-mm 修正系数ψ 1 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ff(MPa) 实际应粘贴纤维截面面积Af (mm2) 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设计值ffv(MPa) 受拉粘结的纤维复合材的总宽度bf(mm) 2114 1.45 1600 165.16 0.572 350
2
175.34 mm 1.25 1 0.79 0.7858766
梁宽b(mm) 梁高h(mm) 梁有效高度h0(mm) 受拉钢筋强度fy(MPa) 2 受拉钢筋面积As(mm ) 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ff(MPa) 纤维拉应变设计值ε 纤维滞后应变ε
f0 f
配筋率
00 0.55 0.167
输入参数: 弯矩设计值M(KN.m) 混凝土fc(MPa) 混凝土α
1
600 14.3 1 350 800 762.5 300 2233 1600 0.007 0
cu
中间结果 加固后的受压区高度x(mm) 纤维材料强度利用系数ψ f 计算值 ψ f 实际取值 纤维厚度折减系数km计算值 km实际取值 最终结果 2 计算所需纤维有效截面面积Afe (mm ) 实际应粘贴纤维截面面积Af (mm ) 梁宽b(mm)
碳纤维计算
加固计算说明书
一.计算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25 :90)
3.《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 :2003)
加固材料性能:XEC系列碳纤维弹性模量E cf=2.30×105MPa,抗拉允许应变[ε]=0.01,XEC-200单层厚度为0.111mm。
二.计算过程
U 型箍抗剪加固
当采用碳纤维型箍进行梁剪力加固时V cf=φ2n cf w cf t cfε
/(s cf+w cf) ,其中,φ=0.85(加固形式系数);w cf为U型箍宽度;cfv h cf
s cf为U型箍净间距,εcfv=0.004(抗剪应变)采用宽度为150mm,净间距为150mm的XEC-200碳纤维U型箍一层粘贴在梁端1/3m范围内。
则U型箍提供的剪力
V cf=75kN
XEC-200单层可抵抗弯矩值: b=500mm
M=A cf E cf[εcf] h0 =60KN·m
加固施工做法祥见附图
第 1 页共1 页。
板开洞碳纤维布加固计算书09.03.07
大厦楼板开洞碳纤维加固计算书2009.03.09(1)、计算碳纤维布粘贴折减系数:K m=1.16-N f E f T f / 308000N f和T f为纤维复合材料的层数和单层厚度。
E f为纤维复合材料的的弹性模量设计值。
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本工程所用碳纤维布均为300克碳纤维布,弹性模量设计值为:2.3x105帕,所以:当粘贴层数为3层时折减系数为:K m=1.16-N f E f T f / 308000 =1.16-3*2.3*100000*0.167/308000=0.79取值:0.79。
(2)、计算:取较大洞口进行计算;取B1M层3-4/C-D轴,标高-4.05m楼板开洞,洞口尺寸为350*3250。
原板上铁配筋14@150, 下铁配筋12@150。
三级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360牛/平方毫米,14@150每米板带钢筋为1028mm,洞口宽3.25m,3.25*1028*360=1202760 N用三层300克碳纤维进行代换:设需要粘贴碳纤维的宽度为b(mm),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第53页,300g/m2碳纤维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300 n/mm2, 计算厚度为0.167mm,粘贴层数为3层,b*3*0.167*0.79*2300≥1202760b≥1321mm实际板上粘贴1600mm >b=1321mm所以板上粘贴满足要求!同理计算板下:12@150每米板带钢筋为754mm,洞口宽3.25m, b*3*0.167*0.79*2300 ≥3.25*754*360b≥970mm实际板下粘贴1200mm >b=970mm所以板下粘贴也满足要求!。
碳纤维楼板加固计算表(2013版加固规范)
强度等级 HRB400 强度等级 高强度Ⅱ级
360 0 碳纤维复合材参数 抗拉强度设计值 拉应变设计值 ε f ff(N/mm2) 2000 0.007
计算流程→
计 算 过 程 及 结 论 区
碳纤维复合材有 砼受压区高度 砼受压区高度实际 碳纤维确定利用 ψ f实际取值(满足 碳纤维复合材厚度 实际应粘贴面积 效截面面积Afe 计算值x 取值(满足x>2a 2 系数ψ f计算值 折减系数km ψ f<1.0) Af(mm ) 2 (mm) ’)x(mm) (mm ) 10.01 判断相对受压区高 加固后相对受 度是否满足要求 压区高度 (ξ bf=0.85ξ b) 满足 0.125 10.01 3.30 碳纤维布宽度 (mm) 100 1.00 碳纤维布间距 (mm) 400 26.58 0.90 29.54 实际粘贴面积 2 (mm ) 50.10 受弯承载力 提高幅度 35.21%
每米宽碳纤维布 加固后受弯承载力 等效个数 (kN·m) 3.00 15.96
