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4月月考月考卷答案

高一语文4月月考月考卷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但更重视用法律制度与赏罚措施”不正确,原文“一方面需要用圣人所制订的礼乐制度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用政府的法制来约束人的行为,那就是法律制度与赏罚措施”表达的是荀子两方面并重。

2.【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但在实际中只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面,结果行不通”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汉代思想家研究前代的经验教训,认为礼乐教化不可忽视,刑政制度也是必要的”表明汉代思想家强调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只强调一方面都是片面的,有害的,在实际中行不通的”是他们从反面强调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他们“只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面”。

3.【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实行法治是一柄双刃剑”的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内容,“逼得人民起来造反,并最终导致强大的秦国很快灭亡”不是因为秦国实行变法,而是“由于它忽视了文化建设,忽视提倡道德伦理的社会作用,陷于极端片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B(3分)5.(5分)(1)高超的唢呐吹奏技巧;(1分)(2)技艺不藏私、比试不计较的品格;(2分)(3)尊重对手,全力以赴的精神。

(2分)(4)触动人的心灵。

(1分)(5)勇于挑战(1分),做人大度。

(1分)处事不惊(1分)【评分参考】总分不超过5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6.(6分)(1)都用了夸张的手法,富于想象,使小说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2分)(2)都用景来渲染氛围。

(2分)(3)都是用来衬托二人高超的演奏技巧。

(2分)(4)烘托人物性格。

(1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分)【评分参考】总分不超过6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C(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是说《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各种釉彩大瓶。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共10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榫头(sǔn)盥沐(guàn)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歆享(xīn)两靥(yàn)贾人(gǔ)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錾银(zàn)敕造(chì)磨牙吮血(shǔn)D.桌帏(wéi)咨嗟(chǎ)惫懒(bèi)间或一轮(jiàn)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惘然尘介训熟百无聊赖B.搭讪吞噬炮烙见风使舵C.崔嵬草窠谪居揣揣不安D.牲醴寒喧宵柝恬然自安3.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出官二年出官:开始做官B.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有龄旨晚年C.余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D.行为偏僻性乖张偏僻:偏激,不端正4.依谈项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非常喜欢《百亥讲坛》这个拦目,特别是易中天先生与那些爱出风头、喜欢_的人不同,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三国确实是让人神往的,文人向往的是三国时代,民众喜欢的是三国故事。

易中天对三国故事了如指掌,讲得,对三国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一些学术问题。

A.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头头是道B.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C.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侃侃而谈D.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头头是道5.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A.①②③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A.问君西游何时还B.浔阳江头夜送客C.梦啼妆泪红阑干D.使人听此凋朱颜7.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薄罗轻剪越溪纹B.山家烟火春日晴C.花落黄陵庙里啼D.饮马长城窟更寒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公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

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共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怒,有了这种情怀,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信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04月测试(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7分)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

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①。

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

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②。

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

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

【高一试卷】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一试卷】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一、现代文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所谓“破圈”,本是网络流行语,由“出圈”演化而来,指某个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

在一个“内卷化”时代,如何能“破圈”,包含着文学从业者对于当前文学状况的不满与困惑。

一方面,传统严肃文学不仅早已失去轰动效应,甚至还失去了基本的读者,其社会功能在不断弱化;而另一方面,文学的圈子化问题日益突出,主流文学界似乎很是享受圈子内的舒适与安稳,岁月一时静好。

然而,他们是否还有“破圈”的动力呢?尽管“文学性”似乎弥漫在当前所有的文化活动中,但我们依然需要追问的是,严肃文学的本体性究竟在哪里?位置在哪里、边界又在哪里?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拓展甚至发明新的文学性,需要我们开拓新的边界,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

此观点让人联想到德勒兹关于“生成文学”的论述。

所谓“生成”是一个“辖域”和“解辖域”的交替过程。

辖域是建立了自己的领土和法则的强势性存在,阻碍和束缚了进一步的生成。

而生成最大的任务就是创造,通过创造来突破各种编码方式,通过创造出新的、尚未出现的存在来呼唤新的力量加入现有的力场,从而改变各种限制和束缚的强势存在,这便是解辖域。

