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三国演义》的主题
《三国演义》演义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代表性的 说法有:为蜀汉争正统说;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集团之 间的斗争说;反分裂,求统一说;人才学教科书说;追 慕君臣际遇说;总结政治经验说;反映民族心理意识说; 悲剧说;等等。
(2)关于《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明第清八近编代明文代学文学
第一章 明代文学概述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 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 的影响明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
一、明代文学的大致分期: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 文学突变的准备,可以看作是中国中古文学的 最后阶段;嘉靖以后,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进入了近古的新时代。
《三国演义》之所以有明确的拥刘反曹的倾向,有历 史本来的原因,也有当时社会状况对于作者的影响;有 作者的因素,也有改定者的功劳。
概括起来,一是刘备在历史上本有仁厚之名, 而曹操本来就是不太被人们肯定的奸雄色彩很浓的 历史人物;二是三国所产生流传的时代,是汉民族 自尊最被摧折的时代,这种民族情绪必然会给作者 以深刻的影响,刘备的血统毕竟比较高贵,又地处 南方,与此种民族心态正合;三是罗贯中本有此倾 向,而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这种倾向得到了进一 步的加强。
四、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1)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 2)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 3)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 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 些不好的影响。
第二节 俗文学的发展对文学特性认识 的深化
一、章回小说的特征: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稳定性,指主要特征稳定不变,缺乏纵横方向的变化, 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 和谐性,指人物内部诸因素基本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之中, 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在冲突与和谐的对立中,力求和谐。 主要表现在: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回避理智与感情的 矛盾, (3)从全知全能到限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全知视角与限 知视角。限知视角的初步采用。 (4)宏大而细密的结构。详见课文有关论述。 (5)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6)文白相杂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灵动,与体制和谐, 亦便于直接从史书中摘录材料。
三、 明人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2)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3)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以及文学的论争
1)明代文学团体,尽管标榜不同,或以地域分,或以 师门分,或以社名分,但是大体可以划分为兴趣型、主 张型、政治型三种。
2)明代的文学批评界,可以“丹铅横飞,旗纛竿立” 来形容。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隋代杜宝的《大业拾遗记》,已经有关于三国故 事的文艺节目;唐代,据李商隐《骄儿》诗等推测, 三国故事已经妇孺皆知;宋代,据苏轼《东坡志林》 的记载,当时已经有说三国故事的“说话”节目,而 且效果很好;元代,《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等 讲史话本已经粗具今天《三国演义》的规模。同时, 舞台上搬演三国故事的戏剧节目已经很多。
3)这些文人集团之间的论争有着鲜明的特色:有明 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 相投,而是趋向理论主张的一致;不论是强调复古还 是反复古,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 使文学创作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第二章《三国演义》与 历史演义的繁荣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版 本及其思想内容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及其地位 影响
一、《三国演义》的艺术特征:
(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罗贯中并非全然羽翼信史, 而是采用了诸多手法,使得故事的讲述充满意味,比如 对历史时间巧妙剪裁布局;大胆采用信史所无的传说; 本末倒置;张冠李戴;等等。
(2)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 单一性,指重要人物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其在形象内 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此一特征足以支撑起整个人 物形象,类似中国戏剧中的脸谱化与程式化;
二、城市文化形态形成的因素:
1)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繁荣 2)市民队伍,以及由之而来的新的读者群的壮大 3)审美趣味的变化 4)出版等硬条件的成熟启功、张中行、金克木 《说八股》
三、王学左派的兴起
1)随着朱元璋、朱棣这样铁腕人物的消失, 政 治高压政策难以为继
2)禅宗思想的影响 3)时代的呼唤,新的市民阶层对代言人的需 求
第三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浒》和英雄
传奇
第一节:《水浒》的作者、成书版本
一、《水浒传》的成书
与《三国》相同,它也是所谓“集体创作,文人 写定”,但其历史依据非常稀淡,主要还是民间传闻 和通俗文艺。它至多是有一点正史的影子,如《宋史 侯蒙传》《宋史张叔夜传》等,有关于宋江的片言只 语,如是而已。南宋以来,梁山故事已经成为说话和 杂剧艺术的重要题材;特别到元代,水浒戏非常之多, 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这些都为《水浒传》 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题材来源。
二、中国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过程:
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创作意 识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生;表现题 材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生活;描写 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 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 任务人物的性格;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 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
二、地位和影响:
(1)文学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章回 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其巨大 成功,招徕了后世无数的效仿之作,为后世的长篇 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非文学的。首先是对于战争的详尽描写,直接 为后世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而成为战争特别 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它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也非常 深远。如在中国北方非常流行的关公崇拜,民间的 结拜情结,都受到《三国演义》的重大影响。 “七 实三虚”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
关于罗贯中,知道的很少,根据贾仲明《录鬼簿 续编》、王圻《稗史汇编》、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等书之间不无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约略了解到作者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东原人,元末明初人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最早的版本是嘉靖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 版本是毛伦、毛宗岗父子评点修改过的版本。与以往 的本子相比,它的正统色彩更强,艺术上也有较大的 提高,评点也有过人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