本计算表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10.2节及相关公式而编制。
承载力复核 x 13.30
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楼板计算书
工程名称:*****楼 楼板信息 板厚h(mm) 100 计算宽度b(mm) 1000 截面有效高度 h0(mm) 80 实配钢筋 实配受拉钢筋 面积As(mm2) 250 极限压应变 ε加固后弯矩 载力(kN·m) 设计值M(kN· m) 6.48 11.80 弹性模量 Ec(N/mm2) 3.00E+04 弹性模量 Es(N/mm2) 2.00E+05 弹性模量 Ef(N/mm2) 2.00E+05 相对界限受压 区高度ξ b 0.518 受压钢筋合力 点至截面近边 距离a'(mm) 0 是否考虑二次 受力影响 否 加固部位:
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国标GB50367-2013版
二次受力
初始弯矩 (KN.m)
粘贴纤维类型
纤维厚度
先预输入 纤维 层
tf (mm) 数 nf
考虑
50 高强度Ⅰ级碳布 0.167
3
结论区
混凝土受压区 高度x(mm)
纤维计算 折减系数
ψf
加固前弯 矩计算值
(KN.m)
加固后抵抗弯矩 值(KN.m)
加固弯矩 提高系 数%
抗拉计算 纤维宽度
计算纤维 层数
受压区 钢筋排数
2 60
受压区钢筋
面积 钢筋弹模
As(mm2)
4908
200000
#VALUE!
实际应贴 实际应贴 碳纤维面积 碳纤维宽度
#VALUE!
#VALUE!
混凝土标号 C30
混凝土抗压 强度fc
二次受力弯 矩值
受拉区纤维类型
纤维强度设 纤维弹性
计值
模量
#VALUE!
50
高强度Ⅰ级碳 #VALUE! #VALUE!
梁底计算纤维面积 相对界限受压
Af
区高度ξb
#VALUE!
0.517647059
加固后相对界 限受压区高度
ξfb
0.44
β1
εcu
0.8 0.0033
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梁基本信息
结构类型
截面宽度 截面高度 B(mm) H(mm)
混凝土标号
重要构件
400
800
C30
受拉钢筋 级别
受拉区 钢筋排数
受拉区钢 筋面积 As(mm2)
受压钢筋 级别HRB400 Nhomakorabea2
360
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1、重要构件指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一般构件指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2、高强度I级、高强度II级是指符合表4.4.2-1的加固材料。
3、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b按表9.3.3取值。
4、16栏“碳纤维材料宽度b”对于“已知弯矩求碳纤维面积”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
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及“实际每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度”的求解结果有影响。
5、第1栏“弯矩设计值”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
表4.4.2-1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表9.3.3 抗剪折减系数ψvb值
注:当λ为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ψvb值
梁抗弯抗剪加固计算表格
说明:
1、计算偏心受压时,第50栏应为偏心方向的截面高度h。
2、计算偏心受压时,仅适用于矩形或方形截面
3、柱计算长度见混凝土规范(50010-2002)第7.3.11条:对于现浇框架结构底层柱1.0H,其他楼层为1.25H。
底层柱H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其他楼层H为柱净高
说明:
1、第87栏与第80栏均是为了输入剪跨比而设置的。
当在第87栏输入剪跨比以后, 第80栏的数值不起作用。
第80栏输入数据可以计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Hn/2h0,此时,务必使第87栏的数值务必为0。
2、与碳纤维受力条件有关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c,按表9.5.2取值。
3、柱截面形状与体积配箍率计算有关,默认为方柱。
注:1、λc为柱的剪跨比,对框架柱,λc=H n /2h 0,H n 为柱的净高,h 0为柱的有效高度 2、中间值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表9.5.2 ψ值
混凝土柱抗剪抗震加固计算表格
混凝土柱受压加固计算表格
受拉构件加固计算表格
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4、工作表保护密码为123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