德勒玆认为,文学是生成的通道之一,它通过运用语言材料,利用文学虚拟的力量创造全新的存在,在生活和权力的内部产生一个全新的、需要重新审视的存在,就像在一个既存的力场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力,瞬间改变了整个力场的格局,让力场处于动荡和摇摆之中,这就是生成文学的力量和作用。

或许我们可以将圈子化和“破圈”之间类比成一个辖域和解辖域的动态关系,而新的文学性的生成,也正有赖于我们以“破圈”来挣脱图子化的强势限制与束缚。

高中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中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中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试卷类型:A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

共9分)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①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

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定。

②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

从三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

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

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

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

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领域做出艰苦努力。

③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

考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

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 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从横向看,同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日本以我国 1/10 不到的人口、1/25 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

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 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

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高一语文4月月考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广东省中山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中山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现代医学的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地说,是“抗生”的,而我们在理论上又要求“卫生”和“养生”,这是矛盾的。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人要活,细菌病毒也要让它活,这就是生态,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气度要有这么大。只有有了这么大的气度,才能把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所以,中医学的传统起码要回到《汉书·艺文志》,即“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所以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你非要扭转它,就变成两码事了。我的老师一九五九年临终前就说过:“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展开来说,就是欲求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必先求中医学自我的卓然自立。
(摘编自陆广莘等《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以及诊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还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
C.中医药的思想内涵丰富,包括养生、保健、预防等多项内容,也融入多种科学的思想,体现中医的意向性思维。
D.青少年走进“模拟中药房”,近距离接触中草药,这不仅有利于传授中医药的一些知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中医认知方式不同,西医强调从本质层面认识疾病,在物质世界范围内认识各种现象,具有科学性特征,因而能取得重大成就。

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美国科技公司OpenAI旗下的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火了,它能响应用户需求,做出“类似人类的反应”,能有逻辑性地回答问题、撰写文章,进行分析。

这款和以前不一样的聊天机器人迅速收获大量用户,被形容为“久违的现象级消费产品”。

产品火了,仿冒者也来了。

市场上已经冒出多种产品,每一个都宣称自己就是ChatGPT。

与真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不同,仿冒者有的表示自己是调用了美国ChatGPT的接口,在免费对话额度用完之后,便开始提示用户需要收费,借此捞金。

有的则完全是打着ChatGPT旗号的“山寨”,聊天能力却和ChatGPT相去甚远。

这种山寨版聊天机器人质量低,用户体验也差,很容易让普通人对该领域产生误解。

节选自《科技日报》材料二:ChatGPT的训练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GPT3.5本身很难理解人类不同类型指令中蕴含的不同意图,也很难判断生成内容是否是高质量的结果。

为了让GPT3.5初步具备理解指令的意图,首先会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由人类标注人员给出高质量答案,把人工标注的问答和对话数据作为监督数据来微调GPT3.5模型。

第二阶段主要通过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第一阶段生成的模型,对于每个问题,生成多个不同的回答。

人类标注者对这些结果综合考虑给出排名顺序。

接下来,使用这个排序结果数据来训练奖励模型(RM)。

对多个排序结果,两两组合,形成多个训练数据对。

RM模型接受一个输入,给出评价回答质量的分数。

这样,对于一对训练数据,调节参数使得高质量回答的打分比低质量的(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打分要高。

第三阶段进一步采用PPO,近端策略优化)强化学习来优化策略。

这一阶段利用第二阶段训练好的奖励模型,靠奖励打分来更新预训练模型参数。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观点是“中和之美”。

《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论述揭示了“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

“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

“致中和”的最终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其位,从而阴阳交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

这是中国文化观念中“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

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

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腊,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容观现实基础。

毕达哥拉斯派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和谐,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

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整、比例对称、节奏等。

"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

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

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

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高中教育】2020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中教育】2020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①格列兹曼单刀面对爱尔兰门将轻松破门,上演梅开二度的好戏,成为了球队的大英雄。面对他出色的表现,队友帕耶也是崇拜有加,他不由自主的给格列兹曼擦起了鞋子。
②近些年涉毒的明星,其“粉丝”群体往往集中在青少年,他们常常喜欢上一个人就爱屋及乌,欣赏对方好的一面,也无条件说服自己接受对方不好的一面,甚至大加模仿。
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待以宾礼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B。 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 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 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5。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无 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①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
②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
③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
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 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一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殷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其次,品评作家、作品。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第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再者,八股是一种具有严格规范的智力游戏,士子若沉迷于诗赋创作和学术研究,自然会将诗赋气和注疏气渗入八股,从而造成“破体”,因而《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高一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高一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璧山大路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世间万物,最可贵的就是人的生命。

文化遗产是古人的创造,而斯人已逝,独留遗物载其智慧与思想,成为今人与古人心灵沟通的重要工具与媒介,根本而言就是古人的象征,可谓其代言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遗产也像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尊严,且至为可贵。

这一点应成为全体国民的一共识。

清代曾国藩言“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抱有一颗敬畏之心于国、于民、于家、于业、于人、于己都至关重要,对于为古人代言的历史文化遗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了敬畏,盗掘之举方能有所收敛;有了敬畏,破坏之为方能有所约束;有了敬畏,纵容之态方能有所更张。

面对天灾人祸,人的生命非常脆弱。

那些饱经沧桑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如年迈老者一般,生命极其脆弱。

敬畏生命、善待老人,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已渐成风气,对待历史老人,我们又该如何呢?首先,既不能敬而远之、弃之不顾,也不可焚琴煮鹤、暴殄天物,更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其次,要时刻关注其细微变化,分析背后原因,及时排除一切不利的干扰因素,为其营造有利的生存环境;再次,必须坚守遗产的生命线,面对遗产脆弱的生命,保证其“活下来〞是一切文物工作的前提和根底,也是对得起前人、对得起祖先的根本准那么。

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自然法那么。

有学者说,仔细触摸文化遗产是可以感觉到它的体温的,因为它们身上无疑流淌着祖先的血水与汗液,承载着祖先的希冀与创造,凝结着祖先的思想与智慧,因此触摸遗产其实就是走进了祖先的世界,就是在与先辈进展着无声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如此而言,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

既然有生命,就不可防止地经历着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恰如苏东海先生所说,文化遗产处于不断的消失中是遗产存在的根本状态,文化遗产消失的规律是关于遗产的根本规律。

只有正确认识遗产消亡的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存遗产的珍贵价值,才能更自觉、更科学、更有效地进展抗遗产消失的斗争,秉持遗产保护之“道〞与“德〞,方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不断获得斗争成功。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2—2023(下)六校协作体高一4月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便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

《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

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师大附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总分值是:150分本卷须知:1.本套试卷分第I卷和第二卷两局部2.答复第I卷时,选出每一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之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二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答题。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请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是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但凡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是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否那么,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终究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費在微信里,就会让本来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是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眼缺乏、耽误了正事。

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安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错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高一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HY中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前须知:1.答卷前,所有考生必须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上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套本套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根底知识〔此题一共8小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16分〕A. ?游褒禅山记?写游山经过,并由此生发议论,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相比,构思新颖,别具匠心。

B. 对屈原的崇拜,从普通群众到士大夫,从稗官野史到正史,大家都对屈原的美德坚信不疑。

C. 食品卫生平安重于泰山,高度重视,严禁腐烂变质、半生不熟的食材端上学生的餐桌。

D. 清明前后,春风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拂过,长江以南半壁都覆盖在了一片暖意融融的春光中。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才能。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这里指?游褒禅山记?构思新颖,使用正确。

B项,稗官野史: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

这里指和正史相对的著述,使用正确。

C项,半生不熟:意思是没有完全成熟或者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纯熟。

这里使用本义,正确。

D项,半壁: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的或者丧失掉的局部国土。

这里指长江以南的,使用不正确。

应选D。

【点睛】成语的辨析方法1.看词义,忌望文生义。

2.看色彩,忌贬褒颠倒。

3.看谦敬,忌词语错位。

4.看对象,忌张冠李戴。

5.看表达,忌重复赞余。

6.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7,看意思,忌正反不分。

8.看程度,忌轻重失度七十年前,经过百年战动乱的中国千疮百孔,斑驳陆离。

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共产HY审时度势,针对西方的各种封锁措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带着全国人民战胜国难,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闻不如一见,无论你身在何处,当你踏上这片土地时,你一定能感觉到如今的中国万象更新,活力勃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伶.俜(líng)赍.赏(jī )岌岌可危再接再厉B. 便.言(pián)磬.石(pán )欲盖弥彰饮鸩止渴C. 弭.谤(mǐ )踯躅.(zhú )青青子衿棉里藏针D. 风靡.(mí )自缢.(yì )克难攻艰方枘圆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磬石”应为“磐石”。

C项,“棉里藏针”应为“绵里藏针”,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薄。

D项“风靡mí”应为“风靡mǐ”,“靡”是多音字,意思是“无、没有”“倒下”时,读“mǐ”,如,望风披~;意思是“浪费”时读“mí”,如,~费。

“克难攻艰”应为“克难攻坚”。

2.2.下列各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弥望宛然水龙头挺而走险B. 撰写祷告催化剂仗义直言C. 嘻戏尘封发源地别出心裁D. 横亘涸澈薄禄相以身作则【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项,“挺”应为“铤”;B项,“直”应为“执”;C项,“嘻”应为“嬉”。

【点睛】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A、音辨法。

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B、形辨法。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C、义辨法。

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格列兹曼单刀面对爱尔兰门将轻松破门,上演梅开二度的好戏,成为了球队的大英雄。

面对他出色的表现,队友帕耶也是崇拜有加,他不由自主的给格列兹曼擦起了鞋子。

②近些年涉毒的明星,其“粉丝”群体往往集中在青少年,他们常常喜欢上一个人就爱屋及乌,欣赏对方好的一面,也无条件说服自己接受对方不好的一面,甚至大加模仿。

③那些特色鲜明的寄语,能够成为毕业生人生道路上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而那些味同嚼蜡的毕业寄语,人们不仅没有印象,更是有狗尾续貂的嫌疑。

④时间的长河涤荡尘埃,文化的血脉绵延至今,精神的纽带浩荡飘拂。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另三个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割断、湮灭,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尽火传。

⑤《大清名相》是脱胎换骨于著名故事“六尺巷”的一次全新艺术创作,演绎了清朝名相张廷玉为整顿吏治,在丧子之痛中不惜让出相位也要与贪腐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

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

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④⑥D. ②③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此处应为“情不自禁”。

②爱屋及乌: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③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对自己使用时也带有自谦的含义。

此处不合语境。

④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⑤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此处应为“脱胎”。

⑥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来自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进行了网购,中国电商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B. 老师和他谈了一晚上,第二天,他瞒着父亲和姐姐去县高中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直到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C. 在接受采访时,木心说自己对林风眠先生在五十年代创作的那幅有关中国江南庭院题材的风景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成功研发出1万瓦光纤激光器,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核心技术的企业。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他瞒着父亲和姐姐”表意不明;C项,句式杂糅,“对……印象深刻”和“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杂糅,应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为“印象深刻”;D项,不合逻辑,“美国”和“企业”不照应。

5.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①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②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③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⑤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无用”的阅读给人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⑥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A. ①⑥③②④⑤B. ①③⑥⑤②④C. ⑤②①④③⑥D.⑤②④①⑥③【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义的连贯性。

根据语段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判断,本段的中心思想是讲述“无用”阅读的作用。

根据原文中的“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一句,我们可以确定原文的行文思路是先解释“无用”的阅读,再讲“无用”的阅读的作用。

②⑤两句解说“无用”的阅读,根据关联词“虽然”可知,②在⑤之后,排除A 项;根据关联词“但”可知,⑥放在①之后,排除B、C 两项。

所以选D。

6.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

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家。

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不然。

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窈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注]①:觌,读dí,相见。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 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 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待以.宾礼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B. 观其所.取一无所.受C. 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D. 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B.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C.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D.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1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2)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11. 第5段“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答案】7. C 8. D 9. B10. (1) 曹彬笑着说:“李煜一向懦弱没有决断,一定不能自杀。

”李煜君臣,最终赖以保全。

(2)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

11. ①“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

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C 项的“预”在这里是“提前,预先”之意。

【8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本题中,A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用”;B项的两个“所”都是结构助词,属于“所V”结构,把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C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翻译为“什么”;只有D项的两个“之”虽都作助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为“……的时候”,后一个“之”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翻译为“得”,“哭得悲痛”。

【9题详解】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